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培育青年群体文化的思考(精选多篇)范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关于企业培育青年群体文化的思考
青年群体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青年群体所形成的能代表青年发展方向和时代潮流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企业中的青年群体文化是企业文化融入青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特点,从而形成的代表着企业开拓创新和发展方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青年是企业中最积极的力量,是企业的“活化因子”。企业经营的不断改善,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与青年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此企业培育青年群体文化的目标可确定为:营造青年群体文化氛围,培育青年群体创业精神,培养“四有”青工队伍,激发青工建功立业热情。一、企业培育青年群体文化应着力于四个方面1、环境文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置身于其中的人们会产生强烈的熏陶和影响。一个人长时间处在一种环境中,渐渐就和环境融为一体,行为举止皆会因环境而改变。一个民族也一样,如果长期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其风俗习惯、思想观念、语言文化都将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被同化,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企业在青年群体中要大力营造浓郁的青年文化氛围,尤其作为青年先进集体典型的“青年文明号”更应该如此,清新、幽雅、整洁、美观、文明的环境才能真正体现“青年文明号”的群众性、青年性和先进性。在环境中可以布置一些激发上进的名言警句,健康向上的字画,另外,结合实际设计制作“青年园地”、“青年风采展示栏”等,及时把青年的各种优秀作品展示出来,以此来激发全体青年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文明从业,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2、制度文化。企业的有效管理离不开科学的规章制度、严明的奖罚机制和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青年最具活力,也最易放任自流、产生自由主义,甚至导致无政府主义。在企业中,要使青年健康成长、遵纪守法、努力工作,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稳定有序、各项工作活动正常开展,就必须研究制定出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并充分考虑青年特点和青年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迎合青年的实际需求,尊重青年的劳动成果,认可青年的价值所在,真正把青年当作企业的主人,为他们提供发展意见的空间,积极采纳他们所提出的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规章制度要易于被青年所接受、所认同,进而成为绝大多数青年的自觉行动。通过规章制度使青年真正感受到自己与企业同属一个利益共同体,使“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思想渗透到青年的心理,进一步激励他们不但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严格标准化作业,而且积极主动维护企业形象,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3、行为文化。怎样使企业对青年的管理、约束、说教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这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探索并认真研究、实践的课题,也是企业实现成功管理的外在体现。企业对青年群体的行为,一方面要进行规范,通过要求、示范、说教,并形成制度规定,让他们知道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另一方面要通过引导使青年言谈举止文雅、文明,并把一些代表企业的特定行为约定俗成,形成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在企业中逐步形成青年群体所特有的行为规范,从而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形成企业的精神,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信誉,更具竞争实力。4、观念文化。一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种质的变化,是环境影响、管理约束、行为引导,加之长期有效的思想工作的结果,也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蹴而蹴、立竿见影,也不能单靠强制力或刚性约束来实现,要靠长期“外力”的作用及和风细雨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可达到目的。企业一定不能忽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正确的行为观念植根于青年思想深处,使青年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把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作为个人的第一选择。这样,企业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发展后劲。环境---制度---行为---观念,这四个方面层层递进,从四个层次看,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我们要以良好的环境熏陶青年,要以严格的制度约束青年,要以规范的行为引导青年,最终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二、企业培育青年群体文化应处理好三种关系1、组织、典型、群众的关系。在培育青年群体文化过程中,青年群众是基础,是主体、是根本;党政工团组织是“联动机构”,是青年群体文化组织、策划、实施的主导力量;典型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具有先锋、示范、引导的作用。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业,三者并重,互相联动。2、环境建设、制度约束、行为引导的关系。在培育青年群体文化过程中,环境建设不可忽视,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有利于培养良好品行;制度约束就是用规章制度去约束、管理对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融之于情感、民主,理顺工作关系,理顺思想情绪;行为引导是以典型引路,以德、以情、以人格的力量,教育、示范、说服、关爱青年。环境建设、制度约束、行为引导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在实现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3、继承、借鉴、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就是站在前人的肩上,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前人的优秀成果;借鉴就是站在他人的肩上,借鉴最新文明成果;创新就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创新就是改革,就是开拓。在培育青年群体文化过程中,必须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前人的经验,同时要开拓视野,眼睛向外,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人的长处,借为己用,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力求创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名牌。继承、借鉴、创新都是培育青年群体文化的决定性因素,必须一样重视,一样认真对待。
第二篇:车间培育企业文化的思考
车间培育企业文化的思考
我看“企业文化”
电气车间共有73名职工,担负着为三套聚丙烯装置安全供电和设备维护的任务。2014年以来,为了提高供电和服务质量,稳定职工队伍,彻底改变车间面貌。我们在基础工作方面下大功夫,在改善职工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特别注重了电气车间“核心精神”的建设,这个核心精神就可以引申
为我们车间的“文化”。
企业文化的内核是责任
确立电气车间对事业部的责任感,培养职工个人对车间的责任感,是我们确立的核心思想。2014年初,我们走访了生产车间,获取了事业部领导和职工队车间的看法,职工队伍存在松、散、懒现象;车间内信息不畅,和部室及生产车间不能有效的沟通,甚至经常“较劲儿”和互设障碍;在处理生产故障时,与仪表、维修等单位扯皮严重;工作中,做不到互相尊重等问题。车间时常受到事业部领导和生产装置的批评。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车间,不能有效地发挥辅助生产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解决了全车间职工责任感问题。2014年车间之所以能获得一些成绩,根本的一点在于职工负责任,有使命感。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受到,最重要的是责任心问题,没有责任心就什么也谈不上。2014年,一套装置上部分照明线路有故障,三分之一的照明灯不亮。操作工打电话到现场电工班,现场班班长说:我们不管,照明灯归维修班管。操作工又打电话到维修班,维修班班长说:照明灯归现场班管。这个皮球在现场班和维修班之间踢了两个星期。我们以此事为突破口,在车间大会上分析了车间工作不得力、形象不佳的原因,并就此事严肃批评了现场班和维修班的两个班长,提出:首问负责,装置操作工提出电气问题后,接受者必须立即处理,或按工作程序协调解决,不能推出去,让操作工再找别的班组;迅速处理,要求接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时间最短;信息畅通,在处理复杂问题和需要多个班组配合的问题时,要有请示汇报。车间领导要随时掌握处理进度,为生产装置负责。从此以后,车间职工的责任意识加强了,车间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生产车间和事业部领导的肯定。我们认为,以前车间搞不好的最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的主人和主人意识,也就是缺乏责任感。
前几年,我们在品牌大讨论时,推出的“优质服务,四分钟到场”、“服务就是效益”等品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责任感有关。“负责任,重承诺,讲信誉”是我们车间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标志。在事业部,不管哪个部门,需要电气车间服务,我们就要尽力解决。能力之外的事情,也要主动为服务对象想办法解决。
“做事先做人”、“责任第一”这是车间一贯强调的价值观。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培养和选拔年轻的技术人才,对有抱负、有才能的年轻人大胆使用,委以重任,形成了一支年轻人占80%的技术员骨干队伍。他们责任心强,富于开拓进取和迎接挑战的精神,已经在车间生产和管理中挑起了大梁。在思想培训和技术培训中,车间有意识的灌输这个核心价值观。面对的不良风气,要求车间职工要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劳动,理直气壮挣钱。力争使车间成为纪律严明、管理有序的团队。
企业文化是车间稳定的源动力
车间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优质的服务、良好的车间形象,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的管理来达成,我们认为,抓管理不能像“搞运动”那样,热衷于这个“月”那个“日”,搞的时候是“一阵风”,轰轰烈烈,但很快就回复到原点,冷冷清清。管理的关键是充分到位。为此,我们在时间中形成了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迅速反应,马上行动,做到“当日事当日毕、日日有提高”。就是全车间的工作当天必须完成,也就是过去讲的“抢修不过夜”。车间领导对每天的工作目标、绩效、出现的问题、原因和责任都要清楚无误。每一个问题解决以后,车间领导和职工要在一起交流体会和经验,从上到下,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提高。在车间,走道里的电源开关都有责任人、检查人。每月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细化到了车间每天的供电服务质量、劳动纪律、工艺、文明生产、设备物耗项目上。在车间日常管理中,我们把每一个口号都形成制度化的实践,职工每天的行动,都要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贯彻。比如永远不对生产装置的操作工说“我不管”、“这活儿没法儿干”等。真正把这种思想落实为行动中的自觉。几年来,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车间职工形成了“做事”的思想,这是工作中的自觉行动。由此又形成了努力学习技术的高潮。今年公司高级电工技能鉴定,35名职工中,理论和实际操作双合格的达到16名,远远超出公司30%的及格率。又是这样的氛围形成了车间出人才的特殊机制。正是由于这一整套文化价值观的确立,近几年,车间在全员竞聘,新一聚组建等提拔选用人才方面,无一不取得了成功。被选中的班长和技术员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自信。车间也为事业部政工部门、公司信息部等输送了骨干人员。说明车间的这种氛围能培养不
同类型的人才。
“抢修不过夜”需要高深的技术业务底蕴。车间在提高职工技术业务素质方面要求职工体会松下公司的水库哲学,即要“蓄势”,只有‘蓄势’才有冲击力”。车间班子成员在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中也崇仰中国先哲老子的“三件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以人为本,形成车间团队的凝聚力;“俭”是勤俭奋斗
,决不奢华,不出头张扬;“不敢为天下先”是指要老老实实学习,把车间建成学习型的团队,积攒实力,最终才能成为“先进车间”。
关于企业文化的六点随想
1、如果到一个企业去,企业的领导人主要跟谈发财赚钱,那么这个企业只是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同样,一个车间,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没有多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个车间充其量也只能干点儿粗活。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帮助。
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不再会出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暴发”企业。将来真正凸起于经济舞台中心的是那些有长远战略、专业管理、核心能力、产品质量与服务优秀、品牌形象良好的企业,这是全方位的竞争,而竞争的每一个方面都与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这几乎成了目前国有大型优秀企业的“口头禅”。
3、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者思想的一种延伸与扩散。领导者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都起到了灵魂的作用。综合他们的文化特质,大致包括四个方面深刻的使命感(超越于一般功利目标之上的价值观)、高度专一的敬业精神(不是今天想当官,明天想换岗,后天想谋私)、巨大的创新才能(包括管理创新与市场创新)、非凡的感召力(在企业内外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和权威性)。当然,他们也面临着未来交棒后企业能否长治久安的挑战。诚如《基业常青》的作者在研究了12对世界著名的长盛不衰的公司后的结论:“目光远大的公司领导人把较多的精力集中于建造一个长盛不衰的公司,而不是想方设法地使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希望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而是致力于制造一种使任何人都能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的时钟。”
4、企业的体制、机制对其文化有重要的影响。从海尔到万科,这六家企业基本上都是80年代诞生在改革开放潮流中的新兴企业(除了长虹是“军转民”企业)。平安、联想、华为、万科都属于民营企业,也都是股份制企业。海尔和长虹也是上市企业。它们无一是包袱沉重且缺乏经营自主权的老国有企业。很典型的一个特证是:这六家企业的领导人一直牢牢地站在领导岗位上。他们因此才能以长远目光来设计和把握企业的命运,构筑企业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用行政命令的方法随意地任免调换企业的领导者,才是国有企业的最大危机。
5、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短命的企业多,短命的知名企业更多,很多曾经一度在某一行业称王称霸的企业,时隔不久就烟消云散。它们以为“名牌”就是用电视广告堆起来的,一旦有了知名度就开始肆无忌惮地跨行业发展,而结果是管理和资金的链条很快就被绷断。从燕化公司到聚丙烯事业部这几年之所以有大的发展,核心在于管理文化的建设,抓好管理文化的建设。管理文化的形成需要企业为自己制定近期利润目标和中长远期发展规划,韬光养晦,练好内功。超越小我境界,超越“为自己赚钱第一”的功利目标,而将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6、探寻最优秀的企业文化,重点在企业的基层组织单位—车间。在我们的企业中,最大的匮乏并非资金的匮乏,机会的匮乏,而是自律的匮乏,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匮乏。但愿通过建立和实践我们自己企业文化,能对这种匮乏起到些微的补缺纠偏作用。
第三篇:新形势下培育青年团队文化的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培育青年团队文化的思考
管理学上认为,团队是一种组织人才的明智之举,是对现有资源的有效运用,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企业必须学会何如最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
在完成生产经营目标的工作过程中,青年员工往往是生产经营的主力军,是企业稳步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对全面推进企业转型和全业务经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某分公司为例,分公司近2014名员工,平均年龄为38.6岁,青年员工所占比例接近67%,生产一线青年员工比例近90%。近年来,分公司致力于营造良好的青年人才成长环境,造就了一批高素质青年人才,为公司生产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和市场压力,青年员工整体素质还应进一步提高。如何做好青年工作,培育青年团队文化,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分公司更好更快发展,成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
当前,企业内部青年员工以70年代为主体,占到员工总数的近60%;“80后”比例约为17%。通过近年来企业开展员工问卷调查、舆情调查及各类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青年员工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青年员工一般都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分公司青年员工在工作中勤学肯干,业务素质持续提高,已经涌现出一批受到集团公司、省公司表彰的优秀青年,并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营销与管理人才。
2、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思想活跃、敢于应对挑战是青年员工的特点。近10年来严峻的竞争形势使得青年员工一方面经受了市场的洗礼,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开展的竞争上岗、全员营销、劳动技能竞赛、营销竞赛、员工下沉等创新举措,向员工不断传递着压力,使青年员工经受了锻炼,他们对改革的理解支持程度与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3、具有较强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多年来,某分公司深入推进企
业文化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在员工中积极宣贯中国企业企业文化;分公司各类场所醒目的企业文化标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来,青年员工的文化认同感普遍较强。
4、具有较强的上进心。目前,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重视人才竞争、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得青年员工在各自岗位积极发挥自身实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提升。
青年员工群体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是企业做好青年工作、培育青年团队文化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当然,这些问题不仅仅青年员工具有,不过在青年员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物质利益诉求更直接。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变革,使社会成员的利益观更加务实。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青年员工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青年员工更多地关注物质利益与经济实惠,对现行制度的评判,对企业前途的关心,更多与自身利益是否得到满足联系在一起。这些趋利务实的思想表现为,追求物质利益,注重自身价值,缺乏团队精神,对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企业归属感不强。随着用工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劳务市场进入企业企业,工作在营业厅、社区等营销、服务一线。这部分青年员工个性张扬,自尊心强,富有创造力,追求自我实现,强调自我感受。他们的要求大都是增加工资待遇,并且希望得到企业的认可和尊重。在心理上感觉属于边缘人员,存在着雇佣观念与消极的劳动态度,流动性也相对较大。
3、工作压力带来的精神负担更重。由于企业外部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内部推行压力传递,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使得广大员工对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进一步加大。青年员工大都工作在生产一线,时限紧、任务重、考核指标多、工作量大,工作中害怕出现差错,担心客户流失,客观上造成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压抑,精神负担较重。
二、当前应培育的青年团队文化要素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他们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这种方式能把每个人最大的潜力发挥出来,通过协调和合作能够做到单个
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团队文化是通过共同的规范、信仰、价值观将团队成员联系在一起,对事物产生共同理解的系统。团队文化反映了团队的个性,团队文化能使我们预测团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使其与其他团队区别开来。因此,在团队文化建设上,要特别注重以下文化要素的培养:
1、团结协作。团队协作是紧随客户服务、沟通能力之后的第三大组织能力。团队协作强调的不仅仅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共同出力,因为这最多带来“1+1=2”的效果,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团队成员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的系统效应,带来“1+1>2”的绩效。社会学实验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良好的团队协作会带来更高的团队绩效。
2、奉献精神。团队要求团员在对待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尽心尽力,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个人的私利。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他自己的小任务,看不到它与其他任务之间的关系,就无法取得最高的效率。
3、合作意识。今天的事业是团队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中才能得到体现。在一个成功的团队中没有失败者,一个失败的团队中没有成功者。有些人的动手能力强,思维也很开阔,但当他的想法与别人的不一致时,就是固执己见,不知如何求同存异;有的团队成员谈到自己的同事时,对同事很挑剔,缺乏客观看待事情的品质;实际上,团队中的每个人各有长处和不足,关键是成员之间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其他成员的优势,而不是挑他的毛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对培养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三、在工作中如何培育青年团队文化
做好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工作,培育积极向上的青年团队文化,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借鉴性与主动性相统一,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让青年员工在企业经营中发
挥更大作用。
一是建立青年激励制度。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制度,保证青年员工的成长空间。青年员工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在企业中或多或少受到“人年轻、资历浅”的陈旧思想观念束缚。同时,企业内部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容易挫伤青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构建和谐企业。只有打破陈规,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营造激励人才为企业争做贡献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企业的激励考核制度,才能调动发挥好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其次是在团队内部加强员工的自我激励,表现为加强员工个人远景规划、激活员工创造力、引导员工诚实面现实等,这些方面能使员工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有很多优秀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还能从团队外学习有价值的东西并运用于实践中,他们会跳出自己这个团体的局限去和别的优秀人才比,跟别的优秀人才学,从而使自己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是抓好青年活动载体。青年朝气蓬勃,善于接收新生事物,在抓好青年思想、业务工作的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不断凝聚青年、吸引青年,能让青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平时结合生产需要、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活动,增加节日气氛,都能让青年身心放松,以更好的状态、更高的热情迎接下一轮的工作挑战。
三是以青年为主体,加强员工能力培训。要真正发挥青年的主力军作用,就要重视青年能力培养、技术培训,开展实用、有效的培训。结合青年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创建活动,提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在服务窗口开展优质服务竞赛、设立“青年示范窗口”;在生产一线创建“青年安全监督岗”、“青年安全示范岗”;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设立“青年文明号”;选树青年爱岗敬业、立足本职的先进个人,使青年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畅通沟通渠道,倾听青年心声。青年员工大多工作在生产一线,只能执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他们的真实、合理的需要很难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上来。迫切需要通过更加有效、通畅、便捷的渠道去倾听、去放大他们的心声。传统的面谈、开会、座谈、通过职工代表提交建议,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并不能适应现代沟通。相反,qq
群、msn、论坛、视频、电邮、短信等语境和沟通方式,更容易被青年人所接受。此外,目前正在开展的企业员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总之,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团队工作,加强青年团队文化建设,必将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全业务发展大潮的滚滚洪流,在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青年员工也会实现价值和能力的提升。
第四篇:弘扬先进企业文化 造就优秀青年群体475656
弘扬先进企业文化造就优秀青年群体
——团支部“争先创优”工作点滴回顾
我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多种彩印纸箱包装为主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共有员工160人。(其中青年员工120人,青年团员65人。)青年是祖国的栋梁,是时代的骄子,也是企业的主体力量。企业所走过的每一步创业历程,都留下了广大青年员工们的深深脚印;企业每取得的一项优异成果,都凝聚着他们宝贵的心血和汗水;企业光明灿烂的前景,还有赖于他们继续奋力开拓。因此,在企业中做好团员、青年的工作,尤为重要。多年来,我公司团支部按照上级要求,并紧密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企业中团员、青年的新特点,在抓好团支部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先进企业文化活动。依靠这种活动,扎实推进广大团员、青年“争先创优”活动的蓬勃开展,不断开创企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因此,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社会上的广泛赞誉。近十多年来,我们团支部不仅连年荣获“先进团支部”等光荣称号,而且还为党的组织输入了18名先锋新战士。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创业之初,企业困难重重,举步惟艰。来自四面八方、经历各异的青年员工,虽然其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社会上种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良倾向。例如:有的人理想信念淡薄,缺乏上进之心;有的人认为自己与企业老板的关系就是一种等价关系,因此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有的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有的人举止不雅,情趣低俗,经常流连于网吧舞厅之间??,这些不良倾向,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企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为了我们团支部务必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而为了尽快解决好这一难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团员、青年的头脑,用高尚的道德观念
引领其风尚,也为了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好“争先创优”的活动,以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活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在老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拨出足额专款,订购了大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生活趣味的报刊杂志,开辟了阅览室、业余活动室、篮球场,乒乓球场等文体娱乐场所,为我们开展好文化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二是采用集中授课、个人学习、分组讨论、出专栏、办月报、做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传播党的科学理论、党的丰功伟绩以及我国在各个时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广大团员、青年吸取了丰富的政治营养,用坚定的信念导航着壮丽的人生;三是不间断的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雷锋、王杰、欧阳海、王进喜、焦玉禄等英模人物的生动事迹,使其在心中树立起真正值得景仰的偶像,在人生的道路上飘扬着引领正确方向的旗帜;四是在每年的恰当时间,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演讲会、歌咏会、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等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其在寓教于乐中满足精神需求、丰富精神世界、增添精神力量,促进素质的全面提升;五是每年年终在团员、青年中评选出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积极份子,使其作用得到应有的肯定,在全公司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有汗水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先进的企业文化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员工、尤其是团员、青年的心田;犹如催征的战鼓,推动着企业奋进的步伐。多年来,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经济效益日益看好,文明之花竞相绽放,歪风邪气毫无市场;多年来,广大团员、青年理想信念坚定,心灵追求高远,工作任劳任怨,举止正派文明,人人争先创优,身边“雷锋”可见。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了“劳动模范”陈永红、“生产先锋”陈在勇、“优秀车间主任”陈杰文、“革新能手”张千等先进典型。“5.、12”汶川
大地震发生后,,不仅全体团员、青年心向灾区、情系灾民、积极带头捐款,而且还传颂着团员丁小华、刘小平、许磊义务献血而不愿留下姓名的动人佳话、、、、、、这一切的一切,好似群星璀璨,山花烂漫;这一切的一切,令我们深感欣慰,深受鼓舞;这一切的一切,更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先进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何等的巨大!在企业中大力弘扬先进的文化又是何等的重要!
砥砺风雨去浮云,应信明天春更好。回顾过去,我们心潮激荡;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总结经验、扬长避短、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在今后的岁月中,把先进的企业文化活动开展得更加红火,把公司团员、青年的“争先创优”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做得更加有特色。做出更大的成效。
湖 北 银 河 彩 印 包 装 有 限 公 司
第五篇:培育企业文化
★培育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于1980年代初在总结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时,日本在汽车、家电、信息、光学、钢铁、造船等许多领域开 始超越美国。美国管理学界通过到80多家日本企业“探秘”并连续推出了《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的经营艺术》(理查德·帐斯卡尔和安东尼·阿尔索)、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大内)、《企业艺术》、《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 和《企业文化》(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等探讨日本经营管理艺术的专著,把日本成功奥秘不仅归结为一门管理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提出了"杰出而成 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论断,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随后,在美国刮起的以"软"化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即企业文化革命标志着美国企 业运用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来创新管理和提升竞争力的新时代的到来。实际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 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的综合,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或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是对企业现代管理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作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引导作用。作为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的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目标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是否把企业自身利益与顾客利 益和社会利益协调和统一起来,并为顾客带来增值价值。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思想、行为产生导向作用,使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本企业共同的价 值观、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指明使命和方向,所谓“文化左右决策”,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如:
——选聘标准和经验决定着加入到企业组织中的人的构成;
——薪酬和奖励机制告诉员工企业对能力的重视程度;
——工作惯例和管理程序使员工意识到自己应该具备多少能力;
——企业使命、远景规划和价值体系使员工产生信心和希望;
——对员工的培训的重视向员工表明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性;
——对领导者组织程序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企业领导能力。
整合作用。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决定着企业行为取向的准则并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内在驱动力。纽约市长朱利安尼通过播放莫扎特的典雅梵音的背景音乐的 “情境管理”方法在一年内使历届政府难以解决的中央地铁站犯罪率下降33%。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企业文化氛围能使全体员工产生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 和使命感,对本企业的企业目标、准则和观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和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1+1>2的整体竞争优势。企业文化使员 工们自觉接受文化的规范和约束,按照企业价值观的指导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它能起到精简组织机构、简化管理过程作用和优化经营决策。延伸作用。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优秀的企业往往成为社会交口称誉的模范。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职工发挥影响,而且还通过企业职工与外 界的交往,把企业的优良作风、良好的精神风貌辐射到整个社会,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
气的根本好转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号称“天下魔水”的 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曾骄傲地说,即便可口可乐公司所有的工厂在一夜之间遭到焚毁,也能凭着其品牌力量而立即重新恢复生产供应。可口可乐背后的力量在于其强大 的跨国品牌,而品牌的背后是其侵染全球的美国强大的无形价值——企业文化的支撑!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精神 力量,企业文化是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是企业管理的一面镜子。核心竞争力是在独特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形成和累(本站推荐:wWw.hAoWord.coM)积起来 的,人才、文化和过程是其载体。通过长期学习培育积累企业文化与产品、品牌、专利等一起逐渐形成,并演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机构成部分。企业文化 与核心竞争力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很难说,缺乏优良文化的企业会铸造出持久的一流的核心竞争能力,反过来,企业一流竞争力的拥有和维系往往根植于 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成功的最高、最集中体现,如同眼球是心灵的窗户。同时,建立在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为企业文 化的培养和弘扬提供扎实而充沛的物质保证。核心竞争力能使企业更好地配置资源、创新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效益,如所谓创新“先驱者利润”,而这是提高企 业员工福利待遇、改善其物质精神生活条件,满足其事业追求和成就感并使其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的保证和前提,同时,也使企业有可能更好地引进、开发先进技术 和产品,通过各种有利渠道提高其产品服务与品牌营销水平。企业文化缺位——核心竞争力弱的病根
杰克.韦尔奇在评价名列世界500强第16位(2014年)的安然公司破产(2014年7月)时说,安然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进入了一个自身并不太 理解的文化之中,其副业的实力超过了核心业务的实力,这再次证明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可见,缺乏扎实的、有效的企业文化,即便是商海巨舰也难免一夜倾 覆。长不大、活不久是中国企业的普遍生态状况。中国企业普遍规模小,效益差。迄今为止,荣登世界500强之榜的中国企业仅限于有10多家主要以行政方式组 建起来并靠着国家政策扶持的国字头“胖墩”,从2014年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巨大的鸿沟:资产规模之比为100:5.61、 营业收入之比为100:7.3、利润之比为100:5.22。中国企业的寿命普遍很短,根据调查,即使在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硅谷——中关村,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5年。中国企业竞争力弱,2014年中国企业的信息技术竞争力在世界排第46位,国家整体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也从2014年的33位下降到 2014年的44位和2014年的46位,作为国家整体竞争力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人才不足、创新能力弱等因素是要造成整个竞争力下滑的重 要原因之一。企业生态状况普遍不佳、竞争力不强,归根结底是经营管理不善所致,而后者又集中体现在企业文化缺位上。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2014年对1000家企业的调查问卷所得的结果,自认为已经形成企业文化的企业只占41.09%,而中小企业则平均不足30%,真正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 设、提倡文化管理和开始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的门槛只是凤毛麟角,这充分凸显了中国企业文化缺位以及因此而致企业生存、竞争力低下的不佳境况。从总体来看,落 后封建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桎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给人们心灵造成的诚信扭曲和道德信仰危机的不良影响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以来个人主义观和拜金主义等价值 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到位,使诸如"当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少管闲事,明哲保身"等的落后腐朽文化盛行等 阻碍着健康积极的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硬实力差距很大,而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在内的软 实力差距更大。
企业文化意识肤浅薄弱。许多企业尚不知企业文化为何物,或者还停留在“泥腿子”刚刚上岸的 老板文化层次,对企业文化的片面化、表象化、雷同化认识相当普遍,对企业
文化的三个主要层次——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之间基本缺乏通盘的考虑, 如往往把企业文化理解为漂亮的商标、图腾,误解为时髦动听的口号和夸大其词的标语以及装潢门面的招牌。《企业精神大全》的作者通过对300多家企业的调查 发现,其口号、用语和词汇绝大部分雷同或相似,一些老板根据自己的好恶把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组织卡拉ok、洗浴、按摩,高雅一点的则打球、拔河、旅游等。 此外,许多企业在发展战略、组织管理和文化培育方面往往缺乏对自身特点的深刻认识和对自有特色的挖掘和发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零打碎敲、随大溜,随意克 隆和复制别的公司文化模式。如此一来,所谓企业文化往往被领导者搞成包医百病的大杂侩,而实际上是什么用场也派不上。
蜻蜓点水,虎头蛇尾。企业文化研究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段时间曾火热过一阵子,这说明管理界和经营界对企业文化仍然没有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 务来看,文化研究、文化建设还只是刮刮风而已,企业文化还只停留在翻译和解释外国企业文化书刊这一表层上。一些企业领导心血来潮可能也装模做样地开展一下 “文化运动”,提几句时髦口号、涮几条跟风标语,但往往难以扎扎实实、始终如一地把企业文化建设抓下去。企业领导换了,上任三把火,一切推倒重来。作为企 业集体的核心和企业前进的龙头,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的频频更换,使企业员工要化很大的精力以适应新官意图,新领导、新规划、新理念,朝令夕改、变化无常 是中国企业上下难以专心致志地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的体制困惑!
企业家文化素质与诚信水平低。企业全体员工 的文化教育素养是企业文化赖以建立的基础,而作为员工的领头羊的企业领导人的受教育程度与文化科技素质就是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而中国企业 领导以及员工文化和技术结构普遍偏低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落后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14年2月公布的对1000家企 业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中具有大专学历的仅占10%,初中及以下的占60%,高中和中专占30%,认为我国企业家短缺、素质低下分别占62% 和40%,信守承诺的企业家仅占66%,甚至一些优秀企业家都公开承认和忏悔曾经毁约、赖帐、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赚昧心钱的不光彩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因 诚信缺失给中国每年损失近6000亿元。不仅如此,企业家的心理素质状况也非常难以令人乐观:自1980年代以来,因数十种“锥心之痛”的压力而造成的各 种心理障碍自杀的企业家达1200多人,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女企业家占70%以上,处于亚健康状况的占38.1%,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医生指导的占 81%,这表明中国企业家的mq意识(心理商数)普遍低下,难免不对健康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美国资深记者写的《安然帝国梦》中说,鱼从头烂起—安 然垮台的原因在于其领导层在道德上、伦理上和经济上腐败了。企业领导素质与诚信水平低下必定导致员工和顾客的忠诚度低下,进而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降 低,营销受阻,最终损失竞争力优势和生态环境恶化,以至难以继续生存下去。可见,缺乏诚信,不会有值得称道的企业文化,而缺乏真实的文化,难以获得竞争力 优势。反观ge,其百年不衰的原因在于其独具魅力的深厚文化力—其文化虽然像个包含着群策群力、服务至上、六西格玛、无边界组织、不断创新等诸多色彩绚丽 的多菱角,但诚信是其价值观中最核心的内容。“ge不仅把诚信看作企业的外在形象,更将诚信作为崇高的道德理念和无形资产,甚至企业的生命”,正是这样的 文化成就了世纪ge。
创新精神差。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阶段,注重标准化管 理、精细化管理、创新文化管理的企业仍在少数。根据调查,经过20多年的改革,进行沿用传统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缺乏对产品、市场、规模等内外因素变化情 况综合考虑)的企业仍然高达56.2%,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不高,20%多的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计算机,已经开展网络营销的只占20.63%,全部 经营管理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仅占调查企业数总的12.27%,未使用的占23.68%。自认为已经实施学习型组织建设只占企业的
23.62%,有专门 结构和定期培训计划的占68.33%,过去3年员工培训和再教育费用占销售收入超过0.3%的只占14.93%,0.1%以下的占以下其中小型企业为 27.07%,达到0.5%以上的只占5.32%。进行业务流程或企业再造的占15.43%,进行6δ(六西格玛)管理的只占6.46%,中小企业在进行 重大决策时请专家咨询的只占1%。自认为与国际企业管理先进水平有差距或差距很大的被调查企业占88.17%,认为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只占 11.83%,已经形成管理创新机制的仅占27.45%,形成技术创新机制的占27.81%,具有健全的管理工作标准并进行严格考核的企业只有 18.33%,通过了iso9000标准认证的占66.3%,通过iso14000标准认证的占19.53%,已经通过ohsas(职业健康安全)认证的 只占9.29%,大多数企业自主创立品牌的积极性不足,更多的则是热衷于搞oem,技术拿来主义。据调查,企业主导产品具有国际品牌水平的仅3.94%, 国内品牌水平的46.14%,没有品牌或只做oem的企业占25.66%,拥有国际名牌的占4.58%,国内名牌的42.49%。归根结底,自主品牌少、 技术创新慢、竞争能力弱是因为管理思维、组织结构创新缺位所致,而后者最终折射出来的实际上是企业文化创新滞后。
激励机制不完善。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能动性,形成同心同德、上下协力的局面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目标,也是实现企业各项任务的保证,而人的积极性的发挥 主要依赖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平均主义的思维定势与分配方式曾经多年来一直困扰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企业管理并使之难以形成一种创新文化,是其企业竞争力 不强的基本原因之一。诚如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所长m.索罗金教授所说,平均主义是俄罗斯企业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也是建设新俄罗斯现代先进企业文化和解放 生产力的最大羁绊。根据2014年对国内1000家企业的调查,实施正常考核制度的占67.58%,而已经形成员工和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企业比例只有 38.72%。国内许多企业管理者不仅不善于培养他人和激励他人,对承担的管理职责、员工信念和行为方式再造缺乏整体意识,而且,往往企图通过压低职工待 遇、降低劳动安全条件及拉大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工资待遇差别等方式来调动积极性和换取打价格战的资本。这样就使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往 往与领导层的意志及企业文化建设方向格格不入,因而难以有员工的最佳精神和工作状态。因此,按照市场竞争规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形成企业自身文化的基本 要求。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日益迫近也昭示,承担和遵守最起码的社会道德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文化沟通与跨文化管理能力弱。文化沟通能力关系到企业上下左右的关系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工作氛围。企业管理层上下级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及员工之 间的关系总体不顺、矛盾较多,近年老板喋血案呈上升之势表明国内企业“劳资”关系紧张,企业上下“同床异梦”的情况非常严重,而这是与建立和谐企业文化的 目标背道而驰的,文化沟通不足是目前国内企业在统一意志、和谐理念、价值观、协调行为等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说“日本公 司的成功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日本经理的最重要任务是发展与员 工之间的健全关系,一种员工与经理共命运的感情。”《华尔街杂志》1983年通过对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的调查发现,其生产率与质量均超过美国同行的秘密在 于企业日本高管“重视人、尊重人、团结和依靠职工”(缩小工人与功劳人员的地位差别,职工被称做合伙人,高管没有专设停车场和食堂)。此外,作为经济全球 化的重要方式的跨国并购的成功率一般不到10%,原因之一就在于跨文化整合困难。欧洲咨询公司做的一项调查表明,35%的高级管理者把文化差异排在国外收 购中众多困难的第一位,“文化差异是在一体化的欧洲并购中最大的困难所在”。跨文化能力不强使许多想走出去的企业到处碰壁、落败而归。1980年代初首钢 投资1.2亿美元收购秘鲁矿山之后就经常因当地职工罢工而使生产陷入停顿,表面原因是就业和工资待遇问题,而实质上是文化冲突问题。某企业在收购了德国陶 瓷企业后也因低估了解雇老职工的影响而遭到德
国法律和工会的困扰,最终引发经营困难而只能撤退。所以,与引进外资一支独秀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履蹒跚, 除了自身实力之外,跨文化管理能力低下不能不是制约因素之一。
培育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茫茫商海,百柯争流,或浮或沉,进退不一,成功或失败,更加强大抑或衰亡,均越来越需要借助于企业文化来诠释。从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到文化竞争,从传统 理到科学管理、到现代文化管理,是经济竞争的不断升华,也是把握未来竞争规律、获得核心竞争力——竞争制胜源泉的核心。未来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力的竞争。 瑞士苏珊.c.施耐德与法国简.路易斯.巴尔索克斯认为,文化既可以成为竞争优势,也可以成为竞争劣势。先进文化就是生产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美国茨威尔 国际公司总裁迈克尔.茨威尔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鼓励、激发和培养员工根据组织的价值观协同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体系。他援引美国约翰·考特和詹姆斯 ·海斯凯特通过12年的研究发现,具有高绩效文化的公司与没有高绩效文化的公司相比,前者的销售收入增长为后者的3倍,员工人数增长为后者的8倍,股票市 值增长为后者的11倍,净收入为后者的750倍。培育自身独特文化是一项甚至比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做成一大单赢利买卖更为艰难的事情,是需要长期艰 苦努力的系统工程。
转变思维,注重培育“软实力”——企业文化。在品牌经济时代,文化竞争将成为竞争的主 旋律。企业文化制订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决定企业组织的工作能力、秩序和效率,并最终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一书中说到,能在 全球竞争时代取得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的公司。因此,转变传统发展思维模式,从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从拼资源、人力和价格到拼技术、品牌和附加 值,从拼厂房、设备、资金、规模等硬件到拼知识、管理、创新和文化等软件方面,创造统一的管理构架、秩序和体制,更好地满足员工内在本能和愿望,发挥其聪 明才智,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整体使命,是当今中国企业远比扩大低档产品数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更加重要的东西。为此,必须把文化建设贯穿到企业全程业务流程中 去,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改造。谁能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并将其当作改善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谁就能执核心竞争力之牛耳。
实施企业文化再造战略。战略是企业前进方向指南。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企业文化战略可使企业文化有章可循,免入歧途。一般而言,企 业文化战略制定包括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评估——目标设定——战略制订——考核审计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环节、阶段。第一,深入分析了解当前的企业文化状况, 剖析有利与不利因素,并确保对企业使命和理想文化有清晰的认识。第二,确定企业文化战略计划。由于各种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同,企业发展的阶段有所差别,企 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企业文化的战略模式也各有千秋,一般可以分为先导型、探索型、稳定型、追随型、多元型和惰性型等不同种类。应该遵循针对 性、灵活性、适当性、多元性的原则来制订企业文化战略策略。第三,明确企业文化战略重点。不同的企业和企业在不同的阶段的战略重点可能各不相同,抓准战略 重点,不仅有助于企业文化战略的重点突破,而且也会由此而找到企业走上振兴之路的密码。第四,制订支撑理想企业文化的一套价值观和原则和实施细则。把战略 方案的长期目标分解为各种短期计划、行动方案和操作程序;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组织机构,通过相互协调、相互信任和合理授权,以保证企业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硬件设施和财务支持;努力创造有利于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文化氛围和环境,通过一定的教育和灌输方式,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战略并使全体职 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战略的实质;树立鲜明的企业文化形象。通过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战略管理模式建立包括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在内的企业形象管理维护体系,便于员工公众对
企业形象、独特文化了解和认同,如“ibm 就是服务”、海尔“真诚到永远”、三星的“一切都要变”等均是这些知名企业独特而明显的文化特质表现。第五,进行绩效评价审计。即用取得的成果与预定的标 准进行比较,以检测偏差程度,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完成。
培养企业家队伍与团队精神。企业家担负着企业文化倡导、示范、整合、变革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者,领导的率先垂范和重要贡献对员工行为和理念 的形成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关键意义。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因此,培养富于凝聚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企业家,是建设先进企业文 化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提升经理人的文化能力包括经理人的企业文化治理和再造主动意识、清晰的文化思路、敢于和善于运用文化能力和技巧、执着的价值追求、 高屋建瓴、不为外力所惑的文化战略等。好的龙头再加上好的队伍和团队精神,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强烈的团队精神是日韩企业文化的突出特征,也是其竞争 力强的基本元素。而个体突出、但团体协作不足则是中国企业的普遍毛病。随着现代生产组织的日益复杂化和精细化,团结协作精神对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日益重 要。文化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自我完善法、自我提升法、兼并法等来进行培育,并适当地部署到各个方面,成为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和维护的共识。
建立学习型组织和锐意创新的良好制度。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文化必须富有灵活变化性,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向个性化、高品位、复杂性、多变性 快速转变是信息时代市场需求变化的显著特点,缺乏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就难免落伍,创新成为通过实现差异化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竞争力专家 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循着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从低到高螺旋上升的。企业发展的路径也一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继续成 长就从对土地、资本的依赖到更多地转为对人力、知识的依赖,从对有形资源的依赖转向对无形资源的依赖,企业文化就是各种无形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世界上 大多数企业已经从投资推进型增长方式转向创新推进方式,这也就是平常我们讲的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如德国、日本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其严密的创新 型制度文化。适时添柴加油、不断注入新元素是企业文化绿树长青,源泉不断的必要条件。全体员工的积极学习和不断学习是给企业带来长期累积知识效果并提升企 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美国学者c.k.prahalad和g..hamel在最早提出核心竞争力时就特别强调要以学识-知识和技术的拥有、协调和结合为前 提获取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意义和作用。松下幸之助认为,“学习的精神是迈向繁荣的第一步。”彼得.德鲁克指出,“日本人取得成功的基础是他们具有利用外来 先进文化的独特能力,不管这种工具是社会体制还是物质技术,都被容纳到日本的价值体系中,并为实现其目标服务。”目前,韩国也很盛行研究东方古代文化,甚 至西方商界也很重视我国的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以开放的头脑虚心学习国内外企业和组织的成功经验,吸取古今中外一切先进文化养分并善于将其 用到本企业中去,才能打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所向披靡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信用体系。信用是文化的基础,社 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往往也被铨释为既能为增加稳定获得超额利润又能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增值享受的独有技术或能力,如果只是追 求超额利润而忽视客户和社会利益,则可能产生信用危机——企业健康文化的威胁。老商业部部长胡平认为,经济高峰之后是文化高峰,商人要有文化意识,大红大 富还要大德。日本提出“汉才和魂”,指中国文化与日本大和民族精神的结合。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企业家、日本第一任银行行长涩泽荣一在其《论语与算盘》一书 中就提出过做生意搞经济要一手抓论语,一手抓算盘,即致富有道,发财与道德并重。新加坡资政李光耀主张用东方文化治国,提出社会第一,个人第二。
提 高跨文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文化如无形之网,将地球上的人们“一网打尽”,全球化使企业文化日益具有多元化特色与国际化特色。正如18世纪的 英国作家萨米尔.强生所说,“当我站在另一个国家的国土时,我更理解我的国家了。”通过其他国家的文化透镜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文化。市场竞争日益全球化 趋势要求跨企业文化沟通能力不断提高,跨文化即企业文化的延伸,其管理能力的相应提高将为企业拓展市场边际提供利器。伴着凯歌行进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节律, 中国公司走出去的脚步也清晰可闻,而国际化企业管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有效管理。只有认真提升跨文化管理素质,使企业文 化与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协调并实现有效融合中的创新和升华,才能实现企业文化从国内竞争倍增器到国际竞争倍增器的转变。因此,与企业经营多元化、国际化 相适应,适时推进企业文化的多元化、国际化建设,是使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跨越到跨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通过企业文化提升借以达到核心竞争
力提升 的重要方面。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作者:林跃勤
来源:中华企业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