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仪新时代下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范文
浅仪新时代下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摘要: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面临新时代劳动关系主要矛盾的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完善政府、工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为我们今后调整劳动关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本文以中原油田为例,就新时代下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探索。
关键词:企业 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只有把握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才能适应新时代,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使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富有建设性、具有积极性、保持稳定性,既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又是改善保障基本人权和实现体面劳动的社会工程。
一、新时代下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殊人员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是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中原油田在不断深化改革改制过程中,尤其是供给侧改革和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大背景下,企业外部与内部大量涉及到职工利益的新问题也不断出现。目前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殊人员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随着油田油气田开发进入后期,企业人员不断老化,病残人员呈逐年攀升趋势,此类特殊人员的管理占用了企业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这部分人员多数在职不在岗、在岗不顶岗,在本单位工作年限长,技术等级高,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发挥正常劳动力作用,企业对这部分人只能照顾,其各项福利待遇均按正常发放,且各项费用企业还得承担。 相反,在岗人员天天劳动,辛苦不说,收入并不比特殊人员多,导致心理失衡,影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创造性。
2.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引发新的劳动关系问题
目前,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新问题就是企业改制后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中原油田在用人体系上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相继推行了提前退休、内部退养、提前退出科级岗位、离岗休息、轮岗、自谋职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政策,对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降低人工成本费用、减轻企业社会负担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一些配套措施没有完全到位,有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引发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内部退养、提前退出科级岗位、离岗休息等人员不用上班,比很多单位在岗人员收入都多;后勤单位比生产单位人员收入高等。目前,由于油田油少人多的矛盾更加突出,加上外出市场受挫,进入深度“寒冬期”,不少经营单位只发基本生活费,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严重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影响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行。 当前,劳动关系成为转型期最重要、最敏感的社会关系。
二、探索新时代下实现企业职工双赢的新型劳动关系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给劳动关系带来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劳动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现阶段的劳动关系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具体利益差别的矛盾,完全能够在合作、协商、协调、依法调处的基础上得到解决,为此,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要高度关注劳动法治环境和社会语境的新变化,把保障和实现体面劳动与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作为企业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基石。二是完善政府、企业和工会参与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发挥薪酬分配激励约束和保障作用。企业制定的内部分配制度,需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企业应定期对薪酬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妥善处理好各类人员收入分配关系,真正体现岗位工资和奖金的激励作用,向激励薪酬转变。 三是要要充分发挥工会源头参与和宏观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经过民主协商程序,有关工资的问题要经过集体协商,相信劳动争议案件将大大幅减少,劳动关系必将朝着和谐稳定方向发展。四是要认真贯彻十九大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要求,逐步扩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者和话语权,凸显职工基层民主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改善各类职工的社会心理预期和劳动就业心态,努力使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成为社会责任和制度常态,营造为政清廉、为企诚信、为民淳朴的劳动法治环境。
(二)提升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
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新时代工会各项工作开展,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工会要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职工组织引导工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和谐劳动关系和参与社会建设,协助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体面劳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的全新观念
要做到将这种价值观和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注重人的能力的提高和价值的实现;形成对人才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人格上尊重、心理上满足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献身精神,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良好氛围。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关心职工,凝聚人心
俗话说,浇树要浇根,交人要交心。企业倾情关心员工,员工就能和企业同心同德。关心员工,就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一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重点是工资支付、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事项。特别是要落实年休假政策,保障职工休假探亲,以满足员工尽孝心、尽爱心的人伦之情。二是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急员工之所急,想员工之所想,做员工之所需,时刻把员工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对于员工工作生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尤其对待企业困难职工,一定要倾情相助,不懈地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日常送关怀”活动。通过扶贫帮困机制,解决好困难职工家庭的生活、上学、就医等现实问题,使职工真正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改革发展中。 三是畅通渠道,精心打造企业与员工互动沟通的平台。企业应通过建立职工热线电话、领导信箱、网络平台、职工创业橱窗、心灵博客等,多渠道倾听员工的心声,落实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职工创新创业创效激情。
2.培养职工,塑造人才
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好企业的思想。一是组织实施大培训工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职能部门的系统培训、转岗培训、专业培训、技术交流、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强化员工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二是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听取员工的意愿,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其成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在选拔人才上,拚弃用人的不正之风,择优上岗,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和“评比金牌员工、首席员工”等员工,提高各类先进个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为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价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各类人才的发展提供宽广的职业通道,营造各类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氛围。三是要学会团结职工、凝聚职工。坚持依靠员工就是必须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员工的劳动,尊重员工的创造,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企业环境,使员工具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地行使民主权利。
3. 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建立劳动争议预警机制,为职工搭建依法维权平台。一是企业应按照《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二是企业应加大对长期不在岗人员的清理力度,严肃劳动纪律,按照“走足程序、留下痕迹”的要求,对长期离岗等违规违纪员工及时依法严肃处理,对符合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条件人员,依法终止(解除)劳动合同。三是建立劳动争议预警机制,健全内部劳动关系矛盾协调处理机制,加强与工会、信访部门的沟通协调,关口前移,分级负责,对各类劳动关系矛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掌握协调劳动关系的主动权,营造团结进取、互利双赢的和谐劳动关系氛围。四是健全退出与引进机制,即保障了生产,又为企业增添了新鲜活力,保证企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和谐劳动关系是经济社会进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做到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生产更加安全,分配更加公平,生活更有保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工作环境,从而发挥人的能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国家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和治理方略的不断转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直接最鲜明最有力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构建和谐劳动关心,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总之,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既要着眼于职工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职工素质的提高,努力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做到为了人的现实利益,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发挥人的现实能力,还要在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人的体魄,提高人的素质,增加人的才能,健全人的人格,升华人的精神,成就人的事业,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