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笔记(新版多篇)范文
[编辑]小学数学听课笔记(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一
本届自治区数学学科教学能手评选在松山一小举行,我有幸参加了一上午的听课学习。共听了四节课,四位老师分别来自通辽、牙克石、满洲里,她们都讲的是同一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课是二年级的课,课型与设计理念及目标要求与我所任教的一年级的数学课有很多相似之处。四位老师都朝气蓬勃,她们的教学都充满了激情,分别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她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疑问:我还有一个疑问,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间休息活动到底要不要设计。我想恳请老教师和学校的领导给我指点。
感受:
一、让学生在老师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下学习数学
细细品味这四节数学课,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她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一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一节课成功的保障。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四节数学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还要自始至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感受到“数学好玩”。
总之,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更加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从他们几位教师的精彩讲演上,我更加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也更加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做到扎实有效。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学习,再学习。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更加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二
4月28日,我有幸聆听了几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上午,我们听了区六小路晓静老师的分段统计,授田英才学园的由宝英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小的孙淑美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宗丽荣的数学广角,下午我们又听了董秋华老师的求平均数,孙明霞的厘米的认识。这几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
这几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文化底蕴。我非常惊叹于这些年轻的老师课堂上能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则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亲和力。坐在她们的课堂上,却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
三、三个转向。教师们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资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
四、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总之,这几节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而对比自己课堂,还需要不断的更新。所以听了参赛教师的课后我有一种紧迫感,一种危机感,那么我就必须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去学习,去长期的不断学习。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三
今天十分有幸请到姚柯炜老师给我们评课,对我们的数学课堂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姚老师首先谈到了数学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就是首先是感知新知识、新概念,其次是发现新知,第三是要探索、验证、证明新知识,以及最后的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经常性的忽视探索和发现环节,不是压缩时间就是省略过去,直接进入主题进行新知的证明和应用。这样就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学生记得快,忘得更快。用姚老师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数学教学不能像吃快餐一样,那只会让学生‘吃’的快,‘饿’得更快。”
还有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姚老师还提到了教学的评价问题。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胡雷老师和刘安乐老师的这两节课都有设计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姚老师提到我们能不能把评价的方式方法再改进一点,更加的多样化。例如可以让学生讲、展示、小组交流,组内解决疑难、板书练习等,做题只是其中的一种评价方法。
最后姚老师提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教师要从“演员”向“导演”进行转变,要变成组织者、鼓动着、倾听者。那么问题来了:“谁是演员?”或许我们会说:“学生呗!”那么学生能否当好“演员”这个角色呢?这就必须要教师下大力气进行培训和指导。也就是说教师角色的转变离不开小组建设,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
从姚老师的评课当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教育技能,广阔的教育思想、精湛的教育方法和对教育的满腔热情。但再好的方法都是需要落实来实现,没有落实,方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确实需要对学生进行落实了,很多问题的堆积就是落实没跟上导致的。离期末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会紧抓学生落实这一环节,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让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力求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四
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卢老师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使卢老师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很乐意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但同时让听课老师们感到了一些困惑: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56÷X =8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用等式性质来解就比较麻烦。很显然这种方法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对于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两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但是用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就比较简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形如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还有 X÷1.1=3这样的方程的解法。
总之,要使孩子们爱学、乐学,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理解教材,并要懂得为教学去创设合理情境,从新的理念、新的角度以及学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模式。灵活处理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数学听课笔记(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