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精选多篇)范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特别是中央8号文件下发以来,学校大力开展了书香校园、“争做五小合格小公民”、“国学经典颂读”等系列主题教育,全面提升了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深入贯彻落实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建立了每周一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定期召开班队会等,使学校德育活动经常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发展成为来宾市的“窗口”学校。
学校先后被授予 “消防示范学校”、 “卫生优秀学校”、 “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学校”、 “先进基层党组织”、 “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荣誉。我校能取得这样显著的成绩,主要是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思路明确,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中,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强化学生的特长教育和养成教育,坚持以德治校,努力形成学校自身特色。现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状分析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师生理想信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气质精神,以及价值取向的反映,因此两年多来我校注重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创设有特色的育人氛围。
踏入我校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别具特色的教学楼群,所有的标语,无不鞭策着同学们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容地面对人生,勤奋努力学习。
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等设备俱全,学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好习惯得以养成,从而更加地热爱学习和生活。
良好的育人环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升华出美感,更让学生在这样一个
有良好文化氛围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与友善,从尊重、关怀、期望中获得巨大的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品质得到培养。我校的宣传画廊,形成了“墙壁文化”;草坪花坛,花香草绿,形成了“绿色文化”;教学楼、微机室、多媒体功能室,塑胶跑道,提升“硬件文化”;经典诵读比赛、书画比赛,校运会,打造了“赛事文化”??这些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物质环境文化,构成了一道文明熏陶的亮丽风景线,展示着“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塑有“品味”的教师,育有“品味”的学生
在学校,学生接触最多最崇拜的就是老师了,所以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建设一支高素养、有品位的教师队伍无疑会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的德育教育上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校以“***”为校训,铸师魂,倡师德,引导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踏实、创造性的劳动,以文明、诚实的形象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赞誉。通过节假日和平时的教学以及专题培训会逐一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得到了家长、上级部门及社会的认可。
(三)“因材施教”,分层育“德”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做到“祖国在我心中”,我们根据小学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系列教育,力求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
低年级的教育。一年级,利用国旗这一形象直观的国家标志,开展“我爱五星红旗”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学生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懂得升旗礼仪等。二年级,引导学生通过访问父母,了解家乡的今昔变化。
中年级的教育。三年级,用唱歌形式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众多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并讴歌家乡的巨变及其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就。四年级,则结合品德课讲一些革命历史故事,使学生借以学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转载需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反抗外来侵
略者的大无畏精神和为维护祖国尊严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从而激发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民族英雄、爱国将士的崇敬之情。
高年级的教育。我们结合语文、思品课教学,使学生知国耻、明国情、爱中华、振学志,激发他们更加珍惜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的幸福生活,进一步意识到为振兴中华自己所应肩负的责任。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小学生的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不足与问题:
(一)部分学生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观。
(二)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
(三)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为普遍。
据调查发现,公交车上3%的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到家,有8%的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12%的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
(四)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升
少数学生在放学路上会闯红灯;在校外随手扔垃圾的同学仍存在。
三、结合现状,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学校层面:
小学生人格化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掘家庭和社会参与办学自觉育人的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我们应充分利用“六一”节日、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教育契机,邀请家长、社会知名人士参与,旨在以节日为纽带,交流沟通、集思广益,共商育人大计,营造全社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关注孩子德育教育的氛围。
家庭层面: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
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社会层面:
我们在注意对家庭和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时,更需要对整个社会(区)这一少年儿童成长与学习的隐性环境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要改善青少年成长的媒介环境、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发挥媒介对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
总之,德育要取得长效性和持久性效果,必须要发挥社会、家庭的教育巩固作用,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才会做得更好、更有实效。
第二篇: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之一,是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的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新课改,制定了德育工作各方面的计划和措施,强化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努力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 成立德育工作领导组,形成立体交叉的德育网络体系。
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组,认真研究德育工作,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学校成立以校长夏羽同志为组长,学管处主任、教导处主任、团委书记、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聘请尧渡派出所长宋丰旺同志为法制副校长,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强调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心灵。建立以班会为主导,思想品德教育及其他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的校内德育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格局。
学校始终注重德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在培训方面,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班主任培训,一手抓学生干部培训。重视优秀班主任的培养,我们选拔作风正,业务硬,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先后推荐3名班主任到省里参加省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5名班主任到县里参加县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以加强他们的管理班级的能力和素质。我校制定了《班主任考核细则》加强对班主任的考核,并在评模进优方面进行倾斜。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能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强师德、增师能”等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使全体教师遵纪守法,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
二、德育工作注重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面广,有时人员也比较复杂,我们与社会紧密联系,开展工作,不闭门造车,实事求是得开展工作。挖一些现象的根源,抓出了实效。我校同派出所建立联防责任制,学校组织班主任家访,召开学生家长会。在他们的配合下,对学生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约束,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各班自编节目在家长会上介绍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情况;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与住校委员加强沟通,吸取好的建议与意见,改善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家长委员会的协助下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加强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明确教育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应是自己的责任,切莫一味地推给社会和学校。社会、家庭、学校要三位一体,建立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形成合力。
我校在学生教育工作方面,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制订了“一二三”工作目标,即一个宗旨、二种氛围、三个层次。一个宗旨是指“以建立宽松愉悦的班级体氛围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二种氛围是指创设无形(包括无声)和有形(包括有声)的心理健康环境,通过环境设计的暗示(班级内、校园内、走廊上的励志语灯)以及相关音乐播放等手段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提供帮助;三个层次是指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发展性是开发学生原生态的排忧潜能,预防性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就做好预防,一旦心理问题发生,学生可自如应对,矫正性目标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干预、治疗工作。
三、开发课程资源,拓宽道德建设渠道
在实施德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德育旧观念”,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新理念”的活动原则,力求通过学科课程德育、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德育、社会环境育人四个德育平台,积极实施德育新课程,让学校德育“活”起来。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中去。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语文、数学、物理、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中,广大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制定并体现学科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细、实、活。每学期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进步之星” “文明班级”等活动,并对先进个人、集体进行表彰,起到优化校风学风的作用。
2、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向社区延伸。
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直接渠道。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引导,通过课外实践,才能将道德知识、道德体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生活的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到尧渡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请家长到学校来看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实现了品德课程向社区的有效延伸。
3、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我校每年举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尤其注重抓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如今年我们组织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红歌会”活动、诚实守信教育的开展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利契机,通过展版、征文、专题板会等形式对学生德育进行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团队活动组织严密,井然有条。
团委及学生会委员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采取自荐和选拔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生会设立文明监督岗,学生会干部每天检查教寝室、及卫生区的卫生进行检查和公布和评比,从根本上约束了学生乱扔乱丢的坏习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团委积极开展各项活动。xx年组织召开了“校园艺术节”、“手工制作展览会”、 “师生庆国庆、迎新春书画展”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宽了德育教育的内涵;每周的升旗仪式,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认真组织。对升旗、护旗手严格把关,认真培训,以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升旗仪式,同学们在牢记历史的同时,更加明确了报国之情、养育之恩,从而胸怀大志,发奋图强。开展为灾区同学捐款献爱心活动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无形的力量推动德育工作全方位向前迈进。
五、开展校园活动,在活动中检验、提升道德文明层次
把德育工作放在育人的首位,继续推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机制,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成为德育要素。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落实班主任师徒合同制度。
1.注重规划,分类实施
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以适应新生活为切口,实施“感恩教育”;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以理想教育为切口,实施“励志成才教育”;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我们以高考考前辅导为切口,实施“正视人生教育”。
学校每年都会邀请著名的励志专家为我校学生进行励志讲座。在xx年安徽青年报社组织的“感恩教育”中,我校就开了三场,场场气氛活跃,互动效果好,收到成效显著。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爱心活动”、到特教学校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绿运会”等大型运动会的志愿者活动,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树立信心。
2.以活动为载体,以表彰为杠杆,以关爱为核心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在典礼上表彰一批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进步之星,优秀团干、优秀团员,表彰人数达全校总人数一半以上,表彰面广,让大多数学生能正视自己的进步;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就组织新生军训,在军训中就进行入学教育,学规范,写心得,上好第一课,明确将来做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礼的人,做一个有爱的人);每学期举行田径运动会、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释放青春,点燃激情,展现自我;在“邮票设计大赛”中摘金夺银、学生手工艺品成绩显著。每项活动力求务实创新,使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在活动中体现文明、检验文明,提升文明的层次和程度。
3、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完善工作网络
学校每年都成立校园文明纠察队,协助学校值班领导值班,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在广大学生中反响强烈,起到表率作用;学生宿舍实行分层管理,每栋宿舍楼设有一名楼长、每层设有层长、每个宿舍里设有寝室长,每人都有具体的职责、明确的分工,发现问题,报宿舍管理员和学管处相关领导。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
我校通过近几年努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首先结合橱窗、板报和各类展板,加大宣传的力度,使社会和家庭及时了解学校信息,关注学校发展。本学期正着手筹备创建校园局域网,加大和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其次,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建立校园广播系统,每日定时播出名曲欣赏等。开辟心理咨询知音室,为“学困生”和“留守学生”搭建心理 沟通平台。充分利用板报这块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每月一次板报更新。
完善班会制度,每周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一次主题班会,这学期开展的主题班会,如“新学期、新打算”、 “孝亲尊师,我该怎么做”、“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等。上述活动的开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有适当的载体,寓教于乐之中,起到了明显的德育效果。
应该说,一项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审美、学会健心、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实践等方面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意识。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或正在养成,校园整洁、环境优美、学生举止文明、校园秩序良好,已成为我校的特征。
总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我们将戒骄戒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文明东至,和谐东至”的建设,努力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山前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汇 报 材 料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我镇的实际状况和近几年的工作,特向各级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近几年,我镇一直坚持把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如何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如何提高这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掌握办法,下面我围绕山前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谈一谈具体作法。我镇主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三是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一)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知道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引导未成年人特别是少年儿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在实践中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我镇抓住此契机,在全镇中小学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草原少年同体验,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从中小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具体情景和遇到的问题入手,设立科学健康的体验项目,提供体验条件,启发体验思考,以雏鹰奖章的争章活动为基础和评价标准,鼓励广大少年儿童广泛开展活动。同时镇党委启动了“五心”、“六情”、“七风”教育工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镇党委启动了“五心”即“忠心献祖国、孝心献老人、爱心献社会、关心献别人、信心留自己”的五心工程;“六情”即“珍惜夫妻恩爱情、铭记父母养育情、牢记兄妹手足情、提倡邻里互助情、弘扬家庭成员体贴情、村民之间重友情”的六情工程;“七风”即“树文明礼貌之风、助人为乐之风、爱公物之风、保护环境之风、遵纪守法之风、社会公德之风、学习新知识之风”的七风工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茁壮成长,成为有理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五小”活动。即在家庭争做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中争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中争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重他人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争做讲究卫生、维护秩序的“小卫士”;在自我环境中争做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学规范、讲文明、争十星、做主人”主题教育。在全镇各中小学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守法》、《规范》。结合实际开展了“六一雏鹰杯”知识竞赛。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主题班队会的形式,教育未成年人讲文明、争十星、做主人。如《拒绝邪教,健康成长》、《远离毒品、自我保护》、《二十年后的我》这些主题班队会开展的是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这些生动的体验活动,无形之中教育了孩子们,而不是以往那些生硬的说教,效果很好。
3、充分发挥了结合网络教育,强化家长学校的作用。教育不仅是在学校,而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为此,我镇在中小学、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发放给家长调查问卷,及时的反馈,创建《家教导报》,通过多种形式使家长和学校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灵魂,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高尚的民族精神,才能把全国人民的精神振奋起来,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况,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因此,我镇在帮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要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以有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从增强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感入手,帮助他们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此,我镇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
1、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想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因为教师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镇组织中小学全体教师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再由教师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从规范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做起,普及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道德情操和品质。
2、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教育。以领悟十六大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引导未成年人走访身边的模范共产党员,感受他们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培养对党、对国家的深厚感情。中心校组织选拔了34名队员,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演讲比赛,选手们满怀激情的演讲使广大少年儿童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3、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去年,左旗发生了地震,为了使左旗震灾的未成年人能够早日复学,我们在全镇未成年人中发起倡议,号召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全镇的未成年人积极响应,积极参与,都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献出来,为灾区的青少年朋友捐款达2014余元,钱虽不多,但代表着一种心情,此次活动的开展,给广大未成年人又上了一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培养了他们的民族精神。
(三)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表现,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所以,应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使他们从小就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宏伟蓝图做好全面准备。我镇组织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征文绘画比赛,优秀作品上百余件,广大青少年用手中的笔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对家乡的真情实感,为祖国的明天谱写了美好的诗篇,此外,我镇还组织未成年人去西梁山、藏龙山、药厂、蔬菜大棚等基地参观、活动,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写出观后感。
去年面对“非典”疫情给人们带来的严峻考验,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刻不容缓。在特殊时期,我们抓住机会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通过主题团队会的形式,开展了“雏鹰从这里起飞”、“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爱在非典进行时”主题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儿童在特殊时期受到一次特殊的教育,使他们始终把自己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另外,我镇还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主题教育。如:在清明节,鼓号齐鸣,组织全镇的未成年人来到烈士纪念碑前,为牺牲的烈士献上亲手做的花圈、花环,以表达哀悼和思念之情。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山前镇地处农村,学校网络教育严重不足,家庭对网络教育认识不够,所以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不能提供良好的阵地。
2、家长育儿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家长仍过分追求学生的分数,即以分数衡量孩子的优劣,农村的部分家长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够,所以家长学校工作须进一步改进。
3、中小学教育工作机构应加强,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首位,做到以德治校。
三、今后工作的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将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坚持实践育人,坚持以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三结合”教育为主要形式,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优势和特点,多方联手加强和改进我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我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养成教育、基本素质教育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地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规范未成年人行为习惯,认真落实今年九月份即将实施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高尚情操和品质。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作用,端正教育观,以育人为中心,端正人才观,克服以分数论人的思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要明确育人职责,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学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号召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努力为青少年打造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利用山前与平庄较近的优势,定时组织青少年学生到平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等场所参观学习,为青少年、假日休闲提供娱乐场所,培养少年儿童积极的审美情趣;同时,山前镇也将为青少年创造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而努力创造条件。
净化文化环境迫在眉睫,严厉整治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对非法网吧进行取缔;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出版物,在学校中广泛开展“不时网吧、不信邪教、不看坏书”的“三不”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从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育人环境。
总之,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一段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的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体验、教育为途径,开创新思路,探索新办法,从行为习惯、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朱明乡中心小学2014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汇报材料
朱明乡中心小学2014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工作汇报材料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之一,是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的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新课改,制定了德育工作各方面的计划和措施,强化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努力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入下:
一、 成立德育工作领导组,形成立体交叉的德育网络体系。 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组,认真研究德育工作,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学校成立以校长唐永超同志为组长,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聘请朱明乡派出所宋川同志为法制副校长,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强调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心灵。建立以班会为主导,思想品德教育及其他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的校内德育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格局。
学校始终注重德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在培训方面,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班主任培训,一手抓学生干部培训。重视优秀班主任的培养,以加强他们的管理班级的能力和素质。我校制定了《班主任考核细则》加强对班主任的考核,并在评模进优方面进行倾斜。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能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强师德、增师能”等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使全体教师遵纪守法,主动适
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
二、德育工作注重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面广,有时人员也比较复杂,我们与社会紧密联系,开展工作,实事求是得开展工作。我校同派出所建立联防责任制,学校组织班主任家访,召开学生家长会。在他们的配合下,对学生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约束,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在家长委员会的协助下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加强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明确教育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应是自己的责任,切莫一味地推给社会和学校。社会、家庭、学校要三位一体,建立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形成合力。
我校在学生教育工作方面,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制订了“一二三”工作目标,即一个宗旨、二种氛围、三个层次。一个宗旨是指“以建立宽松愉悦的班级体氛围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二种氛围是指创设无形(包括无声)和有形(包括有声)的心理健康环境,通过环境设计的暗示(班级内、校园内、走廊上的励志语)以及相关音乐播放等手段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提供帮助;三个层次是指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发展性是开发学生原生态的排忧潜能,预防性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就做好预防,一旦心理问题发生,学生可自如应对,矫正性目标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干预、治疗工作。
三、开发课程资源,拓宽道德建设渠道
在实施德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德育旧观念”,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新理念”的活动原则,力求通过学科课程德育、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德育、社会环境育人四个德育平台,积极实施德育新课程,让学校德育“活”起来。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中去。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和渗透,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语文、数学、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中,广大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制定并体现学科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细、实、活。每学期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班级”等活动,并对先进个人、集体进行表彰,起到优化校风学风的作用。
2、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向社区延伸。
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直接渠道。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引导,通过课外实践,才能将道德知识、道德体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生活的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到朱明乡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请家长到学校来看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实现了品德课程向社区的有效延伸。
3、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我校每年举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尤其注重抓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通过展版、征文、专题板会等形式对学生德育进行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团队活动组织严密,井然有条。
团委及学生会委员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采取自荐和选拔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生会设立文明监督岗,学生会干部每天检查教寝室、及卫生区的卫生进行检查和公布和评比,从根本上约束了学生乱扔乱丢的坏习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以弘扬爱
国主义精神为主线,认真组织。对升旗、护旗手严格把关,认真培训,以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升旗仪式,同学们在牢记历史的同时,更加明确了报国之情、养育之恩,从而胸怀大志,发奋图强。开展为灾区同学捐款献爱心活动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无形的力量推动德育工作全方位向前迈进。
五、开展校园活动,在活动中检验、提升道德文明层次 把德育工作放在育人的首位,继续推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机制,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成为德育要素。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落实班主任师徒合同制度。
1.注重规划,分类实施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以理想教育为切口,实施“励志成才教育”;针对中年级的学生,我们以适应新生活为切口,实施“感恩教育”;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以小考考前辅导为切口,实施“正视人生教育”。维他们找回自信,树立信心。
2、完善工作网络
我校通过近几年努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首先结合橱窗、板报和各类展板,加大宣传的力度,使社会和家庭及时了解学校信息,关注学校发展。本学期正着手筹备创建校园局域网,加大和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其次,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建立校园广播系统,每日定时播出名曲欣赏等。开辟心理咨询知音室,为“学困生”和“留守学生”搭建心理 沟通平台。充分利用板报这块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每月一次板报更新。 完善班会制度,每周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一次主题班会,这学期开展的主题班会,如“新学期、新打算”、 “孝亲尊师,我该怎么做”、“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等。上述活动的开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有适当的载体,寓教于乐之中,起到了明显的德育效果。
应该说,一项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审美、学会健心、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实践等方面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意识。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或正在养成,校园整洁、环境优美、学生举止文明、校园秩序良好,已成为我校的特征。
总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我们将戒骄戒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文明东至,和谐东至”的建设,努力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朱明乡中心小学
2014年6月2日
第五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千万家庭幸福和安康,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未来。我校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尤其是xx校长担任校总支书记、校长以来,更加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育人至上、和谐发展”作为学校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新课改,制定了德育工作各方面的计划和措施,强化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努力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立体交叉的德育网络体系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驾护航
1、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学校成立以校长夏羽同志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管处主任、教导处主任、团委书记、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聘请尧渡派出所长宋丰旺同志为法制副校长,聘请检察院焦成铭科长、交警一中队xx队长为法制教育辅导员,开展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德育工作,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对工作任务逐项量化,并强调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心灵。建立以班会为主导,思想品德教育及其他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的校内德育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格局。
2、注重德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在培训方面,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班主任培训,一手抓学生干部培训。重视优秀班主任的培养,我们选拔作风正,业务硬,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先后推荐3名班主任到省里参加省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5名班主任到县里参加县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以加强他们的管理班级的能力和素质。先后组织全体班主任到池州市职教中心、青阳县职教中心、江西彭泽县职教中心参观学习。每周一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理念,布置工作;制定了《班主任考核细则》,加强对班主任的考核,并在评优评先方面进行倾斜。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是学生践行德育的标杆。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能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开展“爱岗敬业”“正师风、强师德、增师能”等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使全体教师遵纪守法,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
3、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建立联防机制,形成合力。
学校通过发放寒暑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介绍学校总体发展状况,强调假期安全问题,同时还要求全体班主任每学期初和学期末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告知学生在校情况,告知学生存在的不良现象,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加强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明确教育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应是自己的责任,切莫一味地推给社会和学校。不定期联系尧渡派出所,来校做专题报告、收缴管制刀具,建立联防机制。社会、家庭、学校要三位一体,建立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形成合力。
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拓宽渠道
1、开发课程资源,让学校德育“活”起来
在实施德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德育旧观念”,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新理念”的活动原则,力求通过学科课程德育、社会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德育、社会环境育人四个德育平台,积极实施德育新课程,让学校德育“活”起来。【例如我校高一年级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高二年级开设了《哲学和人生》等课程】
2、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注重规划,分类实施。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以适应新生活为切口,实施“习惯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以理想教育为切口,实施“励志成才教育”;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我们以高考考前辅导为切口,实施“正视人生教育”。在2014年安徽青年报社组织的“感恩教育”中,我校就开了三场,场场气氛活跃,互动效果好,收到成效显著。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爱心活动”、到特教学校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绿运会”等大型运动会的志愿者活动,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树立信心。2014年、2014年寒暑假学校组织了1000人次到苏州、常州工业园区参加实习实训,既锻炼了自我,又增长了见识,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节约,回校以后,校园精神面貌大有好转。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检验、提升道德文明层次
每周的升旗仪式,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认真组织。对升旗、护旗手严格把关,认真培训,以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升旗仪式,同学们在牢记历史的同时,更加明确了报国之情、养育之恩,从而胸怀大志,发奋图强。 多次开展为地震灾区、病困师生捐款献爱心活动,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无形的力量推动德育工作全方位向前迈进。
2014年绿运会开幕式上的大型团体操《舞动青春》,赢得好评,展示学校风采;2014年组织了高二工美班学生参加池州市生肖邮票设计大赛,一等奖我校获得四个(全市仅有五个)、二等奖四个。2014年组织召开了 “手工制作展览会”、 “师生庆国庆、迎新春书画展”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拓宽了德育教育的内涵。
2014年3月组织了“学雷锋精神、传承精神文明”活动,发放了学习材料,出黑板报、组织学生到尧渡河清理白色垃圾。
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组织学生学读本、写征文,参加演讲。
4、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制订了“一二三”工作目标,即一个宗旨、二种氛围、三个层次。【一个宗旨是指“以建立宽松愉悦的班级体氛围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二种氛围是指创设无形(包括无声)和有形(包括有声)的心理健康环境,通过环境设计的暗示(班级内、校园内、走廊上的励志语灯)以及相关音乐播放等手段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提供帮助;三个层次是指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发展性是开发学生原生态的排忧潜能,预防性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就做好预防,一旦心理问题发生,学生可自如应对,矫正性目标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干预、治疗工作。】首先结合橱窗、板报和各类展板,加大宣传的力度,使社会和家庭及时了解学校信息,关注学校发展。其次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建立校园广播系统,每日定时播出名曲欣赏等。开辟心理咨询知音室,为“学困生”和“留守学生”搭建心理 沟通平台。充分利用板报这块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每月一次板报更新。最好完善班会制度,每周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一次主题班会,这学期开展的主题班会,如“新学期、新打算”、 “孝亲尊师,我该怎么做”、“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等。上述活动的开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有适当的载体,寓教于乐之中,起到了明显的德育效果。
5、以活动为载体,以表彰为杠杆,以关爱为核心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在典礼上表彰一批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进步之星,优秀团干、优秀团员,表彰人数达全校总人数一半以上,表彰面广,让大多数学生能正视自己的进步;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就组织新生军训,在军训中就进行入学教育,学规范,写心得,上好第一课,明确将来做什么样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礼的人,做一个有爱的人);每学期举行田径运动会、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释放青春,点燃激情,展现自我。每项活动力求务实创新,使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在活动中体现文明、检验文明,提升文明的层次和程度。
三、民主文明的学生自主管理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搭建平台
1、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完善工作网络
学校每年都成立校园文明纠察队,协助学校值班领导值班,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在广大学生中反响强烈,起到表率作用;学生宿舍实行分层管理,每栋宿舍楼设有一名楼长、每层设有层长、每个宿舍里设有寝室长,每人都有具体的职责、明确的分工,发现问题,报宿舍管理员和学管处相关领导。学生会干部每天检查教寝室及卫生区的卫生,并公布和评比。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既锻炼了学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另外,根据我校办学特色,每年秋季田径运动会,所以得裁判员都是由体育班学生担任,他们表现的非常积极、敬业,这既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2、青年志愿者活动蓬勃开展
在2014年全国绿运会—东至门球赛期间,由我校高三服装班学生担任青年志愿者,他们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受到组委会一直好评。在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到处都有我校志愿者的身影;学校运动会上,搬运桌椅设备、布置会场、清扫垃圾等等,我校体育班学生还承担了所有的裁判工作,成了运动会上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4年度安徽省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在2014年度、2014年度连续获得“池州市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
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意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或正在养成,校园整洁、环境优美、学生举止文明、校园秩序良好,已成为我校的特征。
总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14年被安徽省文明委评为“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2014年荣获“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被评为县“平安校园”、2014年荣获“东至县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年活动先进集体”、2014年度目标考核第一名、201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4-2014年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2014年被评为“池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我们将戒骄戒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文明东至,和谐东至”的建设,努力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