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典型案例汇报范文
以制度创建为牵引
全力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今年以来,市资源规划局坚持把制度创建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展现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亲企、暖企、惠企改革措施的加速迭代更新,有效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发展动力和竞争实力,力促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掌握堵点痛点。一是全面反思。依据优化营商环境的指示精神,聚焦破解企业“急难愁盼”,市资源规划局积极向内挖潜,全面开展规划反思,认真查找制约项目审批提速的各种不利因素,重点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相对集中的事项进行专题梳理、深入分析和反复研究,拿出务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创新举措;二是深入调研。充分利用外出专题考察、包联项目督导、批后跟踪管理、项目现场踏勘和召开企业座谈等时机,虚心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认真倾听建设单位真实诉求,全面掌握企业的疑虑困惑和真想实盼,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三是借力媒体。借助与市电视台联合录制优化营商环境专栏时机,积极组织双方召开对接会,我局详细真诚的介绍了当前规划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媒体真实全面的反映了当前群众比较关心、企业比较关切、舆论比较关注的突出问题,并热情邀请媒体充分发挥信息渠道优势,积极为规划工作改革提升建言献策;四是广泛参与。针对研究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全面征求有关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制度在顶层设计上能够发挥响应社会关切、化解企业担忧和解决突出问题的实际作用。通过全方位、多渠道收集信息,共梳理出颇具价值的各类意见和建议40余条,为制度创建明确了主攻方向。
围绕服务增效,推行切实有效举措。一是超前服务。为解决企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迫切要求,我局在规划方案设计阶段由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项目经办人对项目建设单位实行超前技术服务指导,为企业详细解读规划新政策和新要求,共同研究解决项目规划方案设计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效减少方案设计的技术阻力,并引导项目单位聘用高水准设计团队,打造精品设计方案。二是联席会议。为进一步与市城管执法局密切执法领域沟通,共同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规划管理过程中涉嫌违法的“疑难杂症”问题,共同学习《自然资源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办法》《自然资源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免罚清单》等文件中涉及规划行政执法处罚内容,加快推进违法违规问题妥善处理,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三是事前告知。为解决企业对规划报建过程不够熟悉问题,我局采用了事前一次性告知制度,在企业办理具体规划业务时,第一时间下发了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项目批后监管和规划条件核实的办理告知单等材料,详细明确了办事环节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让建设单位对办理事项涉及内容一目了然,心中有谱;四是短信提醒。针对建设单位因未及时办理延期手续,导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失效问题,开通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近过期的短信提示服务,提醒建设单位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及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延期手续,避免因证件过期而增加时间和经济成本,实现了小短信解决大问题的服务效果;
瞄准项目提速,构建极简审批流程。一是为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制发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第一批豁免清单》,主要针对3方面18类项目明确了豁免要求,有效解决了个别项目材料难备、手续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依据豁免清单,对建设大街东段带状体育公园建设等项目的工程规划许可进行了豁免;二是为有效提高方案联审效率,制发了《建筑工程项目规划方案联合审查工作制度(试行)》,重点明确了参与联审的具体部门、方案联审的并联事项、免于联审的具体标准和完成联审的时限要求,全面优化了方案联审流程;三是制发了《建筑工程规划审查要求(试行)》,进一步明确了规划总平面图、建筑单体、特殊空间(地下空间和架空层等)、建筑风貌的审查内容和具体要求,并统一下发示范图例,确保审查工作更加快捷;四是为加强规划许可变更管理工作,制发了《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许可变更工作制度(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准许变更的六项条件、许可变更的四项流程、可以直接变更、不需变更的相关内容;五是为进一步优化联合验收工作,制发了《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工程项目规划条件核实工作制度(试行)》,理顺了与联合验收的衔接流程,明确了规划条件核实的受理条件,精简了规划条件核实的办理要件;六是为支持房地产多样化发展,制发了《关于开展市城市森林花园住宅示范工程试点的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试点选取、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具体要求,进一步激发了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活力;七是为企业快捷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依据《关于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市资源规划局对不需要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的两种情形以文件形式函告市审批局,方便了建设单位快捷办理项目发改立项和备案手续。
下步,还将依据政策变化和我市工作实际,及时对各项制度进行动态更新和完善,更好地为我市项目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