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现状报告多篇范文

(作者:[db:zuozhe]时间:2023-06-14 14:55:04)

【说明】学生现状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生现状报告多篇

【第1篇】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时代的浪潮滚滚,荡涤着神洲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也直接冲击着新一代农民的价值现。农村贫脊的土地无法留住他们勿勿的脚步,他们就像一群群的

迁徙候鸟,从不同的角落集结在一起,催生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留守母亲等一个又一个新的群体。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城乡结合部,随着进城人口的剧增,留守妈妈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成为社会不能不关注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一、陪读妈妈大量增加的原因

1、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之前,外出务工的年轻父母们大多还是先择将孩子由老人托管照顾,他们认为由爷爷奶奶或处公外婆照顾还比较放心,毕竟是他们的孙子孙女,会疼爱他们的。可是通过实践证明,由老人照看小孩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首先,这些农村的老人本身没有文化,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更不懂得在品德方面教育孩子,只能料理他们的生活。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至于孩子想什么、做什么,他们一无所知。于是一个个问题少年不断出现,上网、逃学、打架、厌学、早恋,这些不良行为,基本上都出现在这些由老人照看的孩子身上。另外,由于这些农村的老人还不适应城镇的生活,缺乏基本常识,导致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3月,由于老人看管不到位,我校一位年仅8岁的孩子坠楼身亡;12月的一个下午,由于老人在密闭的房间里用煤取暖,导致四婆孙煤气中毒,我校9岁的二年级学生煤气中毒身亡当场死亡。父母是挣了钱,可是孩子没有管教好,甚至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挣了钱又有什么意义?这是许多年轻父母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也遂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孩子、老师的强烈要求下,于是许多父母选择了留下。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再加上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低,在外找工作难,收入低,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妈妈留下来照看小孩。

2、外出务工带子女的诸多不便。

有的进城务工者,由于长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打工,就把孩子接到当地去读书。尽管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障农了工子女就近入学。但是,事实上农民工子女要进入一所好的学校是相当困难的,就算入了学,也无力支付高额的费用。他们没有选择,大多只能进入当地民办学校或条件差的学校,这些学校师资力量欠缺,办学条件简陋。在这里上学,将来也无法参加当地的高考,由于教材不同,今后再回本地就读初中高中,又怕适应不了。通常情况下,在打工地就读一年两年后小学后,全部又转回原地上学。反复的转学,对孩子的学习是极不利的。为了孩子的学习,从小学开始,就让孩子留在当地上学,还是年轻父母们的最终选择。

3、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

每期开学,城镇学校都会出现小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一边是城镇学校生源严重超员,无法承载那么多的学生;另一方面农村中心完小、薄弱学校生源不足。当今的年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所好的学校里学习。纷纷由农村转向城镇条件好的学校。由于在县城上学各种开支多,房租贵,生活压力大,于是,大多数父母选择让孩子在城乡结合部的城镇学校就读。在我们这样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平均每期都会接纳30名以上从外地或本县其他乡镇转学来的学生。学校一半以上学生都不是当地常住人口,这部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成为我校生源的主力军。

二、陪读妈妈们的生活现状

秋季,中心完小陪读妈妈就业情况统计:

租房户学生数:266人

父母都没有外出,父亲干活,母亲无任何工作的85人。

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照顾孩子且无任何工作的38人。

以上数字显示,陪读家庭中,46%的家庭妇女无事可做,另有54%的家庭妇女能够工城镇租住地找到工作。这么多外来户,如此多的的流动人口,有工作的陪读妈妈和那些无事可做的陪读妈妈们,她们的生活现状是怎么样的呢?

1、有活干,她们苦不堪言

有一部分留守母亲,因为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技能,他们可以到附近的工厂做工,有相对固定的收入。工厂上班,三班倒,没日没夜。进不了厂的,有的就做临时工,每天一大早,就可以看到她们焦急等待有人找她们去干活的场面,临时工都是体力活。这些妈妈们往往是和父母们住在一起,租 比较宽一点的房子,房租在1200元以上,月开支1500元。这些陪读妈妈们,他们除了繁重的家务外,还要挣钱贴补家里生活,管理照顾孩子、赡养老人,整天忙得像一台机器,三四十岁的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都要大出10岁以上。她们又当爸爸又当妈妈,辛苦可想而知。

2、无活干,她们省吃俭用,苦闷度日

还有一部分留守妈妈们因为没什么文化

素养和基本技能,根本找不到任何活,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租一个单间房子和孩子住,专门照顾孩子的生活,不和老人一起住。这些妈妈们的全部生活就是一天为孩子弄好三顿饭,剩下的时间就只有寂寞无聊。我们走访过不少这样的家庭,她们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内容枯燥乏味,生活水平不高,省吃俭用。这些家庭房租一年在1000元以上,日常开支在1000元左右。由地工作不好找,小生意又难做,这些妈妈所占的比例在陪读妈妈中占30%左右,而且呈上升趋势。

3、没有安全和保障

这些陪读妈妈们在承担家庭重担和照顾子女之间,忙忙碌碌度日。低保、失业,是针对于当地户口的家庭,这些农村来的女性是无法享受这一切,她们成了一个没有保障的群体。因此,她们有的只能拼命干活,补贴家用;没有活干的,只能拼命节俭,节省开支。因为是女性,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都不是很好。特别是她们的心理负担重。丈夫长年不在家,她们一方面照顾好家人,一方面还要承受着对丈夫的无尽思念。没有沟通和交流,使她们心情压抑。有的人年纪轻轻的到处求神拜佛,有的人打牌赌博来消磨时间赖以度日,造成了对家庭、社会和自身的伤害。

三、思考和建议

陪读妈妈这个群体,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存在着,并且会遂年增加。她们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如果加以整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状况,而且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从而服务于社会。我们认为,各级部门都应充分重视到这个特殊群体,对她们进行人文关怀。首先,各社区应该准确掌握这些外来人口的资料和数据,政府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知识方面的培训活动,提高她们的文化素养。另外,开展技能培训,给她们创造就业的机会。

【第2篇】6月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好范文网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阅读!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日常资金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3篇】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从开始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但由于金融风暴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通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择、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 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择就业的占51%。特别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择比较平均,没有人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择1500--3000,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能力、改革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择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择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择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择1500--xx,没有人选择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一、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择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择就业的要略高一些。特别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择考研,对于选择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择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可以接受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只有4%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考虑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择,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岗位的多元化和发展机会要大,其次则是工作待遇和国际化水平。

5>; 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政府部门,外企、事业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11%的同学愿意选择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五成同学选择1000--xx,极少数选择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关心的占9%,了解比较少的共有6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通过学院张贴通知公告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择,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6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有76%的同学已经签约了3个以上的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四成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16%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16%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提高能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能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调研结论:

一、纵向比较

对于热能专业,目前仍有过半的同学没有签约就业,有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考研。除了金融风暴对于产业的影响,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招聘信息、区域产业发展信息流通不畅也是主要原因,同学们在学校训练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的专业职业证书并不如交流沟通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重要,特别是同学们并没有在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对于环境专业,与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学没有就业,其中多数选择考研,另外多数同学认为自己欠缺数据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建环专业就业,同学们的就业率突破七成,但仍认为学校的就业信息支持比较匮乏。

二、横向比较

1、比较实际就业情况,建环专业的同学就业率最高,其次为热能和环境,其中环境专业的同学考研人数最多。2、在大学期间,有自己职业规划的同学不足三成,其中环境专业最高为21%,其余同学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3、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实现就业后择业,能够接受工资待遇较低的工作,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成为同学们择业的首要标准,国有企业依然是同学们的首选。4、归纳同学们的经验教训,学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间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首先需要重视的方面。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应当在职业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实习实践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强工作;作为同学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早作准备,认清当前的外部环境,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理想与现实的交汇点,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第4篇】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调研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调研学生问卷

亲爱的同学:这是一份与你学习、成长与发展有关的调查问卷,我们希望通过这份问卷,了解你在学校的一些情况。这份问卷不记名,我们承诺不将作答结果透露给与此研究无关的任何人,包括学校老师。所有选择题均为单选,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按照你的真实想法作答即可。谢谢你的合作!

1、你现在是:①小学生 ②初中生 ③高中生

2、你的学校所在地:①城市 ②农村

3、你的性别: ①男 ②女

4、你是否独生子女:①是 ②否

下面的题目是一些描述性的句子,请判断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你的情况。

5、我的学习一定要老师不断的督促,才能学好。

①很符合 ②不符合 ③不清楚

6、你认为老师对你学习、成长等各方面情况的了解

①很多 ②很少 ③一点也不了解 ④说不清

7、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能不能灵活运用教育方法

①能 ②不能 ③说不清

8、你认为当前学校的师生关系怎样

①非常融洽 ②比较融洽 ③一般 ④比较紧张

9、你认为老师在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方面做得好不好?

①很好 ②一般化 ③不好 ④说不清

10、“在学校里,我经常感到孤独。”你觉得自己是不是这种情况

①是 ②不是 ③说不清

11、你觉得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好不好?

①很好 ②一般化 ③不好 ④说不清

12、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找谁?

班主任(任课老师) ②同学(朋友) ③家长 ④无处述说,闷在心里

13、“我不会主动和父母交流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你觉得这种情况符合自己的实际吗?

①符合 ②不符合 ③说不清

14、“遇到困难时,我总能积极寻求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这种情况符合你的实际吗?

①很符合 ②基本符合 ③不符合 ④说不清

15、你认为当前最让你感到困扰的问题是:

①理想问题 ②学习问题 ③网络上瘾或其他心理行为问题 ④人际交往及情感问题

16、“我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要,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我能实现自觉、主动地发展。”这种情况符合你的实际吗?

①符合 ②基本符合 ③不符合 ④说不清

17、有的学生一旦父母的要求不符合他的需要,就会和父母吵闹。这种情况在你的身上发生过吗?

① 经常发生 ②很少发生 ③从未发生 ④说不清

18、你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优势、不足”等方面的了解情况是

① 非常了解 ②了解一小部分 ③不了解 ④说不清

19、你认为对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①社会因素 ②学校因素 ③家庭因素 ④说不清

20、你认为现在老师和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好不好?

①很好 ②一般 ③不好 ④说不清

21、你认为家长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吗

①非常需要 ②不需要 ③说不清

22、你认为现在学校里不喜欢学习的学生

①越来越多了 ②基本无变化 ③越来越少了 ④说不清

23、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避免因违反制度而受到处分。②大家都遵守纪律能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③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好评。 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每一个学生最起码的要求。

24、当学校规章制度与你的个人自由发生冲突时,你的选择是:

①无条件遵守规章制度 ②有人监督时就遵守 ③我觉得制度合理就遵守,如果我觉得制度不合理就不遵守。④如果违反制度处罚严重就遵守,如果处罚不重就选择不遵守。

25、在学校里,老师们是否经常主动找你谈心,并给予你指导和帮助?

①有 ②没有 ③说不清

26、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出现伤心、难过、生气等情绪时,你会怎么处理?

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②找自己信任的人聊、写日记 ③砸东西、发脾气④努力压制自己不让别人看出来

27、如果学校设有心理辅导室,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你会去接受辅导吗

①会 ②会,但不愿意让别人看到或知道 ③不会,我觉得没用 ④说不清

28、你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集体活动?

①是 ②不是 ③说不清

29、你认为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对你的思想和行为有帮助吗?

①有 ②没有 ③不清楚

30、班级组织班会或队会,班主任通常是:

①让学生组织 ②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并参与到活动中 ⑶老师不管不问 ④说不清

31、你对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满意吗?

①满意 ②一般 ③不满意 ④说不清

32、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效果怎样?

①很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说不清

33、你认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好不好

①很好 ②一般 ③较差 ④说不清

34、你认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①很有必要 ②有必要 ③没必要 ④说不清

35、你们学校有学生科技兴趣小组吗 ①有 ②没有 ③说不清

36、你是否参加过科技制作或科技竞赛活动 ①是 ②不是 ③说不清

37、你是否有过小创意设计、小发明、小科技论文、科学幻想画等科技作品

①有②没有 ③说不清

38、学校经常组织你和同学们参加科技教育活动吗?

①是 ②不是 ③说不清

39、你对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怎样?

①浓厚 ②一般 ③没有兴趣

40、你希望学校多组织科技教育活动吗?①是 ②不是 ③说不清

青少年创新素质培养专题调研问卷

德育活动(含思品课、班队会、主题活动等)历来受到同学、老师与家长们的关注。为了策划并组织更符合同学们需求的德育活动,我们特邀请您参与这次问卷调研,衷心感谢您的参与与配合!(除第6题外均为单选题)

性别: 年级:

1、最近1年中,你是否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德育的主题活动(如征文、演讲、学雷锋活动、义卖活动等)?( )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偶尔参加 d.从不参加

2、你觉得现在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 )

a.形式和主题都不错 b.主题比较陈旧 .c形式不够新颖 d.形式与主题都不好

3、你一直担任班级宣传委员,表现非常出色。但老师希望这次改选由你担任文体委员,加强班级文体活动,你会( )

a.仍然当自己拿手的宣传委员 b.勉强听从老师的安排

c.积极尝试做好一名文体委员 d.回家听取父母的意见

4、班级推选你和另一位同学参加大队委员竞选,那位同学向你取经,你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竞选演讲稿与他交流分享?( )

a.没什么好交流的,大家各凭本事 b.不情愿,碍于情面敷衍一下

c.积极向他介绍自己的竞选方案 d.愿意向他介绍,但是也要求知道他的竞选方案

5、你担任交通协管志愿者,发现不少行人未遵守交通规则,你会( )

a.站着就行,我本来就是装装样子的 b.我劝阻过就行,结果不必太认真

c.注意方式方法,劝阻对方遵守 d .拉住行人一定要对方遵守不可

6、老师要求你策划一次主题班队会,你会( )

a.参照以前的方案 b.根据同学意见设计

c.向老师求教 d.精心策划好方案后听取老师同学的意见

7、的十大流行词汇出台,其中有好几个描述的是你所不了解的事件,你会( )

a.都是社会现象,我是学生不知道也没关系 b.我只要知道这十个词汇就不错了

c.有意思,想了解一下这十个词汇所表达的意思 d.选两个感兴趣的了解一下

8、你与3位同学组队代表班级参加区、市级各类竞赛,临赛前却患病发烧,你会( )

a.休养身体,退出比赛 b.调整身体状态,带病坚持参赛

c.请老师另外安排人参赛 d.让另3位同学回答问题,自己就去凑个数

9、你最喜欢的德育活动是什么?为什么?

10、你希望增设哪些德育活动?为什么?

【第5篇】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游玩费”、“通信费”、“恋爱费”逐渐增长,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因此,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第6篇】关于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20**年7月,省委安排的首批大学生到宿豫经济薄弱村任职;同年9月,xx区公开招聘16名大学生到新农村示范村任职。两批大学生在我区农村担任“村官”都已一年左右。一年来,他们在农村工作如何?收获如何?对农村贡献如何?农村对他们的评价如何?……带着这一系列问题,xx区人事局成立的《大学生村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调研小组一行先后到达我区6个乡镇、18个经济薄弱村和相关部门,以集体座谈、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的在农村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经过深入调研,仔细分析,认真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发展过程

我区大学生村官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部署阶段

xx年5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苏办发[xx]22号)通知,转发了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部门《关于选拔千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实施意见》,从此拉开我省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帷幕。

同年6月,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下达经济薄弱村任职大学生专项事业编制的通知》(苏编[xx]20号),根据经济薄弱村的数量,对苏北23个省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县(市、区)总共下达了964名大学生村官编制,其中分配我区41名。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个人报名、组织推荐、资格审查、面试、考察、体检、录用和培训等程序,到7月初,省委组织部公开招聘964名大学生工作全面完成。7月14日,全省千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出征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省委书记李源潮到场送行,并作重要讲话。

(二)安排阶段

7月17日,41名大学生到达宿豫,区委、区政府举行招待宴会、联欢晚会。7月18日,大学生们参观了我区重点工业企业和城市基础建设重点项目。18日晚召开座谈会,区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19日,来自15个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将大学生接回乡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十个一”要求,为他们提供了周到的生活安排,即:每人安排一间宿舍、一张床、一床被子、一顶蚊帐、一辆自行车、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一套桌椅、一套生活日用品、一套工作必需品。工资按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核发,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同时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8月初,各乡镇陆续下发了大学生的任职文件。

为进一步壮大大学生村官队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xx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我区村村有大学生的工作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区于xx年9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首批16名大学生村官,分别被安排到我区16个新农村示范村任职。与省委下派的41名经济薄弱村大学生村官一起,构成了一支活跃在我区农村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成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实践阶段

省委安排的41名经济薄弱村大学生村官和宿豫自主招聘的16名新农村示范村大学生村官,分别从xx年8月份和10月份开始了在宿豫农村的工作实践生涯。

二、基本现状

省委安排到我区经济薄弱村任职的41名大学生,有1人已被聘用到其他行业(上级增补人员尚未到位),目前继续任职的40人中,男29人,女11人,宿豫籍22人,宿城籍5人,外籍13人, 5人被任命为村支部副书记,35人被任命为村委会主任助理。

我区自主招聘安排到新农村示范村任职的16名大学生,目前全部在岗。其中男10人,女6人,宿豫籍11人,宿城籍4人,外籍1人,4人被任命为村支部书记,12人被任命为村委会主任助理。

三、大学生村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安排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是我国重视农村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胆尝试和有效手段。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新生事物,对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由于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棘手问题较多,加之待遇偏低,许多人不愿从事农村基层管理工作。近年来,大批中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更使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面临困境。文化层次低,年龄老化,工作能力有限、工作方式简单、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老大难问题一直伴随着这支队伍建设,急需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活力。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点。无论从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还是从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看,大学生村官相对于目前农村村级干部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他们的到来不仅改变了这支队伍的结构,还带来了新的事业观念、新的知识技术、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精神面貌。“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实使原村干部们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后生可畏”,他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都受到冲击,工作热情得到激发。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村官使农村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有利于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依法、民主和科学治理的要求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的领路人,是新农村各项事业的组织管理者,也是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事务的过程中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而当前农村工作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由此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受到一定局限,工作方式也拘泥于原有的经验基础,很难有大的改观与突破。尽管大学生村官在能力、经验和方法等方面有不利的因素,但他们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先进,法制民主科学意识较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视野宽阔,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引起农村思想上的碰撞和演进,有利于农村村官在科技文化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民主法制、科学意识的更新。如担任来龙镇陵园村主任助理的单楷就任以来提出“三个倡导”,一是倡导文明道德的社会风尚,二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该村农民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3、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大学生村官都是通过一定程序选拔出来的,是大学生中佼佼者,整体素质较高,对党依法、民主和科学执政的理解更深刻,对国家政策、方针和措施的认识更多。对于农民权益的缺乏保障或缺失,他们往往有敏锐的察觉,也常常能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市开发区三棵树乡杨楼村的大学生村官戈新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们没有思想负担,不因循守旧,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律意识,他们可以不用考虑过多的自身利益,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阻碍,能够自觉的按照有关国家法律依法办事,能够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都明显提高,原先的村组干部,包括乡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都更多地考虑群众利益,逐渐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农村基层工作的法制化、民主化、科学化,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4、有利于传播农业先进知识技术

大学生有学识、有见地,他们的到来,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尤其是对于许多毕业于农业院校或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农业技术和发展思路更是他们的优势领域,他们在农村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把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带到农村,造福农民。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现任蔡集镇牛角村支部副书记的王海翠,在该村创办了全市第一家村级农业信息咨询室,及时为村民提供法律法规、农业政策、农技知识等方面的信息。现任皂河镇街东居委会支部副书记的王秀莉,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专业上的特长使她在农村的工作更显得游刃有余。她一方面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努力学习农业新科技,积极推动该村农业品种的改良,合作承包池塘,带头搞规模养殖,带动本村规模种养殖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

勿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管脱离农村基层。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调查发现,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四、对策与建议

一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我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就目前发现的一些现实问题,我们觉得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2、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3、要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其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第三,各高校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第7篇】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培养具备现代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的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青少年学生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普法的效果明显。实践证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花大力气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我区如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情况

**区现有中小学校19所,现有中小学生3万人左右。近年来组织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一)组织网络健全。目前,**区已经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xx”普法规划及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当中。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督促,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全区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区教育局成立了“xx”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也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和督查“xx”普法工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宣传形式创新。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绝大部分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在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中,我们采取了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参观法律图片展览、编排法律黑板报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我们还利用寒暑假、“五一”、“国庆”四个节假日开展了以“带法回家、送法进社区”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了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力度,扩大学法主题的范围。目前累计接受学法教育的人数已达70万人次。同时,**区各中小学校还以“12.4”法制宣传日为活动载体,集中在全区广大中小学生当中集中开展法制宣传。

(三)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区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纷纷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明确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法制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把专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整顿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文化、娱乐和其他场所。

(四)抓协作,发挥综合效应。青少年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区注意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分析

**区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存在死角盲区,亟待加强;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青少年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有待提高。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认识偏差。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各级各类学校,或者一些学生家长,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认识,少数部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能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学校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必然反映在行动上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影响整体工作效果。

(二)社会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诲淫诲盗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屡禁不止,都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曾有法制课教师提出5+2=0,学校一周5天的教育,抵挡不住两天周末社会家庭的消积影响;还有的讲10+1=0,学校十年教育,走上社会一年,就被社会丑恶现象拉下了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方法老化,针对性差。对于在校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虽然我们在加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摸索了一些生动形象、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征文比赛、法制文艺小节目、现身说法等,但这些活动毕竟范围有限,活动时间有限,形不成长期效应,其效果也是短期的。对于法制课,各地大多采用集中授课,强制灌输的方法,尤其是初中、小学,不分年级,不分受教育对象,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相同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或在开学或在结束之时举行一次大型法制讲座或法制报告会,几百甚至几千人集中听课,这种强制性的说教,大多缺乏趣味性,抹杀了法制课的针对性,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四)措施棚架。 “一五”到“xx”普法,各地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比如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法制课教学讲评制度等等,都推动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没有得到一体遵循,有的甚至仅停留在文件里,挂在墙上,出现了制度棚架,不落实。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促进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一)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效果 要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等特点,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彻底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要总结现有成功的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模拟法庭、法律文艺小节目、法制手抄报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编写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法制课教材,提高针对性;要把加强对“双差生”的帮助教育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之一,树立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光荣的教育观念。

(二)协调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首先,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责,既避免重复交叉、浪费人力、物力、时间,又避免互相推诿扯皮、产生真空空白地带,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居中协调指挥;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行使职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比如,加大校园及周边坏境的治理力度,净化影视文化市场,依法打击违法青少年犯罪,帮教失足青少年等等。テ浯危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学校不可能包揽青少年的一切事务。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学生离校期间的管理,要推广洛阳涧西区的经验,“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发挥社区熟悉情况,近便安全的优势,使学校管理与社会管理合理衔接,不留空档。三是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调配合。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密切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动向,一方面要注意加强正面引导,教师、家长要起典型示范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产生的错误,家长要配合学校及时批评教育,坚决予以纠正。

(三)加强领导,健全队伍,提供保障ァ∈紫龋要加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涉及范围广,牵涉单位多,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出面组织协调,赋予各部门相应的职责权限,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支持,领导的重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增强学校法制课的师资力量,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素质,鼓励现有的法制课老师参与法律学历教育,吸引法律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中小学教育事业,彻底解决中小学法制课师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培训,完善他们的法律知识结构,改变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只懂与自身相关法律知识的单一知识结构现状,培养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聘用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各级关心下一代组织的自身建设,促进离退休老同志更新知识,提高关工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要加强各种法制教育阵地建设。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组建法制宣讲团,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开办家长法制学校等,为青少年学法用法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

【第8篇】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

本调查是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掌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现状,旨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要求。多读好书,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适应学生读的好书不多,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还有家长、教师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在发现调查中的问题同时也思考了若干对策,并对家长和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从学生的现状看,课外阅读是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可长时间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大大减少的令人担忧的现象:大学生错别字错得令人堪忧;而从小学生的状况看,课外阅读更显然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许国家教育部已发现并正视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颁布了小学生必读的课外阅读书目。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我校在几年前就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而窄”,开设“自由阅读”课,每年举行“金色之秋”读书节,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背诵作为考查内容。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强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三 调查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为广泛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可能。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在我们学区随机抽取六年级120名学生及其家长和相关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坐谈的方法进行了此次调查。

四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对收上来的学生问卷与家长、教师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能提高学习成绩

帮助不大

影响考试成绩

说不清

人数

26

27

34

33

百分比

21.6%

22.5%

28.3%

27.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其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使其个性健康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甚至是部分非语文类老师对此的认识却并非这样。从以上调查汇总表可以看出: 高达22.5%的学生和家长对读课外书的态度不够支持,27.5%的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成绩,只有21.6%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读课外书是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可见,由于长年来推行应试教育的浓重阴影,使得被誉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启智慧之门的课外阅读受到了如此无辜的“冷落”,使得期待点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与“读书之乐”无缘。这是这群孩子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第9篇】农村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二、调查方法及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时间是7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0份。

四、调查情况:

问卷共设置了十五个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看出,80﹪的学生对数学兴趣很高,80﹪学生偶尔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问题4看出,55﹪的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是很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自发地对所要学的内容思考并提出问题,70﹪的学生偶尔能提出问题。 由此可见自主思考学习的同学很少。

4、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习方法是弄懂新知,划出不懂得问题,70﹪的学生是掌握有关的知识,10﹪的学生知识看一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习惯性的总结,有80﹪学生在上课时习惯于记录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能积极主动地找同学、老师加以解决。40﹪的学生是有时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识能主动询问老师及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要靠自己认真思考,多动脑筋,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有70﹪的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积极性很高,一般占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自觉完成作业的只占30﹪,由此可见学生的自觉学习很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极少的一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依靠于老师的讲授。

调查结论

从问卷可以看出通过调查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要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研究,循序渐进地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10篇】有关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 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第11篇】来自西部学区小学生现状的调查报告

鹅溪学区地处湖南省新化县最偏远的地方,与益阳安化毗邻,共1.5万余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当地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扛树,或者在家打猎来维持生计,很多农民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该学区一共有8所小学,每所小学管辖3~7个行政村,在校小学生共900余人。学生在思想、生活、路途及学习上都与城里的学生存在天壤之别。根据笔者近一年来的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留守学生数量多、情感孤寂、性格怪僻。

在鹅溪学区近900多名学生中,我们共走访调查了200多名小学生,其中53%学生的父母全部在外打工,被寄托给祖父母或者远亲近邻;40%学生的父母虽然有一方在家,但是家中不是有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就是有呱呱坠地的婴儿需要呵护;4%学生的父母在家务农或者经商;3%学生的父母离异或者全无。

虽说学生的怪僻性格有遗传的因素,但大部分是与周围环境和父母教导有关:有些留守学生的家长迫于生计,每年春节一过就背井离乡,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他们认为只要有钱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因而与孩子缺少交流,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而留守在家中的父母不但要照顾老人小孩,还要承担琐碎的家务和繁重的田间农活,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那些隔代教养的学生,由于代沟的存在,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老年人不易觉察孩子的内心思想,很难接受新事物,因此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内向、悲观、孤僻。

据调查,在被访的学生中,53%学生表示遇到烦心的事情或者困难会闷在心里,27.5%会和自己要好的朋友或者同学交谈,10%的会和自己住在一起的亲戚或者邻居交谈,9.5%表示会和父母诉说。在这些留守学生中86%的学生都希望父母留在自己的身旁,其中六年级的陈晓慧同学在她的作文《我的苦恼》中写道:“当我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欢快地走着的时候,我就感到苦恼,我很想哭,我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那样就好了……”

【第12篇】农村中小学生道德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中小学生发育普遍提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因中小学生心理发育的滞后性与生理发育的超前性的矛盾,引发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诸多问题。如社会公德意识滑坡、尊师节俭意识差、厌学情绪及“早恋”等,必须认真解决。

其一,社会公德意识薄弱。“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市场经济正处在与计划经济的接轨阶段,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负面效应,“一切向钱看”的思潮严重侵蚀着中小学生的心灵,这是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有的家长热衷于抓经济而忽视子女教育。有的认为“树大自直”,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总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放任自流,从而助长了孩子不良行为的发展。另外,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健全,也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因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有的中小学口头上。喊的是“素质教育”,行动上却大搞“升学教育”,以至学校德育工作或形同虚设,或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从而导致中小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不能得以解决。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学校应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位,重视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家长必须言传身带,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熏陶,使青少年从师长的身上找到做人的规范。

其二,尊师意识差。“尊敬师长”,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但近年来,因种种原因,出现了师生关系淡漠乃至情绪对立现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改善师生关系、增强中小学生的尊师意识是系统工程。国家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法规,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发放,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各行各业要树立“尊师重教”风尚,真正使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业务进修,提高自素质,为人师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成为学生的楷模,以密切师生关系。

其三,学生节俭意识差。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是当代农村中小学生的另一倾向。如有的“零嘴”不断,有的甚至汽水喷同学,遭踏父母的血汗钱。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家长的“补偿心理”。觉得前几年条件差,自己的童年很寒酸,不能让孩子再过那种穷日子。二是“攀比心理”。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让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低人一等,于是“打肿了脸充胖子”。三是学校教育不力。教师们认为那是学生的私事,该由家长管。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认识。要通过家长学校等到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从而使家长对孩子“爱而不溺”,从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学校社会应大力弘扬“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四,厌学情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急功近利”,急于赚钱。在利益的诱惑下,有的家长鼓励孩子辍学赚钱。一是“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教师往往把目标定在培养“尖子生”上。结果,许多学生因学习“不跟班”而丧失学习信心。一是因学籍管理的弊端,一些辍学生仍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学历证书等。但笔者认为,上述原因仍是表象。造成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有的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某些素质低下的人却能通过非正常渠道找到一份好工作。对此,家长、学生只能无奈地慨叹。试想“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谁还肯发愤读书?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出路仍寄希望于改革。只有革除“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的弊端,任人为贤、量材使用,能者上、庸者下,才能激发农村中小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其五,“早恋”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随着农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性”意识觉醒提前。中小学生“性”行为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早恋”现象是社会产物。首先不健康影视、书刊、网吧等,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是“性教育”的不力:社会缺少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性教育”措施;父母谈“性”色变的传统观念;学校“性教育”的形式主义等,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农村中小学的“早恋”现象,必须持积极的疏导方针。一方面,对农村中小学生的“早恋”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另一方面,要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正确的性道德、性观念教育,进行积极向上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于学习,从而健康地成长。

其六、“网恋”现象。随着农村电脑的增多、网络的普及,一些中小学生开始迷恋“网络”。有的因上网影响了健康,有的因上网而荒废了学业。对此,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无可奈何。网络世界为青少年认识世界开启了一扇窗口,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但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正处在逐渐形成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经不起强刺激和低级趣味的诱惑,有的在网络世界迷失了自我。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一方面,家长必须切实加强对家庭电脑的管理,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监控和引导,干预孩子无节制的上网。学校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文明上网”,拒绝色情诱惑,争当文明青少年。另一方面,软件开发商应多生产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软件,使他们从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健康成长。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对网吧的监管,不断净化网络市场,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生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在学校的反映。我们深信,只要不断深化改革,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指示,一定能使农村中小学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前进,从而使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地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13篇】到村任职大学生现状调研报告

到村任职大学生现状调研报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干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

_____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村任职作为乡党委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培养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重大举措。

今年1月,上级组织部门共选聘2名大学生村干部,到我乡脚家箐村委会和狗街村委会,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一职,其中,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专业人,专业人,两人均系汉族,平均年龄24.6岁。经过对大学生村干部开展认真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生活情况

一是思想进取。他们摆正心态,树立为民思想,努力实现角色转变。他们决心打破干部群众“一帮文弱书生,什么也做不了”的疑虑,坚定“大学生到农村,将大有作为”的信念,把到村任职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更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也逐渐地对村官工作充满了乐观和自信。

二是工作扎实。他们能遵守有关工作纪律,按照规定时间正常上班,有时还能根据工作需要加班加点,工作比较稳定。他们能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尊重群众意愿,从实际出发,依托当地区位、气候等条件优势,结合自我专业能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帮群众理思路、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了五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工作中基本当好“六员”,即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当好经济发展的服务员,当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员,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员。

三是生活正常。任职干部较好发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能力行节约,克制铺张浪费,从自己微薄的补贴经费中开支生活费用,做到不吃、拿、卡、要,有时还对困难群众进行扶持。

二、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结合实际,通过请销假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学习交流培训制度、《民情日记》管理制度、书面材料报送制度、阶段性重点工作报告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考核评优制度、严格执行“五不准”制度、统一建档制度加强任职干部管理,受到良好实效。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体现在群众思想工作不够深入,工作方法不够丰富,工作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二是建设资金不足。

三、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选拔任用力度;二是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提供资金、项目等各方面支持,使其“带着资金下村”,更好建设新农村;三是进一步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加大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宣传力度。

【第14篇】关于中学生读经典名著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读经典名著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名著”是很容易让大多数中学生敬而远之的两个字,特别是在选择日益增多的今天,反映中学生校园生活与情感的小说随笔与成功的同龄人自传更受中学生欢迎。它们有时代气息,符合中学生心理需求,自然比那些距离遥远、长篇巨制的名著更有吸引力,但这正如大众与精英的关系,谁也不能取代谁,而后者更值得关注。

然而在知识大爆炸年代,读书却变得更难了,难在书的选择上,如何选择一本好书?按理说,那些经过悠悠岁月沉淀、经过优胜劣汰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应该是我们的首选,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点在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据上海译文出版社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反映,有85%的学生不读名著。 尽管不读名著的孩子一样能长大,但是可以肯定,读名著的孩子和不读名著的孩子长大了会有所不同,就像有首现代诗里写的一样:“写诗的人与不写诗的人,没什么不一样/读诗的人与不读诗的人,不一样”。

当代中学生在认识名著中有几个比较有代表的误区:

误区一:名著是闲书,没有教辅书来得实在。(采访对象:李佳佳,女,高三学生)

其实,我在念小学时,就开始接触比如《西游记》、《格林童话》之类的名著,开始并不是很愿意去看这些看不太懂的东西,但父母总在耳边说:看名著就像锻炼身体一样,一辈子受益。尽管名著中的语言不太符合我们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这里的爱情故事比时下流行杂志上的爱 情故事,不知要高出多少个档次。而且,那些巨匠们玩情节、玩思想,的确很有味道。

我和名著划清界线始于高一。记得有个周末,我一睁开眼来就随手拿起枕头边的《红楼梦》,看着看着,情至深处,我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父亲敲门进来喊我吃饭,看到我这个样子,再看看我手里的书,他竟然气愤地把书撕成两半,还嚷嚷道:“你难道不想考大学了么?”

“是看名著重要还是考大学重要!”父亲边说边开始收拾我的书桌,把所有和学习无关的书籍都没收了,临了他还说:“等你考上了名牌大学,随便你怎么看!”我当时特不理解,这是记忆中爸爸第一次冲我发脾气。

很快,期中考试的成绩就出来了,我们班级有50个人,我只考了第36名。说实在的,我能感觉到这次考试我发挥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我也就这么大能耐了,这也使我看到了重点高中学生的实力,要赶上他们、甚至是超过他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终于明白了老爸为什么不要我看名著了,不管是名著还是什么书籍,只要是课外书,有几本比教辅来得实在啊!

误区二:太忙了,哪有时间看课外书(采访对象:陈冬冬,男,高二学生)

我从来不看课外书,中外名著,我也打小就没有接触过。但是你不能据此断定我不爱学习,相反,从我有记忆以来,我总一直在忙着,甚至远远比一般的同学要忙。

记得还在念幼儿园的时候,我的休息时间就只有周五一个晚上,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是不能超过90分钟。周六周日,我就在文化宫的各个兴趣班学习,我学过绘画、书法、钢琴、吉他,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接触英语。

记得高一的时候,有个朋友来我家做客。当他看到我的书架上一排一排花花绿绿的书时,大为感叹地说:“想不到你不是个书呆子嘛,知识面这么丰富啊!”但是不过三分钟,他又说了一句:“怎么这么多书,连一本名著也没有啊!”

我还没来得及答话,就被刚好送果盘进来的妈妈抢了先:“我家冬冬现在准备出国,外语要补的东西很多,没时间看那些课外书。”

是啊,小时候,是不知道看,现在,是没时间去看。

误区三:名著该有保质期吧。(谢贝贝,女,高二学生)

在不少人眼里,我应该是个熟读“四书五经”的女生,因为我的文章常常在报刊上发表,甚至我还会写成人的爱情小说。但我从来不看那些名著。尽管我每个月花在买报刊书籍上的钱绝对不低于100元,但是这些都是很实用的,我可以学到东西,这些东西对我写文章很有帮助。

我第一次接到编辑电话的时候正念初中三年级,他问我:“你都看了哪些中外名著?” 我说:“我从来不看那些,因为我感觉名著的语言习惯和我们现在的大不一样了,如果看得多了,我还担心自己模仿上了,那样就有可能写不出东西了啊。”

编辑沉默了好久才说:“孩子,你现在还小,不能功利,现在多读些书,等你以后走上社会了,或者是等你写过几年文章之后,你就会明白,名著和流行小说、期刊之间的区别。”

我暗自感觉好笑,思想和老爸的一样老土!显然我们之间有了代沟。

我真搞不懂,名著真有那么重要么?写名著的人和我们不属一个时代,他们写的是那个时代的文化,难道名著就没有保质期么?为什么我们要搁下时下一些很不错的“写家”的东西不看,去看这些古董呢?有几个人真能看懂啊?

个案采访结束后,我很诧异:名著是良药,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为什么时下中学生都要和名著划清界线、势不两立?

首先可以肯定,只要处理得当,读名著和考大学是没有半点矛 盾的。读大学的时候,曾经聆听过某博士生导师的讲学,他研究的是自然科学领域,但是他的演讲主题却是———《浅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在讲座中,他风趣地谈道:“若想考我的博士生,先准备好《老子》,想过我的答辩,先熟读、读通、读精《老子》———否则我不会安排答辩的!”其实,从许多名人传记、回忆录中都可以看到,这些伟人们是如何成为伟人的,套用牛顿的一句名言就是“我现在之所以显得很高大,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何为“前人的肩膀”?在历史长河中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也!

其次,为了准备出国没时间读名著。出国“留学”,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我有个深圳的朋友,高中毕业就被送到了加州一华语学校,到国外去学汉语也算是奇闻,当时她理直气壮地说:“有了洋学历,还担心回国找不到工作?”她是去年六月份回国的,一心以为拿了洋文凭,进杂志当编辑记者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她错了,直到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买我的帐?不可否认,在某些学科领域,尤其是尖端学科,发达国家是要比我国领先———但是,也无需怀疑,在基础学科上,我们也不落后于人家!西方的月亮并不就比中国的圆!庆幸的是,已经有不少媒体、评论人士在关注这一“拔苗助长”现象了。

再次,名著到底有没有保质期?采访中,谢贝贝同学很聪明地进行诡辩:沙丁鱼会过期,面包会过期,连保鲜纸也会过期———为什么名著就没有保质期?明白这两类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异就不难发现这是个诡辩了!沙丁鱼、面包、保鲜纸与名著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属于外在的,后者是内在的,前者是物质,后者是精神。为什么说名著不会过期?那是因为名著是经过历史选择的结果。

不管怎么样,中学生远离名著是个事实,尽管记者的采访不一定十分全面,但却正好与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调查数据相吻合。

老师和家长: 名著,读还是不读?是个问题!

85%的中学生不读名著,究其原因,很是复杂,因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时间读、读了和高考、中考又没有多大关系、名著“晦涩难懂”等等原因都是当代中学生不读名著的重要原因。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充斥下,在“快餐文化”的漩涡中,一些青少年跟着浮躁的风气走,扑向网络、卡通。名著当然就被冷落了。但是,名著大都是经典,而经典是永恒的,有着永恒的价值和魅力,到底是读还是不读?

笔者有机会与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谭吉明(以下简称学生)和他的父亲(以下简称家长)、某重点中学语文老师谢老师(以下简称老师)及菏泽某大学社会学教授陈斌老师座谈了一次,下面记录的仅是讨论的精华部分。

笔者:谭同学你好!听说你是学校社会调查小组的主要负责人,你们有没有在中学生读名著方面的情况做过调查?

学生:在我们学校做过。那是在教育部对全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名著阅读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之后,教育部把20部名著(针对高中学生)以教学大纲的形式确定下来。我们学校组织过一次调查,发现还是有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看这些必读名著。

笔者:谢老师,能就中学生与名著谈谈你的看法么?

老师:中学生热衷于名著的确不多。这几年,我们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动作是很大的,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学生热衷

【第15篇】关于社区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大学生寒假调研报告

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我社区现阶段的社区教育的调研,可为上级部门审视社区教育供给行为提供线索,也为制定社区教育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一、社区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社区成立于XX年11月,由**一小区、**二小区、官亭小区、广济小区四个居民小区组成。辖区面积0.45平方公里,现有住户3031户,常住人口7389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近年来,我社区在推进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社区党委、居委会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年初,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社区教育工作,制订了切合本社区实际的工作计划,并将其分解量化,严格按计划工作,建立了每月一次与街道互动制度,将当月所做的工作及其他临时性工作及时向街道汇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社区教育工作日益规范,真正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正常化,同时还规范了教育档案工作,每次教育活动有通知、有名册、有记录,扎实有效地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稳步展开。此外,社区还抓好共建工作,通过完善共建机制,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教育成员单位为主体,社区教育志愿者、各辖区单位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建设网络队伍。社区配备了一名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职社区教育管理人员,还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建设,想方设法挖掘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热心的教育志愿者,将他们吸引到社区教育人才资源库上来,更好的为社区教育工作服务,提高教育质量。目前,社区已初步建立了以专兼职人员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以专家、教育工作者、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为重要力量的师资队伍共11名及教育志愿者共22名。

(三)、完善教育阵地。社区充分利用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文体活动室等10处社区教育活动场所,开设了市民学校、社区党校、法制学校、科普学校、老年大学教学点和远程教育教学点,积极为青、中、老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提供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教育。社区图书阅览室配备专人管理,订阅大量的报纸杂志及科普书籍,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社区还认真抓好晨练点、门球场和老年活动室等阵地建设,为居民提供健身场地,安排教师开展各类培训。社区还投入资金,配置了投影仪、电脑等设备为居民开展远程教育,居民有需要,随时可以到社区观看。宣传画廊等宣传阵地也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二月一次由社区和街道科协一起定期更换内容,吸引了许多社区居民和过往行人观看。社区3块黑板报经常刊登有关健康、文化等内容。我们还在《**社讯》上刊登教育资料,张贴在社区每个楼道,进行宣传教育,将宣传阵地延伸到社区各个角落。

(四)、丰富教育活动。社区针对青、中、老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开展了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教育,居民参与率达53%。并形成了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日常性活动与针对性活动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社区影响较大的有社区通过市团委邀请了共青团中央首位“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华中师范大学陶宏开教授,就“青少年健康上网、戒除网瘾”这一话题,与网瘾青年及家长、居民代表举行了座谈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在暑期教育活动中社区安排小朋友开展水资源保护调查、**小学学生与奥运火炬手面对面等活动。在成人教育方面,社区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目标,拓宽失业人员的就业渠道,社区为他们安排了珠花、烹饪、插花等专业培训;邀请各部门专家来社区开办安全政策、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在老年教育方面,社区开展老年电大的学习,成立了社区老年电大教学点,115名学员开展了《老年病预防与治疗》、《学打太极拳》等系统学习,在各活动场所,社区还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开展排舞、腰鼓、乒乓球、中国麻将、曲艺、器乐、书法、围棋培训等15类文体项目的培训。在音乐爱好者邬宝鹤的带领下,社区还成立了“乐之约”音乐沙龙,吸引了一大批音乐爱好者,有来自文化馆、有市曲艺协会的,也有普通的居民,大家互相切磋技艺,隔天晚上在社区活动室里开展活动,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每季度末月的1日,社区与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义诊咨询和健康讲座,相继举办了高血压防治、生理健康、胃病防治与饮食、心血管疾病等健康讲座;与工商部门一起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活动,教居民如何更好的鉴别真假伪劣食品;社区还开展了“学习型家庭”的评比,起到了先进示范作用,还依托社区15支文体队伍,组织了文体活动,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了社区文化。

(五)、特色工作。1、社区教育阵地之一的社区文化宫被评为XX年度宁波市级社区文化宫,吸引了老、中、青、幼各个年龄层的居民,针对性的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在社区东三楼开设的器乐、书法、围棋培训,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少年,目前,共有学生120余人,他们利用放学、节假日的课余时间,来学习自己兴趣爱好,已成了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第二课堂”。2、为整合教育资源,社区还积极寻求共建单位的支持配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今年,**小学、实验幼儿园的文化活动阵地陆续向居民有序开放,居民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活动锻炼,如社区广场舞培训,在文艺爱好者钟荣球等的带领下,目前在**小学、实验幼儿园发展有两支队伍,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目前将近500人,每到夜幕降临,人们自发的聚集在一起,翩翩起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3、社区的远程教育工作也较为突出,是首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市级学用示范点,社区配备了投影仪、电脑、音响、电视机等教育器材,教育场地能容纳120人同时观看,现在,社区远程教育不仅为党员开放,也为居民群众开放,保证每月集中4次开展教育,其他时间居民有需要,可随时播放,我们根据居民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的课件作为学习内容。

(六)、教育效益。我们**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以来,通过努力,荣获了浙江省远程教育示范点、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宁波市社区文化宫,使社区广大居民的学习意识增强了,形成了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了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同度,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以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区的三个文明发展,辖区内无邪教和封建迷信,市民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社区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目前我社区的社区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社区教育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社区教育跟不上社区服务发展的形势,我社区的社区教育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的社区教育发展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共同学习目标的建立不够明确。

创建教育社区是一项依靠于群众、植根于群众、要为群众带来切身利益的工作,如果社区居民对于创建教育社区工作的目的、意义、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自身和家庭在参与这项活动中能够获取的利益缺乏具体的认知,那么这项群众性的工作也就没有了原动力。目前创建教育社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明确的、被广大社区居民接受并认可的共同学习目标,并以此来凝聚社区居民的学习理念,建立共同学习的愿景,找到合作努力的目标。

(二)、社区群众的参与性、积极性有待提高。

社区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居民们自发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多集中于少数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而大多数居民包括那些人们传统认识中比较好组织的中小学生也鲜有参加,活动的覆盖面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产生这种情况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活动所选取的内容、方式并不被居民所认可或喜爱,居民不愿参加;二是开展活动的时间不便于居民参加。特别是上班族,他们白天忙于上班,晚上忙于家务事,很少有时间来社区参加活动。而且,居民们的时间也很难与老师的时间一致,往往老师有空来教授的时候居民们抽不出时间。

(三)、社区缺少专门的文教助理

社区文教助理是社区教育的基层组织者、实施者。我社区文教助理多是由社区工作者兼职,或邀请其他单位的教师开展讲座。这就使社区文教助理在组织活动、发动群众、公文写作、协调上下级关系等方面的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仅仅通过一至两周的培训往往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基于此,上级部门更应加大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了解基层工作现状,协助解决困难,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使社区教育在工作中有方向可循,有办法可依。

三、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及思考

(一)、加大宣传活动力度,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采取写宣传板和海报、发放宣传品和调查问卷、设社区讲坛和网上社区论坛、与辖区内学校联谊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向各种层次的居民宣传本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理念、推进方法、采取的形式、活动进展,让最广泛的群众了解、认知进而参与、支持社区教育工作。

(二)、加强教育活动策划,吸引群众参与。

应加强对居民学习需求和兴趣的调研,可以采取社区网和问卷等形式派发调查问卷,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居民对教育活动的不同需求,以及对目前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策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有兴趣参加的教育活动。活动结束后也应注意收集居民的反馈意见,并归纳总结,作为今后开展活动的实践经验,扩大活动效应,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应有一个统一的协调策划,有意识、有步骤的打造社区文化教育品牌。各社区在此基础上结合辖区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推出特色工作。这样有利于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研究、推广、宣传和总结。

(三)、针对社区不同人群,调整活动层面。

鉴于社区内人员构成情况较为复杂,建议针对不同受众,调整教育活动层面。可组织社区内贫困户成立“自立型”学习组织,开展以政策宣传、法规教育、理论学习、医疗保健、观念转变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离退休职工成立“自娱型”的学习组织,开展以音乐、绘画、模特、英语、徒步走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下岗失业职工成立“创业型”学习组织,开展以就业技能培训,政策法规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成立“育人型”学习组织,开展以家长讲坛,学生考前心理辅导,与学校、幼儿园联谊等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通过这种分层次的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在教育活动中各取所需,切实获得利益,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学生现状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学生现状报告多篇范文,全文共有3879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学生现状报告多篇.doc》
学生现状报告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