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推”团伙骗取农村老人信息案件频发亟待重视范文
“村推”团伙骗取农村老人信息案件频发亟待重视
如今,农村老年人只要对着手机APP眨眨眼就能通过新农保养老待遇资格论证,极大的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然而,一些不法分子采取“村推”方式,以帮助认证医保、新农保等为由,盗取大量参保村民的身份信息,并用以注册百家号、抖音等平台账号进行售卖以此获利。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数字技术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个人信息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日益明显。大量专职的灰产从业者看中农村地区老年群体背后个人信息数量的广泛性、来源的易得性及最终利润的丰厚性,从而实施犯罪活动,导致农村地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急剧增长。
一是不法分子“狡猾”,作案隐蔽。此类不法分子团伙层级分明、分工明确,打着“政府”的旗号,身着仿制的正规团队制服,带着假证件、假文件,言谈举止都有专门的“话术”模板,具有隐蔽性强、欺骗性强等特点。此外,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作案,得手后会马上销毁相关证据并流窜到别处继续作案,增加了打击难度。如,2021年7月,《中国警察网》报道,一伙不法份子拿着《XX县医疗保障局关于加快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应用工作的通知》,身着制服,带着假工作证件,先后在广东、福建、安徽、四川等地收集1.88万名群众的手机号和相关个人信息注册各类网络账号10多万个,非法获利100多万元。又如,2022年12月,甘肃定西岷县公安局发布案件警示称,该地以赖某某为首的20多人团伙,在四川、江西、甘肃等地农村地区以政府合作单位为名,帮助免费激活养老、医保等为由,违规大量获取群众身份证、电话号码、人脸图像等个人信息,非法获利180多万元。
二是留守老人“单纯”,频繁中招。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生活在农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有1.2亿人,其中留守老人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留守老人居住地较为偏远,外界信息接收渠道单一,防骗意识较差。再加上这些老年人对政府部门信任度极高,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即使上当受骗后也很少采用报警等手段维权。如,2022年9月,《成都商报》报道,四川一家公司在“村推”医保电子凭证时,利用老人的个人信息注册电商平台账户以领取平台奖励,经举报后被公安机关查获。据办案民警吴某反映,许多老人得知个人信息被用于注册平台账号后,认为只要不丢钱,就不愿报警。又如,2023年2月,《红星新闻》报道,某地鳌某某、周某某长期纠集社会闲散人员组成“村推”团伙,假借下乡推广“电子医保卡”工作人员身份掩护,进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累计涉案资金200余万元。据鳌某某介绍,那些留守老人看到我们印有“国家医保局官方监制”字样的医保激活工作证后,都积极主动配合。
三是监管部门“疏忽”,履职不力。随着新农保在逐渐普及,各地传统的人工登记面临极大挑战,多地均在探索使用具备快速注册和人脸识别功能的APP。地方政府急于完成老年人认证工作,选择授权第三方科技公司下村使用APP帮助完成认证工作。但是,在实际开展该项工作时,相关职能部门并未履行监督职责,造成老年人信息被频繁盗取使用。如,2022年8月,《遂宁新闻网》报道,不法分子明目张胆在石柱村会议室非法收集和使用农村医保参保老人个人信息的行为,让举报村民十分费解。对此该村支部书记苟某解释,在向三凤镇党委政府核实无误后,方才答应对方的请求,并安排村干部配合其工作和维持现场秩序。又如,2023年2月,《农民日报》报道,仅几个月时间,谢某等人在辽宁省西丰县就注册了1.9万个农村老年人平台账号。据办案的检察机人员黄某反映,当地政府部门在委托科技公司进行新农保认证工作时,并没有对公司进行必要考察,也没有对公司的工作进行跟踪、督导。以至于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资格审查。建议相关单位在与相关公司合作时,加强资质审核及转委托监督,要签署保密协议,采集公民信息要充分明示,不得过度。
二是规范工作流程。比如组织农村网格员、村干部等人员开展有关新农保实名认证联合培训,以便于相关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增强保密意识。
三是增强安全宣传。以实际发生的该类侵犯公民信息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开展防范宣传。在办公场所显著位置摆放醒目提示语,联合属地相关机构开展保护个人信息主题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