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4-11-15 09:22:08)

目录

正文

第一篇:从钻井企业文化来看中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章标题:从钻井企业文化来看中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去年起,中国石油所属大庆、辽河、大港、吉林、华北等老油田钻井相继获得高产油气流。“老油田”伴随现代钻井技术的突飞猛进,已是柳暗花明。

 

毫无疑问,钻井工程这篇“大文章”能够渐入佳境,既是地质家创新思维的结果,也有赖于钻井新技术集成这一“

引擎”。同时,更有一种力量虽无形,但却力拔千钧,那就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hse理念的支撑力。

2014年,自主研发的cgds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获得成功、气体钻井技术应用在四川取得重大突破,等等,昭示着中国石油在国内钻井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领先地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创新意识、安全意识以及敬业精神,已凝结成独特的钻井文化,保证了钻井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钻井工程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

钻井是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施工行业。实现本质安全,是中国石油既定的安全环保长远目标,也是钻井工程行业的不懈追求。实现本质安全,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具有决定性作用。上世纪末,中国石油建立hse管理体系,近年来又将其与石油工业积淀的传统文化融合,确立了“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新理念。这一理念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珠联璧合,推动着钻井生产方式由粗放管理转向科学发展。

安全文化正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在中国石油各钻井工程企业渗透、普及。去年盛夏,记者到新疆钻井40628队施工的t85285井场采访,看到轮岗的安全监理叶尔兰正在认真填写“hse监理指令”表格。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下,“安全第一”理念已贯穿到井队的每个人、生产的每个环节。

提高钻井速度是钻井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2014年的磨溪速度、庆深速度,2014年的长庆速度以及龙岗1井示范工程,都是中国石油依靠先进的钻井技术提高效率和速度的典型实例。3月29日,大港油田集团第一钻井工程公司领导到50523钻井队现场办公,明确提出钻井提速工作要在认真研究设计和参考临井资料的基础上,制定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不安全的进尺一米不打,不安全的效益一分不拿。”这也是中国石油整个钻井工程行业的答案。

“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是钻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走进辽河石油勘探局任何一个井场,干净的地面、昂首的井架,与珍禽翻飞、绿波荡漾的世界第一大苇海交相辉映,让人领略到现代石油工业的风采。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肩负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的中国石油加快了勘探开发步伐。“决不能再以牺牲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换取所谓增长,而要以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这是钻井工程从业人员的共识和行为准则。恪守“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庄严承诺,企业决策层在制定钻井开发战略时,确定“多做物探少打井”,“多打少占地、少污染的水平井,少打直井”。“少井高效”,是中国石油自觉承担环保责任的突出体现。

石油企业传统文化在钻井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钻井队伍勇于吃苦、不畏艰难、敢打胜仗的精神支撑。2014年,中国石油水平井数、累计进尺数等,均取得历史性突破。“国脉”西气东输的气源井克拉2-3井、克拉2-7井,是克拉2气田首轮开发井中最先开钻的两口井。当年,塔里木三勘70156等两个钻井队以石油“铁军”的风范,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里,顶风冒雪长距离搬迁安装,准时开钻,按时完钻,为西气东输工程按期供气提供了保障。

如今,“杠杠服穿在外,狗皮帽子男女戴”的钻工形象,生产中“人拉肩扛”的火热场面等,都只能出现在老照片中。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新时期钻井队伍,正逐步用国内外领先的钻井技术和管理方法武装自己。作为新疆钻井公司的“当家人”,田富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总要观看壳牌、埃克森、斯伦贝谢等国际石油公司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光盘,仔细揣摩学习。为了加快向海外市场的挺进步伐,铁人王进喜带过的大庆1205钻井队,常年组织职工学习外语、涉外工程承包知识和特殊工艺井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近年来,全队职工先后完成丛式定向井、取心井、小井眼井等特殊工艺井型的施工,实现了向多功能钻井队的重大转变。

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在钻井增长方式转变中,文化的力量即我们的“软实力”,虽是无形之手,却是动力之源。

文化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钻井工程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仅仅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是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而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力在企业中一旦形成强势,必将持续推动企业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每种结果都有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这种结果的条件或力量。观念的转变、技术的进步、体制的建立等等,都是

钻井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直接原因和必备条件。但是,观念、技术、体制都是由人来制定和掌控的。也就是说,真正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力量不但有物质的,而且有非物质的,有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文化力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旧有价值观念,培育他们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认同感,使员工个人

信念、情感、行为习惯与企业的科学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文化合力,推动着中国石油钻井生产方式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请勿抄袭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

钻井工程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都产生着积极影响,也进一步提高了全员素质,为实现本质安全奠定了基础。正是在员工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企业文化不断完善和深化,从而形成相对稳固的钻井企业文化。

 

《从钻井企业文化来看中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源于好范文网,欢迎阅读从钻井企业文化来看中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二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顺利完成“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

经济增长是靠资本、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不同,经济增长会呈现不同的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来推动,增长就是粗放式的;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推动,增长就是集约式的。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是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推动,转向主要依靠提高各类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从1980到2005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每万元gdp能源消耗从13.26吨标煤下降到4.75吨标煤,下降64.2%。这样的下降幅度既不逊于发达国家,也不逊于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指标》,按国际购买力平价(2000年美元)计算,从1990年到2003年,我国每千克石油当量产生的gdp增长了1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只增长21%,其中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分别只增长11%、40%和20%。

但是,这种明显的成绩是以过去经济增长粗放程度过高为基数的。从单位产品实物量能耗、物耗的绝对水平来看,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特征依然十分突出。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远未实现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资金投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幅度增加。2003-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8%,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也呈增长之势。展望未来,资源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任务更加紧迫。

深刻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根源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与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整体技术水平有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以住房、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等

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使我国现阶段的增长呈现出某些高物质消耗特征。

但是,应该看到,导致增长方式粗放有深刻的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

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比如,水资源是我国最为稀缺的资源,但我国的水价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低水价导致了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农业用水的低价格,弱化了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投资激励,固化了农业的大水漫灌方式;居民用水的低价格,造成了生活用水的严重浪费。再比如,土地也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土地征用、交易制度不完善,致使大量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低价征用,转让价格没有充分反映土地的稀缺程度,从而降低了稀缺土地资源的使用成本,形成了粗放利用土地的惯性。

企业成本未能充分反映其全部社会成本。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一定的质量、安全、能耗、物耗以及污染排放等标准,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是市场经济中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明确和严格的标准之下,企业为了达到社会要求,就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更新设备或加强管理,从而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目前我国不仅缺乏比较完善的社会标准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已有的法规标准,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这一方面使企业丧失了进行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或强化管理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企业敢于在执行现行标准和政策时弄虚作假、顶风违规。

税费政策不合理。比如,当前在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方面,由于资源税实行按照开采量征收,开采过程中往往发生只开采易开采部分和遗弃不易开采部分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涉及经济、技术、社会等多方面体制和政策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力合作。需要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加强生产管理、鼓励理性消费等多方面采取综合系统的措施。要真正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当然,最根本的是要为经济的集约化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当前,要从如下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优化经济结构,增进结构效益。经济结构不合理既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表现,也是导致经济低效运行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把优化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抓手。一要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大力开拓服务业新领域,抓紧构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价值高、吸纳就业多的产业结构体系。二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形成既有利于规范、有序、有效竞争,又有利于实现

规模经济的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布的格局。三要优化所有制结构,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而又共同发展的局面。四要优化出口结构,促进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的产品增加出口,提高比重。

增加政府投入,促进资源和环境技术的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资源节约、污染处理、生态治理和恢复等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研发成功后社会效益比较明显,但研发过程投资密集,研发失败的风险比较大,单个企业或者研究机构研发积极性不高,使得这些技术的供给难以满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因此,要加大政府对这些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提升管理水平,减少管理漏洞。从政府的角度讲,应当通过制订严格的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标准,并依法严格执行,从外部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变生产方式。从企业角度讲,则要通过不断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完善激励机制,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和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倡导理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消费模式。因此,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我国基本国情和面临挑战的认识,增强其合理消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同时,要通过完善消费政策,提倡文明、环保和节约的生活方式。

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一是加快重要资源价格改革,增加粗放利用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等重要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让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严格土地法制,合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机制,适当增加利用土地的成本。落实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根据新的资源供求形势,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健全并坚决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确保土地价格形成的公开化、透明化。四是完善税收制度。从生产、销售(包括到国外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鼓励节约,抑制浪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履行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和恰当地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社会管理职能。要通过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等,创造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同时,要完善各类质量、安全、环保等法规和标准,强化执法体系,提高执法能力;强化对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技术创新;打破市场垄断和市场封锁,维护市场秩序。

第三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2014110094

王子健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中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实际效益较差,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不改变这种状态,经济发展就很难良性和持久。二是可以改善工业化道路的路径依赖。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发展上过度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忽视现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内部管理,造成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生产能力闲置等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彩电生产能力闲置比例为二分之一,家用冰箱为三分之二,汽车为四分之三。这种现状迫切要求转变工业化发展道路。三是可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国家对农业基建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已下降到3%~4%,远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10%以上的水平。这说明工业的粗放增长实质上已挤压了农业,成为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之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农业未受应有重视、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的做法,而且工业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反哺和支持农业,从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此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将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传统的经济增长要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来维持。据统计,每增加一美元的生产总值,我国的能耗是日本的5倍~6倍,是美国的2倍~3倍。资源的过量消耗,也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以集约型方式增长,资源消耗将会减少,环境污染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看,我国长期以来生产技术进步缓慢,产品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竞争。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大大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更重要的是,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约型增长方式有利于人们实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整体上比较脆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们提供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迫切要求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轨道。

第四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分析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意义和价值 姓名:王贤才专业:信工计算机班级:政治2班学号:2014110023 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调整经济结构,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切实遵循经济规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产业结构又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调整三个层次产业之间的经济结构关系需做到: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同时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种所有制参与国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促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移、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我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有利于在物质上保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一是,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一度带来严重冲击。这种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对过多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二是,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综上所述,调整经济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在未来高速发展中寻求生机和更好出路的重要手段。只有在经济上强大了,国家才能真正的强大。

第五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镇域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镇域经济增长——洇溜镇副镇长崔彦海 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缩短城乡差距、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镇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经济总量扩张、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农民增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镇立足自身产业特点和优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贯彻“工业强镇、农业立镇、产业兴镇”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抓招商引资、抓园区建设、抓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不断培育镇域经济发展的内源动力,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在镇域经济发展上实现了新跨越。

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培植产业优势。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抓园区经济、招商引资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使镇域经济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镇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不发展,其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结合当前的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实际,找准特色定位,选准突破口,找到关键点,努力培植壮大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镇域经济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实现长足的发展。

二、坚持抓投入上项目,靠合力扶工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工业是镇域经济的支柱,项目是工业发展的抓手。几年来,我镇在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正确处理全局与重

点的关系,在产业发展上变平衡用力为重点突破,通过大力实施优势品牌战略,采取企业带动、投入支撑、政策扶持等“多管齐下”的方式,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在繁荣镇域经济、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财政增收和农民致富等方面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项目建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骨干企业更是一方经济的有力支撑。正是抓住了这些工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我镇经济才得以不断膨胀发展。

三、强化招商引资,走借力发展之路。经济要发展,资金、项目是关键。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和银行信贷资金紧缩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更是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只有在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实现自我膨胀发展的同时,继续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走借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才能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不断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狠抓园区建设,打造承载镇域经济发展平台。园区是产业集约快速发展的载体,也是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平台。近年来,我镇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来抓,立足各自产业和区位优势,突出一二三产业发展,相继规划了一批特色园区,在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载体和平台作用。经济园区作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聚集的主要载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目前在项目用地总量紧张的情况下,园区在承接外来投资项目上的优势

更加凸显。只有立足产业定位,切实加强园区建设,搞好功能配套,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才能更好地保障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坚持“把硬环境做强、软环境做优”的原则,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经营秩序规范、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工作重点,镇域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夯实了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硬环境建设方面,以完善道路建设为重点,带动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为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条件。在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更要重点突出引导和服务这一核心,不断提升优化软环境。突出表现在,积极引导企业按产业布局规划发展生产,并在信贷扶持、土地征用、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等方面积极帮助协调,促进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实行党政成员挂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对每一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及时为引进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排忧解难,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镇村干部的选用上,对优秀机关干部侧重于向经济管理部门倾斜安排,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选用标准首先必须懂经营、会管理,使一批有头脑、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从而提高了镇村干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查处“三乱”和各种侵权行为,依法打击各种侵商、扰商、袭商行为,为镇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好,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就快。实践证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使硬环境更硬、软环境更优,形成有利于镇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才能不断激发镇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除以上范文外更多的相关范本:

咱也说说gdp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

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县政府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调研报告

word该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范文,全文共有1091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doc》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