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论文 汇总10篇范文
【导语】
国际形势论文 汇总10篇 由好范文网会员“阳光灿烂abc”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
【正文】
篇1:国际形势论文
关键词:
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摘要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总体来看,国际上以美、日、俄、中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我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一、和平中谋求发展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世界贸易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
这样一种全球经济的发展肯定不能长久地建立在少数国家发达、多数国家落后的基础上。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动力,世界市场需要新的补充。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盛,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期望所在。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此刻,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我特色的发展道路。
事实证明,仅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
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供给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础,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供给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提高的重大贡献。
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此刻,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经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经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异常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进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本事。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职责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景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三、世界多极化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构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构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提高的要求,贴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一样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职责,扶持弱国,富国应当帮忙穷国。
四、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
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确定,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供给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仅没有弱化并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进取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再次,台湾问题对中国坚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
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进取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应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我,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进取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终,世界经济坚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进取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由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网友投稿]
篇2:国际形势论文
【摘要】进入新世纪,当今国际形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某些规律性的特点及趋势开始进一步显现。就目前形势来看,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进取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异常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
【关键字】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国际安全中国外交战略关系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随着科技的提高,社会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全球复苏进程缓慢,各国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不一样步、不均衡等现象。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一样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比较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坚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一样利益需要结成不一样“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经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除去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也能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最坏阶段的过去,各方在危机期间同舟共济的意愿有所下降。不少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加强国际合作的动力减弱,国际协调难度增大。发达国家期望维护在国际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期望提高代表性和发言权,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经济金融、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的问题都
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随着领土意识及军事水平的提高,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经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及中东的叙利亚、也门政局波动,出现了中东乱局,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主角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进取推进者。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进取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进取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
五是进取开展多边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礼貌、民主、开放、提高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参考书目及文献:
【1】阎光亮,新编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篇3:国际形势论文
后面还有多篇国际形势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安全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际形势并进一步阐述了它对我国安全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形势;国家安全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时对国际安全形势的严峻考验。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透视追问国际形势趋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审时度势进取应对,确保我国安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
一、认清国际安全形势,不被浮云遮望眼
纵观国际安全形势,尽管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流,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危险交织,传统冲突趋缓而冲突根源并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各种新危险新挑战不断涌现,且不可因误判国际安全形势,而毁损我国安全发展战略。
传统安全威胁世界和平。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并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非传统安全威胁超过战争。国际恐怖主义依然猖獗,2010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恐怖活动呈现蔓延态势“全球化”、生存方式“本土化”、策划手段“高端化”、袭击形态“独狼化”等特征,尤其是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裂的倾向。环境安全继续恶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极端天气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多毁灭性的灾难。金融安全不可小觑,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仅重创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引发的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新的金融危机又悄然逼近,这将会使全球经济雪上加霜。更多非传统安全隐患不断。诸如贩毒走私愈演愈烈、传染性疾病严重扩散、海盗活动肆无忌惮、非法移民日益严重,这些问题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二、正视我国安全环境,不被漩涡困航程
受国际安全形势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深处国际安全形势的“漩涡地带”,中国不在惊涛骇浪中前行,就会在漩涡中沉覆。仅有正视周边安全形势,才能理性应对周边形势,冲破围堵遏制扬帆远航。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风险加剧。一些邻国军费开支增长迅速。日本年年提升国防预算,2015年高达490亿美元,比2014年增加3.5%;印度2014-2015年国防预算提高了10%,其中装备采购预算就提高了3.3%;菲律宾2015年国防预算增至26亿美元,大涨29%;越南过去三年军费暴涨90%。这些国家不仅仅提高军费,加速本国军事战略调整,还与美国等其他国家大搞联合军演,提高武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对我国的安全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地缘环境复杂。当今世界超过1亿人口的大国总共11个,其中七个在我国周边;世界有25支最强大的军队,其中8支在我国周边;世界公开宣布有核武器的国家有8个,其中4个在我国周边。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公认全球有七大潜在热点冲突地区,其中六个在我国周边,与周边多国存在领土与领海争端,加上域外势力的强势介入,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越发显得复杂高危。
我国面临反恐形势越发严峻。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渗透、“基地”组织等境外敌对势力的支持、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等因素,助推了恐怖主义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蔓延。“三股势力”在90年代是潜在威胁,今日已成为重大现实威胁。2008年3.14拉萨骚乱,2009年新疆的7.5事件,2013年10.28天安门暴恐事件,2014年昆明火车站的3.01砍杀事件等,都是三股势力在我国新疆西藏等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当前,伊斯兰国也要向中国西北渗透,谋划将中国新疆西藏纳入其版图,部分中国人遭怂恿偷渡越南、马来西亚参与“圣战”。还有一些青年在理解了恐怖组织系统培训后回国,匿迹人海,侍机实施爆恐活动……使得我国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剧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恶化。奥巴马任内,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入,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进行延伸。三、坚持安全发展战略,不被螳臂所阻滞
尽管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我国安全发展面临困难,但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国际力量比较有利于世界形势总体稳定的大环境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到达前所未有地程度。习主席正是深刻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危环境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为我国安全发展,把握战略机遇期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发展道路,构建一体化国家安全发展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综合保障本事建设。仅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4:国际形势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下出口型制造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摘要: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贸易的形式更加的严峻。各国的贸易保护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利用绿色、生态要求建立了无形的贸易壁垒。在这种情景下,我国的出口型制造产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进行转型和升级。
关键词:产业现状,知识和技术,绿色和环保,OEM与OBM
一、我国出口型制造产业的现状
1.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低端
从客观的角度看,外资和出口型制造企业之间的关系时十分紧密的,出口型制造产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起到了必须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出口型制造产业的大部分高技术产品都是为其他国家的代加工产品,独立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近些年大规模的出口产业增长,也多是因为国际产业链不断的深化分工、非核心的产品为了降低成本而离岸外包的结果。所以从产品结构上看我国的出口制造产业在全球的产业结构中处于产业价值的最低端。所以在金融危机中很多的国际贸易萎缩,出口形势严峻,就是因为出口制造产业生产的产品属于外缘产品的结果。
2.产业创新匮乏,缺少核心技术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的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战略转移理念,利用自身的持有的强大的科技优势,抢占新兴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以挽回危机损失,开创新的发展道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化产业将成为将来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的支柱产业、热门产业。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跨国企业将“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往往都推向海外。而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和模具以及品牌等环节上,多数被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所控制,所以我国的出口制造企业一致处在“有制造没创造,有知识没产权”,缺乏拥有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发明专利,竞争力不强,抗风险本事弱。在这样的国际产业发展趋势下,我国的出口型制造产业在长期的来料加工形势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中,企业掌握的生产技术仅限于产品的某个单一技术环节,而前端的技术研发和后端的市场高附加值和这些企业则毫无关系。这样出口型制造企业就很难在产品和市场上占有技术和附加值优势。这就给产业的创新和技术发展带来了隐形的屏障,一致了产业的发展和结构的优化。
3.产业对外依存过高
我国的大多数出口型制造业长期以来都专注于生产和加工环节,采购和营销都掌握在跨国集团的母公司手中。这样企业自身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自身的国际化营销网络,虽然是国际化合作产业,但实际上还只是一个有对外加工和出口条件的高级工厂。并且一些本来拥有自有品牌的企业也在借船国际化的过程中受到营销渠道的影响,虽然品牌得到了国际化的外衣,可是实际上市场附加值却被合作公司压榨,盈利艰难。
4.绿色贸易壁垒难以逾越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发达国家将自身酿成的严重后果强加给发展国家,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了全球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同时“高碳”也成为了贸易保护的又一个新的限制外来产品的理由,可见出口型制造产业的绿色化、生态化需求已经愈发的迫切。
二、出口型制造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1.创新技术掌握核心
在出口型制造产业的尤其是来料加工型企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就是技术上的创新和科技研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中,证明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很难在市场上出现低谷时获取稳定的订单和生存空间,更谈不上市场竞争的优势。所以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中仅有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获取较高的市场附加值。为此能够从以下几点开始技术创新:(1)提高原始技术的创新本事。(2)经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强消化和再创新。(3)不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2.发展生态和节能产业
国际性的低碳行动已经开始,应对环保问题各国都提出了自身的生态发展的方向和标准。一些贸易保护行为也披上了绿色、低碳的外衣,为此我国的出口型制造产业也要把走绿色道路作为发展的方向。所以出口型制造产业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就要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发展,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节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从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入手到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要进取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致力于打造绿色产品生产链,将节能减排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所确定的目标和采取的政策,企业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加强绿色建设。
3.促进企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国际产业发展的方向就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全面发展和市场占有,所以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就要让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在知识学习本事、技术创新本事、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知识网络构建上。在这样的发展情景下,出口型制造产业要升级和转型就要将知识密集型企业作为发展的方向,具体能够利用培育造就高素质管理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不断增加科技人才在企业中的比例,营造创新环境,鼓励创新。
4.OEM的升级和转型
(1)从OEM过渡到ODM最终实现OBM实现其转型和升级。实现OEM向ODM的过渡。在生产规模、制造本事等方面都已经为向OBM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再逐步转向开拓市场和进行品牌运作,实现从ODM向OBM的转变。
(2)OEM与OBM并举的产业升级方式。对于技术实力较强且具备必须品牌运营本事的OEM企业,应当选择OEM与OBM并举的产业升级路径。企业进行OEM与OBM并举的升级方式能够经过以下几种具体的操作模式来实现:第一,利用原有OEM的产品重新注册品牌,企业经过注册公司或者经销代理等渠道自我做市场,我国的格兰仕就是经过这样的方式起步的。第二,与品牌拥有者成立合资公司,重新注册品牌,双方一齐做市场。这种模式虽然成长周期长,可是发展稳健,企业在与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的合作中能够学习先进的市场运作经验,以及体系化的品牌建设,并且能够有效利用他人的渠道进行自有品牌推广,降低入市风险。
作者简介:吴彬(1963-3-11),男,汉族,湖北武穴人,江苏工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学士,从事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工作与研究15年以上。
篇5:国际形势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对国内粮食安全体系造成了必须的冲击。在建国初期,国内粮食安全目标主要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对于农业大国来讲,这是一项被动型、保护型及防御型的政策。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粮食体系处在不利的局面,被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粮食市场所控制。本文主要对国际形势下的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世界经济;中国粮食问题;粮食风险
粮食作为人们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获取充足的粮食是任何人必须享有的基本权利。从我国现阶段人口情景来讲,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各个学界和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保证我国粮食体系的安全,不但关乎国内的稳定和发展,还对世界粮食安全保障有着深远影响。由于粮食安全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安全,而在外资进入国内粮食行业的背景下,只放眼于粮食稳产、增产是不足的,必须要拓展视野,适应世界粮食行业发展的产业化和巨头化等现代化发展趋势,从而创立一个更加系统、全方位的粮食行业安全体系。
1国内粮食存在的问题
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认识到非再生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1994年之后世界上出现很多针对我国农业与粮食问题的言论,担忧我国粮食在未来不能满足供应需求。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在某些方面冲击到欧美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在很多的农田上建立工厂和道路,部分政府有关部门无所顾忌的将农田划分成开发区等,造成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2从全局角度解决粮食问题
李克强指出,解决好农业和粮食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发展到必须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我们说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质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红线、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国际经济形势跌宕起伏,而国内发展总体平稳,农业始终发挥着基础作用,粮食连年增产支撑着发展。“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靠天吃饭”还没有根本改变,今后粮食消费还将刚性增长,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谁也“背”不起,仅有靠我们自我。尤其是当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位震荡,未来仍可能反复出现,我国农业异常是粮食这个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我手上。
3国际形势下解决国内粮食问题的措施
近几年来,世界粮食的生产状况已经出现部分停滞发展的情形,为了能够探索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途径,国内相关学者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与政府推行的政策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研究学者认为,从国内农业当前的发展情景来讲,欧美农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地方是能够学习的,可是也有许多地方必须要格外注意。
(1)我国在能源运用方面,必须要摒弃欧美发达国家将石油作为原料的发展方式,能够主张大力发展太阳能与风能,防止步入欧美发达国家严重污染环境的错误道路。
(2)我国在节俭用水资源方面,能够实行水资源逐渐市场化,从而高效、科学地使用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可持续发展。
(3)我国不要效仿欧美发达国家的餐饮习惯等,必须要合理的降低肉食消费,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
2013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到达60194万吨,相比2012年增长了1236万吨,增长率为2.1%,在2013年国内三大谷物与大豆的总体进口量是7439.14万吨,和前年相比较增长了6.85%。
布朗博士以往发表过声明,中国的发展必须要走适应本身基本国情的发展道路,要向全世界证明怎样探索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旦我国取得成功,就给全世界建立一个令人羡慕、能够效仿的良好榜样。从上述中能够看出布朗博士对我国粮食问题发表的言论是出自于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关心,可是布朗先生对我国的很多现实情景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国政府及人民必须要加强粮食生产,运用有效的措施处理粮食问题。现阶段,我国政府与农业的相关学者及有关人员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为加强粮食生产量、处理粮食危机问题做出努力工作。
1)我国正在努力加大在农业科学调研方面的投资,从而有效促进科学调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
2)目前,国内大致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积每年的粮食生产量都不高,所以选择新品种、改善土壤,能够在必须程度上提升国内的粮食生产总量。
3)我国政府部门正在努力控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过多占据土地资源的现象,同时想方设法把一些土地恢复为耕地,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我国要汲取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教训,制定出一边建设、一边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方针,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从而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5)当前我国政府正在逐渐引导人们完善饮食结构,防止粮食的浪费。可是,这一系列措施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必须要长期实施,才能够产生良好效果。
4结束语
我国进口粮食必须要充分研究到国际市场的情形,加大粮食进口量会对国际市场产生怎样影响。另外,我国要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综合研究国内的粮食问题,从各个角度上审视国内的粮食问题,要树立长远目光,进取探索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却又与众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篇6:国际形势论文
谈最近的国际形势
最近美国侵略集团在东方在西欧,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阴谋活动。帝国主义国家的好战分子,相继发出了战争叫嚣,国际局势显得有些紧张起来。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我们怎样来认识目前的国际局势呢?此刻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吧。
作者:福英
朝鲜停战的实现,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的军事停战和政治问题达成协议,使得国际紧张局势有了缓和。这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伟大的胜利,美国侵略集团的重大失败。
可是,如果以为妄想称霸世界的美国侵略者,在遭到失败和打击后,就会从此放下屠刀。那就是奇怪的衷情了。我们应当看到:在世界和平民主力量为国际紧张局势进一步地绥和而斗争的时候、美国侵略集团却绝不甘心于失败,它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制造着国际紧张局势,准备另一次世界战争的。和平力量与战争力量之间的斗争,这就是目前国际形势的基本情景。
和平与战争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绝不是一两个回合就能解决的。因为和平的敌人是相当顽强的。它在一次失败之后,必然想法对世界和平力量进行反攻。所以,我们在一场斗争胜利之后,就要之后进行另一场的斗争。这样,国际局势就显得时而紧张,时而缓和。这就是目前国际局势的特点。
所以,我们决不能因为在一个回合中获得胜利,就冲昏了头脑,以为美国侵略集团蒙受了一次打击,就消声匿迹,我们就能够高枕无忧。“天下太平”了。那样,我们就要犯错误。相反的,我们要时时警惕,准备给企图反攻的敌人以更大的打击。但如果我们在局势紧张的时候,就张惶起来,那也是不对的。
敌人是不断地在进行反攻的。譬如,在朝鲜停战,日内瓦会义后,美国侵略集团遭到了失败,和平力量取得胜利,美国侵略集团就立即拉拢英、
法、澳、新、菲、泰、巴基斯坦组织东南亚军事侵略集团。之后,欧洲军条约遭法国议会否决,美国的战争政策遭到了挫折,但它连忙诱使英、法等国的统治集团。用伦敦协定、巴黎协定来重新武装西德,把西德拉进北大西洋侵略军事集团。最近,宣布签定美蒋军事协定,并决定行将召开曼谷八国会议。美国侵略集团这一系列的行动,就是要建立对苏、中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军事包围圈,准备发动另一次世界战争。但美国侵略集团和它的追随者,这一连串的侵略活动,并没有出乎我们预料之外;不如说,这是在我们预料之中。所以,国际局势一时的恶化,并没有使我们悲观失望,而只是使我们加倍努力来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斗争,并且是具有充分的信心来进行这一斗争。
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跟战争力量进行的斗争中,我们如何来认识目前世界所存在的各种力量呢?
苏联、中国、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中坚。苏、中和人民民主国家的日益强大和紧密团结,是世界和平的最主要的保证。
同时,世界各国人民是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在最近四十年来,世界经过了两次大战,人民对于战争所给予的创痛,记忆犹新,谈虎色变,谁不反对战争?
至于美国侵略集团,虽然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有它的追随者,但为数不那么多。为什么?因为美国侵略集团加紧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使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其他国家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世界的其他国家追随美国侵略集团的战争政策不仅仅对他们自我没有什么好处,并且还会失掉他们已有的一些东西。所以,目前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在战争和和平问题上,便存在着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国家,是刚获得独立的或正在争取独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它们反对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垄断,因为它们是刚从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下摆脱出来,或正在摆脱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它们反对战争,因为它们需要的是建设,而战争是妨碍它们进行建设的。它们的对外政策是和平、中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除极少数国家的统治集团甘于追随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以外,许多国家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南亚五国总理会议,决定邀请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二十五个亚洲非洲国家参加定于一九五五年四月举行的亚非会议。讨论反对殖民主义和促进世界和平的问题。南亚五国总理的这一行动,证明了第一种类型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第二种类型的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削弱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它们已被削弱,想要继续保有它们已有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就不容易。为什么?首先美国垂涎着它们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美国侵略集团在想法挤进去,要取它们的地位而代之。其次,这些地方的人民的独立解放运动的日益高涨,根本动摇了殖民制度。这一类的国家的统治集团中虽然也有少数人时常跟着美帝国主义叫嚣战争,但从根本方面来说,它们是主张维持现状的,因为维持原状意味着它们有可能继续坚持巳有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英、法和许多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是属于这一类。
第三种类型的国家,是好战的国家。它们的对外政策是侵略政策,战争政策。这类国家主要是在侵略集团统治下的美国。在美国控制下的西德和日本,是美国侵略集团看中了的战争工具;美国力图重新武装西德和日本,作为美国发动另一次世界战争的炮灰。美国侵略集团虽然是以苏联、中国和人民民主国家作为“潜在的敌人”,作为将来发动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进攻对象,可是,今日在准备另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们的目前的侵略对象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其他国家。美国侵略集团要在这些国家中设立军事基地,就必然侵害着这些国家的领土主权的完整。美国侵略集团要企图缓和美国的经济恐慌,就必然对这些国家进行经济侵略。一句话,美国侵略集团想要建立它的世界霸权,第一步就要把资本主义体系的其他国家沦为它的附庸。在那里,就存在着美国与其同盟国家之间的不能克服的最基本的矛盾。此外,阿登纳和吉田虽然甘愿充当美国的走卒,但西德和日本的统治阶级并不是全都愿意扮演这样的主角;更用不着说西德和日本的人民是根本反对的了。西德的社会民主党反对巴黎军事协定,日本的吉田也巳不得不下台。即使把西德和日本重新武装起来,安知西方各国不是扳石头碰自我的脚?!这一切,就显示美国侵略集团和它的追随者所面临的困难。
篇7:国际形势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特征与中国外交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形势具有七大特征:世界经济复苏曲折多变;主要大国竞相调整内外战略;大国关系加快重组;国际安全挑战复杂多样;亚太地缘角逐加剧;西方大国武力干涉利比亚,加剧中东北非动荡局势;中国和平发展引发外界反弹。展望未来,中国外交面临四大挑战,外部经济环境趋于严峻,大国竞争的战略环境趋于复杂,周边安全环境趋于紧张,内外两个大局互动趋于敏感。“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和平发展任重道远。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和平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4-0065-04
一、当前国际形势七大特征
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日渐显现,世界格局加快转换与国际体系深刻转型引发新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在新的高度与广度展开。
1.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喜忧参半
全球反危机抗衰退略有成效,世界经济呈现温和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4.8%,但增长态势呈现“北(发达国家)低南(发展中国家)高”,复苏不牢靠、不均衡、不协调,脆弱性与下行风险仍大。发达国家备受高赤字包袱与通胀预期双重挤压,增长乏力,救治乏术,面临无就业复苏困局。发展中国家群体性经济崛起助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国际经济治理机制改革,世界银行将发展中国家份额提高到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向新兴国家转移6%以上份额,二十国集团(G20)影响稳步增大。
同时,国际社会合力反危机的政治意愿明显弱化,彼此竞争势头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突出,前景曲折多变。各国普遍促增长、保就业、调结构、换方式,扎堆于“绿色经济”,致使市场份额与新兴产业主导权之争加剧。西方发达国家更是过河拆桥、以邻为壑,蓄意排挤新兴经济体,不择手段推出保护主义新措施,致使汇率战、货币战、贸易战暗流汹涌。美国为对外转嫁危机挑头对人民币发难,一再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放任美元泛滥贬值,迫使多国大肆干预汇市,助推黄金与大宗商品涨价,扰乱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与世界市场稳定。
2.各主要力量深化内外战略调整
金融危机凸显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紧要地位,主要力量无不以经济为第一要务,战略调整兼顾发展与安全、当前与长远。
美国实施内外“变革”,力求脱困重振。对内,全力“拼经济”,着力夯实霸权“根基”。奥巴马政府接连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出台金融监管与医改法案,制定产业振兴战略与出口倍增计划,大力投资物联网、高速无线宽带网络、新能源产业、高速铁路等,力图再造实体经济。对外,加强战略谋划,收缩战线与调整布局,欲凭借“巧实力”强化“领导地位”。相继出台《四年防务评估》、《核态势评估》、《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军事战略》等,着力利用新兴大国,将战略重心加紧由“反恐”转向应对崛起大国、由中东转向亚太。
欧盟着力缓解“内忧”,力求标本兼治。欧盟斥资7500亿欧元建立欧洲稳定机制,全力遏制主权债务危机蔓延,捍卫欧元体制。推出“欧洲2020战略”,经过经济治理改革方案,修改《里斯本条约》。对外成立“外交署”,用一个声音说话,维护国际话语权。法国、英国等欧盟主要大国利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于2011年3月19日率先对利比亚发动空袭,企图藉此维持其“世界大国”地位。日本以应对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为当务之急,力推经济刺激与科技振兴计划,对外在“倚仗美国”与“重视亚洲”之间摇摆不定,拟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参与先进武器研发国际合作。俄罗斯进取谋划“经济现代化战略”,加快发展高新科技,加紧军事改革,着力改善与西方关系,趁机“进军”独联体,在乌克兰与吉尔吉斯斯坦等“恢复影响”。印度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大国外交“左右逢源”,极力整军经武,欲趁势全面崛起。巴西当选的首位女总统迪尔玛有望延续“卢拉路线”,劳工党政府对内着力改善民生,对外进取参与地区与国际事务。
3.大国关系竞争与合作同步发展,大国组合复杂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国之间共同利益扩大与相互依存加深,综合国力竞争更多着眼于增强发展后劲,更多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更多强调争取合作伙伴。西方大国之间、新兴大国之间、西方与新兴大国之间复杂互动,后者成为重组“主线”。美欧“大西洋联盟”有所弱化,彼此在应对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上分歧凸显,美对欧“兴趣”下降。美日之间两个“民主党”政府虽有磨合,但相互利用仍占主导,同盟得以深化。新兴大国之间以相互借重为主,协调加强,共同提升国际话语权。美国以新兴大国为重点,利用与分化并举,着力构筑“多伙伴”体系。美俄一面推进关系“重启”,一面继续“暗战”与角力。奥巴马总统高调访问印度,公开挺印“入常”,美印持续提升“全球战略伙伴关系”。[1]大国关系组合“新陈代谢”加快,八国集团(G8)日渐式微,“金砖国家”(中、俄、印度、巴西以及南非)影响增强,“基础四国”(中、印度、巴西、南非)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共同“维权”,G20囊括新兴与老牌大国,成为新的大国博弈的重要平台。
4.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元
大国军事战略转型更加面向多样化威胁。美国《四年防务评估》强调在“反恐防扩散”与应对新兴大国崛起挑战之间取得“平衡”,国防预算仍“遥遥领先”,且加紧研制超前武器系统。俄罗斯成立东、西、南、中四大军区与联合战略司令部,打造新指挥体系,推进新式战略装备部署。日本出台新《防卫计划大纲》,侧重海军与“西南方向”防御。印度研发与军购并举,打造立体攻防。英、法被迫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削减军费,拟“共享”军事设施以维持“世界大国”地位。北约成立“新安全挑战处”,推出“新战略构想”,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
北极、海洋、网络、核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焦点。气候变暖与能源资源短缺等助推“北极热”,沿岸国军演不断,力图“私分”北极。海洋领土主权争端显著升温,海权角逐日趋激烈,海上军演“扎堆”,海军竞赛显现。美国着力推进西太平洋战略,强化战略打击力量“预置”,重点针对中国,密集演练“空海一体战”。网络空间战略地位迅速提升,美国网络司令部投入运作,演练“网络风暴Ⅲ”攻防战,假手“网络自由”对外颠覆渗透,极力强化网络霸权。[2]美国力推“无核武世界”,聚焦核恐怖主义,举办首届核安全峰会,力求主导“核秩序”,美俄签署核裁军新条约。美国继续奉行防扩散双重标准,进行亚临界核试验,与印度、越南等推进核合作,加之全球核能发展“大跃进”,致使核扩散形势复杂,朝鲜与伊朗核问题继续“纠结”。
非传统安全挑战呈现新态势,危害加剧。国际反恐趋于常态化,巴基斯坦与也门成为恐怖主义新的“策源地”与“重灾区”,美欧恐怖组织“本地化”,恐怖袭击警报频发。海盗横行印度洋及南海,国际打海盗治标难治本,海盗与恐怖组织联手势头显现。“谷歌”及“维基揭秘”等挑战主权国家及其信息安全。气候异常、重大天灾、新型疫情交织频发,破坏惊人,凸显人类社会无限膨胀与地球有限承载本事之严重失调。
5.亚太战略力量加快重组,地缘环境严峻复杂
亚太经济增长持续领先全球,渐成世界地缘战略新重心,备受各大国瞩目。主要大国纷纷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致使地缘角逐加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美亚太政策讲话,强调经过所谓“前位外交”与“进取型立足点”发挥“领导作用”。[3]美国意图将战略重心自中东“东移”亚太,“反恐”聚焦南亚,“防扩散”关注朝鲜、伊朗,“防范大国崛起”紧盯中国,趁乱加强亚太双边军事同盟,极力利用亚太各国矛盾插手东南亚、东北亚事务。俄罗斯、欧盟加大“向东看”力度,力图分享亚太高增长“红利”。日本、印度力争扩大区域影响力。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术”,与域外大国相互利用,多方角力亚太多边机制。
多国深陷转型“阵痛”,政局普遍动荡不定。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爆发政变与严重族群骚乱,“改制”前景未明,塔吉克斯坦频发重大恐怖袭击,极端势力滋长。在南亚,阿富汗战争即将进入第十个年头,巴基斯坦严重恐袭与大洪灾交织,当局管控无力,国运日趋衰败,尼泊尔陷入内耗。在东南亚,泰国“红衫军”等滋事不断,凸显社会阶层矛盾,缅甸举行完“大选”,军政府加快向文职政府过渡,当局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及“民主派”反对党矛盾依旧。在东北亚,朝鲜藉党代会与“大阅兵”加紧推出新一代领导人,日本民主党败选参议院,党内党外矛盾激化,执政地位虚弱。
地区“热点”新旧交织,危机不断。“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接连不断,美韩、美日趁机接连军演,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加快,朝鲜半岛南北严重对峙,“六方会谈”重启艰难,东北亚和平稳定备受冲击。美国大举增兵阿富汗,新战略对“塔利班”软硬兼施,阿富汗战争僵持不下。美国一再越境打恐引发“巴基斯坦塔利班”报复与巴基斯坦政府不满,巴基斯坦安全局势“阿富汗化”前景堪忧。
海权争端急剧升温蔓延。“天安号”事件引发美韩黄海军演。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争端”,实质性“重返”东南亚,美越加紧军事战略勾连,南海问题趋于“多边化”、“东盟化”。东海“钓鱼岛撞船事件”突发,美国宣称其适用“美日安保条约”,日本图谋实现“法理控制”,强化针对中国的“西南诸岛”军事部署。俄日围绕北方四岛龃龉不断。美国借口“自由航行”强化海洋霸权,亚太海洋秩序酝酿重组。
6.西方大国武力干涉利比亚,加剧中东北非动荡局势
在西方霸权势力的策动下,突尼斯首先发生类似“颜色革命”的所谓“茉莉花革命”,出现反政府示威。2011年1月14日,应对愈演愈烈的全国性反政府示威,执政已20多年的本阿里总统被迫流亡沙特阿拉伯。突尼斯内乱随即蔓延至整个阿拉伯世界,埃及、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等国陆续发生动乱,利比亚更是爆发内战。
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等西方大国篡改安理会关于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第1973号决议,对主权国家利比亚展开空袭,造成很多平民伤亡。西方大国打着“捍卫人权”的旗号,行侵犯主权、践踏人权之实,其目的是趁乱搞垮卡扎菲政权,维护西方在中东北非的“主导”地位,攫取更多的石油利益。
西方大国肆意歪曲安理会决议,武力干涉主权国家利比亚,给世界带来诸多恶劣影响:一是严重干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其武力干涉主权国家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二是假手“国际人权保护”威胁他国主权,以“国际社会”所谓的“保护职责”挑战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不使用武力”等国际关系准则;三是加剧中东北非动荡局势,利比亚人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7.中国和平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中外互动在更高水平展开
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际社会对华更加借重。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坚持强劲增长,牵引世界经济复苏,经济实力与国际经济话语权同步增长。2010年中国GDP总量跃升世界第二,出口独占鳌头,在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跻身前三,“发展外交”引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进程与G20峰会,“世博外交”展示现代礼貌强国形象,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抗危机本事惊人,高铁、超级计算机等经济科技叠创“世界第一”,进取应对国际与地区热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主张”的国际影响显著增强。
另一方面,中国加速发展的对外冲击效应日渐显现,引发多方反制与施压。西方大国对此心态复杂,估计不足,对华软硬兼施,多管齐下,企图加强“管理”:战略上重在对华“身份塑造”与“方向引导”,压迫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气候变化、“军事透明度”等方面承担更大“职责”;地缘与军事上对中国维护拓展相关利益“严防死守”、“围追堵截”;舆论上以“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军事威胁论”等诋毁中国形象;政治上借“谷歌事件”等攻击中国政府的网络监管政策。与中国存在领土与海洋权争端的周边国家的危机感、焦虑感、紧迫感加剧,它们深感“时间站在中国一边”,一面加紧侵占中国的合法权益,一面内外勾连,加大借重域外大国联手对华,致使中国与邻国之间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显形化”,难再简单“搁置”。
二、中国外交面临四大挑战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秩序主导权博弈激烈复杂,中外互动的复杂性与敏感度进一步上升,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新风险与新挑战。
1.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多重风险叠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世界经济2011年增长4.2%,发达经济体为2.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为6.4%。美、欧2011年增长预计仅为2.3%、1.5%,失业率则高达9.6%、10%,其经济复苏与社会稳定面临严峻挑战,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对华经贸打压势必趋强趋紧,将继续利用世界经济“再平衡”、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以“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制裁等对中国发难。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外溢效应”不断显现,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与美元资产“缩水”,热钱涌入与通胀压力加大,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与安全面临复杂考验。西方发达国家着力发展“绿色经济”极易与中国“撞车”,美国拟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启动“301条款”调查,加之中国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与市场“两头在外”,容易受制于人。
2.战略环境更显复杂脆弱
中国发展越快,其他大国对华戒备、防范和牵制力度就越大。中美“第二”与“第一”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彼此围绕海权、网络、太空、核等领域的战略竞争趋于激烈。美国中期选举之后政治生态趋于民粹与保守,对华政策的软硬两手都在加强,中美关系“稳中求进”难度增大。欧盟调整对华政策仍存变数,对华多边施压与双边务实合作双管齐下,更显棘手,中欧互信合作面临经贸摩擦加剧与意识形态分歧上升冲击。日本右翼势力与少壮派走强,忧华、防华、反华倾向增长,进一步勾连美、印、越等联手对华。印度战略环境持续改善,国力快速增长,对外更趋活跃,可能在边境、涉藏、经贸等对华示强。俄罗斯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有所增加,将在军售与地区问题上加大反制力度。中国加速发展关乎各方利害,牵动大国关系重组,中国在中美欧、中美俄、中美日、中美印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中面临新的压力。
3.周边和平稳定变数增多,地缘战略利益面临侵蚀
美国将2011年视为推进亚太新战略的“关键年”、“千载难逢机会”,加大力度加紧全方位布局,包括“加固”双边同盟,与越、印、印尼等“新伙伴”“拓展”关系,全面“介入”地区多边机制,企图将东亚峰会改造成政治与安全组织,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施展军事优势,强化西太平洋多层“岛链”,极力维护海、空霸权。同时,利用中国与邻国的水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等矛盾,挑拨离间,企图遏制中国的区域影响力。美、日、韩、印度、越等相互利用、互动频密,美国企图主导拼凑“防范中国”的亚太新联盟。日本、越南等“挟美自重”,强化岛礁“实际控制”,与中国的海权争端趋于激烈尖锐,东海、南海“维稳”、“维权”难度增大,二者更难兼顾。周边“热点”、“支点”国家政局复杂多变,美国计划从2011年开始“撤军”阿富汗,巴基斯坦内忧外患加重,缅甸大选后面临反对党挑战与美国诱压,朝鲜政权过渡面临美韩施压,中国周边地带仍然处于“多动期”与“高压期”。
4.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敏感联动,统筹兼顾难度上升
内外高频互动蕴含风险,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有所抬升,容易与周边国家的民族主义相互刺激,加之外交日趋“大众化”与网络化,对外决策两难困境加深,舆论主导与民意引导难度“水涨船高”。2011年中国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开启,重大历史纪念日较多,国内社会转型积聚矛盾容易发酵,国际反华与境外敌对势力蠢蠢欲动,妄图利用社会不满情绪,插手群体性事件,激化党群与干群矛盾,伺机滋事。“十二五”时期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外投资与资本输出加速,中国企业与人员“走出去”进一步加快,海外利益不断延伸拓展,遭遇麻烦、阻力与安全风险倍增,海外利益保护压力与突发事件频率、敏感度将持续攀升,近期中国公民与企业在埃及、利比亚政局动荡中遭受巨大风险就是例证。
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外部环境,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战略自信与战略耐心,坚定而有创造性地贯彻“坚持韬光养晦、进取有所作为”方针,强化危机管理,完善细化各种预案,统筹内外,戒骄戒躁,顺势作为,在“十二五”时期扎实推进中国的和平发展大业。
篇8:国际形势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演变的十个特点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加深、国际安全局势恶化、地区冲突加剧、国际秩序调整加速,和平与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是全球性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叠加发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深刻调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多年,但余威犹在。世界范围内的萧条之后人们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蓬勃复苏,金融危机逐渐转化为债务危机,在经济持续低迷的作用下,各国政治和社会也遭受到不一样程度的冲击。政府对金融危机举措不力,极端情绪愈演愈烈,民众对国家治理本事产生怀疑,最突出的表现是“街头政治”持续上演,如挪威枪击案、“占领华尔街”运动、“阿拉伯之春”等事件,其产生的根源除了经济因素外,更有种族融合、“民主赤字”、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的作用。危机不仅仅损害了原有国际秩序的经济基础,并且降低了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执行力,更松动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当原有体系不能再经过有效的输出来控制世界的时候,新兴力量便孕育而生,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会进一步加快。当前,多中心国际秩序已显现,世界权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美国单方面主导国际秩序的本事在削弱,加速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组。
二是国际力量比较旧的平衡被打破,在新的力量平衡构建过程中,大国关系走向出现了不确定性。危机时代全球原有平衡被打破,世界各主要国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程度不一样,导致国际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西方大国(美欧日)团体下沉,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其中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表现最为亮眼,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强劲的增长态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举足轻重,也推动了世界权力重心的东移。与笼罩在金融危机阴影下的传统西方大国以及世界其他落后国家相比,支撑新兴国家持续增长的资源、市场、人口禀赋仍在,新兴国家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其参与国际事务的意愿和本事增强,新兴国家不仅仅要融入国际体系,并且要改善和完善现有国际秩序,国际体系在未来一段时间会面临结构性调整。可是,原有国际机制的受益者并不愿意理解由此带来的权力变化,对新兴国家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在维护和重塑之间双方尚未找到利益契合点,使得国际体系存在对抗性风险,大国关系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俄欧美因乌克兰危机和北约东扩关系紧张,中美日因东海和南海争端引发对立,欧美因世界经济和安全防务主导权产生分歧,若矛盾和对抗升级,都会改变现有关系格局。伴随着国际局势的突发多
变,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的磨合调整期。
三是全球性的两极分化加剧,政治激化导致对抗性因素上升。经济全球化在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加深了全球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利用资本、技术优势,经过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控制、盘剥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越来越大。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资本所具有的内在扩张性特质更加显现,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日益被强化,而原本弱势的发展中国家越发处于不利地位。全球性两极分化必然带来各国利益和诉求不断分化,各国为在未来国际秩序中占领制高点而竞争加剧。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国际规则和观念受到冲击,联合国作为国际权力中心的作用逐步丧失就是例证,一些大国选择性地解读国际规则,采取单边行动引发国家关系紧张,这无疑增加了国家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致使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形势加剧动荡。
四是西方国家面临体制结构调整震荡。西方国家正在经历的经济衰退、政治动荡、社会抗议等种种困境,证明西方正经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此轮危机把西方国家的制度缺陷和结构性矛盾暴露无遗,而新自由主义、紧缩财政等并未带领西方走出困境。西方国家为摆脱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紧缩减赤措施并未收到良好效果。究其原因是其经济制度无法克服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对立,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又在国家干预和“市场万能论”中左右摇摆,政治决策的不确定性且相互推诿,造成国家解决问题的本事大大降低。另外,为取悦选民各政党开出诸多“口头支票”,掉入“福利陷阱”的西方对危机治理能够说寸步难行,民主政治制度效率低下,引发民众对政治体制的质疑。信任危机冲击社会稳定,社会极端思潮抬头,此起彼伏的民众抗议既是民众表达对就业、移民、医疗、福利等制度的不满,也是西方社会中产阶级萎缩、贫富分化加重的表现,体制矛盾最终酿成体制危机。西方国家的体制机制正在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
五是伊斯兰国家对社会现代性的诉求与其原有的文化、宗教、体制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引起地区规模级的持续动乱并严重外溢。伊斯兰国家在经历风暴洗礼后并未走出阴影,埃及、利比亚再次陷入危机,叙利亚、伊朗局势依旧胶着,中东局势远未明朗。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调整是中东变局的外部推力,但究其根本仍是内部社会转型和政治变革的迫切需求。全球化密切了中东和世界的联系,也触动了伊斯兰国家政治民主化这一敏感神经,国家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的呼声鹊起,政府面临的压力骤增,但由于担心政权合法性受到质疑,政治和社会改革的议题始终停留在讨论层面,制度构建和创新缺乏原始动力。另外,由于受到地缘政治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伊斯兰国家的全球化进程是被动的,伊斯兰传统文化所受冲击巨大。由此可见,伊斯兰国家政局动荡的前提早已存在,只是社会转型的诉求一向被外部势力所压制,美国中东政策的收缩性调整为伊斯兰国家政治社会转型供给了契机。在“后帝国时代”,政治动员的作用凸显,“全球政治觉醒”成为催化剂,潜在危机最终发展成为全面动荡,民主的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得民众走上街头,不仅仅波及整个阿拉伯国家,还产生了外溢效应,甚至扩散到欧美,其中以希腊反政府示威
、伦敦骚乱、“占领华尔街”运动最为典型。这些运动虽然与“阿拉伯之春”性质完全不一样,但都是以同样形式表达民众的政治诉求,如何处理民众日益强烈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诉求,不仅仅是伊斯兰国家面临的困境,也是其他国家相当长时间内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
六是全球工业化进程推动人类海洋工业礼貌时代来临,基于物质资源的海上争夺与对抗凸显。如果说16世纪的海上争夺是欧洲国家经过海洋争夺陆地,那么21世纪的海上争夺是世界各国经过海洋争夺沉睡在海底的战略性资源,人类进入了新的海洋时代――“海洋工业礼貌时代”。陆地资源逐渐枯竭,人类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而深海的油气资源、可燃冰、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等,储量之大远超当今人类需求。对能源需求的激增促使海洋科技突飞猛进,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进入新阶段,各国不断上演“蓝色圈地”运动,海上竞争愈演愈烈,各种利益矛盾凸显。海洋争端频繁亮相国际舞台,南北极争端、中菲黄岩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韩日岛屿争端、英阿马岛争端等轮番上演,国际海洋争端也逐渐从单纯的岛屿归属发展成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定,对海底资源的争夺也从“暗斗”阶段上升到“明争”阶段。国际海洋争端日趋复杂迫使各国调整各自的海洋战略,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这既贴合中国国情,也能在海洋工业礼貌时代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土安全。
篇9:国际形势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摘要】当今世界形势变化多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而我们高校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却在逐渐减弱。文章主要从为什么要抓好国防教育和怎样抓好国防教育两个方面着手,论述重视国防教育就是重视国防建设。
作者:杨军,王建伟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
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做好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期望。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能够大大促进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供给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建设力量。
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不倒,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时刻坚持忧患意识。所以,普及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成为大势所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大学生更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更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危机四伏,东西方资本主义和国内外敌对势力时刻伺机向我国发动袭击。所以,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十分必要。同时,大学生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军队的事,它与全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构成全民支持、建设国防事业的浓厚氛围。此刻进行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正是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而开设的,能够说它是时代的需要。因为在和平时期,人们容易滋生麻痹思想和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缺乏危机意识。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国防要与时俱进,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潮下越发的坚挺,而民众的国防意识也不能只靠战时培养,这一切都要落实于平时。从中学时的国防教育读本到大学时的军事课,国家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力争使全民都具备必要的国防意识和基本的军事素质,力争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防事业的后备军。所以,高校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具有进取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主要体此刻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过去我们学习的文理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囊括,而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出现了断层。殊不知,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都会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就是要明确军事国防与各行各业各领域之间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将其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在理论和逻辑的层次上更加完美。此刻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经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国防最现代的东西和当今军事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展现给大学生,再加上授课教师诙谐幽默的讲演,使得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饱尝了一份视听的饕餮盛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崇德尚武、敢为人先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真正木秀于林。
另一方面,国防教育能够增长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此刻,许多高校把军事理论课当作必修课来开设,每年入学之际对新生开展军训,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素质教育。这是基于国防教育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长实践经验都具有进取意义所进行的探索,使得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学校之始就理解严格的考验。
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全民的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此刻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也就相对不足。此外,此刻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缺乏自理本事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些家长强烈提议经过军训来弥补孩子体育锻炼的空白,期望以教官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孩子,提升其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意志。政府和学校也期望经过军训来给大学新生上一堂课,告诫他们坚决摒弃懒散怠慢的坏习惯,从对国家和对自我负职责的态度出发,自觉构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团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争做“三好”“四有”青年,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同时,大学时代也是大学生构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大学生应当明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当代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学习军事理论的同时,进取参与课外的军事训练。凡是一切有利于增强身体机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生活,都应当进取主动地去追求,努力使自我成为贴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此刻高校进行的国防教育,正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抓好国防教育,将使青年学生终身受益,使中华民族受益。
篇10:国际形势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布局
年终盘点,要问2014年全球经济的亮点是什么?我想有两点:第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异常是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的格局有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并且我认为新的产业布局以及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动全球新的贸易关系和格局的构成。2014年9月9日,中国阿里巴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市值达2285亿美元,一举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许多中小企业,迫切期望他们所有的产品,能够经过马云的平台销往世界市场、中国的市场。
第二,全球化的结果,更突出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将极大地影响未来十年、二十年全球政治的走向,以及各国战略的制定。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的边缘向中心移动,很难一帆风顺,然而2014年在中国举办的APEC会议,成功化解了美国的TPP,中国提出了SEP和FTIIP(亚太自贸区)。
要研究下一步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要有一个十分好的国际大环境。
2013年,奥巴马总统对习近平主席说,中美要建立新兴大国关系,实际上就三点,不对抗、不冲突,不损害各自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中国的核心利益有三条:第一是主权,我的领土是完整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第二是安全,除了主权之外,包括经济发展安全、网络安全、一切的安全;第三是发展,我刚才讲全球化,中国从边缘向中心移动的时候,我们采取的不是碰撞,也不是把你挤出去,而是融合、互相发展。
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中美战略的方向:
中国提出了亚太自贸区,提出了一带一路,这是我们的大战略。习主席出访斯里兰卡,出访欧洲第一站是荷兰,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一路我们有53个国家,94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涉及到我们的港口、高铁。我们要走出去。我们搞基础设施,设立亚洲的基础设施银行,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建设,以及下一步FTIIP的建设,就是用软实力化解整个的TPP。
中国必须要抓住当前的时机。我们的互联网金融,中国的软实力发展,一路一带的建设,都说明中国在世界上起到包容、合作、共赢、开放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就是大家的发展,中国的未来就是大家的未来,中国的机遇,就是大家的机遇。
【小编简评】
国际形势论文 汇总10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国际形势论文范文。
【网友评价】
看得一点都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