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社会报告多篇范文

(作者:[db:zuozhe]时间:2023-06-13 08:01:17)

导读:农村教育社会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农村教育社会报告多篇

【第1篇】2022年农村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2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2篇】大学生暑期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第3篇】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对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报告。下面小编整理的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欢迎借鉴。

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实践时间: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8月1日

实践地点:

“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就是这句感动了无数颗心的话也感动了我们,于是我们一行16人踏上了云南支教的道路,为了那最纯粹的想法--陪伴。

共同的目标真的有很强大的力量,它让我们原本互不相识的十几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支教前,我们一起搜集各种资料,一起准备教案修改教案,一起在九点后安静的一教楼里试讲,一起采购支教所需的物品,一起品尝了支教地点前后换了5次的心酸无奈,一起谈论着为什么支教该怎么支教以及大家的理想,一起经历了40个小时痛苦但却有趣的车程,辗转了上海六盘水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支教过程

1、镇雄云岭初印象

支教的地方是镇雄县属于国家及贫困县,我们想象了很多次那边的情景,但真的只有走进当地,踩着脚下的土地,才能感受到那种真正的贫穷,特别是教育的落后。支教的学校只是平房,两间破旧的教室,没有水也没有电,几条比较高的长凳便成了孩子们的课桌,学校只有两名老师,只有两个年级,也只有语文数学品德三门课,这些的确带给了我们不小的震撼以及和想象中的落差感。但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能最初我们都想要好好地一起做好这件事,但是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很多。我们还是相信越是艰苦的坏境就越是一种挑战。

云岭乡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每一天清晨推开房门就能看到雾气时浓时浅的群山之巅。每一天,都可以以俯视的角度看到被开垦了一大半的青山。这样的风景,可能这辈子能这样真切的感受的,没有几次。一眼望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烤烟,还有那数不尽的群山。

2、带着责任去上课

7月12日,住在村民家里,一切安顿下来着手开始教学。由于都放了暑假,所以招生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我们开始分成几组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村民们的热情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招生工作十分顺利。我们的课程有趣味数学、英语、绘本、寓言、手工、美术、音乐、梦想、体育、舞蹈等,基本都是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类的课程,我们想带给他们的是一些能让他们快乐的东西,希望他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而不想给他们带去压力。7月15日举行了开营仪式,学生挤满了教室,一些家长也来旁听,这是我们来到这的第一次成功,很是欣慰。正式上课在16号拉开了帷幕。由于条件有限,所以只有两个班级,一二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六年级一个班。虽然我们之前准备了很多课程,但是有好多是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或者是用不上的,所以连夜一群人备课便成了长有的事。我负责的是高年级的趣味数学和梦想课,我忘不了第一节课时学生们嘹亮清脆的那句“老师好”,忘不了趣味数学课上他们争先恐后玩“巧算24”的活跃和积极,忘不了他们在彩色的卡纸上写下的他们那些彩色的梦想和制作的特色个性名片,忘不了他们在美术课上第一次接触到刮画时那种惊喜和开心的表情,忘不了他们音乐课上毫不拘束的大声歌唱,忘不了他们在课上的偶尔调皮捣蛋……第一次当一名小老师,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但是得到他们的认可受到他们的喜欢欢迎,那种疲惫感真的可以一下子消失,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真的很美好。

可是问题开始出现,我们最初的想法只是给他们带去更多的陪伴和乐趣,上课的时候不仅启蒙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带给他们欢乐,设计课程的时候,尽可能地避开了主课。上了几天课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小孩子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他们会主动地问我们什么时候才上数学课,什么时候上语文课、英语课。他们习惯用方言交谈,很多小孩子都没有学过普通话,学过的用得也很生涩,也不好意思开口说。他们急切地希望我们能帮他们提高成绩,六年级的学生会找我们希望我们可以给他们补习初一的内容,一个孩子在上刮画的时候,在画上写着“求进步”。其实他们也只是孩子,有着孩子调皮捣蛋的天性,却又早早地种下了关于未来的梦想。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早熟,他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然而他们眼中的“知识”,只是应试的,他们只能够知道,有了好成绩就可以继续读下去,才有可能最后走出大山。然而学与用的关系,他们还不那么明白。语文能考高分,不会说话,不能和山外的人交流,又有什么用?可是,这不是他们的错,生活教予了他们这些。面对那样的眼睛,面对这些要求,我们只能慢慢地调整我们的课程,多补基础,但这是不是违背了我们陪伴的初衷?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3、学生篇

山里的孩子很辛苦,当城市里的孩子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他们却早早地干起了各种农活。早上很早起来去挖土豆,背着一个很大的竹筐,把竹筐装满了背回家,我们的队员也去体验过,只背一点点就站不稳特别是还要走陡峭的山路,然而他们连很小的孩子都可以背很多。放学后,他们会去割猪草,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竹筐里装的草远远地高过了他们的头顶,看了很让人心疼。在我们看来,他们很辛苦,但其实他们已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可能也不觉得这是件辛苦的事了。他们多是留守儿童,只和爷爷奶奶生活,家里一般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独立性很强。一次上课,我问了一个问题“今天你开心吗”,他们几乎都是笑的很灿烂的回答“很开心”,为什么开心呢?有人是因为今天外出打工的爸爸给自己打电话了,有人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夸奖,有人是因为今天去赶集买东西吃了,甚至有人是因为今天天气好太阳大所以很开心,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简单快乐,也很容易知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很幸福很叫我们羡慕。他们总爱拉着我们去他们家玩,总爱问我们大学怎么样。他们很喜欢给我们折一些桃心百合花等,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传达着他们的情感和对我们的感谢。在他们眼中我们是很神圣的老师,来自很远的地方,知道很多他们不知道的事,但与其说我们是老师,还不如说我们是大哥哥大姐姐,陪伴着他们。学习,是互相的,他们教给我们的,在我看来,反而比我们教会他们的更多。

有一句话叫人穷命贱,难道真的是这样?有一个学生的右眼坏死了,是因为好几年前不小心弄伤了眼睛没有及时医治等到去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很帅气的一个小男孩,我们很为他可惜,也感到很心酸,要是在城市他这只眼睛绝对不会废。有一个小女孩的膝盖被割草的镰刀划开了,划得很深很深,可是却没有去医院,家里给他用点草药随便包扎包扎。他们好像都没有把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当回事,可能是生存环境的影响,这让我们很担心,愿他们以后一切安好。

4、调研的日子

我们这次活动的内容,除了支教,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调研和家访。我们的目的是收集云岭村五所社小的资料以及了解学校的需求,收集家庭贫困孩子的信息,把资料反馈给灵山基金会以便他们日后开展各种捐助。于是每天没课的人,开始往外跑。山区不同于平原,学校很分散,而且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调研很累,最多的一次我们的队员一天走了七个小时山路才能收集到一所学校的资料。调研路上,我们体验到过摩的飞奔在山间小路的惊悚,我们饱尝饿肚子的感受,也感受到了面包车开在山路上震的胃都快翻过来的颠簸,但是我们都觉得着特别有意义,对于自己,对于云岭村而言,都是。相比调研,家访就显得轻松了很多,村民们很淳朴也很热情,我们会和他们聊生活,聊打工,聊学生,聊当地的教育,我们学会了很好地和村民打交道,也从村民口中得到了好多我们看不到的信息。家访,走入村民家中也让我们有种真正融入当地生活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

5、我们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次支教很大的一部分是让我们学会了生活。一群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听着听不懂的方言,生活了二十几天,有时想想,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我们分成了四个值日组,轮流做饭打扫卫生。好多从未做过菜的队员最后也能面对一大堆土豆烧出一个很可口的菜了,虽然几乎每餐都只有土豆,可是我们却都吃的特别满足和开心。山上经常停水停电,停水的时候水只够用来做饭,队员们都开始特别节约水,到最后都是好多人共用一盆水洗衣服,甚至连刷牙的水都舍不得用。我们会在晚上看特别美的星星,会因为赶集吃到了一个炸鸡腿欣喜若狂,会和孩子们一起去山上采摘各种野果,会因为走又陡又窄的山路而摔跤,会坐在木头墩子上相互调侃有多少天没洗澡了,会因为收到了学生的小礼物而激动不已,会在一起掼蛋到疯狂,会听着鸡叫声醒来闻着鸡屎味睡去,会抱怨我们把多少第一次奉献给了这里,我们一起做的事太多了,除了白天上课调研,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开会,大家讨论一天的收获,反映出现的问题。单纯的目标,一群单纯的人聚在一起,干净的生活,这其实是一种享受。傍晚吃过晚饭,我们会陪着孩子到学校门前的平地上玩各种游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好像回归到了童年,那一刻,才感觉真正忘记了自己是谁,就像一个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很难用言语形容,那些纯粹的笑脸我将永远铭记。这里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渐渐变得比以前更知足,更快乐。

我们身上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大学生总惯于用游戏、电视剧和纸牌游戏来填补,即使是在这里,我们也没有逃掉那些恶习。有些东西,并非有意,但城市的劣性却总是比文明更容易进军山村。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房主人家的小孩子已经迷上了电脑里的游戏。往后的日子,我们的守则里又多了许多关于娱乐方面的条规。有小孩子在场的时候,不可以玩游戏、看电影之类;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认识脚下的土地等等。 我们一直在反思。

6、离别

时间总是短暂的,二十几天很快,8月1号闭营,举办了一个闭营仪式,也是孩子们的汇报表演,有诗朗诵《我相信》,有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有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有合唱《种下爱》,有老师的寄语,即使再多的不舍我们也只能离开。看到孩子们由原来的害羞到现在的胆子大表演出色的节目我们很欣慰。离别总是伤感的,“老师,再见!”“老师,我会想你们的!”“老师,一路顺风!”“我会去找你们的!”“你们一定要来看我们”二十几天的陪伴,和他们的感情早已很深,可是对于孩子们的“老师明年你们还来吗?”我不敢回答也不敢承诺,看着他们湿润的眼眶我们也特别难受,我相信,我们还会再相见。给孩子们最美好的祝愿。

后记

我们当初是抱着去收获的心态走上这个未知的旅途,最后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支教是怎么样的了,知道暑期短期支教大概是怎么样的。每个队伍,都会有不一样也会有一样的地方。每一份不一样的经历都是一笔不一样的财富。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在七月对人生做一个小小的偏折,离开自己原本运行的轨道去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地方看看。或许,未来会因为这小小的偏折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又或许,命运又将它改回原轨。事实上,世上太多事,本就无可预知,此时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经历的每一个故事,都不知道会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意义。或许冥冥之中,你会感觉到什么,或许,最平凡的事给了你最不一样的意义。这就是生活。

所谓支教的意义、支教的影响、支教的收获,在开始之前、过程之中、结束以后,我们都从未停止过追寻的脚步,正如千千万万前前后后如我们一样鼓起勇气偏移自己人生的人们一样。事实上,有很多前人很早就灌输过支教的意义,或许我们之前只是理所当然地接受这样的理解,或许我们也会对后来的人做出这样肯定的回答:“对,这便是支教,足以让你一生铭记,影响深远的支教。”我想,这前后的答案即使相似甚至相同,在回答者那里早就不同。有时候一份经历带给人们的感觉并不是简单的言语便可以描述,好比自然带给人们的震撼。它所改变的是一种心态,一种眼神。在那里我们收获了一份对彼此来说都不同寻常的友谊,在那里我们体验到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在那里我们遇见过曾经没有见过的不一般的风景,在那里,还有一群孩子曾陪伴我们走过这一段不一样的时光,但在未来里生命轨迹里,会因为这样一份经历发生怎样的变化,现在,我们并不能够回答。

我不知道我们做的这些在孩子眼里会是怎样的解读,只是希望,对于那群孩子,那块土地,我们并没有带去太多不好的影响。希望我们所做的真的是对他们来说的一种“陪伴”。

感谢这场旅途,感谢在美好的7月遇到的最美丽的你们。

【第4篇】大学生新农村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做人篇

我于1月20日清晨乘上返乡度假的列车,下午到家后,稍做一晚的休息,便又匆匆背上行囊,踏上前往庄河旅程。由于在那里有姐姐照应,因此我并不十分害怕。在汽车行驶途中下起了大雪,我的心情也像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有点乱,也有喜悦的激动。因为这毕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将收获这20年来第一份报酬,将拥有自己支配的一笔数额可观的工资。我为它做了无数美妙的计划,我最终决定应为父母各买一套新年的衣服,想让他们在走亲访友的时候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父母。但我的这个心愿最终还是未能达成,因为从庄河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四,父母都忙着添置年货,没有时间和精力陪我逛街,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舍不得花我的钱。最后这笔钱进入了我大一下学期的生活费中。

做人——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普天之下最珍贵的情感,当我们羽翼渐丰即将翱翔于天宇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学会感激我们的父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答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情呢?

路途中的景象对我的触动很大:道路两旁放眼望去稀稀两两的人家,且相距很远,这让我想到农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啊!这里属于山区,从收割后遗留的庄稼茬可以看出,这里的农民是靠种玉米为生,没有种水稻和小麦,更没有建大棚的。我想,这里农民的收入一定不会很高,接下来的所见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想。这里的房子很少有砖瓦房,大多是石头砌的房子和泥土房,有一些农民甚至还住的是破旧的茅草房。我心里开始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也许也像这里一样落后,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这里荒凉却并不颓废,因为这里的农民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我姐姐那样甘愿在农村吃苦的普通教师,我相信通过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在这里取得成功!雪依然漫天飞舞着,随着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我的心情更多的是一种因责任感而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尽管即将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育工作,但我没有做老师的经验,万一教不会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对得起姐姐的信任,怎么对得起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让孩子上课、渴盼他们成才的父老乡亲?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十倍的认真和努力做好我的工作。

做人——要有责任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他人的期待,更要对得起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部分:为师篇

1月21日下午,我来到超凡英语培训学校,与校长匆匆见过面,姐姐就把我拉到教室进行培训,让我了解上课的流程,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带领学生做游戏,上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听到这些,我脑袋一下子就大了,心里异常紧张。为了增加我的实战经验,姐姐找来几个小孩临时当我的学生。开始时我讲课的声音非常小,而且经常笑场。经过姐姐的多次纠正和指导,我渐渐进入角色。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把昨天刚刚学到的东西又演练几遍,不到七点钟,已有学生和家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教室。看到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真想笑,不过我一直提醒自己要严肃,记住自己是老师而不再是学生。那些来早的小孩自觉的坐在座位上读单词。不一会,学生都来了。上课铃一响,他们都自觉的坐好,不再说话。我用英语简短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绍,便开始讲课。第一节课校长还来听课了呢!当时我默默暗示自己越是这样越要保持镇定,不能出差错。第一节课就这样在焦虑和紧张中匆匆上完了。有了第一节课的“开门红”,接下来的三节课上得还比较轻松。不知不觉一上午的四节课都结束了,我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此时的我,腿站得生疼,嗓子都快冒烟了,可我还是很高兴,一种成就感在我心中慢慢生长,这给我以后上课增添了信心。

一些学生没有书,我就天天给他们抄录课文。为了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我还在每篇课文的旁边用彩笔画了一些图案,为了奖励表现好的同学,我还自己出钱给他们买粘贴。他们尽管上课时也有走神和做小动作的时候,但都非常听话,读单词的时候声音都非常响亮,回答问题也都抢着举手。二十天悄悄的从眼前飞逝。其间也遇到过不少麻烦,比如上课孩子突然哭了,放学时领生病的孩子回家,处理我们班的学生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的事情等等,但现在想起来却觉得很有趣。不过和有趣比起来,这二十天给我最多的还是感动。这些孩子的家离学校都很远,可他们每天都能在天刚刚亮的时候提前到学校学习。他们有的是在家长的陪护下来的,有的是骑自行车来的,有的是步行来的。尽管路很远,尽管天很黑很冷,尽管很累并且少了许多玩的时间,可他们从来不迟到。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春晚那些打工家庭的孩子说的一句话:“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们比明天。”农村的孩子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们分外珍惜。虽然他们的家庭条件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但他们唯独不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只要他们的这种品质加上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成功。从孩子那渴求知识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对农村的未来……

【第5篇】大学生暑期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农村教育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xx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xx亩,230户人家,8xx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xx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周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xx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xx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xxxx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xx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第6篇】农村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2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7篇】农村教育社会调查报告例文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2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农村教育社会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农村教育社会报告多篇范文,全文共有2188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农村教育社会报告多篇.doc》
农村教育社会报告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