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知识简述多篇范文
摘要:诗歌知识简述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诗歌知识点 篇一
一、文学、文化常识
1、文体知识
1.1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
区别:唐以后,句数4/8、字数5/7,双句尾字押韵、颔联颈联对仗(格式、词性相同,意思相关或相对)。
例:诗经(无衣、伐檀、硕鼠、蒹葭、采薇)、楚辞、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曹操、咏史、陶渊明、敕勒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
1.2词
别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特征:词牌名(与内容无关)、标题可有可无、一般上阕写景叙事下阕抒情议论
分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
流派:婉约——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豪放派——苏东坡、辛弃疾、范仲淹、岳飞、陆游
1.3曲
分类:小令、散曲、杂剧
特征:宫调、曲牌名、标题可有可无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2、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世称、风格流派、作品
3、课内名句
二、内容鉴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景物:季节时间、地区、花鸟鱼虫、山水日月、风云雨雪
2、场面:农事、战争、狩猎、祭祀、庆典、离别
3、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情感
三、主旨情感
1、忧国忧民
1.1对黑暗的愤慨
1.2对离乱的痛苦
1.3对百姓的同情
1.4对国家的担忧
2、建功报国
2.1建功立业的渴望
2.2报国无门的悲伤
2.3保家卫国的决心
2.4山河沦丧的痛心
2.5还才不遇、仕途失意、壮志未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
3.1游子思家人
3.2战士思故乡
3.3闺妇思离人
3.4思友人
4、生活杂感
4.1山水田园的悠闲
4.2古今变化的感慨
4.3年华老去的伤感
4.4淡泊名利的志向
5、四季
5.1春:初春——生机——喜;暮春——短暂——悲
5.2夏:初夏——暖和——闲;仲夏——炎热——烦
5.3秋:初秋——丰收——喜;暮秋——凋零——悲
5.4冬:严寒无生机——悲;严寒有生机——喜
四、意境
1、雄浑扩大,深邃悠远:江河湖海、山林平原、大漠星云、国家历史
2、小巧玲珑、精细秀丽:花鸟鱼虫、星月小物
五、手法
1、时空关系: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移步换景
2、动静关系: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无声衬有声
3、虚实关系:古今、未来现在、远近、想象眼前
4、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5、联想——想象,比喻——象征,用典——引用(化用),对比——类比,白描——比兴
六、语言鉴赏
1、字词鉴赏
1.1凝练性:准确/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1.2抒情性:传递/烘托/流露/突出了作者/某人的……
1.3音乐性:使文字富有节奏感/流动性
2、修辞鉴赏
2.1描绘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对象……的特征
2.2结构类:对偶、对比、排比、反复
突出了……的特征/主旨,强调/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更有气势
2.3表达类:反问、设问
增强语气,引发读者兴趣/思考
3、句型鉴赏
3.1整散结合:于整齐中加入变化,使语言流畅而有气势
3.2长短结合:增强节奏感
关于诗歌的常识 篇二
一、关于古诗的题材
1、交游诗:包括送别诗、怀人诗、寻访诗等,常常表现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依依不舍、或切切思念、或安慰勉励、或相逢之喜、或离别之愁。
2、怀古诗:此类诗或缅怀古人,或追思古事,多借古讽今,抒发壮志难酬的抑郁,不胜昔盛今衰的悲凉,总结历史教训,讽喻当朝天子。
3、边塞诗和闺怨诗:二者在主题上多有一致,只是表现角度不一样。前者多写边塞荒凉,总有千嶂狼烟、山月羌笛、或抒发爱国情感受,或倾吐思家盼夫情绪,或抨击不义战争,后者多写闺中少妇孤单寂寞、思夫心切,借此传达厌恶战争、企盼和平的主题。
4、咏物诗:常常抓住某物写其内在的精神,以物相象征人格,托物言志,寄寓诗人的情操人格追求。
5、哲理诗:此类诗寓情于景,由景悟理,因事见理,传达出启人深思的哲理。
6、羁旅行役诗:常写旅途所见所感,借此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思念故土家园的心情,怀才不遇、天涯沦落的哀伤。
7、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模山范水,见山水精神,歌赞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个人胸襟抱负;田园诗写村居田园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二才都要即景即事抒情,都讲究情景交融,情在景中。
二、关于诗歌的语言:
(1)抒情性:诗歌语言往往景染情色,情由景出,好的诗歌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形象性:诗歌传情达意不是直接告白,而要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来意境传达。
(3)凝炼性:往往是几个字或几十个字,在极短的篇幅内传达出丰厚的意蕴,诗歌的语言必须以一当十,高度浓缩。由于诗歌语言的凝炼性,所以诗歌中往往有一些空白,要由读者去想象、补充。
(4)含蓄性:诗歌的语言往往是意在言外,由读者去思索。
(5)音乐性:诗歌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具有明显的音乐美,古诗中常常采用倒装句,既有合韵的考虑,又有强调的作用。
(6)多义性:诗歌语言由于人物的心境不同,阅历不同,对诗歌的解读大同小异。
鉴赏诗歌的总原则
① 把握整体,鉴赏局部。
② 遵循文道统一原则,鉴赏表达技巧。
③ 联系背景进行鉴赏。
④ 在鉴赏诗文时,要抓住诗文的文体特点。
诗歌的主要特征:
① 语言的音、形、意的统一。
② 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
③ 运用语言来再现艺术形象,创造出情、理、形、神四者统一的诗歌意境。
④ 诗歌可以表现瞬间,也可表现大跨度的时空。
⑤ 诗歌抒发的感情丰富多彩。
关于诗歌的常识 篇三
唐诗的体类
(1)大历十才子 活跃在唐大历年间(766—779)的十位诗人。分别是: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其诗多为应景献酬之作,少部分诗刻画了**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诗风追摹谢朓,清空疏秀,语言洗练,艺术造诣较高。
(2)王杨卢骆体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其创作扭转了齐梁诗的绮靡之风。对唐诗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人对四人诗风有如此评介: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3)元白体 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的诗风。
(4)元白张王 指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主要指他们的乐府诗。四人均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成员。从诗风而言,元白较平易,张王则偏凝炼。
(5)韦柳体 韦柳是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之合称。二人长于山水田园诗,诗风淡远。但风格有异,韦较为简古,柳则更为淡泊。
(6)长庆体 元稹、白居易首创的以铺叙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体,如《连昌官词》、《长恨歌》、《琵琶行》。
(7)西昆体 李商隐诗辞采华丽,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后人称之为“西昆体”,对宋代诗人颇有影响。
(8)张王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之合称。长于乐府诗,诗多反映民间疾苦,诗风浅近,也称之为张籍王建体。
(9)宫词 一般描写宫中生活,对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讽刺,寄托沧桑之感。宫词中以抒发宫女孤寂哀怨的宫怨诗为主。形式以七绝为主。
(10)高岑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之合称。二人是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诗风雄浑豪放。但风格同中有异,高适悲壮而厚重,岑参奇逸而峭拔。
(11)初唐体 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极年间(618—712)。其总体诗风尚未完全摆脱陈隋绮靡诗风的影响,但已趋向雄丽,气格较为淳厚,遣调用语富丽典赡。这也是古体向近体过渡的一个时期。对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有陈子昂;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
(12)盛唐体 唐开元至代宗永泰年间(713—765),唐诗的`空前繁荣时期,不仅古近体兼备,音节优美,而且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所谓风骨和兴象兼具,气象浑厚,神韵轩举,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人胸襟开阔,乐观向上。诗的流派众多,诗体丰繁。杰出诗人纷涌,风格各异,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维的精致,储光羲的真率,王昌龄的声俊,高适、岑参的悲壮,李颀、常建的超凡。
(13)中唐体 唐大历至敬宗宝历年间(766—826)。中唐前后诗风有明显差异。中唐前期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其诗风格调舒宛,音节流畅,理致清新,遣词省净,风格闲雅,韵味悠长。比如韦应物之雅澹、刘长卿之闲旷、皇甫冉之冲秀等等。后期至元和年间诗风有所变化,诗人辈出,艺术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其代表人物有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风格上既有韩孟的奇险豪纵,也有元白的浅切平易。同时出现“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缺少了蕴籍,这一倾向对宋代欧阳修、苏轼等都有影响。
(14)晚唐体 唐文宗大和至唐亡(827—906);晚唐诗人虽多,但只李商隐、杜牧能称为名家,诗风也颇为复杂。追求立意过深的则流于僻,过浅的则伤于浮;写景状物力求贴切,其不足在琐碎;遣词用语或轻靡,或又过于俚俗。与盛唐相比;少风骨、缺兴象、乏蕴籍。
词的主要技法
(1)勾勒 原是绘画术语。指用笔有力,勾画出所描绘人物或所抒发情感的创作手法。长篇慢词用这种方法尤多。
(2)比兴寄托 “比”“兴”原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指作品形象另有寄托喻意,意旨醇正,比兴手法在词中更是广泛运用。
(3)白描 原是绘画术语。指不烘托渲染,有清新自然之风。像李清照《一剪梅》、苏轼《江城子》是白描手法的典范。
(4)用事 写词时引用前人典故或成语,以此抒情写意。辛弃疾之词就很好用典。
(5)点染 原是绘画术语。指根据词的主题需要,突出重点,同时用侧笔渲染烘托。如柳永《雨霖铃》的前三句就很典型。
(6)铺叙 指铺陈叙述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以前都是用在散文创作中,后来柳永将其用在慢词创作上,以达到层层铺叙、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诗词的风格(艺术特征)
(1)本色 原是指词的可唱性是否合乎音律。后来则指清雅不俗的风格。
(2)平淡 用朴素浅近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历来著各的评论家都非常推祟并倡导这种风格。
(3)尖新险丽 尖新,原是指写文章尖巧新颖;险丽,意为奇险俏丽。这种风格往往追求摆脱平庸,用尖巧之笔,写险丽之境,但处理不好则易出现险怪空虚之弊。
(4)本色当行 本色和当行同义,都指内行。以此评论词时是指该词具有鲜明的词的风格体性。
(5)自然 指不造作。先是评诗的,后成为词学批评中经常运用的一个标准。自然是针对雕琢而言,追求浑然天成、清新脱俗的天然之美。
(6)阳刚阴柔 这是词审美风格的两个基本类型。阳刚之词,多气象恢宏、境界阔大,笔力遒劲;阴柔之词,多意境幽微,情思细密,运笔细腻曲折,风调谐婉。苏轼、柳永是这两种审美风格最著名的代表。但这二者并非是对立的,有时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一个词人身上都有体现。
(7)旷达 这本来是魏晋文人所推崇的自由自适、任性所为的一种风度。常用来评诗,其后也用以评词。词中这类风格的杰出代表是苏轼。苏词的旷达,影响着同时代和后来的许多词人,形成了重要的风格和流派。
(8)含蓄 深藏不露之意。常用以评诗。其主要特征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令人回味无穷,所谓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代词人秦观、周邦彦、吴文英等在这方面尤为出色。
(9)闲谈 原指超凡脱俗的性格。评词则是指一种闲适淡泊的艺术风格。
(10)沉郁 含蓄深沉。原以此评论文章和诗歌。杜甫的风格就是“沉郁”。以此论词,则指意在笔先神余言外,造境含蓄深沉,有思想内涵。但过分强调比兴寄托,不免穿凿附会。
(11)质实 指凝涩晦昧,往往与“清空”相对,过多地使用丽字、代字、僻典,给人以雕琢和晦涩难读之感。
(12)浑成 即浑然天成。指结构完整,形式内容完美统一。
(13)浑厚 指浑朴厚重的艺术境界。原是用于品评文章的。词人通过细致绵密的叙事和写景,自然而然营造出一种含蓄深沉的抒情境界,给人以浑厚深邃之感,宋代词人周邦彦是其代表。
(14)艳丽 原形容南朝宫体诗的风格。用于词则多指以华美的词藻描写女性的容貌和男女柔情。
(15)清雅 清新雅放,苏轼的词即以清雅独标一格。
(16)清新 流畅而新颖,不落俗套。原用于评诗,后以此评词,像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一些清婉之作具有明显的这种艺术风格。
(17)雅正 和雅平正。但过于追求此类风格会导致过度重视写作技巧和音律声韵,忽视词的社会意义。
(18)飘逸 先用于评诗。诗的飘逸公认是李白,就像杜甫之沉郁一样。南宋隐逸题材的词往往多有此种风格。
关于诗歌的常识 篇四
1、诗歌的风格:
民谣、挽歌、古代史诗、寓言诗、古典诗、抒情诗、田园诗、现代诗、短歌。
2、诗歌的结构:
五行诗、四行嘲讽短诗、无韵诗、俳句、五行滑稽诗、四行隔韵诗、十四行诗、散文诗。
3、诗歌的修辞:
明喻、暗喻、讽刺。
4、诗歌的韵律类型:
抑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格、杨扬格、扬抑格。
5、诗歌的诗行:
单音步诗行、双音步诗行/对句、三音步诗行、四音步诗行、五音步诗行、六音步诗行(亚历山大诗体)、七音步诗行、八音步诗行。
诗歌知识点 篇五
(一)语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特点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诗歌知识点 篇六
1、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指的是诗歌呈现出的俊爽刚健的风格。建安是汉献帝年号,这类诗歌普遍反映了社会**和民生疾苦,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建安风骨的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等。
2、七言诗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正式创作七言诗的诗人是魏国的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七言诗。
3、南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气质刚健、爽朗,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较广阔,《木兰诗》为其代表作;南朝民歌则倾向于抒写男女恋情,风格缠绵清丽,《两洲曲》》是其代表作。
4、阮籍代表作是以忧生念乱之情写下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其诗大量运川比兴手法,寄托人生实感,思隐而辞丽,呈现出瑰然特异的风貌。唐代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都是师承阮籍《咏怀诗》而作的人生实感辑录。
5、。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散义家。田同生活是陶渊叫诗的主要题材,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和隐逸诗人。其诗歌兼有半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白然。
6、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自谢灵运始,山水诗成为中围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7、鲍照以其特殊的身世感,发为歌唱,恃调激昂,气势雄健,对李白、杜甫的影响较大。在曹丕的《燕歌行》音响久沉之后,鲍照以其十八首《拟行路难》及大量匕言歌行的杰山艺术成就,奠定并开创了七言诗进一步发展的局面,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8、谢朓是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把诗歌的描绘对象从山水展到一般自然景物,并以大量的新变体诗把五言创作推进到律化,为五言律诗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他的创作实践,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所谓永明体,是在齐武帝水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讲究声韵,对仗工整,文辞华美,篇幅短小整饬。
关于诗歌的常识 篇七
1、诗歌:
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
2、诗歌的特点:
诗歌具有形象性、抒情性、概括性和音乐性等特点。
3、诗歌的分类: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体裁分,诗歌分为旧体诗和新诗两大类。旧体诗的分类,见下表:
《诗经》、《楚辞》
古体诗: 汉乐府:《木兰诗》
新乐府:《卖炭翁》
旧体诗: 绝句:五言绝句:《秋蒲歌》
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
近体诗: 律诗:五言律诗《春夜喜雨》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
词曲:词《西江月》
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歌知识点 篇八
1、树木类
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2、花草类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多赞其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莲花:
①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②用于表达自己的美好品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3、动物类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燕子:候鸟,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屋内或屋檐下,为古人所青睐。
①将其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②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 hó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杜鹃鸟:子规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猿猴:哀伤、凄厉。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4、水月雨类
水:
①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②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雨: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诗人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丰富的人生哲理。
①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②苦雨——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
③雅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④禅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的斗争、扫荡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金风:秋风。
5、器物类
船:
①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是最为常见的。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②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
寸管:笔。
青鸟:信使。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诗歌知识点 篇九
意象
诗人往往选择日常生活中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入诗,根据事物的特性兴怀。
陪伴在我们周围的各色植物,如:梅、兰、竹、菊、莲、丁香、松柏、杨柳、梧桐、落花等。
共存于天地中的各色动物,如:蝉、猿、鸿雁、杜鹃、鸳鸯、沙鸥、鹧鸪等。
变换于自然中的各种气象地理,如: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烟雾、阴晴、明月、夕阳、流水等。
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色器物,如:玉、灯、笛、箫、酒、楼、捣衣砧等。
产生于举手投足间的各种动作,如:饮酒、登高、凭栏、望远、长啸、捣衣等。
这皆为诗人运笔的主要道具,它们已经成为诗人之中约定俗成的普遍暗号,留存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心中。
情感
酬唱送别之情:古人喜宴游交友,然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间不免酬唱赠答、寄友送别,成为诗人抒发情感之由。杨柳、长亭、南浦、酒便成为解读送别之情的暗号。
思乡怀远之情: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是古人的胸襟,然而久别家乡,远离亲人之时,难免怅然,加之古时交通不便,联络缓慢,思乡怀远之情便能绵延千里。月亮、鸿雁、双鲤、捣衣、莼羹鲈脍便成为传递思乡之情的暗号。
咏物感遇之情:古人有感于自然界各色景物的特性而有感于己,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却坚贞不屈的感慨。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松竹梅菊、黍离、历史事件、名胜古迹便成为寄托感遇之情的暗号。
情爱婚姻之情:对爱情的渴望,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宫怨闺怨,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情感。莲、红豆、连理枝、比翼鸟便成为表达婚恋之情的暗号。
闲适恬淡之情:古人超于现实之外,寄情山水,流连田园。所写之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便成为象征归隐之情的暗号。
边塞行役之情:古人常漫游天下,遍访名山大川、边塞关隘、通都大邑等。有感于兹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便成为见证行役之情的暗号。
古诗词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古诗词常见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间接抒情。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如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借庭中飞雪表达诗人盼望春天的焦急心情。又如刘禹锡的《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借大浪淘沙来表现诗人虽多次遭到降职和放逐,但仍充满必胜信心的乐观精神。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的方法。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诗书万户侯。”直抒胸臆,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意愿表达出来。李益的《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将闺中妇女那由热切盼望至深切失望直到怨恨的心路历程表露出来。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诗歌知识简述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