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君子宫时间:2024-02-19 07:00:20)

[编辑]审计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审计论文(新版多篇)

审计论文 篇一

一、信息化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现状

2006年6月银监会制订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旨在审查评价并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活动以及公司的治理效果,推动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迅速发展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在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相关的案件、客户纠纷持续上升,对银行的资产安全、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给内审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2013年,银监会将信息科技纳入监管评级体系,正式印发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监管评级内部规程》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以评级约束强化信息科技监管效能,提升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意识。从相关披露来看,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商业银行,均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到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领域,通过风险评估、内部专项审计、专项检查等手段深挖信息科技风险隐患,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二、信息化下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1、信息系统本身带来的审计风险

信息化提高了银行业务处理的速率,加快了银行数据处理、集中、缝隙的速度,但同时也存在着银行数据或者审计数据被盗用、泄露的可能性。信息系统本身的某些特定程序被恶意修改、不法分子攻击网站套取利益、利用非法手段进行资金转移等案件屡见不鲜,这些给客户和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如果审计人员没在第一时间审计出系统本身的固有风险,将会使审计工作走入误区,给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由此可见,信息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内部审计工作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

2、创新金融产品、金融电子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如上所说,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

(1)创新金融产品很多都是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的,产品不具有同质性,审计起来耗时巨大;很多金融产品的结构复杂,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专门的知识,无法进行深入审计。

(2)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网络风险认识不够,对其风险仅停留在对内部人员舞弊的审计方面,忽视外部客户操作风险、系统本身风险以及法律风险。

(3)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缺乏专业人才。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只是在整体业务流程层面有所了解,对于信息系统结构、程序等方面的知识能力不足。

三、对策和建议

1、防控系统风险,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首先,及时完善信息技术风险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金融产品的更新。其次,建立完整的信息技术监管指标体系及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监管指标体系及风险性预警系统来加强信息科技审计力度,逐步实现信息科技内部审计常态化。最后,规范科技外包服务管理与建设独立的项目开发与测试团队并重,有效降低信息科技风险。

2、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建设

中小商业银行应提升内审人员培训及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保证信息科技审计的开展。提升内审人员素质是信息科技审计的关键,只有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实践工作能力、过硬的技术手段才能发现问题、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解决问题。加强中小银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一方面加强一般控制,对系统的有效运营提供支持和维护,通过相关专家级内审人员配合,审查信息系统中的操作控制、系统软件的控制;另一方面,加强系统的操作控制,对相关信息的输入、运行、输出进行控制,建立严密的内控控制制度,对系统的运行做出评价,保证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利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内审现场检查的质量;在非现场审计中,缩短内审机构与分支机构、基层网点的距离,做到实时监控,有效控制风险。

县级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 篇二

1、促进县级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揭露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促进财政、部门、单位增收节支、压缩支出,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增加财政积累,化解赤字和债务,节约财政资金。

2、服务领导科学、民主决策。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进言献策,多提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努力让审计意见进入决策层,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机关效率、效能,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3、促进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通过绩效审计,进一步理顺部门单位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明晰责权利关系;强化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加强部门、单位经济活动事前、事中监督控制,完善内部机制、制度,实现事前防范、防微杜渐,进一步增强审计服务经济发展、全过程、全方位保驾护航的能力。

审计论文 篇三

一、商誉概述

(一)商誉的概念及分类

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会计学家Leake在“Commercial Goodwill”一文中对商誉的最早记录。初期商誉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在1901年英国的税收专员案中,法院将商誉定义为“形成习惯的吸引入的力量”、“企业的良好名声、声誉和往来关系带来的优势。”19世纪末,英国一学者将商誉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于其顾客所持的好感并可能继续光顾和支持而得到的利益和好处”,这个概念在当时很具代表性,即认为商誉是指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在20世纪,商誉进一步演变为导致超额利润的一切因素。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商誉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对商誉的一般定义为:商誉通常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是企业能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潜在经济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水平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商誉按其形成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己创立和逐渐积累起来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合并商誉也称外购商誉,是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并购企业支付的价款与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正即形成正商誉;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负即形成负商誉。

(二)商誉性质的流行观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Hendriksen(亨德里克森)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阐述了商誉的本质,提出了三个论点,被称为商誉的“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随着人们对商誉的深入了解,会计界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商誉观点:

一是超额盈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超额盈利观”源于人们对资产特性的认识。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拥有资产是获取利润的前提条件。而商誉是企业的一项资产,同样能使企业具有未来的服务潜力或使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商誉的价值通过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表现出来,即形成了超额盈利观。但商誉具有不可辨认和不可确定性,与作为整体的企业密切相关,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可辨认的各项资产分割开来,更无法确指它是某项资产所产生的附加价值。

二是剩余价值观,又称总计价账户论。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总体价值与单项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的未来现金净流量贴现值的差额。在实际工作中计量商誉的超额利润比较困难,这样商誉就很难直接确定,于是间接利用企业整体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扣除企业单项有形资产和单项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的差额来确认商誉,这就形成了剩余价值观。

三是无形资源观。这种观点认为既然商誉是由诸如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企业声誉、广泛的社会关系、卓越的管理队伍和优秀的员工等构成,而这些都是抽象的,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的,故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这三种观点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商誉的本质特征,即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盈利。资产对于企业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未来的服务潜力或盈利能力。商誉的价值通过企业整体所创造的超额盈利集中表现出来,可以把企业一个盈利总额中超过有形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正常盈利水平的那部分,即超额盈利确定为是由商誉因素创造的。在现代企业环境中将商誉联系于甚至等同于超额盈利,已为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所接受。商誉的这种超额盈利观提供了从整体上理解商誉、计量商誉的直接方法。因此,超额盈利观是现阶段所普遍接受的观点。

二、商誉会计理论

在商誉会计理论问题中,讨论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是商誉确认的问题。由于确认是计量、记录、报告的前提与基础,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很多问题是由确认问题引起的。因此,商誉的确认是极其重要的。

审计论文 篇四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财政性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国家大型投资项目,如水利、公路、铁路、机场等建设项目在全国各地相续开工建设并陆续竣工。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国家大型投资项目的投资审计,加大投资审计工作的力度,确保国家财政性投入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这个问题已现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从以往的审计情况看,很多违纪违规问题多是在其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发现和制止,这影响了投资审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审计时效性在一定程序上得不到充分体现。甚至个别项目出现的问题待到审计查出时,已造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对此笔者认为,应对现有的开工前审计、概预算执行审计、竣工决算审计三段式审计方式及操作办法作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因为国家大型投资项目往往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专业特点明显,若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三段式审计方式。由于受人手、经费、时间的限制,事前、事中阶段各级审计机关往往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审计作用不甚明显,而在事后阶段即竣工决算审计阶段才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实施全面审计,一些重大问题此时才得以揭露,相对而言,审计监督关口已滞后,时效性已不很强。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好投资审计的作用,监督好重点资金、重点项目将监督关口前移,笔者认为,积极开展国家大型投资项目远程网络审计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家大型投资项目远程网络审计,就是各级审计机关与项目法人之间建立各种资料的网络联结,通过完善的数据采集方法,定期采集管理、财务、工程数据,及时分析发现违纪违规线索,做到远程动态监控,在此基础上,发挥快速反映功能,加大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审计的防护性作用。

开展国家大型投资项目远程网络审计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一是能积极前置审计关口,实现从源头上动态掌控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国家大型投资项目远程网络审计,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以资金为主线,利用计算机技术,抓住各个关键环节,逐步分阶段地分析掌握违纪违规情况,与现场审计密切结合,及时查处。做到防微杜渐,充分体现投资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发挥其防护性作用。

二是能把握需求,锐意创新,不断完善和补充我国现阶段三段式审计方式。开展国家大型项目远程网络审计,各级审计部门可以在工作单位对项目资金走向、单项单位工程完成投资情况、待摊费用支出等情况实行远程的、动态的、不间断的监督,从而实现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变成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变成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时点审计变成时点审计与适时审计相结合。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审计结合、并重。

三是能充分发挥远程网络审计的优势。网络审计使审计工作减少了工作阻力,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远程网络审计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入被审计单位的网络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审计数字更加真实可靠。

四是能充分发挥投资审计人员潜能,积极开展人、法、技建设,培养复合性审计人才,提高工作效率。网络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

开展国家大型投资项目远程网络审计,能促使投资审计人员运用网络后台程序,从项目法人的财务、工程、物资采购、设备购置、现场管理等部门汇集到数据库服务器的各种管理数据采集审计所需信息,建立审计数据库。提高并掌握运用《通用审计系统》和专业审计系统对采集数据的分析能力,对大量的网络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检查和核对,及时发现违纪违规线索,做到远程动态监控。从而有效地解决投资审计人员不足与国家大型投资项目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适应时代、社会、人民对投资审计工作的要求。

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篇五

1、绩效审计是县级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近年来县级审计机关实际情况看,由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项目基本没有,审计的对象主要财政资金,但由于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违法、违纪的问题越来减少,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审计思路上,很难拓展审计空间,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经济领域重复建设、投资不科学、管理不到位、资产和资金闲置、损失浪费、效益不高问题普遍存在,迫切需要审计转型,改变过去单纯查错纠弊的审计方法,更多地关注项目和资金的绩效,顺应国际、国内审计的方向和主流,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绩效审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县级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高增长,忽视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经济结构失衡,短期行为严重,大拆大建现象普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较多,与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凡此种种迫切需要开展绩效审计。

3、绩效审计是加快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要求“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又要将绩效审计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审计论文 篇六

1.财务维度

内部审计通过查找内部审计部门的漏洞,降低风险,提出问题对策,完善内部管理部门职能,降低经营成本,减少资产损失,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审计的成本控制情况,审计的费用支出,人均审查出违规金额,审计的高风险指数等。内部审计成本的严格控制,审计的费用支出的节约可以减少企业成本的浪费。查出的违规金额需迅速报告管理层,及时惩治防范违规行为。通过这些指标定量定性的从财务维度规避财务风险,防范财务舞弊,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绩效。

2.客户维度

内部审计部门的客户上有董事会、总经理部门、审计部门,下有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各种职能业务部门和外部注册会计师以及外部的审计师。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使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最大化,需要满足各个部门和各个客户的差异需求。因此,在客户的指标维度中,应该关注各个部门的交流沟通效率、客户对内部审计的满意程度、内部审计意见采纳率、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的交流程度、内部审计师和企业管理层的沟通程度等。各个部门的交流程度越高,说明内部审计的效率高,更容易为企业创造利益;内部审计师和管理层沟通的越顺畅,越能够给管理层提供更多的建议,才能有助于整体利益的提高;内审和外审人员的交流程度高,客户对内部审计的满意程度越高越能够说明内审人员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充分的'认可。内审建议采纳比率越高,说明内审部门对企业的贡献越大,审计工作的效率越高。同时,投资者、高级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很重要,投资者和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越高,越加大财力物力的投资和管理,内部审计部门的运转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3.内部运营和流程

审计部门作为公司内部管理第三道防线,必须不断完善审计手册中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制定严格的计划,并严格执行,优化内部审计的流程,减少甚至消除不增值的业务,减少不必要的作业,扩宽审计的范围,提高审计的质量,准确的揭露发现的问题,不断的跟踪审计问题,从而有效的提升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企业可以将业务细分为前台、中台、后台(前台负责审计实施,中台负责方案制定和技术支持,后台负责制度制定、系统开发和审计质量控制)。同时不断完善审计手册中的规章制度,跟踪内部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利益的不断增长。在内部运营和流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的工作做的越完善,降低的成本也就越多。同时内部审计的创新率和完成率,是内部审计创造价值的基础。内审防范风险的情况也可以规避不必要成本的发生。

4.学习与成长维度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必须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制定长期的职业发展计划;加强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等各种知识的培训,定期轮换岗位,使员工站在全局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从知名学校引进各个领域的人才,引进资历高的审计人员,助力新员工审计经验的快速积累。可用审计人员的学历程度,审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的增长率、审计人员的学习氛围、内部审计人员的平均审计工龄、员工培训支出等角度衡量学习和成长的水平。内审人员的教育程度水平高,掌握的新技能越多,更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创新和价值的增加。员工培训支出的多,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不断的接受继续教育,保持胜任能力。审计人员的学习氛围越好,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完成的越出色;内部审计信息采纳条数多,说明内部审计部门的创新力的进一步提高。

5.总结

通过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体系,从整体的战略出发找到经营的薄弱点,协调短期和长期指标,协调好四个层面的关系,缓解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矛盾,协调好利益相关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消除不增值的业务,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衡,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提供有力的保证。

会计学审计论文 篇七

会计学审计论文

概要:本文以W大学XX学院院长(为外聘院长)任中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为例,分析提炼科学的审计方法、总结审计经验和对审计工作的启示,旨在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以及促进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院系;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一、案例背景

(一)立项依据及目标该审计项目根据《W大学中层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受学校党委组织部委托(学院院长在学校组织部在年初下达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建议名单函中),主要针对该学院院长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包括对院长聘任合同以及目标任务书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学院的务收支、预算完成、经济决策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

(二)学院基本情况该学院是W大学工学部的二级学院,成立于2001年,有3个一级学科,教职工142人,学生近1600人。学院院长为面向海外公开招聘的外聘院长,本次审计期间为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

(三)审前调查审计组通过研究学院上次内部审计报告、审前调查及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确立了审计重点,具体为:学院重要经济决策的程序和效果、内部控制测评,包含学院对所属技术分院的管理、合作办学合同的签订与收入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

二、审计过程及方法

经审前调查和编写审计方案,并获处领导的批准,审计组即按照审计方案实施步骤实施审计,主要是进行对风险较高领域的取证工作:

(一)重要经济决策的程序和效果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述职报告会、群众评议会以及会上回收的院长经济责任审计调查表,审计组了解到学院院长未在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预算编报和通报决算情况,而且学院与合作机构成立的技术分院的管理情况也未在学院领导班子中讨论,审计组认为该学院重要经济事项决策未做到充分民主。

(二)合作办学合同的签订与收入管理该学院在网页上公布了某工程硕士专业的招生简章,并在审计组要求下,提供了学院各类包括工程硕士和继续教育招生规模数据,但学院务部门账上却无该工程硕士专业的学费收入,审计人员结合前期对另一学院合作办学情况的了解,判断该学院存在类似合作办学事项,且合作办学收入很有可能体外循环,形成“小金库”。当审计组问询、索要相关办学合同协议时,学院审计联系人矢口否认,经过对其他学院类似事项的仔细梳理和思考,终于找到该类合作办学事项的共性,并以此查找资金链,审计最终审定,与该学院合作的中介公司的法人代表系学院一教师,该公司在学院教学办公大楼里开展业务;从2009年至2012年,该中介公司从GR学院收到办班管理费近500万元,后续支付该学院200余万元,学院则全部用于教职工的年终福利发放。

(三)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组在对学院务部门电子账套有关科研协作费、劳务费支出的筛选中,结合对原始记账凭证的查阅,发现该学院一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向其配偶注册的公司分次支付科研协作费共计151。00万元,该课题组亦未能提供该资金支出与科研项目内容相关性的支撑材料。该重要审计线索的发现,缘于该教师的配偶在课题组和外协公司分别担任务人员和公司法人,并在科研经费支出报销单上和外协合同作为关联公司法人代表均签字、确认,遗留了书面文件证据。

(四)学院对关联公司的管理近年来,高校二级学院纷纷成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表现形式为学院成立、控股,学院领导担任公司法人代表,而学院对所属子公司的。管理和与之业务往来,成为院系经济责任审计关注事项频发的区域。审计期间,根据审计调查了解的情况,经处领导研究,要求审计组对学院所属技术分院进行延伸审计,审计重点为学院对该技术分院的管理情况。2011年,该学院与学校参股的B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学院内成立了某技术分院,B公司承诺每年根据共同承接的业务量拨付相应款项至该学院。处领导高度重视,并参与到审计现场工作中。审计最终发现,学院对该技术分院的管理存在明显漏洞,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院未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资料,具体表现为:提交B公司虚假的支出明细资料;学院在两次经济责任审计(任中、任期)提交的2份《技术分院管理暂行办法》中,制定时间相同,关键条款却不一致;且未按审计要求提供分院报销单存根联。

2。该技术分院未实行关键岗位亲属回避制度,相关内部控制和牵制机制缺失;3。该技术分院的务管理未做到主动公开、透明。具体表现为:制定经制度未经学院集体决策,相关资金收支情况未在学院进行通报。

三、审计结果及成效

(一)审计结果和建议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分析、总结学院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审计认为,学院应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工作,并加强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审计组提出几点管理建议,主要是:1。建议学院认真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健全学院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落实重要经济事项必须经学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规范决策行为,防范决策风险。2。建议学院认真执行《W大学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办法》,切实履行科研经费监管责任,防范科研经费支出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3。建议学院加强对技术分院的管理,规范分院的务管理工作,实行关键岗位亲属回避制度,切实做到务公开、透明。

(二)审计成效审计组在审计报告初稿征求意见阶段,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交接阶段,与被审计学院领导就审计关注事项的整改、落实审计建议事宜做了进一步沟通,该学院按照审计报告的要求,积极整改,并及时提交了整改报告。

1。籍此整改、落实审计建议的工作之机,该学院领导班子着力加强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理顺学院与技术分院、B公司的关系,建章立制,规范对学院所属技术分院的运行管理。

2。针对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学院领导约谈了相关科研项目负责人,强调项目负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同时,科研课题负责人主动将违规转出的外协经费退还至学校账户,及时挽回了学校的经济损失,规避了学校接受外部审查面临的声誉风险。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在业务实施中,帮助确认高校二级学院在内部控制执行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且予以提示和督促整改,达到减少内部控制设计上的先天缺陷,和执行中的薄弱环节、缺失链条,堵塞内控系统的漏洞。

四、思考与启示

通过对上述审计项目和审计事项的分析和思考,审计组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方法,以资参考:

(一)在审计现场灵活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查找审计问题线索全面采集信息、综合数据分析,既要关注务信息,又要注重业务信息,既要能处理格式化数据,又会处理非格式化数据。通过了解、分析同类审计事项的共性,在全校范围内查找审计线索,不拘囿于对个别学院的分析审查,其他院系、职能部门等二级单位的审计经验成为内部审计可随时取用的智能资源库。

(二)严格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注重以调查问卷、座谈会、人员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查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和院务会会议记录,通过合规性审查,例如审查评价学院“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执行情况,能够为定位审计关注事项提供线索。

(三)在院系经济责任审计中嵌入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将抽查科研项目经费(包括专项)管理情况嵌入到对其中层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尤其是针对创收以科研服务见长的院系。实践证明,这种审计模式对发现违规、违纪事例,监管、促进学院科研项目经费合规使用是著有成效的。

(四)发挥审计团队的合力效应审计团队应从多渠道收集审计项目的关联信息和资料,共同分析、研究复杂的审计项目,形成合力;内部审计旨在促进规则的优化,为组织增加价值,必须超脱浩繁事务的羁绊,提升对规律的把握能力,为学校的运行提供洞见,切实为学校发展规避风险,增加价值。

五、结语

总之,复杂审计项目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发挥审计团队的集体智慧,借助内外部力量,形成合力,查找审计问题线索。另外,审计人员的个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亦很重要,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制定高效率的审计策略和方法,勤于思索、善于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加之明晰洞察,才能找到坚实的审计证据。

参考文献:

[1]张新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09)。

[2]吉慧鸿。高校开展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5(12)。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审计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审计论文(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061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审计论文(新版多篇).doc》
审计论文(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