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检察为民,增强法治获得感范文
摘要:法治获得感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就是一种确定感、责任感、安全感、幸福感。国家制定各项律法,保障法治社会的正常运行,有法可依,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确定感。检察机关开设多种途径,人民群众可通过线上线下来信来访、控告申诉,有法必依,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责任感。检察机关检察工作的谋划发展的初心在于“为了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检察为民”的温暖和公平正义的光芒,执法必严,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安全感。检察机关在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检察活动中,违法必究,惩恶扬善、维护正义,让人民群众拥有幸福感,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关键词:法治获得感;检察为民;公平公正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获得感”不仅要体验到改革带来的物质水平的提高,更要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精神文明的满足。不仅是有房住,有收入,优教育,有保障等,而且要有梦想、有公平、有尊严、有体面, 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
一、检察工作的谋划发展的初心在于“为了人民”
张军检察长强调,新时代检察机关的宪法责任和历史使命,就是要立足检察职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更实在的检察产品。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检察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又是依法治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体现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意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时代检察工作的谋划应当不忘初心,始终为了人民,维护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需要。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发展,更是应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期待新需求,将人民作为检察工作的评卷人。检察改革的推进、检察制度的不断完善、“四大检察”职能的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均立足于完善人民群众的更高期待和需要。
从检察官的产生之日起,其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护法人”的角色充分表明了其公益性,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其具有典型的“公诉”、“公益性”的特征,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司法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检察院组织法》将检察权的任务归纳为“五个维护”,其中,“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均作为检察权的重要任务。由此,检察权的性质及检察权行使的公益性、人民性均是检察权不断完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基本遵循。
检察职能履行目的在于维护人民权益。《检察官法》要求,检察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宪法和法律明确赋予和依法保障的。以人民权利的维度,方有良法善治和恶法专制之分,方有历代法学家对法治的内涵和法治国家建设等法治愿景孜孜不倦的探寻与建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正是立足于立法、执法、司法的人民观,立足于法治建设的人民观,对人民自由权利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保障。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中,均将人民权利的实现作为重要目标。第一个阶段,即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生活更为富裕”、“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第二个阶段,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强调要实现五个文明包括全面提升政治文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以及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均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两个阶段”的目标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始终围绕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民观,契合共产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论述。
二、立足检察工作,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一)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积极服务大局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着眼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用扫黑除恶实际战果震慑犯罪、回应群众期待,维护了基层群众经济、社会生活秩序,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权益,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环境资源、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公益诉讼,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维护了人民群众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和环境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通过检察建议制度,健全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和幼儿园儿童、未成年学生保护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公正司法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条件下严格遵照律法,审阅卷宗,分析证据,以公正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案件,合理起诉各个嫌疑人,合法保障各人的权利。
当一件案件有疑点时,遵照律法,检察机关会作出证据不足从而不起诉的决定。如我院近期受理的存疑不诉案件:甲某怀疑乙某与其丈夫丙某有不正当关系。之后,在某天晚上甲某遇见了乙某,就跟随乙某走到宿舍路边,追上乙某用手抓其头发并将其压倒在地,乙某拿出美工刀将甲某四肢及下巴划伤,甲某咬了乙某,后二人被路人拉开。经对二人伤情进行鉴定,甲某伤情为轻伤一级,左前臂和右前臂均为九级伤残。乙某伤情为轻微伤。检察官在审查中发现,甲某的供述与乙某的供述不一致,退查之后仍证据不足,在经多方面调查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四款、《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零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决定对乙某不起诉。这件案件,检察院就是遵循存疑不诉原则,在不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犯罪的情况下,审查不起诉,保证不冤枉任何一位公民。但是,若在之后发现新的证据,符合起诉条件的,仍可以提起公诉。同时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利。
当一件案件具有防卫性质时,检察机关会严格遵照律法判定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如引起热评的唐雪正当防卫案件:李德湘酒后无故拦截唐雪乘坐的车辆,并对唐雪言语挑衅,还与唐雪及其家人多次争执。后某天凌晨,李德湘手持菜刀到唐雪家大门外侧,砍砸、踢踹大门,朋友将其菜刀夺走、丢弃并劝其回家。唐雪听到砸门声后起床,因感到害怕拿了削果皮刀和水果刀出门查看。李德湘冲上前朝唐雪腹部踢一脚,唐雪拿出削果皮刀反抗,李德湘继续挥拳击中唐雪左脸部,在被几位朋友拉开后再次挣脱冲向唐雪,对其拳打脚踢。唐雪招架中削果皮刀掉落地上,情急之下掏出水果刀反抗、挥刺,致李德湘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基层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防卫过当)对唐雪提起公诉。为确保依法严格公正处理本案,省检察院会同公安部、省公安厅专家到现场进行复勘,重新调取证据,最终认定唐雪的行为系为保护本人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而采取的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正当防卫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基层检察院撤回起诉,对唐雪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各类案件,检察机关均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的理念,既做犯罪的追诉者,也做无辜的保护者。强化责任担当,鼓励公民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利,坚定公众对法治的信仰,让“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为增强人民的“法治获得感”奠定基础。
(三)检察改革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检察改革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执法为民的工作机制等方面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如强化诉讼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检察机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长效。检察工作一直将畅通人民群众的诉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完善和推进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以来,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方式、选任管理等均方面均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完善法律文书公开制度,深化案件信息公开,创新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公布典型案例,也有利于提升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实现“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大力推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应用,积极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接收群众控告、申诉、法律咨询、预约接访申请、群众意见建议,实现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完善刑事申诉公开审查机制,推行检察官入额人选社会公示制度,均属完善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制度机制。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机制完善,均将拓宽人民群众的参与、深化人民群众的监督、增强检察工作的公信力作为在司法中践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向。
张军检察长强调,新时代检察机关的宪法责任和历史使命,就是要立足检察职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更实在的检察产品。检察人员以积极认真的精神投入到无限的“检察为民”工作中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每一份检察文书、每一份检察文件、每一次检察活动中感受到“检察为民”的温暖和公平正义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检察人员无论处于哪个岗位、无论担任何种职务,无论工作性质形式,无论处于顺境逆境、都应当在检察工作中秉持“执法为民”的理念,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用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造福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建设强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