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抓实事,惠民生 民生事业实现新突破范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株洲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连续7年实施“民生100”工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释放民生民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推进“民生100”工程工作中,通过做好“望、闻、问、切”四篇文章,着力在“会好诊、把好脉、开好方、抓好药”四个方面下功夫,使得扶贫解困更加精准,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越,“民生100”工程已经成为了株洲的一张“名片”、一大“亮点。
一、做好“望”字文章,精心谋划“会好诊”
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望”就是超前谋划,长远思考,牢牢把握推进民生实事工作的主动权。一是“登高远望”,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工作。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将“民生100”工程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分解,纳入市绩效评估体系,市委书记、市长定期听取工作情况。各分管市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单位对民生实事开展督导调度和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为实事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全神注望”,精心组织实施。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步骤、有措施,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年初印发《实施方案》《验收标准》等文件,将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形成了市委市政府总抓、市直部门牵头抓、承办单位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聚力回望”,注重后续管理。着力构建项目后续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建成一个、投入使用一个、发挥效益一个,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在新建城市公用厕所工作中,建立标准化清扫保洁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公共厕所缺乏统一管理模式、缺乏统一领导机构、缺乏统一管理标准的“三缺乏”现状,“建宁驿站”已成为一块株洲名片;在新增廉租住房工作中,加大实物配租房源建设和购买力度,健全保障体系,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
二、做好“闻”字文章,倾听民声“把好脉”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闻”就是倾听群众呼声,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和住房三大现实问题作为突破口,合作共赢,构建经济大发展、社会大繁荣、民生大改善的良好局面。一是拓宽就业,敲开“幸福之门”。就业是人民群众生存和生活的根本。通过实施民生实事工程,五年来,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100%,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提质升级就业创业保障平台个,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街道(乡镇)、创业带动就业示范社区(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平台等近个。建成湖南(株洲)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获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二是发展教育,开启“幸福之源”。教育寄托着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企盼。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在全省率先全域通过教育强县(市区)评估验收。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所,在全省率先将包括教学点在内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实现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不断提升,超大班额全部“清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农村学校“全面改薄”任务圆满完成。资助家庭贫困学生超过余万人次,资助体系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全覆盖。三是保障安居,打造“幸福之城”。安居才能乐业。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力度,城乡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万户,通过棚户区改造改善万户家庭住房条件,通过实物配租和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解决住房困难家庭余户。改造市政燃气管网公里,新建改造城区供水管网近公里,县以上城镇公共供水厂出厂水质全部达标。污水处理力度不断加大,市本级污水处理率、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
三、做好“问”字文章,执政为民“开好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问”就是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一是“问一答十”,以点带面统筹发展。为民排忧解难,不仅要对群众的诉求及时反应,还得以点带面、“问一答十”。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公用厕所缺失、“脏、乱、差、臭”等情况,我市举一反三,全面启动城区“厕所革命”,出台了,利用空坪隙地,新建、改造、开放公厕各座,几十余平的空间内,除了有基础的公厕区、母婴室,还设有便民服务区、环卫工人休息室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建宁驿站”已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地域的新风景、行业的新标杆。二是“刨根问底”,以简驭繁调查研究。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民生实事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不断完善的工作。我市在工作中积极开展调研,注重贴近实际,经常分析形势,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做到指标体系设置更科学。近年来,我市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多渠道、多媒介面向社会群众、“两代表一委员”征集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拓展了群众意愿关注渠道,使群众的急难问题能够从各个层面反映出来,确保了为民办实事内容的针对性。三是“行政问责”,以微知著突出实效。强化问责,专门研究和制订,对市直单位及县市区承办民生实事情况逐项予以评分。将为民办实事考核情况纳入责任单位绩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个人年度评优评先挂钩,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实事完成后,及时将投资等有关情况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四、做好“切”字文章,破解难题“抓好药”
不思不行,一场空;只思不行,一个梦;慎思慎行,一定赢。“切”就是把握事物规律、把握发展方向、把握工作重点,切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一是“切入主题”抓宣传。坚持把宣传报道作为民生实事工作的先导工程。市考核办、各相关责任单位加强与新闻媒体协作,积极向省市媒体报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信息简讯,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等重点民生实事在湖南新闻联播作典型发言,等文章在株洲日报上刊登,新增农村通水泥沥青路、老旧小区改造、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等民众关注的指标任务在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深度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各责任单位、基层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流动宣传车、宣传横幅、宣传手册、短信微信、“村村响”广播、手机短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使民生实事广为人知,深入人心。二是“切实保障”抓服务。市县两级财政坚持“两个优先”、“两个确保”原则,做到优先安排,优先拨付,确保财政配套的资金安排到位,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项目进度,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0%,支出与占比逐年提高。各级各行政审批部门紧密配合,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和畅通为民办实事项目行政审批“快车道”和“绿色通道”,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减免有关费用,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提高了实事项目的实施效率。三是“切合实际”抓督查。市相关考核部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对已完成的项目及时进行评定验收,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认真进行督查催办,对责任单位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合力解决。如中小学校舍防雷工程建设工作中,市实事考核办会同市气象局等部门一道克服资金缺、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确保工作任务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