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真正意义新版多篇范文
[说明]中元节的真正意义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元节民间祭祖习俗 篇一
民间的祭祖活动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民间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烧钱纸封包,称烧“包衣”,或者还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中元节的注意事项 篇二
1、注意言行举止,不可诋毁鬼神。
虽然很多人是不相信鬼神的存在的,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是比较信鬼神的,在中元节前后,是不可以随随便便说一些奇怪的话的,这样容易引起别人的恐慌,会严重影响氛围。
2、不可偷吃祭品,不可乱捡冥钱。
在我家那边的习俗里,每每到七月半也就是中元节,前几天都会分好冥钱,比如冥纸,元宝等,然后将他们装进纸袋子里,并在纸袋上写好祖先的逝者的名字,然后带到各自的坟前焚烧,那些钱是给祖先亲人用的,我们不可以在坟前乱捡那些钱,不然先人会有怨气而找上你。
3、避免夜晚出门,并且不要走路时回头。
中元节那天气氛是比较诡异的,感觉晚上的时候路上都是死者的魂魄,这天最好不要走夜路,万一一点风吹草动,会吓着自己,特别是生辰八字不怎么好的人更要注意,如果实在有事要夜晚出行,最好一定要拉上几个人和自己一起,给自己一点安全感,毕竟人多力量大嘛。
4、切忌半夜照镜子,熬夜。
中元节前后人间的阴气是比较重的,万一在照镜子的时候,鬼像恐怖片里播放的那样突然出现在镜子里,然后伸出手来把你掐死了怎么办,这是非常恐怖的,半夜的时候,是人体比较虚的时候,元气比较弱,万一鬼上身了怎么办,在养生上也告诉我们尽量早点休息。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风俗 篇三
中元节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是中元节习俗之一,中元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习俗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我国各地的中元节习俗
河北省: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广西: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g 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幡”。
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www好范文网.baihuawen.好范文网cn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云南省: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烧街衣 篇四
这是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中元节美食 篇五
1、吃鸭子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中元节就吃鸭子。
2、吃濑粉
广东地区,中元节会吃濑粉,代表着祈求平安。濑粉是他们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广东各个地方的大街小巷上的小吃摊都有卖。濑粉的吃法也有很多种,广东人在庆祝寿辰的时候也会吃这道美食,有添福加寿的寓意。
3、做茄饼
每到中元节这天,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传说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4、蒸面羊
在华北地区,中元节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5、吃饺饼
江浙地区,中元节他们都会吃“饺饼”,这是一种类似春卷的食物,是江浙一带传统的食物,也是江浙地区随处可见的传统小吃。他们还会吃另一种食物,叫做“扁食”,其实就是一种馄饨,这种馄饨皮比较薄,形状狭长。
中元节习俗 篇六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古诗里的中元节,你背过吗? 篇七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描写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日赠张尊师》(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唐)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寄道侣(选一)》(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节七忌三宜 篇八
七忌分别是:
一、偷吃祭品
中元节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均有祭祀的方法,主要是用来布施鬼神,而人们准备的祭品都是专供鬼神享用,如果有人不懂规矩偷吃祭品,则容易发生与鬼争食,从而引起鬼灵的怨恨,从而遭遇烦恼邪恶。
二、带红绳
红绳虽然为吉祥之物,但是在中元节还是最好取下,因为红绳为阳物,有一定的聚气效果,而所聚之气能够有助于鬼神的气力,所以容易遭到鬼神的争夺。
三、捡路边的钱
中元节鬼神出现概率高,而一般都是有烧纸钱的风俗,鬼神也会自己顺路获取,如果巧遇有真钞,还是不好碰为好,以免犯了鬼神忌讳。
四、筷子插在饭中央
中元节筷子插在饭中间,这是典型的祭祀供鬼范例,鬼神看到之后会食用,如果在吃饭时候做这个动作,容易招惹到鬼神到你身边。
五、晚上拍照
由于中元节鬼神出现概率较高,晚上拍照容易拍到鬼神之相,而闪光灯对鬼神的伤害也是巨大,容易惹恼鬼神。
六、玩碟仙
碟仙也是鬼通的一种,在中元节玩碟仙容易把鬼神引进家中,甚至不排除附身的可能。
七、熬夜
中元节熬夜的话,人的精气神会下降很多,从而给一些厉鬼有可乘之机,夺取身体,所以鬼月要避免熬夜劳累。
三宜:
一、祭祀
这个是大部分传统的项目,按照传统做法即可,对于子孙的护佑价值较大。
二、放河灯
此行为还是宜在晚饭之后抓紧做,做完回家,路上不可回头。
三、吃毛豆
这个是江南的风俗,毛豆为生发之力,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和恢复活力。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篇九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元节的真正意义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