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un56时间:2024-02-01 18:30:08)

编辑: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论文新版多篇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论文 篇一

2.1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上,而是在制定国际准则方面的较量,而专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属于制定国际规则的核心支柱。现阶段,国内会计行业的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应不断增强和欧美会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大力培养一批国际化会计人才,对提高国内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会计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提升国内工作人员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单位中的比重

对于会计行业,国内在提升会计准则的质量及不断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短期内实现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变化,促进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发展。但当前国际会计准则的理事会成员大约有20多名,但是只有理事是中国人;且在众多技术员工中,没有1名中国籍员工参与,这就阻碍了我国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因此,我国会计行业应积极呼吁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提升中国籍员工的比重,并积极、主动地委派更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加入国际组织中,慢慢提升中国籍员工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当中的比重,以便为中国争取更多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工作的机会。

2.3应用当前区域性的合作组织

提升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中的发言权,,国内成立了相应的会计准则的制定组织机构,完全打破了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会计准则所制定的格局[2]。之后,部分拉美国家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在也成立了相应的会计准则的制定组织机构。现阶段,这些地区在调整本地区的国家观念,提升本区域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中发言权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面对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变化趋势十分复杂的局面,国家应充分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的经济体工作组织等一些国际性的合作平台,来协调国家政策立场,以便联合坚定本区域立场,不断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制定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亚洲国家以及各个新兴的经济体国家的发展情况。

2.4开设相关的境外分支机构

随着国内会计行业渐渐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我国应不断推动各个会计师事务所在更多的国家、地区开设相应的分支机构,但是当前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海外的发展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年初,在全国54家获得证券、期货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当中,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的事务所有50家,而大部分分支机构开设在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少部分设于新加坡、日本等[3]。除此之外,从至今,由于受到金融危机与市场的流动性的紧缩因素的影响,欧洲国家大多数中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这些事务所希望通过合作来扩大发展规模与影响力,突破当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因此,我国可充分把握住这个发展机会,不断加大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范围,通过有效地合作、开设相应的分支机构等,进一步加强和欧美会计机构之间的合作,进而提升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5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相符

伴随着国际资本跨国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国际金融行业的发展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有很大需求,能有效地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准则的趋同变化,不仅能降低国际金融行业的活动风险,还能推动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4]。而随着国内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国际流动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不断推动国内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且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也需国际会计准则能够全球化,从而提升政府决策的高效性。进一步减少全球投融资成本,以便促进国际资本市场实现有效整合。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环境下,跨国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变得十分频繁,使得资本市场的流动速度加快,会计准则的地位也渐渐凸显出来。国家不断推动会计准则的趋同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各个国家会计准则间存在的差异,同时还能提升各个国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透明性及真实性,进而推动国家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内会计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悦春。浅析新会计准则在合并财务报表上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会计师,10(5).

[2]陆建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程、最新进展与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4(1).

[3]张先治,傅荣,贾兴飞,等。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分析[J].会计研究,20(6).

[4]何敏燕,吴昊芃。新国际收入准则实施探讨——兼论对我国收入准则国际趋同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5,25(10).

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独特性的论文 篇二

[摘要]本文对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及ias41中关于生物资产的准则之间的异同性进行分析,指出了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中,我国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保留了本国的特色,并进一步提出了与ias41之间的差距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单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众多,而且涉足农业的大中型企业也不少。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投资农业的国内外企业或其他机构还会大大增加。因此,制定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会计准则已经十分迫切。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以下简称ias41)的发布和生效为当时我们制定出高质量的农业会计准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农业会计领域的实行也具有局限性。因此,我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具体情况,在借鉴国际准则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15日,发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生物资产准则),规范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为我国的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指导,是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生物资产准则。

一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的差异

“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正是这一特点导致了对农业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复杂性。”再加上农业生产的地区性较强,使得不同地区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我国在制定自己的生物资产准则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具体情况,其中有不少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的地方。

第一,生物资产的分类。ias41将生物资产分为两部分,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而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三部分,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其中,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将以防护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单独归类为公益性生物资产,具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

第二,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模式,且规定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二)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ias4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明确规定除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以外,生物资产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均应按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的损益账户。在公允价值无法确定,其他估价方法明显不可靠以及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一假设对初始确认无法成立的情况下,生物资产应按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ias41也指出,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旦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

第三,生物资产的列报。ias41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而我国的生物资产准则则对列报方面没有规定,要求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生物资产的信息。

第四,生物资产的披露。由于我国不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生物资产的信息,其信息全部在附注中披露。要求披露的信息有两大类:

1、与生物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1)生物资产的类别以及各类生物资产的实物数量和账面价值。(2)各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累计金额,以及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累计金额。(3)天然起源生物资产的类别、取得方式和实物数量。(4)用于担保的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5)与生物资产相关的风险情况与管理措施。

2、与生物资产增减变动有关的下列信息。(1)因购买而增加的生物资产;(2)因自行培育而增加的生物资产;(3)因出售而减少的生物资产;(4)因盘亏或死亡、毁损而减少的生物资产;(5)计提的折旧及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6)其他变动。

ias41对于生物资产的披露,分别几种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对于以成本减去累计折旧以及有关损减金额加以计量的生物资,ias41提出了以下的披露要求:(1)单独列示这些生物资产账面金额变动的比较数据;(2)对这些生物资产做出描述;(3)说明为什么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计量;(4)披露在处置生物资产时所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金额;(5)说明对生物资产所使用的折旧方法;(6)说明生物资产的使用年限或折旧率;(7)列示生物资产在会计期初和期末的账面总金额以及累计折旧金额。

2、如果原先以成本减去累计折旧以及有关损减金额加以计量的'生物资产,其公允价值开始可以可靠地加以计量,企业应对该生物资产做出描述,并解释为什么公允价值开始可以可靠地计量,还需说明计量基础变动所产生的影响。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演化进程论文 篇三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演化进程论文

(一)大国主导机制

国际会计准则将更多地体现英美国家会计标准的特点和内容,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与向英美国家会计标准靠拢在本质上将不会有多大差别。当然根据演化博弈的思想,现实中的博弈双方间的博弈行为是不断深化和协调的,欧美之间也并非时时行动一致“美化”和“欧化”之争,会将双方重新带回到国际趋同选择的双边博弈状态,任何一方的行动都将会带来另一方行动的改变,并最终影响着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和利益分配格局。而且,大国的垄断博弈均衡也会随大国内部的博弈局势变化而变化。

上述博弈分析是基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参与国实力相当、特征相同,但这很难贴近现实。通过经典的“智猪博弈”模型对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大国与处于绝对劣势的小国之间的博弈分析,我们发现,要想通过大国来主导制定公平、有效的国际会计准则是不可能的。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改组为例,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之前的16 个理事中,尚有4 个理事(马来西亚1 个席位、墨西哥1 个席位、南非和津巴布韦1 个席位、印度和斯里兰卡1 个席位)代表着发展中国家,但是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共14 个席位)中只有南非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1 个席位,大部分席位为英美国家所有(占了7 个席位),发展中国家声音微弱。

(二)相互承认机制

参与博弈的各方都会意识到在对方严格监管自律而自己放松监管时所获得的巨大好处,以及对方放松监管而己方严格监管自律时将蒙受的损失,因而最终形成的是博弈双方都选择放松监管的纳什均衡。即使是在短期内能够维持脆弱的互相承认平衡状态,机会主义或其他因素也会很快将此不稳定的均衡状态破坏掉。

回到会计国际趋同的初始状态,即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双边会计相互承认机制的'研究。一种情况是如果相互承认机制是以否定掉了会计国别之间的差异为前提,那么会计准则“本国特色”将被消除,这很难被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大国所接受。正如在IASC的发展过程中,有人提出过多重确认法,即如果A 国公司投资于B 国公司, 而B 国公司也投资于A 国公司,那么,AB 两国分别承认对方的会计准则。这一协调方法的提出,立即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大国的反对。因为,美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投资关系,如果都采取多重确认法,那么这种会计协调就等于零。因为,他们是两个会计方法基本截然不同的国家,多重承认是无效的,也不会有成果的。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互相承认机制保留因政治、法治和经济环境所引起的国别间的会计准则差异,那么盲目的认同必将导致各国为争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利益而机会主义行为泛滥。通过经典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当国际资本市场上存在多套不同的会计准则,而因为文化、政治、法治等因素的差异,一国很难对另一国的会计准则进行有效监管时,则无法有效避免各国放松本国监管的本能冲动的。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国际会计论文 篇四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国际会计论文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存在的原因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形势下,各国必须正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走向国际趋同的第一步,应该是对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准则之间的差异和原因做出客观分析。概括起来,我国会计准则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有:

1.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这与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不同的。在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美等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形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的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这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2.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结构由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基本会计准则。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出入。在国际会计准则与各国会计准则中都不存在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之分。我国发布的基本准则类比为国外的概念框架,混淆了概念框架的性质和作用,削弱了对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研究,推迟了概念框架的出台。

3.我国会计准则长期以来的涵盖面较小,规定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正在逐步涉及。我国制定会计准则起步较迟,至今才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相对于美国FASB的约150项准则公告,涵盖面较小;1月1曰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的新会计准则,虽然大部分内容已跟随国际会计准则的脚步,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对这些项目的使用还不熟悉,具体的操作性还在试行当中,所以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操作性就变得较差。

4.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但对公允价值一概否认的做法,与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趋势并不合拍。在国际上,公允价值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属性。我国如果一概否认公允价值的使用,就会加大与国际通用准则的差距。

5.职业人员的职业判断的差异。相对于国际上的会计人员来说,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更多地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使得其成为我国会计人员滥用会计政策的工具。

6.我国的业绩评价体系与国际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规范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注重未来的预测与决策。而在我国,更注重收入、费用的定义和配比,重视利润。社会公众重视利润,对现金流量没有很强的敏感性。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存在的原因

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会计环境不同的因素,也有主观指导思想或认识误区的因素。

1.从会计环境来说,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加以制定的。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考虑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国的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充分和公开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交易行为还不规范,国有企业关联交易极为普遍,价格往往成为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

3.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尚不健全,内部治理结构薄弱,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并且有法不依、故意违反准则或制度以达到粉饰业绩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4.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低是制约会计准则接轨趋同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必然趋势,但这种趋同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后果。表1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产生经济后果的综合表现:

表1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产生经济后果的综合表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既有益处,又有弊端。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负面经济后果是相当大的,然而,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毕竟是大势所趋。所以,一方面要坚定地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另一方面又要小心谨慎,不能操之过急。我国会计准则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首先,国际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建设也应当向国际趋同方向迈进。其次,在趋同过程中,需要推进我国会计实务的规范,不仅仅只是从形式上进行的建设和发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我们应采取一种渐进和稳健的路径,由于我国特有的环境,如果一味的强调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快速“等同”,就会使得趋同的负面经济效应扩大化,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

三、有关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的思考

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的发布是在总结我国多年会计改革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及其持续国际趋同而做出的重要规划和部署。

路线图的出台有其特有的背景:_方面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响应G20、FSB倡议的需要。虽然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此,但也认识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对于提升金融市场透明度、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顺应各国会计国际趋同趋势,明确我国趋同态度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国际趋同已势不可挡,路线图的发布正是顺应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最后,路线图是我国会计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要工作,是部署下一阶段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作的需要。

路线图在全面回顾总结自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主要强调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进入后续趋同和发展阶段。另外也肯定了IASB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改革举措,支持IASB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所做的努力。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立场,规划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持续趋同时间安排,部署我国下一阶段会计准则建设工作。

发布路线图,积极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是我国紧紧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是确保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路线图的发布能够提升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及时向IASB反映我国特殊会计问题,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认性、权威性会计论坛和实务可操作性。

四、我国会计准则未来发展方向及政策建议

(一)未来发展方向

1.趋同是必然,但要根据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不管是从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历史,还是从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确实在一步步和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对于某些会计实务问题,如果我国的交易环境和交易事项是相同的,中国可以积极地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但是对于某些会计实务我国在国内环境、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独特性,经济实质并不相同,那么就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采取适合我国环境的会计方法。

2.我国会计制度变迁方式应由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变。目前,我国采用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交易成本,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也会越来越有内在动力推动会计制度的变更,改变较强的“路径依赖”。因此,随着体制环境的不断改变,也越来越要求向诱致性变迁模式转变。

(二)政策建议

1.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过程中能有主导权。首先,增强国力,争取在国际会计准则过程中有话语权,是我国目前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目标。其次,在制定新会计准则之前,做到事前协调沟通。再次,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争取达到多赢的效果。

2.提高我国会计准则质量。首先,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指既可以有效地指导会计实务披露出真实、可靠、有效的会计信息,但同时又不能只是照抄照搬西方会计准则,要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环境下,符合我国的国情,才更能解决我国现有的经济业务。其次,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再次,强化监督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最后,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3.借鉴国外会计准则趋同的经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以来,制定的会计准则也参照了诸如成员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意见,那么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能很好地指导我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结论

随着“趋同”概念的提出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不懈(0(第17期)财者却先努力,国际会计准则将在会计国际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准则作为反映经济运行信息的规范系统,其建设与国际趋同中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总的来说,“趋同”大方向势不可挡,但是盲目的、全盘的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来说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究其原因,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引起的。因此,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本文的立场是:积极稳妥地、循序渐进地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趋同进程。

总体上看,我国的会计准则只能尽可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等效”。在未来的道路上,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趋同的目标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需要做的是以积极姿态应对,抓住机遇,合理稳健地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趋同的进程,在趋同并进一步等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会计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国际会计毕业论文 篇五

试论国际会计人才培养途径

一、建设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一)开展中外交流活动,提升双语教师的国际会计专业知识水平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更多人愿意参与到以教育为载体的文化交流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可以加大对国外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度,学习国外高校先进的教学模式,逐步融入国际环境中。高校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人才引进渠道,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到国内高校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合作研究、合作举行国际学术会议或专题研讨会,将国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等引入高校。这将有助于双语教师获得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吸收到前沿性专业知识,并将最新的科学知识引入到双语课程教学中来,更新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双语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为更多双语教师提供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

随着双语教育的兴起,双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双语教师并没有赴境外学习的经历。赴境外学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英语培训,赴境外学习能够实现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全方位提高,并且能够与国际前沿理念交流。通过学习和交流,双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视野都能够得到提升。经过境外学习的双语教师可以把国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会计专业前沿动态带回高校的课堂,使国际会计教学摆脱“两层皮”的窘境,真正实现课堂与现实相融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通过建立有国外师资参加的教学团队,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近些年来,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方式,在各大高校兴起。合作办学加深了高校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互助互利、相互渗透和资源共享。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走入中国课堂,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外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会计人才。因此,高校要吸引优秀的外籍教师加入本校的教学团队。通过开展会计业务交流与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改善本校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

(四)建立健全激励和竞争机制,促使双语师资队伍向高层次发展

高校应构建出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既考虑双语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又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给双语教师创造发展空间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激励他们钻研双语教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潜心科研,爱岗敬业,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人尽其才。同时,也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奖惩分明,通过考核评价达到激励的目的。

二、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专业外语的水平

(一)加大英语基础课程投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同时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英语,尤其是专业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加大教学投入,进一步提高国际会计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如规定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通过提升英语水平确保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学生阅读原版教材的能力,用国际认可的ACCA、CGA等资格考试课程替代原专业课

真正的双语教学都应该采用英文的原版教材。只有使用原版教材,双语授课才具有独特的教学氛围。根据实际情况,在选取教材时可以考虑以:ACCA、CGA等资格考试教材。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及最有影响力的专业会计师组织之一,也是在运作上通向国际化及发展最快的会计师专业团体。ACCA课程全面、完善及先进兼备,现已被联合国采用作为全球会计课程的蓝本。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经加拿大国会批准成立的会计专业团体,是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C)、泛美会计学会(IAA)、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四个国际性会计师组织的活跃成员。CGA享有极高的国际公信力,协会会员可在加拿大执业,独立签署审计报告或在世界各地从事高级财务及企业管理等工作。

选择国际认可的资格考试课程作为专业课,能够极大开拓国际会计专业学生的国际视角,更好地培养国际思维。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要求国际会计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这也正是选取资格考试教材的原因所在,资格考试教材的变动可以反映出国际会计最前沿的动态,也是国际会计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开展以国际认可的资格考试课程为中心的双语教学,甚至是全英文教学,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使之更好地接受双语教学内容。资格考试教材的学习,也为今后通过资格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与外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国际会计人才培养采用“校企合作”,主要针对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

(一)与跨国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将学校与跨国企业相结合,也就是将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理论学习的国际会计专业学生安排在跨国企业会计助理岗位,实行“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使理论和实践、实训环节高度融合,避免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现象。在跨国企业实习,不仅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而且能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熟悉国际会计与国内会计的不同,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

校企合作的模式有以下3个方面:

1、学生进入企业相关岗位实习。具体办法是根据跨国企业财务部门的实际情况,把优秀的学生以会计助理的身份安排到财务部门进行专业实习。由于工作经验对于会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提供实习机会给高校学生是十分必要的。走进跨国企业,让学生在国际化的环境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英语水平以及会计实务操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缓解跨国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又为国际会计专业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实习的平台。

2、企业优秀的财务管理者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跨国企业高级财务管理者走入课堂为学生授课,同时,高校国际会计教师给企业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相互支持,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习经验,既是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过程,也是帮助企业财务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的过程。

3、采取“定向”式培养。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会计专业课程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培训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

(二)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校企合作

1、在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实习基地,高校可选派优秀的国际会计专业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具体的实习指导。

2、校内与校外实施双向师资合作,从事务所选派优秀的培训师、合伙人到学校担任实践课程的兼职授课教师及实习导师。有计划的派遣国际会计专业教师到事务所挂职锻炼,增加国际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经验。

3、在财务管理、审计与资产评估等多个领域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由会计学院承担科研课题,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必要帮助,辅助课题研究的开展。

4、提供培训服务,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网络培训课程。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论文 篇六

财政部于2月15日发布了新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还有相关的应用指南构成。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在经济决策阶段提供了有用的会计信息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相关借鉴。

新会计准则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革:

①“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更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加突出其相关性、可比性和重要性原则;

②注重公允价值;

③存货管理办法变革;

④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

⑤债务重组方法变革;

⑥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革;

⑦合并报表基本理论变革;

⑧金融工具准则变革。以上所述的这些新的变革,正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产物。

国际会计诚信论文 篇七

会计诚信建设探讨

[摘 要]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并对解决诚信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会计诚信 造假 内部控制 外部监督

随着经济的发展,关注或需要了解会计信息的人或组织越来越多,而随着经济活动量的增加及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加大,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决策主要根据会计信息作出,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会计信息真实是正确决策的最基本前提,为此,有关法律法规都作出具体的要求,然而近年来会计造假屡禁不止,虚假的信息使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各方遭受巨大损失,且成愈演愈烈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____曾不止一次强调会计人员要“诚信为本,不做假帐”,美国“安然事件”的爆发让人们对会计诚信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国内和国际都对此作出积极反映。为此,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都把诚信建设列为今年的工作重点。那么究竟为什么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都这么重视会计诚信?怎样去加强诚信建设解决诚信危机呢?下面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会计造假屡禁不止为哪般?

近年来,会计丑闻已屡见不鲜,那么,有关单位和个人为什么要造假呢?当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利益驱动”,如果对自身有害他们肯定是不会去犯傻的。总的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目的:

1、会计造假能够偷逃税款

目前,我国国民纳税意识普遍不高,企业税负较重,由于征管力量的薄弱,使得企业有机可乘。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等手段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甚至,为达目的而去拉拢腐蚀税务干部。

2、蒙骗投资者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以融资为主导,股票发行额度是十分稀缺资源,这就使得企业为圈钱不惜一切代价包装财务报表。由于证券监管机构的薄弱和社会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使得造价者有机可乘。针对上市公司而言,为避免被ST或PT而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造假最具典型性。

3、满足个人之私欲

经济发展了,而相关的制约机制跟不上,使得部分政治觉悟不高之士有机可乘。为达一己之私欲,中饱私囊,企业通常采取隐匿收入、虚列支出、伪造发票等方式将资金纳入小金库或个人腰包,行政事业单位则主要通过隐匿收入、改变资金用途或用假发票套现等。再就是以“以大局为重”、“社会稳定”等口号为幌子,为自己升迁和前途而进行行政干预作假,为一己之利不惜牺牲他人利益。

二、会计造假恶果重

会计造假使得造假者获得了利益,相对应就有受损的一方,更严重的是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总的说来主要有如下负面作用:

1、偷逃税款和中饱私囊行为引起国家可控财力减少,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能更好的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2、蒙骗投资者的造假行为是短期行为,早晚会暴露,结果使大量投资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起连锁反应使相关方受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并已经采取相关措施。

3、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决策部门作出错误的决策。会计信息真实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信息的虚假必然影响决策的精确和正确性。势必会使决策的影响者利益受损,当然包括虚假信息的提供者。比如,我国所得税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前相当多的单位隐匿了收入,隐瞒了应纳税所得额,导致决策税率过高,使所有企业都增加了负担。

4、会计信息的虚假泛滥,使得会计诚信度下降,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质疑,在以会计信息作为主要的的决策资料的同时,不得不取得其他的相关资料和信息,既增加了决策成本又延长了决策时间。对信息提供方来讲则会丧失许多合作与成功的机会。出现“双不赢”的局面。

三、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造假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规范会计行为,遏制造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经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显得迫在眉睫。诚信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十分复杂的工作,搞好诚信建设应该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总的来讲,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增强政府诚信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为会计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大环境是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前提。

会计诚信度低与目前体制不无关系,政府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使会计造假行为有机可乘。例如,事实证明监管与税收征管的不力,是国家税款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会计诚信建设有突破性进展,则必须首先把政府自身建设搞好。事实上并非我们的人力不足,我们的管理人员与总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大多数国家,而我们的办事效率却远远低于他们,当然这与人员素质有相当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体制的原因,这一点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都已经认识到,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

2、加强诚信宣传,让当事人了解问题的严肃性和自己的责任。

诚信建设应该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对诚信工作重视程度,认识到对问题的严肃性与自身的责任并主动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为此应采取各种方式做好诚信建设宣传。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外部监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会计造假之所以泛滥与内部制度不完善和外部监督不到位有直接的联系。目前,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很完善,并且在执行中失效现象十分严重,尤其在行政事业单位更为突出。任何事情都要按领导意思去做,财务监督根本谈不上。因此,首先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有效实施。为此,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相继出台,新的规范将陆续出台,制度有了,相比而言,督促制度的有效实施更加重要。自然就联系到外部监督。

最主要的外部会计监督有社会中介监督(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财政监督。目前来讲,这两种监督都没有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或者说其职能没能充分发挥。当然,这是由更深层次的原因造成的,为此,应在这两方面进行加强。

中介监督是主要针对企业的一种主要外部监督方式,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数量多,影响力大,原则上要求其必须“客观、公正”,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中介机构并没做到这一点,为此必须加强对社会中介的监管,使其规范执业,真正让注册会计师成为“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为此,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机制已经由注协主管转为财政监管为主,其目的就是向国际接轨,加强对中介的监管。下步的工作方向是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进行该行业的治理,使其对报表使用者负责,真正起到外部监督作用。为此,应该加强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毫不姑息迁就,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另一种主要的外部监督是财政监督。监督的方式主要是执法检查,应该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作为经常性工作,对监督对象起到督促作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不能姑息迁就或为了所谓的“社会安定”、“顾大局”等目前利益甚至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置法律于不顾,最终使法律法规对造假者没有多大的威慑力,并成为一种普遍心理,内部控制在这时候更容易失效,出现诚信危机不足为奇。因此加强监督并加大处罚力度改变人们的这种心理尤为重要。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论文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509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论文新版多篇.doc》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论文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