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途径(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培训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途径
文章标题:培训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途径
[找文章到☆好范文 HAOword.com(http://www.haoword.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但只有认识统一了,才能将培
训工作落到实处,并持之以恒,否则,只能说起来激动,听起来感动,实际中不动,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或将培训工作当成口号与业务发展孤立开来。
为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针对部分干部员工认为培训是搞花架子,培训是上级公司的事,基层公司只要有业务保费就行了的片面思想,展开讨论。
强化培训是实践公司理念的客观要求
经过讨论,干部明白了如果没有培训,公司的管理就会断链,公司的文化和理念就无法通过员工的言行去传播去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让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达到了天安公司每天晨会上所训导的“政治坚定,富于理想;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要求,只有每位员工都胸怀建设一流财产保险公司的大志,才能扎根天安,艰苦创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培训是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如果不加强培训,就不能提供专业的服务,就不能在与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一条辉煌的成功之路;企业一方面模仿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一方面不断地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培训是实现模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所谓的培训,也就是有目的帮助员工有效的学习,以提高思想认识,修正行为,高效工作。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快速做到知己知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与时俱进,领先同业。
如在开业初期,员工在展业时,大多与同业公司比保费,比返还费率,埋怨公司的产品与费率不如同业。针对此情开展培训,一方面介绍各家保险公司车险经营的盈亏形势;介绍车险作为财险公司的龙头险种,其业务经营质量的好坏,对于公司稳健发展的重要性;以实例介绍剖析。另一方面站在总公司的高度,坚持精细化管理,坚持效益前提下的发展,对于保障公司、股东、员工利益的重要性。员工们明白了道理,理解了公司的用心良苦,员工们不再搞“内讧”,而是转向全力对外。借此机会又开展条款与技能的培训,加强与同业条款进行比较,教会业务员必要的话术,扬长避短,在推介车险业务时,谈本公司的优势,谈公司优质的售后服务,同时,宣导在公司品牌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客户选择天安投保,主要是选择业务员,提升业务员艰苦创业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精心安排是做好培训的保证
在安排培训计划时,坚持培训为业务发展服务。
1.培训计划安排周密
在培训计划的安排上,他们坚持要符合因时、因人、因岗施教的原则。所谓因时施教,即公司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培训的课题重点是不相同的、是循序渐进的。所谓因人施教,即根据员工的入司进程和文化业务水准的不等,区别施教。对新入司的员工,侧重培训公司文化和条款制度;对新盟同业,则更多培训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专业化管理技能。所谓因岗施教,即根据每个员工工作岗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和应知应会的培训。
2.培训办班精心组织
培训计划在制定前,会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在计划制定时充分考虑被培训人员的情况,拟定培训计划。培训前,培训讲师要提前做教案准备,并准备必要的讲义材料发给学员,供学习时参考。考虑到培训效果,还将培训时间大多安排在晚上或周六,以保证学员能安心学习,避免和业务工作直接冲突。
3.培训考核严格要求
为了保证培训纪律,每次培训,行政人事部会对培训内容时间提前预告,培训前点名,培训后签字。对无故不参加培训者,除予以通报批评外,还按规定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培训后,对培训的知识,或进行当场考试,或布置思考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上交。将员工在培训中的表现和考试成绩纳入人事考核范畴,作为员工转正、晋升、晋级的考察材料。对考试成绩不合格者要求其参加补考,直至合格。培训结束后,行政人事部也向学员发放培训评议表,对培训讲师的授课内容、形式、效果进行评议,并征求改进意见,借此不断地提升培训质量。
突出重点是抓好培训的关键
1.突出公司企业文化的宣导
天安企业是一面旗帜,从四面八方相聚,好比一艘巨大的龙舟,每人都是一名桨手,每个员工都必须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才能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学习《天安之道》,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将个人的行为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目标一致起来,正确处理公司、员工、客户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公司对员工负责,员工对企业忠诚,企业对客户诚信。
2.突出法律法规的教育
依法合规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员工们及时接受法律法规培训,由于法律法规的及时
第二篇: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毛泽明
2014-1-28 10:12:47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4期下
摘 要:技术创新对促进企业以及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发展,近年来许多企业结合发展实际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并参考大量文献,分析技术创新的内涵与分类,以及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发展,技术创新,途径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明确提出:“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或中间环节,它既是一种技术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将技术创新确定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一种新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使企业生产活动市场化。因而技术创新强调它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突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另外,企业应紧密依托市场来进行创新活动,将从创新构想的形成到创新成果的应用,并最终实现创新成果市场价值的全过程始终与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使技术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技术经济活动。
二、技术创新的分类
技术创新涉及企业活动的所有方面,根据其应用场合的不同,可分为四类:一是产品创新,目的是改善或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二是过程创新,目的是改善和创造企业活动中的某一过程,包括工艺过程和业务过程;三是市场创新,目的是改善和创造更好的方法,以利于企业与顾客(用户)交流和沟通,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管理创新,目的是改善或创造更好的组织环境和制度,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有效。例如,知识管理、创新管理和变革管理都是管理创新的范畴,管理创新会影响其他的创新。
三、技术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国内外实践表明,技术创新不仅能促进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还必将对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回顾起来,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和成功的商业化,对企业的发展乃至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用公司贝尔实验室之于通讯产业,福特公司之于汽车制造业,美孚、壳牌公司之于石油勘探开发产业,ibm、英特尔、微软公司之于计算机产业,都是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和产业兴盛的典型案例。这些企业的重要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促进了企业本身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推动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四、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大致有两条:一是自主创新;二是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开发,实现二次创新。
从全国企业的现实条件来看,主要途径应是引进再创新。即使是国外大企业,由于一个企业的技术不可能都居于领先地位,往往也采取先购买其他公司的专长技术,进而再创新的策略。企业创新活动的具体形式,因企业而不同,如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实行产学研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等。近年来温州民营企业中出现的组合创新,也是一种好形式。这种形式是以有创新需求的企业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为主,从获取信息、选择产品着手,寻求技术源,把技术、资金和生产条件组合起来进行技术开发,完成创新过程,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五、对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建议
1.加深对技术创新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全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地方科技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党和政府增强自身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牢记执政党的使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落到实处。科技创新工作需要上下左右再认识再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要再务实再发展,科技创新工作要再扶持再推进,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好的平台。
2.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制度
实行规范化的公司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面落实“产权清晰、权责明
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大胆制度创新,实行股份制,组建公司集团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同样存在理顺产权,建立现代化制度的问题。公司要按《公司法》改制后成为规范化的责任公司,方可能获得来自有关部门的担保、风险金和个人风险投资。企业改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可续发展。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在企业改革问题上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产(股)权是收益分配的根本,分配制度是对产(股)权制度的完善和巩固,是为了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与其说改制是为了切割存量,毋宁说是为了规范增量。改制不是分家,而是着眼于公司发展。
3.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
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创造一种容许偏离常规、容许存在没有根据的见解,允许团体内存在不同工作方式的氛围,企业家也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深刻的危机感。第一,要培养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强化企业家创新精神,力求完全融入企业创新文化。第二,要培养员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拥有者的意识。第三,要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创新理念。深植于企业全体成员中自上而下的时刻创新的价值理念和高度的创新能力,能更好地营造出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从而在快速变动的商业环境中形成特有的竞争实力。
4.健全创新的管理机制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在整个企业中建立一个有效的鼓励创新的机制,广泛听取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拟订奖惩和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
创新意识,增强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性质和规模、产品的结构和业务过程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创新管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鼓励创新的管理机制可通过以下措施和途径初步形成:一是拟订企业创新的评价体系,制订评价创新的标准;二是将信息管理部门改组成知识管理部门;三是将合理化建议制度化,列为企业的日常工作议程;四是定期举办创新研讨会和培训班。五是建立创新奖惩和考核评价制度。
5.落实知识保护制度机制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一项资产,它在未来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许多企业的成立和发展正是以产品服务或生产工艺的创新为基础的,这些创新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之本。这些创新形成的知识产权一旦失去,不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甚至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创业企业知识产权的维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自己的知识产权被别人侵犯;二是不要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及成果就会被仿制,在市场竞争中就无法取得竞争的比较优势,尤其对初创企业来说,泄密将断送一片市场,甚至断送企业本身。
6.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一次尝试,是一次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工具,营造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良好政策环境,结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制定和实施,研究制订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发展的其他政策和措施。二是要深化资源配置改革,结合重大专项以及“十二五”重大项目的实施,对研发活动予以优先支持;结合科研基地、重点
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予以支持。三是要疏通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金融的支持等。
六、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技术经济活动,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技术创新不仅能促进一个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企业本身的跨越式发展,更会推动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作者单位: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浅谈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浅谈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郑本祥
2014-2-25 11:13:29来源:《中外企业家》2014年第11期
摘要: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环节,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对于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通过借鉴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为企业带来崭新的管理视角和发展思路,推动了企业管理创新进程,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涌现了一大批管理水平较高、技术研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企业尤其是从事竞争性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市场拓展上,相对疏于内部管理,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新形势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高度重视管理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只有让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企业 管理创新 途径
一、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1.缺少良好的创新制度
我国企业目前存在产权制度模糊、产权主体不到位的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
明显;对于私营企业,家族色彩浓厚,家族式管理问题突出,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
2.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创新成本高等多方面原因,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在市场化水平较差的地区和行业。创新力的不足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仍只占少数席位,并且位居其中的多数还是一些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其中仍不乏只是以规模而不是以建立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的核心技术取胜的企业。
3.缺乏创造性的管理战略
一些企业的战略目标常常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发生偏离,往往把其他主体对企业的要求作为奋斗目标,最常见的是对规模最大化的盲目追求。中国是一个具有较长计划经济历史的国家,企业的产品数量以及企业的产值往往是企业地位的象征,企业的规模越大,产品数量以及产值就会越高,这往往成为企业家获取政治资本的依据。还有就业的压力,政府往往希望企业雇佣较多的员工、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以消化改革内在的矛盾。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1.战略创新
实行全球化战略,不仅要有利用国际资源、占有国际市场的战略意识和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有全局的逐步的发展战略和策略。首先,要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根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来组织技术开发;根据不同地区文化水平和企业需要来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其次,建立一套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了以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各种形式的海外生产基地。
2.技术创新
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求得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合理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国家应该对技术开发研究给予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政策支撑系统。就企业本身来说,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项目;同时有对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进行创新的能力。
3.组织创新
国有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和生产的要求合理设计管理组织,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按照精简高效、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来构架新的内部组织结钩,精
简不必要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市场管理、生产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管理机构的力量,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使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随着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可以削减中间管理层次,使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这样使成本大大降低,提高管理效率。
4.决策创新
决策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过去企业的决策管理多是靠经验和主观判断,而现在则不同。面对错综复杂、瞬息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从而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经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5.理念创新
企业在学习和创新中应该具有一个务实的态度,未必只有搞出高科技产品才算创新,也未必只有知名企业的管理模式才值得学习。企业应该把学习和创新看作是不断提高企业能力的手段,看作是不断满足市场需要和适应社会变化的手段。最后,企业的学习和创新不仅仅是企业成员的个体行为,更应该是企业的整体行为。例如,为了提高企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就需要让企业成员具有一定的共同知识,因为共同知识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而这些共同知识的构建应该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学习的重要目的。再例如,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中个别成员提出的新想法能否被其他人所重视,能否转变成企业的决策,并且被企业成员积极地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成员具有愿意接
受新物、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更新自己的创新理念。
三、结论
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实质上也正是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加以吸收应用的过程。管理创新的灵魂是管理思维的变革,只有不断地创造和拥有新思想、新概念,企业管理才能常变常新,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黄人杰。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方法[j].现代管理科学,2014,(1):79-81.
(作者系高级经济师)
第四篇:浅谈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和途径
浅谈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和途径
薛瑞艳
摘要:面对日益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特点,企业只有通过管理创新,创造新价值,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只有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得以取胜。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途径
1 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环节,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对于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不仅总体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企业管理也比较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也被陆续引入,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涌现了一大批管理水平较高、技术研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但也应看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企业尤其是从事竞争性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市场拓展上,相对疏于内部管理,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 企业管理创新要点
2.1 企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
实际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生产力核心内容的科学技术,其创新和发展必然要求作为生产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管理为自己提供最有效的发展形式。无论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加强科研设施建设,还是培育企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都要通过管理观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探索、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由于管理科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国外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制度前提和人性假设与我国的国情、社情不相符合,如果完全照抄照搬,必然导致“水土不服”。
2.2 企业管理创新重视战略管理
战略谋划是企业的灵魂,战略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所面对的世界“超级队”——跨国公司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战略创新方面下工夫。企业战略创新首先是指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着眼于全球竞争。今后企业的竞争态势将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因此,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另外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核心竞争力也叫核心专长,就是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资源。今后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展开。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适应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如顾客价值,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变化。顾客价值是指产品或服务提供的效用多少。面对变化了的顾客价值,应采取的措施是重新选择与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经营环境和业务领域,避开变化
了的过客价值;不断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预测、跟踪并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面对经济全球化、贸易壁垒减少带来的企业竞争对手数量增加与规模扩大,企业必须及早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运作方式,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
3 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3.1 思维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企业管理思维模式的创新就是企业为了取得整体优化效益,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思维创新直接地表现为一种创新性思维活动,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经营的创新,它深刻地影响企业的行为和效益,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思维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模式,即浓重的小生产意识、经营理念上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组织管理上的“等”、“靠”、“要”,意识、管理决策上的“一言堂”、“家长制”作用。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建构全新的思维观念,即着眼世界振兴民族经济的使命感和机遇感、培育和维护企业形象的cis意识、严格成本观念和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确立名牌战略意识、强化危机管理观念、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顾客即上帝”的现代文明经商观念等。
3.2 技术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求得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合理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国家应该对技术开发研究给予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政策支撑系统。就企业本身来说,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项目;同时有对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创新能力。
3.3 组织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现代企业组织创新就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与重置,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使企业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企业组织创新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作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有新的产权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兼并和战略重组,对公司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组织创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的组织创新,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要对未来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筹划;要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信息、宏观调整信号及时作出反应的反馈应变系统;要不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组合,开发人力资源;在注重实物管理的同时,应加强价值形态管理,注重资产经营、资本金的积累等。
3.4 制度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
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企业管理创新应是一项包括管理思维变革、管理行为改造和管理效果追求三大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管理思维变革是前提,管理行为改造是主体,管理效果追求是标志。这三项内容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紧密联系,形成有机体系共同作用于整个管理创新过程。管理创新的灵魂是管理思维的变革,只有不断地创造和拥有新思想、新概念,企业管理才能常变常新,创造辉煌。因为管理行为是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所以,管理行为的改造是管理创新的主体。企业管理行为的改造应着眼于组织行为的改造、经营行为的改造、财务行为的改造、管理方法的改造。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管理效果是管理创新的标志。管理创新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最终的落脚点都要放在这一点上。
第五篇:企业管理创新的现实途径
企业管理创新的现实途径
■ 国家经贸委 邓志雄 刘德恒 冯春 宋和乾
01-10-15 上午 10:08:12
随着“十五”计划“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思想的提出,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信息技术将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并获得发展的有力武器。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一份报告显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三种途径:信息产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这三者对gdp的贡献的比例是8∶12∶13,与前两者相比,第三种途径投入小,见效快。中国的实际情况也基本类似,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将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策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国内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和先进的(来源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份对国内5075户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只有14.1%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erp。
作为大型企业的国家主管部门,国家经贸委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国家经贸委如何看待目前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策略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自从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以来,经贸委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后现场考察了30多个软件公司在13个省区市的近50个用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国家经贸委撰写了一份促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上报给国务院,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同时,经过认真总结,长期深入企业实际的经贸委综合司邓志雄副司长等同志,以学者的眼光,把考察的心得进行了综合和提升,简练为企业管理信息化abc,较为广泛、深入地反映和概括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对策和方向。另外,国家经贸委近期推出了一批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应用的典型案例,并准备向更多企业推广。
以上所有材料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构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鲜活画卷。为了让更多的企业用户、应用软件厂商、企业信息化有关主管部门、业内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士了解这些材料,互相学习,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本报将与经贸委合作开辟“企业管理信息化典型案例”栏目,将上述材料进行精采精编,分期分批刊登,并请相关领导和专家点评。相信企业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怎样以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这是新世纪经贸战线工作中带有紧迫性的战略课题。国家经贸委为此对国内外30多个软件公司在13个省区市的近50个用户企业进行了现场调查。
企业管理信息化成为
优势企业抢占的制高点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国内各类管理软件公司也迅猛发展。
将it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西方国家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从20世纪60年代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到七八十年代的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再到90年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们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到目前为止,世界500强的企业中80%都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了统一的管理软件。可以说,企业管理信息化已彻底改变了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它们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成为各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备利器。
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优势企业也纷纷引入国外erp的理念和思想,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散乱、周
转缓慢、信息失真、监控滞后等薄弱环节,在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综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优秀典型。其中,既有行业性的中石油、中石化集团从上到下即时穿透查询的统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又有区域性母子集团的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在资金预算、结算、监控上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既有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河北沧州化工集团等流程型的erp系统;又有南京轻工机械厂、江淮汽车公司等离散型的erp系统;还有上海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北京城乡商贸集团、广州医药公司等金融、流通类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既有如江南造船、洛阳轴承、长安汽车、新疆特变公司等不少应用国内管理软件取得良好成效的老国有企业,也有如海尔、联想、华为、完达山、三菱电梯、红桃k集团等利用国外软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新兴企业。另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4年8月~10月对5075户企业的抽样调查,已有14.1%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erp系统。这些企业通过实施管理信息化,优化了管理流程,规范了管理程序,细化了管理对象,强化了管理力度,实现了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一般都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10%~30%,库存降低30%~60%,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60%~200%,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70%,报表周期缩短90%以上。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国内各类管理软件公司也迅猛发展。2014年,国产通用企业管理软件销售额达25亿元,已连续六年递增40%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管理软件公司已有40多家。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正日益走向成熟,其管理功能已能实现企业内部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工作流的集成与综合,并开始对供应链和客户关系进行管理; 在管理深度上已越过按台件、部件、零件核算成本阶段,进入按工序核算和控制成本的新时期,并由事后核算转入事前预算和即期监控。用友、金蝶、安易、浪潮、新中大等传统财务软件正迅速转型为综合性管理软件。金思维、利玛、和佳等erp软件的模块功能正在迅速追赶国际先进软件的水平。珠海远光、华夏新达、浪潮、利玛等软件公司还分别在电力、化工、石油、汽车等行业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系统解决方案。
企业管理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阻力大、难点多,实施过程充满艰辛,在不少企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走了弯路。
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革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观念、机构、流程、机制、习惯的改变和企业内部各种利益的调整。由于阻力大、难点多,实施过程充满艰辛,在不少企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走了弯路,而更多的企业则尚在观望,害怕风险,裹足不前。总体上看,我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还存在以下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缺乏引导和培训。什么是管理信息化?它在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中有何地位?它对全面深化企业管理有何作用?它对企业改革和观念更新有何要求?它对企业竞争力有何影响?它对企业效益有何贡献?企业、政府、社会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各自应承担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未通过广泛的培训和宣传教育解决好这些基础性的认识问题,是大多数企业尚未自觉走上管理信息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缺少规则和规范。由于我国目前尚无企业管理软件测评的国家标准,没有软件公司的资质认证制度,缺少专业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咨询队伍,没有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合同规范、监理制度和监理机构,使许多企业在推行管理信息化时,存在着不知道该选什么软件、该与谁合作、合作是否经济有效、相关风险如何处置等判断难题,这也是不少企业在管理信息化门槛上犹豫徘徊的重要原因。
3.缺乏整体规划。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正确途径不甚了解,缺乏对企业信息网络的长远规划和统一安排,把计算机的点状或线状应用看做管理信息化,不懂得信息越集成越有效的道理,对企业自我开发方式的起点低、进步慢、it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认识不足,造成信息孤岛,形成信息不能共享。这是一些企业管理信息化收效不大甚至误入歧途的普遍原因。
4.资源配置不足。从调查的情况看,多数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已明显滞后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更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多数刚刚实现脱困的国有企业对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必备资源常常投入不足,再加上软件公司间的低价恶性竞争,不少企业的管理信息化项目或因资金紧张开不了头,或只能低水平展开,有的甚至
中途草率收场,使资源配置和人才素质都满足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起码要求。这是导致此项工作低效或失败的重要原因。
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们在新世纪头十年里来狠抓企业管理信息化,抓的就是企业的神经系统。
1.统一认识,理清思路。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式,是加强企业监管、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中国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参与国际竞争的锐利武器。因此,它是新时期经贸工作的好帮手。三年脱困后,国企怎么抓?进入新世纪,管理抓什么?首先就应抓企业管理信息化。这既有利于强化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更有利于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能力。如果说五六十年代我们抓企业生产建设,是解决有与无、多与少的问题,抓的是企业的运动系统——工作流; 七八十年代抓现场、抓质量,是解决好与差、快与慢的问题,抓的是企业的消化系统——物流; 90年代抓财务、抓成本,是解决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问题,抓的是企业的循环系统——资金流; 那么,我们在新世纪头十年里来狠抓企业管理信息化,抓的就是企业的神经系统——信息流,要解决的是及时发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问题。通过抓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就能再造企业的神经系统、改善企业的血液系统、优化企业的消化系统、强化企业的运动系统,全面深化细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我们认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途径有三: 一是发展信息产业; 二是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三是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按美国90年代的情况分析,三者对gdp的贡献约为8∶12∶13。与前两种途径相比,第三种途径的投入小、见效快,解决的问题更多,可以迅速缩小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实践证明,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最佳切入口。随着加入wto,中国将迅速成为世界制造链上的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企业面临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而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大大落后,仅流动资产周转速度都只有美、日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6。因此,加紧改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方式,尽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现在,国产软件已经具备支撑我国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的功能,所有要进一步谋求发展的企业都应把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紧抓好。对于有困难暂无条件全面实施管理信息化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应在做好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首先从财务管理信息化入手,逐步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切实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强化预算、结算和监管等各个环节,有效提高资本的周转速度和保值增值能力。
应该对软件成熟度认证、管理咨询、工程监理、项目验收认证及网络安全运行等方面作出必要的政策和法律规范。
2.制订政策,规范发展。去年的国发(2014)18号文件,在软件行业中反响很大,它从软件供应角度给出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了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还需国家从软件消费角度相应出台扶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产业政策,如《关于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其政策目标是要使我国的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在“十五”期间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为此,要从计划、投融资、教育培训、成果推广等各方面作出具体的政策规定,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能优先列入国家支持项目计划,取得财政资助和融资便利,获得税收优惠,占有人才资源。例如,允许新建项目资金概算中包含管理信息化投资;同意将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纳入企业技改重点项目并给予财政贴息; 对项目中设备投资允许加速折旧,最短可为2年; 对项目投入中的设备和软件购置费用中所含增值税允许抵扣; 将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作为新上市公司的考察条件和已上市公司的改造要求,支持上市公司通过配股融资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 在国家财政预算中专项安排对各类企业组织相关培训的费用; 引导并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加快培养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等等。与此同时,还要对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关的软件成熟度认证、管理咨询、工程监理、项目验收认证及网络安全运行等方面作出必要的政策和法律规范。
首先要对各级政府主持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国企经营者全面进行强制培训,解决好“一把手工程”问题。
3.树立典型,加快推广。通过实地调研,按照典型软件从成功的企业应用中选择产生的原则,我们已选取到十多个软件及其典型用户。这些典型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摸索出了很好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已经可以作为全国性的典型予以推广。在制订好《关于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后,即可择机从这些企业中挑选1~2户,及时召开现场会,以全面启动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为扩大影响,在会前、会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应组织媒体广泛报道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成果,宣传政府对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为确保成效,在会后应组织好各种各类的培训。首先要对各级政府主持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国企经营者全面进行强制培训,解决好“一把手工程”问题; 其次是分别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中基层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健全全员培训体系和考核制度; 第三,要做好对咨询、监理机构的培育和行业协会的培训,解决好这方面的短腿问题。
为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特别是经贸工作系统应组织专门力量组织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规范、推广和评价工作;各行业协会应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分行业做好相关规划、培训、推广、总结、交流和协调工作;作为国家监管重点的163户中央管理企业、520户重点企业和1100家上市公司应作为强行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首选对象,尽快从财务管理信息化入手,争取在5~8年内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