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篇)2023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范文
[概述](40篇)2023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23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40篇)
目 录
西宁市城西区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1
桃江县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4
楚雄市法院 “五抓”助力平安建设走深走实 7
巴彦淖尔:用心用情谱写平安建设奋进曲 9
海东市公安机关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12
镇安法院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15
法治护航平安浙江建设 17
法治作笔绘就巴渝和美画卷重庆司法行政系统护航平安建设综述 20
甘德:多措并举书写平安建设新答卷 23
格尔木平安建设迈入“新赛道” 25
构筑平安建设高地护航百姓幸福生活 28
广州全力书写平安建设文章 31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公安局推进平安天峻建设工作提质增效…33
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35
华池县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39
凤翔区构建“三三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纪实…42
积法治之势保平安建设 45
玛曲:筑牢平安建设“坚强堡垒”… 48
民和县公安局以“四个强化”力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50
宁陕县政协打好“组合拳”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51
宁夏:加强派出所工作深化平安建设 53
宁夏用平安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破题 55
平安建设结硕果民生福祉再增进 60
强化党建引领倾力推进“平安大理”建设 62
濮阳县全力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工作综述 65
邵阳市扎实推进平安邵阳建设工作综述 67
宜兴市公安局交出上半年平安建设亮眼“成绩单”… 70
焦作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精准发力推进平安建设 72
守正创新推动高水平“平安西宁”建设 74
数智“枫桥经验”跑出平安建设“加速度”… 76
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推进平安建设取得良好实效 79
海东市民和县公安局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82
广东构建“大安全”格局护航高质量发展 85
菏泽市全力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 89
吴忠将平安建设融入百姓生活 93
盐池县公安局花马池派出所“六步工作法”为平安建设添力增彩……96
海勃湾区政法工作综述 100
临沧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103
平安金昌建设工作综述 106
沈阳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 扎实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110
“十个一”守护幸福城西
西宁市城西区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8月22日)
一个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平安既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政府各部门的责任。在西宁市城西区,平安建设像一张网覆盖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像一串珠子,串起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初心使命,从村(社区)网格员到区委、区政府领导,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守护着初心,守护着家园。
一、织密基层平安网
网格员对群众而言,就是架在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也是政府服务群众的“第一张面孔”。“喂,是网格员吗?我们楼下大树干枯的树枝很危险,可能会随时掉落砸到人!”近日,西宁市城西区尕寺巷社区网格员接到兴海路26 号院居民的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对现场临时性警戒的同时将情况上报社区, 社区了解情况后联系林业部门,获得许可后对这些树木整体修剪,排除了隐患。
“我已经好几天没看到楼下独居的邻居了,她家晚上灯也不亮。”7月的一天,西宁市城西区昆仑路东社区网格员接到群众的电话后,马上前往独居居民家,但敲门没人回应,网格员马上报警并在警方的协助下将门打开。进屋后发现独居女子躺在地上,已失去自理能力。网格员和民警随即将女子送往医院救治,并妥善安排好后续相关事宜。
社会想平安,就要从解决群众身边事入手。城西区全力推进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部署以来,在全区科学划分362个综合网格和116个专属网格基础上,构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楼栋—户”网格化工作体系,又探索一体化网格服务管理新模式,依托西宁市委政法委“石榴籽家园”社区服务平台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高效推动社会治理与服务群众深度融合。
二、搭建综合调解平台
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是矛盾纠纷调解集中受理接待、协同指挥、分流转办、跟踪督办的综合场所,也是服务群众的“集散地”。
“你看这些是当事人最近给我发的信息。”7月20日,在西宁市城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调解员张红莲将手机递给记者。记者看到,在上百条微信聊天记录中,有打工者索要工资的、有业主要求减免物业费的每天逐一回复
当事人的信息,随时解答群众疑问已成为调解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西宁市城西区海湖新区某小区的业主因漏水、门禁等问题与物业公司产生矛盾,拒绝缴纳物业费,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解决业主反映的问题,城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派出调解员,经过多次调解,20多户业主补缴了物业费,物业公司也承诺会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西宁市城西区探索“枫桥经验”西区化的过程中,强化区、镇(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战运用,推广“矛盾上报110系统”,积极构建立体式多元化三级联动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城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共提供法律咨询975人次,受理矛盾纠纷案129件,已调解成功126件,成功率达97.6%。
三、警力下沉重防范
民警是平安建设的“排头兵”。
“我80%的工作时间在辖区,与老百姓的距离近了,服务群众的效率也就提高了,现在辖区居民有个家长里短都愿意找我。”西宁市城西区北商业巷社区“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王刚说。
今年以来,城西区率先在西宁市落实派出所所长任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机制,社会治理重心进一步下移,“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推动社区警务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在深化“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模式的同时,城西区积极推进“派出所主防”工作,警力变被动处警为主动防控,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7月份,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虎台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开展禁毒踏查行动,为确保不放过一棵毒株、不留一片死角,民警、辅警在菜园、田间地头一边开展地毯式踏查,一边为群众宣传讲解禁毒知识。
同时,城西公安分局组织开展了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统一清查行动,全面清查KTV、洗浴足浴、茶艺等娱乐服务场所,取得阶段性成效,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
四、领导包案啃“硬骨头”
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
西宁市城西区信访局局长鲁志坤说:“县级领导包案啃的都是‘硬骨头’,
历史遗留问题原因错综复杂,很多问题解决难度很大,但是群众的困难不能往外推,再难解决也要一点一点啃下来。”
信访案件成功化解的背后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深化信访案件化解攻坚,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带案下访、公开接访等机制,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西宁市城西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经验交流”。
6月份,四川来西宁务工的王某前往某医院产检,显示一切正常,谁知第二天胎儿出现异常,其与某医院就责任与赔偿问题产生纠纷。城西区信访局了解情况后,马上组织相关单位和资深专业调解员,就此事多次组织专家调查细节问题,掌握事实后展开多轮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协议。
在某食品店打工的李某,工作期间被店内设施撞伤后送往医院救治,店主和李某家属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城西区信访局了解情况后,多次组织调解,最终调解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
这样的事,在连日来的采访中,记者听到、看到了很多透过悬挂在城西区信访局、各社区、各派出所的一面面锦旗,仿佛能看到城西区各级部门全力帮扶群众的一幅幅生动画面。
今年以来,西宁市城西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部署及西宁市委深化平安西宁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用心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织密一张网、服务一条龙、营造一个家”,持续夯实社会治理之基,筑牢平安建设之厦,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西宁市城西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紧扣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部署,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更优作风、更实举措防范风险、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区。
“四治”齐发开创治理新局面
桃江县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2月15日)
视频远程调解边远村落百姓矛盾,道德积分激活群众自治能量,平安志愿者走村串户报平安,律师进社区坐班服务群众,法官和企业家手拉手开展活动近年来,桃江县以“全县一盘棋”为原则,着眼“治理有效”总目标,积极探索“德治化+智治化+法治化+自治化”的多元化基层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持续为基层减压赋能,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矛盾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全面夯实平安法治根基,护航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全县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一、以智慧赋能提升管理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鸬鹚渡镇是革命烈士张子清的家乡。作为典型的山丘小镇,近年来,该镇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将乡村治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镇有12个村
(社区),最远的蒋家村距离镇区有20多公里。考虑到群众特别是老人生活不便,鸬鹚渡镇在每个村(社区)设置了单独的智慧化信访室,村民可就近反映诉求。村里无法解决的矛盾纠纷,线上连线镇坐班干部,实现智慧化信访到村一级。
“除了平台建设,每天都有当班领导和年轻干部接待,谁当班,群众反映问题就由谁全程负责。”胡小实告诉记者,学会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可以快速提高年轻干部接待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批会讲群众话的好干部。去年,新来的年轻干部彭皓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当地话了。
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治理,刷新了乡村智慧生活,群众反映矛盾诉求“最多跑一趟”,真正搭建起了老百姓和村委会之间的“连心桥”。近年来,桃江县大力推动数智融合赋能基层治理,整合综合治理、县长热线、应急救援等组建大综治平台,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强力推动乡镇信访接待场所规范化建设,融合接通综治中心,实现信访工作与网格治理联动,促推治理触角向基层延伸,让群众“最多访一次”,打通服务管理“最后一米”,实现基层有效治理。
二、以德治自治“大能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20积分相当于20元钱,您有60积分,可以兑一瓶洗发水,还可以兑换酱
油、肥皂。”在浮邱山乡新桥村道德积分兑换小屋,村干部热情地接待村民。新桥村把建立完善“道德积分制”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加以落实。
“我们村总共有12公里硬化的路段,由118名志愿者认领,主要负责维护公共卫生,每100米路段每月奖励10积分,我们会不定期现场检查。”村党总支书记陈向前说,全村有200多名志愿者,道德积分制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村里配备了巡逻车,由40岁以下的志愿者每天晚上在村里巡逻,前不久就及时发现并阻止了一起火灾。
在新桥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也基本由志愿者解决。村民有小矛盾都会找双方都认可的志愿者调解。在县城就职的志愿者吴光明,因调解有方法,热心公益,去年帮忙解决了村里几个大的矛盾纠纷后,今年干脆从县城搬回了村里。
如今,“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有事好商量、好事大家办”, 已成为新桥村村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有效盘活了基层群众共建、共治、共享这盘棋。
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发力推动纠纷多元化解
走进桃江县金源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巧遇桃江法院的法官上门宣讲。“员工工资发放情况如何?用工合同都签订了吗?”现场,负责人吴超英一一回答了法官提出的问题。
2015年,吴超英回乡在园区创办企业后,法官便多次上门开展法律服务指导。“现在园区营商环境很好,各级各部门经常上门宣讲政策,让企业家们少走很多弯路,轻装上阵。”吴超英说;生产经营中曾遇到过几次大麻纱,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得以妥善解决,公司一直稳步发展,今年初八开工,就有了订单。
在桃花江镇桃花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小红忙着梳理今年来的社情民意。作为县城最大的社区,桃花江社区运用网格化管理设置15个网格,坚持网格员、楼栋长、社区工作员在网格内常态化巡查。社区还聘请律师作法律顾问,组织司法部门参与矛盾调解,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法治建设工作之成效,事关和谐稳定,事关发展大剧。桃江县名列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县,该县不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情报信息收集研
判,建立“红黄蓝”三色响应机制,落实“五包一”“双管控”、包联走访等管控措施,持续推广创新“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网小格”线上一站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升级优化诉前调解,打造“大栗港彩姐”等特色传统调解室,探索建立法官包村包社区新机制、“田间法庭”等模式,部署组织“强作风、优环境、共建清廉桃江”行动,努力以高质量法治政府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民安居乐业。
记者手记
基层治理优群众福祉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如何高效推动基层治理,更好维护群众权益、及时化解矛盾,妥善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此次深入桃江各地采访,记者发现桃江在积极探索“德治化+智能化+法治化+自治化”的多元化基层治理模式中,有不少好的做法。如智慧化信访室,通过一站式多元解决纠纷的工作模式,整合解纷资源、重塑诉讼格局,使更多治理力量通过“数智”融合成为法治力量,实现信访工作与网格治理联动,促推治理触角向基层延伸,让群众“最多访一次”,打通服务管理“最后一米”。这种数字化改革赋能基层“智治”,是基层治理的一条宝贵经验。鸬鹚渡镇通过领导干部带领年轻干部坐班接访,培养年轻干部学说群众话、办群众事的能力,激发基层干部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留下一批懂农村、爱农村的实干型人才队伍,也值得点赞。
基层治理优,群众福祉增。基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真正把基层工作做深做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书写平安益阳建设亮眼答卷。
楚雄市法院 “五抓”助力平安建设走深走实
(2023 年 7 月 19 日)
近期,楚雄市人民法院从“五抓”入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助力平安楚雄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一、抓打击坚决遏制违法犯罪
该院坚持快审快判“两抢一盗”案件,加快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伤害、侵财性案件的审判执行力度,对各类诈骗、敲诈勒索、制假贩假等坑害群众、侵害群众利益、危害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打防结合,有效打击社会治安犯罪。
二、抓排查全力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加强对案件诉前调解、立案、审判、执行接访以及行政综合事务过程中的安全稳定风险防范。对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判,与市属部门、各乡镇共建矛盾纠纷联动机制,实现风险防控常态化。
三、抓服务畅通群众信访渠道
准确把握信访工作形势,从立案、审判、执行环节及社会因素方面对涉法涉诉信访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加强信访接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推行“院长接待日”“执行局长接待日”。认真听取当事人诉求,积极与涉诉涉访当事人沟通解决方案,同时及时告知当事人案件进展情况,并针对当事人的疑惑,耐心做好法律释明工作,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法院工作,实质性化解重点信访案件。
四、抓安全筑牢警务安全防线
加强审判法庭、羁押场所等重要、敏感部位及重点场所的安全检查,严格落实押解、值庭等制度措施,强化警务保障;加大“智慧安防”力度,在公共区域增设监控探头,建设完成警务安全指挥中心,配齐警务装备,提升司法警察在服务审判、安全保卫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快速反应能力。
五、抓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集中宣传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防范“两抢一盗”小窍门等知识,并通过庭审观摩、案例撰写、信息公开等方式,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
截至目前,共设置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集中宣传站点9个,张贴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相关工作标语26条,散发宣传资料6800余份,发放宣传册880余册,发放征求意见表62份,集中开展宣传9次,进村入户开展宣传300余人次, 营造了“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
巴彦淖尔:用心用情谱写平安建设奋进曲
(2023 年 7 月 4 日)
全市1021辆寄递物流电动三轮车车身张贴了平安建设宣传海报;
开展平安建设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专家讲座等活动1068场次; 临河区新华街道华海社区建成平安法治广场;
……
平安,改革发展基石,民生福祉所系。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围绕办好“全市政法系统十件民生实事”,进一步开拓思路,笃行实干,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巴彦淖尔。
一、创新宣传形式
近日,市委政法委与市交通运输局、市城通公交公司合作,利用临河区8路公交线路打造“平安号”主题公交。目前,已在6辆公交车车身及其内部张贴平安建设宣传海报。
乌拉特后旗年内将建成“守护平安”综合体验馆、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展厅,实施平安法治广场改建扩建项目。
杭锦后旗9家快递企业的159辆快递车车身张贴了“平安情系你我他、综合治理靠大家”等宣传海报,由快递员“客串”平安建设宣传员。
五原县562名环卫工人组成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并配备统一标识和马甲,同时利用100辆出租车和24辆公交车的电子屏开展平安建设主题宣传。
磴口县将印有“诈骗手法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小心”等内容的宣传标语张贴在城区93辆出租车、10辆城乡公交车和2辆班车上,同时在车内放置了扫黑除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宣传手册,营造了“磴口是我家,平安靠大家”的浓厚社会氛围。
今年,市委政法委印发平安法治建设规范宣传标语50条,在全市358辆公交车、1416辆出租车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在1021辆寄递物流电动三轮车车身张贴宣传海报,通过悬挂横幅、道旗牌匾及电子屏滚动等形式宣传3.99万条次,开展文艺演出、演讲比赛、专家讲座等活动1068场次。
二、打造“智慧政法”
今年上半年,我市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添置、升级改造“雪
亮工程”智能卡口、高清监控等信息化技防设备,全方位布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进一步扩点位、除盲区。市委政法委以“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在2552个点位、1864个杆位上印制平安建设宣传标语2728条。下一步,市委政法委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对接,做到应联尽联、应接尽接,同时发挥指挥中心信息汇集分析研判作用,保证工程优质高效、实用管用。
公安机关加强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加强前端数据采集能力,逐步形成人过留影、车过留牌的数据感知体系。“巴彦淖尔24小时警局”共入驻单位277家。7个旗县区均已建成智慧型法庭,持续推进网上立案、线上调解、线上保全、电子送达等智能化平台的深度应用。
近年来,我市平安建设取得了亮眼成绩。五原县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乌拉特中旗、杭锦后旗、五原县天吉泰镇创建为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旗县(镇);甘其毛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乌拉特后旗公安局被评为平安内蒙古建设先进集体;涌现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宝音德力格尔、二级英模斯日古楞和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十大国门卫士”黄健等多名政法英模。
三、做实社会治理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先后推出临河区“五人小组”工作法、五原县“网格化+微治理”、杭锦后旗“一村八化”、磴口县“11357”、“陕坝大妈”帮帮团等社会治理模式,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有这样一个调解组,由姚交其、杜祥、贾建强3名离任的老支书组成,他们通过采取“坐堂门诊、预约问诊、集中会诊、定期回诊”的调解模式,找准争议聚焦点,选准利益平衡点,做到以法为据、以理为准、以情为本,巧妙地将情理法有机结合,化解了一个个棘手的难题,促进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两年来,他们共受理调解矛盾纠纷62起。
社会治理是精细的艺术,考验的是绣花功夫。市委政法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了《巴彦淖尔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施方案》,细化了市、旗县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建设标准。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综治中心1个、县级综治中心7个、乡级综治中心77个、村级综治中心784个。全面推行以网格化为架构、“微治理”为手段的基层治理模式, 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下一歩,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将笃行实干,久久为功,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巴彦淖尔,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不忘初心铸警魂 牢记使命护民安
海东市公安机关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7月14日)
近年来,海东市公安机关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和上级公安机关关于做好平安建设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用心用力把握“六项能力”核心要义、内涵外延,锤炼政治引领、严打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障交通安全、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智慧公安,深耕细织海东公安“忠诚型”“廉洁型”“智慧型”“活力型”“规范型”“稳健型”建设实践,强化布局引领、打牢发展根基,持续推动海东公安平安建设筑基固本、稳中求进。
政治强引领
打造“忠诚型”“廉洁型”公安
锻造忠诚警魂、淬炼公安本领。近期海东市公安机关结合学习贯彻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陈刚书记“十个一”总体要求、李宏亚副省长“五个进一步”工作任务,不断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实效,强化学习研讨、知识测试、调查研究,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推动公安工作,紧紧围绕“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牢记“公安姓党”政治属性,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大轮训、大轮岗”执法实战培训、“政治练兵”等活动,并严格执行公安部《六项规定》、“三个规定”“十严禁”等纪律规范,优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工作措施,持续巩固公安机关“改进作风、增比进位”作风建设行动成效,系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及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积极实施青年干部教育管理、“三个基本能力”培训,建成民警辅警日常考核制度,强化提醒、通报、约谈、问责措施,全面压实从严管党治警主体责任。固化作风建设行动成果,对标落实省公安厅常态化实战练兵机制,动态保质落实“海东公安大讲堂”,着重加强民警辅警心理干预、打击突出犯罪、防范重大风险、处置突发事件、办理疑难案件等专业训练,确保在防风险、保安全、转作风、促发展上快发力、求实效。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型”“活力型”公安
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扣押作案手机16部、银行卡7张、追赃挽损69100元, 这是前不久海东市公安局和乐都区公安局在省公安厅反诈中心指导下,通过数
据平台破获的一起涉案金额5540余万元电诈案件。
海东市公安机关对标公安部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和全省“智慧公安我先行”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工作要求,依托“雪亮工程”,开展实战化深度应用和技战法研究,全面提升数据分析、处理、挖掘和人员、车辆、物品行为轨迹追踪溯源能力,探索建成视频侦查实验室、新型涉网犯罪勘查分析实验室,稳步实施市级“智慧监管”“智慧指挥”实战平台功能,持续建强“智慧公安”立体化防控平台,做到“搭建一个总平台,汇聚一个数据池”,并自主研发“反诈警盾”二维码,实现公安信息化工作采集在一线、服务在基层,完成物联感知资源、公安数据信息汇聚,确保情指联动精准化高效化。同时积极优化警务改革,推动综合治安便民举措。坚持情指牵头、警种主导、属地主战,加速全市公安“情指行”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行“两队一室”改革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积极构建“互联网+警务”群众参与模式,持续优化公安交管部门“一站式一窗通办”、户籍业务“零见面审批”、老年人“专人延时服务”等22项便民举措落地落实,在全省8个市(州)首创出台《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若干措施》,推进“队所合一”警务资源整合新模式,建成集交通与治安于一体的综合战斗实体,业务融合实现1+1>2的治理成效,实现由“管理” 到“治理”全面转换,在防控风险、创新警务、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执法在基层
打造“规范型”“稳健型”公安
坚守法律底线,坚持一心为民。海东市公安机关多措并举,完善基础管控工作、社会面巡防管控机制和派出所勤务运行模式。强化“一标三实”工作,3 年累计移动采集信息率达90%以上,虹膜信息5万余条,大力推进视频指挥系统覆盖基层所队,推动落实31名党员民警进社区党组织班子任职,设置“社区警务室”18个,建立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积极培育有特色、有品牌的平安类社会组织,成立了派出所“晒事儿”“彩虹”调解室,“建辉”警务室等,组建“红袖章”巡逻队,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切实把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在早、化解在小。
为推进法治基层建设,建成市级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及案管中心,挂牌成立了公检配合办公室,持续深化受理案件和刑事案件“两统一”、涉案财物管理、“阳光警务”等改革,严格刑事案件“统一入口、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和执法办案质量终身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集中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
坚、打击违法犯罪、社会面治安巡控、管控高危人员和物品等举措,仅去年巡查警情1.04万条,完成个案监督4000起,有效化解涉法涉诉案件几十起,全面评查案件1000多起,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公安强服务,公安保稳定。海东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恒英表示: “今后,海东市公安机关将以高站位引领、全方位赋能,踔厉奋发,协同并进,打造一支最强信念、最强实战、最强民力、最强服务、最强支部的公安队伍,为推动平安海东再上新台阶贡献公安力量。”
法润民心护安宁
镇安法院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2023年2月16日)
2022年,镇安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审判工作,聚焦“全省争先进、全市创一流”目标,坚持“精审判、快执行、严管理、优服务”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月6日,记者从镇安县法院获悉,2022年,该院平安建设满意率为98.79%,位居全市前列。
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镇安县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抓紧抓实执法办案第一要务。2022年,该院受理各类案件3470件,比上年增加841件,审执结案件3415件,结案率为98.41%, 收、结案同比分别上升31.98%和31.54%,法官人均结案189.72件,收结案数量及法官年人均结案量均创历史新高。执法办案总体呈现了结案率、人均结案数、简易程序适用率、调撤率、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首次执行完毕率同比上升,一审判决案件发改率、平均审理时间、长期未结案件数同比下降的“六升三降”良好态势,实现了办案质量、效率、效果全面提升。
坚持诉源治理,基层治理迈出新步伐。镇安县法院积极推动“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成立“陈新喜调解工作室”“价格争议调解工作站”,运用“分调裁审”机制,形成源头预防、非诉在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分层递进解纷方式,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综合治理。2022年,诉前调解272件,速裁快审1221件, 占民商事案件60.35%,简易程序适用率96.78%,调撤率98%以上,平均审理时间不足3天,全院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由2021年的47.9天缩短为23.75天,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
坚持司法为民,便民利民取得新成效。镇安县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坚持司法为民、司法利民、司法惠民服务目标,大力推行线上诉讼服务,依托“陕西移动微法院”,开展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等在线诉讼服务,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方式更便捷、诉讼成本更低、解纷效率更高的司法服务。2022年,网上立案232件、网上开庭355件、远程调解382件,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该院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依法
为51名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6.98万元,为11名申请执行人发放救助金24.5 万元。
坚持担当作为,服务大局坚强有力。镇安县法院坚决贯彻省、市、县工作要求,结合县法院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镇安县人民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审判团队;对重大涉黑恶案件、养老诈骗案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通过集中宣传、拍摄短视频、发布案例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坚持司法宣传,持续传播司法正能量。以创建更高水平的平安镇安为目标, 镇安县法院立足新时代司法品牌建设,成立新媒体工作室,制定信息宣传考核、激励办法,充分调动干警积极性,发出法院“好声音”,传播司法正能量,全力打造特色新媒体阵地,形成法治宣传新格局。该院选派6名干警兼任辖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员额法官送法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活动120余次,多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反有组织犯罪法、防范养老诈骗等普法宣传材料5000 余份,营造平安建设宣传浓厚氛围。
法治护航平安浙江建设
虞维佳
2023年5月26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条例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制定出台条例,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建设和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条例注重总结固化多年来我省开展平安浙江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作了许多创新规定,是一部既体现浙江特色又贯彻现代治理理念的创制性立法。
明确平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条例规定,平安建设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与法治浙江建设一体推进等,并在全国首次将传承和践行“浦江经验”固化为省级地方性法规内容,在立法层面予以确认,作为平安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列举了平安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平安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以及各类主体在平安建设中的责任。同时,支持鼓励公民参与平安建设,规定公民依法做好未成年子女法治教育,保持和谐的家庭和邻里关系;支持见义勇为行为,进一步弘扬社会正能量。
理顺平安建设工作体制。大平安建设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和单位多,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建立健全统筹协调、高效运行的工作体制,联系微信32311699, 条例进一步理顺了平安建设工作体制,明晰了各方责任,对平安建设组织协调机构和政府的职责、建立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实行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合作交流机制等作了明确,推动各方形成合力,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平安建设新格局。
织密社会风险防控网。条例聚焦风险防范化解主线,破解社会风险协同防控和闭环管控的难点痛点。一是建立和完善社会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平安形势分析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社会风险隐患排查和预警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对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的心理服务、心理危机干预和帮扶。
筑牢平安建设重点防火墙。条例对平安建设的重点防治作了专章规定,对政治安全、涉及国计民生物资的安全保障体系、治安安全、校园安全、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安全生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网络
综合治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食品药品安全、物流寄递监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生态环境安全、海域安全、常态化扫黑除恶等专项治理和重点监管作出相应规定,为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平安建设防治工作提供立法引领。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条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了不少创新规定。一是推进和规范“一中心、四平台和一网格”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二是鼓励支持村、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与平安建设。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和调处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四是加强对特殊人群及其子女权利保障。五是开展平安示范创建活动。
数字化赋能提质增效。数字化是平安建设的引擎和动能。立足我省数字化改革成果,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支撑。为此,条例对建设全省统一的数字平安系统,完善平安建设数据共享机制,开发、运用相应平安建设特色应用场景,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平安建设的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公共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联网应用,发挥大数据在平安建设决策、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等作了规定。
强化保障措施。为保障平安建设工作切实有效开展,条例规定,将每年5月第二周确定为平安浙江文化周,为平安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建立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推进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独特作用,促进各方参与,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平安建设。此外,加强平安建设工作的监督,建立健全社会风险督导检查制度和重点区域、突出问题挂牌督办制度,明确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相应监督职责。
压实考核与责任追究。考核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浙江制定和实施平安建设考核相关制度,在全国首创平安浙江指数体系,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较高。为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增强法律执行刚性,条例对考核与责任追究作了明确和细化。
一是建立健全平安建设考核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将平安建设考核评价结果纳入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并可以对成绩突出的地区授予平安市、县等称号。
二是建立健全平安浙江指数评价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平安浙江指数,全
面、客观评价设区的市、县(市、区)平安建设状况。
三是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平安建设责任的,明确可以约谈、通报、挂牌督办,对受到挂牌督办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在整改限期内不得评优评先等。
法治作笔绘就巴渝和美画卷重庆司法行政系统护航平安建设综述本
(2023 年 3 月 22 日)
去年12月15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司法局南宾司法所仅用4个小时就调解了一起工伤死亡损害赔偿纠纷,当事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了一次性赔偿协议。
在重庆,平安建设让群众时刻拥有满满的安全感。从调解小院里冷眼相对变成握手言和,到足不出户律师上门提供法律服务,再到街头巷尾充满“趣”意的“法治元素”点滴的安全感聚沙成塔,折射出重庆司法行政系统在平安建设中取得的大成效。
一年来,重庆司法行政系统听民意、护民生、保平安的“和美图”在巴渝大地铺展开来,通过丰富多彩的“笔触”,平安法治一体推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除险清患,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努力答出平安重庆建设的高分“答卷”,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司法行政平安战线落地生根。
锚定防范在先
打好除险清患“组合拳”
防微杜渐,慎之在始。“患从哪里来、险在何处生,防用啥办法”,一直是摆在重庆司法行政系统面前的必答题。
近年来,重庆市司法局致力于平安建设体系机制建设,成立维稳安保工作专班,下设政治安全、监所安全等9个专项小组,建立健全协同推进等工作机制, 健全完善定期调度、滚动排查、风险研判预警、风险事项交办督办、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督查指导“六项”工作机制,切实提升风险隐患发现、预警、报告、处置等各环节工作的精准性和规范度,确保各项任务协同高效推进、全面深入落实。
锚定“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重庆司法行政系统维护社会稳定有力有效。创新建立“1+4”服务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多重风险联合管理机制、分级分类研判和服务管理机制,确保风险闭环管控。紧盯重点人群、疫情防控、监所安全、社会稳控、队伍管理、信访维稳等关键环节,深入排查风险点,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系统化推进各项风险隐患“全量见底、精准拆除、动态清零”,司法行政执法司法公信力连续5年排名全市政法系统第一。全市监狱系统连续12年实现无重大狱内案(事)件发生;戒毒所收治规模全国第五;各区县司法局主动作为护平安,沙坪坝区文化旅游委联合区
司法局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查办“黑导游”与“黑旅行社”;万州区某村电镀作坊私排废水入河,司法鉴定助力打击犯罪、修复环境通过有力有效的“连环招”,使平安重庆的画卷更美、底色更亮。
夯实基层基础
奏响基层治理“协奏曲”
以便民利民为先,基层治理的“硬功夫”还体现在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方面面。
2022年3月,在“新风小院川渝边界联合调解工作室”马家坳小院,荣昌区龙集司法所联合盘龙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涉及房产、现金、首饰、债权,价值共计50余万元的遗产继承纠纷,并当场司法确认。
去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新建“三调对接” 组织133个,累计达到633个,实现区县全覆盖;全市1.3万余个调解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年均调解矛盾纠纷40余万件;优化完善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努力满足群众纠纷解决需求,共受理矛盾纠纷8.9 万件;人民调解群众满意率达94.9%,排名全国第八。
法律服务方面,重庆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年均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超100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7%。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25万件,挽回损失4.1亿元。累计培育村(社区)“法律明白人”3.55万余名,试点建设“法律之家”540个。
与此同时,普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维也在不断的浸润民心。一年以来通过约26万场次的法治宣传宣讲活动,使法治精神更加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服务精细精准
绘制营商环境“多彩图”
“这种‘不见面’的审批服务,是我办理业务最快、最方便、最满意的一次。”2022年11月,江津区江汉油田腾瑞达潜江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企业员工周正宇通过邮箱递送资料,不到10分钟就办理好天然气管道占道挖掘施工许可证。
让数据动起来,让企业少跑路,“不见面”的审批方式,正是司法行政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举措之一。
一年来,重庆市司法行政系统绷紧“安全”这根弦,有效发挥服务职能,
突出抓好责任落实,建立健全预防机制,把牢工作主动权,让平安成为最优质的营商环境。
重庆市司法局不断加强涉企法律服务,在全市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 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为108个园区、6349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1.3万余件次。同时,还细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法治保障60项措施,在全国率先完成律所预核名改革试点任务;深化“放管服” 改革,开展营商环境许可监管事项实施评估,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550项,推出第二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事项30项,有效促进企业依法、规范、健康发展。
在制度保障方面,重庆市司法局在2022年推动制定并实施市政府年度立法计划,完成养犬管理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办法、巡游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等16部法规规章立法审查;在全国率先出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完成236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以及544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护航安全优质的营商环境。
在建设西部法律服务高地方面,制定实施西部法律服务高地五年规划,统筹推进法律服务行业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推动成立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长江上游法律服务中心;创新打造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制定实施中小法律服务机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计划、英才发展计划、司法鉴定人才培养战略。
重庆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司法行政系统还将立足司法行政职能职责,聚焦推动平安建设工作机制迭代更新、助推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强化平安建设法治保障、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四个方面,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形成全范围、全领域、全过程抓平安的强力态势,努力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西部先行区,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走在中西部前列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甘德:多措并举 书写平安建设新答卷
(2023 年 7 月 7 日)
扎实推进平安青海建设,是新征程上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政法机关作为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的重要论述,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为着力点,推动平安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力“十个一”,锚定统筹协调“总航标”。
自平安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甘德县按照县委主要领导安排部署及时召开常委会,制定印发全县“十个一”平安建设工作方案、“双周调度”工作规则、“月调度”工作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全县平安建设考核办法等文件,并成立县级督导检查组对乡镇及成员单位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进一步推动平安建设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同时与四川阿坝、甘肃玛曲县召开边际联防协作联席会,通过青甘川三省交界县区域平安边界联创工作协作,进一步明确双方责任抓好联防协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抓好联治协作,形成联动融合、协同共治、互利共赢的平安联创共建协作新格局。
聚力“十个一”,打好维护稳定“组合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创新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好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甘德县纪委监委自2023年以来,共受理问题线索10件, 正在核查7件,立案审查3人;县人民法院截至目前已受理各类案件75件,结案率100%。新收执行案件43件,恢复执行2件,执结34件,结案率75.56%;县交通运输局共开展县城内道路运输安全运营整治行动3次,检查车辆90余辆;县卫健局协同上海儿科支医专家及相关医务人员赴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了为期10天的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县教育局以宣传月为契机,联合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组织全县负责校园安全人员进行毒驾及毒品危害集体培训、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消防演练。
聚力“十个一”,牵牢信息化建设“牛鼻子”。
一是提档升级“四级联户”,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按照多元融合、组团式服务的原则,以“1+N=1”(一个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多个部门融合, 构建一张社会治理网格)综合治理模式,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信息化建设为
支撑将数字甘德应急指挥平台、“12345”政务服务平台与综治中心并行运转统一调度。甘德县综治中心立足“实体、实战、实用、实效”的要求,完善机制,整合资源,为打造社会治理一体化指挥平台打下基础;二是整合各类平台,构建民安民生“融合网”。组建“全要素”网格,将各类网格统一整合为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网格,使网格员、村(社区)干部以及前端执法人员等分散的社会力量重新聚合,全县57个网格融合了公安、应急、司法、环保、城管、消防等八大部门职能,实现“资源融合”,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解决问题一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完善新“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共治圈”。按照“三分三流、巡办分离”原则,将群众、网格通过“四级联户制”APP收集的问题全部汇入综治信息平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派单分流到相应职能部门限期办结,反馈办理结果,建立了事件“响应”及时,运转顺畅、处置得当的社会治理运转模式。
聚力“十个一”,奏响平安宣传“大合唱”。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县“6282高原宣讲队”+支志愿服务队职能作用,运用“线上+线下”“宣传+引导”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平安建设宣传工作。乡镇及成员单位共开展300余次宣讲活动,发放各领域安全常识宣传手册2.4万份,悬挂横幅200余条,利用LED电子显
示屏宣传平安建设标语670余幅,制作5部藏汉双语动画影像,播放量达1.7 万次。运用“线上+线下”织密平安建设宣传“防控网”,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格尔木平安建设迈入“新赛道”
(2023 年 11 月 20 日)
被誉为“中国盐湖城”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地处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近年来,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格尔木多措并举推进平安建设,获得诸多荣誉: 2019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9年、2020年连续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2020年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桂冠,并入选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连续三次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捧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2023年格尔木市委政法委获评“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格尔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菊对《法治日报》记者说,成绩代表过去。今年以来,格尔木市深入贯彻省州平安建设部署要求,以平安建设为“总”,以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为“纲”,全力抓好落地落实,力争在平安建设“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以平安促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13457”构建平安建设新架构
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州委平安建设有关部署,今年格尔木构建了“13457”平安建设新架构。
“1”即一个考核指挥棒,优化工作机制;“3”即平安办、专项组组长单位、“平安细胞”牵头单位三个层面联动,推动任务落实;“4”即市委、党(工)委、乡(街)、村(社区)四级书记齐抓,压实工作责任;“5”即抓住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五类重点防控风险;“7”即以 7天为一个周期开展研判调度,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抓好重点工作落实。按照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的工作要求,格尔木在全州率先推行市级领导联点指导平安建设工作机制,35名市级领导分别联点指导70家成员单位和78个村(社区),立足消除重大风险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员帮教管控、社会治安防控、网格化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实地指导,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本着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格尔木建立市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联席会议协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和信访局联动的工作格局,将国家信访局、省州督办交办的信访事项和重点人员列为重点工作,分解到各市级领导包案,开展集中攻坚化解,全市信访案件办理率和办结率均达100%。
作为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起点,格尔木始终将铁路护路工作摆在平安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其中535公里的线路穿越格尔木,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后,格尔木便成立了护路办,下设4个巡逻中队,有44名护路队员,主要负责松如沟至玉珠峰230公里的执勤巡逻任务。
多年来,格尔木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与平安建设、综治维稳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层层落实护路目标责任。格尔木市护路办坚持路地结合、警民结合、专群结合,每年与18家护路组织成员单位签订《铁路护路联防暨安全保卫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与成员单位组建信息员队伍,在重点时间、重点环节开展联合演习、巡逻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为平安格尔木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昆仑义警”助推群防群治
“昆仑义警”是格尔木平安建设中的亮点,始于格尔木市公安局金峰路派出所建立的“金枫义警”。“金枫义警”作为一支群防群治队伍,协助民警开展治安巡防、隐患排查、警民联络和纠纷调解等工作,为推动地区平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借鉴“金枫义警”成功经验,格尔木于2022年7月1日在全市组建了“昆仑义警”群防群治队伍,由人大代表、退伍军人、企业职工、出租车司机、社会从业人员等组成,大幅提升了群防群控水平。如今在格尔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着“昆仑义警”马甲的队员。
格尔木市公安局副局长田永康说,目前全市共有1100余名“昆仑义警”,协助民警开展治安巡逻、应急救援、纠纷排查化解、法律政策宣讲、护校安园等工作,工作情况实行“积分制”兑现奖惩。这支新生力量,为实现警民联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增添了活力。
聚焦网格设置到位、人员配备到位、资源整合到位,将疫情防控网格化作战单元转化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力量,是格尔木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新举措。该市将各级党员干部充实到社会治理网格,建立“联点领导+乡镇(街道)+联点单位+联点社区+网格员”五级管理模式,打通由上到下的五级联动“快车道”, 由49名联点包片领导、85家联点单位、189个点位工作组、204名工作人员联系34个社区,各城区联系所辖村,共同开展平安建设、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同时,各单位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参与村(社区)事务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和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有效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
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区域化典型培树各具特色
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环城四周的郭勒木德镇,面积2.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万人。针对地域辽阔的实际,该镇以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线上,网格化服务管理为线下,搭建了“数治郭镇”智慧平台建设,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等宣传活动,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全方位掌控,夯实了平安建设基层基础。
今年,郭勒木德镇整合资源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推动“一站式” 多元解纷机制,组织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村警”等力量化解纠纷。截至目前,该镇各调委会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55件,调解率达99.7%。
“区域化”典型培树是格尔木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乡镇(街道)在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中,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涌现出很多特色亮点。
河西街道打造“柳韵领航、幸福河西”党建品牌,推动服务管理向精细化转变,建立“1+1+1+N”网格服务治理队伍,发挥社区民警、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楼栋长等人员作用,实现“1+1>2”的融合治理效果;金峰路街道采取“社区党支部+社会组织+社区网格员+社会志愿者”的“四社共联”模式,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力量支持、参与人员广泛的“金枫社工”队伍,强化网格化管理,助力平安建设;西藏路街道以社区联动、企业联盟、移民共管“三元共治”模式,引领街道治理新模式,推动街道条块联动、三方共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同时,格尔木还以“网格+警格”双网融合为创新点,推动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穿警服的副书记”走马上任,变“下社区”为“在社区”,努力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解决好。
张菊说,今后,格尔木市政法机关将继续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在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深化社会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十个一”工作要求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构筑平安建设高地 护航百姓幸福生活
(2023 年 10 月 23 日)
全国首部社会心理服务地方立法——《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近日颁布,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我市上半年省对市法治建设考核全省第一、小组第一;
在7月份全市社会满意度调查中,社会治安得分列六大领域第一位;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1.4万件,分流率居全省前三位。
“平安品质更稳”既是建设品质滨州的重要篇章,也是建设品质滨州的有力保障。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滨州坚持“1234569” 政法工作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决守牢“一排底线”,有效化解各类风险,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一、坚决守牢安全发展“一排底线”
刚刚结束的全市公安机关夏季社会治安行动,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42 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56人;查处行政案件2050起,行政处罚2385人。
人民群众对平安的呼唤在哪里,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就在哪里。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拳出击,依法打击,1至9月份,我市打掉恶
势力组织7个;一审审结涉恶案件2件、二审审结涉恶案件2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制发整改“三书一函”151件,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
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全市电诈案件破案数、抓获嫌疑人数同比分别提升65.73%、227.28%。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快侦快破涉企经济犯罪案件85起,重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破案率100%,有力维护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政法机关打造了“河海间” 环境资源审判品牌,设立“生态警长”,建立“河长+检察长”机制,及时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
持之以恒抓牢安全生产,1至9月份,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1.9%和18.5%,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统筹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两个建设”
2023年4月11日清晨,博兴县法院联合山东省电视台闪电新闻团队开展执行直播行动。直播从早上6点持续到下午1点,941.4万人次在线观看。
今年以来,滨州法院拓展“滨锋52”执行品牌,开展集中执行269次,网络直播10场,执行和解及到位金额39.51亿元,执行质效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其中,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全省第一,执行完毕率全省第三。
法院一次次直播执行行动,彰显的正是滨州平安建设“依法有法办、有法依法办”的理念,收获的是企业和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建立起市县两级法智护航中心,该项目入选“法治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和法制日报社“2023年度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截至目前,已接待服务企业家及群众11901人次,开展为企服务活动1851场次,引进律所及服务机构23家。
全市法院推出了一系列助企利企工作措施,打造“凤栖梧”破产审判品牌, 创新破产预重整机制,成立困境企业司法挽救分诊室,搭建重整投融资平台,让企业“转危为安”。
全市检察系统扎实开展民营企业司法保护、服务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 建立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运行以来,共受理涉企案件86件,举行涉企案件公开听证11次,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43项。
2021年1月,“滨州微警务”平台上线。截至目前,324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平台注册人数达128.8万,208万人次体验了滨州微警务便捷服务,其中55万人次使用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临时身份证明、“微信挪车”等高频功能。
司法行政机关开展企业行政合规建设,出台《滨州市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在17个执法领域125个执法事项向企业提供合规建议,让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哪些行为违法、违反了什么法、怎样做不违法”。
三、构建社会治理“一个体系”
平安建设,基础实才有基层安,多小安方能大平安。
滨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抓住网格化治理这一重点,全面推进“一网、二联、三无、四中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一网”,即创新“全科大网格”平台载体,提升智慧化运行水平;“二联”,即强化专群联防、专群联控,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无”,即开展“无访、无讼、无邪教”村(社区)创建,推动重心下沉、资源下移、保障
下倾,夯实平安稳定根基;“四个中心”,即创设法智护航中心、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提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组建数字平安合成作战中心,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2023年以来,持续提升“全科大网格”治理效能,发挥全市9700余名网格员作用,线上推广“百姓管家”平安码,24小时回应群众诉求,注册人数225.8 万人;线下开展“百姓夜话”活动10.2万场次,收集群众诉求建议10.9万条。
心安是更高水平的平安。滨州“心安城市”项目荣获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对全市431所中小学、38万余名在校生开展心理测评、分类预警、疏导干预,让老百姓“身有安居处、心有疗养所”。
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由市委政法委和滨州中院作为双召集人,建立起由政法委、法院等18个部门组成的诉源治理联席会议,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主抓、法院推动、各行业参与、深入基层一线的“1+4”工作体系, 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过程诉源治理大格局。
广州全力书写平安建设文章
(2023 年 10 月 9 日)
全市案件警情、刑事立案数实现连续5年同比下降,群众安全感10年一直保持高位;近3年来在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中稳居全省前列;打造最小应急单元、“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广州街坊”等平安品牌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立足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区位特点和城市特质,高质量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书写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州建设文章。
一、出重拳护民安夯实平安底色
今年5月1日,联系微信32311699,广州市白云区公安局反诈中心收到了朱平洲老人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锦旗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四个“尽”流露出老人对警官张小英和反诈中心的感激之情。
小案件连着大民生,件件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电信诈骗高发多发等情况,广州强力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截至8月底,共打击处理嫌疑人4千余名。
这只是广州依法严打突出违法犯罪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州持续深化平安广州建设,建立健全市委平安广州建设领导体制,凝聚各方力量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广州始终坚持“群众反映什么犯罪就突出打击什么犯罪”,构建起“专项打+常态查”相结合的打击整治机制,强化社会治安巡防管控“四个一”体系建设和应用,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努力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让群众时刻感受被平安充盈围绕。”广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二、以善治恤民情擦亮平安成色
今年1月,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综治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融合综治、司法、劳动监察、综合网格、安心驿站、平安促进会及社区警务室等,承担社区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创建宣传等功能,是广州推动综治中心提档升级、持续筑牢平安广州基层基础的一个样本。
“提档升级的综治中心,让群众的声音得到倾听,让群众找到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地方。”萝岗街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走进综治中心,群众接访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粤心安”心理服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
群众可以“一站式”办理信访、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社会心理服务等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事项。
近年来,广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综治中心+综合网格+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建设,推动全市176个镇街和2817个村居综治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建成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调处、一揽子解决的一站式基层社会治理实体平台。
市域社会治理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是阅卷人。为实现与群众的正向反馈, 广州发布可量化的社会治理晴雨表“红棉指数”,紧盯民生热点开展8个维度的预警监测,邀请群众、媒体、专家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估,通过“一幅图” “一张表”清晰呈现一个地区的社会治理状况全貌,指导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三、借民力汇民意打造平安特色
如今,漫步广州街头,触目可及的是“最小应急单元” 醒目的蓝底白字标志,医院、学校、商场超市、车站码头等随处可见的是臂戴红袖章、身穿红马甲的最小应急单元队员。“正佳广场最小应急单元18人已打卡上岗,情况正常。”“执信中学最小应急单元3人已打卡上岗,情况正常。”每天,在统一指挥调度下,各最小应急单元通过专用对讲机报备上岗、报告各类突发情况、有序接受指挥,全面投入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成为“广州街坊”群防群治队伍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广州凝聚全市群防群治力量,形成本土特色“广州街坊”群防群治队伍419支,实名注册“广州街坊”67万名。
不仅如此,广州始终积极倡导、营造见义勇为的社会氛围,完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政策,大力宣传英雄事迹。今年以来,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已慰问奖励132名见义勇为的平民英雄,汇聚起平安广州强大的正能量。
砸天窗救出昏迷落水轿车司机的退伍军人、送快递路上救下落水小孩与阿姨的快递小哥、为保护车祸受伤男子挡住过往车辆的公交车司机近日,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举行2023年第三批83名见义勇为平民英雄慰问奖励仪式。“我们要大力弘扬善举,让人人争做广州的平民英雄,为平安广州贡献一份力量。”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人表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公安局 全力推进平安天峻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2023 年 9 月 11 日)
9月5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公安局召开平安天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县公安机关平安建设等方面的有力举措和工作成效,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今年以来,天峻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平安天峻建设工作主线,聚力省委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高位部署推动“防风险、除隐患、降发案、保平安”等各类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治安要素管控,全力防范化解各类突出风险隐患,不断提升“打防管控”质效,全力以赴确保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聚焦“打防管控”重点
天峻县公安局坚持派出所主防基层警务,针对城乡、牧区不同发案特点, 动态调整打击防范重心,持续优化社会面巡防模式。1月至8月,共接有效警情48起,受理行政案件14起,查处14起,查处率为100%,受案数同比下降60%。从发案类型来看,殴打他人和赌博案件仍然较为突出,分别占比43%、29%。坚持以大数据引领,新技术手段为支撑,不断创新侦查方式,积极推进小案全面侦查、合成快侦。1月至8月,共立刑事案件22起(不含电诈),立案数同比下降31.25%,破案11起,破案率为50%。分析案件类型,盗窃类案件占比最大达到
59.1%。持续开展“断卡断流”“云剑”系列打击行动,及时推送电信网络诈骗预警信息1675人次,受理电诈案件7起,破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带破外省电诈案件107起,电诈案件立案数、涉案金额分别同比下降56.25%、45.9%。
二、聚焦专项治理难点
天峻县公安局突出抓实交通安全隐患点(段)治理、恶劣天气影响路段优化提升“两项攻坚”。
1月至8月,共排查整治道路安全风险隐患及事故多发路段56处、道路24条, 查处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1132起,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8起,交通违法、事故指数同比分别下降47.1%、38%。坚持“打击、收缴、管控、查缉、监管”五条战线同步发力,全面启动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工作。累计检查危化、民爆企业及公务用枪单位24家次,收缴各类非法枪支7支、子弹790发,雷管10枚。充分发挥平安建设“社会治安专项组”牵头抓总作用,持续深化“护校安园”, 巩固深化校园安防“四个100%”工作成果,狠抓寄递物流业治安管理,推动散
装油品登记系统安装率、使用率达100%。1月至8月,提供购买散装油品便民服务累计2.8万余人次。
三、聚焦基础防控支撑
天峻县公安局结合全县乡镇警力分配实际,对县公安局党组织设立进行合理整合,各基层派出所党员民警、辅警并入基层乡镇党委参加日常党组织生活,有效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神经末梢”。新源镇举行派出所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聘任仪式,阳康、龙门等地派出所所长已任乡镇政法委员,切实推动形成派出所与乡镇党组织联动工作格局。探索并逐步优化“派出所、司法所、乡镇党委政府、牧业社村委会”的“两所两级”调解模式,大幅提升调解满意度。推广运行“五户联勤、十户联防”巡防机制,在辖区充分利用和发挥示范党员、基层干部、乡贤达士等力量在群众中的威望优势,协助配合社区民警开展巡逻防控、治安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1月至 8月,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3起,化解43起,化解率为100%。
画出辖区平安建设“同心圆”
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2023年7月6日)
夜幕降临,在省城西宁的街头巷尾,警灯闪烁、警车穿梭,随处可见的公安民辅警藏蓝身影如同平安的音符,跃动在人民群众心间。
治安稳则百姓安,百姓安则百业兴。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主线,结合辖区社会治安实际,构建“共治式”新体系,释放基层社会治理大能量,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的同时,周密部署、细化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通过快侦快破传统盗抢骗案件、创新立体反诈模式等举措,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用忠诚和奉献描绘出一抹亮丽的“警”色。
一、延伸警务触角织密辖区“平安网”
进入夏季,城西公安分局辖区内的商圈夜市逐渐热闹了起来。这些天,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文博路派出所的民警正带着几名佩戴红袖标的联防队员巡逻驻守,默默守护着城市的烟火气息。
“如何破解警力不足,实现基层精细化治理?”城西公安分局文博路派出所紧紧围绕平安建设工作要求,探索推广“平安商户包夹联防”守护机制,发动保安员、平安志愿者、商户店员等各类群防群治力量,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文博路派出所还与商户逐个签订“平安商户包夹联防”责任书,由每个联防小组推选一名有影响、有威望、热心于治安工作的同志担任“五户长”。同时,启动“双十机制”,每月逢十日早上10点,民警对联防商户就应急处置、矛盾化解、各类违法犯罪识别预防、普法宣传等进行培训,将公安机关的理念更好地贯彻到商户。
“在这种机制下,我们商户体会到互敬、互帮、互助所带来的成效,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到联防这件事中来非常的有意义,也让我们这个商圈更加有温度,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这是商户朱晶晶最直观的感受。如今,辖区商圈里每天都有联防队员轮流巡查,公安机关、辖区商户联防互动,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的安保体系。红袖标飘起来,联防队员动起来,防范工作做起来,让群众时刻感受到民警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
“力盟商圈某超市内发生纠纷,请出警!”“收到!”正在附近巡逻的五四大街派出所巡逻组不到两分钟内赶至事发地点,及时制止了一起打架事件。
“我车上的乘客突发心脏病,需要紧急就医!”在晚高峰时段,巡逻组仅用10分钟,开辟“生命通道”,将患者紧急送至医院。
凌晨两点半,巡逻民警在盘查时发现一名报警走失人员,及时联系其家属, 将离家出走男孩安全送回家中。
这些快速响应和不断提升的安全感都得益于城西公安坚持“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整体联动、相互策应”的实践。为打造“快速防护网”,切实守护辖区平安,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通过网格化巡逻防控机制,将辖区科学划分为8个巡区网格。5个交通要道治安卡口、5个重点区域街面警务室“守点”,特巡警大队、分局机关巡逻组“控线”,各派出所巡逻组、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组“稳面”,义警、红袖标巡逻队、社区巡防队、护校安园队等群防群治力量“织网”,立体化、多维度守护辖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
二、攥紧打击犯罪“硬拳头”增强社会治安“防控力”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治安。公安工作能不能得到群众认可,与当地社会治安状况相关。
6月12日,城西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其车里的5万块钱被盗了。接到报警后,刑警大队迅速组织警力,联合分局职能部门,对该案件开展侦办工作。经现场调查及调取监控录像,警方迅速确定了犯罪嫌疑人张某某。随后,各警种联合作战,迅速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抓获。
这只是城西公安分局打击防范传统盗抢骗案件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城西公安分局已成功破获传统盗抢骗案件近百起。其中,大部分案件在案发24小时内破获。
“各位叔叔阿姨,陌生人的电话不要轻易相信,要你下什么手机软件啊, 特别是要发短信验证码的就千万要当心”“兼职刷单千万不要相信,警惕转账信息”。6月15日,城西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开展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 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中,民警辅警深入辖区北城七区商业广场,设立展台和展板,向群众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非法集资犯罪形态的相关知识,让群众真正了解非法集资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提醒广大市民要捂好自己的钱袋子,谨防上当受骗。
与传统盗抢骗案件相比,电信网络诈骗类案件财产损失更大。城西公安分
局积极打好“主动仗”,打破属地管辖、警种管辖常规做法,探索构建“2+1+8+x”治理涉网新型犯罪新模式,通过反诈打防一体化平台大数据库,以8个属地派出所为劝阻宣防终端,以2000多名警格网格员为基点进行网格化宣防预警,实现对涉诈风险第一时间预警劝阻。同时,强化事前自动精准预警,与银行、通信运营商建立联动机制,对金融、通讯、互联网等领域可能存在诈骗信息或线索实现互联互通,有效解决预警类型单一、各类预警不兼容、预警数据准确率不高、预警数据应用渠道不畅和民警劝阻效率低等问题,防止损失扩大化。并通过事中快速联动处置系统对涉案资金进行快速封堵、秒级止付,全力挽回被害人损失。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平安青海建设的重点。城西公安分局秉持着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的理念,强化资源整合,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原则,依托大数据资源,坚持警情日研判机制,对传统盗抢骗违法犯罪快速反应、依法从严查处;针对侵财犯罪多发的区域、时段,不断加大巡防力度,提高街面见警率,消除社会治安盲点,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积极推进“天网工程”技防举措,在重要路段架设视频监控探头,全面提升了智慧安全防范水平,织密了社会治安防控网。
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化解“多元化”
近年来,城西公安分局坚持人民至上,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出台便民利民举措,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推动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80%以上的工作时间沉入辖区,全面实现‘派出所主防’工作目标。”5 月9日,城西公安分局召开派出所工作会议,分析短板,提出要求,一项项民生举措落地落实。
“辖区群众都认识王刚,有什么事情先想起来的也是他。”记者跟随胜利路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刚的脚步走进辖区,看到他与居民总有打不完的招呼、说不完的话。坚守社区岗位多年,这位“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辖区安宁。
城西公安充分发挥社区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各项举措,辖区治安环境持续呈现良好态势,辖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感谢民警帮我们两家解决了漏水引发的纠纷,真是多亏了您!之前,两
家人总是谈不到一起,民警多次上门了解情况,最后终于把事情解决了,真的太感谢了!”困扰自己好几年的问题被圆满解决后,家住城西区的杨女士激动地说。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是我们两家为噪音的事经常争吵,两年多了一直没得到妥善解决。感谢警察同志,不辞辛苦,跑了这么多趟,认真倾听我们的想法,耐心解决了矛盾,让我们握手言和!”6月13日,家住城西区的王女士在困扰自己许久的噪音问题被圆满解决后,向桃李路派出所社区民警连声道谢。
城西公安分局搭建起由治理网格、警民联系牌、微网格微信群、社区民警、网格员组成的社会治安治理集群,矛盾纠纷社区网格内化解率达98%以上,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今年以来,城西公安分局社区民警深入走访,排查化解噪音扰民、邻里纠纷、文明养犬、停车挪车、婚恋矛盾等各类纠纷300余起,画出了辖区平安建设“同心圆”。
“谢谢警察同志,你们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文博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马晓梅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辖区居民王先生平时靠卖水果为生,经常因为无固定摊位而烦恼,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得知此情况,她积极与社区、城管等部门协调沟通,为王先生在早市安排了固定摊位。
“人民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我应该做的!”面对居民的感谢,马晓梅这样说。
送证上门、看望孤寡老人、紧急送医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城西公安分局社区民警访民意、解民忧,为辖区群众上门送证80余次、办实事400余件。
警在身边,警在一线。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军表示,我们将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奋斗,忠实履行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绘就平安“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华池县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2023年3月21日)
近年来,华池县围绕安全和稳定重点工作,着眼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狠抓平安建设各项措施落实,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平安建设步伐越来越扎实稳健,先后被授予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2017-2020年度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县等称号。
一、“大防控”点亮“平安灯”
近年来,华池县始终保持严打态势,坚决守护人民安宁和社会公平正义。聚焦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联系微信32311699,加强专业队伍、专业手段建设, 全力提升破案打击质效。“十三五”期间,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8.1%。结合打击“黄赌”和“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持续整治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坚持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推进治安防控“六张网” 建设,构建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在全市率先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投入3000多万元,依托“雪亮工程”建设,对县城街道、居民小区、重点场所等要害部位,安装更换高清摄像头3770个,动员群众安装“智慧看家”9628个,实现了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将城区划分为4个巡逻区域,组建了专职巡逻队,深入各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重要路段开展不间断、交叉式巡逻,构建起了以片区民警为骨干, 治安户长、治安联防队、治安信息员为基础的群防群治体系,进一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威慑力,有效降低了城区发案率。结合城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投入400多万元,对住户较多、暂未实现物业管理的10个小区全面进行了安全改造,安装了单元防盗门和可视化楼宇对讲系统,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微治理”释放“大能量”
每逢节假日,华池县北关社区网格员朱岩都十分忙碌。他要及时掌握社区内的返乡人员信息,对重点人员进行风险排查和管理。在华池县,像他这样的网格员一共有1593名,成为开展农村家庭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处、安全
隐患排查、公共服务代办、基层平安创建、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华池县坚持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推行三级平台四级网
格全新模式,全面打造“一网统揽、一员多责”的全科网格。探索建立了“微信+网格化”管理模式,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网格管理微信群15个,明确县、乡、村三级书记为本网格网格长,县、乡两级分管领导及网格长、网格员等2424人全部进“圈”入“群”开展工作。对原党建、综治、禁毒、安监、交通、消防、环卫等方面的网格员,从职责、人员、补助上进行全方位整合,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推进民生服务、政务服务、法律服务进网格,邀请政法单位分管领导、基层庭所负责人、片区民警、律师等进网格,开展网上互动、网下办理,及时解答群众疑问,提升法治服务水平。邀请交管、市场监管、民政、生态环境等26 个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主办进网格,宣传民生保障政策,普及政务项目办理流程,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安全隐患,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切实形成了“人在网中管、难在网中解、事在网中办”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推动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一个角落,让“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
三、“解铃人”巧解“千千结”
矛盾调处化解,调解的是矛盾、理顺的是民心。华池县坚持以命案防范治理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专项行动为主抓手,创新运用强调不拘形式、手续简便、方便诉讼、就地化解纠纷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全力化解各个领域的矛盾纠纷和突出信访问题,最大限度将不和谐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源头。
持续探索建立完善“1+8+N”工作法,及时调处化解了一批“钉子案”“骨头案”,从源头上消除了风险隐患。针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探索形成了“3334”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巧儿”调解室、家事审判法庭等,构建立体化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工作新格局,达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华池县全面完成了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并在县乡挂牌成立“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服务中心”,做到实战化运行。在县综治中心建设过程中,先后投入440万元,建成了以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网格管理、视频研判为主要内容的“两厅十九室一讲堂”实体化平台。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制度,整合政法、信访、妇联、民政等9个部门,采取常驻和随驻相结合的
方式,进驻“12345”政务热线、特邀调解员、心理疏导师等相关工作人员42人, 吸纳进驻临近退休、调解经验丰富的“老政法”,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扎实开展治安研判、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矛盾化解等工作,真正实现让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和群众诉求“只进一个门、只跑一趟路”。
绘就平安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凤翔区构建“三三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2023年7月31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类型多元、诉求多元等特点,人民群众对多元解纷方式具有客观需求,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有着更高期盼。
近年来,凤翔区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防范风险隐患的重要举措, 通过构建“三色预警、三级分诊、三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明确矛盾纠纷等级划分和责任界定,将矛盾诉求层层分流、分级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走出一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凤翔路径”。
一、三色预警让风险隐患无处遁形
“凤翔区广泛调动网格力量,做实做细做精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区、镇、村三级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根据问题成因及发展趋势,划分为‘蓝色、黄色、红色’三个等级,及时预警、分流、调处,有效预防和遏制‘纠转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近日,记者在凤翔区综治中心采访时,该中心主任李永博告诉记者。
据了解,针对红色等级矛盾纠纷,建立一案一专班,由区级领导直接包抓, 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引导群众合法有序地表达意愿和诉求,严防引发重大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针对黄色等级矛盾纠纷,由各镇矛盾调解中心负责调解,落实分管领导包抓责任,对重要案件由镇上主要领导督办;针对蓝色等级矛盾纠纷,由涉事单位、村(社区)直接组织调解,镇矛盾调解中心负责督查指导。对经村(社区)处理三次以上当事人仍不满意的矛盾纠纷,预警等级调整为黄色。通过清晰的等级划分和责任界定,夯实了基层调解组织和人员的责任,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
2022年全区平安建设满意度达到99.11%,为历年来最高。今年1月至6月, 全区刑事、治安、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同比分别下降16%、14%、12.99%,在重大专项活动维稳安保工作中牢牢守住了“六个零发生”的安全底线,实现“发案减少、事故下降、秩序良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二、三级分诊让群众说事有地
“对于今天矛盾调解中心的调解,我非常满意。”当事人张某说。
近日,记者来到凤翔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人员正调解成功一桩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都对工作人员的耐心调解和工作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近年来,凤翔区利用三级综治中心实体运行、区镇两级矛盾调解中心全面建成的优势,按照分级负责保稳定原则,将信访诉求、纠纷隐患层层分流、逐级化解,形成以村级“初级诊疗”、镇级“全科门诊”、区级“专家会诊”为职能区分的矛盾纠纷分级化解模式。
据李永博介绍,“初级诊疗”坚决守住初信初访、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对于简单矛盾纠纷,由网格员、调解委员会或村(居)两委就地排查化解,避免小事升级出村。“全科门诊”,镇矛盾调解中心对本级受理和村级上报的矛盾纠纷,推行一般事项直接办、特殊事项承诺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实现矛盾纠纷“不漏诊”“不误诊”。“专家会诊”,区矛盾调解中心整合首席法律咨
询专家团队、区“法律诊所”等力量,联合检察院、法院、司法、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棘手遗留纠纷、重大疑难纠纷进行联调会商,实现矛盾纠纷一站解决。同时,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归口管理”原则,对经过联调会诊或上一层级组织化解的矛盾纠纷,不改变属地或牵头部门主体责任。通过实施三级分诊,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在镇、村两级就地解决。
去年,全区化解矛盾纠纷677件,其中镇、村两级化解634件,区级化解43 件,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三调联动让矛盾纠纷一站解决
今年4月份,凤翔区糜杆桥镇矛盾调解中心召集司法所、社保所、财政所、派出所及镇法律诊室,仅用一周时间,圆满化解了该镇西关村李某长达10年之久的账务纠纷,帮助李某成功追回4.5万元欠款,李某激动万分。
基层事务繁杂,矛盾纠纷多种多样,怎样解好矛盾纠纷“千千结”?
对此,凤翔区创新建立“1+10+X”工作机制,由“和凤”调解工作室联合“法律诊所”10个专家会诊室的110名专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调处矛盾纠纷。同时,依托区信访接待大厅、镇司法所,整合平安办、信联办、依法治区办力量,建成区镇两级矛盾调解中心,统筹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过去群众遇上矛盾纠纷烦心事,往往要跑好几个部门,甚
至“摸不着门”。如今群众只需要到矛盾调解中心或“和凤”调解工作室,基本可以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2022年,某教育培训机构13名女员工因劳动争议向“和凤”调解工作室求助,工作室依托“1+10+X”工作机制,联合法律诊所、妇联、劳动仲裁、法院等部门,圆满调处了这起劳动争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当事人好评。
如今,凤翔区“三三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社会治理效能日渐凸显。凤翔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三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有效破解了矛盾纠纷化解的资源碎片化问题,将解纷主体、解纷渠道、解纷平台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实现了力量聚合、资源整合、功能融合。
积法治之势保平安建设
(2023 年 7 月 28 日)
本月,《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
第11部有关平安建设的地方法规,也是浙江省平安建设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地方性法规。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等地纷纷立法加强平安建设,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依法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积法治之势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
一、强调社会参与社区治理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
《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实施将为高水平建设平安浙江和平安中国示范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条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据浙江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的出台是对多年来平安浙江建设经验、做法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系统集成,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作出了许多创新规定,是一部既体现浙江特色又贯彻现代治理理念的创制性立法,旨在以法治手段解决平安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进一步夯实平安浙江建设的良法善治根基。
平安建设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和单位多,各方面的工作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坚持和贯彻“大平安理念”,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大平安理念”既要强调全面性又要突出重点,条例通过概括表述与具体列举相结合的方式,对政治安全、涉及国计民生物资的安全保障体系、治安安全、校园安全、安全生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网络综合治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食品药品安全、物流寄递监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生态环境安全、海域安全、常态化扫黑除恶等专项治理和重点监管作出相应规定。
条例重点强化社会参与,鼓励、支持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治理, 将物业服务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可以通过提供补贴等方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状态下的社会服务和社区治理工作。
同时,条例对数字平安建设作出专章规定,整合相关数字化应用和资源, 打造具有监测、预警、防控、处置等功能的全省统一的数字平安系统,完善平安建设数据汇集共享机制,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平安建设的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公共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联网应用,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
二、变“小治安”为“大平安”平安建设内涵不断拓展
每一个城市社区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全面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加强对非法集资的监测预警和处置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推动江西省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从发案少、秩序好的“小治安”体系拓展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平安” 格局,《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让平安建设的内涵不断拓展延伸。
现在的平安建设,点多面广,人人有责,更需人人尽责。《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水利、生态环境等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平安建设及各自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和重点监管工作,并积极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依法参与平安建设工作,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为实现共建共治,汇聚平安建设的最大合力,条例还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参加平安建设志愿活动,开展社会治安巡查、矛盾调解、平安法治宣传、应急处置救援、特殊群体关爱等工作。为进一步延伸平安建设工作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条例要求,每一个城市社区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作为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平台。考评是推动平安建设的“指挥棒”。《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规定,省统筹协调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平安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将平安建设考核结果纳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以及领导干部晋职晋级、评优评先、奖励惩处的依据。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考核评价中,群众的意见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比如,条例规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公共安全、治安问题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或者出现反弹,或者公众安全感低以及对政法部门工作满意度低的,各级统筹协调机构应当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责任督导和追究。
三、紧抓瓶颈问题短板社会风险全程治理
早在2022年1月1日就开始施行的《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在全面明确平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相关单位职责定位的同时,着重在夯实基础性制度和机制建设上下功夫,以问题导向强化重点防治,完善社会风险防控和矛盾纠纷化解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治理,对平安建设重点领域作出前瞻性制度安排,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落实平安建设工作监督与责任机制,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平安建设提供更有权威、更可操作、更具针对性的制度保障。
《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紧抓瓶颈短板加强全程治理。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条例强化相关管理与服务,具体包括:学校、医院等区域的管理单位或者运营单位依法采取各种措施防范暴力恐怖活动,提高防控能力;司法行政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等的服务与管理。
同时,条例对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作出制度安排, 对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网络安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医疗纠纷防治等突出领域分别作出相应规定。
完善社会风险防控和矛盾纠纷化解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治理是《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的一大亮点。据介绍,条例坚持系统思维、全程治理,构建起环环相扣、系统有序、运转高效的矛盾风险防控有机治理闭环。其中,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社会风险防控的全链条治理,强化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源头发现和早期控制,推动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事态在第一环节控制。
另外,《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对社会风险源头预防、排查、定期研判、预警、处置、协同以及责任追究在内的现有做法作出了明确系统的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社会风险隐患排查与预警制度,建立社会风险防控责任清单,及时有效防范和处置各类社会风险。
玛曲:筑牢平安建设“坚强堡垒”
(2023 年 8 月 10 日)
本报玛曲讯(记者后建春通讯员张晓明)近年来,玛曲县牢固树立“党建+” 理念,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平安建设中的带头作用,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把党的声音、党的关怀传递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形成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村(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感指数不断攀升。
党建引领,织牢平安建设“安全网”。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引领平安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推行“党建+”模式,把平安建设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平安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8+”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党建+网格”行动,将全县43个村(社区)细化为1086个网格,设置网格长305名、网格员781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391名,服务联系群众16819户,深化拓展了服务群众的导向,纵深理顺了基层治理的脉络,全面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经费4万元,摸底全县各小区物业、快递网点、外卖企业基本信息,督促建立新业态行业基本信息表,将30余名快递、外卖小哥聘任为“流动网格员”,组建成立“先锋骑手” 志愿服务队。在县总工会、两社区设立外卖、快递爱心驿站,把新就业群体纳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引导109个驻区单位和1288名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
党委牵头,压实平安建设“责任链”。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综治平安建设中的带头作用,调整充实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具体抓重落实,班子成员配合抓齐出力的工作格局。设立由“8+”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下的党建引领、文明村社、和谐寺庙、网格化+十户联防、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兵队伍、教师队伍、线上运行、综合协调等10个专责组,分别按职责推进工作,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结合“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牧民联户长配发“平安通”手持终端,并积极动员嵌入网格的党政干部、两代表
一委员、民兵队伍等下载使用“平安通”APP软件。紧扣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十件实事”抓落实,并积极带头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教育,督导推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宣传推送10万余条手机短信宣传。
党员示范,营造平安建设“大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在平安建设中的带头作用,结合“三亮四进”“一承诺四服务双评议”“党群活动日”“党员积分超市”和党员先锋争创,开展在职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跟踪联系、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激发党员内生动力。制定《玛曲县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清单》和《玛曲县村干部坐班轮班制度》,全面推行党群服务中心职责“18句” 和村(社区)“党群活动日”,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入户摸排以及禁毒日普法宣传,深入各村开展综治平安宣传,了解村民需求,并逐户进行登记。开展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现场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干群同心,共筑平安建设“幸福梦”。紧紧围绕“8+基层社会大治理实践、各类突出问题大排查”主题活动,利用党政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民兵队伍、网格长、联户长等联户力量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深入牧户寺院,与牧户群众和广大僧人进行零距离交流谈心,详细询问牧民群众和僧人遇到的疑难困惑,排查联系对象家庭、邻里、婚姻、土地、债务等各类矛盾纠纷,建立矛盾纠纷台账,做到“一户一策”“一寺一策”。变群众上访为人民调解员下沉走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将风险隐患、寺情僧态、矛盾纠纷进行梳理汇总后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处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早介入、提前疏导、全力化解,实现了“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
民和县公安局 以“四个强化”力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2023 年 10 月 27 日)
今年以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以“四个强化”夯根基,力建铁军队伍促业绩,力创一流业绩保安宁,使平安民和建设得到高位推进。
强化基础信息,打赢维稳关键战。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息收集、研判、预警机制,强化辖区维稳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充分依托警务平台,融合信息资源,超前研判流窜犯罪案系列等案件犯罪活动轨迹,落实应对措施,牢牢掌握社会治安主动权。
强化警务实战,提升核心战斗力。以局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科室负责人为主,聚焦实战指挥能力,开展“红蓝对抗”技能训练。同时,打破传统警务观念,通过整合资源,充实一线警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实力,严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着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警务模式,有效遏制社会面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执法规范,筑牢法治“新基石”。不断深化执法软硬件建设,积极打造5个派出所办案场所一体化新模式,实现“人、案、物、卷”集约化、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物证管理制度》,明确物证流程监管主体,确保涉案财物管理实体化运作。建立完善办案人自查、单位法制员初审、单位分管责任人复审、法制部门专审、主管局领导签批“五级”把关审核制,保证案件质量。
强化队伍建设,锻造平安“主力军”。紧抓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履行主体责任,切实践行“一岗双责”,引领全警做到廉洁自律。制定完善学习计划,以党委带头研讨、支部自主学习、集体按规学习、线上线下自学等形式,确保全警长学常新、比学赶超。重视民警身心健康,开展警医合作、心理健康讲座,落实民警体检,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发挥工会职能,完善落实生病住院、重大变故及生日慰问制度,凝聚警心警力,激发工作热情。
宁陕县政协打好“组合拳”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2023 年 11 月 15 日)
本报讯(实习记者庞浩楠通讯员杨继斌记者唐冰)今年以来,宁陕县政协坚持把平安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平安建设,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推动平安建设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以学习为载体“讲平安”。宁陕县政协印发了《2023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平安建设的目标与措施。在县政协党组和机关党支部学习活动中,把平安建设作为学习内容之一,及时学习县委、县政府、县平安办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对标任务清单全面部署平安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政协机关在平安建设中的工作职责,促进平安机关、和谐机关建设。
以宣传为引导“送平安”。宁陕县政协把宣传作为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和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在机关利用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QQ工作群、微信群发送平安建设知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印发“建设平安和谐宁陕致全体县政协委员的一封信”,进一步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质效;通过进村入户的方式发送宣传资料,面对面与广大群众沟通交流,加大平安建设、“九率一度”的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度,调动群众参与“无电诈、无涉毒、无赌博”平安建设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县政协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群防群治提升基层平安建设水平,让平安意识深入人心,努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增进群众对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的共识。
以法制为根本“保平安”。宁陕县政协以“八五”普法为重点,开展法律“八进”活动,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平安建设的实际效能和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法律走进机关、走进农村、走进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县政协“两支队伍”的法律素质,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安全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进一步提高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让平安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以落实为目标“筑平安”。宁陕县政协落实应急值守制度,严格24小时值
班制度,杜绝顶岗、冒岗、缺岗现象,严格交接手续,不出现断档现象,确保信息及时传递、指挥联络畅通。加强与县平安办的日常沟通和联系,按时报送各类综治维稳报表、工作台账、矛盾纠纷排查表等资料,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现象,不断增强涉稳情报信息搜集掌握、研判预警和防范处置能力。县政协积极开展政协“双走进”和党员干部“双报到”活动,以政协工作人员也是“网格员”为载体,以“宣传法律法规、参与监督管理、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需求”为要求,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高综治网格化精细服务管理水平。
宁夏:加强派出所工作 深化平安建设
(2023 年 6 月 15 日)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完善体系、厘清职责、健全机制、落实保障“四大任务”,强力推动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措施落实,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全力助推平安宁夏建设。
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融合发展同步推进
“我是西郊派出所辖区的老居民了,这里的治安环境好,离不开派出所的严防严管严控,民警、警务专干、网格员每天开展巡逻、整治社会乱象,老百姓日子过得平平安安。”谈起这些年治安变化,家住灵武市西湖名邸小区的居民老程深有感触。
“民警兼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全方位提供法律服务,全身心指导居民自治,推进了社区委员会法治化管理,他们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提升了居民法律素养,实现了党建、社务、警务相融共进。”灵武市城区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马占龙说。
宁夏各级公安机关把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 主抓,通过月例会、季推进会、任务清单、实地督导、工作通报等方式,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各地户籍派出所均成立党支部、配齐支部班子,党的基层组织在派出所全覆盖。派出所所长进班子率100%、社区(村)民警进班子率72%,今年以来,社区民警提供线索破案数同比上升68.7%。
各地派出所组建党建突击队、设立党员示范岗、设立模范单位创建示范点。全区规划警务室2600个,已建成2462个,与社区(村居)同址办公2357个。
二、派出所硬件实力提升“一室两队”“一警多能”遍地开花
“我们以前的派出所是平房,办公区域不够用、住宿条件差,现在新所面积比之前增加了近5倍,我们的干劲更足了。”大河派出所所长丁建云感慨道。近年来,像这样改扩建、新建的派出所,吴忠市公安局已经完成18个,建成智慧型派出所5个、派出所综合指挥室39个,吴忠市派出所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昨天车玻璃被砸,丢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我赶紧到警务室报案,民警很快就帮我找回来了,真是太感谢了。”看到价值万元的电脑失而复得,失主小马向永宁县公安局望远派出所蔚湖城警务站民警表示感谢。
“‘一室两队’警务运行模式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规范,接报警、案件
移交等关键环节衔接更加顺畅。”望远派出所所长王俭说。蔚湖城警务站会集社区民警、刑侦中队民警、禁毒专干、网格员、楼栋长、“智慧义警”等多种力量,通过智能巡逻、日常走访收集线索,刑侦中队第一时间进行精准打击,推动民生小案即发快破,实现专业大队警力布建在基层、下放在社区、一同参与基层治理,着力将警务站打造成社会治理的前沿堡垒。
据了解,宁夏“一室两队”“一警多能”两种勤务模式全面推开,警务模式由被动应对向主动融入转变,全区派出所坚持“以社区警务工作为主、以基础性工作为主”,建立完善“以派出所为中心、各部门各警种支持配合”的新机制,并全部实现“365天×24小时”全天候便民服务,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99%。
三、警务前移优化服务提高综合治理能力
“改革后我们派出所的工作更专职、更高效”银川市公安局西夏分局镇北堡派出所所长赵辉告诉记者,镇北堡派出所根据辖区治安特点,每天进行警情分析、研判发案规律,针对性布置街面警力,实现辖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几个中心村实现了连续多月刑事案件及治安案件“零发案”。
银川公安打造“塞上枫桥”,高标准推进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推动警务前移,着力提高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掌控能力,全力打造平安建设新高地。全市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003个,893个小区实现“零发案”。
社区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支撑公安工作的第一块基石,为提升社区警务工作质效,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分局良田镇派出所不断探索,组建社区警务队开展工作,该所成立4个中心村警务室,派出所教导员兼任社区警务队队长,做到从“点”上抓治理,在“面”上创品牌,派出所主防责任进一步压实。该所植物园村石榴籽警务室紧紧围绕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创建“塞上枫桥”警务品牌;和顺新村警务室围绕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打造“流动人口务工爱心岗”;兴源村警务室借助良田农贸集市,以“打、防、管、控、稳”一体化建设为突破,打造集市治安管理亮点;园子中心村警务室依托群众“双拥”热情,打造民拥军、军爱民、民拥政、政护民的“双拥”警务。
推进基层“大治理” 守护百姓“小幸福”
宁夏用平安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破题
(2023年8月8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近年来,宁夏从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破题,在智慧治理、共建共享、法治保障等“大平安”理念下建立一系列长效治理机制,形成了民富民安并进、和谐发展共赢的良好社会局面。
一、“红色引擎”激活“神经末梢”
“刘警官,这是我刚买的馍馍,美得很,你带回去尝尝。”谈笑间,张大叔还分了一袋给身旁的邻居李大叔。刘艳看着这对“欢喜冤家”,微笑着摆摆手婉言推辞。不久前,这对“欢喜冤家”还因为种菜的事闹得不可开交,在刘艳和“和谐大叔”的调解下,两家和好如初。
刘艳是永宁县公安局闽宁派出所原隆村警务室社区民警,50余本记得密密麻麻的“民情日志”,使她成为辖区治安的“活地图”。受到“和谐大叔”调解组的启发,刘艳依托“石榴籽”警务室创建,激活党建“红色引擎”,发动更多力量共同开展群防群治,组建“原隆红”义警,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创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治理模式。
如今在原隆村,“和谐大叔”和“原隆红”义警队员发现谁家没锁门,就在巷子里喊一嗓子;听见夫妻吵架,就进去劝劝 他们已逐渐发展为村里的安全宣传员、巡查员和信息员,“情况明、人脸熟、经验足、办法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也让乡村治理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政法机关如何通过依法履职,化解争议,彰显公平正义,让社会更加和谐有序?习近平总书记给出“解题思路”——对各类社会矛盾,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闽宁镇积极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建立镇党委为核心、各村居为实施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基层治理机制,将全镇划分为1个一级网格、6个二级网络、89个三级网格,组建7支网格化队伍,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同时,扎实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
打造“家门口红色学堂”“党建赋能·旗红园兴”“党旗红·玉蔬鲜”等基层治理品牌,推动治理能力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全镇网格员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50件,化解率98%;未发生影响全镇安全稳定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二、源头预防提升治理能力
见到来回访的中宁县法院特邀调解员,陈某心存感激,也觉得不好意思, “谢谢你们解开了我的心结,维护家庭需要双方的包容和理解,今后我们会关心彼此,共同承担起照顾孩子、家庭的责任”。
陈某与妥某自由恋爱2年后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双方感情一直很好,育有一儿一女,最近由于妥某外出务工疏于对家庭、孩子的照顾,引发不少矛盾。能否让产生“裂痕”的家庭回到从前,陈某没了主意,希望司法部门为她主持公道、修补“裂痕”。
“你们夫妻双方感情基础稳固,而且孩子年龄还小,如果申请离婚一判了之,那对你们家庭的损害无法挽回。”中宁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审核立案材料后,告诉陈某,法院特邀调解员经验丰富,可以“对症下药”。
调解当天,陈某坚持要求离婚,言语中充满对妥某的不满和对婚姻生活的失望。面对妻子强硬的态度,妥某红着眼睛诉说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妻子的亏欠,不愿意与陈某离婚。
特邀调解员从生活、责任、压力等多个角度反复劝导,引导双方当事人重温彼此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在对婚后生活的点滴回忆中,双方都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流露出对家庭的不舍。最终二人和好如初,并承诺好好养育孩子。
近年来,中宁县以纾忧解惑促和谐家风、多元联动促源头治理为目标,探索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切实筑牢家庭婚恋纠纷排查化解防护网。
“我们每年通过各类活动,加强婚前教育,开展心理辅导,弘扬和谐家风, 用德治教化培育家风,强化源头预防纠纷;成立13个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54个妇女儿童维权站,配备近300位经验丰富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化解家庭婚恋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7.4%,同时吸纳1255名热心群众组建‘警保联控’‘三原色’义务巡逻队等平安志愿队118支,入户走访群众5000余户, 调处婚恋纠纷成功率达99%,通过自治及时消除矛盾化解纠纷;充分发挥法治保
障作用,多形式法治宣传,多元化法律服务,专业化家事调判,用法治定分止争,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婚姻家庭纠纷。”中宁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三、协同治理创新制度机制
最近一段时间,西吉县马建乡的马先生见到自己的堂侄开始主动打招呼了。然而3年前,二人却“互不待见”。2020年,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双方对彼此的土地重新划分都有意见;
2022年,双方又因土地亩数不清和道路通行发生争议。
“问题久、说不清、难调解、啃不动”是村委会给这起纠纷下的“定义”。西吉县公安局马建派出所启动基层治理“1133”工作机制,联合马建乡综治中心、司法所、震湖法庭、村委会共同调解。经过努力,双方就土地确权面积、争议地块划分、道路通行问题等达成协议,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书,叔侄二人冰释前嫌。
“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法律顾问经常到公共法律服务室值班,接待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指导协助村里开展好各项工作,简易纠纷就可以在村里调解完成。”西吉县火石寨乡小红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罗小刚为功能型党组织服务老百姓点赞。
西吉县创新实施建强1个功能型党支部,用好1个综治中心平台,健全排查、化解、考核3项机制,建立问题、责任、整改3张清单的基层治理“1133”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激活基层治理每个细胞因子,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散、梗、推”的难点堵点。2022年,西吉县电信网络诈骗发案量同比下降18.5%,刑事案件发案量同比下降9.2%。
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基层治理才能产生更大效力。我区不少地方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其中既包括参与主体的多样,还包括治理方式的系统协同。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乡针对辖区一些矛盾纠纷时间跨度长、化解难度大的特点,推行“三官一顾问+N”矛盾纠纷多元治理新模式,即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仲裁员、公证员、村干部、老党员和乡贤等定期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进行“问诊—会诊—复诊”,切实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化解在诉前。该做法获评2022年宁夏政法机关十大创新亮点工作。
四、科技应用激发治理效能
“杨阿姨,您今年的养老金认证了吗?”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仁和社区网格
员宋媛媛在居民杨风英家走访,放心不下,随口问了一句。 “小宋,我最近腰腿不舒服,还没来得及去社区认证呢。”
“我来帮您。”宋媛媛拿出手机,通过“社区E通”App将信息上传至大武口“互联网+网格”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杨风英的困难迅速得到解决。
衡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近年来,基层治理智能化逐渐向系统性、协同性和集成性发展,加速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19年,大武口区启动“互联网+网格”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统筹指挥处置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应急突发等各类社会治理事项,累计共享数据资源2800余万次,真正实现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有效衔接、高效运转、数据共享共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据统计,该平台已办理各类事项66343件,办结65844件,办结率达99.24%。
“最近刮大风,网格员发现楼栋顶层沥青毡被掀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及时拍照上传至后台,问题不到3个工作日就得到了解决。”银川市西夏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顾事情解决的经过,“从以前工作人员层层汇报, 到‘网格员拍照上传—后台派遣—部门解决—网格员反馈’的闭环治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层治理+智慧城市=便捷高效。疫情期间,一名藏匿于西夏区某社区的涉案5000万元的诈骗犯罪嫌疑人落网,让他落入法网的,是“数字西夏”。数据库显示,该嫌犯所在单元有30人,但当天做核酸的只有29人。“数字西夏”平台核对后将信息推送给社区工作人员,提醒其及时核查,最终发现该嫌犯。
2021年,西夏区紧扣“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主题,搭建“数字西夏”平台,整合“一云、一网、一平台”即云资源中心、智慧城市承载网、综合管理平台,探索“大联动、微治理、优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该平台纵向连接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横向连接西夏区52个部门单位、64个社区和18个村, 实现了基层大事一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初步设想。
五、“塞上枫桥”加码幸福生活
“如果不是调解员和村干部多次及时介入调解,不知道我们两家的纠纷还要闹到什么时候。”张某感慨地说。
2023年4月,家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红海村的张某与邻居王某因宅基地地界不清产生纠纷,专职人民调解员多次开展调解,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一直无法达成协议。鉴于该纠纷的复杂性,专职人民调解员随即上报至红寺堡
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由工作站协调联动综治中心、村“两委” 开展调解,同时邀请村(居)法律顾问现场指导并提供专业化法律建议。经多方合力化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今年以来,我区创新开展“塞上枫桥”调解品牌提升行动,通过创建司法所“一所一品牌”活动,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提档升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平安宁夏建设等工作,结合各自特点和优势,突出重点,找准定位,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成效凸显的为民服务品牌。
以西夏区为例,该区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调解组织”为目标,建立县乡村三级“一站式调解中心”,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模式,最大限度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聘请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法学教授等86名人民调解员,以常驻、按需、巡回3种模式进驻法院,携手打造“老王说和室”“老肖调解室”“柳发蓉调解室”等多元解纷调解品牌,接受法院指派调解案件,发挥专长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党建+司法行政” 工作模式,吸纳618名有经验、有威望、有技巧的老党员、小区能人、老法官等群体组建金牌调解员队伍及人民调解专家库,培育选任12名金牌调解员在各镇街轮班,为人民群众提供“点单式”纠纷化解服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目前,西夏区共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4 个、各类调解组织126个,累计参与矛盾纠纷排查4800余次,调解纠纷11635件, 调解成功率达95%。
平安建设结硕果 民生福祉再增进
(2023 年 7 月 25 日)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不断细化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推进平安法治五原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近年来,五原县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推行“书记五长”下基层、“委员小三长”进村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式,建立健全《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制度》《“民转刑”案件线索搜集和分析研判预警制度(试行)》等5项制度机制,以乡镇和社区为主体,依托“3+1”网格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 进一步做实“网格化+微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乡镇政法委员、“小三长”和网格员主力军作用,强化源头防范控制,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原县新公中镇张某反映称,自家土地一直由丈夫的弟弟陈某经营,由于土地确权时村里没有通知张某,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土地已确权在陈某名下。新公中镇司法所介入后,多次深入村中了解情况,得知村里的确有张某夫妇俩个人的土地,由于张某夫妇长年在乌海居住,张某的公公就自做主张将土地给了陈某。了解情况后,新公中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陈某摆事实、讲道理、谈亲情。经过不懈努力,陈某同意将土地归还哥嫂,最终和平解决了这一家庭矛盾纠纷。
二、强化重点人员场所排查管控
五原县中山社区辖区居民马某某患有精神Ⅱ级残疾,已纳入网格化重点人群管控范围。网格员在日常走访时了解到,最近马某某病情不稳定,出现殴打其母亲、惊扰女性居民等异常举动,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存在安全隐患。经与辖区派出所民警、有关单位协调,多部门联合将其送至五原县精神病医院救治,因其家庭贫困,现已纳入政府兜底治疗,及时消除了辖区安全隐患。
五原县切实加强对无业辍学青年、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涉毒人员、刑事犯罪前科人员等人群排查管控,见面率、核查率、列管率达到100%。与各餐饮、住宿等场所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对出租房屋、歌厅、酒吧、网吧、棋牌室、中小旅店等易发案场所的管控,对未尽到安全管
理责任而引发命案的场所,坚决予以关停整顿。
三、强化各类违法犯罪打击
今年2月,五原县公安局打掉一个搭建“GOIP”设备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打电话实施诈骗帮助的犯罪团伙。据了解,该诈骗团伙使用搭建在境内的“GOIP” 设备向受害人拨打电话,不仅褪去了“00”开头的外衣,降低了被害人的防范意识,还能帮助诈骗分子隐藏身份、逃避打击。民警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比对,兵分多路,对涉案人员展开全链条打击,捣毁窝点6个,抓获嫌疑人9人,刑拘6 人,共查获设备36台,追缴非法获利10余万元,带破全国案件35起,涉案被骗资金达280万元。
五原县全面落实“打、防、管、治”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有效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切实提高社会治安掌控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打击“黄赌毒”“盗抢骗”,及涉“食药环”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效果明显。
四、强化平安法治宣传教育
普法部门组建平安建设和命案防控宣传队,累计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15场,受众人数达到30000余人次,各乡镇单位累计开展相关宣传活动8场,累计受众10000余人次。充分运用新媒体提高宣传教育实效, 利用“村村通”广播等开展宣传,司法宣传车累计开展宣传46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宣传部门认真落实“三同步”机制,严格平安建设管控,最大限度减少命案对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影响。
强化党建引领倾力推进“平安大理”建设
(2023 年 11 月 6 日)
近年来,大理州公安机关在州委、州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强力推进警务改革,各项公安工作明显提质增效,为平安大理建设开辟了新境界,在“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州”和“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洱海生态环保和服务旅游业执法、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警队精神锻造等方面都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为大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抓实“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
全州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回应群众新期待,满足群众新要求。始终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推行城区“1+2+N”和农村“一村一辅警”模式,建立社区(农村)警务室774个和组织“红袖标”治安志愿者3.6万名,全州1153个自然村社均全面配齐驻村辅警,以“三融四共”助推平安大理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和平安建设水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全州共同努力,大理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宾川县公安局乔甸派出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加强基层党建与公安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组建治安联防组织826支、治安保卫委员会1325个和治保小组2892个,建立健全责任共担、平安共建、稳定共抓的工作机制,以“三融四共”有效整合基层各方力量资源,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公安机关加强面上防控体系建设,充实1000名巡特警力,组建“城市快警”“水上快警”“空中快警”“农村快警”,建立完善公安检查站拦截、支援联动协作机制,积极构建“3网3层9+N核心”的战时安保城区圈层防控体系,统筹推进重要节日和特殊敏感节点安保维稳,精准防范风险,实现“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
组建“环保警察” 抓实洱海保护治理
全州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治理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环保执法研究,主动落实河湖警长包保治
理、定期巡查制度,积极深入双廊镇开展“三清洁”活动,因地制宜加强州、县、乡镇三级公安环保执法机构建设,在全省率先组建“环保警察”,出台《关于建立洱海流域环保公安联合执法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案件移送、会商督办、联席会议、案件信息共享和常态化联合调查机制,完善公安、渔政、环保、水务“四位一体”的环湖综合执法模式,采取集中排查、夜查、统一行动、联合行动等方式,强化洱海流域综合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2015年至今共查处环保类案件1486起,实现了“刑事案件破案数、环保治安案件查处数、犯罪嫌疑人抓获数、违法人员处理数”明显上升的工作目标。
坚持文明规范严格执法护航大理旅游业发展
大理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是游客心中“有风的地方”。全州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服务“文旅复苏”战略,擦亮“有一种生活叫大理”的金字招牌,助推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相继制定出台《大理州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等,为部门联动执法、沟通协调建立制度基础,为及时、精准打击各类涉旅违法犯罪提供执法保障。稳步推进景区“三防”建设。加强旅游治安防控网建设,加强武警联勤巡逻,提高街面见警力,对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点对旅游案事件优先受理、规范执法、快办快结,从严从快处置涉旅警情、案事件。目前,全州公安机关正积极借鉴大理市古城派出所做法,擦亮“窗口名片”(窗口365天为群众敞开,服务接待“不打烊”)、“街头名片”(街头4个警务亭、2个执勤点专人值守,门常开、灯常亮、警常巡)、“服务名片”(用“诚心纳谏”“耐心协调”“真心待人” “交心走访”“热心服务”五心书写“服务名片”)三张名片,奋力打造让游客放心、舒心、安心的“旅游警务”。
大力推进“放管服”
改革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大理州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始终将服务群众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落地,近年来公安窗口单位服务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大力推行“互联网+”“大数据+”,将警务服务和便民服务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一网通办,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烦的问题,目前,线上办证率已达到50%。大理州公安局统筹7个
警种117项业务整体进驻州政务中心,实现“一窗通办”、即时办理、容缺办理,全州12县(市)政务中心公安窗口和60%以上的基层所队,推行“户籍+”“车管+”“出入境+”多种模式,推动“专科受理”向“全科办理”转变,培养全科民警370余名,办理全科业务37.75万人次,聚力打造公安窗口服务新名片。全州建成27个“便民警务服务站”,实行“一门式”全天候24小时自助智慧办理业务。同时,围绕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以及特殊群体,联合开展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不断创新举措、优化流程,着力破解难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便民利民惠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队伍管理上出实招全力打造大理公安铁军
大理州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锻造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为目标,聚焦忠诚干净担当,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稳步推进落实,为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提供坚强保证。坚持“班子先学、书记先讲、支部跟进”做法,严格落实“第一议题”、政治轮训、专项教育等制度,通过持续深入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队伍忠诚教育走深走实,着力激发广大民警护航新征程的强烈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坚持以人为本,严管厚爱民警,制定出台了
《大理州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队伍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批制度规定,健全落实谈心谈话机制、日常家访机制、分析研判机制、职业荣誉机制、正向激励机制等队伍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队伍凝聚力。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树先进典型,特别是在执行抢险救灾、紧急突发事件处置、重大活动安保、百日行动等公安中心工作、急难险重任务中挖掘培育典型,先后涌现了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大理古城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并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的巍山县公安局永建分局、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宾川县公安局乔甸派出所,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李满帮、杨金良,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李秀江、高云龙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在全州公安机关营造了人人崇尚英模、学习英模、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激励全警扎实抓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
强基固本练内功 守正创新开新局
濮阳县全力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工作综述
(2023年10月11日)
于城市而言,平安是发展的基石。于群众而言,平安是幸福的保障。
今年以来,濮阳县立足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法路径,深入开展“三零”平安创建,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全力推动平安建设工作提质增效,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位推动抓部署,下沉一线夯基础。濮阳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书记专题会议多次听取政法平安建设工作汇报,部署“三零”平安创建、市域社会治理、“六防六促”专项行动等工作。县委政法委先后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调度会、研判会等各类会议70余次,研究部署政法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挂战区、包乡镇、联村户”工作机制,县委政法委全体干部职工每周深入到分包乡(镇、办),对平安建设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深入推进“四官两员”活动,截至目前,全县1014名“平安村官”下乡入村3.6万人次,入户走访20万余人次, 排查隐患860余件,化解矛盾830余件,开展平安建设、安全教育宣传活动136场。
筑牢根基抓创建,创新方法见实效。一是强化基础建设。濮阳县组织开展“枫桥式”基层政法单位建设年活动,以“豫筑平安”活动为牵引,持续开展“登门入群·守护平安”活动,深化“九个一”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建成监控中心21个、高清监控5130
路、人像卡口516路、车辆卡口262路、高空瞭望10路,所有行政村均实现了村、
乡、县、市四级联网,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卡过留号、智能分析和自动报警。二是深化“三零”平安创建。构建“1+1+6+N”治理体系,开展专项治理活动10个,推进“四治”融合。截至目前,全县1014个村(社区),创建“三零”平安村(社区)895个,达标率88.26%;创建“三零”企事业单位10960家, 达标率99.90%。三是细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政法干警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常态化开展“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三诊”工作法,全面排查摸清,严防失控漏管。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各类纠纷9329件,化解9175件,化解率98.35%。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室、县人民法院派驻县综治中心团队诉调对接齐发力,成功化解一起涉及200余名工人的劳动报酬纠纷,涉案标的180
余万元,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利。成立193人组成的村(居)法律顾问团队,接待法律咨询600余人次,参与调解50余件,提供现场法律服务90余场次。四是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各乡镇单位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方法,如梁庄镇创新实施“三诊带三合”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城关镇创新实施“两书一单”矛盾化纠纷解工作法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精准绘制“路线图”,扎实推进任务书。濮阳县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对12个板块65项基本要求271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对标对表抓落实,扎实有序推进抓提升。全县37个牵头单位、71个责任单位、22 个乡(镇、办)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分头发力,形成了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社会化参与、信息化运行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保机制高效运行,护大局和谐稳定。濮阳县坚持三级联动抓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及时将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县、乡两级领导坚持每天开门接访处访,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化纠纷。县、乡两级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梳理疑难案件,并提交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研讨,寻找解决路径,全力推动案结事了。
普法宣传多举措,氛围浓厚入民心。濮阳县常态化开展“五进万家”活动。县委政法委印制发放平安建设宣传挂历20万份;县司法局从防酒驾醉驾、防电信诈骗等方面撰写广播稿,在全县各行政村(社区)利用“平安大喇叭”播放。平安村官、政法干警加入村(社区)微信交流群1014个,在微信群宣传防诈骗、禁赌博、交通安全、防溺水等相关链接1.5万条,登门入户8000余户,提醒群众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研判整治县城区中小学校家长接送学生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组织家长志愿者护学服务队执勤8000余人次。
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濮阳县将继续创新思路举措, 共建共治共享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龙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
让平安建设更加可感可及
邵阳市扎实推进平安邵阳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10月23日)
今年,哪些事情让在邵阳的你备感安心?
是屯警街面守护安宁的邵阳快警,还是“片警+辅警+治保会”乡村阡陌间的巡逻身影?是“背包调解员”化解矛盾时的苦口婆心,还是那份及时送达的公正判决书?
贴近一线服务群众,关键时刻排忧解难,将平安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融入日常,已成为我市平安建设的工作常态。
今年以来,邵阳平安建设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平安邵阳建设迈进更高水平,人民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大幅提升。2019年以来, 我市3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一、强体系耕好“责任田”
市委、市政府将平安邵阳建设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专章部署,作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工程,构建市统筹、县部署、乡落实、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每月专题调度,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实行“重点施治”推动“市域之治”。开展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防学生溺水、禁毒、反电诈、信访维稳、“利剑护蕾”社会治理重点工作攻坚行动,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各项负面指标大幅下降,全市社会治理多项工作迈入全省先进行列。
二、重防控夯实“安全堤”
平安,是改革发展的基石,是人民群众福祉所系。
群众痛恨什么,就打击什么。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市恶性案件保持全破;接连破获多起积案,经验做法获公安部全国推广。组建“邵阳快警”,屯警街面,重点部位1分钟、中心城区3分钟、其他城区5分钟见警,织密城市“135 快速反应圈”,成为守护邵阳平安的“闪电侠”。
群众厌恶什么,就铲除什么。自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市
重拳出击,依法打掉了一批黑恶势力。2021年起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保持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压态势,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有力巩固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欺行霸市等黑恶犯罪基本绝迹。
群众需要什么,就开展什么。深入开展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着力形成整体联动、集约高效、一网通办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全市法院系统涉企案件诉前调解成功率逐年上升。检察机关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起诉办理多起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公安机关推出334项便民利民措施,依法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营造“亲商护商便商利商”环境。司法行政机关组织70个律师事务所与中小企业开展结对。
三、优治理激活“创新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我市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牵引,做实基础工作,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质升级“一村一辅警”,创新推出“片警+辅警+治保会”“背包式调解法”“六零村(社区)”创建等治理方式。市、县、乡、村四级建立“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市委主要领导带头下沉接访,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大力推进基层综治中心示范带动建设,坚持实体运行、实战导向、实用为主、实效为先,融合力量、整合资源、聚合功能,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结地”。
全面完善“邵阳市社会治理创新开放共享总平台”,接入各条线视频资源, 综合采集基础信息超过1000万条。强化一体化平台考核应用,实现对在册社区矫正对象活动轨迹的全程网络定位、随机位置查询,有效预防脱管漏管,精准抓实安置帮教工作。
四、铸铁军打造“排头兵”
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让群众更有安全感、获得感。
市委高度重视政法队伍建设,全市政法系统从严落实防止干预执法司法“三个规定”,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制度规定,切实履行管党治警政治责任,不断激发政法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绝对忠诚、勤学善谋、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风建设,以铁的手腕抓队伍、严作风、抓落实,持续强化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
推动政法工作开创新局面展现新气象提供坚强保障。
去年以来,各级政法机关履职担当,奋勇争先,屡获殊荣。
市公安局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加强派出所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省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猎豹突击队”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新宁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市检察院获评省文明单位、全省检察机关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先进集体, 新邵县检察院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
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立案庭被评为省青年文明号。
市司法局倾力服务法治政府建设,邵阳市获评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邵东市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宜兴市公安局交出上半年平安建设亮眼“成绩单”
(2023 年 8 月 16 日)
全市交通亡人事故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37.4%;全部刑事案件和电诈案件破案率同比分别提升9.72%、18.7%;矛盾纠纷类警情环比下降10.3%; 14个集体和364名个人受到无锡市级以上荣誉表彰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交出了上半年平安建设工作的亮眼“成绩单”,平安宜兴的“金招牌”越擦越亮。
一、平安筑梦稳固社会大局
“您好,请进行呼气式酒精测试。”8月7日,和桥交警中队民辅警正在辖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检查,一抹抹流动的“警察蓝”用责任和担当护万家灯火、守一方安宁。连日来,市公安局深入推进“太湖鹰击2号”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3次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累计检查车辆3187辆,盘查人员4966 人。8月4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召集全市重点运输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开展运输企业安全警示教育宣传活动,重点分析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讲解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方法和措施。今年以来,市公安局进一步加强重点群体宣防,设置宣防点207个,发放宣传资料5059份,播放宣传视频2971条,受教育群众6280 人,全市交通亡人事故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37.4%。
为推进我市公共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今年以来,市公安局累计排查全市疑似群租房1213户次,整改隐患76处,拆除或改造影响逃生救援的外窗61处,新配备逃生绳梯22套,逃生四件套219套,我市群租房安全事故“零发生”。此外, 该局已圆满完成我市全民龙舟竞渡赛暨首届丁蜀镇龙舟挑战赛、2023“无锡杯” 三人篮球联赛(宜兴赛区)、“国缘四开缘聚宜兴”群星演唱会等活动的安保任务,各类会议、演出、赛事全部“万无一失”。
二、攻势作战提升群众安全感
百姓安居乐业,离不开良好的治安环境。“太感谢你们了,被骗的资金成功追回,为我们挽回了公司的财产损失。”日前,新街派出所破获一起冒充领导类电信诈骗案件,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8名,先后追缴涉案资金17余万元,民警来到受骗人所在公司,亲手将追回的资金送到了公司负责人手中。在市公安局反诈民警的共同努力下,6月以来,市公安局破获电诈案件84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7人,成功破获全国首例“利用钓鱼网站诈骗虚拟币”串案等系列“新
技术、高水平、大团伙”案件,斩断多条特大虚拟币洗钱通道,一网打尽境内292名团伙人员。今年以来,我市全部刑事案件和电诈案件破案率同比分别提升
9.72%、18.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高位。
三、实战引领构建巡控新格局
“我刚发现孩子不见,你们就联系我了,真是太快了,感谢你们!”连日来,荆邑警务工作站帮助群众找回2名走失人员,暖心守护“回家路”。据了解, 目前我市已有5个警务工作站相继投入使用,构成了“五站一中心、城区全覆盖”的街面巡控格局。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压紧压实警种建设责任,各警务站立足自身实际,强化横向借鉴互通有无,确保全面履行警务站“巡、处、调、打、治、防”职能,填补了城区派出所服务群众、打击犯罪中时间和空间的断层和盲点,实现界面全域布警、全时巡控,让警务站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桥头堡”。
在此基础上,该局紧密联动首批改建的40个核酸小屋快反“屯兵点”,压缩城区重要警情平均到场时间,并依托多维融合感知平台,自主研发多个基础管控模型场景,我市矛盾纠纷类警情环比下降10.3%。“安全感越来越强”“矛盾纠纷越来越少”“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群众的感受印证了安全感指数的提升。
焦作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精准发力推进平安建设
(2023 年 9 月 20 日)
为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工作,提升缴存职工安全感和满意度,近年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在氛围营造、纠纷化解、服务优化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风险防控
确保住房保障资金安全
住房公积金是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被称为群众的“安居钱”,该中心作为这项保障资金的管理机构,始终将资金安全放在首位。针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特点,该中心以“零风险”运作为目标,建立以分权管理、制度管理、科技管理、痕迹管理、内审管理、问责管理、标准化管理为内容的七大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实施以来,共发放贷款100多亿元,做到了零违规、零差错,有效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确保全市缴存职工的资金安全。
聚焦目标任务
圆满完成分包联创工作
该中心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对平安建设分包联创工作进行部署,提出有特色、出亮点工作目标,制订《分包联创工作实施方案》。该中心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多次带队到帮扶单位对接工作,并对分包联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督导推进,确保分包联创工作有序开展。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投资15万元帮扶资金,新建乡政府综治中心电子监控系统终端、新安装摄像头30个,北冷乡主要干道及各通道达到了全覆盖、无死角,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平安建设分包联创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化“三零”创建
推动平安建设上新台阶
该中心以“三零”创建为抓手,多措并举,不断推进市住房公积金系统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在化解矛盾工作中,该中心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定期开展安全隐患研判,针对排查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化解措施;出台退役军人使用公积金贷款政策,支持退役军人利用住房公积金解决住房问题;出台二套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细则,持续解决群众改善性住房问题,利民惠企,助企纾困。制定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缴存单位
纾困解难政策的通知》。对受疫情影响,缴存确有困难的企业单位,可缓缴或降低缴存比例,职工可正常使用,为企业纾困减负,保护职工权益。2022年, 共缓缴企业14家,缓缴金额4000余万元;降低缴存比例企业8家,降低缴存比例金额近80万元;缓缴单位职工发放贷款15笔,共计59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和职工资金不足问题,消除了不安定因素,化解了社会矛盾。
在平安建设工作中,该中心始终坚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围绕“群众在哪里,我们的阵地就在哪里”的宣传思路,在全市率先开辟抖音宣传阵地“住房公积金小谢说”,最大程度讲好住房公积金政策,赢得了广大缴存职工的支持。截至目前,焦作市住房公积金微信公众号粉丝19.6 万人,抖音粉丝1.8万人,在政务新媒体中颇具影响力。助力楼市健康发展。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助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调整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将夫妻双方缴存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由55万元提高为60万元。尤其是在接访工作中,该中心工作人员现场解决职工群众的诉求,引导信访人按照法定程序反映诉求,避免越级访、集体访、在职人员访;拓宽受理渠道,公开投诉电话,针对职工群众投诉和诉求,实行“一对一”跟踪落实,对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认真整改,做到24小时之内必有回复。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宣传版面、学习园地、LED电子屏、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住房公积金小谢说”抖音直播等渠道,宣传“三零”创建、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反邪教等平安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综治平安观念。
守正创新 推动高水平“平安西宁”建设
(2023 年 11 月 17 日)
“是否及时将各类警情和现场勘查信息规范录入警综平台?”“是否对辖区多发案件及时进行串并研判?”
一边是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转型,公共安全领域各种新情况、新挑战层出不穷,一边是市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安全需求,如何解决?连日来,西宁公安先后20余次走访50余个基层所队进行了12项专题调研,了解需求、听取意见、共商对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非现场违停抓拍系统、信息会商机制等一大批调研成果得以有效转化,一大批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推动高水平“平安西宁”建设。
一、关键:“转变认识”正本清源促提升
“‘派出所主防’必须要转变思路理念,重心放到‘一管三防’工作上。做好刑侦工作,要沉到底调研、静下心思考,坚决防止出现压下葫芦浮起瓢的打不胜打被动局面。”
“发案能不能压下去,主要责任在治安部门和派出所;案件能不能破得了, 主要责任在刑侦部门……”
近一个月,市公安局调研足迹遍布全市10个分县局,无论是在派出所,还是在业务队,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抽丝剥茧、解剖麻雀,全方位查问题、找原因、提建议、拿措施。
“派出所主防”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治安工作的必然趋势,要转变思路理念,严格落实“两个40%以上”硬要求,切实将派出所工作重心放到“一管三防” 工作上。
做好刑侦工作,要不断强化系统思维和工作统筹能力,沉到底调研、静下心思考,整合优势资源、科学配置警力,针对自身实际和犯罪形式,及时调整打击方向,坚决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坚决防止出现压下葫芦浮起瓢的打不胜打被动局面。
这场调研之行中,详细记录着问题剖析和整改建议,从个案到类案,从个性到共性,带着问题研,奔着问题查,是对基层公安工作“解剖麻雀”的成果。
二、核心:“明确职责”对症施药除症结
查阅原始记录、台账,谈话询问,实地走访,核对执法办案数据,调阅卷
宗 在这场“基层大走访、情况大摸排、问题大解决”,市公安局“明确职责” 对症施药除症结:
派出所最核心的工作就是“防”,最具体的抓手就是“两队一室”改革, 各县区要因地制宜、探索推进将社区警务队排在第一位的“两队一室”改革,不搞照搬照抄、杜绝千人一面,真正把“防”的力量做强,把“防”的工作做实;
打击是公安机关安身立命的核心,打击成效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破案率,各专业警种业务队要始终坚持“以打开路”的方针,聚焦平安建设任务指标,紧贴人民群众所需所盼,动态研判监测、准确把握发案规律,发挥好“领战”“督战”“参战”作用,对各类突出违法犯罪精准靶向打击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听取基层民警的意见建议,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最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
三、根本:“做强支撑”强基导向动真格
在基层派出所、在刑警队、在反诈中心、在执法办案中心,怎么才能做好“防”得有效、“打”得有力?
这场一个多月余的调研给出的答案是必须从建立健全机制、强化综合保障、优化信息化手段等方面着手,全面强化基层基础支撑。
抓紧抓实派出所“五小工程”建设,开发一些好用、实用的智能化系统平台,健全主防责任清单和刑事案件办理负面清单,完善警种支援机制,优化考核考评和能力提升机制,形成一整套健全完善的工作体系,支持和保障派出所落实主防责任。
现场勘查等刑侦基础和传统侦查手段,是“老手艺”,要发扬光大;大数据合成中心、执法办案中心等以实战实用为导向,加快建设应用;治安复杂场所和各类销赃渠道要加强监管控制;还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力提升公安工作智能化、法治化水平,以实实在在的公安工作成效确保“平安西宁”建设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数智“枫桥经验” 跑出平安建设“加速度”
(2023 年 11 月 7 日)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如何借力数字赋能?在温州市瓯海区,海外视频远程调解突破时空局限,发动群众力量参与强化多元共治,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源头防范风险围绕“善治”“共治”“智治”目标,瓯海区委政法委认真探索具有瓯海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借数字东风,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数字版在瓯海多点开花。
云端搭“桥” 矛盾纠纷就地解
近期,一起“跨国追彩礼”的婚姻纠纷在瓯海区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通过线上视频调解的方式顺利化解。
原告李先生要求离婚并要求对方退还38万元彩礼和黄金,由于双方都身在国外,纠纷一时难以解决。有着丰富婚姻纠纷调解经验的调解员朱大姐介入,在她的多次调解下,当事双方同意离婚并就彩礼退还金额达成共识。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朱大姐决定使用海外视频调解系统,通过在线身份验证和线上签署协议等步骤,在屏幕前就彻底化解了这起纠纷。
针对海外侨胞众多、调解工作组织难等问题,瓯海区在社会治理中心设立“司侨在线”海外视频调解室,在丽岙街道等建立“侨务”工作室,实现远程服务,并创新引入了人脸识别、人证对比、电子签名等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为跨国矛盾纠纷提供了便捷解决方案。据统计,“司侨在线”海外视频调解室今年以来已调解241件矛盾纠纷,为当事群众节省了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精力成本。
近年来,瓯海区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置于前沿的原则,畅通区、镇、村社三级线上和线下诉求反映通道。群众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如“浙江解纷码”“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进行线上诉求反映,指尖就能“找说法”,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今年以来,全区已成功调处案件9137件,其中镇街层面累计调解案件5926件,占比65%。
多元共治
激活平安“小细胞”
在三垟湿地,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格外亮眼。他们来自瓯海区三垟街道南仙社区广为人知的平安巡防队“三垟义警”——一支由热心居民、退休老干部、社区党员、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组成的超200人的平安联盟志
愿者队伍。“三垟义警”充分激活每一个平安“小细胞”,已组织平安巡防500 多次,出动巡防人数4000多人次。5年来,三垟辖区的盗抢犯罪率显著下降,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防诈骗意识持续提升。
“从平安志愿者队伍成立并扛起‘义警’旗帜开始,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第五个年头,我们的队伍由最初的10余名队员发展成200多名,真的很不容易。”
“三垟义警”老陈说,“如今,我们的队伍中有不少外卖小哥,他们在平时送
餐过程中将发现的道路安全隐患、小区消防隐患等拍照反馈给我们或者社区, 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城市探头’。”
守护“不停歇”,平安“不打烊”——“三垟义警”是瓯海平安联盟志愿
者的一个缩影。邻里之间有矛盾,先去小区的服务站找调解志愿者;发现安全隐患、治安线索,赶紧打开手机“平安联盟”APP上报信息瓯海平安联盟是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建设、综合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信息平台。自2019年成立以来, 该平台一直秉承“全民共建平安瓯海”理念,坚持以优质的服务、完善的系统为全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平安服务。
瓯海平安联盟还创新引入第三方运营团队,平安社区联盟、平安商企联盟、平安校地联盟、平安政社联盟4大平安共建联盟圈集结建立“积分+荣誉”多维激励机制、“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机制、“流转+处置”闭环管理机制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到目前,已发动群众参与巡防等活动376万余人次,形成了“我为大家巡一夜、大家为我守一年”的良好氛围。
一屏全管
社会治理更智慧
不久前,19岁少女小锐(化名)一时想不开欲轻生。警方接到报警后,及时将她送往医院抢救。然而,小锐拒绝接受治疗并绝食,情况十分危急。
瓯海区社会治理中心得知此事后,心理咨询师及相关工作人员迅速响应, 20分钟内到达现场展开危机干预,成功化解了这一危急情况。
小锐的“绝处逢生”,得益于瓯海区社会心理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保证
了突发应急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能够第一时间介入,大幅提升了危机化解效率。2017年以来,瓯海区创新思维、大胆探索,率全省之先在区级层面打造多
元集成的“平安瓯海”综合体,并迭代升级成如今的区社会治理中心这一新型治理阵地,逐步贯通全区各类治理主体、治理平台,逐步实现各类基层问题数字化管理。
一座城市的“一天”,包含着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随时突发的各种矛盾纠纷。如何科学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瓯海区以数字化改革为手段,提出“瓯海的一天”治理理念,即“全量归集、瓯海的一天发生什么;全景驾驶、瓯海的一天要干什么;全链处置、瓯海的一天怎么干;全域总览、瓯海的一天干得怎么样”。目前,“瓯海的一天”闭环智治模式已与15个区级平台和45个省市重大应用实现了连接,同时打通了9类物联感知设备,打造了“智慧城市从此开始、矛盾纠纷到此为止”的数字化基层治理新范式。
瓯海区还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中心和城市运行中心融合运行,组建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中心,打造“一主多元、一网智治、一网统管”的治理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流程重塑和机制变革,使得社会治理事项办结时限平均缩短40%、综合分析与指挥调度时间缩短近一半、事件处置效率提高30%,实现了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事务高度融合、高速处置和高效管理。
夯实“六大保障”举措 绘就平安建设新篇章
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推进平安建设取得良好实效
(2023年9月26日)
“现在我们随时可以通过手机App看到父母在家的生活状况,这下可以安心在外打工了。”近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马尔康镇居民则多
(化名)谈到政府的“慧眼工程”时连连称赞。
这是马尔康市通过夯实“政治保障、法治保障、德治保障、自治保障、智治保障、心治保障”“六大保障”举措,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马尔康市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为抓手,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 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实现了平安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同频共振,已连续两年被平安四川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
一、构建“政治保障”体系筑牢全民法治屏障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马尔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建设,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平安马尔康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市、乡、村“三级书记抓平安建设”和部门“一把手抓平安”机制,积极构建以“六治融合”“四大行动”“平安细胞建设10+8工程”为主线的“6+4+18”平安建设体系,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确保州府所在地政治安全、社会平稳。
作为多民族融合聚居之地,马尔康市平安建设的复杂性远超一般地区。对此,马尔康市不断加强基层法治保障,着力构建社会法治良序。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马尔康市着力打造“善治巴拉”“双江双创”等企地共建治理品牌,企地关系进一步紧密,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
为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马尔康市以创建省级禁毒示范城市为目标,全面构建“教、防、打、控、管”五大禁毒工作体系,全覆盖建成学校禁毒教育微基地、乡镇法治文化走廊、“禁毒文化广场”、“禁毒号”公交车等禁毒宣传阵地,建立“藏蓝邮差”志愿者队伍,启动“6·26”服务中心,引入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推动社戒社康“专地融合”,形成全民禁毒格局。
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也是马尔康市推进法治建设的
一个重要方式。据介绍,该市统筹“法律政策七进”责任单位深入开展“八五” 普法,充分发挥“格桑梅朵”省级法治宣传基地的作用,巩固完善青少年从小学至中学(职校)入学、毕业必到“格桑梅朵”进行法治教育机制,厚植法律意识,增强青少年识毒辨毒能力,提升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利用农牧民夜校、“同心律师服务团”及乡村、寺庙“法律明白人”,创新订单式精准普法、“小手牵大手”等普法方式,依托“两联一进”、群众大会为载体,扩大普法宣传面,常态化开展法律政策宣传活动,推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筑牢全民法治屏障。
目前,马尔康市已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文明和谐寺庙11个、省级法治示范校1所。2022年,因缉枪治爆效果显著,马尔康市被四川省公安厅授予“全省缉枪治爆先进单位”荣誉。
二、“德治保障”促和谐“自治保障”深化管理
从成都出发,沿汶马高速一路向西,抵达马尔康市的首站——国家级传统村落梭磨乡色尔米村,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藏寨民居“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知荣辱、讲正气等标识标牌随处可见。
据介绍,色尔米村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开展各类庆祝活动,探索试行“道德积分超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即,由村“道德评议组”对每个家庭在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家庭卫生、尊老爱幼等方面进行评分,以积分兑换奖品方式,鼓励全村村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
这是马尔康市大力发挥德治教化作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马尔康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宣传见义勇为精神,2022年以来,1人被市人民政府评选为“见义勇为个人”,2人被州人民政府评选为“见义勇为勇士”。
此外,近年来,马尔康市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动性,搭建理事议事服务平台,让更多居民参与村、社区建设事务,有效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健全村民(代表)议事、民主协商、民主监督等制度。目前,全市97个村成立村民自治组织,因地制宜成立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等,修订完善“易记、易懂、易行”的村规民约,并将乡村振兴、村容村貌、矛盾纠纷调解、疫情防控等任务细化分解到户到人,以平安村创建作为“安全阀”,把“五老”“乡贤”人员组成的调解小组作为“润滑剂”,积极
构建大巡逻、大防控、大排查格局。
截至目前,马尔康市共创建州级“六无”平安村77个、省级“六无”平安村6个。
三、以“智治”织密安全防控网格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平安建设是新时代平安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今年以来, 马尔康市投资100余万元在2个月内完成600余个政府“慧眼工程”,并与“雪亮平台”融合,补齐“天网”、“雪亮”和农户“慧眼”盲区,有效提升了智慧城市感知度和灵敏度,筑起了治安防控“千里眼”。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马尔康市投资1.28亿元的“智慧城市大脑”项目发布中标公示。这标志着马尔康市智慧平安建设迈上新台阶,该系统集成智慧政法、智慧公安、智慧执法等应用,创新“政法引领+乡镇自建+企业助力” 的新型信息化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智治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外,马尔康市在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面也下了苦功夫。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尔康市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秉持“救身先救心,从心出发”理念,狠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州精神卫生中心1个、“儿童之家”50个、“职工之家”23个、社区心理服务站3个、“心理驿站”2个、村级心理辅导室97个、“反家暴中心”17个,依托对口支援建立3条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成立2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该队伍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心理服务,免费为群众提供心理筛查服务。
下一步,马尔康市将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以平安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力量,加强政策协同、工作协同、力量协同,凝聚整体合力,将“6+4+18”平安建设体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把市域社会治理成效转化为推动马尔康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万家灯火话平安
海东市民和县公安局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7月7日)
今年以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及海东市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落实落细“十个一”举措基础上,民和县公安局党委发出“全警动员、全项发力、全力攻坚、全城平安”号召,迅速开展“十个攻坚战”,吹响攻坚冲锋号,把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最初一公里”,落实在“最后一公里”,为平安民和建设贡献公安力量。
一、打击犯罪护航百姓平安
连续捣毁涉诈窝点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现场查扣64部手机、82张电话卡,这是前不久民和县公安局在省公安厅反诈中心精准指令指导和海东市公安局大力支持下,在海东市乐都区、甘肃省红古区警方全力配合下,民和县公安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取得的重大战果,这也是创全县乃至海东市历史记录。
筑牢防线严打“两卡”,守护百姓的钱袋子。民和县公安局推进“两卡” 犯罪的打击力度,目前,破获帮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涉诈刑事案件32起, 依法打击332人,有力震慑了涉“两卡”违法犯罪猖獗的势头。精准开展预警劝阻,处置涉诈预警2000余条,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趋势。
今年以来,民和县公安局对网上追逃工作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高发势头,巩固了全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先后协助广西、贵州、云南等13个省份抓捕涉嫌诈骗、盗窃、帮信等犯罪嫌疑人42人。
为进一步完善命案侦破快速反应机制,民和县公安局严格落实省厅、市局要求,多警种联动,同步上案,快侦快破,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3月14日, 破获“2007·12·20”命案后,民和警方重整行装再出发,破获“2000·12·28” 命案。今年以来,全面排查辖区道路交通隐患,先后排查隐患6处6项,逐一造册登记,以乡镇为单位形成道路隐患问题清单。查处酒驾20起,无证驾驶273起。
二、巡逻防控为群众安全感“加满油”
“警察同志,我家孩子从康复医院走失,他有智力障碍,你们能帮助我找一下孩子吗?”5月4日,民警在辖区巡逻时,接到一名家长求助。民警了解孩子的体貌特征后,立即兵分两路,围绕周边沿途仔细寻找,经一个多小时寻找,
最终在明达小区内发现1名疑似丢失儿童,民警根据孩子家长描述的体貌特征确认是走失儿童后,立即通知其家长,并确认相关身份后将孩子安全交到其父亲手中。
纳顿广场日均人流量达500余人(次),且广场周围设有众多娱乐场所及烧烤夜市。面对此情况,中川派出所在纳顿广场设立临时巡逻防控治安岗亭。由派出所民警辅警、村警以及联防队员组成的“1+5+3”巡逻小组对纳顿广场附近开展了常态化检查,并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对摄像头覆盖区域、消防安全设施的使用作了现场培训和讲解。中川派出所以纳顿广场临时治安岗亭为契机,确保实现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就近接警、就地处警的工作目标。
三、织密“一张网”解决群众“烦忧事”
“安全感从何而来?抬头见警就是安全!”民和县公安局一边织密重点部位“管控网”,一边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
检查旅馆业140余家、娱乐场所100余家、寄递物流40家、出租房屋160余家、其他行业场所244家这是民和县公安局开展的清查专项检查活动,把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落脚、活动的行业场所作为阵地控制重点,开展摸底排查和隐患清查,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对全县64家寄递分支网点分布情况实施兜底翻查,从源头上防范利用寄递物流实施违法犯罪的可能。
敲响安全“警钟”筑牢安全“防线”。民和县公安局根据大型活动目标要求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周密的方案预案,逐一明确细化任务和要求,定人定岗、定时定责。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民警1200余人(次),完成安保12次。
用心用力织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组合网”。民和县公安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着力点,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式,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新发展,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事情,及时关注跟进解决,做到早预防、早疏导、早消除,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5月底,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8起,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处理6起。
对问题隐患始终坚持“零容忍”,以出租房、旅馆、网吧、KTV及消防、矿山等易于藏污纳垢场所为重点,开展不间断、高密度“拉网式”清查,做到严管重罚、铁腕整治,确保检查到位,处罚到位,整改到位。突出容易发生打架斗殴治安混乱的重点区域,通过专项整治,力争使治安重点地区面貌明显改观。
派出所深入重点群体,结合平安民和建设、反电诈攻坚战等专项行动,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遗不漏”原则,深入排查化解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推动社区警务工作进单位、进家庭,访民情、问民苦、化民忧、解民难,做到各类矛盾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切实当好群众贴心人。
一张平安答卷,公安作答、百姓阅卷。守护平安是己任,踔厉奋发勇向前。民和县公安局将进一步做好风险防控、安全稳定、打击犯罪等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好驾、护好航。
为平安建设铺好法治之轨畅通法治之道
广东构建“大安全”格局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25日)
省市县三级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社会心理服务站(室)实现镇街100%覆盖;建成镇街综治中心1609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9.6万名一项项工作、一个个数据,是近年来谱写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广东篇章的有力注脚。
“各地各有关部门把平安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持续打造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委平安办主任袁古洁介绍说,广东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夯实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98.4%、群众安全感超98.6%,均创历史新高。
一、夯实平安建设体系“四梁八柱”
“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广东省委平安办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广东突出“大平安”理念,构建“大安全”格局,把平安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体谋划、整体推进,搭建并夯实平安建设体系的“四梁八柱”。
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能力。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镇(街)探索建立平安建设协调运作机制,上下联动整合资源力量,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平安建设效能。
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出台《广东省平安建设条例》,成为全国首批完成平安建设专门立法的省份之一。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平安广东的意见》《“十四五”平安广东建设规划》《广东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同时,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抓手,推动省市县三级建立完善纵到底、横到边的平安建设制度体系。
此外,拧紧责任链条。各级平安办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职责,建立健全重点行业领域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
安联创、齐抓共管局面。同时,落实平安广东建设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发挥导向激励作用,倒逼责任落实。
在制度牵引下,广东各地各有关部门打好维稳主动仗,落实“重点个案交办督办”“领导包案”“一案一策”措施,最大限度将矛盾和风险化解于无形。
二、全面打通应急处突“最后百米”
走在广州大街小巷,“最小应急单元”标识随处可见。最小应急单元的普及,有效解决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先期处置“最后一百米”问题。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市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最小应急单元防控体系,确保风险隐患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处置在早。
“为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省设置了‘1、3、5分钟’快反圈, 组建最小应急单元。”广东省委平安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广东还不断加强公安武警联合武装巡逻,建设治安巡防管控“四个一”体系,打造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新格局。
统计显示,近3年,广东刑事警情、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命案发案均同比大幅下降。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法各部门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如,以打开路、打防并举,挂牌整治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12337平台线索按期核查完结率达100%,目标逃犯到案数全国第一;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立破案、排查问题隐患、追赃挽损等综合指标居全国前列。
针对问题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广东加强人文关怀和跟踪帮扶,省市县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已全覆盖,社会心理服务站(室)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针对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全覆盖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范排查、重大危险源企业和重大危险源排查等专项整治,同时高标准抓好防汛防旱防风工作。2022年,全省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均明显下降。
三、创新发展基层治理“枫桥经验”
梅州“定分止争客家围屋法”、潮州“茶文化六步调解法”一批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创新实践在基层解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助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近年来,广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当前,广东正全力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把乡镇(街道)
作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主战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综合网格为单元,以“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为支撑,整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层力量,不断夯实平安建设根基。目前,全省已建成镇街综治中心1609 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9.6万名,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
广州“红棉指数”、深圳“社区发令、部门执行”机制、惠州“粤心安” 健康服务社、江门“综治中心+信访超市+外送服务”机制、清远“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广东各地不断探索创新, 推出不少新经验、好做法。其中,广州“最小应急单元”、深圳群众诉求“光明模式”、珠海“平安+”指数、汕尾“民情地图”等经验做法在全国获交流推广。
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目前,广东建立各类群防群治组织9.2万个,各地城区“一社区一警两辅”、农村“一村一警(辅)”覆盖率达100%。今年8月,广东首次在省级层面召开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汇聚强大正能量。
四、率先建成行政执法“两大平台”
“我们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广东建设,为平安广东建设铺好法治之轨、畅通法治之道。”广东省委平安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一方面,广东用法治思维谋划平安建设。始终把法治方式作为推动工作、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在全国率先印发贯彻实施民法典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率先建成行政执法“两平台”(即信息平台和监督网络平台),并实现省市县镇四级应用全覆盖,深圳、珠海、广州南沙区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另一方面,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不断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更好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社会矛盾。同时,不断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的多元化解纷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
此外,用法治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法院跨域立案服务覆盖率达100%;持续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提升公益诉讼质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365项公安服务事项上线“粤省事”;实行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广东始终以法治
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从源头减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广东省委平安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东,以新安全格局护航广东高质量发展。
菏泽市全力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
(2023 年 7 月 19 日)
近年来,我市从更高领域和更高标准上持续深入开展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创建活动,创新推动“平安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平安基础根基进一步夯实,平安创建成效不断拓展,为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社会治安明显改善
今年6月,市公安局启动“铁拳2023”夏季治安整治集中行动。为强力推动“铁拳2023”行动深入开展,坚决遏制违法犯罪活动高发势头,鄄城县公安局坚持严打方针,按照“快破大案要案、多破民生小案、全面压降发案”的要求,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8天内抓获22名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嫌疑人,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这是菏泽重拳整治社会治安秩序、打击突出违法犯罪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市确定2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3个重点问题,破获刑事案件68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80人,破获治安案件1138起,治安处罚2062人。对突出违法犯罪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形成整体联动的源头预防体系,有效防范遏制了案件高发态势,全市治安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矛盾调处及时到位
近年来,为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我市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努力在实践中形成一批符合时代特征、满足群众需求、具有本地特色、呈现出较好工作成效的经验做法,形成社会治理品牌,让群众心顺气顺。
选派责任心强、善于调解的法官1名、书记员2名、调解员5名组建“袁宝进法官速裁审判团队”进驻区矛调中心,在矛调中心内建设标准化审判庭1处、调解室2处、法官办公室1处,充分发挥员额法官专业审判优势,高效推进诉前调解工作——这是牡丹区推行“审执+调解”工作法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的新探索。
据了解,目前市级、10个县区、167个镇街矛调中心全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队伍实体化,所有县级中心均实现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等至少6个部门和相关力量入驻,所有乡级中心至少实现4个以上部门入驻,积极延伸矛盾纠纷治理触角,实现了让群众“一扇门进出”、纠纷“一揽子调
解”、矛盾全链条解决。
镇街、村居成立纠纷调解组织265个,培育特色调解室32个、金牌调解员58 人,建立由282名调解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提升行动,加大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排查力度,大量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了基层萌芽状态,有效预防了“民转刑”命案发生,实现了社会秩序持续向好。
三、网格机制持续完善
近年来,成武县永昌街道以“党建+网格”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建立“一格一长一专职+N个兼职网格员”的网格队伍,持续开展党员、干部联户,将政策宣传、民生实事、义务诊断、诉求办理等送入百姓家,打造分层“民呼必应”工作站,搭建起居民联心桥。这是成武县创新的社区治理联动新模式。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在城区推行“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全面推行网格(小区)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兼任网格长制度,牵头协调网格治理服务工作,一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在农村地区推行“村党支部—网格(自然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 的组织架构,在镇政府驻地村配置专职网格员,其余农村地区配备兼职网格员。
针对村级“网”多的现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网格整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实施意见》,以党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为基础,融合原有党建、综治、民政、环保、安全生产、城市管理、食药环卫等网格,实现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职责统一明确,业务统一培训,考评统一实施,平台统一整合,真正做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积极打造“全域网格”。升级完善了市域治理信息平台线上功能。今年以来,全市网格员队伍收集各类信息202余万条,报告反馈、跟踪处理事项148万余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见义勇为走在前列
“山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在省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拓了工作方式,突出了工作成效,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能量。菏泽的做法很好,可推广借鉴。”2022年12月1日,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邓卫平对
推广菏泽见义勇为工作经验作出批示。
近年来,我市各级见义勇为工作机构多方联动,将见义勇为工作作为平安建设和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即时高效表彰机制,有效克服见义勇为事迹“发现难、确认晚、表彰迟、传播慢”等难题,确保了见义勇为发生即发现、发现即确认、确认即表彰、表彰即宣传,让见义勇为精神快速在全社会传播颂扬。
孟凡真、郝林林、杨运领、丁永全、刘纪亮等,他们奋不顾身跳入河中, 给了落水者第二次生命;张子新、袁江涛、张宪书、尚善强等,他们奋不顾身冲入火场,抢救生命和财产;张纪勇、张正国、耿振建、王福来、王诗刚等,他们临危不惧,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幕幕荡涤心灵、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场景,点点星火汇聚成炬,绘就了新时代“大义菏泽”亮丽风景。
五、法治保障坚强有力
“把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作为全市政法机关‘转作风、强业务’的重点工程,助推营商环境突破,以高质量政法工作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衍山说。
我市创新打造“政法护航工作站”服务新平台36个,累计派驻200名政法干警进驻服务,使企业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2022年以来,全市政法护航工作站已开展各类座谈、宣讲、培训130余次,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建议350余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1亿元。
市委政法委印发《菏泽市政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省市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实施方案》,33名市政法单位班子成员分包服务全市75个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制定《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持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升黄河流域案件办理质效,全力维护黄河流域社会安全稳定,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出台《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关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护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紧紧围绕早日实现后来居上目标任务,以创新执法司法制度体系为抓手,以全面提升法治化服务保障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为先行区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六、数字化改革提质增效
2022年以来,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市政法各单位,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更新升级政法网防火墙、核心交换机等关键设备,对全市政法网络进行了扩容改造。强化技术保障,加强网络互联,纵向推进省市县三级政法委覆盖联通,横向实现市政法单位、县区政法单位互联互通,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应用在市县两级政法单位全面推开。
协同办案平台运行以来,全市共计录入网上协同案件15857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新录入案件数7701件,录入量居全省第二位。《人民日报》
《法治日报》《今日政法》等国家级媒体和省委政法委刊物先后介绍我市工作经验。
从“平安”迈向“长安”
吴忠将平安建设融入百姓生活
(2023年8月2日)
7月29日,走进青铜峡市邵岗镇甘城子村,干净整洁的院落错落有致,新建的砖瓦房掩映在蓝天下、绿树中。
果园里,60多岁的村民张秀梅正在和儿媳妇摘桃子。“我们在这住了40多年,从过去的风沙戈壁滩到今天的瓜果满园飘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果园里养着4000只果园鸡,一年下来收入很不错,孩子们不用出去打工了”张秀梅高兴地说。
2021年,甘城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0元。2022 年,该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村党支部被评为“四星级”党支部。
平安建设,一头连着群众的美好生活,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
翻开吴忠市平安建设成绩单,一个个数字让人眼前一亮:今年上半年,吴忠市交出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1.7%、8.1%,治安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7.41%,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7.16%,八类刑事案件破案率100%,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5.4%、9.1%。
平安、和谐、宜人,是吴忠人对自己家园的评价。
一、凝聚平安吴忠建设强大合力
“当时情况很危险,脑子里只想着救人。”26岁的丁立新告诉记者。
7月20日,吴忠市在利通区开源广场举办以“共建平安吴忠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暨见义勇为模范表彰仪式,为丁立新颁发荣誉证书、发放奖金。
2022年7月26日19时许,青铜峡市青铜峡镇某村村民马某某驾驶电动三轮车搭载刘某某途经青铜峡镇沃沙新村时,不慎连人带车掉入汉渠。宁夏金昱元资源再生有限公司职工丁立新听到呼喊声后,立刻跳下床,冲出房间。当他跑到房后的汉渠边时,2名落水者已被湍急的水流冲到汉渠中央。危急时刻,丁立新纵身一跃,跳入渠中救人。救起2名落水者后,他悄悄离开了大家的视野。
近年来,吴忠市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政法单位牵头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
与、全社会形成合力的见义勇为工作机制。
吴忠市出台《平安吴忠建设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市委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细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平安建设职责清单。健全平安建设责任体系,拧紧平安建设责任链条,将平安建设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5个县(市、区)、41个成员单位和48个乡镇(街道)全部落实“一把手”责任,形成“四级书记”抓平安建设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
二、营造浓厚的平安建设氛围
“各部门请注意,‘扫楼行动’现在开始!”3月29日18时许,利通区公安分局机关300多名民警辅警手拿反电诈宣传资料,带着“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注册二维码,拉开反电诈“扫楼行动”的序幕。
“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网络上要您转账汇款的,千万别信!请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行动中,民警结合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向居民讲解刷单类诈骗、网络贷款、“杀猪盘”等典型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套路,帮助群众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开通来电短信预警功能,同时对居民手机里的可疑应用软件进行清除,确保反电诈宣传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我们在辖区开展反诈‘扫楼行动’,就是要营造浓厚的平安建设氛围, 为创造和谐稳定的辖区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利通区公安分局民生派出所所长杨伟说。
“原想着怎么也得一年半载,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追回了赔偿款。”得知执行案款到位的消息,申请执行人张某感激地说。
2019年,张某在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和九级伤残,案件经过仲裁、一审、二审,确定由用人单位支付张某32万余元,但用人单位未履行。在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和反复协调下,被执行人将案款全部交到法院, 该案顺利执结。
今年3月21日至6月30日,吴忠市两级法院开展了“春雷行动”百日攻坚专项执行活动。截至6月30日,全市法院执结各类案件4339件,执行到位金额6.87 亿元。
吴忠市深入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召开涉黑涉恶案件协调工作会议, 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开展教育领域、金融放贷领域、市场流通领域行业整治,
先后关停180家违规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排查治理银行机构问题329个,涉及贷款124笔、金额1.28亿元。法院系统加强调查取证,深挖利益链条,部署开展黑恶案件涉案财产专项执行行动,执结了一批“钉子案”“骨头案”。
三、绽放芬芳馥郁的平安之花
“不赡养老人不仅不孝,还触犯法律。你们的父母90多岁了,他们缺失的不是每月的生活费,而是你们的陪伴,更希望你们兄弟和和睦睦。”近日,在同心县豫海镇豫园社区“老顾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员顾生忠耐心调解一起赡养老人纠纷。经调解,由4个儿子轮流照顾老张夫妇,兄弟之间和好如初。
哪里有需求,人民调解组织就建到哪里。吴忠市因地制宜推进“一站式” 矛盾纠纷多元调解等机制,推出“司法所+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 和“老顾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工作法,有效化解各类风险。
今年以来,青铜峡市以“红色物业”为依托,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 辖区机关单位、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多元主体互联互动的物业服务新格局,聚焦破解居民“急难愁盼”。
吴忠市认真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形成“55124”村级治理模式、“红色物业”等一批典型基层治理经验。
制定《关于加强诉源访源综合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若干措施》, 坚持止矛盾纠纷于初发、解矛盾纠纷于萌芽。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市48个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全部配备到位。坚持市每季、县(市、区)每月、乡(镇)每半月、村(社区)每周、网格每日进行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共下发各类信息通知276份,调处矛盾纠纷5652件。
指导各县(市、区)和行业领域开展平安创建,累计命名县级“平安细胞” 8类1340个、市级“平安细胞”5类291个。全市577个小区、1204个单位、257个村(居)刑事案件“零发生”。
平安建设在吴忠大地绽放出芬芳馥郁的平安之花,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盐池县公安局花马池派出所 “六步工作法”为平安建设添力增彩
(2023 年 9 月 13 日)
“最近气温异常,一定要注意加强排查,防范住户们私拉电线充电、违规停放楼道等情况”9月10日,盐池县公安局花马池派出所民警一边查看社区情况, 一边仔细叮嘱居民注意消防安全。
近年来,盐池县公安局花马池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同时,探索出“查、评、分、调、跟、访”六步工作法,厚植盐池平安底色。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0起,化解率100%。
“预防”上下功夫落实全域排“查”
今年6月,花马池派出所裕兴警务室民警辅警在辖区走访时获悉,深井村2 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矛盾。
两家宅基地相邻,长年累月导致边界模糊,曾多次发生争吵。调解中,民警从亲情、邻里关系的角度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说,随后两人提出,将有争议的土地进行重新划分,民警当即组织协调村民委员会来到现场进行测量,测量后双方均无异议。
最终,通过民警辅警2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厘清二人土地边界,双方表示今后不会再因为土地边界问题扯皮,并相互致歉、和好如初。至此,该起土地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在“预防”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六源摸排法”工作机制:即治安案件引发的、非案件类警情中的、网络预警研判的、社区网格员推送的、社区民警走访发现的矛盾纠纷以及“12345”平台转办的民生诉求进行全面摸排。同时,线下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以及“一标三实”采集工作入户开展走访排查, 妥善处置潜在苗头隐患。
“化解”上下功夫综合“评”估风险
“虚惊一场,多亏有你们,才能这么快找到孩子。”近日,报案人对出警民警表示感谢。近日,花马池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其5岁儿子在世纪广场3楼走丢。民警详细询问孩子的外貌特征后,兵分两路进行寻找。一组在
所内调取世纪广场外围监控视频寻找走失孩子的身影,一组迅速赶往世纪广场开展地毯式搜索,最终,经过20分钟寻找,民警在世纪广场二楼一拐角处找到正在玩耍的小男孩。
近年来,该所在“化解”上下功夫,建立矛盾纠纷“三色预警”机制+三级调解工作机制。红色预警,即难以调解,启动三级调解,由村(社区)+所领导
+乡镇(街道办)分管班子领导进行调处;橙色预警,即难以调解的利益群体矛盾纠纷,启动二级调解,由社区民警+村(社区)+乡镇(街道办)综治部门进行调解;蓝色预警,即能够直接调解或现场调解处理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治安纠纷。启动一级调解,由派出所邀请村(社区)干部一起组织群众自行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疏导”上下功夫畅通“分”流定责
变“静态候警”为“动态处警”、变“被动集结”为“主动应战”、变“群众上门”为“屯警街面”,让老百姓时刻感觉到“安全”就在身边。
“警察同志,我差点掉进了骗子的陷阱,多亏你们及时出现。”今年4月, 花马池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辖区群众白某某可能遭遇“刷单”返现骗局,情况紧急。民警立即联系白某某,耐心细致讲解“刷单返利”类电信网络诈骗的骗术方式,以案释法,紧急按下“止付键”,成功为群众止损。
为了高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花马池派出所在“疏导”上下功夫,对矛盾纠纷涉及主体明确的、在公安职责范围内能解决的,由派出所主动对接县局相关部门妥善调处;对涉及主体不明确或涉及多个主体的,由派出所上报,由综治中心、镇政府对矛盾纠纷进行“分流”,明确调解主体部门和责任人;对涉法涉诉的,通过邀请法官、律师入所与民警共同参与调解,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服务上下功夫
多元“调”处化解
“牛警官,你真是为民办实事的好警察,太感谢了。”今年3月,在花马池派出所办事大厅,七旬老人李某江将一面锦旗送到民警牛暾手中,感谢其及时追回钱款。2月4日,李某江7岁的孙女使用他的手机玩游戏后被扣费8000余元。经询问,其孙女玩游戏时购买了一系列装备、皮肤,并将其中一些虚拟物品赠送给游戏中的“朋友”。接到李某江的求助后,民警牛暾第一时间与手机品牌
商取得联系,并与某游戏公司反复沟通,协商退款事宜。3月10日,该游戏公司最终退回李某江3000余元损失,其余虚拟物品由于已转赠他人,无法退还。
今年以来,花马池派出所在“服务”上下功夫,建立村(社区)书记民调、律师援调、警司法调、部门联调与信访化解互补的“四调一访”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以责任单位为主的“44331”多元调解新机制,组织“四调”队伍运用溯源四调法,借助“互联网+”模式,构建网络沟通智慧调解机制,零距离服务辖区群众。
“管理”上下功夫抓实“跟”踪问效
今年2月,一起婚恋纠纷引起了花马池派出所社区民警李芹芹的注意。矛盾双方为一对老夫妇。两位老人一起生活多年,因琐事经常发生争吵,矛盾升级后互不相让。了解情况后,李芹芹组织社区网格员、司法所调解员、援助律师共同开展调解。调解中,通过讲法律、摆事实、论道理,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和平分手,两位老人对民警及调解员的悉心调解表示感谢。
花马池派出所在“管理”上下功夫,针对正在化解的矛盾纠纷,由社区民警负责跟踪,及时掌握双方当事人思想动态。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再落实、再排查,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及时了解矛盾双方当事人对纠纷处理的满意度。
“群防”上下功夫做细事后回“访”
“感谢警察同志耐心调解,矛盾已经得到化解。”近日,社区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过程中,行至裕兴村西组时,听到一房间里传出激烈的争吵声。经询问,冯某、张某夫妻二人发生情感纠纷,进而引发家庭矛盾。网格员随后将情况通报给村支书及社区民警。收到情况报告后,村支书、妇联主任、社区民警一同到达现场,联合网格员对冯某、张某进行安抚、劝导。经了解得知,丈夫冯某是一名电焊工,妻子张某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当天,冯某回到家后发现孩子还没吃饭,房子也没有收拾,随即与张某发生争吵、推搡。掌握情况后,工作人员首先运用亲情感化、情感宣泄、换位思考、淬火冷处理“溯源调解法”让二人平息情绪,随后背靠背分别做二人的思想工作。最终,经过3个小时耐心调解,夫妻俩的心结逐渐解开,两人冰释前嫌。随后,在社区第三次回访时二人表示,今后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定好好过日子。
花马池派出所在“群防”上下功夫,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登记造册,对较复杂的、涉及多方当事人的、濒临激化以及时间长的矛盾纠纷,在协议履行期间或调解后的一周内必须进行回访,做好回访登记;针对复杂、易反复和濒临激化的矛盾纠纷,除做好双方当事人回访工作外,对影响协议履行的关键人、中间人等重点人也进行回访;回访过程中,详细了解协议的执行情况,深度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对调解协议的态度等,及时发现和掌握有无新的纠纷苗头。
“治理之要,重在基层。多年来,花马池派出所以服务得人心、以平安聚人心、以和谐暖人心,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始终不变的是全体民警辅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花马池派出所所长何耀说。
以人民为中心 打牢平安建设根基
海勃湾区政法工作综述
(2023年8月23日)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让海勃湾区平安成色更足,法治底色更亮。
培根铸魂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
海勃湾区深入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启动政治督察、纪律作风督查巡查“三年全覆盖”行动,目前已完成对区司法局、新华西街道等4家部门的督察工作。
海勃湾区印发《关于政法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 扎实开展“六学”活动。全区累计制作宣传栏112处,张贴条幅230余条,宣传造势氛围进一步提升。
海勃湾区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督察》制度,区委主要领导、政法委班子成员深入政法各单位开展调研督导8次,切实把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贯穿到政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打牢根基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海勃湾区制定《海勃湾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成立专项工作组,实行“半月调度、季度汇总”工作机制,累计召开书记专题会议2次,专题调度会4次,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持续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督导机制,海勃湾区采取开会通报、跟踪问效等方式推动重大决策应评尽评。截至目前,全区已对12个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聚焦目标
推动试点建设验收
海勃湾区聚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目标,通过区级领导抓分管领域、12个专项组抓具体落实等5个维度推动任务落实。目前,试点任务已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正在准备中央复核工作。
海勃湾区围绕创新项目,全力打造“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管家小北” 等10个试点项目,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提档升级;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综合矛盾调处化解工作机制》《“信访+矛盾纠纷”彻底化解机制》为抓手,建立“排、分、调、处、评”标准化工作流程,形成“群众求助—窗口受理—系统派单—矛盾调处—司法确认—评价回访”的服务闭环。
创新活力
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
海勃湾区印发《2023年平安海勃湾工作安排》,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源为着力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为全面开展社会面管控,海勃湾区在全区警情高发区域、治安乱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设置158处208个“巡逻必到点”,切实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 组织开展“雷霆行动”,持续加强对辖区娱乐场所、物流寄递等重点点位的检查;紧盯“盗抢骗”“黄赌毒”等民生领域违法犯罪,累计破获盗窃案件79起, 接触类诈骗12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7.4万余元。
依法服务
做好保障高质量发展工作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积极抓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举办创建专题培训班,重点对《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中的100项指标任务进行梳理和解析,拟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地区1个,单项示范项目1个。
海勃湾区持续做优刑事检察,办理立案监督案件8件,其中,监督公安机关立案4件、撤案4件,向公安机关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44份;积极推动依法行政, 全区共有行政诉讼案件31件,开庭2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26件,出庭应诉率达100%。
夯实基础
深入实施基层基础提升工程
海勃湾区围绕《“基层基础提升年”实施方案》,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认真开展排查摸底,共梳理4方面11个问题。目前,已销号1个问题, 其余10个问题正在推进中;拟创建“枫桥式”派出所、司法所4个,“枫桥式” 镇(街道)、村(社区)7个,目前,正在按照创建指标组织实施。
海勃湾区不断深化基层法治创建,通过“法治教育网”对全区128名“法律明白人”开展线上培训,上半年,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80余次,覆盖受众1.2
万人次;紧抓“雪亮工程”建设契机,全面深化视频平台和高空全景监控平台应用,累计接入153路前端设备,同时将34家单位1160路监控视频接入公安视频平台,切实提升视频监控成效。
下一步,海勃湾区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履行维护政治安全职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抓好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统筹社会力量、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源头防范、风险排查,积极防范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重大风险和个人极端风险,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确保平安海勃湾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临沧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以绣花精神深耕平安建设
(2023年11月15日)
“普法强基进大山,布朗哨兵护平安。”伴随着小三弦的独特音调,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的“布朗哨兵”唱起了自编自谱的普法宣传调子。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跟随云南省委政法委组织的“共绘‘枫’景精彩‘桥’云南”主题宣传集中活动采访组深入临沧市看到的一幕。
“社会治理,群众是直接受益者,也是必须依靠的参与者,所以我们通过开展基层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形式,宣传综治平安建设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平安临沧、法治临沧建设的知晓率。”临沧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邱明告诉记者,近年来,临沧市始终坚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就是平安建设风向标,以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目标,织密“平安网”、绘就“平安图”,引领全市政法干部发扬优势、补齐短板,用绣花精神深耕临沧这块平安高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一、持续探索村民自治方式驱动社会治理“新引擎”
“一寨住着三县人、环境卫生难打整,政协帮忙来协商、联合管理要得成。” 一句在临沧市镇康县军赛佤族乡岔路村委会红岩自然村广为流传的阿数瑟对子,道出了该村村民对“边寨协商”制度的赞同。
红岩村位于临沧市镇康、耿马、永德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民族特色浓郁,具有“一寨三县三乡六村”的特点。
“过去,我们组织镇康籍的村民打扫卫生,其他两个县的村民就看着,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了。”岔路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罗永兰告诉记者,过去的红岩村,公共事务难开展,推诿扯皮等情况屡见不鲜。
2020年5月29日,镇康县政协、永德县政协、耿马县政协共同开展“一寨三县三乡六村”联合治理协商议事活动,达成了“成立一个联合党支部、制定一份联合村规民约”的共识,红岩村脏乱差的村貌得以改变。
“结合我市边境线蜿蜒漫长、无天然屏障,边境小道便道多,边境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我们通过组织辖区群众积极广泛参与边境治理的方式,全力构筑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融合’的边境防控体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
共建共治共享边境社会治理新格局。”临沧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全胜介绍说。“恭喜您成功参与边境巡逻一次,现颁发纪念证书一本。”在镇康县南伞
镇刺树丫口村赐福彝寨旅游景区,该景区正在为参与边境巡逻的游客颁发纪念证书。
“除了发动村民参与守边护边,我们还探索让游客切身实地感受边境管控工作的守边打卡模式,实现人在边境游、法治心中留的目的。”镇康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罗开平介绍,工作中,镇康县推动建立健全联勤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了“边境安宁、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二、持续探索社会治理品牌打造定分止争“公开讲话”
今年5月,临沧市临翔区居民彭某通过“无讼临沧”小程序向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和杨某支付拖欠材料款19100元。
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后,该院调解员立即与陈某和杨某联系,发现当事人身在外地,随即利用“无讼临沧”小程序进行远程视频调解,成功为彭某追回欠款。
“这是我市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的缩影。”临沧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拥军告诉记者,近年来,面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多元化格局,临沧市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核心作用,健全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党建+”治理体系,以“创建品牌、提升成效、形成体系”为抓手,推陈出新,走出一条符合临沧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路子。
一杯消气茶,一杯说事茶,一杯谈心茶,一杯握手茶,这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双江县勐库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李学金总结的“四杯茶”调解法。参加调解工作16年来,他参与调解纠纷1260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4300多万元,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被誉为“茶香和谐守护者”。
据了解,临沧市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广了多元解纷、三调衔接加法律服务、民生服务等独具特色的调解方法和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使矛盾在基层化解、纠纷在诉前解决。
三、持续探索群防群治体系拧紧平安临沧建设“安全阀”
临沧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比97.5%,人口223.3万,少数民族占比38%,存在人口分散、基层干部少、基层治理水平不均衡等特点。
“临沧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丰富和完善治理体系。”邱明告诉
记者,全市充分发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优势,先后涌现出邦丙乡“布朗哨兵”、勐勐镇“巧舌妇”志愿服务队、凤翔街道石房村“乡村青年之家”等群防群治组织,走出了一条依靠群众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之路。
2021年4月,双江县勐勐镇计划在大荒田村修建一条水泥路,用于促进村里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涉及征地拆迁的一户村民因被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多,迟迟不愿签字同意。后来,在该镇“巧舌妇”志愿服务队的调解下,该户村民在同意书上签了字。
“发动和依靠群众,是传承和发扬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一招。” 双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相恒说,自从有了“布朗哨兵”“巧舌妇”志愿服务队等参与社会基层治理,村貌改善了,村民也富起来了。
在临翔区凤翔街道石房村,该村按照“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思路,细嘎村民小组通过党组织领导下的“青年之家”等群团组织共同发力,形成自治合力,各种乱象得到有效整治,乡村振兴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用“平安指数”护航“发展指数”
平安金昌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9月26日)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平安,改革发展基石,民生福祉所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金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以主动创稳为抓手,聚焦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担当实干、克难奋进,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推动平安金昌、法治金昌建设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有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一、夯实根基打好平安建设“组合拳”
平安,是民生所盼,是发展之基。
2020年2月,金昌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第1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上的部署要求,坚持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筑牢城市平安根基,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以上率下,指导主动创稳行动方案制定,主持召开全市主动创稳推进大会,专门调研督导全市主动创稳工作,多次就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作出批示,每逢节假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到基层调研指导。市主动创稳工作指挥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按月召开调度会,积极协调解决主动创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县、区及各部门单位切实转变思想认识,聚焦主责主业,细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对群众而言,幸福生活的最大保障莫过于平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金昌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我市聚焦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发展,平安建设持续发力、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印发《金昌市主动创稳行动实施方案》,部署主动创稳“十大行动”,与实施治理高效现代化新金昌“八大工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配套制定《贯彻落实主动创稳部署要求工作方案》,逐项细化分解236项工作任务,形成既有分工责任、又有时间节点控制的工作任务责任清单。
坚持常态长效,建立健全主动创稳指挥调度、研判预警、协作配合、平战结合、主动防范、民生保障、法治保障、督查督导等八项机制和五个清单、五个台账,推动建立清单式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政法领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协调机制作用,定期分析研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形势,每月发布《平安金昌指数》;强化问题督办机制,注重发挥督导检查助推作用,主动创稳工作指挥部常态化深入基层了解掌握主动创稳开展情况,督促工作任务落实。
加强信息收集研判,严格落实情报信息工作“日分析、日研判、日报告” 机制,制定《金昌市涉稳情报信息工作办法》,健全完善涉稳情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运用机制,明确重大案事件快报、要情专报等要求,累计报送日报告269期,专报信息57期。
二、打防管控拧紧社会稳定“安全阀”
在金昌,平安建设让群众时刻拥有满满的安全感。从调解室里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从一场场普法宣讲活动到巡逻车队亮起的一盏盏警灯折射出金昌在平安建设中坚实步伐。
更有效地打击犯罪,提高群众安全感,是深化平安金昌建设的重点。
持续推进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工作,立电信诈骗案件34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6人,止付冻结资金7994万元,预警劝阻资金3216万元,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294万元,电信网络诈骗案首次实现发案数、损失数同比下降,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扎实开展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破获黑恶案件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认定恶势力犯罪团伙1 起;截至目前,全市共立刑事案件870起,破案370起,同比上升40.2%;受理治安案件1252起,同比下降9.7%近年来,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金昌,为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我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采取一系列新举措,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抓实抓细安全生产,积极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健全完善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应急预案37个,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清单制、通报制、预警约谈制等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机制,集中开展餐饮行业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公安、武警部门严格落实“四项机制”和“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 常态化开展徒步巡逻和警车巡逻,持续提升街面快速反应能力。认真做好危爆物品安全监管,加大缉枪治爆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
全管控,部署开展货车超载、市区停车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7批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7.6万起。
三、法治护航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
2022年8月,永昌县的74名法治副校长分别在全县52所中小学正式履职上岗。法治副校长正式上岗后,成为青少年儿童法治思想启蒙、法治意识培养、法治觉悟提升的播种人和引路人,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有关工作的若干措施》, 制定我市重点工作清单、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意见等制度,全市聘任法治副校长194名,落实四个“100%”安保措施,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安全防范能力。
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制定出台供水、消防设施、革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噪音污染防治办法和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以良法保障善治。全面推进“八五”普法规划,着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档升级,扎实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10项,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安机关、法院系统、检察系统、司法机关等不断规范执法司法办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部署要求, 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分系统完善落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机制,深化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清理,强力攻坚“陇原风暴”执行行动,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和“万所联万会”活动,用法治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四、创新机制奏响社会治理“协奏曲”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把社会治理重心放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提高社会基层治理效能,营造了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
我市聚焦网格整合,制定了《网格员管理办法》《网格事项禁入清单》《网格事项处置工作流程》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全市重新划分网格695个并统一编码,选配网格员695人,组建“四长五员一民警”网格队伍,整合党建、民政、应急、消防等工作网格,实行“多网合一”,充分发挥“一专多能”作用,通过“陇情e通”及时跟进掌
握群众诉求和办理进程,以“小网格”托起基层治理“大格局”,“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推进基层党建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双网融合”,开展“一村一社一品”创建活动,打造出“互助睦邻·宝林之家”“红色管家·福暖金都”“矛盾驿站·昌荣畅达”等党建特色品牌,推出南坝乡“3358”工作法、东寨镇“八心”工作法、金川路街道“1336”基层协商民主等服务群众特色品牌。同时,健全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和派驻轮驻、随叫随驻等配合协作制度,建成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21个,推动综治中心实战化,着力打造“1+3”协同治理模式,部署开展“两无”“三不”创建行动,二季度,全市共有60个村(社区)实现“两无”,环比增长3.9%; 158个村(社区)实现“三不”,环比增长12.2%。以便民利民为先,社会治理的“硬功夫”还体现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方方面面。
我市始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一项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大力开展“枫桥式”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等系列创建活动,全面推进诉源治理,加强诉调对接,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社会矛盾总量呈现稳中有降趋势。
与此同时,常态化推进涉稳风险排查化解,全面排查金融风险、公共安全、教育、信访等9个方面85个具体问题,特别是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发证率达100%,综合排名全省第一;积极协调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截至目前完成清收处置2.9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342.44%,位居全省第二;扎实开展治重化积工作,信访部门全面加强督查督办,动态摸排梳理重点信访事项全力化解;抓好重点人员和重点群体稳控,确保各项维稳措施落到实处;规范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工作,推行“容缺”备案机制和帮办服务,努力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稳隐患。
新征程上,金昌将继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金昌为目标,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平安建设工作各方面,聚焦工作重点、难点、堵点和焦点,务实笃行,以打通症结带动全面进步,深入推进平安金昌、幸福金昌建设迈上新台阶,展现新风貌。
沈阳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 扎实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
(2023 年 10 月 10 日)
前三季度,市委政法委会同市委组织部牵头全市18家市直部门、13个区县
(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 的紧迫感,坚决守住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扎实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互促共进。
一、注重操作性谋划提升党建引领新效能
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架起党和群众“连心桥”。制发《2023年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要点》以及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进社区(村)2023年工作要点,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四个民生工程进社区、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持续推动“五社联动”、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化“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我是雷锋”志愿活动,建立1.1万余支志愿者服务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推进阵地功能提质升级,构筑基层治理“桥头堡”。加快推进阵地功能提质工程,召开工作推进会,了解13个区县(市)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进展情况,指导各地区及时排查影响建设进度的各类风险隐患,已于6月底前,完成高标准打造12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0个党群服务站建设任务。
推进12345热线进社区网格,开好为民服务“直通车”。制发《12345热线进社区试点包保推进工作方案》,成立包保推进工作小组,对照《12345热线进社区任务清单》,全程跟进指导各相关部门和地区工作落实。按照300户左右标准划分15099个社区网格,将水电气热等15个职能部门的32个业务图层、1.4万个专属网格全部整合,并将1.2万名社区专职网格员、1.5万名兼职网格员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同网共治”。上半年累计巡查上报案件46.2万件,办结46万件,即时转办率、按时反馈率等热线指标均为100%。
二、凝聚创造性合力,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
聚焦社会治安防控,多点发力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坚持“命案必破”方向不动摇,强化多警种合成作战机制和战法,全市新发命案全部告破,实现了命案现案破案率连续5年保持100%。“八类”严重暴力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1.51%,破案率同比上升10.35个百分点; 以大数据研判为引领,以刑侦基础工作为抓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民生侵财
犯罪出重拳,今年4月以来,全市破获多发性侵财案件4248起,挽回经济损失2700 余万元。
依法严惩网络违法犯罪,坚持情报导侦理念,以“净网2023”行动为抓手, 对严重危害网络秩序和群众权益的突出违法犯罪和网络乱象发起凌厉攻势。今年4月以来,共破获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网络赌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涉网案件278起,同比上升18.21%,抓获涉网犯罪嫌疑人同比增长23.28%。
聚焦向事前预防转型,多轮驱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为东北唯一、全国18个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城市,沈阳市已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汇聚接入17个行业领域数据信息,接入监测设备215172套,整合基础地理信息图层69个、气象信息12类,数据总量42.1亿条, 接收报警信息14.25万条,生成预警信息4603条,督办风险处置2069次,完成了燃气、危化、交通、建筑、消防5个重点高风险领域监测预警功能建设,实现了供排水管网、热力管网、内涝灾害等12个领域监测数据治理,构建城市安全风险“一张图”。
清单化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紧盯危化、燃气、建筑、交通、消防、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加强源头管控,严守项目审批红线,寓服务于审批,创新项目管家服务举措,持续辨识管控安全生产风险,动态排查整治重大隐患1382项。组织开展各行业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评估工作,深化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目前,检查企业5881家次,非法运营车辆2400 余台次,查处“百吨王”货车超载37次,在建房屋、地铁项目30项,立案2707 起,完成行刑衔接45起,查处危险化学品360.98吨。
聚焦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安全,多措并举打造沈阳特色亮点。搭建食品药品“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归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信息,建立数字化企业档案,生成食品企业“食安信用指数”评价模型,获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分级检查工作,截至7月底, 开展检查65549家次,检查率达到58.4%,检查零售药店4148家,检查覆盖率70.5%;抽检药品541批,完成检验326批,抽检计划完成率60.1%。
完成制定下发“沈阳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持续开展环境超标数据复核工作,构建四方辅助执法工作机制,组织推动全市各区执法队检查危废企业1239家、在线数据企业1249家、出动执法人员4745人次、立案调查2件、
移交公安机关调查25件,全市未发生重大危险废物环境安全事件。
三、加强基础性建设,实现社会治理新突破
筑牢数据底座基础,在智慧治理上求突破。持续优化基础数据采集归集, 通过网格巡查和数据轮询比对,实现常住人口信息池(人员装户图数据)每半个月自下而上、每个月自上而下更新一次,截至目前,常住人口信息池(人员装户图)数据扩充至813万条,全力推进社区资源信息池(资源装户图)录入, 累计录入资源信息13.9万条。
筑牢平台建设基础,在治理效能上求突破。村(居)民委员会100%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构建居民议事、楼栋(单元)议事、社区议事、街区议事、业委会议事等5个居民自治场景,全面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以及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备案机制。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40篇)2023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