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建设服务两型社会经验交流(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3-16 05:04:13)

第一篇:干部作风建设服务两型社会经验交流

最近,城市群正式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三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面对这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如何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两型社会建设顺利进行,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两型社会”建设是当前三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于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两型社会”建设的认识要靠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来深化。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作为“两型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党员干部,其思想上如何看待、态度上如何对待“两型社会”建设至关重要。特别是“两型社会”建设是根本性和综合性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将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必将需要牺牲少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以维护全局利益。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推动者,而不是阻挠者,深化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思想认识是关键。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有了一定提高,思想作风有了一定转变。但一些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对“两型社会”建设依然认识不深,了解不够,重视不足,消极对待,被动应付,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束手旁观,或者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大局观念不强,特权思想严重,抱着权力不肯放手,审批程序繁琐,行政效率低下;有的服务意识淡薄,部门利益驱动,对自己有利的事争着管,没利的事没人管等等。这些归根究底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所致。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首先必须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入手,强化教育引导,使党员干部加深对“两型社会”建设的认识,纠正当前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问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第二,“两型社会”建设的任务要靠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来落实。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综改试验区的改革任务是: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新路,为推进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简而言之,即要求既发展经济,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坚决摒弃因循守旧、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畸轻畸重、忽视协调,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等不良作风,切实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作规划,定方案,抓改革,促发展。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通过干部作风建设这个抓手,促使党员干部全面把握“两型社会”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两型社会”建设上来,把“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两型社会”建设的瓶颈要靠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来化解。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我们树立大局观念,坚决破除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地方利益至上的观念,集中精力,握紧拳头,团结一心地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建设“两型社会”,要求我们规范政务服务,依法行政,坚决铲除歪风邪气滋生的土壤,与行政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甚至索拿卡要等行为势不两立。然而,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破坏发展环境,成为制约“两型社会”建设的“瓶颈”。如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政府职能转换不够到位、管理机制不够顺畅、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目前仍然存在。当前,尤其要注重提升“服务为本”的理念,重点解决机关部门大局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更多文章请关注:wwW.HaoWORd.Com)淡薄的问题,促机关干部由“公务员”向“服务员”转变;注重提升“效率为先”的理念,重点解决机关部门审批繁杂、作风拖沓的问题,促机关效率由“马拉松”向“短平快”转变;注重提升“执行为重”的理念,重点解决机关部门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问题,促上级决策由“中梗阻”向“一路通”转变;注重提升“规范行政”的理念,重点解决机关部门执法不公、行为失范的问题,促机关干部由“不作为”“乱作为”向“依法行政”转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以解决,从而为“两型社会”建设创造优良环境。

二、“两型社会”建设对干部作风的基本要求

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既为三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

1、解放思想要有新境界。“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开创性事业,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解放思想,正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活力之源。纵观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腾飞,正是从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始的。中央批准我们进行改革试验,就是要求我们不拘泥于老经验、不满足于老办法、不局限于老规矩,不束缚于老观念,而要敢于冲破思想禁区,勇于打破条条框框,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只要是实践所需、发展所需、人民所需,就应该敢想敢冒,敢作敢为,锐意创新,大胆试验。思想解不解放,说到底还是思想作风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时,必须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入手,更加强调思想解放,更加强调大局意识,切实重视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坚持把深化理论学习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始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使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主流紧跟时代潮流,在党员干部心中牢固树立一切着眼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的理念。同时,要在干部队伍当中强化对于“两型社会”的专题学习,使大家对“两型社会”建设加深认识,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增强解放思想和服务大局的自觉性。

2、改革创新要有新突破。“两型社会”建设是崭新的课题、崭新的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典型可参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推进,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切实深化各项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权力,其实质就是鼓励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改革创新,想前人不曾想,谋前人不曾谋,为前人不曾为。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中,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加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用好先行先试这个权力,大胆探索,率先突破,以敢为人先的胆识,以不怕失误的勇气,勇敢地闯,大胆地试,闯出新路,试出真经,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还要致力于化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阻碍,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满腔热情地参与改革,坚定不移地投身改革,理直气壮地推动改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改革步伐。要通过鼓励改革创新的优良作风,根治行政体制机制上的一些弊端,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制约。

3、求真务实要有新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是实在的,而不是抽象的。“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大量工作任务要落实,有许多工作目标要实现,来不得半半点形式主义,做不得半点表面文章。湖南省目前已经制定了“1+12”的具体方案,长、株、潭三地也均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些都有待我们一一抓好落实。因此,要服务“两型社会”建设,我们必须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时,做到要“真抓”而不“假抓”,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围绕“两型社会”的各项具体任务,逐项对照抓好落实,杜绝装装样子、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做到要“实抓”而不“虚抓”。即抓住实实在在的内容,务求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始终将加强作风建设贯穿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始终。

4、艰苦奋斗要有新成效。“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党的十七大要求,要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在这方面,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尤其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果一方面,大力倡www.haoword.com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大手大脚,挥霍浪费,就不可能以自身的先进性形成凝聚力,就不可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很好地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近年来,规范公款接待用餐,规范公款出国(境)行为,治理党员干部参与赌博和带彩娱乐,严格控制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纠正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小汽车、违规装修办公用房等行为,清理规范评比表彰达标活动,积极推进职务消费改革,目的就是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推进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员干部良好的作风来影响和带动全市人民共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服务“两型社会”的有效举措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服务“两型社会”,必须强化具体的工作举措,以扎实的工作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以优良的作风推动经济社会的大提速、大发展。

1、狠抓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要加大对正反典型的报道力度,宣传正面典型。要按照xx同志提出的“八种良好风气”的要求,宣传优良作风传统,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对当前干部作风中的不良倾向,不遗于力地加大鞭笞消极腐败行为的力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戒有警钟。要在整合力量上下功夫,形成拳头。作风建设绝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家的事,而是全党全国上下共同的任务。要积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到作风建设当中来,形成加强作风建设的合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的作用,将作风建设纳入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还要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有力优势,使作风建设主题深入人心。

2、狠抓监督检查,促进正确履职。工作作风与工作职责紧密相联,当前许多不正之风,都是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形成和表现的。因此,如何有的放矢地加强监督检查,促进正确履职十分重要。监督检查是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和手段,对各部门的作风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各部门的正确履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湘潭市为例,在去年开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服务新型工业化”主题活动中,专门制定了督查方案,组建了督查机构,多次组织新闻媒体和特邀监督员开展“明查暗访”,针对湘钢重点项目征地中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违规审批导致乱搭乱建的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并严肃查处违纪干部,在全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效地刹住了歪风。在服务“两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监督检查还要多想点子,谋划新路子。今年,我们计划在电视台举办“一把手谈廉政”的节目,由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的一把手定期到电视台谈本单位如何抓好作风建设以及本人如何带头践行良好作风,让市民百姓来对照评判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以此促进各单位“一把手”认真履行反腐倡廉职责。这些都旨在通过监督检查,真正使党员干部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的态度,自觉投身于“两型社会”建设大局中。

3、狠抓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从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看,一些作风上出现问题的领导干部并非是理论上不清楚,道理上不明白,而是制度上存在缺陷或落实无保证,管理没跟上,监督不到位。因此,要使领导干部形成良好的作风,必须针对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加以改革和完善。要切实加强制度机制建设,通过制度机制保证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作风,依靠制度杜绝歪风邪气和不良风气蔓延的现象。要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真正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综合协调、其他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层层抓落实,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要创新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用作风好的人来维护好的作风。要探索建立对干部作风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开展作风建设的情况作为评选先进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归根究底,只要体制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失德和消极腐败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失去其存在的土壤,领导干部良好的道德习惯就会日渐养成,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篇:两型社会建设

中国的循环经济建设的提出和具体成就

骆梅

(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 10级对外汉语班 2014310119)

摘要: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及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工作的提出过程。循环经济的定义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我国循环经济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两型社会资源节约 资源问题 循环经济 中国特色循环经济 企业 个人 正文:

1. 两型社会的定义

我们所说的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中“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1]

2. 建设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在清朝是就自诩为“天朝上国”,土地广袤,资源丰富。然而,自二十世纪以来,或者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致使人口迅速增长。据2014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2](其中不包括港澳台的人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还会对居民的就业、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等构成的巨大压力,那么未来几十年后的生态和环境恶化将不可避免,这无疑危及人民起码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出现的那些资源短缺现象及事故,无不昭示着这一认识的正确性。如2014年中国西南大旱,是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这一水荒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生存的极大威胁,也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再如近几年的黄河断流、长江断流及众多内陆湖泊的萎缩枯竭都给我们敲响了一警钟。我们的母亲河的生命都遭受了威胁,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再来就是各大城市的水荒、电荒、油荒等等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及时解决。

从1995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2014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后。针对中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系列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2014年6月27日下午,胡锦涛指出,“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此后,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通知》,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行了部署。至此,中国开始全面进入建设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建设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资源节约问题首当其冲。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而在2014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3]因此,我国必须首先解决资源问题。而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4]

3. 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的成就

我国一直在进行循环经济的探索,并在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各个省市都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建设循环经济的相关的政策。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属于自身的中国特色循环经济。各个企业甚至个人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具体成就。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泰格林纸集团公司总裁王祥就是其中的一位不可忽视的典范。1998年7月,王祥临危受命,正式出任岳阳造纸厂厂长。当时的纸厂因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艰难转变的冲击而濒临。而过去的造纸方法与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有着极大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和工人们提出了“林纸一体化”思路。“林纸一体化”就是打破过去传统林木和造纸分离的管理生产模式,将制浆造纸企业与营造造纸林木基地有机结合起来,既发展造纸企业,又建设原料林木基地,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产业化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这一具有循环经济发展思想的方法不仅拯救了濒临倒闭的工厂还为我国的循环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人民都在积极地为建设循环经济而奋斗,我国的企业当然也不甘落后近年来。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坚定不移地走低资源耗用、低污染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早在1999年,济钢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经验就在全行业得到推广。斗转星移,目前济钢已形成了以“创新中循环,循环中高效”为主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企业成功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案例。

此外,广东省更是提出了绿色广东的口号。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2014年年底首次提出之后,人们对这一构建和谐广东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目标与构想的认识越来越深刻。2014年2月,广东成为全国绿色gdp试点的十个省市之一,表明建设绿色广东已进入实践探索。据专家介绍,广东的循环经济具体体现在经济活动的单个企业、共生企业群和全社会三个层面。在单个企业层面,广东省经贸委、省科技厅和省环保局从2014年开始组织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试点,22家企业被命名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在共生企业群层面,广东在南海建设了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计划滚动投资50亿元,将建设成为面向珠三角,辐射华南的体现循环经济的第三代工业园。 在社会层面,广东初步形成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体系。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建设了垃圾焚烧发电系统,充分回收生活垃圾中的热能。积极发展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目前,广东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每年综合利用回收危险废物已达80万吨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安徽铜陵的对铜水淬渣、硫酸渣、磷石膏堆这些昔日的铜、硫酸、化肥和水泥等主导产业形成的当地的结构性污染源的合理的再利用;河南三门峡市下辖的河南省煤化工基地,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循环经济试点义马市,它制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10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到15%,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基本构建

起以电-煤-铬为主导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湖南省农村的林业和农业方面循环经济已经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湖北鄂州的循环经济也渐成气候。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5]积极建设循环经济以推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以推动我国构建和谐的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了历史进程。

注释:[1]201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04-28

[2]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下午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2014-06-27

[3]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通知 2014-07-06

[4]曲格平.《循环经济———21世纪发展的趋势》[j]

[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上的讲话2014-03-05

第三篇: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经验交流--2014.05

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

努力打造“五心”级政府服务机关

——依其艾日克乡“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经验交流材料

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深入开展“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中,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积极探索服务体制,创新服务方式,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力做好群众事务代办工作,努力打造“五心”级政府服务机关。

用党委政府的“决心”,改变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改变旧貌换新颜。党政领导班子深入村、组,农户家中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了解,及时掌握了当前群众办事难的现状,收集梳理群众的意见建议31条。针对群众的意见建议,乡党委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决定把“民心工程”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从乡财政拿出36.8万元,建立依其艾日克乡群众事务代办便民服务中心和21个村级事务代办点,并为各村配备了价值8000元的电脑和打印复印等整体设备,改变了以往各村办公设备紧缺的现状,群众复印资料在村委会就办理,方便了群众生活,提高了办事效率。

用服务群众的“细心”,改变群众意见多的问题。为切实解决群众有事不会办、办不了和运作慢、费用多的问题,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和村级事务代办点,对群众办理事项由干部进行全权代办。一是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主阵地作用。建立起6个便民服务窗口,每个窗口具体负责四个办理事项,推行“阳光、微笑、规范、高效、诚信、廉洁”服务。通过规范办事程序,明确办结时限,将证件审理程序、养老保险办理、抗震安居审批、小额贷款办理、计生《两证》办理、新生儿落户、惠农政策咨询 1

等群众关注的代办事项流程和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制作成程序手册和服务指南发给办事群众,让办事群众对办理事项一目了然,真正做到“诉求找得着门,办事找得见人”。二是充分发挥群众事务代办点前沿作用。以“树形象、提效率、上水平”为切入点,组织170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注重办理符合政策要求,解决群众困难的各类代办件410件次,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1300余次。各村代办员签订群众事务代办承诺书和责任书,形成了乡村“齐抓共管、层层负责,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切实将“群众自办”变为“群众代办”。三是充分发挥宣传监督的支持保证作用。利用政务、村务公开栏,将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事务代办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公示,并设置意见建议征集专栏,广泛收集群众对便民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党政副职定期驻点进中心办公制度》,对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事务代办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通过宣传和适时公开、公示,使群众随时了解事关自身利益的事务办理进度,拓展了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渠道,提升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用党员干部的“真心”,改变群众满意度低的问题。为树牢党员干部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在全乡范围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活动。结合乡村实际,给每名党员干部发给一本民情日记本,通过入户大走访,用“真心”去了解民意、民忧、民困等详细情况,全面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及辖区社情,摸清群众忧什么、急什么、盼什么,弄清导致群众贫困的根源是什么,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有什么,为群众解决了哪些困难,对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分类梳理。对需要乡党委、政府及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及时整理上报,对党员干部能够给予代办的事项,坚决予以办理,对办理完的事项提供上门服务,用党员的行动取信于民,确保民情日记“每事必记、每记必办”。

用一线工作的“耐心”,改变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中全乡170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一线,成立“七个为民服务小分队”,沉下身子听民意,服务群众解难题,用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春耕春播生产帮扶队。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对春耕备耕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对劳动力少,春耕物质准备不充分的农户,由各村党员干部帮扶队进行跟踪帮扶。农机维修服务队。每日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机(具)运作和保养情况,开展“农机大普查”,对普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并对急需维修农机,现场给予无偿修理。林果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红枣、核桃等林果业一线,通过开展“传、帮、带”活动,对林果业定植、修枝、嫁接、石硫合剂喷洒、病虫害防治等提高无偿技术服务。设施农业科技服务队。创新“以点带面﹢稳步发展”模式,先后从喀什引进“天山雪菊”种植技术,先期试种350亩,预计每亩产值2.3万元;从石河子引进大棚葡萄“火焰无核”种植技术,先期试种9个大棚,以上两项特色新科技种植技术待成熟后,准备进行大面积种植,拓宽经济结构,提高产业价值。政策宣讲服务队。结合“民生服务周”活动,开展入户大走访工作,手握政策宣传册和民情日记,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对群众想了解的政策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如实记入民情日记。群众事务代办服务队。对群众需要办理入学、户口、计生、低保、贷款等事宜,严格按照政策,对符合要求的群众,由村代办员收集整理资料交乡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矛盾纠纷调解服务队。全面深入村组农户,走进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民意、清理摸排矛盾隐患,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并按诱因、时间、地点、涉及人数、重点人员等要素逐件进行登记,建立台帐,做到总量清、缘由明、依据实,有针对性地解决民生问题和矛盾纠纷。对家庭矛盾纠纷、家庭财产纠纷、土地纠纷等问题,认真进行谈话和法律调解,确

保“矛盾纠纷不积累、人能留住不上访、依法有序不混乱”。全乡共排查各类信访矛盾41件,解决化解35件,正在调查化解的6件。

用带领致富的“信心”,改变群众致富无思路的问题。首先,为切实改变贫困村、贫困党员及贫困户的现状,认真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通过大走访收集掌握的致贫原因,结合实际为230户贫困户制定了可行的致富思路。其次,由乡机关第一批党员干部对77名贫困党员进行“一帮一”扶贫,给每户贫困党员购买50只小鸡,100斤食料,并帮助建立养鸡棚,从事养殖业,变输血为造血。第三,坚持定期帮扶制度,针对年老体弱的贫困党员和贫困户,由机关党员干部每周定期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回访,了解掌握生活现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让贫困户、老党员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虽然我乡在开展“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与上级的要求、人民的渴望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是由于乡财政资金有限,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有效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好群众事务代办,热心服务群众,取信于民,努力建设“廉政、高效、务实、为民”的政府机关。

第四篇:两型社会建设论文

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报告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是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来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据统计,中国的gdp占全球4%,而煤、铁、铝等资源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很大压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努力做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工作。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4年12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湖南干部群众深受鼓舞,也深感沉甸甸的责任,开始了“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探索。去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充分抓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两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加快建设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力争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具有湖南特色的转型发展路子。

政策指出要在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格局下,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两型”理念注入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近些年来,在“两型社会”理念引领下,全省各地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着力推进传统产业“两型化”、“两型”产业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去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7.6:42.7:39.7调整为13.8:46.2:40.0,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1%。“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提高5.7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下降7.4个百分点。全省形成了机械、有色等10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的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湘电集团等一批优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迅速做大做强,成为湖南先进制造业的突出代表。长株潭城市群被列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试验区、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三网融合”试点地区。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转型,是发展“两型”产业最快捷、最现实的一条路子。株冶集团是一家老国有大型企业,也是湖南“有色金属之乡”的标志性企业。调研时该企业负责人给我讲,近年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成功采用全球成熟、先进的湿法炼锌等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铅锌产品深加工率由2014年的54.44%提高到74.24%,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由73%提高到83%以上。五年间,企业在铅锌生产规模达到60万吨、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分别增长42.8%

和83.4%的情况下,外排废水总量减少90%、外排重金属污染物减少95%,废气二氧化硫减排约60%。在企业我们看到,经处理的废水可以直接放养金鱼。昔日的能耗大户、排污大户正向“绿色企业”迈进。实践证明,通过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完全可以实现“两型化”发展。

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来,一些市民只知道什么是两型社会,并没有去深入的了解和贯彻,而另一些湘潭市民则只听说过两型社会。深入了解的市民则表示我们应支持政府和党所做出的决定,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湘潭地区的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才能使长株潭地区真正建设成为两型社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也深入了学校,询问了许多的老师和同学(主要为高中生)。许多老师和学生都吃赞同的态度。其中一位同学说道,她认为建设两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就现在的国内形势而言,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工业生产对原料的需求十分的巨大,但是,现如今中国的煤、铁等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现在世界上的环境问题也层出不穷,譬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所以,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一位老师也表示,建设两型社会是对社会生活质量和公民素质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一种提升,但目前来看两型社会建设道路是困难曲折的。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也应该肩负起身上的重任,认真遵守好国家和党作出的决定,给湘潭市民起一个示范和带头的作用。第一,我们应从身边做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多关注时事政治,关心我们的社会建设和生活。第二,建设两型社会不是一个口号,应加大该方面的普及工作,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如,在学习上,尽量做到一张纸写两面,在生活中,做到一水多用,不浪费粮食。第三,应该将建设两型社会放在心中,不仅自己要落实这个任务,并且也要带动周围的人参与其中,共同建设。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同时,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还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作为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作为国家发展基石的一部分,应支持两型社会的建设,并用我们的力量去实现好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共同推进湘潭地区乃至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

第五篇:怎样建设两型社会

怎样建设两型社会

一、把握实质、深化认识,将“两型社会”建设摆上更加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本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党中央从人类文明转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体布局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从社会发展模式的角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难看出,资源环境问题既是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理念提出的起因,又是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主线,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建设“两型社会”,首先要把握中央提出建设“两型社会”的精神实质,提高对“两型社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

其次,从环境问题背后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来看,建设“两型社会”是全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性方法。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是自然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是文化观念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我们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平台,又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角度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

(二)“两型社会”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要妥善处理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这两大问题,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两型社会”由人民共建,为人民共享。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和筹划“两型社会”建设的全局,兼顾和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之间的重大关系,做出适当安排,搞好平衡。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两型社会”建设沿着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两型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形态

如果说生态文明的理念、观念是一种远大理想的话,“两型社会”则是现阶段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结果和外在体现,是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形态。实际上,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体系、生活体系、经济体系、技术体系、金融贸易体系、分配体系和民主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展开就是实现“两型社会”的过程。

二、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要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推进历史性转变。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要积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历史性转变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困扰本区域环境保护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生机、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历史性转变的体制机制。

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制定与本地基本情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融入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与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建设等重大的战略任务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环境问题,切实建立本区域的宏观环境战略体系。

正确处理预防和控制的关系,建立健全“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要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环节。要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领域,落实到政府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区、家庭等社会组织的各方面,建立起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保护体系。

正确处理成本和效果的关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要从根本上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谐。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运用自然规律,给予江河湖泊和重要的生态系统人文关怀,让其休养生息。同时,要实施高效的环境治理,科学地修复和改善自然,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必须全面分析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通过适时调整和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保护先进的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航标。

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

三、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要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提升水平

(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体制

要积极推行绿色新政,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两型社会”建设全局中的主线地位和带动全局的作用,逐步形成“两型社会”建设的新体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通过市场机制完善和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国务院发布的规划环评条例为契机,率先积极推进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

(二)深入研究“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第一,要积极探讨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研究将休养生息政策全面渗透到重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措施,推动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努力让江河湖泊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二,要研究主要污染物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积极探索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三,研究统筹推进区域与城乡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尊重自然规律,进一步研究制定区域环境管理的政策,落实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把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作为有机的整体,坚持城乡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三)抓住应对金融危机的历史机遇,提升“两型社会”建设的水平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倒逼机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要有全球视野和未来的战略眼光,要紧紧把握住国际绿色潮流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抢占先机,培育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综合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为我国“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出能长期管用并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word该篇干部作风建设服务两型社会经验交流(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685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干部作风建设服务两型社会经验交流(精选多篇).doc》
干部作风建设服务两型社会经验交流(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