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择业就业调查报告范文
1.引言
女性这一课题在从古至今一向是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从近代妇女解放运动起,广大女性受压迫的状态获得很大的改善。然则在女性地位获得提升,已经走到社会面前的今日,受历史文化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女性择业问题仍然很是突出,在择业方面更是选择甚少。女大学生作为女性成员中的高级知识分子,被认为是女性中的优异者,在整个女性劳动力市场中还是处于相对上风的位置。
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女大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大量女大学生仍旧面临着择业难的窘境。这是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男性与女性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女性是从属地位,被限制在家庭这个范围中。另一方面,女性相较于男性的生理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存在弱势。虽然在社会进步中,女性逐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并在其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但就业难这一问题仍然困扰着女性。特别是我国经历了高校扩招阶段,就业制度不断产生变革,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学生内部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女大学生的择业问题愈加剧烈。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隔了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干,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然而,有利必有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带给女大学生的不仅仅是好消息,还有一些不利影响,造成了一些困难。中华几千年的文明留下的不仅仅是精华,还有对于女性的不尊重和忽视,再加上女性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对自身的职业选择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事物的形成和发展并不只是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而女大学生的求职选择亦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要多方面全角度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新时期的时代特点,灵活客观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积极寻找新的思路,提出新的确实有效的建议,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就业,对推动我国两性平等事业进步也具有重大意义。
2.文献综述2.1女大学生就业难相关理论在就业这一问题上,国外的研究视角更大,主要集中在女性这一极大范围,从整体的视角分析整个女性群体的就业形势,而很少具体到女性群体之中的某一群体的就业问题研究,而专门针对本文研究的女大学生择业问题则是屈指可数
。研究普遍表明,女大学生择业较难。国内外囿于自身的国情及环境差异,对于此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阐释。
偏好歧视理论认为雇主在劳动力市场的选择中起决定作用,囿于雇主在选择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歧视偏好”,且偏好于男性,显然,女性就成为了门外之客。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女性在就业市场上所遭受的差别待遇,主要是因为女性个人的人力资本不如男性,使得其在职业分布和收入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大卫·李嘉图(17世纪)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男性的比较优势在外部市场生产,而女性的比较优势在内部家务劳动或非市场工作。比较优势理论说明在就业择业这一方面男生优势是远大于女生优势的。
2.2择业及其他相关理论择业动机理论则认为择业动机是有两方面决定的--职业效价和职业概率。(数字计算公式为:择业动机=职业效价*职业概率)在这个表达方程中,择业者目标职业的期望度或选择意向就是择业动机,择业者对于某一个职业的评价,对其价值的估计就是职业效价,而择业者过的职业的可能性就是职业概率,与职业需求量、竞争能力、竞争系数、随机性这四个因素息息相关。特性--因素论认为特殊性是普遍存在的,个别差异现象不可避免的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这又与职业选择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每一种职业都有特别之处,同时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能和才能,从而匹配到拥有这一特殊人格模式的人群。人格类型理论是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Holland最早创立的,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人才测评的重要意义。霍兰德对于人格和职业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2.3小结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对女大学生择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大学生就业难及成因等方面,而对女大学生的择业方面(即依据个人偏好就业)国内国外均少有研究,尤其在择业影响因素方面更是少于企及。本文将以女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因素为突破口,重在解决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择业弊病,提高女性择业的可能性,促进女性的就业率提升。
3.研究设计3.1女大学生与择业的界定3.1.1女大学生的界定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女大学生的主要含义是指在高等学校接受本科教育,还未完全走进社会,在大学毕业后取得学士学位的全日制女性本科生,即女大学生。
3.1.2择业的界定与择业观择业,顾名思义,选择职业。而选择的过程必然会考虑到多种因素,而且必有一些因素作为择业的主导因素,或者是个人理想,或者是社会需要,或者是个人能力,不一而终。一般来说,只要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需要进入到社会进行职业选择。
择业观属于一种观念,是择业者自身持有的信念,以此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的标准。择业者依据自身的择业观,对某种职业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和评价,最终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它是择业者个人观念的一种体现,体现了择业者的职业理想和意愿。
3.1.3择业与就业的关系就业的意义所在就是使得每个人在社会中能够各尽所能,处于社会这一个群体之中,并发挥自己的作用,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而择业是就业的基础部分,它既是就业的前提,也是就业不利的必然选择。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离。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奠定了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女性在就业市场上所遭受的差别待遇,主要是因为女性个人的人力资本不如男性,从而使得男女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性别差异,进而使其在职业分布和收入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加入了收入这一现实因素。
2. 根据前文提到的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在设计问卷调查时职业效价因素及职业需求量、竞争能力(学历和个人能力)等也是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
3.根据威廉的特性--因素论,在设计问卷调查时职业匹配度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4.根据人格类型理论中的匹配问题,不同的人格需要匹配不同的环境,因而在设计问卷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职业环境这一因素。
5.Kniveton (2004)发表了《择业标准量表》,该量表要求根据重要性程度对15项择业标准进行评价:经济报酬、工作兴趣、特长所在、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及时间、满足感、成就感、实爪性、安全保障、发展前途、助人利他等。
最终,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及参考周璧董的《大学生职业因素结构问卷》,在陕西地区与部分女大学生进行座谈和个别访谈,发放了关于此问题的问卷,并总和前人的研究,总结出了对女大学生择业影响较大的15个因素作为本次调查的测试因素,分别是:薪酬福利(收入),职业效价,职业需求量,竞争力,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地域,家庭,企业地位,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助人利他,成就感,满足感,经历等15个部分。
4.实证分析4.1问卷设计及调查实施过程4.1.1问卷设计本文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自身方面因素分析为重点,统筹外界条件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并建立了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运用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因素对女大学生的择业影响程度。
第一,查阅国内外相关择业理论、择业动机的文献,参考周璧董的《大学生职业因素结构问卷》,编制《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预测试问卷》。预测试问卷包括薪酬福利(收入),职业效价,职业需求量,竞争力,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地域,家庭,企业地位,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助人利他,成就感,满足感,经历等15个部分, 基本信息包括年龄、专业2 个方面。问卷采用6点评定法测量(0——不看重 ,1——不太看重, 2——略微看重 , 3——比较看重 , 4——十分看重 , 5——至关重要 ) , 要求被试在6 个等级上做出选择。
第二,对《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预测试问卷》进行发放并回收统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某大学女大学生,包括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女大学生。预测问卷主要通过网络的形式发放。预测问卷样本数量为60份,回收数量为59份,问卷回收率达98%。经筛选获得有效问卷数56份,并根据回收的56份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第三,对预测问卷的所有项目进行CR值的计算。CR值,又称为“决断值”,指计算各样本的总得分,依照高低排序后,将得分最高的27%作为高组,将得分最低的27%作为低组,为两组的样本分别增加一个变量,分别赋值1和2。再对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计算其两组样本在所有项目上的平均数的差异。若P值大于0.05,则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此项目的CR值未达到显著,即此题项对所有被调查者不具备区分性,该题项应当删去。经t检验,问卷中的4个项目应当删除。分别是:助人利他,成就感,满足感,经历。
第四,经过以上步骤最终形成11个择业影响因素项目, 分别是:薪酬福利(收入),职业效价,职业需求量,竞争力,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地域,家庭,企业地位,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将这些项目随机排列。问卷采用6点评定法测量(0——不看重 ,1——不太看重, 2——略微看重 , 3——比较看重 , 4——十分看重 , 5——至关重要 ) , 要求被试在6 个等级上做出选择。
4.1.2调查实施过程及样本情况学科人数百分比法学18 8.78工学18 8.78管理学19 9.27教育学157.32经济学3416.69理学25 12.20体育类8 3.90文学125.85艺术类146.83哲学4220.49 描述性统计(表1) |
1.样本。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某大学女大学生,包括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女大学生。此次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网络的形式发放,共发放问卷约240份,回收211份,问卷回收率达87.92%,经筛选获得有效问卷205份。在被调查者中,不同学院的女大学生人数及比例如下表(表1):
2.信度检测 。统计中所谓“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即一群受试者在同样的测验问卷上,测验多次的结果是否都具有一致性。主要是用于检测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而不是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即不管检测次数的多少,检测的最终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测验结果的一致性与信度呈正相关关系。信度是问卷分析的前提,只有问卷的信度足够高,才能够更全面而深入法人进行问题分析。就本实证研究而言,问卷的信度是指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中设置的问题反映女毕业生真实评价的可靠程度。测验多次测量的结果的一致性越高则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越高。由于误差大小与信度高低成反比,因此信度可作为测量结果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程度。在进行测量时,误差是总是难以避免的,这就使得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是不可能完全一致。一般来说,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关系用公示表示为:X=T+E(其中真实值为T,测量误差值为E,测量值为X)。一般来说,测量误差与真实值是相互独立的,并且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忽略测量误差,假定它为0,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真实得分与测量得分的总体均值是一致的。
本文采用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比较常用的Cronbach’a系数和相关系数对本次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每一个可信度都可以用相应的Cronbach’ɑ系数进行表示,以下是具体情况(表2)
系数与可信度的对应关系(表2) |
可信度 | Cronbach’ɑ系数 |
不可信 | Cronbach’ɑ系数<0.3 |
勉强可信 | 0.3<Cronbach’ɑ系数<0.4 |
可信 | 0.4<Cronbach’ɑ系数<0.5 |
很可信(最常见) | 0.5<Cronbach’a系数<0.7 |
很可信(次常见) | 0.7<Cronbach’ɑ系数<0.9 |
十分可信 | 0.9<Cronbach’ɑ系数 |
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测量值的Cronbach’ɑ系数值。得出择业影响因素模型的Cronbach’ɑ系数为0.799,表明Cronbach’ɑ系数值显示本次调查问卷的测量值是可信的。
3.效度分析。效度是指量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测量出想要考察的内容,即有效性。本文使用KMO 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来测量问卷的效度。
KMO 與 Bartlett 檢定(表3) | ||
Kaiser-Meyer-Olkin 測量取樣適當性。 | .873 | |
Bartlett 的球形檢定 | 大約 卡方 | 95.238 |
df | 55 | |
顯著性 | .001 |
如表3所示,本文所使用问卷的KMO值为0.873。根据Kaiser的观点,KMO值大于0.9是最好的,大于0.7是中等水平,小于0.5则不适合作因子分析。因此本文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也达到显著水平,即p为0.01小于0.05,表示适合作因子分析。
4.探索性因子分析。本文选择了最大方差正交旋转的方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本文选取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因子,放弃特征值小于1的因子以确定因子的数目。同时,在进行排序时,忽略因子负荷小于0.4的量。因子负荷是指原始变量与提取的因子的相关系数,因子负荷量过小说明提取的因子不足以解释该项目。经过SPSS 22.0的处理,因子方差解释如表4,旋转成分矩阵如表5。
說明的變異數總計(表4) | |||||||||
元件 | 起始特徵值 | 擷取平方和載入 | 循環平方和載入 | ||||||
總計 | 變異的 % | 累加 % | 總計 | 變異的 % | 累加 % | 總計 | 變異的 % | 累加 % | |
1 | 1.545 | 14.044 | 14.044 | 1.545 | 14.044 | 14.044 | 1.375 | 12.500 | 12.500 |
2 | 1.298 | 11.801 | 25.845 | 1.298 | 11.801 | 25.845 | 1.357 | 12.336 | 24.836 |
3 | 1.272 | 11.561 | 37.406 | 1.272 | 11.561 | 37.406 | 1.320 | 11.998 | 36.834 |
4 | 1.195 | 10.862 | 48.268 | 1.195 | 10.862 | 48.268 | 1.236 | 11.238 | 48.072 |
5 | 1.051 | 9.558 | 57.826 | 1.051 | 9.558 | 57.826 | 1.073 | 9.754 | 69.826 |
6 | .944 | 8.581 | 66.407 | ||||||
7 | .904 | 8.214 | 74.621 | ||||||
8 | .818 | 7.438 | 82.059 | ||||||
9 | .755 | 6.864 | 88.924 | ||||||
10 | .669 | 6.084 | 95.007 | ||||||
11 | .549 | 4.993 | 100.000 | ||||||
擷取方法:主體元件分析。 |
旋轉元件矩陣(表5) | |||||
元件 | |||||
1 | 2 | 3 | 4 | 5 | |
职业理想 | -.704 | ||||
薪酬福利 | .666 | ||||
职业匹配度 | .524 | .438 | |||
企业地位 | -.711 | ||||
竞争力 | .651 | ||||
地域因素 | .777 | ||||
职业环境 | .569 | ||||
家庭因素 | .681 | ||||
职位效价 | -.644 | ||||
职业兴趣 | .478 | .520 | |||
职业需求量 | .896 | ||||
擷取方法:主體元件分析。 轉軸方法:具有 Kaiser 正規化的最大變異法。 | |||||
a. 在 6 疊代中收斂循環。 |
由表4可知,新生代员工的学习动机共存在5个因子,总的方差解释量为69.826%。方差解释量是指所提取的5个因子能够解释原有11个项目信息的百分比。由表5可得,11个项目中:职业匹配度和职业兴趣项目分布在2个的因子内(表格中已加粗表示),鉴于研究结果最终是为实践服务,因此将这个变量分别划入第5个因子和第1因子中(即加粗数字所在列)。最终将新生代员工学习动机取向划分为五个维度(因子),分别是:理想兴趣纬度,企业条件纬度,地域环境纬度,其他方面纬度,能力匹配纬度。
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结果(表6) |
因子 | 项目 |
理想兴趣 | 职业理想 |
职业兴趣 | |
企业条件 | 薪酬福利 |
企业地位 | |
职业需求量 | |
地域环境 | 地域因素 |
职业环境 | |
其他方面 | 家庭因素 |
职位效价 | |
能力匹配 | 竞争力 |
职业匹配度 |
一、 描述性分析
各因子各项目的基本情况见表7.8.9.10.11
表7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理想兴趣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理想兴趣纬度项目 | 频数 | 频率 | |
职业理想 | 0 | 3 | 1.5 |
1 | 13 | 6.3 | |
2 | 17 | 8.3 | |
3 | 39 | 19 | |
4 | 27 | 13.2 | |
5 | 106 | 51.7 | |
职业兴趣 | 0 | 6 | 2.9 |
1 | 38 | 18.5 | |
2 | 112 | 54.6 | |
3 | 29 | 14.1 | |
4 | 10 | 4.9 | |
5 | 10 | 4.9 |
表8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企业条件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企业条件纬度项目 | 频数 | 频率 | |
职业需求量 | 0 | 7 | 3.4 |
1 | 88 | 42.9 | |
2 | 71 | 34.6 | |
3 | 22 | 10.7 | |
4 | 8 | 3.9 | |
5 | 9 | 4.4 | |
薪酬福利 | 0 | 2 | 1 |
1 | 10 | 4.9 | |
2 | 4 | 2 | |
3 | 48 | 23.4 | |
4 | 76 | 37.1 | |
5 | 65 | 31.7 | |
5 | 8 | 3.9 | |
企业地位 | 0 | 4 | 2 |
1 | 11 | 5.4 | |
2 | 2 | 1 | |
3 | 49 | 23.9 | |
4 | 77 | 37.6 | |
5 | 62 | 30.2 |
表9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地域环境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地域环境纬度项目 | 频数 | 频率 | |
职业环境 | 0 | 4 | 2 |
1 | 18 | 8.8 | |
2 | 52 | 25.4 | |
3 | 85 | 41.5 | |
4 | 32 | 15.6 | |
5 | 14 | 6.8 | |
地域因素 | 0 | 3 | 1.5 |
1 | 19 | 9.3 | |
2 | 53 | 25.9 | |
3 | 91 | 44.4 | |
4 | 30 | 14.6 | |
5 | 9 | 4.4 |
表10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其他方面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其他方面纬度项目 | 频数 | 频率 | |
职位效价 | 0 | 6 | 2.9 |
1 | 15 | 7.3 | |
2 | 33 | 16.1 | |
3 | 103 | 50.2 | |
4 | 32 | 15.6 | |
5 | 16 | 7.8 | |
家庭因素 | 0 | 6 | 2.9 |
1 | 40 | 19.5 | |
2 | 108 | 52.7 | |
3 | 32 | 15.6 | |
4 | 11 | 5.4 | |
5 | 8 | 3.9 |
表11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能力匹配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能力匹配纬度项目 | 频数 | 频率 | |
职业匹配度 | 0 | 6 | 2.9 |
1 | 6 | 2.9 | |
2 | 5 | 2.4 | |
3 | 38 | 18.5 | |
4 | 70 | 34.1 | |
5 | 80 | 39 | |
4 | 76 | 37.1 | |
5 | 65 | 31.7 | |
竞争力 | 0 | 4 | 2 |
1 | 86 | 42 | |
2 | 70 | 34.1 | |
3 | 24 | 11.7 | |
4 | 12 | 5.9 | |
5 | 9 | 4.4 |
二、差异性分析
经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可得,不同学科在职位效价、职业需求量、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薪酬福利、竞争力、地域因素、家庭因素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企业地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
表12不同学科在择业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法学(N=18) | 工学(N=18) | 管理学(N=19) | 教育学(N=15) | 经济学(N=34) | 理学(N=25) | 体育类(N=8) | 文学(N=12) | 艺术类(N=14) | 哲学(N=42) | X2 | P | |
职位效价 | 87.58 | 143.94 | 156.21 | 106 | 87.09 | 109.54 | 93.13 | 56.63 | 101.04 | 91.69 | 42.765 | <0.001 |
职业需求量 | 90.19 | 106.92 | 94.05 | 105.4 | 97.46 | 107.96 | 186.31 | 101.75 | 82.18 | 102.96 | 22.045 | 0.009 |
职业匹配度 | 127.33 | 96.33 | 86.87 | 124.7 | 87.12 | 133.92 | 107.75 | 94.25 | 125.64 | 83.48 | 25.491 | 0.002 |
职业环境 | 84.06 | 98.83 | 96.26 | 193.9 | 105.12 | 92.88 | 114.5 | 105.88 | 94.29 | 87.69 | 45.821 | <0.001 |
职业理想 | 69.61 | 145.11 | 83.18 | 113.7 | 84.4 | 86.1 | 61.31 | 109.13 | 85.86 | 141.43 | 53.565 | <0.001 |
职业兴趣 | 88.47 | 72.56 | 79.45 | 75.2 | 101.12 | 124.08 | 90.56 | 90.21 | 196.21 | 106.79 | 61.569 | <0.001 |
薪酬福利 | 113.36 | 100.94 | 71.68 | 86.6 | 164.71 | 79.88 | 82.88 | 115.67 | 128.89 | 74.86 | 67.664 | <0.001 |
竞争力 | 194.75 | 77.83 | 109.13 | 110.3 | 77.94 | 120.78 | 102.38 | 107.33 | 92.07 | 81.31 | 69.187 | <0.001 |
地域因素 | 109.81 | 110.44 | 52.89 | 137 | 79.1 | 116.46 | 100.13 | 121.13 | 100.43 | 114.98 | 32.183 | <0.001 |
家庭因素 | 114.94 | 79.5 | 83.71 | 95.3 | 94.88 | 110.14 | 83.69 | 182.96 | 143.57 | 89.06 | 45.506 | <0.001 |
企业地位 | 103.14 | 93.03 | 121 | 107.6 | 113.21 | 104.78 | 110.5 | 95.42 | 102.36 | 89.06 | 6.65 | 0.673 |
4.3择业影响因素重要度分析
为了分析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的强弱排序,对上文中择业影响因素平均得分进行统计,以明确这些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统计结果如表13。
描述性統計資料(表13) |
因子 | 项目 | 平均数 |
理想兴趣 | 职业理想 | 3.03 |
职业兴趣 | ||
企业条件 | 薪酬福利 |
3.16 |
企业地位 | ||
职业需求量 | ||
地域环境 | 地域因素 | 2.78 |
职业环境 | ||
其他方面 | 家庭因素 | 2.54 |
职位效价 | ||
能力匹配 | 竞争力 | 2.93 |
职业匹配度 |
从上表可知,择业影响因素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企业条件,理想兴趣,能力匹配,地域环境,其他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条件,理想兴趣等在择业影响因素中占较大比重。
4.3小结从择业影响因素的选取到设计调查问卷再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由开始的模型基础到最后实证数据,每一步都按照严格的要求执行操作,尽最大可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并最终在复杂繁冗的数据中进行了严密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保证最终统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以便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和意见,更好解决女大学生择业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5结论企业条件方面影响最大,女大学生不仅仅看重经济待遇,更着眼于企业地位和发展前途。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在择业时的选择更加谨慎,不再是仅仅考虑单一的经济因素或者是前途发展因素,而是会兼顾两者,力求在两者之间需求一个平衡点,使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统一。
理想兴趣方面占重要比重,可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兴趣对女大学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女大学生应该以长期的眼光看待问题,而非一时的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高校和社会也要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地职业理想,培养职业兴趣,协助女大学生更好择业。
能力匹配方面比重偏小。可见女大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还有所欠缺。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是科学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进行“职业自我”认知的有效手段。个人能力影响到女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女大学生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应该对个人的能力倾向进行客观认知。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进行职业匹配。职业匹配度应该成为女大学生择业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个人能力与职业不匹配,首先,工作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工作的内容并不是择业者能够驾驭的内容,由此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其次,择业者的个人发展会受到阻碍。因而,女大学生可以先充分审视自身的优势,评价自身的才能,在进行职业的选择,力求选择一个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职业,以便更好择业。
地域环境因素占一定比重,女大学生身为女性,在地域方面考虑的远远大于男性。因此作为母校,也应该适时适量地设置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去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择业创业。加强学校、社会和学生三方面的交流深化,提升择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这不仅仅依靠就业指导中心,更要依靠三方面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毕业生对择业的需求,才能减小地域因素对择业的限制,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就业。
其他因素占较小比重,例如在家庭方面,仍有很多家长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作为走入社会的成年人,职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就是自觉性,只有源于真心地做出自己喜爱的职业选择,才会有巨大的前进动力和职业激情。从这个角度讲,家长也需要改善择业观,对女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多一些鼓励和支持,少一些过于主观和干涉。
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理论知识、研究视野和实际研究水平的有限,在本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调查问卷样本较小,对女大学生的定义范围较窄以及只在某一高校调查研究,使得调查区域比较局限等。但是,本文对影响女大学生择业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的解析,并以此为依据,为女大学生择业提供一定的建设性建议,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可以作为女大学生择业的就业指导。再者,女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也意味着高校就业率的提升,从而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除此之外,本文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促进女大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也意味着企业选择了一个适合的从业者,有利于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