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范文
(作者:haoword时间:2013-09-19 22:07:40)
XX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2年8月16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精神,主动顺应宏观调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2年6月底,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总数6.7万户,累计注册资本148.25亿,其中内资企业1749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私营企业3536户,占市场主体总量总量的5%;个体工商户6.08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0%;农民合作社1231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
(一)总量增长迅猛,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9.7亿元、实现税收7.2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44.15亿元和4.1亿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市生产总值和全市税收总额的37.27%和41%。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到46户。非公有制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安排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力量。
(二)新上项目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了一大批民营项目。特别是2008年到2011年,全市开工建设项目562个、建成投产471个,完成投资218亿元,其中: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291项,建成投产98项,完成投资138.2亿元。XX药业、XX铝业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抓住金融危机期间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投资成本较低的机遇,新上了一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对拉动和保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市委、围绕打造“中国X都”、“中国X都”,坚持“工业强市、园区引领、项目带动”的基本思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将全市开发区进行整合,建设完成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工业集中区,总面积在115.2平方公里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入驻集聚发展。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支持鼓励一批民营企业技改项目进区入园,使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不断得到提高,有效地带动了产业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四)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开始将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品牌效应上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装备和研发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创新意识,涌现了一批科技型企业,2007年以来,我市XX药业、XX制药、XX花卉等三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XX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XX制药、XX药业、XX公司等5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XX药业等10户企业的11种产品获得“XX名牌”称号,有40多个商标被评为XX省著名商标,XX药业公司的“XX”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市工业领域获得科技进步奖的生力军。
(五)吸纳就业突出,社会贡献显著。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开拓市场,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2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6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为全市“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近年来,我市普遍实行了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地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项目113个,联系领导定期深入企业,听取情况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2011年,帮助解决了包括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融资担保、周边环境等方面的问题243个,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
(二)采取有力措施,扶持促进发展。一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11年起,市县区财政每年预算递增安排5500万元,其中30%用于对企业的水价补贴、融资担保公司奖补、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等;从2012年起,设立XX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采用贴息的方式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补助。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和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近年来,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以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省、市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我市优秀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战危机、度难关的典型经验,大大增强了全市中小企业战胜金融危机、实现平稳发展的信心。
(三)坚持招商引资,积极承接转移产业。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通过领导招商、专业小分队驻地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等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特别是去年以来,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金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紧紧围绕马铃薯产业、中医药、铝产业、矿产建材、新能源、装备制造、盐化工等七大支柱产业招商,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加工基地。引进了XX集团、XX药业、XX藏药、XX药业、XX水泥、XX塑胶等非公有制企业,新建和竣工了一批重大民营项目,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四)扶持融资担保行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近年来,XX市加大对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引导,全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得到较快发展,担保机构数量和担保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去年以来全市共新增担保机构7家,新增注册资本2.7亿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1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总额达5.4亿元,从业人员160多人。截止2011年底,全市各类融资性担保金额达9.9亿元,其中: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1.2亿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及妇女创业贷款担保5.2亿元,为养牛农户贷款担保501万元,各类在保责任余额合计17.8亿元。全市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杠杆效应非常明显,在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推动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提供服务。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以服务企业为主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千方百计为企业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和扶持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产品监测、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服务,解决中小微型企业在技术、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截止目前,申报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市级示范平台15家,其中XX有限公司被推荐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引导市县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现有创业载体资源,鼓励支持利用闲置的厂房、场地以及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品交易市场等,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审批代理、开业指导等综合服务,提高小微企业创业成功率。目前已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8家。三是建立健全银企对接机制。通过联合市内商业银行、担保公司,通过举办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参与的供需对接会、项目洽谈会、产品推介会和政策培训会等,增强小微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和认知,提高银企对接成功率。2012年上半年协调20户企业与市内商业银行成功签订了21项贷款协议,为企业融资2.5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总体实力不强。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工商户占到90%,私营企业仅占不到10%,存在“小、散、低、弱”问题。而且个体私营企业大多分布于传统产业,经营领域不宽、层次不高,结构单一。从目前XX市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中医药、淀粉加工和铝产业优势正在形成以外,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创新意识不高。仍有一些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创新观念滞后,小富即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浓厚,经商办厂子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开拓进取的胆量和勇气,抓不住市场机遇,即使办起厂子,也往往做得不大、不强。部分企业对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不少企业是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
(三)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金融行业贷款门槛高,审批环节多,加之近年来商业银行“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信贷政策,使得贷款审批权向上高度集中,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信誉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企信贷矛盾。企业融资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人才支撑欠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经营决策主要凭经验,管理靠家族成员或亲情关系,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注重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轻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难以向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模方向发展。
(五)服务效率不高。虽然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不少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弹簧门”、“玻璃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处于关键阶段。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完善园区功能、培育产业集群、加大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升级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通过开展富民兴陇、全民创业等行动计划,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非公经济。力争通过今后五年的努力,全市非公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速度、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实现突破性增长。到201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抓好各级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保稳定、促增长”的经济政策以及鼓励、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前景好、潜力大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围绕《XX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能够落实到位,鼓励、引导和支持我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引导骨干非公有制企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新上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鼓励引导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技术合作,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难题招标、技术支撑、人才培育、信息提供、新技术、新成果推介等方式实现产学研联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优势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四是用好国家、省市各类项目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产品给予重点支持。
(三) 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逐步对现有担保机构进行增资和整合,引导整合成立一批资金规模大、合作银行多、管理制度完善的担保机构。二是成立行业协会,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担保机构在业务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担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全面开展业务,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支持,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力度,确保信用担保体系规范良性发展。
(四)全力做好骨干企业的培育工作。一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增强政策观念、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帮助企业家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把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在全市范围内,从“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吸纳用工多、社会贡献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中选定100家营业收入有望超亿元的骨干企业,作为市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实行政府目标管理,在政策、环境、专项资金、上市、融资、人才及研发中心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三是综合运用重大项目例会、专题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协调企业运行中的煤、电、油、运、气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运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继续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精减行政审批项目,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优化行政审批程序。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检查审批制、收费项目及标准申报公示制,限制部门收费和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实行企业评部门、群众评干部的考评制度,推行领导与企业家定期座谈、部门与企业定期联席等制度,抓好对部门落实政策规定和公开承诺的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执行力。三是大力宣传全民创业、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使广大干部群众及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好政策,用足用好有关政策,在全市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四是尽快召开全市非有制经济工作会议,隆重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高成长性民营企业,进一步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浓厚氛围。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省上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二是组建并完善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方法和制度。
2012年8月16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精神,主动顺应宏观调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2年6月底,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总数6.7万户,累计注册资本148.25亿,其中内资企业1749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私营企业3536户,占市场主体总量总量的5%;个体工商户6.08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0%;农民合作社1231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
(一)总量增长迅猛,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9.7亿元、实现税收7.2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44.15亿元和4.1亿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市生产总值和全市税收总额的37.27%和41%。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到46户。非公有制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全市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安排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力量。
(二)新上项目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了一大批民营项目。特别是2008年到2011年,全市开工建设项目562个、建成投产471个,完成投资218亿元,其中: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291项,建成投产98项,完成投资138.2亿元。XX药业、XX铝业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抓住金融危机期间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投资成本较低的机遇,新上了一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大项目,对拉动和保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市委、围绕打造“中国X都”、“中国X都”,坚持“工业强市、园区引领、项目带动”的基本思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将全市开发区进行整合,建设完成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工业集中区,总面积在115.2平方公里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入驻集聚发展。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支持鼓励一批民营企业技改项目进区入园,使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不断得到提高,有效地带动了产业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四)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开始将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品牌效应上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装备和研发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创新意识,涌现了一批科技型企业,2007年以来,我市XX药业、XX制药、XX花卉等三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XX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XX制药、XX药业、XX公司等5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XX药业等10户企业的11种产品获得“XX名牌”称号,有40多个商标被评为XX省著名商标,XX药业公司的“XX”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我市工业领域获得科技进步奖的生力军。
(五)吸纳就业突出,社会贡献显著。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开拓市场,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2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6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为全市“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近年来,我市普遍实行了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地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项目113个,联系领导定期深入企业,听取情况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2011年,帮助解决了包括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融资担保、周边环境等方面的问题243个,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
(二)采取有力措施,扶持促进发展。一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11年起,市县区财政每年预算递增安排5500万元,其中30%用于对企业的水价补贴、融资担保公司奖补、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等;从2012年起,设立XX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采用贴息的方式对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补助。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和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近年来,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以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省、市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我市优秀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战危机、度难关的典型经验,大大增强了全市中小企业战胜金融危机、实现平稳发展的信心。
(三)坚持招商引资,积极承接转移产业。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通过领导招商、专业小分队驻地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等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特别是去年以来,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金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紧紧围绕马铃薯产业、中医药、铝产业、矿产建材、新能源、装备制造、盐化工等七大支柱产业招商,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加工基地。引进了XX集团、XX药业、XX藏药、XX药业、XX水泥、XX塑胶等非公有制企业,新建和竣工了一批重大民营项目,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四)扶持融资担保行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近年来,XX市加大对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引导,全市融资性担保行业得到较快发展,担保机构数量和担保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去年以来全市共新增担保机构7家,新增注册资本2.7亿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1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总额达5.4亿元,从业人员160多人。截止2011年底,全市各类融资性担保金额达9.9亿元,其中: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1.2亿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及妇女创业贷款担保5.2亿元,为养牛农户贷款担保501万元,各类在保责任余额合计17.8亿元。全市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杠杆效应非常明显,在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推动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提供服务。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以服务企业为主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千方百计为企业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和扶持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产品监测、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服务,解决中小微型企业在技术、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截止目前,申报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市级示范平台15家,其中XX有限公司被推荐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引导市县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现有创业载体资源,鼓励支持利用闲置的厂房、场地以及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品交易市场等,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审批代理、开业指导等综合服务,提高小微企业创业成功率。目前已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8家。三是建立健全银企对接机制。通过联合市内商业银行、担保公司,通过举办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参与的供需对接会、项目洽谈会、产品推介会和政策培训会等,增强小微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和认知,提高银企对接成功率。2012年上半年协调20户企业与市内商业银行成功签订了21项贷款协议,为企业融资2.5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总体实力不强。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工商户占到90%,私营企业仅占不到10%,存在“小、散、低、弱”问题。而且个体私营企业大多分布于传统产业,经营领域不宽、层次不高,结构单一。从目前XX市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中医药、淀粉加工和铝产业优势正在形成以外,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创新意识不高。仍有一些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创新观念滞后,小富即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浓厚,经商办厂子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开拓进取的胆量和勇气,抓不住市场机遇,即使办起厂子,也往往做得不大、不强。部分企业对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不少企业是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
(三)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金融行业贷款门槛高,审批环节多,加之近年来商业银行“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信贷政策,使得贷款审批权向上高度集中,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信誉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企信贷矛盾。企业融资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人才支撑欠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经营决策主要凭经验,管理靠家族成员或亲情关系,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注重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轻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难以向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模方向发展。
(五)服务效率不高。虽然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不少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弹簧门”、“玻璃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处于关键阶段。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完善园区功能、培育产业集群、加大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升级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通过开展富民兴陇、全民创业等行动计划,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非公经济。力争通过今后五年的努力,全市非公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速度、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实现突破性增长。到201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抓好各级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保稳定、促增长”的经济政策以及鼓励、扶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前景好、潜力大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围绕《XX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能够落实到位,鼓励、引导和支持我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引导骨干非公有制企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新上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鼓励引导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技术合作,鼓励企业通过技术难题招标、技术支撑、人才培育、信息提供、新技术、新成果推介等方式实现产学研联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优势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四是用好国家、省市各类项目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产品给予重点支持。
(三) 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逐步对现有担保机构进行增资和整合,引导整合成立一批资金规模大、合作银行多、管理制度完善的担保机构。二是成立行业协会,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担保机构在业务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担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全面开展业务,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支持,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力度,确保信用担保体系规范良性发展。
(四)全力做好骨干企业的培育工作。一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增强政策观念、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帮助企业家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把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在全市范围内,从“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吸纳用工多、社会贡献大”的非公有制企业中选定100家营业收入有望超亿元的骨干企业,作为市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实行政府目标管理,在政策、环境、专项资金、上市、融资、人才及研发中心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三是综合运用重大项目例会、专题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协调企业运行中的煤、电、油、运、气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运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继续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精减行政审批项目,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优化行政审批程序。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检查审批制、收费项目及标准申报公示制,限制部门收费和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实行企业评部门、群众评干部的考评制度,推行领导与企业家定期座谈、部门与企业定期联席等制度,抓好对部门落实政策规定和公开承诺的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执行力。三是大力宣传全民创业、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使广大干部群众及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好政策,用足用好有关政策,在全市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四是尽快召开全市非有制经济工作会议,隆重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高成长性民营企业,进一步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浓厚氛围。
五、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省上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二是组建并完善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方法和制度。
该篇XX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范文,全文共有611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XX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