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1-12 07:26:36)

第一篇: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

自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们学校语文老师认真学习与“学案导学”这种模式相关的理论材料,到县内外“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成功的示范学校观摩学习,在思想认识上对这种模式已形成共识,现正在积极推行中。我们在实践中既有了一点浅见,也遇到了很多困惑,现在就这种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 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点拨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教学策略。由此,我们形成了以下看法:

1、学案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研讨教材的依据和凭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探究文本的方案(即教学案一体化,教案学案合二为一,教师备课要结合学案,重点考虑如何将学案上的内容合理流畅的呈现出来)。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其中,问题是导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导学也主要体现在问题上,引问题,导问题,从而引发深层次的问题,用问题设计问题,化难为易,高效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形式。由此看来,一份切合实际,质量高的学案至关重要。

2、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学案。每个班级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个体差异的存在也不适合“一刀切”。把学案运用教条化,不加任何思考地拿来就用,也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在原有学案的基础上增删添减,优化设计,以符合实地情况。

3、“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要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变教学为导学,教师要真正领会“导学”的真谛,深入学生,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不要把课上成习题讲评课,把学案内容简单成对答案。

4、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启迪引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倡多元解读文本,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已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一堂课是否是活跃的,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堂上的操作,什么时候点拨,点拨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分析,课堂上相机适时处理。

5、在这种模式下,学案的设计思路和内容基本上就是教师教学的思路和内容,学生提前预习了解了学习内容,这就由原先讲授下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在学案引领下的主动探究,即常说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长此以往,使学生由被动学生变为主动学习,优化了学生的学生品质,养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实效,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推行过程中的困惑

1、教案与学案如何有效合一,教路与学路怎样有机统一,如何将学案上的内容流畅自然地呈现出来?

2、教法变学法,从教学到导学,如何导,这都需要老师观念的彻底改变,而这是最难的,对学法的研究是个新的课题。

三、下一步的打算

1、多开展听课评课,在磨课中提升每个老师的执教能力,深层次体验“学案导学”模式的优势,逐步摸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型。

2、加强学法研究,加大学法指导力度,让学生有法可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心得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心得

富裕县励志民族中学张文艳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早就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句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

一、教师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做到了这一点。“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尽管并不完全是老师“满堂灌”,但是学生并没有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听。这样就大大地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我们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为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新课改的目的!

二、让赏识教育推动课堂的高效发展

课堂上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尽量给更多的孩子以表现的机会,特别是性格内向和学困生,为此课堂上,教师并没限制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家可以主动争取发言,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在我的心里,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是最优秀的,对于他们的优点,我总是无限地予以放大,采取表扬,激励等一系列措施,我常说的话是:人,生而无优劣之分,只有勤惰之别,只要克服惰性,都会成为好学生,我坚信,我们班的学生,将来都会成为优秀之才。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课堂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氛围,给课堂创造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使师生产生共鸣。今后在课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诚的心,亲切的教态来组织课堂,来感染每一位同学,并且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教师精心备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 四、新的教学模式是一场持久战

学习本身就是艰苦的劳动,新的教学模式更是一场持久战。要想赢得胜利,

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有“三心”:爱心、耐心和恒心;要做到“二益”,即有益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益于学校长远的发展。我总结为:“三心”之道促高效;“二益”之中求发展。教育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教学之道,任重道远;教学之道取法自然;教学之道,贵在专心;教学之道,更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在这场战争中,我们要有军事家的策略、战略家的眼光、更要有指挥家的才能。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与各位同仁共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浪淘沙,历练时代英才。我们在激发培养学生潜能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惟其如此,才能与时俱进,为学校的发展,为国民素质的提升开创和谐共赢的局面!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初探丹阳市实验学校毛丽娟

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为主,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格局普遍存在。因此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想办法将教学重心下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怎样引导?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关键,因为一切思维活动均从问题开始,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问题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一、“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含义

问题导学法又称“设问教学法”,也称“问题情景教学法”,就是通过老师精心设置问题和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形成教学活动的双向交流,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合作探究、开拓创新等能力,并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培养,老师诱导点拨,略加示范,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在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内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问题导学法”把“教学”改为“导学”,用“问题”启发学生来学习语文。在这教与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特别注意三点:1、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把教学内容问题化,老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鼓励者;2、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直到学生理解弄懂为止;

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根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思维活动规律,“问题导学”教学法要求老师根据所授内容的特点和所授对象的认知水平,将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划分为一些前后联系的动态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展示总结(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迁移提高”等五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师生的互动双边活动。一般以两课时为一教学内容。

第 1 页 共 4 页

1、激情入境,引发兴趣。语文课和其他课不同,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阅读篇目饱含作者创作的激情,因此,在问题提出之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发展能力的主要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或示范、或表演、或朗诵、或吟唱、或模仿等均可,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导入环节容易准备和操作。该环节时间不宜太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作者、背景简介等可设置问题导入。

2、质疑问难,活跃思维。这就是阅读思考,启发思维的环节。“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思维由问题引起,疑问是发现之母。问题可以是老师课前精心设置,也可以是学生预习自主提出;可以个人提出,也可以合作研讨提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善疑好问,要善于巧妙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会答”到“会问”。 当然,问题的设计应注意以下方面:①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不能偏题;②注意启发性,选择的角度要新颖,精心设计“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③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为此,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此为设计各个问题的依据。在教学的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导向更深层次,让学生在克服重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求知欲望,从而更加主动地继续钻研和探索;④涉及面要广,不能只针对某一部分学生,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问题的设置应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设问,使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回答,也就是在“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高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问题可以板书于黑板或用学案下发,也可以用课件显示,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3、自主合作,探究答案。 对问题的理解,较容易的可由学生单独探究来完成,较难的可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来完成,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可根据座位的不同摆放采取不同的思考问题的形式: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可用单独或“四人帮”的形式思考或讨论,“四人帮”形式即前2人和后2人形成学习小

第 2 页 共 4 页

组展开讨论;茶馆式的座位排列可利用小组内部异质,小组之间同质的特点展开思考,小组成员不同知识层次的互补产生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小组之间优差生的均衡带来小组间的良性公平竞争,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为理解课堂知识奠定自身的基础。这个环节大约30分钟左右,为下一课时的展示做精心的准备,更重要地是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课堂展示,研讨总结。有疑就要释疑,释疑的最好方法就是研讨争辩。根据学生准备的情况,个人展示或小组派代表公示问题的答案,或板书、或演示、或讲述,形式由学生自定,其他同学或小组针对答案可以展开争辩,达成共识,老师加以指导确实有难度的问题。这个环节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精心设计好竞赛的流程和规则。问题的选择和回答不一定面面俱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问题的难易情况进行,问题逐一解决,目标逐一达到。根据问题的多少和难易程度,时间可有弹性,控制在30到35分钟之间。

5、巩固知识,迁移提高。可以用问题的形式选择刚学知识进行巩固,或者选择相关的知识,扩散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个环节可控制在10到15分钟。

“导学法”五环节中,“提出问题”是基础,“自主探究”和“展示总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次语文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后两环节的完成情况,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甘当助手,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充满自信,大胆展示。这样能创造活跃有序,思维开阔,没有压力的课堂氛围。

三、“问题导学”教学法的特点及作用

“问题导学”教学法重点解决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课堂缺乏活力带来的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就业素质。它有如下特点:

1、主要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即认为学习是把新知识与人脑旧知识相互结合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背景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把新知识作为预先给定的东西“灌给”学生,而应该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长新的知识,从而扩大学习者原来的知识结构。

第 3 页 共 4 页

2、符合了学生的特点,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半成熟阶段,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

3、体现了民主教学的思想,蕴含了生本教育的理念,教师为学生服务。“问题导学”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在自主的状态下学,并得到老师的鼓励,自觉地把探索问题答案的探究活动进行到底,从而学到知识,将对学生带来巨大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进行自学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会去熟读教材,精读材料,主动挖掘教材,做好读书笔记,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存在偏科思想,加之语文阅读难以理解,甚至较为隐晦,如果再加上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势必让学生丧失兴趣。“问题导学”就避免了这些弱点,首先针对要点设计问题是压缩了教材内容、降低了难度的;其次,有了问题等于有了学习目标,使学生主动参与,就会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3、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结互助精神,加强集体荣誉感,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4、有利于促进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导学”教学法对老师的理论素质和教学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源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但与“启发式”教学模式相比,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课堂教学的新格局。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用“问题导学法”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 ,力,势必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大影响,也利于学生适应将来的学习型社会。

第 4 页 共 4 页

第四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王圣东荐更新时间:2014-11-8 16:08:05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由师生共同完善。好的“学案”,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的网络构成体系,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

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

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

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像与创造的时间。

2.创新性原则。

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辩论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

3.指导性原则

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但是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梯度导学包括基础知识导学、基本技能导学和思维创新导学;梯度导练包括基础知识导练、基本技能导练和思维创新导练。因此,“导学学案”在研究学情和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梯度与层次,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使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从而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探索自学的能力。

5.探究性原则

“导学学案”编写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学案的“问题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自行的探究过程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的王国。

6.开放性原则

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宏观的视野,不断更新、完善。

7.民主性原则

8.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二、“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学案导学”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

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学习的有力保证。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景,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与主体性品质。

学案的组成部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学案的设计,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课前下发“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

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学案导学编辑“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目录1学案导学含义

2学案导学过程

? 教师提出要求

? 学生自学

? 讨论交流

? 精讲释疑

? 练习巩固

3几点思考

1学案导学含义编辑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案导学过程编辑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

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自学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几点思考编辑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五篇:浅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2014.10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推行了以来,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学案导学。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学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每张学案都备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习题讲解时注重了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二、“学案”流程的设计

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也相应存在着不同,但每个学案都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环节。

1、学习目标的制定

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

2、导学问题的设计:

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逻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训练的设计。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三、“学案导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 由于学案的定稿经过了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所以有的教师就认为已经“集思广益”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使不是使用自己负责编写的学案时也不再认真单独备课,而是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学案。但是各个班级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完全以学案为唯一抓手,搞“一刀切”,把一张学案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使用,怎么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隐患。所以我们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因此教师在集体教研前的草备和课堂中或后的二次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学生适应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他们不敢存在着突发奇想,用不着去发散思维,因为有老师们为自己准备好的标准答案,但学案导学提倡的是学生自学,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在使用学案导学时就要鼓励学生发言,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而让他讲完,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最后引导学生来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后进生参加讨论,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市二十八中学学案导学实施方案“导学案”,使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一、“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案--的设计、编制和使用要求

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

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

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

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使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

市二十八中学学案导学制度

一、学案的设计要求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 “导学案"使用要求

1。在使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

word该篇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682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精选多篇).doc》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情况汇报(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