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高效能管理 倾力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范文
榆阳区金鸡滩镇位于榆林城北27公里处,地处榆神矿区腹地,204省道、榆神高速、包西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是陕北典型的资源型乡镇。近年来,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基本思路,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民风建设“十个一”为标准,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多措并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稳步有序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细化工作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领导小组,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实现高起点规划。建立包抓帮扶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并与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签订任务书,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村务公开报、村内大喇叭等传统方式和微信、QQ等新兴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工作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宣传村镇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先后在村级道路沿线、村委会和文化广场等群众聚集地设置大型广告牌15块,墙体宣传画113幅,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乡村振兴、孝老爱亲、文明礼仪、农业生产生活等内容,在全镇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全民参与和管理的浓厚氛围。
一、以文化人,精心打造文明家园
一是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村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施了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正在建设占地100多亩的集镇文化广场1处,已建成村级文化广场5处。以点带面重点打造高质量农家书屋,以柳卜滩村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的标杆示范作用,带动剩余10个村的农家书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镇11个村,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各类科技书籍等达到10余万册,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和平台。
二是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坚持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把“硬件美”和“软件美”统一起来。利用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以“我们的节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智扶志、文明礼仪等为主题,组织乡村文艺工作者、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定期进行广场舞、秧歌等文艺演出,举办农民运动会、“我的脱贫故事”演讲、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道德讲堂为平台,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定期评议村中大事要事、身边典型,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2018年,全镇广泛开展各类先进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77户、“五好文明家庭”53户、“道德模范”26人,“身边好人”117人和“好公婆、好儿媳、好儿女”99人,大大激发了村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共建立11处“善行义举榜”,覆盖率达100%;村级阵地显著的位置设置“红黑榜”,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树正气扬善举、讽不孝抑恶行。各村的道德讲堂通过听道德类主题歌曲、观诚信短片、讲身边故事、谈心得体会,分发小礼物等形式,宣传好家风好家训、身边好人好事,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其中,白舍牛滩村举办的道德讲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让村中的好婆婆、好媳妇、致富能手讲述自己的故事,生动感人、效果明显。
三、整合资源投入,全力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不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市级一流、省级示范”乡镇为目标,以“一线为轴、一环贯通、三点辐射、村村共赢”为村镇建设框架,重点开展农民住宅提升改造、农村“厕所改革”、农电网改造等工作。依托北部草滩区和资源型村镇的双重优势,以白舍牛滩村为标杆,探索建设更多的田园综合体示范村、黄土高原生态示范村和采空塌陷区治理示范村。推进村民住宅提升改造工程,已建成住宅小区2个,正在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小区6个。改造沿街门店私厕1000多户,新建水冲式公厕10座。加大村镇电网改造力度,争取2019年底农电网改造率达100%;实施了村镇气化工程和集镇亮化工程,天然气入户普及率达50%以上,安装路灯650多盏。在204省道沿线,实施路肩硬化工程,硬化面积达34.8万平方米;铺设排污管网25公里,解决了集镇排污问题;改造650多间门店,改善沿线商铺营业环境。通过不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二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以“清五堆、治五乱、除十废”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组建人居环境整治志愿者服务队和有偿服务队,因人而异管好孩子、妇女、钱袋子,动真碰硬,取缔了沿街门市店外店经营、乱搭乱建等历史顽疾。2018年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费用累计800余万元,保障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清理转运,其中重点投资120万元,对204省道两侧路肩进行防尘硬化。通过持续性地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村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各位领导、同志们,“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努力把我镇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高,让乡风更文明、乡村更美丽、群众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