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爱眼日宣传资料新版多篇范文
【摘要】2022年全国爱眼日宣传资料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全国爱眼日心得感悟 篇一
如果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那么近视就是遮住窗户的一层白纱。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近视的形成一般是遗传,营养不良或不正确的用眼方式而导致的。其中,用眼不正确是中小学生眼睛近视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来预防近视呢?
1,坚持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眼睛的新陈代谢速度。
2,学习时要做好“三个一”:手离笔尖要一寸,眼离书本要一尺,胸离桌子要一拳。
3,学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过一段时间就眺望一下远处的绿色植物,或闭目养神,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
4,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在过强或过弱的灯光下学习,不要长时间玩电脑等等。
5,多锻炼身体,多吃含有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的食品,保持膳食的营养均衡。
6,保持用眼卫生,如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等等。
7,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让眼睛得到的休息。
近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所以我们要保护眼睛,预防近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全国爱眼日宣传资料5、眼睛保健常识 篇二
1、眼视光疾病
眼视光疾病,俗称:近视眼、远视眼和老花眼等,这些眼镜疾病都属于眼视光疾病。据统计,中国近视患者已超过三亿人,每年眼镜需求量达7000万副。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郑英德说,我国眼视光患者的数量十分惊人,据统计,仅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就高达50%以上,其他各种视光疾患也在迅速增加。根据对万余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系统的眼视光学方面的普查,统计结果表明:
1、有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者约占总检查人数的70%以上,其中有近50%左右的患者并未发现自己患有屈光异常,另有约30%的患者配的眼镜有明显的误差,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视觉功能。
2、各类机关、研究机构、中小学校的发病率约80%以上,大大高于一般人群,主要与这些人群从事过度的近距离阅读工作,眼睛负担过重有关。
3、普查过程中还筛查出许多其他的眼病,其中主要包括:圆锥角膜、白内障,眼压异常、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
2、眼睛定期检查
人类在出生后不久便可以睁开眼睛看世界,直到生命的终止。人眼的发育兴衰也经历了由婴幼儿、少儿、青少年直至中老年等几个阶段。也许您听说过小儿弱视和斜视,或曾经为中学生不断增长的近视度数发愁,也许您深感高度近视、远视带来的种种不便,或正在为看不清报章上的小字而苦恼,总之,无论您觉得自己的眼睛有多好,视光学的问题始终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如果我们时刻关注眼睛健康,在各个不同时期留下相应的医学检查数据,建立起系统的个人眼视光档案,这对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制定出最佳矫正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眼视光检诊应该专业医师对你的眼睛及相关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检查,得出正确处方,并对矫治工具的使用方法给以详细指导,这样才能确保眼睛的安全。
爱眼日义诊活动方案 篇三
为增进同学们对眼的健康保健认识,这一年6月6日,结合我校常见病近视、沙眼的具体情况,认真搞好“爱眼活动日”活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近视的成因和危害,激发学生保护眼睛的认识。
2、培养学生保护眼睛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也要关注别人的眼睛健康,做好宣传,让每个人都学会保护眼睛的措施,共同关注心灵的窗户。
二、活动主题:
科学用眼,健康成长
三、活动内容:
1、6月5日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布置爱眼日活动方案。
2、6月7日要求4—6年级学生制作手抄报,进行爱眼护眼知识宣传,并进行展评。
3、6月6日由曲主任进行一次爱眼护眼的卫生知识讲座。
4、6月7日各班举行“爱眼、护眼”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教育。
爱眼日活动方案 篇四
一、运动主题:为了明天,学做新编眼保健操
二、活入手段:
1、使教师了解远视的成因和损害,激发教师维护眼睛的看法。
2、培养教师维护眼睛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往常做起,同时也要关心他人的眼睛健康,做好宣扬,让每团体都学会维护眼睛的措施,独自关心心灵的窗户。
三、运动方法:
1、宣扬阶段:
通过广播、班会、校会、国旗下讲话、橱窗等多种形式停止远视的宣扬任务,让教师初步了解远视的成因和对青少年的损害。
2、行为稳固阶段:
少先队大队部对各班教师增强眼保健操及准确读书、写字、用眼姿态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到班级量化考核中。
3、运动反应阶段:
(1)少先队大队部于6月底对全校做眼保健操状况停止总结。
(2)各班主任组织教师将拾。其中1-2年级以图画形式;3-4年级以日记感想形式;5-6年级以报告、手抄报形式为主。每班选择5份优秀作品上交少先队大队部,少先队大队部将从中选择出优秀作品停止展出和评奖。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2年全国爱眼日宣传资料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