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共2篇)范文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第1篇)
**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市建设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的主战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转型的积极效应不断显现,科技创新对开发区经济济发展的贡献度在不断提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大动能。
一、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1.强化政策引导与行政推动并重。一是明确政策导向。围绕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要求、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中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区党工委、管委会明确提出,要在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发展实际,坚持“政策引导与强化服务并重、产学研项目合作与创新载体建设并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集聚外部资源要素并重”的原则,制定完善区本级科技创新考核、奖励政策。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围绕工作组织、绩效考核、奖励扶持等重要环节,开发区相继制定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意见、科技新攻势考核意见、招才引智奖励政策意见、技术转移中心绩效补助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凝聚全区各局办街道、广大企业推动开发区创新转型发展的最大合力。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突出对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载体建设、新产品研发、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对享受区财政新型工业化扶持奖励但未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工业企业,一律按照政策的50%兑现。近年来,全区每年用于科技创新、人才招引的奖励资金逐年提高,2018年科技创新、招才引智的奖励达到1500万元左右。
2.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意识。一是常态化收集反馈科技服务需求。在上级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区域创新大数据研究中心签订了专家云服务站点合作协议,建立了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服务需求数据库。通过挂钩联系人常态化、动态化收集企业产品开发、项目申报、政策咨询等涉及科技创新的服务需求,定期梳理分析并反馈给上级部门、科技镇长团和技术转移中心,对新落户企业和部分有意识、资源少的中小企业起到了比较好的促进作用。二是主动对接知名高校院所。通过产业集群培育部门、科技行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集群,每个产业板块都与1-2家985、211高校或行业领先的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2018年,先后分产业、小分队开展各类产学研活动30多场次,与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项目50余项,占当年所有产学研合作的项目的60%。三是强化政策落实。我们将全区267家规模以上企业落实专人挂钩联系,重点做好政策宣传兑现、技术需求收集等服务工作,定期举办政策及业务培训会,如今年邀请了科技局、税务局主管部门专家就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进行了开发区和科创园2场专题培训会。我们还专门建立了开发区科技服务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最新科技政策,接受企业咨询,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关注人数已达到400多人。
3.强化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应用。一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知识产权方面,园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2015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并与去年11月份申报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待公布),2018年获通过了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验收工作。在产学研合作方面,2018年,新增实施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70个,引进高校成果项目16个,实现产学研项目成果转化47项,转化率达60%,为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取得了显著效益。一批产学研项目成果获得认定,2018年获得全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跃通、亚太)、省国际合作项目1个(联发环保),为企业争取纵向扶持项目经费2000万元以上。通润公司成为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亚太公司成为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强了企业参与更高领域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二是招引高科技项目。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思路,突出招引优质科技项目、人才创业项目。由过于注重销售规模、设备投入转变为更加注重项目科技含量,科创园在高科技项目落户协议中将高企认定、产学研合作等作为达产达效的重要条件。
4.强化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一是科创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发区科创园初步形成了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自动化及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园区内集聚了45家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企业,其中机器人本体企业6家、服务型机器人企业8家、关键零部件企业10家、集成应用企业8家、全自动化生产线企业13家,为全县68家企业提供了生产线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服务。科创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科技产业园、南通市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园区,入选了江苏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二是驻区研究院质态得到提升。目前,落户开发区的有上海交大、北京机电研究所、苏州大学、常州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5家产业研究院。2016年以来,先后制定了研究院绩效考核、项目运作、财政资金等政策文件,加强了对研究院的规范管理。2016年-2018年,各研究院在研项目35个,实施产学研项目30个,合同额超过5000万元,服务企业50多家。三是企业载体建设持续加强。着眼于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对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型企业等各类载体平台的建设标准,制定落实分类培育计划,采取集中培训、政策引导、个性指导、示范带动等措施加以推进。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总量达到5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33家、市级78家。
二、开发区科技创新工作不足
1.基层科技创新管理人员不足。开发区虽然是国家级经开区,科技管理工作岗位任然还是乡镇的影子,受制于上级部门考核。我区从事科技管理工作人员3名,其中1名以知识产权工作为主,但开发区科技科工作涉及科技人才杯(月月考核排名,指标多)、责任书、新型工业化杯(经信委项目)、文明新风杯(科普工作)等各项考核工作,另外还“一岗双职”,拆迁等中心工作要去完成。区主要工作由上级部门指导,主要完成下达考核指标,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地、精细化地去做科技创新管理。
2.科技服务能力和手段不足。虽然区服务创新创业的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但由于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尤其街道人员配备、能力素质、专业学历背景等因素,在准确掌握企业技术人才需求等方面存在不足。现有的科技服务大多还停留在简单式的牵线搭桥、粗浅的信息传递与发布、一般的技术交易与咨询、管理水平等低层面上,诸如提供经验模式选择、技术创新攻关、成果产业化支持等更高层次的服务难以实现,满足不了企业的综合需求。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区企业以中小企业、传统制造企业居多,虽然近几年依托杨浦工业园、奉贤工业园、常安纺织园、东部家具产业基地等载体,招引了不少企业落户园区,如上柴动力、水星家纺、美勒家居、昭华、齐克庞德等规模较大企业,但这些企业受制于总部,**主要以生产为主。在招引的企业中,家具、纺织等科技含量相对不高的企业较多,267家规模以上企业中,这两类企业数量多达80余家,没有研发机构、缺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高标准的企业研发机构总体偏少、规模偏小、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偏弱。
4.公共创新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一是专业性的科技服务机构缺失。那种多层次、多形式、跨行业、跨地区,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科技服务的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基本没有,从而导致企业在科技成果的评审、认定、评价,以及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高新企业、科技项目、专利申报过程中未能得到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二是现有载体平台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建成的多家高校产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受制于成立时间、人员力量等多方面因素,与企业的对接合作还不够密切深入,功能和作用发挥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缺少高层次人才集聚、协同技术攻关能力强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特别是在行业内达到顶尖水平、辐射更广区域的服务平台,突出表现在短期内拿不出具有较高前瞻性的研发项目和成果。
三、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一是加强人才管理和培养。从市层面指导区镇设立科技人才发展办公室,定编定岗定人,配足配强人才招引和科技一线管理服务力量。引进省、市层面的机关事业单位的科技人才到基层挂职指导,引进高校的专家教授到基层挂职,切实提高科技队伍的人才建设,发挥好科技镇长团的作用。二是开展能力提升培养工作。为适应新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应加大对科技干部的培训工作,有计划的选送科技人员进行深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并形成一种长期坚持的制度。三是优化基层政策环境留住人才。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用环境吸引人、用事业激励人、用政策留住人”淡化人才归属性。在科技工作、科研实践中发现和选拔科技人才,进一步做好为科技人员服务的工作,帮助他们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创新潜力,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企业主体地位。一是要落实政策,加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加大财政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积极提升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的服务功能,为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推广、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使之成为聚集人才、研发产品、培育品牌的载体,把更多的企业推向科技创新的前台。二是要加强指导,落实企业项目资金的支持。科技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指导,着力包装一批好的项目,在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方面争取更多的纵向资金支持。三是要加强高质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项目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着力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科技需求现状,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更为紧密的产学研对接通道。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第2篇)
近年来,永兴县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创新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发展工作,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切入,以发展稀贵金属、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向纵深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抓组织领导,增强创新意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把科技创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同部署、同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应对新常态的重要举措,纳入了全县综合考核指标内容,不断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抓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抓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加大财政研发投入,对创新创业给予重点保障。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2019年1-9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5.002亿元,同比增长19.1%,占GDP的1.85%;地方财政科技投入6677万元,同比增长78.62%,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的4.05%。2019年全县4家企业获批研发财政奖补资金217.42万元,获批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享受2018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企业 42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金额9115万元。制定了《永兴县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若干规定》《永兴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永兴县专利资助办法》《永兴县促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激励政策,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县里规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县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对首次认定三年有效期内且当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县财政按其实际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70%奖励给企业。
(三)抓主体培育,提高创新能力。重点抓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创新企业培育工作,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雄风稀贵、联合国银、惠友材料等科技企业在“首届郴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回乡创业大学生李龙浩研发的新技术项目荣获“郴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积极帮助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共同开发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20多项。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县内20多家骨干企业与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2019年1-10月全县完成技术交易合同5个,成交额达1.0095亿元;完成专利申请量293件,授权142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3.2亿元,占GDP比重23.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86.9亿元。
二、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情况
(一)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我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稀贵金属产业走“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精深加工”之路,稀贵金属资源再生利用产业集中区,为初级冶炼项目承载发展基地。永兴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定位为精深加工区,重点发展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将50家主体企业整合到30家,已全部入园建设或原地技改8家,雄风、金润、融源已投产。众德、洪福、和盛、洪福等4家企业在原址完成技术改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中,联合国银、阳光有色、朝阳银制品等企业稀贵金属深加工项目已投产。
(二)科技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形成了三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带动了全县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以亚氧化钛材料、新型改性聚羧酸外加剂、有机涂料等产品为代表的新材料领域产业集群。二是以晶讯光电、电子商务园等企业(平台)为龙头的电子信息领域产业集群。三是以稀贵金属综合利用、精深加工等技术为支撑的资源环境领域产业集群。目前全县纳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统计的企业38家,其中经认定的有效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从领域来看,资源环境领域8家、电子信息领域2家、新材料领域5家。
(三)科技助推园区发展方面:坚持“科技兴园”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发展原则,精心打造“永兴经济开发区、永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区”二个省级园区;产业集中区规划建设“柏林工业园、太和工业园”,以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推进我县稀贵金属产业整合升级,实现稀贵金属工业转型升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培育稀贵金属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产业的集聚区、开放的先行区、创新的实验区、生态的示范区。
三、下步工作
一是加快科技计划实施。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紧扣全县科技需求,筛选、凝练、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大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科技项目,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推动全县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重点实施稀贵金属综合回收技术攻关、冰糖橙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油茶种苗繁育技术研发等产业化项目。
二是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永兴县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若干规定》,着力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研发机构,切实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形成企业自主研发体系,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重点围绕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复杂物料无害化处理、银饰品加工、冰糖橙种苗繁育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力争开发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三是加速成果引进转化。整合现有各类科技载体和平台,加快推进永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永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永兴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永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区等科技园区建设,切实增强园区引进转化科技成果的承接能力,努力将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先进示范区。重点引进和转化一批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新材料、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态农业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
四是加强人才团队培育。进一步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切实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加快实施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重点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人才团队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内部奖励制度,对科技人员实行股权激励。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推进科技人才交流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