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报告多篇范文

(作者:[db:zuozhe]时间:2023-06-14 07:54:17)

[引言]上海教育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上海教育报告多篇

【第1篇】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查报告

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自查报告

北虹高级中学党支部现有党员39名,占教工总数的32%,其中一线党员32名,占党员总数的82%,中层以上党员干部10名,全面覆盖学校各组室各部门。

从7月开始,北虹高级中学党支部在教育局党工委领导下,在先教办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任务。党支部确保每个阶段工作有计划、情况有通报、活动有小结,环环紧扣,有章有法,使党员感受到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党外同志看到活动的实效性,现总结如下:

一、 凸显亮点

(一) 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党支部在认真履行教育局党工委、先教办规定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了一系列自选动作。

为了保证学习提高阶段的质量,支部建立了“不合格返工制度”,对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或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党员(表现为从网上下载或抄袭他人学习体会,或不联系实际空谈理论)由领导小组同志进行重点帮助返工补课,这一做法得到局先教办督导组同志的肯定,并作为一条经验上报区先教办。

为了发挥先进性经验活动的辐射作用,为了更广泛地听取党外同志的意见,支部坚持“开门搞教育”,邀请了近30位入党积极分子和民主党派、教工代表以观察员、监督员的身份参加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整改提高阶段,支部请他们对每一位党员的整改情况,充分发表意见。他们认真评议,发挥了监督作用,做到了整改提高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支部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做到活动前加强宣传,营造气氛。在新学期到来之际,宣传橱窗内39位党员集体亮相,校园内悬挂着北虹党员先进性标准的横幅。活动中挖掘亮点,及时发扬,我们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党员中的突出事例,及时向局先教办、媒体进行报导,共发出通讯稿十份,分别被局先教办、局办公室、《中学生导报》、《中学生报》录用。活动后总结通报,接受评议。每一阶段活动结束,支部主动向教工、离休干部、三老通报活动情况,接受评议,为建立长效机制作好思想准备。

(二)民主生活会动真格

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是先进性教育的重要阶段,每位党员本着严于律己的态度主动听取意见,共计谈心210人次,所听意见181条次。在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大家对照党章“自我揭短”,“自我摆丑”,“自觉革命”,与会者一改过去以表扬代替批评,以希望代替督责的风气,锋芒凌厉中透出同志间的坦诚与真情,一些党员感慨地说:“这样的民主风气多年不见了,‘刺刀见红’不仅没有伤害感情,反而使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一些原来认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只是花架子、走过场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共产党的作风又回来了,受教育的是党员,受影响的是群众,如能坚持下去,党风必正无疑”。党员们也感到本来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心存疑虑,现在看来,只要方法好、心意诚,对方还是能心悦诚服地接受的。有的党员说,有些情况自己平时没有意识到是党性、党员意识上了出偏差,同志们的提醒敲响了警钟……

(三)“结对”活动效果佳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双结对”是体现先进性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载体,党支部与乍浦街道塘汉居委结对,并签订了协议书,双方不仅相互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学校为居委提供教育资源,而且还为居委下岗人员提供就业上岗机会,学生党建理论读书会的同学上门为孤寡老人服务。24位党员教师与45位困难学生结对,15位二线党员和干部与离休干部、高龄退休教师结对。高二年级的党员教师带领全年级同学与云南富宁一中同学结对,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张建明、赵玉芹、周涛三位老师表现尤为突出。当05届一位毕业生求学之路遇到困难时,支部全体党员纷纷解囊相助,在党员的带领影响下、党外同志的参与下,共集资8250元,帮助其缴纳大学学费。(《中学生导报》对此活动已作报导)

(四)活动、工作两不误

先进性教育活动时间紧,程序多,任务重。为了把好每一个阶段的质量关,支部同志在活动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计划、落实操作途径和方法,每一位党员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要对每一位党员的党性表现、思想认识进行评价,帮助不符合要求的同志返工,活动后又要及时总结,撰写通讯稿,填写报表。但是为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为了使先进性教育促进党风、政风建设,推动学校工作的发展,全体党员做到了 “活动、工作两不误,他们用业余时间完成规定动作,开放式党员组织生活都是在下班以后进行的。在活动中,孙晓玲老师克服人手减少(李颖怡脱产学习)增加的工作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组织委员的各项任务。蔡虹委员在政教主任、高三年级教学任务“两副重担一肩挑”的情况下,不忘宣传委员的责任,多次撰写通讯稿。理科党小组人数最多,因此工作量最大,仅看党性分析书面材料就有十七份(相当于初级中学党支部的人数),还要逐一交换意见,袁春清、左建华老师仅上下联系至少40次以上。万乃富老师身兼数职,加上近期专家频频光临,仅欢迎黑板就写了许多次,但万老师以严谨的态度履行党小组长职责。为了对文科组党员的党性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他和蔡虹一起足足用了两个半天时间进行分析,既充分肯定优点,又实事求是地点评缺点,真诚地提出整改希望。因此,文科组十一位党员对党性评价都表示认可。作为高三领导小组成员并兼语文教学工作,加上日常教学管理,忙得不亦乐乎,孙俊老师作为行政党小组组长,对组内的每一位党员无论对方职位高低一律严格要求,认真完成了先进性教育的各项任务。宋传怡同志虽然还在产假休息期间,但每次活动都早早来校,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完成各项任务。

二、初见成效

为期三个月的先进性教育瞬间即过,但使我们的党员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党性的锻炼。在学习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先进性教育初见成效。但是我们认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成效是历史的,不断地整改提高是永恒的,为了使整改突出一个“实”字,支部多次听取党内外同志的意见,重点整改党员和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行风问题,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方面下功夫。经支委会反复讨论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责任人,经35位党、内外同志测评,其中30位表示满意,5位表示比较满意。

现将整改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 整改方向“明”

党支部把党内外同志所提的意见归纳为三大板块、十二个方面,分别由书记、校长、工会主席作为各条块整改的第一责任人,提出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落实监督方法。

(二)整改措施“实”

关于党员队伍和党支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第一、党内普遍存在不重视学习的情况

表现在:重业务轻政治理论学习;重实用轻广泛涉猎学习;重局部轻系统学习;重个人轻团队学习等方面。

原因:有的同志认为理论学习太抽象,远水角不了近渴;有的同志则认为工作务实、学习务虚,没有时间学。

整改目标: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提升党员干部学习力。

整改措施:

学:党支部每学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列出所学党建文件和党建书籍的目录、明确学习要求,并通过检查读书笔记、阶段性测验检查学习效果;结合工会每年十二月份开展的“读书月”活动,支部向党员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并给予经费的支持;每学年组织党员观摩课,探讨二期课改精神;干部在每次行政会议之前,学习指定文章半小时。

讲:围绕党的重要会议、重大举措、重大事件,每学期开设两节党课,由支部委员和支部党员教师主讲;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科知识讲座,或安排提高党员艺术修养水平的培训活动;党员以党小组为活动点,交流读书心得,以演讲的形式向教工汇报读书收获。

看:每两年组织党员赴革命老区参观考察,看祖国大好河山;每学期组织一次党员市内活动,看上海新变化;开设“我为党旗争光辉”专栏,看党员的先进事迹。

做:每周五行政会议之前,干部做十道本周时政题;每个党员会做照片处理、PPT等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基础工作;每次理论学习,党员都要做好学习笔记。

监督实施办法:把“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工作纳入支部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责任人到位;以书面测试、党员读书笔记、艺术作品评比等方式检验学习效果;通过研讨、演讲、论文等形式开展交流;通过校园网介绍党员学习情况,接受广大师生的评议。

整改效果: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效果的表现有一个滞后性,那么,我们在短时间内,如何检验整改效果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学习制度是否得到落实?制度是否得到坚持?学习是否有收获?

从上个学期开始,学校开辟了时政专栏,每天由专职同志摘抄重要新闻,让全校师生浏览。

行政会议坚持每周半个小时学习制度,内容包括时政测验、专题学习,通过学习《论语》、《管理与情商》,改善干部的心智模式。

党员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通过书面测验促使党员通读《建议》,支部书记、宣传委员以微型党课形式,辅导党员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学习贵在坚持,学习贵在联系实际,我们将根据整改目标,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在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上做足文章。

第二、个别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表现在:在工作上只求做过,不求做好,特别是已评上高级职称或接近退休的党员,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在人际关系上,不注意广泛联系群众。

原因: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复杂化的现象对党员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和冲击。

整改目标:以“开放式主题组织生活”为阵地,强化党员是第一身份的意识。

整改措施:

忆:以“党旗下的回忆”为主题,在每年“七、一”前夕,举行开放式主题组织生活,全体党员以党小组为活动点,重温入党誓词,重温自己的入党申请书,谈自己为党旗争光辉的业绩,议今后努力方向。

评:每学年举行一次开放式的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对照《党章》的要求,总结思想工作作风方面的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个别先进性不强的党员,个别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干部及时进行批评,并帮助其整改。

传:建立“我为党旗增光辉”的宣传阵地,宣传党员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突出事迹,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

监督实施办法:通过支部电子信箱,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广泛听取党外同志的意见;对个别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的党员采取“谈话戒勉”措施;组织学生家长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党员”的评选工作,表彰优秀党员,宣传先进事迹。

整改效果:在整改提高阶段,每一位党员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即时整改。如有的党员疏于理论学习,他就以书面材料见证学习的质和量:如万乃富老师的读书笔记已写了满满两本,马剑波老师的读书心得文采飞扬。还有的同志把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整改的目标:万乃富老师,对自己提出了今日事今日毕的要求,并付诸于行动;袁春清老师集年级组长、班主任、数学教师于一身,工作任务繁重,在学校进行公开教学活动中,其父与子同时生病,他也能克服家庭困难,坚持上好公开课;总务主任林老师面对“态度生硬,脾气急躁”的批评,经常提醒自己要加强修养,据一些教工反映,通过先进性教育,他讲话和气了,事情好办了。经过党外同志的测评,对党员整改的满意度为100%。

有55人次党员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获市、区、局、校各项荣誉称号,占获奖人数的37%。05年的年终考评13位优秀者中有6位党员;在推荐中层干部后备人选中,两位党员呼声最高;党员教师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各占66%。

第三、干部联系群众不够,缺乏服务意识

表现在:干部重管理轻服务,重实干轻思考,重工作轻沟通。

原因:客观上,由于干部工作量大,因此平时接触群众较少;主观上,对管理内涵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狭隘性,忽略了“服务也是管理的组成部分”的道理。

整改目标:以完善干部考核制度为抓手,加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整改措施:在服务意识方面: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管理意识,建立党内校内重大问题、重大决策广泛听取党员、教工意见的制度,并及时进行情况通报。

设立校长、书记、工会主席接待日,听取师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落实“三必访”:教工患重大疾病、家庭重大事件、节假日必访。

在服务质量方面:做到工作周周有计划,事事有落实。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增添现代化教学和办公设备;不断整合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体现人性化管理。

监督实施办法:定期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及时反馈群众的批评与呼声,相关部门负责人制定整改措施并予以落实。

年终,干部向教工进行全面述职,教工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两个方面对干部进行测评,支部将结果告知本人。

整改效果: 05年10月长假和06年春节,干部共走访教工48人,对教工的家庭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总两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如总务处变班级报修为上门主动维修。

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意识有所加强,在安排学校经费使用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和各教研组长共同协商,本着急事急办、易事先办的原则,紧锣密鼓地为教研组添置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如:修建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为三大实验室添置电化设备;并准备为高三年级各班安装电化设备,为一线骨干教师配备手提电脑。在原一中心校舍改建方案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坚持做到重大决策教代会讨论表决;一万元以上的支出,校务会讨论决定;贵重物品坚持政府采购,一般物品由教师、总务主任组成采购小组网上招标,货比三家。

干部身体力行得到了教工好评,在党政干部年终考评时,优秀率达73%,明显超过区平均分。

第四、学生党建工作弱化

表现在:重发展结果轻教育过程,重理论学习轻实践体验。

原因: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认识上有差距,学生党建应重在“播种”、“树魂立根”,而不只是追求发展指标。

整改目标:构建德育----学生党建联动的格局,夯实学生党建工作基础。

整改措施: 支部将学生党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指导政教处、团委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将学生党建纳入其中。

支部青年、组织委员与政教、团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负责学生党建工作,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组织委员加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管理、检查党员教师联系人的工作情况。

编制学生党建理论读书会记录册,为发展学生党员提供材料。

监督实施办法:支部书记定期检查活动记录,召开学生座谈会并进行测评。

整改效果:学生党建读书会的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行政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第一、办学目标不够明确

表现在:“创建有效学校”的理念没有完全深入人心。

原因:对新三年规划“创建有效学校”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够。

整改目标:加强学习,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积极宣传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建章立制,实施依法治校,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改措施:充分利用宣传版面、教工学习等形式,积极宣传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制定《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章程》,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宗旨;围绕三年发展规划制订年度目标和每学期工作计划,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制订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自评。

整改效果:为使“创建有效学校”的规划深入人心,我校加大宣传力度,制作宣传版面,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使教师明确“通过三年努力,形成管理效能高,德育实效性强,课堂效果好,师资队伍优良,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有效学校”的办学目标,1月我校讨论通过了《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章程》,将学校办学宗旨写入章程。各部门围绕规划制定的各年度目标计划,明确了责任人。本学期,各部门同志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思考工作,并将学校发展规划与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6月将进行规划实施情况的自评。

第二、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不够

表现在:干部队伍整体看年龄偏大,青年教师成为学科领军人物还需假以时日。

原因:由于历史原因,北虹教师的新老更替相对较慢。

整改目标:加大青年干部培养力度,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增强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意识,落实各项培养措施,为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创设条件、提供平台。

整改措施: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项进修,选送青年干部脱产培训,大胆选拔青年同志进一步充实管理队伍;邀请市著名教育专家来我校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参加教研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启动北虹高级中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落实青年教师重点带教工作。

整改效果:下半年,学科带头人培养正式启动,已完成计划制订讨论,教师申报选拔、个人制订发展计划等几个阶段,将进入专家带教阶段。

10月中旬,我校邀请了上海市部分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前来指导学校教学工作。十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备课组长)直接接受了专家指导,五位专家听课并与授课教师个别交谈,进行分析讲评,提出具体指导意见,10位教师将专家的具体指导意见作为自我反思的依据,认真总结自己所上两节课的情况,并执笔撰写了课堂教学课例。此外专家还参加了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对“课改理念的实施”、“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具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标准等作了详细的阐述。专家们丰富的经验、高深的理论水平,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使所有在场的教师感到由衷钦佩。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许象国老师给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和全体青年教师作了“如何写好教学课例”的专题报告,给全校教师作了“建设学校课程,重建教学文化”的专题报告,内容生动深入浅出,让人受益良多。青年教师说:“此次专家教育指导活动,只有短短的一周,虽说一名教师的职业生涯不可能因此立刻产生质的飞跃,但是由于专家的认真指导,我深刻感到了提升的喜悦,也能让我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帮助我确定了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也进一步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认识到教师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对刚刚跨入教师队伍、工作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我们也确立了带教教师,对尝试双语教学实验的教师实行与外语教师结对制度,以尽快提高学科教师的英语水平。此外,我校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各项进修,如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辅导班等,并予以经费支持,鼓励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校内重点带教,校外专家评点等活动,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发展,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区教学竞赛并获奖。

在干部培养方面,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外,还大胆培养使用青年干部,我校还选送一位青年干部参加区后备校长培训班,初,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我校又确定了两位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目前正在公示,不久就将踏上管理岗位。

第三、分配制度不够合理,还需不断完善

表现在:对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节假日值班工作量的核算不尽合理。

原因:随着学校的发展,许多情况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分配制度中新的不平衡。

整改目标: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岗位职责,逐步梳理分配制度中不尽合理的内容,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整改措施:梳理各岗位职责和各部门管理制度,跟踪了解有关岗位工作量;修改分配方案,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重点调整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津贴。

整改效果:暑假期间召开研讨会,梳理各岗位职责,开学初组织教职工进行讨论、修改,跟踪了解有关岗位工作量。本学期重点梳理各部门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的程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修改了分配方案中的部分内容,提高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课时津贴,增加了班主任工作津贴,以调动班主任和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任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校还将课时津贴基数增加至十元,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师待遇。下半年,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教研组还进行了社团活动情况跟踪,将社团活动纳入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管理,为认定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合理计算教师工作津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第一、工会的“桥梁”作用发挥得不够

表现在:教职工对学校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反映到学校领导和领导的意图不能及时反馈给广大教职工,即上下沟通不够。

原因:工会为广大教职工维权的意识不够强;学校本身就有校长信箱,网上对话等上下沟通的渠道,但有些老师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而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整改目标:进一步增强维权意识,真正发挥工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

整改措施:工会主席和工会委员多深入各工会小组,倾听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行政领导反映,并负责将行政的处理意见反馈给教职工。

肯定教职工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积极性,打消其顾虑。

设立工会主席或委员的接待日,直接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整改效果: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配合下,在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整改初见成效,工会的“桥梁”作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

教职工的助动车、自行车停车问题是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工会多次向学校行政提出,已得到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在场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空间,搭建了教工专用车棚,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欢迎。

工会主席和工会委员经常深入各工会小组,倾听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关心其身体和工作情况,教职工中有同志请病假,住院开刀等,工会的有关同志就会及时上门慰问,带去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的亲切问候,使生病的同志深感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广大教职工为了学校的发展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订、原一中心校舍的改建等,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青年教师“必须站立监考”为“提倡站立监考”,即在不影响监考质量的前提下,可以站、坐结合。这样人性化的操作得到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一致好评。

第二、对学校二次分配方案中的某些条款有较大意见

表现在:对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教案系数,对早读课工作量的核算不甚合理;对休产假的同志不能享受工会福利意见很大。

原因:对研究型拓展型课程工作量的核算尚未理顺;许多同志对产假政策不甚了解。

整改目标:使二次分配更趋合理。

整改措施:梳理二次分配方案,对不合理条款进行修订,交教代会审议通过;通过多种渠道,向教职工宣讲产假福利政策。

整改效果:调整课时津贴标准;增发班主任家访交通补贴;发放早读课课时津贴;教工在产假期间享受工会福利。

以上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工会组织的教职工活动较少

表现在:工会活动形式单一。

原因是:学校的场地条件有限,不便开展活动。

整改目标:由工会牵头,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整改措施:多功能厅现每周开放两次,乒乓房每天对教工开放;聘请医学专家来校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督促食堂负责人为师生和科学调配膳食;举办一年一度的教工运动会和岁末辞旧迎新活动;组织好两年一次的教工体检和一年一次的女教工体检。

整改效果:加强了工会干部的服务意识,丰富了教工的业余生活,提高了教工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教工的身体素质。

第四、工会对校务公开的监督力度不够

表现在:许多教职工认为学校的有关工作他们不知道,削弱了他们对学校民主管理工作的知情权,降低了他们对学校民主管理的参与度。

原因:部分教职工对校务公开的内涵不甚理解,误认为学校的一切工作均应向全体教职工公开;这是对校务公开的片面理解。

整改目标:加强对校务公开内涵的宣讲力度。

整改措施:修订《北虹高级中学校务公开制度(试行稿)》,积极宣传《北虹高级中学校务公开制度(试行稿)》,督促行政严格执行《北虹高级中学校务公开制度(试行稿)》。

整改效果:领导班子重新学习校务公开的有关条例,提高了认识;进一步健全校务公开的渠道和方式,对学校二次分配方案的修改、原一中心校舍的改建、学校章程等重大决策均交教代会讨论并表决通过。

先进性教育活动已近尾声,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是万能的,党风、政风、行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待解决,党员的理性、信念、宗旨需要“常教保先”。我们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先进性教育中取得的成绩,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质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让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继续进行!

中共北虹高级中学支部委员会

-2-21

北虹高级中学校务公开制度(试行稿)

一、学校制度建设:

1. 设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监督小组。教代会通过的文件资料在公开栏公 开。

2. 设立校务公开栏和信箱,有长期固定的专用场所。

3. 办学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各类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修订均由教代会讨论通过。

二、师资队伍建设:

4. 评优晋升:3%工资、职务晋升、评优与考核挂钩,将相关文件传达。由校务会议讨论制定3%晋升工资的意见,并进行公示。

5. 进修培训:条件确定、名单确定、费用支付确定由行政会议讨论通过。

6. 教工考核:优秀教工名单确定由校考评小组讨论通过并进行公示。

7. 职称评审:申报、考核、送审、聘任等由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讨论通过。

8. 教职工聘用:续聘、解聘等具体事项由教职工聘用工作小组向校长提出建议,由校长决策后与教职工签订聘用合同。

三、干部队伍建设

9. 骨干津贴:按文件标准执行,在行政会议范围内公开。

10.骨干培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全校范围公开。

11.干部考核:校长书记考核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考评;中层干部考核在部分

教工代表中进行;考评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并与3%晋升工资配套。

12.干部任免:校长提名,支部考核听取群众意见,校务会议讨论决定,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

四、职工福利保障:

13.工资结构、二次分配的组成:工资的组成部分按相关标准;二次分配方案的制订及修改需经代会主席团或教代会代表讨论并表决通过;二次分配方案的计算方法对全校教职工公开。

14.四金支付:足额按时支付,交费基数由教职工本人签字认可。

15.福利费使用:财务报表分析,使用情况定期向全校教职工通报。

16.离退休活动费使用:全年预算情况和年底使用情况定期向全校教职工通报。

17.医保、休养:学校参加上海市职工互助会职工医疗保险(住院、大病、女职工、门急诊);教工暑假修养等活动情况均向全校教职工通报。

五、基建三产及其他:

18.应向社会公开的事项:学生代办费收取及使用情况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公开。

19.大宗物品采购:一万元以上需经校务会议或行政会议讨论通过。

20.其他:基建、经费使用、学校租赁、投资项目等均由校务会议或行政会议或教代会讨论通过。

北虹高级中学工会委员会

.11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北虹高级中学党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思考

一、 指导思想

为了不断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奉扬党的宗旨崇尚奉献精神,为了帮助党员争当课改先锋争创一流业绩,我支部以“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为载体,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一) 推动学校工作发展

党、政、工领导班子成员在梳理归纳党内外同志所提意见后,提出了整改方案,经35位党员和党外同志测评,其中30位表示满意,5位表示比较满意。

根据整改方案中提出的近期整改内容已落实的有:

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反映在:坚持行政干部的学习制度;开辟时政黑板报阵地;以微型党课的形式,及时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

为了加强干群联系,党支部要求全体行政干部利用国庆长假进行家访,节后统计,每位干部都完成或超额完成家访任务。

为了坚持学校重大事情党员先知道的原则,支部书记通过党员大会及时向党员通报学校近期重要工作情况。

新一轮培养骨干教师工作正式起动,负责组织工作的同志克服了许多困难,不厌其烦地多次与市、区专家联系,安排听课,指导工作。下一步将在专家全面听课的基础上,确定学校培养对象的名单。

加强人文关怀有所体现,国庆节前致全校教职工的一封信,对教职工节日出行、安全饮食给予了热情的提示,增加了产妇休假期间的福利待遇。认真执行90岁以上退休教师学校每月补贴200元生活费的政策。

(二) 再接再厉

先进性教育活动以近尾声,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是万能的,党风、政风、行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逐待解决,党员的理性、信念、宗旨需要“常教保先”。我们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先进性教育中取得的成绩,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质量。思考如下:

(一)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见附件)

(二) 建立党风、行风观察员,监督员制度

1. 建立由纪检委员负责的,由教工代表、党员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参加的观察监督小组。

2. 每学期举行一次“三风”评议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关同志对所提意见应认真答复,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 完善校长、书记电子信箱和意见箱功能,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为工会,星期五为校长、书记服务师生、家长的“接待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先进性教育活动将在一个新起点上继续进行!

中共北虹高级中学支部委员会

-10-24

【第2篇】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

上海市特殊教育考察报告

何文明

4月24日至27日,我们组织部分教师赴上海学习考察特殊教育。我们先后考察了上海市第一聋校、第四聋校、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和卢湾区辅读学校。笔者作为湖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及盲聋弱智教育专业部负责人,并就上海市特殊教育发展作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通过听领导介绍、进课堂听课和查阅有关资料,我们感觉到上海市的特殊教育无论在教育对象的数量和类别上,还是特殊教育的质量上,都发展很快,给我们很多教育和启发。

教育零拒绝

上海特殊教育对象由过去的聋、盲和弱智三类发展到现在包括肢残、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孤独症、经神分裂症、抑郁症、脑瘫等在内的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在程度上也由过去的轻度、中度残疾教育向重度和极重度残疾教育发展。上海市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主要进特教学校学习,轻度残疾如重听、低视力、轻度智力及肢体残疾儿童少年主要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目前全市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已达到100%。对于极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主要采取特教学校开设多重残疾班和送教上门的方式。如第四聋校就有两个多重残疾班,招生对象主要是听力和智力双重残疾的儿童少年,招生办法是隔年或隔几年招收一次,具体招收时间视学校所辖范围内残疾儿童的人数决定。卢湾区辅读学校是一所规模比较大的弱智学校,目前共有18个教学班,其中2个因瘫痪无法上学的残疾儿童学校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每天派教师到学生家里进行教育。在这所学校我们也参观了一个六年级的多重残疾班,这个班共有8名学生,其中有2名是孤独症,3名是重度智力残疾。为了保证每个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真正实现教育“零拒绝”,上海市现在正准备在浦东创建一所现代化的寄宿制特殊学校,招收重度、极重度和多重残疾的儿童和少年,逐步使上海市义务教育中不存在免学对象。

健全的管理

负责上海市特教事业发展的主要职能部门是市教委。教委副主任直接分管特殊教育工作,各个处室及部门的负责人定期研究解决当年度特教发展问题,并形成“年度特教工作要点”,基教办具体负责协调和各区(县)的行政管理,市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室、教科院负责培训、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各区(县)由分管局长和科长直接管理,特教指导中心具体负责特殊教育工作。

上海市对特教学校的管理主要采取市、区双重管理的办法。1998年上海市对聋校重新进行布局调整后,全市只有4所聋校,其中3所为义务教育学校,1所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由于聋校数量少,区教育局难以对学校业务进行管理和指导,上海市的做法是区负责学校党务和人事工作,市教委教研室特教部负责全市特教学校的业务管理,对全特教学校进行业务检查和考核。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由市教委统一组织毕业考试,对于考试合格的学生发给初中毕业证。这样,避免了特教学校因量少而业务管理无人过问或管理不到位的状况,特教学校之间也有了竞争,纷纷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途径来提高办学质量,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欢迎。我省如果有可能也可参照上海的做法,各个市州特教学校的党务和人事由市州管理,而业务归口到省教育厅和省教科院特教研究室管理。这样有利于全省统一布局,避免只发展聋校的单一畸形局面,也有利于各校竞争发展,避免特校“资源高消耗,效益低产出”的状况。

在加强行政管理的同时,上海市还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如:《上海市特殊教育1990—1995年发展规划》、《上海市特殊教育1995—2000年发展规划》、《上海市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八五”规划》、《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听力言语、视力、智力残疾三类特教学校办学标准》、《关于在本市普通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本市“九五”期间特殊教育行政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上海市聋校设立布局调整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以及有关实施特教学校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文件等。由于这些政策和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了人们的认识,保证了上海市特殊教育的健康发展。

专业的师资

上海市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支过硬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上海市第四聋校的办学质量是全国有名的学校,学校三位校长都是全国著名特教专家,学校的口语教学改革在全国推广。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学校每年毕业学生就业率为100%,并且不少毕业生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有名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现在上海市闵行启音学校又成了全国特殊教育现代化实验学校。上海市特教学校名校、名师的涌现,与上海市对特教师资的重视和培养分不开。

上海市重视特教学校培养和选拔干部担任学校领导,并且保持学校校长相对稳定。特殊教育专业性很强,由既懂管理又通业务的骨干担任校长尤其显得重要。上海市第四聋校老校长,全国聋校语文教材主编季佩玉先生从事聋教育35 年,在校长岗位上工作了34年,接任季校长的第二代校长顾爱玉是上海市“名师讲坛”主持人、全国著名特教专家,从事聋校工作三十多年,担任正副校长25年。2001年从校长岗位退下来,为培养教学新秀,开展教学科研,卢湾区教育局专门为她成立了“顾爱玉工作室”,继续战斗在特教岗位上。新任的第三代校长也是具有着二十多年聋教育教学经验的全国有名的青年骨干教师。校长的专家化、工作稳定化,保证了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上海市十分重视特教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形成了全市特教师资培训的网络。上海市特教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全市特教干部和师资的培训。1997年市教委又与华东师大签定共建合同,由华东师大特教系承担全市特教专业学历教育、高层次骨干教师的培养及特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师资培训。同时,还确立5所办学有特色、师资力量强的特教学校作为上海市特教师资自培基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特教部、上海市教科院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和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提高特教干部的教研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训工作。为保证大量随班就读教师的需要,“九五”期间又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干部和教师继续教育中开设了“特殊教育概论”公共必修课。2001年,又率先在全国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规定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在取得普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必须取得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无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的新教师一律不得上岗。

【第3篇】上海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考察报告

上海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考察报告

双桥区实验小学 眭琳玲

由渝西学院教师带队,我们重庆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一行32人于11月底飞抵上海,对上海市的信息技术示范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先后参观考察了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小学。期间考察了这两所小学的校园软硬件建设、聆听了校长、教师们的经验介绍、观摩了示范课、进行了座谈讨论。考察结束后感受很深,受益颇多,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示,鼓舞了干劲,故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寄予笔端,以便与大家交流。

一.学校概况

我们此次考察的两所学校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小学。首先考察的汇师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创办于1884年,建校已有120年,1998年转制,是一所五年制小学。现有27个教学班,近千名学生。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无论从师资条件还是硬件条件来看都是一流的名牌学校。北蔡小学是一所镇小,建校时间稍晚一点,但也有98年的历史,有一千多名学生,33个教学班,在名气上虽不如汇师小学,但它是一所非常具有特点的学校。学校曾被命名为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上海市愉快教育基地学校,上海市小学语文研究实验基地,浦东新区教科研实验基地,浦东新区青年干部培养基地。总的来看,这两所学校都各具特色。

二.校园环境

上海汇师小学的校园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学校环境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主义关怀。一进校门,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向世人昭示着她不寻常的历史,在环境布置上,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彰显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橱框里陈列的学生制作、还是走廊上、墙壁上张贴的书法、剪贴、小报、绘画等,都让我们感到这所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学园,更是儿童自由发挥的乐园;而北蔡镇中心小学却别有风格。校园环境优美,有全塑胶操场、小花园、假山水池、象征“智慧结晶”的雕塑、学生艺苑书画廊、双语天地等,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无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跑道,都显得很宽阔,有气势,呈现着浓烈的现代气息,体现着一个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大教育理念。

三.硬件设施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两所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当然首先要考察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汇师小学是90年代中期引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开设得较早,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除电化教室、电脑房、信息工作室外,每个教室均配有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和电脑。已建成了完善的校园网。硬件建设非常先进。北蔡镇中心小学也有电脑房、舞蹈房、图书馆、乒乓房、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阶梯室表演厅等设施,硬件建设稍逊于汇师小学,但该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却别具特色,网络的利用率甚至高于汇师小学。

四.教学特色

汇师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也是徐汇区教育改革和办学条件颇具亮点的学校。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与教育教学骨干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这所学校发展的三个支撑点。该校教师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反思,在理念、手段方面进行探索。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计算机不只作为工具,还应该营造环境、氛围,形成一种信息技术文化。而要营造信息技术氛围,必须以改造教师为中心。学校以样本自培活动为主要载体,对任职教师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是全市第一批教师自培基地。该校的教学实践具体从两方面入手:

1、探索教学流程。教学流程通常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2、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包括:情景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合作信息处理的设计。教务处焦教师特别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据她介绍,该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低年级以电脑画为主,中年级以制作小报为主,高年级以制作网页为主;同时学校很重视信息技术整合教育。从汇师小学出版的信息技术整合专著来看,该校在学科整合方面作了很深入的探索。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北蔡小学很重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成立了科技、艺术兴趣小组,一贯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因此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遵循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的原则。学校以自主教育,双语教学,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每年举办的“艺术节”、“科技节”、“教学节”、“体育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北蔡小学遵循学习的规律和教学规律,促进人的发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该校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现在:

1、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团队学习的组织形式,以文本学习与超文本学习为学习的内容,展开“小学生社团”和“网上学习”两个项目的研究与实践,集中力量开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健全多元、开放的学习评价制度,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质量。

3、这种学习不仅是在学校范围内,更应该是在广阔的社会。

4、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成为主流意识和自觉行为。该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地融入了“网络”的元素,他们在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方面具有很丰富的经验,并且该校的网络利用率非常高,“网络”教学及宣传成了该校的一大特色。目前,学校还将陆续推出一批探索性课题。

除了聆听了学校领导的教学经验介绍外,我们还听了两节示范课。我们所听的课中,无论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高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都跟我们过去传统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别,过去那种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的乒乓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见了,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气的课堂,在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活动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通过动手实验、合作讨论,表演,既掌握了知识,开拓了思维,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老师们能忠于教材,但却不照搬教材。他们更加注重把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知识技能训练,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我把这两所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点作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是:

1、都注重任职教师的培训,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

2、重视学习评价。

3、都在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方面颇有建树,各自出版了整合教学方面的专著。

4、都注重营造一种现代信息技术的氛围。

5、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促进学校教育。它们的不同点是:汇师小学更注重于学科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根本,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宗旨,本着“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兴教学”的思想,突出名校的办学特色。而北蔡小学则以“依托社会,融于社会,服务社会,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在重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重点,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健康心理和独立人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

五.考察体会

在几天的参观考察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沿海开放城市的学校教育和我们内陆地区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们在硬件条件上优于内地城市,师资力量也强于内陆学校,这给他们的办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我想,我们内陆城市的硬件建设虽不及他们,但我们可以在软件建设方面与他们看齐甚至赶超他们。

我把这次考察的所见所闻梳理了一遍,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应提倡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的学习。这次的上海之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些学习方式给教学带来的重大改革。现在重庆的教育界也在积极地倡导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教学评价。对老师的评价着眼点应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怎样,老师所设计的活动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适合每个孩子的发展,所设计的活动是否真的有效?而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平时作业的评价、课堂评价、单元评价等,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作业的设计和测试题变得更为有趣,并让家长、同伴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在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采用白描性的评价,少用主观性强的评价,他们的做法,无疑对我们的评价改革工作有较大的启迪。

3、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今后我们要依靠校本培训工作,把教师们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摸索,提出操作中的困惑或困难,进而想方设法去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工作的要求。

4、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各学校应该重视师资培训工作。首先是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培训。为了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动态与趋势,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最好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供给教师大量外出进修的机会及参加市、区各级各类科研培训的机会。其次是教师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帮助各学科教师掌握计算机操作,特别是要建立起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能够利用优秀的教学软件来组织教学和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之后,才能真正开始研究怎样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因为现在提倡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整合,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所以让教师会用internet也是对教师培训的一项要求。

5.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研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是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也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把学科整合方面探索的作为自己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要经常开展学科整合方面的课题研究,深入各个学科,多与其它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与交流,即:从自己对教学目的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对学习的理解进行课程整合的实践,然后与专家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索,力求能够使实验获得成功。

6、改善办学条件,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重庆市也有硬件建设非常好的学校,但大部分的小学硬件条件都很差,很多学校至今还不能上因特网。各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很大。这一点和上海的先进的、均衡发展的各学校相比就落后多了。同行的学员都认为,较宽松的教师编制和小班制教学更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据了解,上海的很多小学按班配备教师的比例均达1:2至1:3,而每班的学生人数亦控制在25—30人。首先,宽松的教师编制将令老师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而小班制的教学则更有利于老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这样做也能确保老师更为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了解各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向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努力。目前,我市在这方面却无法得到保障,据了解,我市一些学校的每班的人数达60-80多人,试想,任课老师怎么有那么多精力去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研究性的学习呢?这些我们光靠自己的力量可能办不到,我们可以把它形成文字提交给有关部门。

上海之行,尽管未能悉数解开我们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所有困惑,但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教育特色,从各方面给了我们不少的启迪,这将非常有利于我们各位教师今后的教学开展和教改的实施。

【第4篇】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

东阳市南马高中 申屠继法

11月28日下午至11月30日,教育局组织的一行24人在陈绍龙局长的带领下赴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进行教育学习考察。在教育学习考察中,我们聆听了三位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以及教育改革的情况介绍,参观了这两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实验室、图书馆、劳技室等硬件建设,又观摩了复旦附中的2堂课等。我们处处感受到这两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所结下的累累硕果,深深感受到这样的校园才真正是一块让学生成才、让学生创造、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

上海复旦附中有54年的历史,现有37个班,1600名学生,依托复旦大学而逐步形成了重基础、重能力、重创造的优良传统和求真务实、崇尚一流的风格。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管理的基本思想,以“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为培养目标,以“读书做人,服务育人”为办学途径,以“发扬传统,依托高校,全面改革,建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学校”为发展目标,以“最象大学的一所中学”为文化特色,从而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高考就有200多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四所名校。

复旦附中的显著特点是:第一,条件优越,大都市中学,依托高校,名师支撑,办学条件好。第二,办学理念先进,教师素质高。第三,生源好,学生思想活跃,涌现出一批批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获得佳绩的英才,是向重点大学输送优秀毕业生的摇篮。第四,学生活动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大。复旦附中是我们理想中的完美学校。

新昌中学创办于1925年,现有42个班,2368名学生,188名教职工,占地22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一流,是一所集校园、花园、乐园于一体的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爱国、勤学、守纪、健身”的优良校风,“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弘扬特色”的办学方向,“正规正常加特色特创”的管理思路,“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的校训,使得新昌中学取得娇人的业绩。学生发明作品获省级以上奖215项次,获国家级奖46项次,国际级奖4项次,拥有17项发明国家专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造发明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劳技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近九年中,学校培养出了6名绍兴市高考状元,1名省高考状元,今年高考有411名学生上重点大学分数线,进入省前100名的有11名学生,12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新昌中学的特点是:第一,农村城镇,社会环境好。领导重视,民风纯朴,尊师重教。第二,校长领头,班子团结奋斗。教师不下班,校长就不下班。第三,教师群体,以校为家。教师早上6时多来校,晚上9时10时回家,生活指导组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没有一位老师搞家教,全部精力花在学生身上。第四,学生勤奋刻苦守纪,学习目标明确,同时得到全面发展。新昌中学是我们见贤思齐的对象。

我觉得这次教育考察的反思是:用先进理念和务实作风创名校风范。

一、先进理念指导办学

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人人都感受到学习的愉快,进而达到人人成才的目的,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同时还要做好先进教育理念与学校办学价值的整合。

怎么提升教师共同认可的理念,对一个团队是太重要了。复旦附中的“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读书做人,服务育人”,新昌中学的“爱国、勤学、守纪、健身”“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等办学理念,既有时代气息,远大抱负,更是贴近学校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的理念,它并不是师生员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基本价值的认同,是把理念转化成师生员工一致追求的目标,进而转化为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始终,所以他们都成功了。其实,只要理念正确就可以把个性差异极大的人们也整合起来,譬如《西游记》,四位不畏艰险的取经人,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理念,怎么着也不是一回事。唐僧是高僧,孙悟空根本不是佛教徒,沙和尚充其量是个蓝领,猪八戒是个可爱的悲剧人物。就怎么几个人却能够取得真经,靠的是什么?靠的当然是理念的整合,团队的整合!相反,有些团队看起来很好,比如刘备团队。刘备有纯正的血统,是仁政的化身;关羽既忠又勇,张飞很厉害,吆喝一声都能把人吓死;又有智囊人物诸葛亮;加上能文能武的赵云。那么好的团队,最后恰恰失败了。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教育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事,端正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校长负有重要的责任。在21世纪的教育中,我们要结合现代教育和学校的实际,定好位,把好脉,“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我们都把“培养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的”,那就必须找准实现这一目标的切入口;要培养教师做有文化底蕴的智者,让教师把所有聪明才智都用在让学生愉快学习上,要尊重学生,为学生提供思维、兴趣空间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这是在抓好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要把师生员工凝聚起来,把我们的师生员工团队建设成一个有理念、有思想、有精神、有文化的团队。

二、学校形象无价之宝

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无论校际间竞争还是区域性竞争,都表现为师资和生源的争夺,面对这样的背景和现实,迫使学校不能仅仅满足于“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校长不仅要善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还要善于调动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历届校友、新闻媒体以及社区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以拓宽优化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我们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新昌中学办学的社会环境好,得到领导的重视,群众的满意,有识之士的关心支持等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学校形象是指社会各界人士及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总印象和总评价。它表现在学生形象、教工形象、领导形象、设施形象、环境形象、社会公益形象等几个方面。它是学校的基本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客观反映,是学校同公众进行交流沟通的基础和纽带。学校形象的目标,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上上下下都应自觉地认真地严肃地抓好教育教学质量,以高质量影响人,以高质量吸引人,以高质量鼓舞人。学校形象重点是教职工和学生的形象,特别是校长和学校领导要注重平时的个人形象,充分认识领导的形象就是学校的形象,每位领导必须牢固确立学校形象意识,像珍惜无价宝一样珍惜学校形象,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维护学校形象。同时必须注重培养每个师生员工明确的、一致的学校形象意识,因为任何一个人的一个不当言行,都有可能严重损害学校形象。行动来源于意识,只有树立好学校的形象意识,才能把学校形象管理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并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三、“教师第一”支撑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靠名师的支撑。教师的知名度、教学水准和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有几位学术上造诣深厚、师德高尚、科研能力强,使师生员工倍感自豪的名师或学科带头人,那么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起着榜样的作用,更起着指导和辐射作用。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构建一个具有奉献精神、凝聚力强的名师群体是办好学校的关键。首先,学校要树立“教师第一”的观念。新昌中学的教师敬业奉献,一心扑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和学生同吃同住,就是“教师第一”的例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能显得真切、动人。学生是靠教师去关爱、去培养、去塑造、去熏陶的,只有教师第一才有学生的第一,教师不愉快,他们的学生肯定不快乐。现在的高中教师压力很大,负担很重,虽说压力是动力,但仅有压力是不够的,如果教师的动力不是来源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教育是可怕的。我们不能保证给教师一个优厚的待遇,但要保证给教师一个宽松的适宜的发展空间,多一点人文关怀,让教师在学校搭建的发展舞台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名师、骨干教师。其次,教师要终身学习,做有专业素养、文化素养的智者。教师从教是“用粉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的开始。”如果教师缺乏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往往会碰到一些尴尬:视野不宽——教书乏招,搬教参,对答案,化不开,教不活,死记硬背;底蕴不厚——创新乏力,学生要质疑,一问三不知,学生想探究,总是和稀泥,无法面对互动生成的课堂;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艺术性差,反思能力不足;情趣不多——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流沟通…… 克服这些危机和困难,培养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作为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内行的人学习,还要向学生学习。要把整个的人生,所有的生活都变成有学习意义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是学习的人生,学习的人生也是发展的人生,同时会产生一种创造性的结果。作为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养,营造教师的学习氛围,创造教师的学习机会,关怀教师的心灵世界。让教师有时间学,有场地学,有资料学,有经费学;使教师想学、愿学、能学、会学。学有所长,学有所思,学有所写,学有所成。给予教师爱的滋润、行的疏导、性的感动、理的启迪,共同创造学校辉煌的明天。

这次学习考察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就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结合本校实际,研究落实具体措施,让南马高中真正成为新世纪强校。

【第5篇】赴江苏、上海的教育考察报告

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考察报告

赴江苏、上海的教育考察报告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一中 杜 锡 来

2000年10月16至22日,我作为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随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级研修班的70多名学员一道赴江苏、上海一带考察基础教育。在7天的行程中,我们看到了江浙一带不但经济腾飞,而且教育观念新,教育投入大,给人一种全新的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办现代教育的恢宏感觉和振憾!

考察的第一站是江苏。我们受到了江苏主人的的热情接待。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为我们作了关于“江苏基础教育发展概况”的报告,江苏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彭坤明教授做了题为《创新时代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的报告,生动的例子,精彩的演讲,宏观阐述了培养创新主体是创新时代要求的命题,让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江苏省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情况,受到了极大的启发。随后对南京市的中小学教育进行了考察,我们参观了金陵中学、江苏省教育学院附中、泰兴市洋思中学等,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江苏教育的认识。

金陵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曾培养出9名院士。它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典范。采用学分制,建立高三实验班,推广研究性学习等方面,金陵中学都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学生写出了包括各个领域的论文,如:《关于解决口香糖污染问题的构想》、《论台湾问题》、《金陵中学高二年级同学上午饮食的研究》、《发光二极管自行车指示灯的设计》等等,收获是明显的: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志趣、态度和精神。金陵中学老师们具有极强的改革意识,有创新求变的强烈愿望,有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深刻体察。金陵中学的教改实验顺利进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考察的第二站是上海。上海正在向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在教育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力度很大,步子迈得很快。除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建平中学“合格+特长”的特色教育外,市委市政府还以全面发展教育的长远的眼光,仅几年时间,整体规划并建设了十一所校园面积大,教学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全新的国际性示范高中。新中中学、晋元中学等就是这批学校的典范。

新中中学的校园硬件建设已达2.5个亿,这种对教育的大投资,在我国还是没有先例的。我们抵达新中中学时,已是中午一点钟。现代化新型学校给了我们良好的第一印象,校园的文化氛围也给了我们十分亲切的感觉。接待我们的是校长助理王老师。她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并带我们参观了造型美观的流线型设计的体育馆、全新观念的现代化音乐厅等,还观摩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览。在我们参观校园时,王老师告别我们要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没多久,我们在各班课室看到了王老师在学校电视台中的“新中中学首届学生节”动员大会现场直播,王老师就在这学生节动员大会上作讲话。她说,学生节与一般的艺术节不同,它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创造、自主活动的能力。新中中学的学生节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建设国际性现代化新型学校,不但要靠强大的资金投入,还要有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江浙之行,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不少。广东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前沿地区,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相比之下我们觉得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跟上。特别是课程的改革、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现代师生观等,还停留在一种比较肤浅的认识层面上。作为全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首批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我们更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还期望有更多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

【第6篇】宝林四小申报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优秀党组织自查报告

宝林四小申报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优秀党组织自查报告

在区委、局党委关怀、领导下,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讲话精神,带领全校教工完成了局党委、教委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参与“争当优秀党员,争创优秀党组织”主题活动。两年来,支部围绕主题活动,在明确目标引领下,取得一定的成绩:

一、 班子团结,重视自身素养学习修炼。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由综合领导小组、德育领导小组、普法小组、关心下一代小组组成的精神文明领导小组成员重视自身素养提高;密切联系群众,带好一班人共同把工作做好。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班人分工不分家,坚持“四有四及时”。即:有反映及时转告;有问题及时处理;有意见及时交换;有矛盾及时化解。党支部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定期反馈,促进了干部勤政、廉洁,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 理论学习,把握实践活动前进方向。

我校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积极推行校长负责制,工会民主参与作用。党、政、工形成合力,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党员、教工学政治理论,学法律法规,学业务知识。如:学习江主席关于“三个代表”讲话精神,把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法、劳动法等法规与学习宣传“十六大”文件精神相结合。组织教工参观上海解放图片展;观看法制案例录像;开展演讲、交流与讨论活动,做到学前有准备、学中求思考,达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有所得的理想效果。

三、 全员参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

加强力度,全员参与,重在建设。我们重点抓了一个“发挥”,两个“工程”,两个“结合”,三项“活动”,两个“观念”,一个“考评”。

1、党支部行政充分发挥了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广大党员团结广大教工,全员参与了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了“师德工程”和“凝聚力”工程建设。

3、坚持创文明组室中个人内化自律与集体监督制约相结合;坚持师德考核与贯彻学校中心工作结合。

4、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教师一扇窗”活动;开展了“爱生在我心,文明是我行”活动;开展了“师生同乐,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文化节活动,形成了特殊的宝林四小的人文景观。

5、树立起“为学生服务,做快乐教师”和“我以四小为荣,四小因我奋进”二个观念。

6、党支部发动党员和中层干部,和风细雨地深入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每年二次交流文明组室的经验,交流经验重在过程,在过程中收集、反馈、突出好人好事,评出校、区二级文明组室,列入学期考核,与奖励挂钩。

7、针对青年教师多的特点,组织“学理论,学党章”小组,定期学习,并相应布置评展与交流活动,形成学习气氛,成功抓住申奥、申博以及家乡祖国喜事连连锲机,树立信心,激发情感。开展校园文化节活动,成立了四小少女军鼓队艺术团。在各类活动中宏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心退休教工,送温暖、送清凉,确保退休教工应有利益,组织参观了解建设新貌,保证给退休教工有回家的温暖感觉。每月返校提前做好安排,包括教育年轻教师遇到老同志要主动问好,明确规定这一天是校内“敬老日”,确保有专人陪同。主要领导每次都与老人们交流学校近况,征求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设。问寒问暖,了解身体与家庭近况,尽一切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退休教工很珍惜返校的机会,每次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并能以党小组名义学习时事新闻热点(如:“怎样活到一百岁”、“apec简介,申博报导”、“十六大新闻”等。)

精神文明已在宝林四小蔚然成风。师生外出看电影、看话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守纪、爱公物等文明行为受到广泛好评。

四、 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普及提高。

1、校领导组织教工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点领会精神,贯彻各学科、各条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

2、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是创造一流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我们舍得把钱花在刀刃上,积极推荐干部、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比如:学历再提高学习,计算机技能培训特色课程自培等。

3、抓科研,促教研,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教学管理有序,有效。在区进修学院对各科质量监测中,我们能努力争取教学质量稳中有提高,并适时找差距与不足,确立进取目标,落实提优补差措施。

五、 环境优化,营造和谐教育文化背景。

1、学校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专人管理绿化,逐年增绿添花。创建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被评为上海市绿化合格单位,区绿化先进单位。

2、为提高师生素质,增添了四十五台计算机及其它多媒体设备。通过培训,教师的操作技能有一定提高,配合教学使用,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经常向师生宣传交通法规,四防知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创安工作做得扎实、有效,保持了局先进的称号。

六、 教育共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1、坚持与友谊警署、街道居委联系。建立寒、暑假假日小队,选派老师在每个新村居委会当校外辅导员,发动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例如清洁绿地、白鸽服务、文娱宣传,街道运动会等,在活动中参与共创文明小区活动。连续几年被评为区暑期工作先进集体。

2、坚持与上海警备区、炮连军民共建。我们请解放军炮连战士为学生军训,示范升国旗。节日互赠慰问信等活动,把军民鱼水情渗透在富强不忘拥军,强兵志在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上。

学校已形成了“健康、友善、向上”的育人环境。各项工作有起色,主要实绩如下:

1.99.2被评为宝山区教育系统98年绿化先进集体。

2.99.3宝山区第三届教工运动会开幕式入场表演获优胜奖。

3.99.4被评为宝山区“无烟学校”。

4.99.4被评为宝山区教育系统九八年以法论教先进单位。

5.99.5教工团支部被评为宝山区新长征突击队。

6.99.6学校评为宝山区97-98年文明单位。

7.99.9第二工会组评为上海市98年文明班组。

8.99.9获宝山区第三届小学生交通安全美术、优秀组织奖。

9.99.9学校评为宝山区暑期工作先进集体。

10.2000.3被评为“巾帼文明岗”。

11.2000.3

一、三年级被评为区教育系统文明组室。

12.2000.3学校被评为教育系统先进“教工之家”。

13.2000.5获“五一”女教师风貌板块展示活动二等奖。

14.2000.5获“五一”女教师风貌健美操比赛二等奖。

15.2000.10获宝山区教育局中小学多媒体课体制作三等奖。

16.

获2000年督导先进及教育局对基础单位考核优秀单位。

17.被评为1998-1999年宝山区治安合格单位。

18.被评为九九~二000年宝山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19.被评为宝山区教育系统“三九普法,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20.

被命名为“一九九九~二000年度上海市宝山区文明单位”。

21.被授予“二000年度宝山区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称号”。

22.

2001至2002年度教工个人分别获得市、区不同科目、不同活动项目的等第奖。

23.2001年至2002年保持了99年至2000年度诸多荣誉(如: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等)又新添了宝山区教育局电化教育先进集体与个人荣誉称号;宝山区“三八红旗集体”荣誉。

努力方向:

1、 教工教学理论水平以及课堂四十分钟技巧、方法还有待提高。

2、 要创办“现代”教育,必须迅速提高整体、现代化教学技能。

3、 力争“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抓有特色,更有成效。

整改措施:

1、坚持经常性的教学理论学习,并要求做好教育、教学学习摘记以及教学个案分析研究。联系实际,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完善。

2、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3、自培和他培相结合,发动广大教师学习现代化教学技能,边学边实践,边实践边提高。

宝林四小

二00三年五月

【第7篇】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教育者们越来越意识到发达国家所推行的艺术教育并不局限于美术和音乐,更包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涵盖的戏剧教育课程。下面是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了解。

本文选择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的戏剧艺术教育现状展开调查。通过访谈调研,发现目前本市中小学戏剧教育正呈现“教学渗透、社团培养、课程教学、工作坊试点”等四种不同的实践模式,由这四种模式分析和归纳而得目前中小学戏剧教育虽然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但仍然存在精英化的倾向,同时戏剧教育的多重功能尚待开发、教育理念也尚待完善。在调查分析的最后,提出“树立全人教育戏剧观念、加速培养戏剧教师、尽快出版规范的戏剧教材” 的建议,期待能够为戏剧教育在中小学的进一步推广做出呼吁和努力。

课本剧扮演、校园生活的舞台呈现、为培养团队精神而鼓励的戏剧游戏,都开始被教育者们接受与运用,以各种方式渗透、参与到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时,随着教育戏剧这一概念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引进和推广,校园戏剧活动掀起了一波波小热潮。

本文对上海市的六所中小学和两个戏剧工作室的戏剧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受访对象分别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分管领导以及学生家长。这七所中小学及其区域分布分别为: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徐汇区)、上海市实验学校(浦东新区)、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浦东新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长宁区)、上海协和双语学校(闵行区)、民乐学校(松江区)、育红小学(嘉定区)。

一、现状:四种实践模式呈塔型分布

通过对访谈的整理和研究,笔者发现,目前上海市中小学的戏剧教育模式大致可分为教学渗透、社团培养、课程教学、工作坊试点四大实践种类,并且这四类在中小学中被利用的频率呈依次递减的塔形分布态势。

(一) 文科教学的戏剧渗透

所有的受访对象都表示会用戏剧的手段来进行文科(主要是语文和英语)的教学。这是目前上海中小学戏剧教育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在学科教学中注入戏剧元素,让两者互为渗透,达到相关学科教育和戏剧教育的双重目的。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戏剧文学及戏剧元素始终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课本里的《乌鸦与狐狸》《小马过河》等篇目有故事、有冲突、有动作、有对话,非常接近完整的戏剧。而到了学生阅读能力相对完善的初高中阶段,语文课本中的戏剧内容就更多了,《陈毅市长》《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雷雨》《茶馆》《窦娥冤》等剧本涵盖了古今中外最经典剧作家、最经典戏剧作品的最精彩部分。而在英语、德育等其他学科,教师们也会选择情节性较强的篇章来进行戏剧改编,以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科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戏剧的运用,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1.角色朗读

这是运用戏剧手段进行文科教学的常见方法。由老师选择课文,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分角色朗读。一般为念读方式,有的教师为节约时间,就让学生站在各自座位上进行;也有一些教师会选择让出讲台的位置作为舞台,请学生于事先背诵后上讲台以分角色对话的形式进行简单演出。

从戏剧的角度来看,这种演出缺乏舞台演出基本的场面调度和角色装扮,并非完整的戏剧,但这算是戏剧元素在中小学教学中最普遍的应用。

2.课本剧呈现

课本剧,是指把课文中的叙事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刻画人物、表达主题。课本剧是戏剧与教育结合的典型呈现。

在调查中,笔者得知《雷雨》《一碗阳春面》《哈姆雷特》《项链》《威尼斯商人》等课文在各受访学校的课本剧编演的概率很高。同样的,“课本剧”也是在此次调研中受访者提到的高频词汇,师生们纷纷表示非常乐于通过戏剧的艺术形式来赋予语文学习和英语学习更多的乐趣,让学生在欣赏与体验戏剧艺术之美的同时,学习学科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二) 戏剧社团的兴趣培养

几乎所有的受访学校都在课外开设了戏剧社团。据了解,戏剧社团的成员招募过程是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对演戏感兴趣的学生自主报名,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考核,根据学生条件确定入社成员。戏剧社的活动全部都在课余时间,每周活动次数一到两次不等,每次活动时间平均为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与课堂上不甚成熟的戏剧元素相比,戏剧社团的剧目无疑更加完整、精彩,并且具有更强的艺术性,更类似成熟的戏剧演出。戏剧社的指导老师也大都在学生时代参加过戏剧社团,或参加过相关的戏剧培训,甚至还有科班出身的戏剧专业毕业生。

戏剧社的活动成果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校庆、学校艺术节等大型校级活动上进行展演;二是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区级和市级的校园戏剧比赛。

从戏剧社指导老师的确定,到成员招募的淘汰机制,再到演出剧目的反复排练,都体现了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另一种精英化的倾向。“精英化”的戏剧教育打造出精彩的校园戏剧剧目,在各类比赛中获得荣誉,但这注定了只可能是一小批学有余力或具备戏剧潜质的学生才能享受到的教育过程。同时,也因为其活动并不纳入学校的正规体系之中,所以造成参与学生的流动性较大。采访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表示,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或学习强度过大,他们最先考虑的就是让孩子放弃戏剧社团。而那些赞同孩子参加戏剧活动的家长则另有打算:戏剧比赛获奖可能会有利于孩子升学或是申请国外的学校。例如,上海实验学校连续几年聘请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表演系教师担任戏剧指导教师,精心挑选优秀的戏剧表演苗子加以培养锻炼,优秀学生课本剧目《商鞅》《药》堪称专业级水准,而好几个优秀的小演员们也因其戏剧才能和获得戏剧类的奖项,而顺利通过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中小学戏剧社团的精英化教育,比课堂上的戏剧元素渗透来得更全面、更彻底,它让一部分有潜质的学生很早就领会到戏剧的艺术性和舞台表演的魅力,为优秀校园戏剧剧目和戏剧新苗的挖掘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教育讲究的是“有教无类”,如何在普及教育阶段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戏剧教育,如何充分保留戏剧艺术的艺术性、教育性和普遍参与性,挖掘出戏剧教育与学习生活更多的关联,这也是中小学戏剧社团“精英化”教育有待思考和权衡的一个问题。

(三) 戏剧学科的课程打造

戏剧学科的课程打造,是指在中小学中开设戏剧艺术教育专门的课程,把戏剧艺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进行教学。就和中小学中有规定课时保证的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一样,当戏剧课成为学生必修的科目,会有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这个领域,也会引起更普遍的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专门开设戏剧课程的中小学很少,且大多集中于民办和国际学校之中。

2011年起,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正式开设艺术拓展综合课程。校方把艺术类课程分为声乐、戏剧、舞蹈、外国音乐、民族音乐共五大门类,每门课程都引进了该专业的艺术教师,包括戏剧表演系本科毕业的戏剧教师参与到中学的课程教学之中。五门艺术拓展课程中,声乐、戏剧、舞蹈均属于表演实践类,外国音乐与民族音乐则被分到艺术文化欣赏体系中,但校方还是规定这两门课程的选修学生必须分别学习口风琴和陶笛,也就是保证了所有艺术门类选修的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的表演实践技能。

据了解,世外中学现有六、七、八、九共四个年级,每个年级11个平行班。学生在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的学习中,必须每学年都挑选一门艺术拓展课作为必修课程,且每年不可重复。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前三年可以修习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课程,每门艺术学科的修习时间为一整学年(两个学期),每周行课1课时,每课时40分钟。等到了九年级,学生可以在前三年选过的三门学科中再重复选一门进行精读修习。

据该校戏剧教师介绍,她的戏剧班每学年每个年级的选修人数在20—30人,由学生在校级网络选课系统中自行操作,没有额外的面试筛选。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的戏剧课被她称为基础训练,主要教授与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一系列戏剧舞台实践相关必修内容;而她把九年级的班级称为进阶班,这个班每年固定招学生20人,全部都是前三年选修过戏剧课的学生组成,教学目标是在舞台上完成合格的戏剧表演。

该教师还为本调查提供了基础训练班和进阶班的课程大纲。戏剧基础训练课程大纲共分为四个单元,设置四个主题,涉及的表演技能分层递进。同时在每个单元的实践训练之前还会有戏剧游戏环节和戏剧常识讲授环节。

而对于进阶班,由于选修的学生已经受过一年的戏剧基础训练,并且也有兴趣、有意愿进一步学习戏剧表演,所以指导教师会为这个班设置两个戏剧表演任务:一是校艺术节上完成一个经典戏剧片段的演出,二是设计戏剧工作坊,指导学生自编自演参与到戏剧创作的每个环节,从无到有呈现一个反映校园生活的戏剧小品。

分析世外中学戏剧课程大纲,不难发现这个表演训练体系与高校表演系的基础训练课程基本相似。可见,这种表演实践的训练方法是以培养舞台上的合格演员为目标的,只是在世外中学这种专业演员的入门训练很好地体现了戏剧教育的普及性,每个愿意上戏剧课的普通学生都自主接受,并能够在接受专业的戏剧表演训练后于演讲、交际、即兴反应等方面体现良好的进步。

同时,在调查中很多学生告诉笔者,他们在戏剧课上最喜欢的环节不是照着剧本演戏,而是每一次正式上课前都会进行的戏剧游戏和即兴小品。对青少年来说,戏剧游戏和即兴小品都是没有剧本的表演,是一种本能的自我呈现的表演。在这两个环节,学生的热爱并不是戏剧表演本身,而是把戏剧作为一种工具,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宣泄青春情绪的一种媒介。

(四) 教育戏剧的初步参与

上文所提及的课本剧、戏剧社和戏剧课基本涵盖了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的绝大部分实践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每一种都是对于戏剧教育的宝贵探索与尝试。在戏剧教育的研究领域,这三种模式本质上都属于剧场教育的范畴,主要关注的是纯粹艺术技巧的训练,如表演技巧、声乐演唱、戏剧编导等,其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戏剧人才、完成完整的戏剧演出。

在西方戏剧教育的研究中,除了剧场教育,还有教育戏剧(theater in education)这个范畴。与剧场教育相比,教育戏剧更多的是寓教育于戏剧艺术的表现过程之中。它的教学重点不是戏剧技艺,而是要学生更多地去体验日常生活,用自己的阅历、经验、记忆来判断和确定戏剧人物的选择,从而完成表演任务。表演的结果并不重要,表演的过程、体验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洞察和认知他人、自我与社会。

近年来,教育戏剧从西方被引入中国,在一线城市的高等艺术院校中引发不小的探讨热潮,同时也在一些专业志愿者的探索之中,以各种形式默默地进行实践试水。

1.创新戏剧探究课形式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和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是目前上海少数两家把教育戏剧纳入课程体系的学校。市三女中于2011年开设相关课程,而进才北校则是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的合作实验学校,早在2007年就开始进行教育戏剧的试点。两个学校都把该课程当作创新戏剧探究课,分别在高一新生和初一新生中全面铺开。市三女中是每周1课时,行课40分钟;进才北校是每周2课时,行课80分钟,总共历时都是一个学年。

根据进才北校相关教师提供的课程大纲,我们会发现教育戏剧的课程设置与世外中学戏剧拓展课有着较大的不同。

与世外中学的'戏剧拓展课相比,进才北校的教育戏剧课程大幅减少了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表演基础训练课程,对于经典戏剧片段的编演也几乎没有涉及。而戏剧游戏的内容大幅度增加,其演示内容更多地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相关联,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作用被大幅减弱,更多的不是决断者,而是学生表演与相关思考的引导者。

2.教育戏剧工作室的公益推广

教育戏剧在上海尚属于新生事物,将其纳入课程体系的学校只有上述两所,其余更多的是以工作坊的形式短期介入到中小学教育实验当中。这种推广大致有两类:一是承接短期的定期培训和演出;二是配合社会团体的公益慈善推广。

首先,承接短期教育项目的定期培训和演出。每年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会有一些专题教育的短期项目,项目推广过程中会有戏剧演出的子项目。例如,上海应戏剧工作室于2013—2014年间承接了上海市松江区和嘉定区教育局关于个人卫生推广的教育推广项目,以教育戏剧的理念设计与“勤刷牙”“勤洗手”等有关的短剧小品在区县所属20多所小学中上演,共计60余场。这样的宣传短剧带有教育戏剧的元素,改变了观演壁垒分明的戏剧模式,增加了大量问答互动内容,颇受小朋友们的好评。

另外,上海戏剧学院的希望彩虹教育戏剧发展中心多年来始终在上海偏远郊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当中开展免费的教育戏剧推广和关怀活动。这些活动并没有通过学校,而是通过社会公益团体来展开。如在宝山区和嘉定区的一些城中村,戏剧教师每周六上午会在村子里废弃的场地上开设教育戏剧活动,就像爱心学校那样,把缺乏家庭关爱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从家里、街头和网吧中聚集到一起,参加戏剧游戏和故事剧场,以戏剧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诊断和辅导,并丰富这些孩子的课余生活。

二、特征:四种戏剧教育的发展倾向值得关注

此次调查表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育者们已经认识到戏剧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地在教育过程中添加戏剧的相关元素。并且,可喜的是,已经有部分中小学把戏剧纳入教育课程之中,把戏剧和美术、音乐并列,传统的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被正式地拓展。但同时,戏剧教育在上海尚属新兴领域其推广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发展的倾向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 戏剧教育的优势已被认可

此次调查中,受访师生普遍反映戏剧能够辅助文科的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而开设专门戏剧课程的学校领导也表示,戏剧课的开辟是成功的、受到师生欢迎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因此变得更加完整和丰富。还有一些学校的校长还表示戏剧应该像音乐和美术一样,被纳入上海所有中小学的必修艺术课程体系之中,这是发展的趋势。

此外,戏剧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所起到的良好作用,也被普遍认可。对于独生子女占多数的上海中小学生来说,戏剧排练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每一次的戏剧编排,每一个道具的设计制作,每句台词每个动作的设计调整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也有很多学生表示,在上了戏剧课后,他们敢于在公众面前发言、演讲,较自如地表达自我的观点,并且还能注意仪态和措辞。而青春敏感期的中学生们还把戏剧表演当成释放情感和学习压力的工具,他们需要这种情感宣泄来调整和认知自我,同时还能增强对于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而提出不同意见的声音来自于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家长表示,当他们在面对孩子沉重的学业竞争压力的时候,和语、数、外等主课相比,戏剧和美术音乐课程虽然重要,但关键时期(如复习迎考)可以被放弃。而那些愿意让孩子接受戏剧教育的家长大部分都有以后让孩子出国念书的打算,因为“国外的学校不仅看成绩,还看学生是否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可见,戏剧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推广和普及是个长远的历程,不仅要改变教育者的观念,还要让并未接受过戏剧教育的家长们也认可其重要性,并且如何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多年博弈中获得发言权,戏剧教育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 课堂戏剧的多种功能尚待开发

虽然课本剧已经普及到受访的所有中小学校,但是大部分学校对于课本剧的功能开发,依然呈现一定的局限,课本剧的教育功能、交流功能、激励功能都尚待开发。

首先,涉及学科单一:目前,课本剧涉及的学科多为语文科目和英语科目,绝大部分的课本剧都是以语文、英语教材为基础,选择其中故事性、动作性、冲突性较强的篇目加以改编,通过种种戏剧技巧加以呈现,让学生看了这些演出后借助形象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但是,如果能更多地开掘戏剧的教育功能,为学生营造戏剧的“体验式的学习情境”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戏剧元素如角色扮演、旁白与对话、道具音效等手段,能变平面的书本为立体的戏剧情境,引导学生在此环境中自我认知、自我学习。可见,如果用课本剧的形式来辅助理科教学,就能突破枯燥的语言和公式实验的瓶颈,把数理化也变得生活化、大众化。比如若能以年轻的科学家牛顿为主角设计一系列故事以阐释力学定律,这种设计应该也比反复背诵公式要有助记忆得多。

其次,即兴互动的缺失:目前的课本剧依然是以最终的舞台呈现作为目的,但如能对课本剧排练的过程加以开发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课本剧排练其实本身就是一套即兴式的、反省式的、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以后,并不会提供完整的、严格的剧本供演出使用。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做即兴发挥,教师再即兴回复,学生可能会成为整个场面的主导者,对于下一步的剧情,师生会通过协商来进行下去。通过反复即兴的讨论和体现,增进学生对相关议题的深入了解。

(三) 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的两极分化

普及教育,是指放低教育对普通大众的门槛,使全民教育的程度普遍提升;而精英教育则特别看重受教育者的能力,强调其所受基础教育的程度,有机会受到精英教育的对象比普及教育的接受者要少很多。普及教育是面向大众的通识教育,而精英教育则更加强调在某个领域的研究能力。

目前的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也在较大范围内呈现出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两极分化的局面。

在课本剧普及的中小学文科教育中,教师通常会把戏剧当成传播学科知识的重要工具,几乎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得到机会在课本剧中演出一个角色,或是分到几句台词。但由于课本剧的指导教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戏剧的训练,所以课堂戏剧往往会出现只会重复一些文学的片段或是无法完整呈现戏剧情节的起承转合,使课本剧缺乏完整的戏剧性,因而无法彻底贯彻戏剧艺术本身的教育功能。

而精英化则是一些学校或戏剧社团挑选少数经过表演技艺的基础培训的学生,让他们可以有能力在舞台上塑造完整的角色形象、完成合格乃至优秀的舞台表演。但这种开小灶式的精英化戏剧人才培养,忽略了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和开放性,偏离了戏剧教育的初衷。

如何调整戏剧教育普及的领域,改进戏剧教育在中小学中推进的方式方法,改变“漂亮灵活的孩子才能去演戏”的传统观念,更良好地运用教育和戏剧的互动关系,保留普遍学生的集体参与性,是戏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四) 戏剧教育教学目标尚待探讨

笔者根据调研所获得的戏剧教育教学目标大致总结如下:完善艺术课程体系、辅助学科课程教学、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普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同的教学目标造就不同的戏剧教育实践模式。较大的分歧在于:戏剧教育到底为了培养学生的才艺还是修炼其素质?

无论是世外中学的戏剧艺术拓展课还是进才中学北校的教育戏剧游戏,我们会发现戏剧的基础训练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重复性,而学生在两种戏剧教育实践模式中都收获了素质能力的一定提高,例如他们的自我表达都更自信了、团队精神都变强了、情感心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和宣泄。然而,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戏剧教育课程都会培养出好的演员:一个是在舞台上的自信,而另一个则是掌握戏剧手段来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良好社会形象。这是一个演员(社会人)从本能表演到自觉表演的过程,也是戏剧教育渐渐离开艺术探索的领域,不断走向社会化的前进方向。

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倡导“全人教育”,是塑造整个人品德、思想、创造力和人格,而绝不只是单纯地掌握知识。长久以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孩子成为被动的接受者,造成创新思维的缺乏和为人处事的拘谨。所以,戏剧在全面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成为一种突破传统观念的工具,把学生的单方接受变成师生双方的平等交流,把戏剧艺术基础的声、台、形、表变成学生传达思想和认知的重要媒介。

当然,以才艺表演为目标的戏剧教育和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的戏剧教育,这两者绝非矛盾或替代的关系,这两者完全可以齐头并进、百花齐放。但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阶段,笔者期待戏剧的教育功能能够被更多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认知、接受、尝试、开发,那么中小学的戏剧教育必定会渗透到更多的学科教学和教育环节之中,戏剧也会给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素质修炼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惊喜。

三、建议:拓展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和提升戏剧教育水平的举措

(一) 传播戏剧艺术的“全人教育”理念

英国戏剧教育学家乔治尼兰德兹说过:“一个理想的戏剧教育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教师需要把王冠取下来,静静放到椅子上然后与学生说,这里并不需要国王,我们每个人参与其中,并承担责任,一起探索、学习和发现。”

这种戏剧教育的观点,提倡的是师生的平等交流。教师是学生探索戏剧、探索世界的同路人,而非灌输者。这和国人传统观念中的老师指导学生上台演戏的戏剧教育截然不同。当戏剧教育的目的不是最终的舞台呈现,而是把各种教育理念和知识传达融会于戏剧手段之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戏剧教育的天地将变得非常广阔,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性也已经远远大于单纯的艺术熏陶。

从根源上来说,戏剧教育等于“全人教育”,这种理念在中小学教育对戏剧的认知中,并没有普及。老师、学生、家长对于戏剧教育认知的局限性,会无法真正落实戏剧教育真正的教育目标,从而造成戏剧教学手段的使用也出现一定的偏颇。如果能增强对于戏剧教师教学理念的培养,增加对于戏剧教育手段对于学生人格培育确实有效的成功案例的展示,从微小的试点做起把辐射面扩大,那么全人教育的戏剧观念将会影响到更多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依然尚在起步阶段,前路探索将是挑战与收获并重。

(二) 培养戏剧教师

此次调研中,笔者发现中小学基础教育体系中戏剧专业教师资源严重匮乏。除了少数开设专门戏剧课程的中小学聘请了专职戏剧教师,其他大部分学校的课本剧与戏剧社的指导老师全部由文科教师兼任。一旦遇到戏剧竞赛、艺术节等演出任务,学校会另外聘请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艺术老师或艺术高校专业人员协助完成相关演出。这种专业指导绝大部分在特定任务结束以后也不会再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推广戏剧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应该大力培养第一线中小学专职戏剧教师。

戏剧教育更注重戏剧实践的过程,戏剧游戏的开展、戏剧方法的倒入、戏剧情境的构建等才是戏剧教育的核心,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得以进行。戏剧教师要负责在戏剧活动中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诱发建议、厘清规则。同时,他们还是戏剧课程氛围的营造者,要有足够的感染力和组织技巧,能运用戏剧游戏或戏剧活动营造恰当的戏剧气氛,还需要有汇聚参与者注意力及把控戏剧活动节奏的能力。

以上这些要求,对于非戏剧专业背景出身的文科教师来说,要完全践行并非易事。所以,建议从专业戏剧院校引进受过戏剧科班训练的毕业生或是对文科教师加以更加系统、更加完整、更加长期的戏剧教育培训。通过不断的戏剧教师工作坊课程的训练,来促成戏剧教师的成熟。如果能够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教师,戏剧教育推广就有了深厚的基础。

(三) 出版戏剧教材

目前,无论是课本剧改编还是戏剧教学课程大纲的编写,每个学校都处于各自为战的“打游击”状态。甚至每个学校每个学期推行的课程内容都在不断调整,随意性较大。且另有一些学校对于戏剧教育课程表达出“有心无力”的态度,不知如何着手。

如果要进一步推行戏剧教育,建议尽快编写一套通用于中小学、具有普适性的戏剧教材,这将有益于戏剧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全面推行。

戏剧教材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经典编排,把语文课本中的《雷雨》《一碗阳春面》《威尼斯商人》《小马过河》等经典戏剧片段由专业戏剧教师进行编排、演出并录像,同时配合比较详细的编排准备过程文字,制成光盘进行投放。这些“样板片段”可以让那些对戏剧教育没有经验的中小学从模仿开始,慢慢地对舞台设置、演员表演及戏剧编排达成最初的实践积累,并逐渐熟悉戏剧、熟悉改编、熟悉舞台。

其次,是配合这些经典片段进行基本戏剧常识以及舞台表演实践内容的文字讲解,让初入门的师生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有基本的戏剧理论认知,了解戏剧的基本方法。

最后,罗列实用的戏剧游戏及其较详尽的操作方法,帮助教师通过戏剧游戏观察每个学生的特征、心理以及潜质,从而通过戏剧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旦有了相对统一的中小学戏剧教育教材,不但能够让所有的普通中小学都有能力走出戏剧教育实践的第一步。对于推广和研究者来说,也有了一个可供调查、研究和改进的基础蓝本,对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全面开展也有很大的益处。尽管戏剧教育的重要性在上海的中小学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无论是从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还是培养理念上依然处于草创阶段,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重。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戏剧会成为一门艺术必修课进入到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我们期待会有更多专职戏剧教师带领更多的中小学生领略戏剧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是艺术的体验,更多的是把戏剧当作媒介和工具,让青少年借助体验戏剧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冲突、理念和情境,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树立正确的处世态度,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和完善创新思维。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上海教育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上海教育报告多篇范文,全文共有3745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上海教育报告多篇.doc》
上海教育报告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