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经验交流范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经验交流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极探索乡镇干部深入群众、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搭建一个平台,根据乡镇建制调整地域发生较大变化及村民的出行习惯和交通等因素的制约,为方便群众办事,以本乡镇内村民自然赶集地为依托,以“便民服务岗”为平台,利用赶集日,集中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有效解决部分乡镇干部服务不主动、态度不好等问题,促进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一、采取两种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村进行专题调研,制定《实施方案》,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稳步推进。
一是不断探索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的途径和载体。
二是全面推广。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服务民生工作相结合。根据乡镇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利用赶集日,认真开展为民办事、为民解惑、纠纷调处、政策咨询、信息发布、时事宣讲、民情了解等工作。二是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将便民活动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来抓,进一步转变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与“干部大下访”活动相结合。将“干部大下访”活动中的定期下访、定点下访、预约下访、专题下访和联合下访的有效做法,运用到便民活动中来,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被动办为主动办,让乡镇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尽可能为老百姓释疑解惑、济困解难。
遵循四条原则。一是便民原则。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让干部成为群众办事的代理人,实现农民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二是公开原则。结合政务公开,对服务项目、服务对象、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监督办法等情况全面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高效原则。对每一件办理事项、每一个办理环节,实行承诺服务,限时办结。四是无偿原则。除国家明文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一律实行无偿服务。
二、2014年我们结合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把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服务“三农”向农村延伸和拓展,创新农村社会服务新模式,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管理。
为确保“农事村办”服务实现全覆盖,我们按照“三个一定”的原则布局和设置服务站点。在行政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一定要设置“农事村办”服务站,或距离乡镇党委政府所在地比较远、群众办事来往不方便和人口聚居、自然形成的行政村,一定要设置“农事村办”服务站;在人口聚居、自然形成社区化管理的行政村,一定要设置“农事村办”服务站。目前,全镇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实现了服务全覆盖。
我们根据各站点的具体情况,分别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乡科级后备干部选定专人作为村“农事村办”服务站的专职工作人员。并对各项办事内容,对应设置办事窗口,落实办事人员,明确岗位责任。采取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定期定点到村集中受理、派员在村固定设点代办、经常性业务到专门场所办理、定期流动巡回办理等方式开展服务,做到农事“六不出村”:一般农事“代办员”不出村、农民的农资购买和农业技术推广不出村、经常性文体活动不出村、看小病不出村、一般矛盾调解不出村、一般审批事项办理不出村。
今年以来,全镇各“农事村办”服务站共开展六大服务活动510次,共为群众办实事370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800多人次,受理群众申请事项415件,已办结390件。“农事村办”服务模式,受到了农村群众的广泛欢迎。
三、我们积极探索服务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使“农事村办”真正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的窗口、办理民事的载体、解决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造福民众的平台。
一是围绕“农事村办”的服务内容,创新管理体制,构建服务新模式。尽可能地将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执法事项、纯公益性的服务事项下放到村一级,将群众有需求的服务项目,放到“农事村办”服务站办理,实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对广大群众的全覆盖。同时,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把农村公共服务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以“农事村办”为实践载体,把乡镇干部下派到各“农事村办”服务站,更直接地服务群众。此外,针对“农事村办”两级服务网络庞大,群众办理农事业务手续复杂,还停留在初始人工操作办理阶段,代办员办理业务费时、费力等问题,在镇、村两级“农事村办”服务中心、服务站计划开通网络办公系统,组织有关部门在网络系统平台开展网上公文处理、网上公文交换、网络视频会议、网上信访、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办理等相关业务,面向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服务工作效率。
二是围绕深化“农事村办”生产服务,加强农业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服务活动中,政府充分调动各种协会、合作社的力量,引导农业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事村办”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提升产业层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合作组织利用“农事村办”平台,统一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统一开展生产指导,统一开展销售服务,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联合体,促成大规模的生产服务。
三是围绕深化“农事村办”法律服务,开展“农情联解,民意直通”活动,不断拓宽畅通民情渠道。以“书记大接访”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农情联解,民意直通”工作,即整合组织、宣传、政法、综治、信访、调处、民政等部门力量,以乡村两级为基础和重点,依托现有的“农事村办”服务站点以及农村“党员中心户”,建立镇、村两级联动服务网络体系;构建治安防控网、信访信息网、纠纷调解网、为民服务网等维稳信访“四张网络”,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目前,全镇已有9个村1个社区开展了“农情联解,民意直通”活动。
四是围绕推进“农事村办”工作的常态化,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农事村办”工作提供保障。完善工作制度,执行行政审批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建立保障制度,将“农事村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政务服务中心,由村支书、村委主任和村民小组组长担任所在“农事村办”站点的负责人、农事代办人,并在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完善考评制度,以办理群众申请事项的数量、办结率、承诺期限兑现率和群众满意率等来核定各级各干部政绩;建立监督激励制度,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影响的,严格按照“三项制度”的要求追究责任,对在“农事村办”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予以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
四、实践证明,“农事村办”是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由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是对基层组织基本工作规则、工作流程的再造,是干部作风、方法、观念的转变,是农村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的创新,是推动城乡之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是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针对少数农户缺资金、少技术、市场信息不灵、参与市场竞争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开展“农事村办”工作中,镇党委、政府注意整合涉农及有关部门的组织、人力、科技、财力等要素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科技贡献率、建立农民合作化组织、发展多种特色支柱产业等,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人才支撑、科技支撑、体系支撑和产业支撑,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各级各部门依托“农事村办”平台,采取政府出资的方式免费培训返乡农民工,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再就业和创业的能力。据统计,去年以来,财政安排不少于5万元的资金,专门用于返乡农村流动党员、农民工和企业待岗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二是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推进了乡镇职能转变,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农事村办”把服务窗口下移至村,变“群众跑机关找干部办事”为“干部下村为群众服务”,变缓慢办事为及时办事,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有效地克服了乡村办事拖拉、相互推诿、吃拿卡要的现象,实现了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各级干部在为群众提供六大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三是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畅通了民情渠道,维护了社会稳定。“农事村办”工作人员通过贴心服务,在为群众办事的同时,加强了对民情的了解。尤其是我们在拓展“农事村办”法律服务中,通过开展“农情联解,民意直通”工作,认真登记好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认真的处理和答复,从而从感情上贴近了群众,思想上相互沟通,干部能较全面地掌握群众的真实意愿,及时地掌握一些带有苗头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确保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是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个字”要求,结合“城乡互动、先锋同行”活动的开展,认真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并通过整合党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扎实开展六大服务活动,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民合作化组织,实现产业合作化,推进农村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把政府公共服务前移到村,让公共服务更多地倾斜农村、惠及农民,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五是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基层党员干部通过“村干代办”与“镇村联办”,“镇干代办”等方式,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镇、村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党性觉悟和宗旨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我们在推行“农事村办”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福利待遇,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医疗、养老补助体制,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爱,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提高。
五、在推行镇乡干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新模式工作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就,深受广大群众好评。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二篇: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经验交流
创新帮扶举措密切干群关系
——**县在开展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积极探索密切干群关系机制
在深入开展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县委、政府严格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四个明显”目标,着力在创新帮扶举措上下功夫、做文章、抓落实。全县32名县级领导挂包48个乡镇、40个贫困村、50个新农村、
34个重大项目、35项重点工作、26个重点企业、41个重点信访及涉法涉诉案件。88个县(更多请搜索Www.hAOWoRD.Com)级部门挂包79个贫困村,462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1912户贫困户,10797名(次)县级机关干部通过“一帮一”、“多帮一”形式直接联系群众6984人,做到领导做表率、机关全参与、干部全覆盖,通过创新帮扶举措,密切干群关系,助推南江挂包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调研机制,了解群众意愿。为深入开展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切实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地了解群众意愿,及时掌握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的问题,南江县建立调研机制。要求全县机关党员、干部每季度深入联系户、联系点蹲点调研、入户走访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县级各部门结合业务工作,每年分期分批组织干部有针对性地到企业、农村、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或本机关所属基层单位蹲点调研,重点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主题有针对性的调研基层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县委办干部石忠下派至东榆镇槐树村担任支部书记,他专门列出时间表,积极进村入户,开展走访调研,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先后走访了全村8个社,虚心与基层干部、当地群众座谈、请教,很快了解掌握了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等情况,为槐树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10次带上合作社党员上汉中下巴中跑市场、找信息,寻求农超对接,组建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200亩、转包500亩、流转32户农户宅基地5000平方米,实现首期土地流转收益156万元,为村支部制定了民主管村16条、党务村务公开11条”,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南江对调研情况实行登记制度,由群众填写党员、干部参与调研的具体情况,年终将对调研文章进行评比。目前全县县级领导深入挂联帮扶村调研指导400余次,县级部门到村调研、开展帮扶活动7560人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562条,协调解决问题2300余个,化解群众矛盾517起,解决老难信访案件313件。
(二)建立帮扶机制,全力帮助群众。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密切党员干部同群众的关系,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在联系点结对帮扶2户群众,同时重点联系2名乡镇、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要在单位包扶村结对帮扶2户群众,同时重点联系1名村党组织负责人。部门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在单位包扶村结对帮扶1户以上群众,同时结合分管工作重点联系本机关所属基层单位职工群众或服务对象1名。县级机关其他干部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等形式在单位包扶村结对帮扶1户以上群众。各级干部将自己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印成联系卡,发放到帮扶户手中,并详细登记帮扶户的基本情况。县级机关每年要有计划地下派干部驻村包村,选派得力党员干部到工作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乡镇干部经常走访群众,每年走访辖区群众不少于总户数的四分之一。全县76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帮扶困难家庭155户667人,联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76人;789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困难农户1478户6207人、联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522人,联系基层单位困难职工2730人、直接服务对象930人;全县一般机关干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帮扶困难群众11320户。他们扎根在基层,吃住在农村,在情感上与当地群众充分共鸣,在工作上与基层干部协调共振,帮助解决突出问题,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做好帮扶工作,把联系点建设成为示范点,增强影响力、说服力和带动力,形成了全县上下关注基层、服务基层、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合力。县级领导和各部门为挂联村协调争取项目299个,发放慰问物资和现金450万元。全县9960名机关干部先后94620次到522个村帮扶困难农户43821万户15.4万人,慰问困难职工、直接服务对象5600人(次)。
(三)建立首问机制,扎实为民服务。围绕“四个明显”的目标,按照“组织领导到位、帮扶责任到位、工作力量到位、帮扶措施到位”的要求,坚持问人、问事、问责,落实目标管理,督查指导到位。安排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与下派干部,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集中组织开展下派干部座谈交流会,及时解决下派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下派干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解决群众办事难、难办
第三篇:乡镇干部工作经验交流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转眼我已经在社区工作了两年,这两年的锻炼,使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如今,我光荣的成为一名乡镇干部。过去的两年中,尽管我积累了一些基层工作经验,但是比起社区,乡镇工作更为复杂,难度也更大,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就要求我尽快学习,熟悉环境,加强自省,思考自己在工作如何切实做好一名乡镇干部。下面就结合我自身浅谈几点认识: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指挥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乡镇工作关系纷繁复杂,真正体现了对上要为组织负责,对下要为人民群众负责,乡镇干部负有造福一方百姓、维护一方稳定的重要任务。
一、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更新知识,反过来就会被知识所更新掉、被时代所淘汰。我认为做好农村工作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掌握全面的知识结构,上至天文地理政策、法律,下至农时民俗民风都应懂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与农民谈得来,使自己真正融入到农民群众中。尤其是大家都说乡镇干部“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是“万金油”,因此乡镇干部对各口子工作都应熟悉,只要做到情况熟就不怕,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包村工作都如此。比如办公室干部,经常接待来乡政府办事的各类群众,各口子的都有,他们向你了解,你不能说:“不知道,去找某某”,这样老百姓就会觉得乡镇干部不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当然更不能信口开河的乱讲。所有说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素质是胜任乡镇工作的前提。
如何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我认为有三点:一是要坚持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现代信息网络知识,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做好乡镇工作的水平。二是善于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请教问计,及时发现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新办法;同时作为一个新同事年轻人,也要虚心向老同志老干部学习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努力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本领。三是利用空闲多读书,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修养,,及时转变观念。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增强本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目的。
二、注重干部团结,营造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 “团结才能出成绩、团结才能出战斗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见得样样都精通,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把工作抓好。俗话说得好“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共同跨台”,所以乡镇干部之间要有团结协作的氛围。与此同时,也要团结好村组干部,加强交流联系,培养深厚感情,村组干部是农村全部工作落实的基础,和村组干部联系不够,做好农村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村干部土生土长,对村情民情了如指掌,这种身份优势是我们乡镇干部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做好一名的乡镇干部要善于与村组干部打交道、交朋友,与村组干部工作有默契,落实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三、脚踏实地、热爱工作,竭尽全力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办好事。乡镇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就是要办好群众的事。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把在农村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一份事业,真正热爱农村工作,做事多些换位思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经常深入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竭尽全力地为老百姓谋利益。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四、乐于吃苦、甘于奉献,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农村工作任务繁杂,难度大,工作条件艰苦,因此,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要能吃若。要有奉献精神,能耐得住寂寞,安心在基层工作,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好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首先要做到三不怕:一要不怕吃亏。乡镇干部是基层干部,时刻与群众打交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线线都重要,因此,乡镇工作十分繁重,硬任务一个接一个,忙起来没白没黑,大多是异地工作,无时顾家务,如果没有不怕吃亏的精神,就干不好工作,也得不到群众的认可。二要不怕吃苦。乡镇干部要为群众服务,替群众办他们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没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是干不好的。三不怕受气。当乡镇干部气量一定要大。当前,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对集体的依赖性降低了:有吃有喝不求你,有了问题就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干部被误解,被埋怨肯定是难免的,对此,乡镇干部一定要具备服务意识,摆正自身位置,做到正确对待。
其次要做到三勤:一是腿勤,不怕多跑路,不怕多流汗,舍得花力气,把工作做实做细;二是脑勤,勤学善思,注重研究剖析矛盾,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三是嘴勤,多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多与同志们交流,团结共事,密切协作。
总之,如何做好一名乡镇干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以上只是我一点浅薄的认识,不妥之处还需领导多多指教。“纸上谈来中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我学习实践的还很多很多,我会听从领导安排,竭尽全力,踏实工作,为本乡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乡镇干部经验交流发言
乡镇干部经验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仁、朋友们:
大家好
值此仲夏时节,澧水欢歌,我们迎来了远方尊贵的客人:xxx乡的各位领导以及杰出的、优秀的村组干部。在此,我以个人名义,代表ss乡党委、政府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x是一个山灵水秀的地方,与ss同系武陵山脉山水相连,有着古老的民族文化,是白族傩戏的发祥地。而ss是土家族的聚居地,也是xx民歌的发源地。两个乡虽位居xx的一东一西,切又依山傍水,同时也代表了xx的两大民族文化,可以说有着极深的渊源。加上我们的向书记可以说即是主人,又是客人。所以今天两个乡的交流也具有非常的意义。
xxx乡党委政府的历任各级领导,务实创新,努力拼搏,各项建设都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虽然今天是初次与大家相聚,但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两点感受:一是感觉xxx的乡村干部,朝气蓬勃,精神焕发,是一支敢战敢拼的队伍。二是,感觉xxx管理灵活,富有创新,干部干得有劲。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各位领导来我乡传经送宝,让我们学习宝贵的经验。下面,我先抛砖引玉,就我乡的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ss乡位于xx县西北部,距县城59公里,地处四门岩林场、天平山、苦竹坪、沙塔坪、五道水五地的交界处。境内山大人稀、沟壑纵横,桑鹤公路及澧水河穿境而过,是连接湘鄂西两省三县的交通枢纽,是宋仁宗年间土司王向仲山的发祥地,是贺龙元帅刀劈盐局武装革命的起始地。全乡辖10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1294户, 4628人,总面积11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水田2309亩、旱地491亩。
一、ss是块红色的土地。这里不仅有xx闹革命的伟大传奇,还有体现红色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五行山之战,更有闪耀着光荣革命传统光芒的红军小学,无数革命儿女的英雄事迹,都发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莽莽的群山,滔滔的澧水,造就了一位横刀立马、叱咤风云的开国元勋,其刀劈盐税局武装革命的壮举,震惊中国,影响深远。贺龙元帅刀劈盐税局旧址座落在离政府100米远的向家屋场,目前,政府已投入近20万元对住户进行了搬迁,今年将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ss是块绿色的土地。ss不仅是红色的土地,而且山川秀美,地产丰富,更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家园,境内山峦起伏,群峰叠嶂。全乡有林地18多万亩,活立木28万立方米,有辽叶11万亩,实施了退耕还林1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3万亩,栽植了光皮桦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2.3%。
三、ss是块魅力的土地。是2014年张家界十大魅力乡镇之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贺龙刀劈盐税局旧址、绝顶之上的千年古庙、红军战壕遗址、宋代土司遗址;五行仙山、美丽的穿洞峡、黄连台大峡谷、冲天溪瀑布群、莫园千亩石林、红岩壁漂流。近年来,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旅游名乡的战略目标,规划了穿洞峡、盐局旧址的红色游,五行山、书山探险游,将军溪、冲天溪的休闲游。今年,我们又投入8万元,在澧水沿河两岸植竹26公里,打造了红岩壁漂流游。
四、ss是块文化的土地。ss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族底蕴丰富,民俗民风古朴。有风格各异的土家吊脚楼、别具一格的民间歌舞、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特别是以贴近劳动人民生活的“炸笼舞” 等为代表的极具浓郁民族特色的文体节目,原汁原味、风趣幽默、深受群众喜爱;以“背篓王”张兴远为代表的民间竹制品工艺精美,其经典绝活“细背篓”闻名海外,远销全国各地;还有独一无二的“家乡菜”入口清爽,堪称一绝。近年来,我乡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大了对特色民族文化的挖掘力度,成功组建了“快板、秧歌、民歌、腰鼓”等特色文艺表演队伍,成立了全县第一个老年人协会,率先并成功的举办了三届民族文化节,参加了首届中国xx民歌节并获第一名。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ss是块富饶的土地。境内有大小河流12条,溪沟上千条,水能资源藏量达20万千瓦;这几年,党委政府致力于水电开发,引资1.8亿修建了楠木坪、辽竹湾、川洞峡、车基湖电站。已探明的矿藏有30多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动物多种,中药材,100余种。
六、ss是块希望的土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10个村村村通公路,9个村硬化了水泥路,修建了大桥3座,实施了xx坪低产田改造工程,3个村的农网改造工程,4个村的人畜饮水工,修建了中心小学宿舍楼、食堂、幸福院,改造了乡卫生院,修建了村部4个,乡文化站一个,亮化了集体街道。民营经济蓬勃兴起,全乡有粽叶选场3个,娃娃鱼养殖场3个,小水电站5个,高尔夫球木丁厂1个,木材加工厂3个,生态无污染木炭厂2个。畜牧养殖如日中天,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畜牧养殖协会,兴办了xx坪畜牧养殖小区,打造了黑山羊养殖基地。全乡共有养羊大户48户,养殖黑山养5000余只,共有养猪大户26户,养牛大户11户。
七、ss是块和谐的土地。计划生育连续4年获张家界市一类乡镇,连续2年获全县第1名,1年第2名。社会治安稳定,成立了治安联防队,举办了全县首次人民调解技能大比武。无重特大恶性案件和安全事故无群体上访事件,人民安居乐业。
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赤诚奉献、奋斗不息的结果。总结起来,我们共有三条心得。
一是以思路来振奋民心。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好,出路才好。思路清晰了,目标就更明。党委政府在这一点上,经过认真调研、精心分析、充分讨论,制定出了 “旅游兴乡、林业立乡、畜牧强乡、水电富乡、文化名乡”的工作思路,使全乡干部群众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震撼,各村各部门纷纷自我加压,比学赶超。高目标带来了高速度,全乡的各项事业也正是朝着我们的既定目标飞速发展。
二是以活动来凝聚民心。党委政府终始抓住活动这一主线,以活动聚民心,以活动促发展。三年来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连续三届民族文化节、澧水河两届植竹植树活动、人民调解技能大比武活动、山歌民歌赛活动、七一建党活动、老年人进北京看毛主席活动、参加了县老年协会的舞蹈比赛、首届中国xx民歌节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宣传了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形成了爱我家乡、引乡为荣的良好氛围,凝聚了民心,促进了发展。
三、以发展来换取民心。党委政府所做的一切,落脚点都在发展,只有发展了一方经济,人民才会富裕,才会安居。所以,我们党委政府紧扣发展主题,全面改善了基础设施,大力调整了产业结构,人民的生产条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银行存款户平达到了15000元。
几年来,我乡的各项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得到了实惠,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的交流会为契机,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着眼长远,全力奋进,实现富民强乡的宏伟目标。
谢谢大家!
第五篇:群众满意度测评先进乡镇经验交流
全力为民打造平安和谐家园
隆冬时节天已寒,万物静默待明年。但走进***镇,目光所及之处却是一派平安和谐、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街边行人的脚步从容稳健,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追逐嬉闹,快乐得像一只只小鸟;文化广场上,三三两两的人们聚在一起,或欢歌起舞,或聊天下棋,老人悠闲自得地散步;每一个村居、每一条街巷、每一所庭院里,人们日渐富足
的生活,洋溢在挂满笑容的脸上,融汇在满含幸福的声音里,让人时刻都能强烈感受到百姓们发自内心的那份平和心情。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今年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中***镇取得第一名的原因了。
今年以来,***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强化“一村一警”工作,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固本强基维稳工程,积极推广社会管理创新典型经验,为全镇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该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法工作精神,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年初制定下发年度综治工作要点,与基层单位层层签定“平安建设责任书”,按照“全员抓稳定,全力保平安”的工作思路,明确维稳职责,落实维稳责任,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建立维稳工作长效机制。
镇党委、政府积极为“一村一警”工作创造条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为驻村民警每人每季度发放补贴270元,***派出所和福山派出所的2支专职巡逻队,也从原来的18人扩充到现在的30人,巡逻范围扩展到全镇企业、居民区、街道等多个地点,辖区可防性案件全面下降,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得以完善。
通过签定“家庭拒绝邪教承诺书”、创建反邪教警示教育阵地、严格落实重点人员的“属地管理”和“包保”责任制等各项措施,扎实做好邪教工作的防范和处理。
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为每个社区矫正人员建立信息档案,成立矫正小组,按照每人每周一个电话、每人每月一次见面、外出必须请假的规定,对30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确保了“不漏管、不脱管”,矫正工作取得了实效。
建好基层组织网络,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
该镇积极健全完善党政成员包片和驻村指导员挂包村企的工作机制,通过设岗定责,将全年工作任务分解立项,目标责任细分到村级党组织和党员,确定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将分工范围内的稳定工作由各村书记负主要责任,并按期调度工作完成情况。结合“三诺三评三挂钩”管理制度,将维稳工作责任制考核纳入全镇年度总体考核中,对因工作不力,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单位书记进行诫免谈话,对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采取包片领导、驻村指导员定期参加“两委”成员会、不定期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等方式,随时了解村、居、企业发展和稳定现状,加大引导和管理力度,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
加大信访化解力度,促进和谐***建设
该镇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通过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方便了群众反映问题,积极探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信访群众的形式和方法,增强信访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排查化解。对群众信访反映合理合法的问题,依法按政策抓紧解决;对群众要求合理但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或因客观条件不具备难以解决的,及时向群众解释清楚;对群众不合理的要求,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和正面引导工作。
抓好纠纷调处工作,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将矛盾纠纷排查作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预防性工作常抓不懈,实行维稳人员先介入、早分析,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处理,对重大矛盾纠纷采取党政领导挂包,工作人员驻村等多种办法及时协调处理。
按照镇、村、族三级调解网络实施方案,在全镇**个行政村、**个居委会配齐了治保主任,并配备了1-2名基层联络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调解网络。广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张贴各类宣传标语500余份,印发宣传材料*****余份,悬挂横幅**余条,发放普法教材****余份,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全年共排查化解各类纠纷50余起,其中重点纠纷隐患**起,有效的防止和避免了矛盾纠纷的激化。
保稳定、抓综治、促发展,共同支撑起了***镇这片蓝天下的沃土。平安,使***的社会更加稳定,百姓的生活更加安宁!平安,也将让***的未来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