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前言】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管理学基础论文 篇一
一、问题提出
2002年下半年,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领导要求笔者写一份关于将会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倡议书,由此引发了笔者对会计学学科归属问题的思考。对会计学学科归属的分析一般都会涉及会计学理论基础的一系列问题,作为在高校从事会计教育的教师,笔者将尝试对此问题进行梳理,以总结这方面的学习、思考,为进一步搞好教学和研究做好铺垫。
除特别指明,本文中的会计学是大会计的概念,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环境会计和成本会计等所有形式的会计,也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及实务操作的内容,还包括财务管理等相关内容。
二、理论研究调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
对于哲学、数学是会计学的理论基础这种说法从理论上讲几乎没有异议。笔者于2007年元月17日在CNKI(学术期刊网)中用“会计学”为主题关键字进行精确检索,查到2674篇论文。用“会计学”+“哲学”检索,查到40篇论文(1.496%),其中涉及哲学与会计学关系或哲学在会计学中体现的文章近一半。同时用“会计学”+“数学”检索,查到41篇论文(1.533%),其中一半以上的论文涉及会计学与数学的关系或数学在会计中的应用。从这些论文的题目及具体内容看,正如哲学与数学是很多学科和理论的基础一样,大家较为一致地认为或默认哲学与数学是会计学的理论基础。
用“会计学”+“经济学”在CNKI中检索,查到288篇论文(10.78%);内容主要涉及会计学(特别是财务会计)与经济学的关系、用各种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会计或将经济学理论引入会计中。用“会计学”+“管理学”检索,查到136(5.09%)篇论文;主要涉及会计学(特别是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与管理学的关系、将会计应用于不同的管理领域形成会计的分支学等内容。用“会计学”+“法学”检索,查到87篇论文(3.253%),内容主要涉及法务会计及对会计问题的法律分析等方面。用“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检索,查到48(1.795%)篇论文,内容主要涉及“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会计学的相关问题。
从该调查中,笔者得出以下结论:研究者大多将经济学看作是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在讨论成本、收益、利润等概念及会计要素、会计报表等问题时,常常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另外还常常将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等各种流派的经济学引入到会计的研究中。将管理学看作是会计学理论基础的论文数是将经济学看作是理论基础的论文数的一半,而且这些论文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是讨论或强调管理学与会计学关系的文章不少,说明多数人感觉到了会计学研究者对管理学的不重视;其二是多数论文在讨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方面内容时采用管理学作为基础。同时涉及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论文数量并不多,且论文主要涉及会计领域中一些较新的如无形资产、法务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等相关的问题。这些特点说明:尽管经济学是会计学的主要基础理论,但它不是会计学惟一的理论基础,管理学和法学等都可能根据研究内容的特点而成为会计学的理论基础。
三、实践调查:经济学与会计学最相关
笔者曾因研究“会计人员能力需求调查研究”课题,于2005年针对会计人员发放了一份“会计人员能力需求调查”的问卷。在问卷中,笔者给出了这样一道问题:“您认为哪些学科与您的工作最相关?”备选答案为“A.经济学B.法学C.管理学D.哲学E.其他:( )”。在251份收回的调查问卷中,有69%的会计人员认为经济学是与会计最相关的学科,有47%的会计人员认为是管理学,还有27%的人认为是法学,约4%的认为是哲学,还有5%认为是其他。笔者设计的这个问题不是单选题,所以比例已经超过了100%,说明有部分人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但从调查结果比重的排列顺序及大致比例看,与前文CNKI上的调查较为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选顶中有不少是数学,具体数字没统计,但参与调查的一位学生为此撰写了一篇小文章“会计与数学”,可见在没有提供备选答案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人填写了数学。
与此同时,笔者也对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的在校学生作了类似的调查,共有178名各年级会计学生填写了调查问卷。与本问题相关结果见表1、表2:
表1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认识
表2与会计工作没有关系的公共基础课程
从此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会计学是一门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的学科,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会计属于管理学,仅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会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在回答“你觉得哪类公共基础课程与会计工作没有关系?”时,大部分学生认为哲学类的课程与会计工作没有关系,认为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与会计工作没有关系的同学占三分之一的比例。
被调查的学生以云南财经大学学生为主,他们在入学时进行过入学教育,已经知道会计学的专业从属于管理学,且在课程设计上又开设了多门经济学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每门课的老师上课时都会强调所教课对相关专业的重要性,所以大家可以理解这个与前文理论、实践调查结论有些偏差的调查结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学校的引导作用很重要。
之所以出现认为哲学类与会计工作无关的比例较大的现象,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哲学、数学对会计学的影响与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一致,是较为通用的基础性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另外一个问题的调查中反映出来:学生们认为数学、哲学课程只是为考试而设,考研的学生会更重视一些。
四、分析:学科分类与专业设置
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前,笔者注意到:在原本就为数不多的讨论会计学归属的文章中,往往将学科分类与专业设置混为一谈。学科分类与专业设置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它们都要求能尽可能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都是为了某一目的而对对象进行的分类,而且分类结果只能是树状的层次结构。设计时都应本着高聚合度、低藕合度的原则。但两者目的不同:前者为学科管理、宏观统计而设,常在科研课题申报、科研工作统计方面使用;后者为教育目的而设,常用于学校院系、专业设置、招生及学位授予等方面。从目的及使用的角度考虑,学科分类应尽可能地抽象于现实环境,将本质属性相近的学科放在一起,专业设置则应尽可能地与现实环境、社会需求相匹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其分类“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学科分类“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其分类依据是“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在这个标准中,有五大门类:A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B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C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D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E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有58个一级学科。管理学(630)、经济学(790)是一级学科,经济学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门类,同时,“管理学”与“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属综合学科,列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属于“工程与技术科学”门类。会计学(790.37)属于经济学,审计学(790.39)与会计学并列。财务管理(630.4020)属于管理学之下的企业管理(630.40)。同时经济学、管理学会与其他一级学科交叉成为该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如林业经济学(220.65)、卫生管理学(330.81)等。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及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学科门类划分比较如表3。由此可否这样理解:与研究生(硕士、博士)相比,本科生人才更侧重其应用性,对研究能力要求较少,将更多地考虑现实环境的需求。
与学科分类不同的是,由于新增设了一个管理学门类,也由于目标的不同,在这两个目录中,会计学均属于管理学下的工商管理。而在本科生的专业目录中仅是二级学科发生有所不同:财务管理在本科生专业目录中提升了一级。
由以上分析可知,其一,由于专业目录的设置是1998年下半年才开始执行,大家可以明白为什么1998年上半年获得会计学硕士的文凭上写的是“经济学(会计学)”,而2006年会计学博士文凭是“管理学(会计学)”了;其二,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因为会计的学科分类为“经济学”,所以尽管专业设置上会计属“管理学”,但对会计的学习、教育、培训仍要开设不少经济学的课程;其三,对每年一次的各级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的课题申报中的学科分类有了更深的理解。笔者认为,从学科分类角度看,有关财务会计的课题可以申报社会科学基金,而如果是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则可申报自然科学基金。
五、结论:会计学终将成为重要学科
“人们使用财务报告时,首先必须具备必要的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具有经济学家的头脑、管理学家的策略,还要有哲学家的思辨”。对此,正在考虑社会资本概念对会计学影响的笔者认为,从自己研究的角度及其他文献,是不是还可以加上:“社会学家的胸怀,行为心理学家的思维方式,律师的精明……”?同时还想到任何人都会感叹:做一个会计人好难!
但再仔细地思考,这更多地反映了会计学的立体性和丰富性:会计学中蕴含着太多的思想观点。其原因如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计,会计是不一样的;而会计人又总是从会计的角度去分析各种各样的现象;最根本的一点是会计原本就是复杂的、变动的,而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化,这才带来了其学科归属的争论。正如我国也是在1997年才将管理学作为一个门类一样,学科分类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如在我国的台湾和香港以及美国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会计学就已经成为独立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级学科。而英国的一位华人学者高善生谈到会计学在英国的地位时,说“人们不再是为了自己的职业需求而学习这门课程,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在经济社会中生存的基本知识去学习,几乎已经成为像语文、数学、哲学一样的学科了。”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及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会计学是一门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联系微观与宏观、综合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方法论、内涵丰富的学科,它甚至可以成为联系经济学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主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侧重用理论解释经济现象)与管理学实践(以“社会人”假设为主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侧重用行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桥梁。但是现实情况及调查表明,目前会计学在我国的影响还不足以形成一门与经济学、管理学并驾齐驱的学科,但在所有会计人的努力下,它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由于学科分类结果一定是平面的,呈现树状结构,而会计却是立体的、呈网络结构的,因此在研究会计的过程中应不局限于学科分类,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科学地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甚至会计学独创的理论进行综合,只要解决问题就行,但总体趋势是综合化。当今世界,“综合”已形成了一种趋势(2002,杨立雄)。当然此结论的得出并不是否认类似的争论,争论有益,但争论不是一定要得出绝对的结论,只要结论对研究的问题有用即可。因为,无论人们怎么认识,会计还是会按其规律在人们干预的合力下发展变动,认识不同、干预不同、结局也不同。
管理论文 篇二
管理会计是一门以管理学为基础,结合会计学的评估、预算、控制、考核等来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综合性学科。近几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带来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办学效益,则必须强化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将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方法运用到高校经济活动全程,降低其财务风险,进而实现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成效的目的。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纵观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发现,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在我国多数高校经营办学过程中存在只重办学成效、忽视财务管理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对财务管理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的记账、工资报表、报销明细等方面,而对学校其他资金收支情况未能真实、有效地记录和反馈,财务管理意识普遍较低。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对财务风险管控意识也较为缺乏,办学过程中的一些涉及资金决策方面工作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意识,一味地求大求全,最终导致财务风险不断积累。
(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虽然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中都已经建立起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缺乏有效論证。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沦为虚设。另外,在财务公开方面不透明、监督不充分等问题,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缺陷的主要表现。
(三)财务行为规范性不足
前文提到,在高校财务管理现状中存在对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一些不规范的财务行为频发,影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比如,一些学校效益部门现金收支核算为实现自动化转账模式,滋生“坐支”行;票据管理缺乏规范性,致使收入不入账行为频发,且难以审计等。这些不规范的财务行为加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
二、高校财务管理应用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性
(一)管理会计能为高校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高校想要进一步发展则必须通过融资来扩大办学规模,在这一过程,既存在效益,又潜藏风险,若投资决策不利,则很可能发生融资风险。管理会计理论所包含的投资决策方法能够为高校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使其在理财、结算、信息反馈等各个方面都能科学、规范地推进。
(二)管理会计能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不统一、资金利用率低等是普遍现象,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将高校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在根本上控制各项收支的规范性,不仅能为高校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三)有助于细化高校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理论中包含责任会计内容,通过责任会计,能够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细化,同时规范各类财务行为,既解决了过去“吃大锅饭”的问题,又提高了高校职工的积极性。
三、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建立与实际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
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方法主要基于企业经营实践经验总结得来,而高校的财务管理毕竟与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应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方法时,应当充分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实际,探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以责任会计为监督,有效落实各部门责任,并实现从全面预算与成本管理角度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体系框架。
(二)积极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高校领导要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财务规范化管理意识,积极改进财务管理办法,做到将管理会计理论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全过程,以此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快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财务信息数据缺乏真实性、完整性。对此,高校应当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通过建立信息查询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实现对学校收支情况的实时查询与资金使用的有效监控,以遏制资金不合理使用的行为。
(四)强化管理会计队伍建设
现阶段,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所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也随之提升。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管理会计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其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对高校领导决策财务相关问题产生直接影响。从我国各大高校管理会计队伍建设情况来看,队伍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低下等是突出问题,对此,需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会计队伍建设,通过开设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教育课程或培训项目,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高校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财务管理能力,促其实现从“报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 篇三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在学院:
专
业:
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6日”或“2004-04-26”。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一、选题的依据和背景
公司员工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使用人才艺术来获得更大的工作效率和经济利益。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者,首先要做到的是雇主利用人才的艺术技巧。一个公司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公司员工信息的浪费,尤其是浪费公司职员潜在的工作愿望和工作能力。必须对公司员工信息高度重视管理,最大化挖掘出人才的潜在工作力,公司才能创新永恒的生命力;生产力才有发展,经济效益提高了,才能在当今社会激烈竞争,从而才能发展生存。
本次要设计开发的公司管理系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实践“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发展理念强化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为人事管理的支撑点。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各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数量规模也急剧膨胀,其构成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各类单位合并与调整与各项改革的深化,对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但是,多年来公司的员工信息管理工作一直是各类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基础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人员分配控制体系尚不完善,人员数量不清、信息登记不全、档案查找困难等现象在不少单位依然存在,与经济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很不适应。因此,必须从有力支撑发展改革的高度出发,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真正实现管理水平上的飞跃。
对于公司管理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来说,非常需要一个操作方便、功能实用、能够满足本单位对员工信息管理及需求的系统。公司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人事部门工作人员,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管理人员通过本系统可以完成相关的日常工作。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系统主要功能有:新员工入职档案管理、老员工离职管理、退休管理、系统管理等。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研究状况
据统计,目前,美国的公司员工信息上有90%的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人事管理中计算机完成了80-100%的信息处理;80—90%的计划管理;在很多国家,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比较快。计算机在经济管理的应用中占了80%的比例;科技计算中,占8%的比例,生产过程控制中,占12%比例;因此我们可以相信,计算机在经济管理的应用中占据了主要领域。国外公司管理系统与国内的相比,优势主要体现为:他们实力非常雄厚,对于技术力量的研就开发和培养、市场推广等很多方面投入较大;拥有一定包括数据库厂商、硬件公司、咨询机构在内的合作人群,强强联手的格局已经形成。国外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影响了公司员工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其管理理念蕴涵了先进的设计思路;国外公司管理系统因为起步的比较早,成熟性和完整度高,他们针对于不同行业开发出了适用的解决方案。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广泛的使用公司管理系统,其他一些软件管理系统如ERP(企业人力资源计划)、WFM(工作流的管理)等在研发过程中预留了与公司管理系统的接口,使得国外的公司管理系统今后的扩展难度降低。国外公司管理系统对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支持不遗余力,以PeopleSoft为例,其最新版本是完全基于互联网结构的版本,大大加强其系统的易用性。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虽然国外有了相对于比较成熟的产品,在先进度和成熟性上都更要优于大部分国内的产品,但在我国大部分的公司员工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并不很规范,从而导致国外的进口产品有效性和实用性都大打折扣,而且国内企业通常都难以接受其过于昂贵的价格。
2国内发展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的公司管理系统基本还处在公司员工信息方面的初级管理系统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信息资源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水平。我们在计算机应用中已有十多年落后于西方国家,公司管理系统从1973年开始开发和应用,大量的实际开发和研究工作83年前已经开始。因此,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被确立为国家经济的核心,数字信息的传输网络是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的捷径。信息技术的世界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我们的国家。我们应当迎头赶上,我们必须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重点以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任何公司都需要对员工信息进行管理工作。因此,开发设计一套公司管理系统,具有现实与巨大的社会意义,同时,在所有应用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正是典范,它已具备所有应用系统的大致功能,系统结构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管理系统具体直观,
特性是其具备数据库系统的典范。本次要开发的公司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入职信息、离职信息、退休信息等档案的管理,便于公司领导掌握人员的动向,及时调整人才的分配,同时也减少了手工操作带来的一些繁琐与不便,使员工情况的记录和统计变得十分简单,这些优点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对职工信息进行管理的效率。所以,公司管理系统是企事业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和正规化不可缺少的管理软件。
该系统基于JAVA开发语言,结合mysql数据库开发,对所做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和详细设计多次进行迭代,使用JSP技术对数据库基础应用程序进行设计、开发与实现的思路、算法、并得出结论,根据已有软件开发环境进行编程测试,最终实现系统。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范文 篇四
Abstract: The teaching progra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 guidance document which is built on education purpose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but also an overall plan of curriculums. The paper firstly determin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emphasi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based on a survey, then uses the analysis method of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ISM)to set a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urriculums. Based on the logic between the curriculums, curriculum's semester arrangement is settled. It is hoped that the paper will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 program.
Key word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 program establishment
0 引 言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实体流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使各项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1]。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推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省、市、地区已明确将现代物流定位为新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应于快速发展的物流产业,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的人才非常紧缺,据预测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600万人,物流专业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师范大学于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物流管理专业,至今顺利培养了800多名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主要输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及政府(海关等物流密切部门)。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目的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由于物流管理在我国依然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物流管理本科教育还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之中。本文将解释结构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引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对其本科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规划,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借鉴价值。
1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整体统筹
在调研国内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较早的高校基础上(北京物资学院、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广东商学院等20多所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确定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与重点。
1.1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重点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国际物流、港口物流与物流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国际物流、港口物流管理和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运营管理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为了顺利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培养重点要突出两点:(1)教学内容强调综合性。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个课程体系安排上,参考目前国内各大学加强基础课程的配置,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功夫,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课程内容以数学(含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系统、经济法等学科为基础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专业课程的涉及面要广,使学生能够适合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作业领域。(2)强化实践教学。物流管理是一门特别强调实践的学科,强化实践教学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国内各大院校都紧紧围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实际开设的教学内容中,实践学分基本占到毕业总学分的近四分之一;课程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约十分之一;在实践实习环节中,普遍设立了“专业实践”、“毕业实习”。
1.2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整体统筹
依据上述确定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重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设置课程类型、体系与学分结构情况设计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其中,大类平台课(其中,校级平台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据库程序设计、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院级平台主要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物流学、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占专业课的比例为49.5/(49.5+72.5)=40.34%,充分体现了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而强调的“宽口径、厚基础”;实践环节(主要包括采购管理、物流仓储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运输与配送、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供应链管理、ERP理论与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现代港口物流管理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环节)占比为37/134=21.26%,这一点是上述强调物流教学内容实践性的细化。
2 基于ISM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2.1 解释结构模型原理
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物流技术与管理技术相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其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ISM)是美国沃菲尔德教授于1973年开发的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问题的一种方法[2],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帮助,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因此,上述两方面综合决定了可以考虑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制定。具体来讲,解释结构模型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有向图模型和布尔矩阵,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处理,最终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多级递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模型,以为更加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时间分配、教学进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基于ISM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结构
在对上述所提及的20多所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的高校调研的基础上,遵照上述培养目标及重点,并通过江苏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全系老师的共同商讨,确定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开设课程及课程间先行关系,如表2所示。
第二步,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达矩阵R,归纳可达集合与先行集合,对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
第三步,求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结构矩阵,绘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多级递阶结构图。
逐一按照上述三个步骤操作,即得到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多级递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显示,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分析的结果表明,上述39门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课程可以划分为12个层次,课程的先后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2.3 基于ISM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学期安排
依据ISM分析结果,按照江苏师范大学相关教学制度规定,需要将上述12个层次的课程考虑在7个学期安排(第8学期学生主要进行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具体的学期安排如图1所示。总体上来说,图1依据ISM分析结果,依据课程间的逻辑先后关系,大一(第一、二学期)、大二(第三、四学期)主要安排体现基础化、综合化的基础性课程和原理性课程,大三(第五、六学期)及大四上学期(第七学期)主要安排体现能力化和个性化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课程。
第一、二学期课程安排,除了上述表1中所提到的人格素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军事体育类课程等,考虑到大一是高中学习生活到大学学习生活的过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不宜安排太多,因此,第一学期主要安排《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经济学》,其中,《高等数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经济学》课程是该学期安排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及《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由于是同一学期,在时间安排上可考虑两门专业基础课略晚于上述课程4~6周;经过一学期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第二学期除了继续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外,可考虑安排作为管理大类学生均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类课程《经济法》、《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学》,与此同时,由于后续需要诸多计算机操作实践技能,在此学期同时考虑安排《计算机基础》。
第三、四学期课程安排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无论在学分总量上还是课程难度上都较第一学年有很大幅度提升,具体体现在:第三学期开始逐步安排以物流每一职能作为一门课程的专业课程,包含《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与此同时在《计算机基础》上将计算机技能提升至《数据库程序设计》水平;为了后续专业基础课《配送与运输》课程的顺利进行,在第三学期需要安排作为该门课程基础课程的《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第四学期安排作为后续规划设计基础工具的《管理运筹学》课程,迟4~6周安排《运输与配送》;逐步开设《市场营销学》及反映物流综合职能的《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由于该学年已经逐步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相应于每门专业课程,需要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践操作课程。
经过两学年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五、六学期课程安排物流管理专业综合职能类课程《国际物流》、《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现代港口物流管理》、《ERP理论与实务》、《物流专业英语》、《物流成本管理》等;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学年同时安排《统计学》及《统计分析软件》课程。
第七学期考虑学生就业、继续深造及出国等多向分流,安排了素质化、个性化的课程,包括《管理经典选读》、《物流前沿专题》、《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HRM)》、《质量管理》、《物流保险专题》、《科学研究与协作训练》等课程。
管理学基础论文 篇五
.fjy130 { display:none; }
论文关键词:《管理学研究》 基本问题 教学策略 作文 /zuowen/
论文摘要:管理学原理是随着管理能力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渐受关注而形成的;《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增强学习、研究、应用管理学的能力。它涵盖两条主要的逻辑路径:管理理论与管理职能;这一致思路径规定了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 论文网
一、引言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人类的管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管理思想来源于人类社会的管理实践。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都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活动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为社会科学的一个专业领域。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二、《管理学原理》的基本问题 论文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定型都有三个关键性标志:明确的研究对象、独特的致思路径和完整的概念系统。弄清这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无论是对一门学科的理解和把握,还是对于该学科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
(一)《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论文网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揭示管理的客观规律性,即如何按照客观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适时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管理学原理是从管理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具体研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论文
1.合理组织生产力。这是由管理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是由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与社会化大生产决定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管理,需要研究如何配置组织中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信息等各种资源,“物尽其才,人尽其用”,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相互统一。因此,怎样计划安排、合理组织及协调、控制这些资源的使用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管理学原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完善生产关系。这是由管理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一方面,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文化,会使管理呈现一定的差别,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管理应着重研究如何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设立、人员安排以及各种管理体制问题;研究如何激发组织内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另一方面,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使得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这一“印记”决定了管理学原理应该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秩序和规章制度,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毕业论文
(二)《管理学原理》的致思路径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解决与管理活动有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构造形如金字塔,其顶端是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体系,底部是关于管理过程、管理对象以及相应职能的科学系统,中间则对应着管理层级和管理领域。 论文网
那么,管理学原理在研究正式组织实现组织目标这一过程中又是怎样致思的呢?管理学原理首先从管理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研究人类过去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管理思想、理论和制度与方法的演变发展规律,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成就,古为今用。因此,绝大多数的学者在编撰《管理学原理》教材时,都考虑将“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放在着作的第一章或第二章;因为,大家的思考逻辑基本一致: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一个历史的发展和演化的过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管理科学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其产生和发展是为了继往开来,继承发展和建设现代的管理理论。通过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和介绍,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 作文 /zuowen/
其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基本的原理,管理科学也不例外。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管理规律,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也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环节、管理工作的程序等问题的解决之道。诸如:决策的制订、计划的编制、组织的设计、过程的控制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和原则,是人们进行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在管理过程及相应的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这是管理学原理体系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它,做到活学活用。 毕业论文
再者,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活动与组织成员的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一方面,管理者的素质高低、领导方式、领导行为、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对管理活动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研究“领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高效率完成组织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即研究“激励员工的主动性”。 论文网
(三)《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概念是理论致思凝结而成的逻辑环扣,也是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概念之间的关系则构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与上述致思路径相应,管理学原理有以下一些主要基本概念。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1.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今。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末)和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阶段(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真正意义上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与理论,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组织的日益庞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论文
根据不同理论的表述,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找到各自的核心基本概念,也是这些管理理论的思想起源。具体来说,诸如:“效率”与“标准化”之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职能”与“管理原则”之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层级结构”与“权力”之于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性假设”与“非正式组织”之于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决策”与“满意原则”之于西蒙的“理性决策理论”,“系统”与“协作”之于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竞争”与“战略管理”之于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工作流程”与“企业再造”之于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公司再造理论。等等。管理职能。所谓管理职能,是对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管理活动是人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一项实际工作,是一种行动。人们发现在不同的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采用程序具有某些类似、内容具有某些共性的管理行为,比如计划、组织、控制等,人们对这些管理行为加以系统性归纳,逐渐形成了“管理职能”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概念。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管理职能一般根据管理过程的内在逻辑,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但是划分管理的职能,并不意味着这些管理职能是互不相关、截然不同的。划分管理职能,其意义在于:管理职能把管理过程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理论研究上能更清楚地描述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实际的管理工作及管理教学工作。划分管理职能,管理者在实践中有助于实现管理活动的专业化,使管理人员更容易从事管理工作。在管理领域中实现专业化,如同在生产中实现专业化一样,能大大提高效率。同时,管理者可以运用职能观点去建立或改革组织机构,根据管理职能规定出组织内部的职责和权力及它们的内部结构,从而确定管理人员的人数、素质、学历、知识结构等。 论文
计划职能对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的谋划。主要内容:目标与任务分解,目标实现方式与途径选择,进度控制与调整等。 论文网
组织职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在工作中形成的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主要内容: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及组织变革等。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领导职能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主要内容:指挥引导,激励鼓舞,协调沟通等。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控制职能是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按预定要求运作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等。 毕业论文
三、《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策略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依据一定的理论,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是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对各种教学要素的合理性处置方式,包括教学内容和材料的安排、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师生活动程序的设计等。 论文
管理论文 篇六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来自xx系xx级旅游xx班,我叫xxx,我的论文题目是《论组织学习与旅行社核心竞争力提升》,本篇论文是在xxx博士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他对我这篇论文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出席本次答辩同时参与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篇论文进行简要介绍:首先是本文的选题选题原因及意义,其次是文章结构及创新点,最后谈谈本文的不足之处。
一、选题原因及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旅行社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专业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同时也面临着日愈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旅行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打造好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的观点已逐步成为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共识。但是,核心竞争力不会一成不变,今天的竞争优势可能变成明天的劣势。如何保持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于是,我们引入了组织学习理论的观点。本文以如何培育和提升旅行社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选取组织学习理论中比较富有实践意义的观点,融合笔者的自身提炼,试图挖掘组织学习的深层内涵,论证出组织学习力对旅行社竞争力的影响意义,希望在增强和提升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探究出一条新的途径。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力中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证理论方法,以及在如何更好地长久发展等问题上找到一些答案。
二、文章结构及创新点
本文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约1000字:
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及涵义的界定和分析,包括组织学习的定义及内涵、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特征,以及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本部分旨在奠定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说明组织学习和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
第二部分阐述了组织学习对旅行社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了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和作用,并将中国旅行社核心竞争力培养及提升的问题摆上了桌面,经过对具体问题和现状的分析之后,引出了本文的重要论点,即组织学习与旅行社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本质联系。
如果说上面的论述是关于问题的提出和分析,那么第三部分就是对问题的解决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本人经过自己的总结并融入指导老师的意见,提出了四条基于组织学习的旅行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一)领导支持并带头学习;
(二)提升旅行社的适应能力;
(三)重视服务品质提升和产品的不断创新;
(四)构建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
最后,本人对文章的写作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我国旅行社能迅速提高经营水平,扩大规模,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与外国旅行社的竞争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以求获得更大的发展。
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组织学习”的理论,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大胆地提出关于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旅行社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的假设,层层递进,最后进行论证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
虽然本人翻阅了许多资料、借鉴了众多学者的观点,经过多番思考,完成了对组织学习理论与旅行社竞争力提升关系的研究。但由于水平有限、时间性仓促,导致出现内容表述不够严谨、论证不是很有力、解决问题的对策方面还不够全面等不足,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本人将虚心接受,从而不断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范文 篇七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控制;理论研究;国内外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国外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e.Poter(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著作《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倡导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以帮助企业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这一经典论著成为了价值链研究的基础。
后来Peter Hines(彼特・汉斯)对波特的价值链进行了深化与扩展,把波特重新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这是另一种有关价值链的定义,把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而Poter所定义的价值链只停留于把利润作为主要目标。
1995年,Jefferey F.Rayport(雷鲍特)和John J. Sviokla(斯维奥克拉)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企业存在于两个世界之中,即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及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而企业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则必须在这两个世界中竞争,赢得竞争优势。
Duncan and Moriarty(1997)认为传统的直线式价值链无法反映员工与团队、顾客、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认识度、信任感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必须用 “价值范畴”来代替。美国西北大学教授Gulai et a1.(2000)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处于顾客、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网络中,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
2.国外成本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在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已经有了战略成本控制的内容,但战略成本控制的全面研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1981年,英国学者西蒙德发表了 《战略管理会计》一文,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y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的概念。
1985年,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在其 《竞争优势》和 《竞争战略》的书中对价值链战略成本分析法作了研究。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等人在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该书构建并详细阐述了最为广泛的战略成本控制模式,使战略成本 管理的理论方法更加具体化。
美国的林文雄概括说明了美国管理会计学者在 1992-1997年间研究策略(战略)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有策略成本分析、目标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法、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
1998年,罗宾・库珀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控制体系,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控制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从而构成一种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理论界和企业界也意识到企业战略成本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成本管理模式一 成本企画。这种管理模式最早萌芽于60年代初期,源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新车开发和车型更新。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战略成本控制的研究是从 80年代开始的,9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研究的出发点是成本控制系统如何为新兴的企业战略管理服务,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通过对成本控制视野和方法的拓宽来提供战略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其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企业确立竞争战略,并采取与企业竞争战略相配合的成本控制制度,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近年来,有关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
二、国内研究综述
1.国内价值链研究综述
在我国,较系统地介绍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的文章最早见于1997年。文章认为,迈克尔・波特的很多观点非常独特,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其后,关价值链理论研究的文章系统地进行了价值链理论的引进与介绍,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我国的应用思路。
迟晓英,宣国良(2000)概述了传统价值链思想的产生背景,对价值链思想的发展和改进、信息技术、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我国学者张继焦博士(2001)在总结他多年从事管理咨询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价值链理论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描绘成一个价值链。
关于价值链理论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家厉无畏的《变革价值链,提高竞争力》、《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发表于《上海经济》2000年12期);南京大学学者潘镇的《基于价值链之上的企业竞争力― 一项对457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发表于《管理世界》2003年3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海林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发表于《会计研究》2006年2期);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学者陈楚的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创意产业赢利模式探析》(发表于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2期)等等。在理论研究上还处在一种引进、消化阶段,在创新上刚刚起步。
2.国内成本控制理论综述
我国对企业战略成本控制的明确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在20世纪 90年代明确进行战略成本控制或战略管理会计专门研究的学者有陆正飞、卓敏、杨雄胜、王化成和杨景岩、林万祥等。他们主要研究战略管理会计或战略成本控制的概念、特点、意义和内容等。从 1998-2007年的10年间在权威期刊《会计研究》上都有一些战略成本控制的专题。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贺颖奇所在课题组对管理会计和交易成本作了系统研究,并于2006年在 《会计研究》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乐艳芬于2006年出版了专著《战略成本控制与企业竞争优势》对战略成本控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近期公开发表的有关战略成本控制的论文明显增多,在成本会计或管理会计教材中己有战略成本控制或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目前,从发表的论文看,引进介绍的论文占有较大的比例,对战略成本控制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概念、特点、体系、内容、方法和定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尚没有对企业战略成本控制基本要素 (包括主体、客体、方法和目标等)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从1981年至今,企业战略成本控制或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己从发展的初期进入发展的成长期,目前的战略成本控制的要素研究还属于前沿理论研究,战略成本控制的理论正在日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6-58页
[2]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 32-54页
[3]张粟等。 构建以价值链为基础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 [J].会计之友,2012,(3):37-38
[4]罗绍德。刘志娟。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月刊,2008,(11):8-9
[5]谷慧岭等。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成本管理方法思考 [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6,(1)
[6]韩址清,王洪漠。 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12,(2):20-22
[7]张鸣,王明虎。战略成木下价值链分析方法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报,2013 ,(4):6-53
管理学基础论文 篇八
从“科学”这一语词较为通常的意义上来说,管理学自然是一门科学。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问,只要同时坚持如下两个原则,就可以成为一门通常意义上的科学。 毕业论文网
第一,坚持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客观规律、从可控制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机理”、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得出的各种“原则”作为解释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理论依据。 论文网
第二,坚持以人们可以共同感知的、可共同把握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等作为研究的起点。 毕业论文网
由于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因而许多客观规律、“机理”和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相对可靠的。同样,大量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本身也会因人的解释的不同而只是相对可靠的。但这并不要紧,这些东西发展或变化了,科学本身也会发展和变化。这也就不妨碍我们把坚持这两个原则“作”出的学问当作科学。 论文网
现在的管理学完全遵守了这两个原则,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自然是一门科学。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本人说“管理”或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是有几个前提的。 论文网
第一,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论文
第二,在“管理学科”中,必须有一门核心学科,这个核心学科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学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论文
第三,在本人说“管理”不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强调了“管理”是一门艺术。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艺术对人类生活——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的影响都比科学要大得多。 毕业论文网
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一点是毫不疑问的。这门科学不可能成为“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这一点,后面将予以说明。至于“管理”,无论是谁,只要他在从事“管理”或从事过“管理”,他都会知道在这一过程中,“艺术”比“科学”更为重要。这里没有丝毫否定“科学”在管理中的作用的含义,这里只是说,仅仅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仅仅只用所谓的管理学的科学原理来教育学生,根本不可能培养出管理人才。 毕业论文
本人可以在此作出预测,今后中国涌现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绝大部分不会是管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尽管这些拥有硕士或博士头衔的人在企业中可以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管理“特权”,但“特权”本身既不会成为才能,更不会成为智慧。就象美国的法律人才根本不是通过教授“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学生理解大量的“法律判例”培养出来的一样,管理人才也只有在大量的“个案教学”中才能培养出来。 毕业论文网
只是,中国有几个“管理学科”的教授作过个案研究呢?中国又有几个“管理学科”的教授会作个案研究呢?管理是一门协调人的社会活动的艺术,就象律师是一种调节人与人的纠纷的艺术一样,艺术及个人的艺术才能只能在个人实践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和提高。普遍原理的教学当然不可缺少,但想仅仅只靠这种教学就能够培养出管理人才,无异于白日做梦。 论文
象管理学这样的科学与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用那些非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来把握世界。现在的问题的核心并不在这里,而在于人们把诸如“政府的行政部门依据宪法和法律对社会成员实施普遍强制使社会成员依‘原则’行事的‘行政管理’”、“企业领导人协调组织成员为‘目标’奋斗的‘企业管理’”、“社会保存和传播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献与记录的‘文献记录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和传输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数据、文字和语音语词、图形图像的‘信息管理’”这四种“本质”上有着重大差别的“管理”当作一类“学科”,并以“管理学”作为这个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 毕业论文网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管理学确实还不够“资格”。也正因为管理学不够资格,所谓的“管理学科”也就是一个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以此空中楼阁为条件拼凑起来的用于优化组织教学资源的“管理学院”本身就只会是一个“大杂烩”。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我们看英美国家是怎样定义“science”的:“thestudyofknowledgewhichdependsontestingfactsandstatinggeneralnuturallaws”即“以那些通过测定获得的事实的知识和陈述了普遍的自然规律的知识为基础的研究”。这里用“ofknowledge”修饰“study”,就是说,“science”的研究从属于后面“知识”,或者说,后面的通过测定获得的事实和陈述了普遍性的自然规律这两个方面知识控制了整个科学研究。 毕业论文
在英语中,“管理学”使用首字母大写的“management”即“management”来表示。按照上述标准,英美国家自然不会将“management”当作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很明显,管理学中的大量的知识或者不是通过测定获得的,或者不是普遍的自然规律,或者二者都不是。 论文
按照这个标准,大量的“科学”也就不成为科学了。当然,除了专门研究“科学”本身的科学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人们一般不会在如此严格的意义上使用“科学”这一语词。大体上,人们对这两个标准放宽了尺度,其大致范围就是本文前面所说的两个原则。 毕业论文
但是,如果一门科学要成为一个“科学群”的核心基础学科,则其必须达到或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上述标准。换句话说,这门科学必须是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也就是说,如果管理学要成为“管理学科”中的核心基础科学,管理学就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 论文网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这个复杂系统进行整体的、不“损伤”这个整体的科学研究。这样,人们就只能采取“简化”的方式来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这种简化世界的方法,就是机械论科学的方法。一般来说,这个简化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先确定从什么样的角度研究这个复杂系统。第二个步骤则是在确实这个角度之后,再将从这个角度“划分”出来的人类社会进行“机械化”。这样,就可能从某种角度、某种方式来把握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系统,而这种把握,只能是一种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把握。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本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直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首先,经济学从“经济”即人类通过劳作与交换增加社会财富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经济系统,这就完成了前面所说的第一步。随后,在这种简化的基础上,在将人类社会的组成要素即个人“机械化”为“理性自利”的“经济人”。这就完成了上述简化的第二步。 毕业论文
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和经验的方法,逐步作出假设,获得观察数据(实际上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记录),验证假设,一步一步地构造起了经济学的理论大厦。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至于机械论科学为什么具有探索“机理”和鉴别事实的独特功能,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解释。 论文
张先生说有人否定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知道,诺贝尔的遗愿只是希望奖励在“实验科学”中作出贡献的人(文学和人类和平是另外一回事)——诺贝尔奖最初只有物理、化学和医学三项科学奖,很多涉及到生物学的科学成果都是通过化学和医学获得诺贝尔奖的。或许诺贝尔奖的评选机构“违背”了诺贝尔的遗愿,但经济学总得多少有些“科学”资格才能成为诺贝尔奖之一。 论文网
一般来说,仅仅只是从微观经济学本身来说,它确实够得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是,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毕业论文
第一,经济学研究不仅不可能进行实验设计,连控制观测也不可能进行,而只能以人们在经济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为研究起点,而人们对这些记录的保存、收集、使用具有很大的任意性。 论文
第二,经济学研究的结果本身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的行为本身又会使得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变形”。但这两点是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产生的,而不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本身原问题。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因此,经济学,或者说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这已经基本上获得了科学界,包括不少极其苛刻使用“科学标准”的科学家的基本认同。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目前的经济学已经有很多的分支,很多经济学家正在试图用经济学“取代”其他一切社会科学。本人承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就是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这样说的目的就是要强调机械论科学在解释历史、文化、社会中的缺陷和不足。尽管机械论科学能够获得有关复杂系统的某些“机理”,但是,机械论科学根本不可能从整体上说明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机械论科学在解释复杂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毕业论文
那种试图用经济学解释人类一切活动的想法本身就是荒谬的。本人在网上专门写了几篇文章就是反对中国的不少经济学家用机械论科学的经济学解释中国社会的一切。 作文 /zuowen/
但是,无论经济学的分支如何多,涉及到人类生活的何种领域,这些分支都是以目前的“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结果为基础。目前的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法律的经济分析、家庭的经济分析、社会的经济分析等名目众多的经济分析,都是以“微观经济学”及其研究结果为基础的。 论文
现代科学的任何分支都是一个庞大的合作系统,每一个科学家只是在某一部分的某一层次从事科学研究。为了确定科学的分支,人们用“学科”即“科学群”来指称这些分支。无论一个“科学群”研究的是什么,建立一个科学群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必须有一门机械论科学作为其核心基础科学。否则,这个科学群就是空中楼阁。 论文网
无论一门科学建立了怎样庞大的理论体系,它最终都必须作到如下一点,即必须将其中的很多语词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否则,这门庞大的理论体系就不是科学,而是哲学、神学或玄学了。“伪气功”也自称为“科学”,柯云路先生为其建立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但其语词根本不可能与客观事物即人体内的“气”的运行联系起来,近几年也破产了。 论文
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那些相信“伪气功”的人确实在其思维过程中将某些“理论”与自己体内的“气”的运行联系在一起,并且,还有众多的人认为这些“理论”确实能够解释为什么自己体内的“气”能够这样或那样运行,还有不少人认为自己确实能够控制自己体内的“气”的运行。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相信“伪气功”了。这里就涉及到用什么标准将一门科学理论的语词与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我们知道,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有相当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基本上不从事直接的探索“机理”、数据获取、事实鉴定的工作,而只是依据某些“机理”对数据和事实作出解释,或者对这些“解释”再作出解释。就象本人如果要研究中国某一阶段的历史,一般不会去“考证”历史事件,而只会以其他的史学家的“考证”的结果以及研究结果为起点。 毕业论文网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相信这些“机理”、数据和事实呢?或者说,我们用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机理”、数据和事实是可靠的呢?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一般来说,采用机械论科学的方式获得的数据和事实,其可靠程度最大(要说明这个原因,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从略)。要使一门科学理论中的很多概念能够“恰当”地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人们就应该尽可能地消除那些个人情感与价值的东西、尽可能地控制那些关于世界的各种“先见”。而能够在最大程度做到这些的,只有机械论科学。这一点无须作更多的说明,目前西方的“反科学主义”反对的正是机械论科学的“无情”和“客观”。 毕业论文
“反科学主义”的很多观点对我们有效地控制人们滥用科学及科学成果确有其可取之处,对于控制“唯科学主义”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要把科学变成一种“有情”和“主观”的东西,那科学就不成为科学,而是神话或玄思了。 毕业论文网
大量的相信“伪气功”的人并不是象某些“科学家”所说的那样是“愚昧无知”的。这些人思维、心理各方面都很正常。那些鼓吹“伪气功”的理论都只是一些“中间理论”,这些理论根本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一种具有共同标准的将“气”、“功”等语词与人体内的“气”的运行联系起来的可控制观测的科学方法。语词的神话作用很快就将这些相信“伪气功”的人“说服”了。只是,这种毫无根基的“伪气功”的“科学”的理论大厦很快就崩溃了。 论文网
即使我们假设或承认诸如“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其他各种关于“管理”的学科有着共同之处,可以合成一个“学科”,但是,这些学科必须有一个核心基础科学,这个科学必须拥有其他科学共同认同的探索“管理”过程的“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从“管理”过程中获得的数据的标准。很明显,现在的管理学这门科学根本不具备这种功能。 论文网
科学的核心原则是按照事物的自然状态来解释事物的现象及其现象变化的过程。什么是事物的自然状态呢?这本身就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大量的人是将自己大脑中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事物本身。科学家也是人,科学家在这一点上并不比其他人“高明”。科学并不是依靠科学家在这一点上的“高明”获得发展的,或者说,科学并不仅仅只是依靠“科学家客观地看待世界”获得发展的,而是用一套严格的程序来迫使科学家采用“机械”的方法来探索事物现象变化的“机理”,采用客观的标准来鉴别观察事物变化之中获得的数据和事实。没有这一条,科学就不成为科学了。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现代科学的“理念”比起古希腊时代,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柏拉图的“理念论”、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神秘主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等等,这些东西直到今天仍然控制或影响着科学。但是,古希腊时代并没有产生现代科学。现代科学的产生,离不开古希腊的这些“神秘主义”,离不开中世纪经院哲学以拉丁语为基础的思维逻辑训练,但更离不开人们社会实践中技术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以英语文化为基础的经验主义。 毕业论文网
科学离不开有关世界的某种“理念”,科学离不开思维逻辑,但是,科学离开了经验的检验,最终只会成为“神秘主义”或哲学思辩,就象古希腊的科学。为了使科学不成为“神秘主义”或哲学思辩,任何一门“科学群”都必须有一个可以通过经验验证的坚实的基础:探索“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事实的标准,这个基础就是机械论科学。 论文网
科学对自然和文化的解释并不是绝对的和万能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能用科学来解释。这是因为,机械论科学所获得的只是事物现象变化的“机理”。而这些机理之中,有很多通过了人类无数次的验证,但由于人类社会实践的条件所限,还有很多“机理”不可能真正获得验证,也就只能作为假设。人类生活,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必须有着某种程度的确定性。这样,虽然有很多“机理”还只是假设,但我们仍然必须用其来作为解释自然和文化的基础。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很多预设,基本上还没有获得验证。达尔文的理论出现才多少年,按照现有的科学研究结果,生命进化的过程是这个时间的无数倍。要验证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很多预设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除了进化论,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合逻辑地解释生命演化的过程,我们也就姑且接受这种理论,用其来解释生命演化过程。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从表面上看来,历史学似乎比管理学更不科学。但是,历史学目前已经够得上资格称为科学了。从广泛义的意义上来说,历史是研究人的活动的历时性变化。但是,目前的历史学一般主要指通过对“历时”性的历史事件的解释来说明历史过程。在历史学中,正好有一门专门对“历史事件”进行“考证”的学科。当然,这种对历史事件的“考证”的结果也是相对的。但是,有了这一学科,各个领域的历史学家在依据自己的历史观来解释历史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而“考证”历史事件的这一学科,已经有了很多得到历史学各学科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学领域的共同认同的方法和标准。如果失去了这种“考证”,历史也就会成为“神话”。 论文网
政治学、社会学这些学科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政治学研究对象中的要素是“公共生活中的人”。这些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机械化”为“政治人”。社会学研究对象中的要素是“社会生活中的人”,这些人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机械化”为“社会人”。 毕业论文网
根据本人的研究,与管理学关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即“组织学”倒可以成为组织领导学以及与其相应的各种有关组织“管理”的基础学科。因为,组织学的研究对象“组织”可以高度的抽象化和形式化,组织的组成要素——人——也同样可以通过高度的抽象化和形式化而成为“组织中的人”即“组织人”。任何自然人一旦进入一个组织,就可以表现出很多“组织人”的特点。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抽象,可以将“组织人”机械化。以这样的研究为基础,可以将组织高度形式化,并以此作为模型探索“组织”产生、发展的机理,并依据这些“机理”建立起组织的概念模型,并将这个模型转化为语词模型或数学模型。利用语词模型,人们可以组织和解释各种“事件”,利用“数学模型”,人们可以获得有关组织的数据。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认同的探索“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事实的标准。 论文网
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科”的基石的管理学还缺乏上述条件。以这样的管理学为基础的“管理学科”只是一坐毫无基础的空中楼阁;以这样的“管理学科”所引导的优化大学教学和科学研究资源的“管理学院”之类做法根本不可能优化资源;以此科学、学科以及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根本算不了什么人才。 毕业论文网
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 篇九
关键词:解释结构模型;物流管理;教学计划制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teaching progra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 guidance document which is built on education purpose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but also an overall plan of curriculums. The paper firstly determine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emphasi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based on a survey, then uses the analysis method of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ISM)to set a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urriculums. Based on the logic between the curriculums, curriculum's semester arrangement is settled. It is hoped that the paper will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 program.
Key word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 program establishment
0 引 言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实体流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使各项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1]。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推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省、市、地区已明确将现代物流定位为新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应于快速发展的物流产业,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的人才非常紧缺,据预测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600万人,物流专业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师范大学于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物流管理专业,至今顺利培养了800多名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主要输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及政府(海关等物流密切部门)。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是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目的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由于物流管理在我国依然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物流管理本科教育还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之中。本文将解释结构模型的思想和方法引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对其本科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规划,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借鉴价值。
1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整体统筹
在调研国内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较早的高校基础上(北京物资学院、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广东商学院等20多所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确定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与重点。
1.1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重点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和广博的科学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国际物流、港口物流与物流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国际物流、港口物流管理和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运营管理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为了顺利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培养重点要突出两点:(1)教学内容强调综合性。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个课程体系安排上,参考目前国内各大学加强基础课程的配置,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功夫,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课程内容以数学(含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系统、经济法等学科为基础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专业课程的涉及面要广,使学生能够适合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作业领域。(2)强化实践教学。物流管理是一门特别强调实践的学科,强化实践教学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国内各大院校都紧紧围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实际开设的教学内容中,实践学分基本占到毕业总学分的近四分之一;课程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约十分之一;在实践实习环节中,普遍设立了“专业实践”、“毕业实习”。
1.2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整体统筹
依据上述确定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重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设置课程类型、体系与学分结构情况设计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其中,大类平台课(其中,校级平台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据库程序设计、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院级平台主要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物流学、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占专业课的比例为49.5/(49.5+72.5)=40.34%,充分体现了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而强调的“宽口径、厚基础”;实践环节(主要包括采购管理、物流仓储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运输与配送、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供应链管理、ERP理论与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现代港口物流管理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环节)占比为37/134=21.26%,这一点是上述强调物流教学内容实践性的细化。
2 基于ISM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2.1 解释结构模型原理
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物流技术与管理技术相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其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ISM)是美国沃菲尔德教授于1973年开发的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问题的一种方法[2],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帮助,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因此,上述两方面综合决定了可以考虑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制定。具体来讲,解释结构模型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有向图模型和布尔矩阵,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处理,最终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多级递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模型,以为更加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时间分配、教学进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基于ISM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结构
在对上述所提及的20多所已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的高校调研的基础上,遵照上述培养目标及重点,并通过江苏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全系老师的共同商讨,确定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开设课程及课程间先行关系,如表2所示。
第二步,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达矩阵R,归纳可达集合与先行集合,对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
第三步,求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结构矩阵,绘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多级递阶结构图。
逐一按照上述三个步骤操作,即得到物流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多级递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显示,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分析的结果表明,上述39门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课程可以划分为12个层次,课程的先后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2.3 基于ISM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学期安排
依据ISM分析结果,按照江苏师范大学相关教学制度规定,需要将上述12个层次的课程考虑在7个学期安排(第8学期学生主要进行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具体的学期安排如图1所示。总体上来说,图1依据ISM分析结果,依据课程间的逻辑先后关系,大一(第一、二学期)、大二(第三、四学期)主要安排体现基础化、综合化的基础性课程和原理性课程,大三(第五、六学期)及大四上学期(第七学期)主要安排体现能力化和个性化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课程。
第一、二学期课程安排,除了上述表1中所提到的人格素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军事体育类课程等,考虑到大一是高中学习生活到大学学习生活的过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不宜安排太多,因此,第一学期主要安排《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经济学》,其中,《高等数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经济学》课程是该学期安排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及《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由于是同一学期,在时间安排上可考虑两门专业基础课略晚于上述课程4~6周;经过一学期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第二学期除了继续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外,可考虑安排作为管理大类学生均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类课程《经济法》、《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学》,与此同时,由于后续需要诸多计算机操作实践技能,在此学期同时考虑安排《计算机基础》。
第三、四学期课程安排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无论在学分总量上还是课程难度上都较第一学年有很大幅度提升,具体体现在:第三学期开始逐步安排以物流每一职能作为一门课程的专业课程,包含《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与此同时在《计算机基础》上将计算机技能提升至《数据库程序设计》水平;为了后续专业基础课《配送与运输》课程的顺利进行,在第三学期需要安排作为该门课程基础课程的《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第四学期安排作为后续规划设计基础工具的《管理运筹学》课程,迟4~6周安排《运输与配送》;逐步开设《市场营销学》及反映物流综合职能的《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由于该学年已经逐步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相应于每门专业课程,需要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践操作课程。
经过两学年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五、六学期课程安排物流管理专业综合职能类课程《国际物流》、《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现代港口物流管理》、《ERP理论与实务》、《物流专业英语》、《物流成本管理》等;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学年同时安排《统计学》及《统计分析软件》课程。
第七学期考虑学生就业、继续深造及出国等多向分流,安排了素质化、个性化的课程,包括《管理经典选读》、《物流前沿专题》、《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HRM)》、《质量管理》、《物流保险专题》、《科学研究与协作训练》等课程。
3 结束语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方法制定江苏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方面使得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课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也将便于学生对于所开设课程间的关系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由于物流管理专业依然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加之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除了根据教学计划实施的效果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及时修订外,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确保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徐剑,周晓晔,李贵华。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管理学基础综述论文(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