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片段赏析精品多篇范文
[前言]《忆江南》片段赏析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忆江南》片段赏析 篇一
一。导入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古代文人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赞美春天的诗词,谁愿意背一背?(配乐)
(如《春晓》、《咏柳》、《绝句》、《春夜喜雨》、《村居》、《游园不值》、《春日》等)
二。揭题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季最美在江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春天美景的词《忆江南》。(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忆”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还有哪些字带“忄”(偏旁归类识字法)
写“忆”字。看屏幕(“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左窄右宽)范写。(强调“忄”的笔顺。)练写三个“忆”字,最好的圈上圈,同桌互评。
三。学词
1.读正确
a.对照拼音朗读全首词,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想办法学会。
b.汇报识字方法
有三个生字从词里跳出来了,看谁能准确迅速地读出字音,说一说你记住这三个生字的好办法,或者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曾、谙、蓝)
c.检查读词
①指名读。(共同评价)
②同桌互相听,纠正字音。
③指同桌汇报读,群体评价。
④齐读
2.读懂意
a.知词人。(说说你对白居易的了解)
b.解词题。
师:这是一首词,词是为乐曲所填写的,是用来歌唱的。不一样的乐曲有不同的名字,就是词牌。“忆江南”就是词牌名,恰恰也是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c.学习前两句
①读,根据注释说词意。
②诗人曾在江南做官三年,这是作者离开江南十二年后的回忆,用一个字概括他对江南的感觉是——好(齐答)
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小队间赛读)
d.学习三、四句
①江南好,好在哪儿?自由读,根据注释说词意。(同桌一组)
②老师带来了一些江南的图片,静静观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要说完整话。
③练习有感情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引读(江南好!——)
e.学习最后一句
①说一说“能不忆江南?”的意思。
②作者怀念江南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可采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白居易虽然在江南做官只有三年,但他是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当他因病离任时,百姓痛哭流涕,十里相送。他怀念的绝不仅是江南风光的秀丽明艳,更是在江南的那段岁月。此刻,已经六十七岁的白居易,(加入动作)
他深深怀念江南如画的风光,读——(能不忆江南?)
怀念江南质朴的人民,读——(能不忆江南?)
怀念在江南度过的那段最美的时光,读——(能不忆江南?)
3.读出韵味。
大家也想去江南看看,是不是?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水墨江南,走进白居易对江南的记忆。
倾听、朗诵、试背、合作倾听。
检查:指名、女生、男生、齐背。
4.延伸
a.《忆江南》是一首词,是用来唱的,想不想听一听?
(听歌曲《忆江南》)
b.白居易的《忆江南》共有三篇,我们学的是第一篇。还有其二、其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搜集,背诵。
附其二、其三: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c.诗词画乐原本一家,就让我们轻轻学唱这曲《忆江南》,用这优美的旋律感谢、欢送所有陪我们上课的领导与老师!
《忆江南》片段赏析 篇二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江南风景图,请你仔细欣赏,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2 、江南的水是清秀灵动的,江南的山是秀丽多姿的,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恋江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板书课题
3、师生配乐朗诵诗词
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
这是一首词,这么美的词,想读吗?
二、新授教学
1、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读,齐读
2、你想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吗?
自有阅读译文。
3、忆江南,忆是什么意思呢?
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理解词语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这句怎么读?
(2)“春来江水绿如蓝”
理解词语
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谁来读好这句?
(3)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齐读这两句
3、这首诗中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回答(风景旧曾谙)
自由阅读《小星星》,找出诗句意思
曾经作者熟悉的江南景色是怎样的?用诗句回答
4、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5、能不忆江南吗?
你能把这句改成用句号的句子吗?
6、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 ,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7、配乐齐读
8、欣赏歌曲
9、你记住这美丽的景色了吗?谁来背一背?
三、拓展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领读
从这两首词中你感受到作者对江南的思念了吗?
四、延伸积累
1、江南美,江南好,江南的春天让人醉!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
学生背诵
到《小星星》上找。
2、穿插教学《春夜喜雨》
这首古诗其实有8句,我们曾经学过4句,今天,我们把后面的4句也学会。
(1)出示古诗,自由阅读
(2)听录音朗读
(3)理解诗句
(4)朗读背诵
《忆江南》片段赏析 篇三
古诗词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于诗词难以理解,感悟。此时如果能够借助电教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融入音、像,营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品读的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浸淫于古诗词的美好境界,达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可以说,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精彩链接,能够构建出一条无形的时空隧道,穿过它,学生们会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古诗词闪烁千年的异彩。
下面,我就以《忆江南》这首词的教学实例,就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词的教学情境,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配乐朗诵创意境──美
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通过音乐设置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
在教学《忆江南》这首词时,我选用了古筝曲《高山流水》那舒缓和悠扬的曲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丰富想象是他们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古曲的韵律将学生带入江南水乡,此时,和着悠扬的古曲播放词句的朗诵录音,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播放适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顿挫有致,声情并茂地朗诵,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学生不难体会到词中那绝妙的意境:诗人遥望江南,不由得赞扬江南的美景,因为这些都是他曾熟悉过的。音乐是最美的听觉语言,用音乐来诠释古诗词,学生对词有了更新的认识,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难以名状的美,音乐美,词句美,意境美,丰富了情感,为进一步的体会词句奠定了基础。
二、巧用插图入意境──易
每篇的课文的插图都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巧用插图便于很快地进入诗词的意境。《忆江南》一词的插图则是诗人站在江边遥望江南,想起了江南的胜景,诗人为什么对江南如此的眷恋呢?结合白居易的情况简介,了解到他曾在江南曾做过苏州刺史,杭州刺史,江南的美景深深地留在他的脑海中。第一幅是词中插图,图中我配上了音乐在古筝曲《高山流水》及朗诵录音、动画效果,在朗诵的时候,词句则伴着打字机的声音显示在画的右侧,形象逼真,一目了然。而图中只是选用了红色的江花和绿的江水,凸现了词句的画面美,色更美,图画直观地把学生带到了诗词的意境。
三、欣赏画面悟意境──妙
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这正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的艺术境界,一首首好诗、好词创造了我国古诗词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诗中有画”,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诗,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我们不妨以此特色设置教学情景,师生亲自动手,用丰富的色形,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变幻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
在教学《忆江南》的时候,我制作了4张幻灯片。用搜狐和一搜、百度等搜集了与课文相吻合的图片,来给学生视觉上的感受。第一幅书中插图。第二幅则是江南日出的美景,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写照,近处的江边的蓝草碧绿,江水如蓝,远处太阳升起,朝霞满天,江花似火。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词的意境,我根据这两句词又制作了两张幻灯片,选取了色彩鲜艳的图片,一张是春日日出图,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整个画面都被朝霞染红了,荡舟江上游船和游人也被染成了红色的了。整个画面就体现了一句词:日出江花红胜火。另一幅图则主要体现“春来江水绿如蓝”,选取了一张水绿如翡翠的那样的画面,江边碧绿的植物染绿了清清的江水,好一个“绿如蓝”的清幽的画面!一只小船荡舟江上,好不惬意。让人感到了一种勃勃的生机。优美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图画的展现词的意将不讲自明。
四、巧设板书突重点──清
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巧妙的板书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忆江南》一词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设计了如下板书:
江南好 (美)──日出江花红胜火
《忆江南》片段赏析 篇四
《忆江南》片段赏析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片段】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 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评析】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西城实验小学 蒋寿军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谓“风景旧曾谙”。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让学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给了我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忆课改”?
【教学片断】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阳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太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了,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研究性课题,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去探究好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注释是: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是“绿”。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朵”。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注释:“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生9:……
【我的反思】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教师,为什么以前没出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精彩?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习说成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忆江南》片段赏析 篇五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执教的过程中,我除让学生领略诗人白居易笔下绚丽的江南春景,感悟诗人那抹不掉也忘不了的江南情结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拓展环节,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独特的文化领域。
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播放歌曲《忆江南》)
师:老师非常喜欢这首词,还谱上了同学们熟悉的旋律,你们想听听吗?
生:想!
(师借用《新年好》的旋律唱词)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样?你有什么想法?
生1:老师唱得不错,我也想试试!
师:那就赶快行动吧?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唱这首词。
学生分组练习,兴趣盎然,不断用新的旋律试唱,并小声议论:“这里可以将第一句“江南好”反复,这里可以将“能不忆江南?”放在曲末……”
生1:老师,我会用《小螺号》的旋律来唱这首词!
(生自豪地唱着)
生2:老师,我们小组会用《叮叮铛》的旋律来唱,我们给大家表演表演。
(生欢快地唱着)
生3:老师,我们小组会用民歌《编花篮》的旋律来唱。
(民族味的《忆江南》顿时飘扬在课堂内)
学生不断尝试,不断汇报、唱词,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神情,课堂中回荡着动听的歌声。课堂教学结束后,不少孩子还津津有味的唱着。
【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掌握、记忆的诗词为70余篇,如果篇篇要孩子死记硬背,岂不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儿。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他还特别指出,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就像唱歌一样,很愉快的。为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思索:古代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也愿意用古诗词填词作曲。既然词曲作家能为古诗词谱曲,为什么不能将它填于学生熟悉的歌曲之中,让他们相互传唱,在传唱中记忆,在传唱中领悟,在传唱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唱中学习呢?首先,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忆江南》,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既有思念又有赞美,在赞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赞美,为学生用熟悉的曲谱填词打下基础。其次,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方向。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既让学生欣赏了诗词的韵律美,也将学科性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我也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诗词谱曲了!
学习是知识积累的桥梁,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次的拓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情的投入,自由的表达,放飞智慧的风筝,在歌唱中感受快乐,在歌唱中燃放激qing。
作为教师,我们在挖掘古代诗词教育资源的同时,是否更应该考虑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所承载的五千年文明史的感悟呢?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忆江南》片段赏析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