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某某系统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实施意见(精选多篇)范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关于全县**系统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实施意见
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安全的旅游环境,根据上级部署,在全县**系统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枫桥经验”为指导工作的原则,切实提高全系统社会综治工作水平,为“创建平安**”大环境提供良好的素质保证和工作保障。
二、学习内容
一是“枫桥经验”背景学习。学习了解“枫桥经验”的由来、历史,理解其内涵。
二是“枫桥经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三是“枫桥经验”的新发展。新形势下应如何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教育对象
**主管部门党员干部职工、企业管理层及中层管理干部。要以“学通、会用”为学习目标,充分运用各类学习形式,如集中学习、墙报、黑板报学习等形式加强“枫桥经验”的学习推广。
四、实施步骤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教育要求,我县**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4年3月上旬):宣传发动。利用墙报、宣传栏、标语等载体,充分宣传“枫桥经验”及创建“治安单位”,为下阶段的专题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2014年3月中、下旬):学习推广。运用多种形式,对“枫桥经验”的背景、历史、新发展进行深入的学习推广。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参与率。
第三阶段(2014年4月上旬):检查总结。把联系实际、推动实践、力求实效,作为衡量学习推广成效的主要标准。具体内容是:(1)领导重视,工作到位情况;(2)内容是否落实,形式是否新颖;(3)干部职工受教育面有无达到95%以上;(4)对本单位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上成效是否明显。检查结果将予以通报。
**管理局
2014年2月26日
第二篇:学习枫桥经验工作小结
学习枫桥经验工作小结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梁园司法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
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着力探索和建立新 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不断健全组织网络,努力提高基层调解队伍素质
按照“哪里需要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民调解组织巩固和完善村、居、企调委会等传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主要是召开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工作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调解队伍综合素质不断优化。
二、 不断强化防范机制,努力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人民内部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性、多发性、群体化和深层次等特点,特别是一些涉及法律问题、干群关系和百姓利益的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人民调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未雨绸缪,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解决了许多“村里管不了,法院管不着,部门管不好”的棘手问题。调解中心调处大量的复杂矛盾和纠纷,强化了超前预防功能,使种种不安定因素明显下降,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大调解”格局。
三、目前全镇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25件,成功调处125件,成功率达100%。防止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14件16人;制止群众性械斗事件28件;防止群体性上访8批23人。其中邻里纠纷27件;婚姻家庭纠纷36件,伤害赔偿纠纷29;土地承办纠纷31件;其他纠纷2件。
第三篇: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
“枫桥经验”之一: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为此,枫桥在各居委会、村,甚至在一些重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调解组织。近年,枫桥镇共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000多起,调处成功率达97.2%,其中80%的纠纷在村一级就得到了解决。 此外,枫桥镇在健全普法工作网络的基础上,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法制宣传教育,并对曾经有过违法行为的人员,坚持“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帮一时帮一世”的原则。
枫桥经验图片陈列室
“枫桥经验”之二:帮扶刑满释放人员。
五年来,枫桥2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改好率达99.15%,有的人成了致富能手,有的人还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枫桥经验”之三: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新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枫桥镇还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推出新的管理模式,统一为外来员工解决住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每年还评比“十佳外来优秀青年”,授予中高级人才以“荣誉镇民”称号。
[]
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
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大会
11月24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浙江省委在浙江绍兴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5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周永康出席会议并讲话 。周永康强调,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当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一心一意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全力以赴保稳定。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认真学习运用“枫桥经验”,坚持抓源头、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周永康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浙江省和全国各地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几十年来,“枫桥经验”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创新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发挥政治优势,相信依靠群众,加强基层基础,就地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因素,实现和谐平安。这是一笔宝贵财富,要一以贯之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创新。周永康强调,坚持并发展“枫桥经验”,要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关心群众疾苦,把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上,全力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全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坚决避免因决策失误损害群众利益、引发不稳定因素。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基层的力量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使基层组织成为维护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使平安建设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平安建设新格局。
周永康强调,要把学习“枫桥经验”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与充分发挥我国调解制度的独特优势结合起来,减少诉讼对抗,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与建立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形成人民群众合法理性地表达诉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
周永康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认真听取群众的利益诉求,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加强思想教育并重,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要随时掌握社情民意,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功夫用在平时,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积极疏导、有效处置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敏感问题,坚决防止因思想不重视、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到位,使个体矛盾演
周永康出席会议并讲话
变成群体矛盾,让小事情发展成大事件,坚决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稳定。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决策不当、工作不力、玩忽职守等造成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主持会议。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在会上就坚持并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情况发言。会前,周永康、孟建柱等还参观了"枫桥经验"在浙江图片展。
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其江等出席会议。
立足稳定和发展
——浙江诸暨“枫桥经验”纪实
本报记者袁亚平
位于浙江省诸暨市东部的枫桥,是一个经济、文化名镇,现有人口4.76万人。镇里楼房林立,店铺相挨,快、慢车道和绿化带井然有序。
枫桥人民安居乐业。17年来,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没有发生凶杀案件,也没有因民间纠纷调解处理不当激化而成的刑事案件。近6年来,枫桥刑事案件发案数一直控制在万分之八左右,78%的纠纷都在村一级得到处理。
枫桥经济稳定发展。去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6025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市十强。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在枫桥镇的陈列室里,展示着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和图文。60年代初,枫桥的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诸暨市委书记王国伟告诉记者,36年来,“枫桥经验”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直到现在,形成了“党政动手,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枫桥经验”,实现了“矛盾少、治安好、发展快、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使枫桥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由于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的矛盾。一些企业陷入困境、企业债权债务增多、出现下岗职工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着眼于稳定这个大局。
枫桥一家拥有200多名职工的集体企业,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职工人心浮动。当地干部着手解决此事时,得知步森集团正要上一个生产西裤的分厂,便牵线搭桥。步森集团有市场、品牌和营销管理的优势,这家企业有场地、厂房和熟练工的基础,两者“情投意合”。这家企业被步森集团兼并后,当年就形成30万条西裤的生产能力,创产值1700万元、利税200万元。
记者到步森集团实地一看,新颖的大楼,明亮的大厅,电梯间里像宾馆一般铺着“星期三”的地毯,每天更换,这家创建于1984年的服装企业,去年销售衬衫452万件,上交国家税收643万元,成为中国服饰行业最大的企业之一。
步森集团党支部书记寿能丰对记者说:“我们集团在枫桥落地生根,光工人就有2014多人,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不能发展的。有好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许诺给优惠政策,邀请我们集团总部迁过去。但集团董事会始终没有动摇,不能离开枫桥这块宝地。”
日本商人、韩国商人和我国台湾省商人,经常来枫桥谈生意,下订单,有的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一位在枫桥经营水煮笋的日本商人说:“枫桥好,枫桥是一个宁静的好地方。”
发展是稳定的基础
一路过去,山上全是翠绿的竹林。山路两旁的毛竹又高又密,夹成一条绿色的甬道,汽车就从中钻过去。
记者到了山里的岫山村,村里办公室的墙上悬挂大镜框,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光荣称号:“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党支部”。
“我们这个村过去又穷又乱,现在变成全国先进,这正好说明了经济发展是稳定的基础。”村党支部书记王水方对记者说。
岫山村原是有名的贫困村,由于穷,村民偷伐山林成群,赌博成风,邻里不睦,纠纷不断。
1993年底,退伍军人王水方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里组织群众成立了禁赌协会、敬老协会、计划生育协会、法制宣传组、帮教帮扶组和护村队,修订了村规民约,整顿了村风。要使人心定,关键在致富。村干部想尽办法筹集资金,自己买织机,鼓励村民
买织机,全村几乎户户有织机,人人有工做。白布坯源源不断地运出山,信息和资金源源不断地进了村。村里修筑了5公里长的水泥村道,开发了2800亩竹林,开辟了竹笋生产基地,接通了自来水,开通了有线电视,安装了程控电话线路……村民人均收入从1993年不足700元变成去年5100元。村民乐得咧开嘴:“吃水不用提,走路不带泥,家家有电视,电话不稀奇。”
这个由国家服装协会命名的“中国名品衬衫之乡”,已有34家上规模的衬衫企业和“步森”、“开尔”、“海魄”等知名品牌,年产衬衫2500万件,年创产值9.38亿元,实现利润7580万元,上交国家税费1500万元。
去年枫桥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亿元,跨入绍兴市首批小康镇行列。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使枫桥4.5万余名农业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并吸纳了一大批外地务工经商人员,现已有11家外地企业在枫桥落户。
稳定需要一套机制
“在现阶段,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是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可预见、可调节、可疏导,只要主动预防、及时化解,一般不会酿成大的事端。枫桥已经初步建立了有效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诸暨市委副书记蔡汉良对记者说。
这套工作机制为: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保证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枫桥镇的村、企业层层建立了治保调解组织,全镇现有152个治调组织,608名治调人员,还有一支155人的治安信息员队伍。
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建立一个反应灵敏、能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预警体系。镇党委、政府两个月召开一次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分析预测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特点规律。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有200余条,为预防和化解矛盾提供了重要依据。
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努力减少矛盾,尽可能避免纠纷。抓好与农民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问题,抓好重点季节的预防工作。每年“双夏”大忙季节来临前,村干部都要集体检查一遍电线、沟渠、机耕路和山塘水库,该修补的及早修补,该抢建的及早抢建,防止村民因争水、争电、争路发生矛盾和冲突。
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1993年以来,全镇共发生各类纠纷2276起,调解处理成功2188起,成功率达96.15%,基本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事情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有了这样一套工作机制,诸暨的社会稳定就有了保障。哪怕是遇到了突发性事件,镇和村里的干部也能沉着处理。“苗头抓早,矛盾抓小。无事不要生事,有事不要怕事。”诸暨镇的一位年轻干部说。
发展需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强化教育”,“要有好的产品,首先要有好的人品”,“改善生态环境,先改善心态环境”……记者在枫桥镇采访时,步入海魄服饰有限公司,格调不俗的企业文化新风扑面而来。
教师出身的海魄公司董事长陈茂水对记者说:“我们有着?枫桥经验?的良好传统,应该说外部环境不错,关键在于企业内部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生产环境。企业要发展,要对社会有用,首先要有好的人品。”
海魄公司建立了企业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妇代会,办起了图书室、活动室,建起了墙报、黑板报,创办了企业报和职工学校,发起了“读好书、干好事、做好人”活动,使全体职工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提高。
“八小时内是企业文明守法的职工,八小时外是社会文明守法的公民。”步森、海魄等企业经常举办外乡务工青年培训班,鼓励他们学文化、学技术、学法律。
在枫桥,村村设法制宣传亭,户户有普法教育书。每年,都由司法所牵头举办大型法律知识竞赛,政府出资购买普法读本送到家,有线电视、广播不断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法制意识。乡镇和各村普遍开展创“文明村、文明户”、做“文明人”活动,有80%以上的村达到了文明村标准。
第四篇: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
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
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鲁政办发〔2014〕119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政府节能办《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省财政厅
省质监局 省工商局 省政府节能办
为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促进我省节能减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关部署,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省是经济大省,也是能耗大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省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逐渐增大。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已逐步成为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太阳能光热系统是成熟适用、清洁环保的重要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对满足能源增长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太阳能推广应用,今年以来,连续出台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为推广应用太阳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我省属于太阳能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我省太阳能光热利用起步较早,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全国太阳能光热利用的大省,涌现出皇明、力诺、桑乐等一批太阳能光热产品知名企业和品牌。但是仍存在太阳能光热系统普及率不高、太阳能热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目前,城市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仅为20%,农村还不到5%,发展潜力很大。加快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是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然选择。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高度重视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主动性和责任感,明确思路,完善政策,加大措施,积极推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二、明确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14〕35号),大力推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在科学推广太阳能光伏应用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上来,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普及率由目前城市占20%提高到40%以上,农村由目前不到5%提高到10%以上,力争每年增长25%左右。对城镇新建建筑,按照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的原则,从规划、设计、建造、验收等各个环节,将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与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既有建筑在不影响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对医院、学校、宾馆、洗浴场等公共建筑中热水消耗大户强制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加大农村地区太阳能光热系统利用。大力推进太阳能光热产学研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平台。鼓励开展太阳能光热取暖、发电研发和示范,全省太阳能光热系统普及率、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发展节能产业、绿色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三、大力提升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水平
各级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要高度重视太阳能光热系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工作,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集成技术、与建筑一体化技术、适用于供热制冷及工业生产应用技术的研发,不断扩大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应用领域。要加快太阳能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关,加强太阳能中高
温集热技术研发和示范,重点发展高温集热金属管、光热发电反射镜自动跟踪装置、内充水式集热管等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技术产业体系。鼓励支持太阳能光热系统与热泵技术实现有机融合,大力推广与热泵技术相结合的太阳能光热系统,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利用率。积极推动太阳能光热产品生产厂家与建筑设计、施工企业合作,对已有住宅用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需要解决的技术、工具、材料等问题进行攻关。
四、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进程
(一)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全省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12层及以下住宅建筑和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必须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与施工。鼓励12层以上高层住宅建筑逐步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具备安装应用条件的公共建筑,应当率先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政府机构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建筑要带头使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对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在不影响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安装符合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房地产商和住宅小区物业公司要积极为居民用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创造条件,不得为用户指定品牌,更不得拒绝用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二)加强规划管理,积极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在全省城镇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并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大力推广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太阳能供热、制冷技术,开发标准化、通用型太阳能光热系统组件,进一步扩大太阳能在建筑方面的应用领域。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管理,切实抓好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建筑应用,将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与建筑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用。不进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三)严格设计环节监管。认真执行《民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50364-2014)等国家技术标准,以及山东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标准设计图集。建筑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将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建筑有机组成部分,与建筑、结构、供水、电气及楼宇自动化系统等专业设计同时进行,要预设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的位置和管道等构件。允许将太阳能光热系统的造价列入建筑工程投资总预算。
(四)强化施工图审查环节监管。要在施工图审查环节设立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专项审查。新建建筑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要做到性能匹配,确保结构安全、安装维
修和使用方便。新建高层住宅不具备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条件的,建筑设计单位要书面说明原因,由建设单位在报送施工图审查前,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应当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而未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责令其重新设计。
(五)加强施工和验收环节的监管。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和太阳能产品生产厂家要取得相关资质,施工人员要接受岗前技术培训,确保施工安装质量。生产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规范、便利的产品和检修、维修服务。组织开展太阳能光热系统施工安装质量检查和验收,对擅自取消太阳能光热系统或施工安装质量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否则不予组织竣工验收。对由于购房用户不同意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也要预留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位置、管道、预埋件等,以备住宅产权转让后新用户安装使用方便。
五、完善太阳能光热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一)加强太阳能光热产品质量监管。依托我省建立的国家级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积极推进太阳能光热系统技术标准和产品认证体系建设,规范太阳能光热系统生产和售后服务。加强产品认证和检测机构的监管,提高太阳能光热系统质量和水平。逐步推进太阳能光热系统(推荐打开范文网:WwW.hAOWOrD.CoM)及成套技术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将符合要求的产品纳入我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补充清单”。
(二)建立完善太阳能行业标准体系。积极实施太阳能行业标准化战略,根据太阳能光热系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突出太阳能光热产品设计、生产、安装、服务,以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加快制修订一批太阳能行业地方标准。建立太阳能行业标准联盟,搞好太阳能产品生产的市场秩序整顿,合理确定准入门槛,鼓励名牌龙头企业开展兼并、联合、重组,打造太阳能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太阳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强化太阳能光热系统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鼓励公平竞争,逐步形成政府监管、协会指导和市场选择相结合的行业管理体系。各级消费者协会对涉及太阳能光热系统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投诉,要及时予以妥善处理,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省太阳能行业协会要定期向社会公示服务优良的太阳能光热系统生产供应商和施工企业。
六、落实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扶持政策
(一)落实财税扶持政策。继续将太阳能光热系统技术研发、产品推广项目纳入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通过实施财政补贴、节能奖励、税收优惠等政策,对我省太阳能行业中市场占有率高、售后服务优、产品信誉好、创新能力强的项目给予扶持。继续深入实施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政策。
(二)落实太阳能热水器下乡政策。将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结合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下乡活动,支持太阳能企业根据农村市场特点,研发适合农村消费水平、质优价廉、方便实用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提高产品适用性和耐用性。积极拓展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具备条件的村庄和乡镇,组织创建山东省太阳能生态文明示范村(乡镇)活动,促进农村用能水平提高。
(三)落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补贴政策。积极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优先支持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成效明显、规模较大、配套政策完善的城市,争取国家资金补助。组织开展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新建和既有建筑实施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示范,重点实施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推广价值高的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和太阳能与热泵相结合的项目。建立配套政策体系,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推广机制和模式,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
七、加强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协调。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是事关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产业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根据工作实际,抓紧制定促进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加快推广应用步伐,积极推动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发展。
(二)发挥部门职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重点抓好产业引导,鼓励企业产品上档次,生产上规模,效益上水平,促进太阳能企业健康发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重点抓好推广应用,把好规划、设计、施工、质监、验收等各个关口,进一步完善设计标准、应用规范及图集;省财政厅要从财税政策等方面研究扶持政策,鼓励太阳能推广应用;省质监局要把好产品质量关;省工商局要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省政府节能办负责统一协调,加强监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
(三)加强督促考核。各级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情况纳入节能调度考核范围,强化太阳能光热利用产品生产、推广、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切实做好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定期督促检查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工作。
各地在落实以上意见中的新情况望及时沟通。
主题词:经济管理 太阳能 意见 通知
抄 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0月26日印发
第五篇:学习枫桥经验 创新社会管理
学习枫桥经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古今有之,一定的社会时期有其相应的管理模式。当前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社会财富得到具大的增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入,人对社会的看法和所表现的形式与过去有较大的不同,我们经常听到当前是战略机遇期,矛盾凸现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较多的社会性矛盾,有些问题还较为突出。因此,党和政府对社会管理非常重视,强调了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枫桥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矛盾出现并不可怕,但要求我们认真对待和及时妥善,使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六十年代他们做到“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在新时期提出了“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发生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要求,着力构建新的“大调解”组织网络,在社会管理上又新增了新的内容,他们在社会管理上与时俱进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受益非浅,很有借鉴作用。作为一名基层的干部对此谈一点创新社会管理的想法。
一、对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做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为老百姓办事。以前我们也在做,但现在做群众工作时总觉得“老方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遇到困难问题和矛盾,感到束手无策,我们想尽办法真心想妥善处理好问题,但群众就是不信任不买账,我们在工作中确实感到很为难、很郁闷,当然上级也看到这样的的难处,所以提出要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得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本事。只有以更加丰富的工作方法,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密切党群关系,做好工作。要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创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要敢于面对矛盾,深入基层特别是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的利益诉求,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要勇于承担责任,对矛盾问题不推诿、不扯皮、不上交,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要随时掌握社情民意,做好预测防范,努力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功夫用在平时,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敏感问题,要提前预警,积极疏导,有效处臵,坚决防止因思想不重视、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到位,使个体矛盾演变成群体矛盾,让小事情发展成大事件;避免因为处臵不当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扩大,进一步拓宽社 1
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形成人民群众合法理性地表达诉求、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社会管理新体制,,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 当前涉农工作中社会管理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一是土地承包权问题。一方面96年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时对两田制的时间规定,责任地三年和人口地十年的政策,因上级大政策不作调整全镇到目前仍对土地未作调整变动,且今后也将保持不变,因此,部份人员对当时责任地10亩起包的政策感受到利益上有冲夺,随着土地租赁价格的一路走高,要求土地的呼声也趋强烈。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征用失地农户享受不了农转非养老保险政策的农户对土地补偿的价格要求再增加,特别是2014年3月26日前征用的价格在2万元多一点,没有养老保险的土地征用顶目,目前1200元每年每亩的政策年复一年的补偿,村级奖金的补偿今后为难以为继,村级资金运转会存在潜在风险,而对享受农转非的被征地户的因政策到人后不能继承今后也是潜在的矛盾。
二是村级资产管理和处臵难。集体土地征用后,有限的征地资金已用于村级债务的清偿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货币资金已所存无几,周边镇对征地资金已开始部份向农户分配,我镇部份村的群众以对征地资金也要求分配的呼声开始出现。认为村里土地村干部买掉,钞票用掉,村民未享受过征地费,要求有个说法,而且部份村对征地补偿已用于公益事业建设和村级运转经费,已无力进行分配,如不事先加以引导,可能会引发部份村在集体资产的处臵上的矛盾。加上村级资产的处臵如原村围垦土地低价甚至无偿转让、店面房的产权等出现的矛盾,会加剧工作的难度。自来水费长年来月的损耗和收费不及时等在个别村出现的巨额水费漏洞也会引起群众的不满。
三是基础设施长效管理难。新农村建设中新建的设施缺少维护和管理,存在损坏、缺少和被他人占用现象,排水沟被水泥板封闭在部份村个别农户集中地段较为突出,堵塞可能性极大,且清理成本极高。村庄绿化管护也存在盲点。
三、要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溶入群众,多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心把群众当家人,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虚心向群众请教,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说老百姓能够认同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过去要求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想这是一种形式,现在只要有时间,多去转转,到群众家里去坐坐看看,老百姓是欢迎的,说实在我们干部不大,但去去老百姓也有自豪感。
2、做些实事,让群众感到我们干部不是喝茶看报比较空闲的人。做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如矛盾调解、困难帮扶、一些信报投递的村邮工作,虽事小但群众感到实在的事我认为要做好。我在村主任会议上已讲过了,当前我镇土地上绝大多数苗木,对进水需求已不必切,但一旦发生农田长时间受淹,老百姓就要话干部不作为了,你由于外湾水满排不出,不是你村内排水沟问题,他看不到你人他仍要骂人,而你组织了几个人也带着工具在清沟,尽管因为你在以前没有安排了排水沟的清理工作,他会认可你,就这么简单。事实证明,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一种最实际、最普遍、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
3、处臵问题要讲究方法。现在群众矛盾多机而且有传染性,一些本来不大的事,因处理不及时会导致大矛盾,因为现在有钱无钱的人对社会认为度都不大高,心理上不平衡,情绪化现象突出,一有风吹草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些原本没有多大利益冲夺的人在个别人的轰动下共动参与起哄,对问题的处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问题处理复杂化。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大的讲原则,小的讲灵活,处理一个是一个。
4、要上下部门多方联动。目前村一级职能相对集中,但到镇里区里的职能部门相对分化,若口径不一致将引起更大的麻烦。一些群众要求强烈但村里认为不符合政策规定的的问题若上下没有衔接好,由于理解的不一,出现不同的答复,群众就会选择对已有利的说法,到时要挽回就很困难。若上下知道这件事,答复相对一致,群众认为没有偏差,也会心平所和地平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