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斯性格悲剧分析范文
伊利亚斯性格悲剧分析
摘要:伊利亚斯是吉尔吉斯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小说《我的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中的男主人公。这本小说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中伊利亚斯的本身性格的缺陷是发生悲剧的主要原因,使之成为性格悲剧的典型人物。性格悲剧的特点是以人的个性力量为主体,突出表现个人情欲冲突,并将悲剧的原因深化为悲剧主人公自身性格内部的矛盾。人物的性格决定人物的行为,性格中的缺点终将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最后导致悲剧的产生。本文主要将悲剧的原因根植于伊利亚斯的性格,通过对他性格的分析,解读产生悲剧的原因。
关键字:性格,内心冲突,悲剧,伊利亚斯
前言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是前苏联著名的吉尔吉斯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包含着从艺术角度对永恒精神问题的探索,包含着历史、他那个民族的悲剧、人的生活、爱情的波折、进步的汽轮、当代文明的批评以及有关宗教、生态学和保护大自然的主题。”(《艾特玛托夫在中国》P50)对于艾特玛托夫的研究,普遍认为他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主义思想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位在创作中体现人、体现人的精神和道德的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同时他作品中的宗教观也备受关注,但我看来在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中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悲剧意识。无论是对历史、个人、爱情乃至生态,他的小说中总是或多或少的体现一种悲伤情感,对历史的感叹,个人的成长,爱情的凄美或是对生态破坏的遗憾。吴秀锦教授在《艾特玛托夫在中国》一书中将艾特玛托夫的悲剧按“题材内容和冲突性质分为战争悲剧、社会悲剧、婚姻悲剧、自然悲剧和性格悲剧五个系列。”其中“性格悲剧小说”以人的内心冲突为核心,揭示了知过必改、自我完善的主题。(同上。P67)《我的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中男主人公伊利亚斯正是作家性格悲剧的典型人物。
《我的包着红头巾的小白杨》一书讲述了一个平淡中充满浪漫的爱情故事,在故事中着重体现了主人公伊利亚斯的矛盾性格。小说通过伊利亚斯的自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自信、机智且勇敢的青年,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他性格中矛盾性和激烈挣扎的内心愈见清晰的展现给读者。由于他性格中的缺陷,工作失意、妻离子散,最后孤单一人远走他乡,面对他的悲剧,在读者心中留下淡淡的哀伤。小说的开头,作者设下了伏笔,通过伊利亚斯在加油站的奇怪举动以及加油女工“这个小伙子有心事,说来话长呢……他曾经在我们这儿的转运站住过……”的话语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伊利亚斯的身上有什么样的故事?他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性格?
一、勇敢与冲动并存
伊利亚斯是一个吉尔吉斯少年,有着草原民族的奔放性格,机智勇敢,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期待的积极青年。他面对工作热情勤恳,即便天山地区气候恶劣,农场工作辛苦劳累,但是伊利亚斯不惧困难,仍满怀希望。正如他的自述:
“我对工作很满意。这个地方我也很喜欢。汽车场位于伊塞克湖的旁边。有时候,一些外国旅行者到这里来参观,接连几小时呆呆地站在湖岸上。于是,我暗中自豪起来,心里想说:‘看!我们的伊塞克湖多么美丽,什么地方还能找到这么优美的景致啊!……’”(艾特马托夫小说集,P79)
这段叙述将伊利亚斯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在读者面前。正是由于他心里状态积极向上,在工作中才会不惧困难艰辛,尽职尽责,才会对伊塞克湖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面对爱情,伊利亚斯敢于打破社会习俗,带着阿谢丽逃离她父母安排的婚姻,勇敢的开辟新生活。正是这样的勇气他才敢对阿谢丽许下这样的承诺“我的抱着红头巾的小白杨,我永远不让你受任何人的欺侮!……”(同上P103)
生活决定性格,性格决定行为。这时的伊利亚斯刚刚从部队复员,之后马上来到朋友阿利别克·章图林所在的雷巴奇汽车厂工作,“住在集体宿舍,并发给他一辆几乎是全新的“吉尔牌”载重汽车,车身上一点伤痕都没有。”不久之后便偶遇了阿谢丽,并且与阿谢丽生了的一个可爱活泼的儿子。可以说此时的伊利亚斯是一帆风顺,几乎没有大的挫折,所以伊利亚斯热爱生活,也可以说生活眷顾伊利亚斯。
我们说伊利亚斯机智勇敢与鲁莽冲动并存,那么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勇敢和鲁莽不外乎一念之间,其实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但是一旦越界,就会产生无法预知的后果。伊利亚斯的确勇敢机智,但是未经世事,仍然略显青涩。他的勇敢源于生活,一旦生活“激怒”了他,他的勇敢也就变成了鲁莽。在面对拖车事件的时候,伊利亚斯面对众人的质疑和江泰的轻蔑,并没有听从朋友阿利别克的劝告,仔细研究天山多伦山口复杂气候,以及在此拖车的可行性,而是急于证明自己,冲动的独自一人进行尝试,导致了最后的失败,这也成为伊利亚斯生活的转折点。之后的伊利亚斯酗酒,暴力对待阿谢丽,与昔日的仰慕者卡基佳厮混,一蹶不振。不知道是生活欺骗了伊利亚斯,还是伊利亚斯放弃了生活的希望。在这里,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复杂的伊利亚斯,读者甚至会质疑那个勇敢果敢的伊利亚斯去哪了,为什么现在的伊利亚斯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没有担当?这也许这就是他性格中的另一方面,自信与自卑并存。
二、自信与自卑的并存
伊利亚斯与巴伊米切尔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就是伊利亚斯帮助巴伊米切尔在天山多伦山口拖车,那时的伊利亚斯自信满满,就像在面对与阿谢丽的爱情是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身上涌出一股强烈的力量,有点像在运动场上的狂热劲头: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帮助别人把车子拖到路段上”。(同上,P114)伊利亚斯表现的像一个勇士,在捍卫别人的生命。可是,奇怪的是,为什么在车场员工会议上伊利亚斯一受到质疑便表现的像一个刺猬,顿时火力全开?其实,自信与自卑同样是在一念之间,甚至可以说伊利亚斯从头至尾都只是在生活的帮助下逐步成长的青年。他的自信正是伪装自卑最好的武器。小说在伊利亚斯自述的开头就用简单的一句话交代了他的身世“我本人是在保育院长大的”,保育院中的孩子大多被父母遗弃,从小就是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成长。所以说伊利亚斯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迫切地渴望被关注,关爱还有认可。在他的内心极度没有安全感,表面上看起来自信,无所不能,事实上伊利亚斯在用表面的强壮将自己保护起来。这也就能解释了伊利亚斯的反常行为。人们的质疑刺破的伊利亚斯的保护层,顿时使他手足无措,他才会冲动鲁莽,用酗酒、暴力、出轨等一系列反常行为来保护自己。伊利亚斯的矛盾性格在他的爱情中也有典型的体现。在首次遇见阿谢丽时,他还是那个充满阳光和期待生活的积极青年,他的积极态度使他忽略了阿谢丽是否能给他安全感和他所想的关爱。但是他在拖车实验失败以后,生活剥去他自信的外壳,将他的自卑展露无遗。这时的伊利亚斯面对阿谢丽仿佛是蚂蚁面对一颗高不可攀的小白杨,自卑感油然而生,找不到丝毫的安全感,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阿谢丽,伊利亚斯用喊叫和暴力将自己保护起来,甚至于最后在卡基佳处需求安慰。卡基佳是伊利亚斯的追求者,也是伊利亚斯最后的退路,他将卡基佳视为最安全的底牌。故此,在面对生活的变故,伊利亚斯在外界舆论和内心挣扎的双重压迫下和卡基佳远离车场,投奔他处。
勇敢或鲁莽、自信或自卑构成了伊利亚斯性格中矛盾因素,这些矛盾因素在伊利亚斯的内心产生激烈的碰撞,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
三、性格悲剧的形成
伊利亚斯在整部小说中都有着激烈的内心冲突,无论在生活工作还是在爱情中,他都追求完美,力求得到认可。但是伊利亚斯在追求过程中急于求成,忽略了踏实的态度。伊利亚斯原本勇敢,自信,但是面对生活的变故在他的内心激起无数涟漪。伊利亚斯在危险的边界游走,行事愈见冲动,态度越发散漫,遇事故作逃避,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一出爱情悲剧主要源于伊利亚斯性格中的缺陷,如果他能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就不会陷入生活的漩涡。
伊利亚斯由最开始的生活坦荡到突遇转变以及最后的平淡回归,使读者见证了一个草原少年的成长。在文章的最后,伊利亚斯又一次回到车场,发现一切都变了,车场的领导变作他人,江泰离去,而拖车、出走等事件也逐渐从人们心中淡去,早已经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伊利亚斯淡然的接受了车场的工作,仍然往返于天山之间,仿佛一切回到了原点。但是发生的真的能抹去吗?固然不会。伊利亚斯只不过是成长了,源于自卑的“自信”早已经变成了真正强大的内心。因为只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平淡的将一切归于年少的莽撞,将视线望向前方。
以伊利亚斯之前的冲动性格,在于阿谢丽重逢之后的激动表现毋庸置疑。可是当他们真的重逢,伊利亚斯看到自己的儿子叫巴伊米切尔爸爸,看到阿谢丽对自己置之不理,竟然可以冷静地对待眼前的一切,甚至平静的接受,甘愿默默地守在儿子萨玛特身边,做一个带他坐车的叔叔。由此看来,伊利亚斯经过生活的历练,已经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莽撞与冲动,对自己所做的错事更是平静对待,认真悔过。正是因为这样才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更久的悲伤。伊利亚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真悔过,努力弥补,可是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不能回到最初的样子,那个快乐的青年,他的美满家庭,令他满意的工作都没有了,留下的只是悔不当初却无力改变的伊利亚斯。他的淡定,平静给读者更得不忍和哀伤。就像小说最后写的:
“您不要以为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总有一个时候,我会结婚,我将有房子、家和孩子——总之,我会有人们所有的一切。我也会找到朋友和同志。只有一个东西我不会再有,那就是我永远失去的,一去不复返的过去……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将永远记着阿谢丽,记着我们之间的一切买好的东西”。
三、结语
这部小说看似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却从头至尾充满伊利亚斯成长的淡淡哀伤。他本身拥有着矛盾的性格,本质上勇敢,自信,但却由于外部的环境和自身的内心冲突演变成冲动和自卑。当伊利亚斯由一个激怒的“刺猬”回归到本质的纯洁青年,读者心中也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小说也同样告诫读者,在人的本能欲望和社会道德之间的游走要把握应有的尺度,做事三思而后行,不要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