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汇报材料2篇范文
“秋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
一、基本情况
国庆期间,全县农作物进入收获高峰,各种农作物纷纷进入抢收阶段。我县根据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对全县六个乡镇的农机具进行了全面检修与盘查,针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及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具进行了重点维修与技术指导,共检修各类农机具653台(套),其中马铃薯收获机123台,小型割晒机145台,青贮机176台,其它机具209台;发放宣传资料5500余份。充分做好备战收获的准备。截止目前,全县已收获农作物64.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1%以上,秋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粮食作物已收获58.49万亩,占粮播面积的93%以上,其中小麦、马铃薯大豆和大部分的杂粮杂豆作物已经基本收完,籽玉米、向日葵、甜菜等作物正在大规模收获。
二、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较差。XX县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干旱、大风、霜冻为主要灾害性天气。每年9月20日前后全县大部份地区出现霜冻现象,低温和冻害不利于玉米、高粱、向日葵等作物成熟,对尚未收获的蔬菜和马铃薯造成冻伤,严重影响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
(二)以小农业经营为主体,限制规模型生产。虽然近几年XX县大力推广土地流转,但XX县地型属山地、丘陵、川地相间,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地下水资源短缺,大部分的农村耕地还是以小农经营为主体,大大限制了规模型农业发展。从而限制大型收割机械,很多田块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只能靠传统的手工收割或小型机械收割,影响了收割的进度。
(三)收割劳力不足,影响了秋收进度。XX县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青壮劳力外流现象成为常态。现在在村居住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四类群体,他们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并占到了份额的60%。另外的40%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也是50岁以上的人,也所谓村里的“年青人” 。从而造成了秋收劳动力短缺。
“秋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
一、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1.粮食生产。 2020年全区计划粮食播种面积83.6万亩,截止9月4日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4.62万亩。其中完成早稻生产面积27.82万亩;完成晚稻生产面积30.5万亩;完成中稻生产面积17.2万亩;旱杂粮种植9.1万亩(玉米2.7万亩,大豆2.5万亩,红薯3.6万亩),其他0.3万亩。预计粮食总产36万吨以上。
2.秋冬种生产。2020年秋冬种生产重点抓好油菜及油菜水旱轮作试点、蔬菜、绿肥和冬粮生产。计划落实秋冬种生产面积48.5万亩,其中油菜种植面积20.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绿肥种植面积15万亩,马铃薯、蚕豌豆等秋冬粮播种面积1万亩。
二、“秋收、秋种、秋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效益不高是“秋收、秋种、秋管”最突出的问题。
粮食、油菜、蔬菜、水果等作物价格平稳,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各项因素价格增长快,种植作物效益低。
1个壮劳力外出务工1天纯收入在250-500元之间,秋种作物除去生产成本外赚钱很少。以水稻为例:目前我区水稻亩产普遍在400公斤-500公斤之间,每亩毛收益在1000元-1200元,种植成本在800-900元每亩(包括种子、农药、化肥、人工、租金及机械使用费用等),每亩纯收益在300元左右,水稻生产时间需要110天左右,油菜、蔬菜、水果生产效益都不是较好。
2.难以规模化生产。土地流转不够畅通,机械化程度不高,规模生产受到制约;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耕地质量下降。
3.投入不足。因生产效益不高,农户对于“秋收、秋种、秋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制约了“秋收、秋种、秋管”工作的开展。如油菜种植,目前我区主动种植的农户不多,主要靠政府推动,区农业农村局每年政府采购油菜种子免费发放给农户,确保了稳定我区秋冬油菜种植面积。
4.务农人员结构不优。农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向非农产业转移,目前在家务农的多为妇女和老人,我区务农人员50岁以上的占到了70%以上。
5.天气影响严重。目前持续高温干旱,无有效降水,对晚稻、秋红薯、秋玉米、大豆、旱杂粮的田间水分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增加了生产成本。当前正是油菜播种、育苗季节,由于严重缺水,不利播种,而推迟播种到第二年5月初收割时多是梅雨天气,不利收割。
6.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我区属丘陵地区,农田田块面积小,农田基础设施差,机耕道路和水利灌溉沟渠多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大。
7.品牌效应不强。目前我区无大型稻谷收购加工企业,没有比较有名气的品牌,稻谷收购买、销售不畅;油菜籽加工都是小作坊,自产自销;也缺乏其他粮食作物的龙头加工销售企业。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普通的种植模式,效益低下,今后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适应市场需求划定产业结构发展区域,从发展优质稻、异蛇、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制种等特色产业入手,调优、调高、调精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文旅融合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一个特色产业、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一批名牌产品、一批加工园区和休闲园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
2.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一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现代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积极与科研院校、科研单位开展联合协作,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与示范,进一步解放生产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气象抗灾减灾服务体系等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3.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整合农开办、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农田作业道,完善水库、塘、坝与渠道配套建设,使之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实现农业生产扩面增产增效。
4.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制定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政策,促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品牌创建工作,继续扶持龙头企业使用“永州之野”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