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X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范文

(作者:金华安律师事务所汪亚莉时间:2018-09-11 09:42:59)

灵璧县X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年级:15级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汪亚莉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至今因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必要和经济的腾飞,引起了大范围的人流动,最为显著的是农民工大量向城镇转移。然而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农民工子女进城需要对的问题很多,如住房问题、教育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等,农民工父母不得不把子女家里交由亲朋好友代为看护。在城市里,农民工的工作非常辛苦,大部分都是体力活,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随着农民工队伍的扩大,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增

    全球经济发展较为迅猛,在西方国家曾经也引发过人口大范围流动现象,但与我国人流动完全不同。由于西方国家没有过多的政策性限制,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能够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福利,所以他们会把子女带在身边照料,亲子分离现象寥寥无几。由于我国的政策性条件限制,农村工父母把子女带在身边不是最佳选择,便形成了亲子分离的局面。

    2、研究意义

林语堂曾说过:“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人生哲学若是不讲求这个根本关系便不能说是恰当的哲学,乃至不能说是哲学。[1]由于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致使家庭功能无法发挥其作用,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甚至破裂,从而无法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因为农民工人数的增,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普遍的社会关注。本文主要从亲子沟通的立场讨论亲子关系现状,探讨亲子关系疏离的原因,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给出完善亲子关系状况的建议,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运行我国亲子关系研究已有很大进步,深入本土化亲子关系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谐家庭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留守儿童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亲子关系分离的状况比较见,一次对于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文献较为稀缺,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也非常。我国研究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第一,留守儿童出现的成因。研究者认为是家庭和社会两方面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家庭方面,主要是物质条件的制约。城市的消费水平过高与农民工微薄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农民工没有能力承担高昂的花销,因此还要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社会方面,主要是教育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不现象因为城乡教育所有差别和制度的约束,农民工子女被当地居民以奇异的眼光对待,难以融入生活。另外,大多数农民工的工作任务较重、工作时间较长,没有时间和精力悉心照料子女

    第二,留守儿童现象带来的影响。我国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留守现象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多重影响。

首先,学习方面的影响。有学者主张会产生不利影响,李秀英认为,临时监护人的监管不力造成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落后,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出现逃学和辍学的现象。[5]也有学者主张会产生积极影响,吴霓认为,留守儿童对学习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非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兴趣相当。[6]王艳波、吴新林留守儿童成绩出现两极分化,这种分化严重不平等,成绩较好的比例偏低[7]

    其次,行为认知的影响。范先佐认为:因为父母长在外时间较长,留守儿童无法获得父母的看护和管教,有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疏于的管教,最终走向犯罪道路。[8]有的研究者认为,父母与子女长期分隔两地会给给留守儿童带来不利影响,但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意见,其实在实践中,有不少的农民工父母外出,提了留守儿童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意识,其积极的影响也是不容轻忽的。   

    最后,心理健康的影响。留守儿童处于三观产生重要时刻,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缺乏引导,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情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极易引发心理扭曲和偏差。唐喜梅的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情绪由于长期得不到及时的释放缓解与疏导,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的群体。[9]

    第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就留守儿童而言,努力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有效沟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给予留守儿童温暖和关怀,以保障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就留守儿童父母而言,适当主动的与留守儿童进行感情互动看重精神上的关怀而非物质上的溺爱。就监护人而言,选择较为适当的外出父母作为家长代表,负责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有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就学校而言,增强学校住宿设施建设,提升宿舍管理体制留守儿童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就政府而言,取消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鼓励外出父母把子女带在身边,摆脱空间上的限制。

    2 、亲子关系文献综述

    第一,亲子关系特点。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子女之间关系,其他关系相比具有特殊性。朱俊清在河南行政村进行研究时认为:农村亲子关系疏离,情感交流比较少,亲子之间依恋不强,亲子情感沟通频率较少;农村儿童对母亲比对父亲更加信任、依恋和亲近,有很大的恋母倾向,对母亲回报较多。[10]

    第二,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亲子关系的影响原因众多,再次仅以家庭教养方式为主加以说明。权威型教养方下的儿童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出色20世纪上半期我国农村家庭亲子关系实质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以家长专制长幼明确的金字塔体制存在家长对孩子拥有绝对的威信孩子被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11]

    第三,亲子关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亲子关系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对儿童个体心理健康和行为认知产生很大影响。亲子关系良好,身心健康相对越高相反,则越低

第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郑希付指出,父母与子女的换位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彼此,维系情感,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从而有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所需要的材料,采用以下几种社会调查方法。

    1、访谈法

    访谈之前,为保障访谈的顺利进行,告知访谈对象访谈的目的和请求,然后根据访谈大纲,与被访者进行交流、探讨来收集资料。根据对校长、老师、监护人、留守儿童及父母的访谈,收集和整理资料,以确保访谈质量的提升,增强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最古老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界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先搜集有关资料,鉴别资料的适用性,然后整理出可以使用的资料。本文先是查阅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文献,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学习先人经验,为研究奠定基础。

    3、观察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需要,选择最为直观的观察法,走进农村留守儿童的世界,与他们一起生活,在此情景中观察、记录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的生活、学习

 

 

 

一、留守儿童概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现象由此出现,并且备受社会关注,因此人口的社会流动与留守儿童的出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较为统一,一般指的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子女的关系,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在生物学意义上,亲子关系表为血关系,重点表现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第二,在法律意义上,分为然血亲和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第三,在心理学意义上,也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但主要突显情感行为联系上面。刘晓梅和李康认为:“以共同生活为根本的父母子女互相作用组成亲子两方行为体系的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12]

    )理论基础

    家庭系统理论有许多种观念,本文包括的观有:第一,整体论。总体大于部分之和,家庭作为一个整体,作用远比各个家庭成员的组合大的多。第二,家人关系。家人关系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每个家庭成员即使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每两个家庭成员之间都存在关系。第三,新的信念。留守儿童家庭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不仅仅只依靠哪一方就能解决,需要留守儿童、监护人、留守儿童父母等家庭成员利用机会,调整彼此之间的沟通方法,以维持家庭成员的情感。第四,家庭规则。留守儿童家庭出现问题时,家庭成员不会自我反思,通常就是责备出现问题的人,这往往会陷入恶行交流,使家庭功能失调。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第五,满足家庭的需求。大部分农民工父母由于各方面原因不愿表达自己的爱,只关注留守儿童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忽略了精神上的关爱。

    )创新及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首先,本文利用访谈、调查、观察参与等方法进入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宝贵资料。其次,通过对家庭系统理论再次探究,由此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成因,并且从社会工作专业出发给出建设性建议。最后,本文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为知道贯彻以人为主的理念,具有可行性。

2、不足之处

    我国幅员辽阔,本文仅以灵璧县X村为例,以X村小学五六年级在校学生为对象展开调查,具有一定得局限性。

 

 

 

 

 

 

 

 

 

 

 

 

 

 

 

 

 

 

 

 

 

 

 

二、灵璧县X村小学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调查

(一)调查地点基本情况

    1、灵璧县X村基本情况

X村灵璧县管辖范围内的落后处于灵璧县西边方向,一年四季天气分明。全村所占面积在8.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人口3660,农业用地7千余亩,303省道经过村庄。由于改革开放前的贫困导致的教育资源匮乏,村里的很多老人都没有接受过教育,部分受教育的农民文化水平也很低。随着新政策的开放与经济改革,农民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地向城镇转移,他们选择长期在外务工,把子女交由祖辈或亲朋好友代为看管,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2、X村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X村小学是X村唯一一所公办小学,村里的儿童到了读书的年龄都会被送到这里来就学。X村小学于1996年创立,培育20余届毕业生。全校目前42位老师,在校学生607此中留守儿童286,年龄大多在7-15岁,留守问题较为突出。在此次调查访谈中,校方提供的很多信息对本人有很大的帮助。为保证此次访谈的不引起强烈反映,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择20名留守儿童作为访谈对象,凭借访谈结果得知:20人中单亲家庭监护的为9人、隔代家庭监护的有10人、寄养家庭在亲友家的只有1人。保障使搜集资料更加完整,对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老师等也有相关问题的访谈。应校方要求,本文中引用的访谈内容采用匿名形式呈现。例如对2017年2月13日对大张同学访谈,记为留守儿童A-2017-2-13。

    (二)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分析

     1、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现状

    根据访谈成果总结,本文将四个方面来展现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近况

    1)沟通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当代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书信、电话、互联网等。虽然互动的种类多样,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相隔遥远,距离甚远,交流受到严重的限制

    “爸爸妈妈一出去就是好长时间有时候过年都不来,说是工资高。我跟爷爷奶奶住,他们不会用手机爸妈每次打到叔叔家的电话上,长途话费很贵,说几句就挂了”(留守儿童A-2017-2-15)

    “老师经常让我们写信给父母,把心里话都写出来,我给爸爸妈妈写过信,他们好像没有收到吧,我很伤心,那是我花了半天时间写了许多心里话”(留守儿童B-2017-2-15)

“去年我爸妈给姐姐买了手机,可以开视频,能看见人的,但姐姐在县里上高中,基本上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就给爸妈开视频,看见爸妈的时候也很高兴。”(留守儿童C-2017-2-15)

“家里有一台旧电脑,因为平时会玩的人都不在家,在家的都不会玩,就没有缴网费,经常还是打电话,好想能经常在电脑上能看见爸爸妈妈”(留守儿童D-2017-1-15)

“通常都是用打电话聊天挑在小孩学或者星期六的时候打,孩子太小不能给他买手机,怕他玩游戏,不好好上学。”(留守儿童家长A-2017-2-16)

“有一次收到孩子的信,看了之后内心很不是滋味,但在文化程度不高,外打工又累,不知该怎么给孩子写信,觉得打电话方便,又能说说话。”(留守儿童家长B-2017-2-16)

以上内容表现得是留守儿童与父母大多数情况下是用电话来交流的,视频与书信等比较少,沟通方较为单一。

2)沟通时间

    时间是情感交流的保障,根据访谈结果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不会超过十分钟。

“一般都是爷爷先接的,问完了之后让我接,说几句天冷了多穿衣服,别冻着之类的,爷爷没什么事就挂了吧,经常也不知道跟他们说什么。”(留守儿童E-2017-2-15)

偶尔想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想让他们时间回家,但都被爷爷奶奶阻止了。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不敢接他们电话,一般就不接,不跟他们说话(留守儿童F-2017-2-15)

有空就打电话问问家里怎么样,他们总是说别担心孩子和家里,一切都好,你们在外面好好工作就行了,说完就挂了。"(留守儿童家长C-2017-2-16)

“小孩可能是跟爸妈分开时间长了,没什么感情,不怎么爱说话,每次他爸妈打电话来,让他接他就说两句,就不愿意说了,其他有什么事情就由我们转达给他。”(留守儿童监护人A-2017-2-17)

通过以上谈话,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时间较少,大多只关心生活学习等表面上的情况,缺乏深层的情感交流,一般沟通时间较短,基本在10分钟以内

    3)沟通内容

    “爸爸老是问我钱够不够花,不够的话就给妈妈寄钱,让我妈妈要。好好学习,争取每次都考前几名,考好了有惊喜,想买什么就给我买什么,在家听妈妈的话。(留守儿童G-2017-2-15)

    “爸妈经常问吃住能不能习惯,多吃饭才能长高。天冷了多穿衣服,感冒发烧可就麻烦了。最近可考试吗,考多少分,得表扬了吗? (留守儿童H-2017-2-15)

    “他们每次打电话都叮嘱我在学校别调皮,放学就回家写作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别乱跑,帮爷爷奶奶干点活,其他的都很少说。”(留守儿童I-2017-2-15)

    “每次打电话都说让我在学校听话,别惹事,放学就回家,别光顾着在路上玩,回家赶紧写作业,别让爷爷奶奶操心,他们年龄大了,回家帮着做点事情。”(留守儿童J-2017-2-15)

    “想出来挣点钱,以后给他更好点的生活,让他能在学校安心上学,别像我们这样没文化,只能出苦力。本来打算把他带到城里就学毕竟我们能力有限又怕他城里孩子欺负他,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只能问问他尽量满足他(留守儿童家长D-2017-2-16)

    想闺女了就给家里打电话,不好意思问她想不想我们害怕聊天陷入僵局,干脆就说点其它的事情。只要她能上好学,比说什么都强,以后考上大学,生活好了,我们再累也都值得了(留守儿童家长E-2017-2-16)

    “孩子才上小学,正式打基础的时候,有的父母会打电话来问小孩成绩怎么样,有的小孩写的周记里也能体现出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还有就是家长会上主要都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留守儿童家长E-2017-2-16)

    经过对上述访谈内容的描述,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关心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几乎没有,由此也能够体现家庭教育的缺失。

    4)沟通效果

    “我也不太知道爸妈在什么位置离我有多远,就知道他们过年期间来家过一个星期多些,然后就跟爷爷说,不听话就好好管教。我觉得他们管的太多了,他们一说我我就心情不好。”(留守儿童K-2017-2-15)

    我也想过要常回家看看他们时间、精力、经济都很受限回家太多次吃不消,时间久了,我也能感觉到孩子跟我什么感情了,有什么也不愿意跟我说。(留守儿童家长F-2017-2-16)

    “孩子说想我了,想让我回家看看她,但是工作太忙了又不好请假,就没有回去,感觉孩子很失落,埋怨我们就知道挣钱一点也不重视她、关心她。我想趁年轻她还小,先挣点钱,以后回老家做点小生意等她长大了再多陪陪她,给她最好的生活”(留守儿童家长G-2017-2-16)

    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互动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离不开双方之间的情感沟通。首先,情感交流越多互动的效果就越明显。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有时空上现实距离,也有心理上虚拟距离,监护人为顾及留守儿童父母的辛苦劳作,加上不给他们添麻烦的心态,直接或间接的阻碍他们之间有效沟通,从而加重了父母与孩子中间的距离感。其次,情感表达能为沟通的言语增加色彩,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感,从简单的电话沟通方式才能缩小一点点。通话,留守儿童父母没办法识别孩子形态举止和情绪起伏,更没有办法感知留守儿童的神情体态,肢体语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显著。三是脱离了共同生活的背景,共同生活是情感交流的基石,留守儿童与父母经常相隔两地,脱离了共同生活的背景。每次通话都是重那几句说的都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方便的话题很少主动关心子女内心的情感及心理状况的问题

    2、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现状

    留守儿童父母出门打后,就把孩子送到监护人那里,让监护人代为管教。在访谈中发现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缺乏交流,有的留守儿童内心非常封闭,不愿意与监护人分享自己内心的事情。

    “孙子学习成绩欠佳考试成绩有待于提升,回家就知道看电视,时不时的还和一群熊孩子游戏室让他帮我干点儿活都懒得动父母长期不在家陪他看着也可怜巴巴的不能严厉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B-2017-2-17)

“大姑家有两个儿子都不让人省心,照顾好两个弟弟就顾不上我了天天还忙着下湖种地,跟我就没有很多交流。毕竟寄人篱下,本来就很别扭,更不敢有过多的奢求,心里也很恐惧大姑的责备,每天就乖乖的学习。(留守儿童L-2017-2-15)

“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开电视,我也让他去看书、写字,可是他不听话,他爸在家就害怕他爸,出了他爸谁都管不了他,我也不好多说什么,说多了就和我对着干,管不了。”(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C-2017-2-17)

    由此看来,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也较为浅显,没有深入的情感沟通,留守儿童内心形成一种寄人篱下的自卑感,与监护人的关系表现的较为生疏。

    3、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现状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后,照料留守子女的重担就落在监护人的肩上,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父母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有效使提升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我们在外边一有空就给家里打个电话,想问问孩子的情况,他们很少打电话过来,都是我们打过去。也没有说什么实质性内容,大多是基本关怀。(留守儿童家长H-2017-2-16)

    照看好家里的孩子是我们的任务,他们在外头挣钱非常不容易,家里鸡毛蒜皮的事情就不跟他们说,免得分心。孩子在学校里头受到老师表扬,考试领了奖状就他爸妈说说,这样他们也满意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们能自己处理的就不让他们知道,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留守儿童上代监护D-2017-2-17)

    孩子成绩不好,回家就疯的不见人影,也不好好写字。我们说了他也不听,想给他爸打电话让他爸教育教育他,又害怕他爸吓唬他,到时候孙子会想是我打电话去故意说的,关系不好处理,想想就没打了。(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E-2017-2-17)

    监护人为了不让外出的父母为家里的所示操心,选择了对互动内容的保留,没有尽到监护责任。同时害怕与留守儿童关系变质,因此就选择报喜不报忧。这就会导致留守儿童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现状,同时也封锁了留守儿童父母走进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大门。

    (三)调查总结

    第一,亲子沟通受限。无论是从沟通方式、内容还是沟通时间来看,留守儿童与父母相隔两地,见面接触的时间较少,一年只能见几天,又要外出,缺乏深入的情感交流场所。第二,沟通效果不理想。留守儿童与父母主要以电话为主的沟通方式,双方无法感受到彼此心理状态和情绪的起伏,只能表达生活上的慰问和学习上的关心,没有实质上情感的升华。第三,过于依赖监护人。监护人只负责留守儿童的衣食起居,也没用深入的沟通,根本无法发挥中枢纽带的作用。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父母沟通时的内容有所保留,报喜不报忧,使得留守儿童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

 

 

 

 

 

 

 

 

三、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探讨及原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父母沟通观念技巧缺失

    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小学或初中业,家庭经济窘迫,物资不充裕,为改变生活状况,无奈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在沟通观念上面,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没有受到过多的教育,所以想努力改善眼前的生活现状,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不得不离开故乡,努力赚钱。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较为强烈,因为留守儿童父母缺乏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背景,所以与子女的沟通较为古板。在沟通技巧上面,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严厉的管教是非常普遍的,父母从来都是以施令发号者或管教者的形象出现在子女面前。权威式教养方式下,留守儿童不敢主动跟父母沟通,而父母也缺乏主动跟子女沟通的意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沟通技巧对于良好沟通能够发挥积极影响。留守儿童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被问答模式所制约或是直接命令,若是完不成会遭到责备。他们并不是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而是一直处于沟通中权威者的地位,这会使孩子的压力增加,时间越久,孩子就更不愿意表达内心的想法,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

    (二)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效果不佳

    留守儿童父母苦于生计长期奔波在异地子女直接接触的机会寥寥无几,无法进行亲密互动。平时只能通过电话来问候一些关于子女的基本情况,一般沟通时间很短,也没办法正常陪伴孩子成长,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由于时间、空间以及距离的交织限制,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很少返回故乡看望子女,一般只有春节才回去,但是在家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暂,刚与孩子建立起的熟悉感由于外出又瞬间崩塌,导致与孩子之间比较疏远,这完全脱离了正常家庭生活的轨迹。也有母寒暑假把孩子接到城里但天天工时间长,精力也有限,没办法正常照看子女留守儿童一个人换到一个陌生环境也觉得冷清。归纳上述原由,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不能达到应有的状态,以至于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三)监护人沟通媒介作用的缺

    单亲监护家庭中,父母双方共同维护和承担责任才使得家庭的得以良好运作,一方离家务工后,所有的责任都落到另一方的肩上,这会导致监护人压力过大而不堪重负。监护人与孩子沟通较少,会产生情感交流的障碍,使得亲子关系疏离。

    隔代监护家庭中,通常情况下,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关系两类: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较为溺爱言听计从。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所以对子女学习的期望值较高,认为有必要严厉,这与祖辈的教育理念发生冲突。但苦于无法亲身教导,只能依于祖辈那里获取信息,听取建议。二是监护人较为固执,思想观念没有更新。祖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出现一条横沟,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现象

寄养监护家庭中,因为父母二人出去打工,亲朋好友承担监护职责照管留守儿童。一般寄养家庭监护人都有自己的子女,注意力较为分散,时间精力也常有不足甚至也要经常工作,对被监护人的养护仅限于物质满足,无法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此同时,留守儿童极其很容易发生心理变化,有着浓重的寄人篱下感受,感觉父母对自己关心和爱护欠缺引起责怪父母并疏离的想法监护人在父母子女的亲子关系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护人监护不力加之对外出父母的沟通有所保留,间接导致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四)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弱化

    第一,社会化功能。留守儿童正在社会化的初步阶段,是三观产生的重要时刻,不能离开家庭而独立。在以上监护家庭,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互动频率较低和外出父母交流结果不理想,容易降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这种环境下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毕竟有限,家庭功能的弱化加重了留守儿童内心不安全感。当留守儿童遇到突发情况时,祖辈年事已高,缺乏保护力,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便会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第二,情感交流功能。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于社会成员来说,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情感交流已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但对于家庭而言却截然不同,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必须以共同生活为背景,以直接接触为前提。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直接接触交流的情况几乎没有,只能通过电话来维系基本的情感,没有过多深入的交流。长此以往,亲子关系会产生裂缝,留守儿童会丧失对父母的依恋而产生情感危机状态。

    第三,家庭教育的需求。家庭是个体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必然经过的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虽然千差万别,但家庭毕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是久远的,不可缺少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出现问题,不在身边的父母无法及时解惑,成绩取得进步时,也难与父母分享获得支持和鼓励,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便会产生厌学的念头。对于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监护人的过于溺爱,会使得留守儿童道德缺失,父母无法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孩子为人处世较为固执己见、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父母情感的长期缺位,留守儿童情感关爱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孤独、自卑等心里问题,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行为偏差。

四、改善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对策

关于留守儿童出现带来问题有很多种,亲子关系疏离只是其中一点,通过对上述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的访谈,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修正建议

    (一)个案工作方法

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使正处于亲子关系疏离困境中的个人和家庭有所改变,向好的方向发展。

    1、留守儿童父母的个案辅导

留守儿童父母想努力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但由于文化程度等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在异地他乡苦苦奋斗。家庭教育的缺失、沟通意识浅薄、没有沟通技巧以及过度相信监护人的情形,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第一,加强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意识。

    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产生来源于沟通,亲密度的提升以沟通效果为基础,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也是如此。社会工作者应努力帮助父母提高自身素质,使其认识到与留守儿童沟通的重要性。父母角色的长期缺位给孩子的精神、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不是通过电话的沟通可以弥补的。留守儿童年龄尚幼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正是需要父母情感陪伴和引导教育的时期,却得不到任何的精神上的关爱,因此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社会工作者积极劝导父母转变现有的沟通理念,认识到与子女沟通的重要意义,一旦亲子关系破裂,将会留下一生难以弥补的遗憾,不只注重眼的经济利益,放弃对子女的互动的机会。

    第二,提升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技巧。

    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形式多种多样,社会工作者引导父母根据孩子不同层次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可以通过视频、可视电话等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补足了电话中只对孩子嘘寒问暖,衣食起居的关注。重要的是侧重于关注孩子内心情绪、情感的变化,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父母要学会倾听和换位思考,对待孩子像朋友一样要坦诚,把握住平等原则,禁止权威式的的命令与要求。

    2、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个案辅导

    外出父母离开家庭以后,把子女交由祖辈或其他亲友代为照料,监护人能照料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却忽略了留守儿童的情感互动,同时使监护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子关系的作用。

    第一,提升监护人的沟通意识。

监护人是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但因为年龄差距太大,产生的代沟现象较为明显,缺乏深切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度不利。社会工作者帮助监护人改善思想观念,克服代沟障碍,提升沟通意识,明确自身作用。承担起看护管理留守儿童职责,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二,提高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因为监护人与留守在生活中和童相处时间较多,可以感知留守儿童情绪情感发展变化,成为生活中最了解留守儿童的人。同时监护人作用在大大提升,成为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互动的媒介。然而,通过访谈内容发现,各种原因的限制,监护人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社会工作者应该从责任感的角度对监护人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在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子关系建立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影响性技巧的应用

    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辅导时,加强对影响性技巧的应用。

第一、提供信息。为提升留守儿童父母与监护人的亲子沟通技巧,根据经验和技巧,推荐有关亲子关系互动的电影、书籍等。

第二、自我披露。为了明确留守儿童父母与监护人的责任意识,社会工作者可以有选择的向服务对象披露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曾经处理过类似案件的方式,为留守儿童父母与监护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三、建议。根据每个留守家庭的不同情况,社会工作者依据专业素养,给予不同的建议,因此来改善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现状的局面。

(二)小组工作方法

    支持小组互动小组小组工作常用方法,对于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同样适用。

    1、家长支持小组

家长支持小组的主要成员是留守儿童父母,组织回到故乡的父母积极参与,小组通常情况下9人左右展开活动。主要是以留守儿童父母之间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支持为目的,分享与孩子沟通的经验和顾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协助留守儿童父母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基础关系,达到彼此间相互支持的效果。努力调动留守儿童父母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父母有勇气畅谈经验,支持父母说出现有困难,指导小组成员探讨处理问题思路办法。

    2、亲子互动小组

    亲子互动小组参与者主要是留守儿童及其外出归来的父母,10人左右组成小组开展活动。外出父母因为多种条件制约回家期限较短就算是回家也不知怎么跟子女互动,因此亲子关系非常陌生。亲子互动小组活动开展能够促进亲子深入情感交流。

    为提供舒适的亲子沟通环境,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工作实务的有关方法以及留守儿童情感的需求,针对性设计了亲子互动活动,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留守儿童与父母在游戏中亲密接触、深入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游戏中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感。

    家庭中亲子关系冲突是常见现象,社会工作者引导双方进行角色互换,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父母放下权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孩子也应该体会父母的不易,双方彼此包容,解决冲突,促进情感。

    活动过后,社会工作者建议亲子相互谈论心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使孩子知晓,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可以直接提出,促进彼此之间情感的升华,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

    (三)社区工作方法

    整合社区资源、组织社会力量,应用社区方法修复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

    1、整合社区资源

    为了给农村留守儿童通过良好的外部条件,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寻找农村社区可以利用的资源。首先,社会工作者应以以村委会为依托,努力营造和谐村庄的氛围,引导监护人学习和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创造条件使留守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其次,定期举行亲子沟通宣讲会,组织留守儿童父母积极参与,讲解沟通技巧,进行相关培训,促进亲子关系亲密发展。最后,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取得联系,探讨构建有效亲子关系交流的模式,能够第一时间向留守儿童父母传达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2、组织社会力量

    目前,大多数地方出台很多关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案,但由于方案的具体实施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留守儿童问题在很长时间内会继续存在。因此希望政府多多注重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管理留守儿童保驾护航。  

    第一,社会工作者借助大众媒介,加大宣传力度,组织集体学习。为提高留守儿童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意识,在市场上投入播放相关公益宣传片,免费发放公益资料,组织专业人士为留守儿童父母开展宣讲会,进行相关亲子关系知识的培训,以提升留守儿童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技巧为目的。第二,丰富沟通手段,拓宽交流渠道。利用现有科学技术,借助电子信息产品,进行可视电话、视频、邮件、书信等方式进行情感沟通。也可以借助媒体,报道相关主题或制作公益广告,以引起广大社会成员的关注。第三,直接展开外出父母与老师对接工作,开展绿色通道。学校建立起一套有效对外联系的模式,使家长发挥教育孩子的主动性,同时也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取得及时联系,老师能够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应情况。第四,鼓励留守儿童父母把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照料,真正的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尽量为留守儿童创造更有利的环境,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五、结语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留守儿童问题会在很长期间内持续存在。想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困难,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关系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处理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目前的状况,首先要改变现有的状态眼下情况看来并不可行。如何提升留守儿童亲子关系,使心与心的距离更近,留守儿童父母有着艰巨的责任,监护人也要深入思考,同时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这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与配合,为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word该篇灵璧县X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范文,全文共有1615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灵璧县X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doc》
灵璧县X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