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多篇】范文
【概述】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 篇一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
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4、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5、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内容是: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 篇二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 篇三
艺术成就,领域,作家,朝代,代表作品,成就或地位
书法,书圣(王羲之),东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绘画,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雕刻,北朝,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重点考点】
1、下术品问世时间距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D )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D龙门石窟佛像
2、“漂若浮云,矫若惊龙”是(王羲之)的书法。
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行省制知识点
产生朝代:元朝
简介: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在地方上,元朝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意义和影响:限制了蒙古贵族在封地范围内自行派遣官吏的权力,从政治上保证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有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代特殊机构:宣政院:负责宗教,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澎湖巡检司:负责台湾及澎湖群岛的事宜。
唐寅
中国古代四大才子中唐寅主要在于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唐寅水墨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中国古代四大才子的唐寅绘画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构图简约清朗,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用笔清隽,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寓有刚柔相济之美。意境平淡朗逸,清雅幽丽,超凡脱俗。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 篇四
1、科举制的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科举制的产生:
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3、科举制的完善:
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 篇五
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经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⑴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
①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在地方设立官学。
⑵政治方面:
①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
②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百官),在地方设立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土豪,官小但是权利大)。建立中朝,限制丞相的权利。
⑶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⑷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南岛和“西南夷”。
3、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 ,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