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材料范文
第一篇: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材料
近几年来,我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新兴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目前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2.2万余人,这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也逐年倍增,全镇留守儿童达750多人。
由于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容易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二是缺乏行为管教。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监护,有的因为精力不济而放任,有的因为方法不对而溺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缺乏亲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较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虑、陌生,甚至不信任。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认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关工委成立镇“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吸收教育、共青团、妇联以及“留守儿童”所在村两委负责人参加,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建立了镇党政领导、镇关工委领导和下乡工作队联系各村、各中小学,村干部联系村民组长和党员,村民组长和党员联系到家庭的三级关爱网络。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选派关工委老同志为“留守儿童”的联系人和监护人,他们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儿童所在学校、思想联系人、经济帮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宣传实践活动月”活动,为留守儿童送温暖。镇、村关工委主动配合四中、中心小学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演讲、征文比赛,全镇共有200多名留守儿童参加,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镇各妇代会还发动“三八”红旗手、“巾帼文明岗”、“五好文明家庭”及女党员、女教师等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充分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六一”节等时机,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镇卫生院还组织医生进村免费为留守儿童检查身体、预防疾病。派出所加强巡逻,重点排查治安和安全隐患,保证留守儿童住所安全。镇关工委配合综治办、司法所开展青少年维权行动,依法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镇精神文明创建领导组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安全片区”、“文明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文明乡风结合起来,初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六、筹资帮困,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一是用好“两免一补”政策。对留守儿童优先实行学杂费、书本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二是列入重点资助。对于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捐助,以及各种慈善机构和团体的捐赠,大部分用于留守儿童。三是设立周转基金。镇关工委配合学校设立一部分留守儿童周转基金,用以解决留守儿童资金到位不及时的困难。有的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外地,不能按时供给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学校就用周转基金先行垫付,帮助解决眼前困难,学生家长可以稍后还款。四是开展捐资助学活动。通过筹资帮困,为“留守儿童”送来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
第二篇:镇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材料
乡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材料
近几年来,我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新兴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目前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2.2万余人,这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也逐年倍增,全镇留守儿童达750多人。
由于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
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容易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二是缺乏行为管教。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监护,有的因为精力不济而放任,有的因为方法不对而溺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缺乏亲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较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虑、陌生,甚至不信任。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认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关工委成立镇“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吸收教育、共青团、妇联以及“留守儿童”所在村两委负责人参加,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建立了镇党政领导、镇关工委领导和下乡工作队联系各村、各中小学,村干部联系村民组长和党员,村民组长和党员联系到家庭的三级关爱网络。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选派关工委老同志为“留守儿童”的联系人和监护人,他们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儿童所在学校、思想联系人、经济帮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宣传实践活动月”活动,为留守儿童送温暖。镇、村关工委主动配合四中、中心小学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演讲、征文比赛,全镇共有200多名留守儿童参加,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镇各妇代会还发动“三八”红旗手、“巾帼文明岗”、“五好文明家庭”及女党员、女教师等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充分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六一”节等时机,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镇卫生院还组织医生进村免费为留守儿童检查身体、预防疾病。派出所加强巡逻,重点排查治安和安全隐患,保证留守儿童住所安全。镇关工委配合综治办、司法所开展青少年维权行动,依法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镇精神文明创建领导组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安全片区”、“文明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文明乡风结合起来,初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
镇关工委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监护网络,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办实事,出实招,解难题。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中心小学综合楼,建立全日寄宿制学校,设立食堂和学生宿舍,让一些条件较差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解决了220名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综合楼设有“留守儿童”读书室、活动室、电脑室等,由5-10名专职人员管理,对住校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集中管理,为留守儿童提供咨询、联系家长、看管重要物品等服务,教师轮流到校组织留守儿童晚自修,以保证“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寄宿制学校的优良管理多次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表扬。同时通过开展“爱心一对一”义务家教、爱心心理咨询和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导航等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暖。
四、重点帮助,细致关怀见成效
深入开展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孩子享
受父母般的关爱。在镇中心小学挂牌成立了全县第一所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通过举办专家讲座、推荐优秀家教读物等,对监护人进行培训和指导,为他们答疑解难。开展“手相牵,心相连”、“爱心妈
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每逢节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们还将结对的留守儿童接到家中过节。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郭某强,父母在晋江陈埭经营日用商品批发,该生原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四年级下学期时随父母到晋江就学,由于居住环境一时不适应,学习课本不同,课程有异,结果成绩直线式下降,父母十分担忧,五年级上学期又转回中心小学。镇、村关工委到学校了解情况之后,把他安排在校寄宿,由中心小学指定2名教师加强课后辅导,在3个月之内完成了补课,使该生学业进步很快,在校内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龙山小学六年级学生郑某如,父母原在经营饭店,去年到晋江青阳发展,将孩子交由邻居照看。镇、村关工委与龙山小学校长和班主任多次为该生送去课外读本,到家中辅导功课,在全县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五、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一是建立家长亲情电话。为了让孩子能够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倾听亲人的声音和嘱咐,所有学校的电话号码向学生家长公开,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学校还收集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并装订成册,保持与家长联系,并经常主动安排家长和孩子通话交流。既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也让留守儿童经常能听到家长的声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二是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由学校发动,组织教师、职工做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伙伴,从生活、学习、情感和经济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关心照顾和帮助教育。三是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保证每个儿童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班级或年级组织的亲情活动。亲情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听演讲报告,亲情聚会,对留守儿童进行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师走进学生心灵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中心小学2年1班学生刘某桦深有感触地说:“我父母长期在外地开超市,关工委爷爷和学校老师辅导我学习,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非常开心。”四是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等,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六、筹资帮困,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一是用好“两免一补”政策。对留守儿童优先实行学杂费、书本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二是列入重点资助。对于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捐助,以及各种慈善机构和团体的捐赠,大部分用于留守儿童。三是设立周转基金。镇关工委配合学校设立一部分留守儿童周转基金,用以解决留守儿童资金到位不及时的困难。有的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外地,不能按时供给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学校就用周转基金先行垫付,帮助解决眼前困难,学生家长可以稍后还款。四是开展捐资助学活动。通过筹资帮困,为“留守儿童”送来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经验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经验材料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以班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我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班共有留守儿童5名。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班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我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我们教师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第四篇: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经验材料
**县全县总人口为13.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7,066人,占总人口的85.1%,其中土家族54,169人,苗族62,683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7%,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3%。改革该放以来,由于我县是贫困大县,农业人口居多,加上地处山区,山多地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增多,为使留守儿童能和其他
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关心下,县妇联、团县委积极探索关爱工作新机制,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模式,取得显著实效。
一、从“面”上入手,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1、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利用新修《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期间,县妇联、团县委通过各乡镇赶集期间发放宣传单、开设宣传专栏和下组入户访谈、发放致“留守儿童”家长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识,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认识,引导他们共同关爱、教育和帮助“留守儿童”。
2、调查摸底,建立档案。今年,县妇联联合对全县十二个乡镇“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经过三个多月的走访调查,对全县18000多名“留守儿童”摸底造册,逐个建立成长档案和联系卡片,全面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等,以方便对全县“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同时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二、在“点”上着力,致力构建乡镇级关爱“留守儿童”网络。
以“家”为着力点,以低龄留守儿童为重点关爱对象,建立“德育工作站”、“健康管理站”、“留守儿童之家”,共同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监护与教育,弥补其庭教育、监护盲点。1、德育先行,培养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德育工作站”聘请老革命、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及素质高的老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及时矫正不良习惯和行为,从而形成机构健全、网络完善的“留守儿童”村级教育新体系。“德育工作站”还采取举办家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进行科学育人、科学监护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监护水平,保证“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养育和教育。2、健康为本,提高“留守儿童”身体素质。设立“健康管理站”,由指定的医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结合留守儿童各成长阶段的健康状况对监护人进行营养搭配指导。
三、以活动为主,搭建快乐成长平台。
1、开展关注留守儿童社会活动。湖南省黄花机场团工委、湖南经视团工委、潇湘晨报、长沙市新闻频道和**团县委来到**县高峰乡中心小学开展的关注留守儿童活动。湖南省黄花机场团工委、湖南卫视团工委代表,“小李飞到”栏目著名节目主持人李炜向小学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书籍和学习用品,并表示在该小学开展“1+1”救助活动,结对30名贫困留守儿童,帮助这批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2、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作一次交流。“六一国际儿童节”之日,团县委组织了**县红石林镇中心小学一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学生参加了长沙华雅国际大酒店在湖南厅举行“你我常携手,情动成长路——湘西行助学活动”,让他们在美丽的省城度过了难忘的儿童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县妇联和团县委组织了一批农村留守儿童参加了团省委组织的“共享阳光·快乐成长”留守儿童爱心见面会。这几名留守儿童大多数有一到两年没见到父母了,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非常幸福和激动的。在见面仪式上,孩子们和父母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拥抱在一起,重温了久违的温馨与幸福。
3、上下连动,为“留守儿童”一件实事。“手拉手”活动关注我县“留守儿童”。在团县委的积极争取下,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在长沙我县红石林小学30名“留守儿童”与华雅国际大酒店李伟军董事长与我县红石林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同时,表示华雅酒店将每年资助红石林完小50名优秀留守儿童学生帮助其完成学业,同时向学校捐赠人民币10万元用以修建学校食堂。食堂的建成,学生住校饮食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从2014年至今,广州深圳明源公司已在我县双溪乡、红石林镇两所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两年,救助学生200余名,救助金额达2万余元,极大了帮助我县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了孩子们无限的关心帮助。
4、争做“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团县委把长期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争当知心哥哥姐姐”的主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团县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资源优势,积极宣传活动的现实意义,广泛发动团员青年踊跃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在青年文明号单位和优秀团委(支部)中建立一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知心队伍”。我县多家单位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认真的落实了关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主题活动。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移动公司等十余家单位都成立了“1+1”助学对子,并保证每年支助两到三名学生,完成其学业。团县委书记还亲自带领县直团工委的团员青年代表深入到了我县断龙山乡小白村开展留守儿童助学活动,帮助十余名学生重新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
第五篇:某县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材料
有这样一群孩子,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却远离家乡到外地务工,这些被留在家乡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1.5亿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7000万。**县是河南省外派劳务基地县,全县130万人中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在30万人以上,每年留守在家的儿童在7万人左右。由于父母
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代管,这些人缺乏科学育子经验,留守儿童中或多或少存在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少、监护缺乏等问题,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对此,**县委、县政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全县留守儿童开展了一场深入持久的亲情关爱活动。
编织亲情大网
“关爱留守儿童,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县委书记刘占方说。
2014年,**县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副县长、县妇儿工委主任吕国平任组长,全县上下齐动员,扎实开展了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的做法被《周口日报》、《河南日报》、《新华内参》、《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2014年,**县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调整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县长陈志伟担任主任。陈志伟经常深入学校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出新要求。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县长陈志伟等县四大班子领导亲自为2014年全县“十佳”留守儿童、“十佳”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十佳”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颁奖,典型引路,推动全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向纵深开展。县关工委的老领导发挥资历、威望、经验等方面优势,主动担负起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协调责任。老同志们进机关、下学校、走进留守儿童家庭,定目标、分任务、开会议、发信息、督促检查;学校成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主阵地,教职工自觉担当起了关爱留守儿童的主力军,教体局局长张耀坤说,“保证全县所有留守儿童都健康快乐成长,教育部门责无旁贷!”县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工、青、妇骨干都成了关爱留守活动的积极分子。全县各乡镇、行政村,各单位、企业广泛参与,形成了一张巨大的亲情之网。各中小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亲情港湾,全县万名教职工和工、青、妇积极分子每人联系1—2名留守儿童,担当代理家长,县直各单位各联系帮扶一所学校,根据各自特点,或捐款捐物,或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解难题,为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全县留守儿童都纳入了关爱网络,时常处于浓浓的亲情包围之中。
制造亲情盛宴
“关爱”,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以心换心的具体行动。**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正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实现的。
书法、航模、小发明和小制作培训,“我自立,我骄傲”、“爱绿护树”、“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抗震救灾,援助灾区”、“平安校园”等演讲、征文比赛,与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的**学生面对面交流,到中原民俗园和县城新区参观,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面向留守儿童的活动一年到头不间断,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并潜移默化地受着影响和教育。
由于留守儿童主要是学龄儿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具有无可替代和无可比拟的优势。全县所有有留守儿童的学校都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亲情港湾、心理咨询室,开设了亲情电话、心灵信箱,为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建立了成长档案。不少学校经常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邀请有打工经历的学生家长向学生讲述背井离乡在外打工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以此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拼搏向上教育,留守儿童们逐渐理解了父母,开始尊重父母,想法回报父母。“亲爱的爸爸妈妈,自从你们离开了家,家里又来了一位好妈妈。在她的帮助下,我学会了烧菜做饭,学会了养猪喂鸡,学会了自己梳头,学会了自己洗衣。爸爸、妈妈,女儿现在知道,离开我你们有许多无奈,为儿女你们吃尽了苦头。请不要为我担心,不要为我牵挂,家中不但有爷爷奶奶,还有像你们一样疼我爱我的代理妈妈!”(留守儿童同期音)这是全县“十佳”留守儿童杨娜梅写给爸爸妈妈的歌,代表了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以英博学校、中英文学校和巴集二中为示范,开展留守儿童示范校创建活动。示范校不但有适合留守儿童寄宿的宿舍、餐厅、浴池等设施,而且以教师为“家长”组建了亲情家庭,经常开展各种课余活动。每逢节假日,学校都会买来水果、瓜子等物品,召开留守儿童联欢会。为让全县留守儿童生活得更好,县政府已做出规划,今年在县城新建一所成规模的留守儿童示范学校(教体局领导同期音)。
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无所不包。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衣服、雨
伞等生活用品,液晶电视、电脑、图书等办公用品,乒乓球台、篮球架、跳绳等健身器材,孩子们想到的和没想到的都送来了。卫生局的领导带着各医院的医生们来了,不但为留守儿童检查身体,还一并为他们的爷爷奶奶免费进行了体检;文化局的领导带着剧团、戏校的演员来了,不但为留守儿童带来了精彩的节目,还教孩子们唱歌跳舞上台演出;县法院、安监局的干部来了
,讲普法案例,搞安全演练;县妇联、总工会的干部来了,不但带来了3000元现金作为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经费,还带来了30个腰鼓和教练,全县第一支留守儿童腰鼓队从此诞生;关工委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来了,他们每个人的经历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县工商局的52名干部同英博学校的52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每周末都把各自关爱的留守儿童领到自己家中共同生活一天;全县教职工更是近水楼台,每名教职工担当一个或几个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上课期间关心呵护,放学之后和星期天就让这些孩子在自己家里写作业、玩耍,让孩子们时常体会到家的温暖。目前,全县67000名留守儿童都有了疼爱、关心自己的代理爸爸或妈妈。现在已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谢小磊有更深的体会。由于父母多年在山东务工,小磊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过去上网、打架、逃学是常有的事。汲冢镇妇联主任郭素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亲自担任他的代理妈妈。第一次见面,郭素华给他买了书包、本子等学习用品,当晚还与小磊在外打工的父母取得了联系,了解了孩子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以后每到周末,郭素华一定去小磊家,与他谈心,辅导他学习。2014年中秋节,郭素华放弃与家人团聚机会,带着礼品来到了谢小磊家,这个顽皮的孩子眼里涌出了感动的泪水。今年3月份的一个周末,天下着雨,郭素华的家人劝她改天再去看小磊,可郭素华却说:“周末见面是同孩子约好的,怎么能不守信用呢?”当衣服被雨淋湿的郭素华出现在谢小磊家时,谢小磊竟情不自禁地扑到郭素华怀里,一声“妈妈”让郭素华流下了幸福和欣慰的泪水。这只是全县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大潮中一朵普通的浪花。去年暑假以来,全县已有50家单位为留守儿童及他们所在的学校捐款捐物近百万元,为全县近7万留守儿童进行了免费体检,开展了100多场安全知识、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讲座,举行文艺演出和播放爱国主义影片20多场,开展心理咨询80多场次,组织航模、舞蹈、书法、体育等留守儿童课外兴趣小组100多个,全县近7万名留守儿童在浓浓的亲情关爱中,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
建设和谐家园
有付出就有回报,**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付出的亲情和爱心,正在被传递着、放大着。
留守儿童也有情。以全县受表彰的“十佳”留守儿童为代表,许多留守儿童不但自己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还以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城郊三中的留守儿童组成爱心帮扶小组,每周到附近的敬老院义务劳动一场,还为老人们表演节目;中英文学校的留守儿童成立“我能行”留守小队,不但回到家里帮爷爷奶奶们干家务,还帮助其他家庭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去年**申办中国“书画之乡”时,由千名留守儿童共同完成的书画展版使前来验收的书画名家感动不已;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县的留守儿童一天就捐款8万多元。
留守儿童的家长也在转变。各学校都以留守儿童之家为(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依托,建立了家长学校,老师加强了与留守儿童家长、临时监护人的联系,指导他们家庭教育的方法。县妇联还邀请专家到各乡镇巡回举办留守儿童家教知识和心理辅导培训班。在2014年春节县妇联组织的代理家长和留守儿童家长见面会上,留守儿童黄倩文的妈妈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认为孩子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回家爷爷、奶奶又不缺她吃、不短她穿,孩子在不在身边没什么,谁知道孩子这么渴望亲情。是县委、县政府为我们外出务工人员办了一件大好事!”这以后,黄倩文的妈妈几乎每周必与女儿通一次话。远在新疆打工的周建新、田小梅夫妇听说县教体局的干部担当起了女儿周慧萍的代理家长,经常把自己女儿领回家里去,洗澡,买新衣服,还辅导自己写作业,高兴得夫妇俩逢人就说县委、县政府好,一说话就夸家乡的干部亲。外出务工人员在颂扬家乡的同时,也在积极回馈家乡。石槽镇长年在外务工的朱守兵为家乡小学买了100套课桌凳,李楼乡外出务工人员李继龙把一个投资5000万元的工程给带回了**,巴集乡外出务工人员崔显刚,更是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全县农村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教育时报》记者在**深入采访后说:“想不到父母撇下子女外出务工,在**能成为教育孩子的教育财富;想不到在其他地方是社会问题的留守儿童现象,在**倒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催化剂!”**县的做法经媒体报道后,市关工委、妇联专程到**调研,并决定7月份在**召开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场会。前不久省教育厅关工委领导到**调研后深切感触地说:“**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在全省、全国都是数得着的!”并计划9月份在**召开现场会,推广**的经验。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在**这片土地上,关爱留守儿童的亲情网,其作用日益凸现,全县数万留守儿童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