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有哪些节气(多篇)范文

(作者:lily_ylj时间:2023-06-29 09:58:49)

【说明】秋天有哪些节气(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秋天有哪些节气(多篇)

白露(9月7-9日 篇一

白露是农历八月的节气,表征天气已经转凉。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摄氏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摄氏度,两者之间的温差达十几摄氏度。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千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候。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此外,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立秋(8月7-9日 篇二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说法。

立秋是农历七月的第一个节气。虽然是立秋,然而炎热的天气必须过了处暑到白露时,才会转凉,换言之,从立秋开始,还会热大约三十天左右。我们形容一种热得令人十分难受,甚至有刺痛之感的气候为“秋老虎”。那正是立秋之后的天气,在立秋之后,午后的阵雨逐渐减少,因此被大太阳一晒,往往令人觉得比大暑时还要难受。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虽然时序到了立秋,但是全国各地感受到秋意的时间却不同。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八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九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九月中旬开始,十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一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古人把立秋当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在中国古代,立秋这天有许多迎秋的礼俗。周朝时,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去迎秋。东汉时,洛阳城里的百官,在立秋这天穿上黑领缘的内衣、白色的'外衣,到城外西郊迎秋,礼毕之后换穿上红色的衣服,而后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将士也开始操练兵法,比赛骑射,并准备武事以捍卫国家;司法官也开始整修法制、清理牢狱、禁止奸邪。另外,不论朝廷或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祭拜,一方面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五谷丰收。

处暑(8月22-24日 篇三

处暑是农历七月的中气。“处”的意思是退隐,处暑的意思是炎热即将过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到了处暑天气仍旧很热,一句“处暑处暑,热死老鼠”的谚语,就可以看出“秋老虎”的威力。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调零;“禾乃登”的“禾”是黍、樱、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秋天已然来临,天地间出现了肃杀之气,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这时是出征杀伐的最佳时期,既不会妨碍农事,也配合了秋天的气氛。官吏也多半在这时处决死囚,称之为“秋决”。

处暑天里也是农作物收成的时刻,经过了春耕夏种,半年辛劳,到了秋天处暑,田里放眼望去,尽是一片金黄。笑容满面的农夫在收成后,还要举行谢田神、谢土地公和祭祖的仪式。处暑的十五天里,常碰到七夕和中元两个节日,农家在七夕和中元都有祭神之仪。

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黄淮地区及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获,连阴雨是这时的主要不利天气。而对于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雨水又显得十分重要,遇到干旱要及时灌溉。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霜降(10月23-24日 篇四

寒露之后第十五天就是霜降,这是九月的中气,长江以北此时秋气肃杀,温度渐冷,夜晚的露水遇冷凝结为薄霜后降落,因此称之为霜降。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人冬眠状态。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是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开始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

华中有段俗话:“霜降见霜,米烂陈仓,霜降未见霜,贩米人像霸王。”它的意思是说,霜降时若降下厚厚的一层霜,把害虫杀死了,来年必定丰收,若霜降日见不到霜,那么来年将是荒年0到了霜降,南方的广东人爱吃橄榄,据说霜降吃橄榄有助喉咙的健康,而北方人在霜降爱吃栗子,据说霜降吃新鲜栗子会永葆青春健康。

秋分(9月22-24日 篇五

秋分是农历八月的中气。秋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昼夜长短平均,气候也不冷不热,恰到好处,这一天正好是秋季九十天之半,故称之为秋分,过了这一天,夜晚就逐渐比白天长了。

此时,阳光逐渐微弱,河水开始干涸,草木枯黄,飞鸟筑窝,万物开始凋萎了。古时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农村的社祭日),并以秋社在秋分的前或后预测收成情况,谚语说:“分后社,白米遍天下;社后分,白米像锦墩。”意思是说,秋社在秋分之后,则主丰收,秋分在秋社之后,则主歉收。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蛰虫坯户”,坯是指细土,众多小虫都已经穴藏起来了,还用细土封实洞孔以避免寒气侵入。第三候“水始涸”,在华北地区春夏季降雨较丰沛,而到了秋天水气开始干涸,夜间无云,河川流量也开始变小。在中秋即有赏月、祭月的习俗。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九十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十度以上,气温逐日下降,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二十二摄氏度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有“一场秋雨一场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之说。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份,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收割晚稻,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可使秋收作物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种冬作物,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寒露(10月8-9日 篇六

寒露是农历九月的节气,由于气温变冷,使水气遇冷凝结成露水,因此称之为寒露,此时已进入深秋时节,大地一片萧瑟的景象,寒气逼人,鸟不再叫,虫不再鸣,落叶满地。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喇,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噪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古代把白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大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五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华南西部多在二十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三十至四十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冥冥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秋天有哪些节气(多篇)范文。

word该篇秋天有哪些节气(多篇)范文,全文共有421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秋天有哪些节气(多篇).doc》
秋天有哪些节气(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