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归纳多篇范文
【概述】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归纳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元节禁忌什么 篇一
1、忌半夜晾衣服
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2、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3、忌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更加不要去偏远或者人少的地方,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4、忌半夜庆生
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5、忌说“鬼”字
中元节美食 篇二
1、吃鸭子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中元节就吃鸭子。
2、吃濑粉
广东地区,中元节会吃濑粉,代表着祈求平安。濑粉是他们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广东各个地方的大街小巷上的小吃摊都有卖。濑粉的吃法也有很多种,广东人在庆祝寿辰的时候也会吃这道美食,有添福加寿的寓意。
3、做茄饼
每到中元节这天,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传说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
4、蒸面羊
在华北地区,中元节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5、吃饺饼
江浙地区,中元节他们都会吃“饺饼”,这是一种类似春卷的食物,是江浙一带传统的食物,也是江浙地区随处可见的传统小吃。他们还会吃另一种食物,叫做“扁食”,其实就是一种馄饨,这种馄饨皮比较薄,形状狭长。
中元节禁忌 篇三
农历七月,是民俗传说中的“鬼月”。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大帝赦罪之节日。
民间有言:“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四鬼乱窜”。人们普遍认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阴气重,中元节前后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1 七月冤魂厉鬼游荡,夜晚野外阴气重
传说中,每年七月初一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禁锢在地狱受苦受难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一直到七月廿九才关上鬼门。
所以,整个七月是需要多加注意各种忌讳的月份,诸事不宜,更要谨防外出。
为了让阴阳两界的人鬼都平安,自古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民间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后一天都要进行拜祭。
因为这一天尤为特殊,也产生了很多禁忌:不穿带自己名的衣服、不拍别人肩膀、不吹口哨、小孩老人体弱者夜晚不外出… …
2 愿众鬼早脱地狱苦,不再骚扰人间
人们为鬼魂举行“普渡礼”,可以使他们早日脱离地狱之苦,也希望他们不再骚扰世间活人。
所以每年七月,人们除了为鬼魂举行“普渡礼”外,还会在路旁多烧些冥纸,以广结冥福。
3 鬼月四天,祭拜普渡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是私宅开地门的日子,需要祭拜。
七月初一,鬼门初开,诸鬼来到凡间。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丰盛的菜,小祭就是简单买点水果饼干。不管怎么样,都是表达一份敬意。
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是公共场所开地门的日子。
在古代,商号、衙门等单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希望这个月能够平安度过,单位管理的地方不要出什么灵异事件。
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即鬼节,按民俗应当祭祖。
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这一天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七月十五,鬼门大开,这时阴气最重,当晚最好不要上街。一入黑夜,百鬼夜行,最易出事!
鬼月的最后一日,即八月初一前一日,叫做关地门。
七月最后一天,是众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狱的日子。我们要善始善终,在这一天进行祭祀,为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
后世没有了公祭,家家户户都在做私祭的同时,也在分担公祭的义务。这一次祭祀就完全是出于善意。
《金门志》记载:“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
沦为鬼道者,乃因为前世犯了恶念,今世在鬼道中受难受罚,刀山火海,以赎罪愆。
更有沦为饿鬼者,喉咙狭如针,一世内不能饮食。又有孤魂野鬼,中元节无人祭祀,寂寞凄凉。
得为人道的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还需要奉献爱心。如果人人都能修持一颗慈悲心,则善道不灭,亦可感化其属,劝其向善,早日超脱苦海。
4 鬼月禁忌多,千万要注意!
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中元节八大禁忌 篇四
禁忌一: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禁忌二: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禁忌三:忌乱拍他人肩头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禁忌四: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禁忌五:忌半夜晾衣服
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着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禁忌六: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禁忌七:忌半夜庆生
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禁忌八: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成都的中元节习俗 篇五
1、家祭
在老成都,几乎家家都有一块用红纸和木牌做的祖宗神位,以示为人不忘根本。而传统的老成都中元节从农历七月初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七月十五日。从七月初一开始,每天清晨,家中的男性成员会给祖宗神位上一炷香。而在七月十二日,或七月十四日,任选一天作为正日子,全家老小齐聚,举行家祭。重头戏是晚上的祭祖仪式。
老成都民风比较开放包容,家中的女人们也可以帮忙操持祭祀所需的瓜果香烛等,而在我国的其他部分地区,但凡中元祭祖,是绝对不能让女人沾的。首先摆好桌椅碗筷,煞有介事地请先人“入席”。随后,由一家之长点上香烛,带领全家老少向祖宗牌位行礼,磕头作揖。接下来,也是由一家之长领头向祖先们述事。这时候,家中的长辈也免不了向族中晚辈谆谆教诲“都是有了前人的努力,才有我们的今天,不可忘本啊。”之后开始吃饭。
2、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3、赏孤
除了向祖先烧祭袱子外,善良的成都人还要“赏孤”。这里的`“孤”指的是无名英烈,以及客死他乡或无人祭祀的可怜人。赏孤通常在户外的田埂路边,点上香烛,将袱子分成小垛,摆上几碗饭,几杯水酒,最重要的是准备“刀头”。所谓“刀头”是指猪的肋骨和后腿之间最好的肉。
老成都规模最大的“赏孤”赏钱活动是在东门大桥桥洞外,因当时那里有座无名英雄纪念碑。每逢中元节,便有出川抗战的战士家属以及其他市井平民来到此地赏孤,自发地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而原本位于华兴街的忠烈祠,则是官方祭奠历代先贤之地,每到中元节就会举行大型的纪念活动。
4、城隍出驾
此外,在老成都还有一项习俗,叫城隍出驾,也是中元节的风俗之一。民间认为阴曹地府的假期结束时,城隍老爷要亲自出驾巡街来收鬼魂归地府了。
旧时成都城隍庙在今成都市金华街中段的北面,占地大约百来亩。每到七月十五城隍老爷出驾时,这里就会聚集很多人,摩肩接踵,看各种由人扮演的妖魔鬼怪招摇过市。
5、放河灯
家祭赏孤结束后,夜也逐渐深沉,老成都的中元节也迎来最后的高潮——放河灯。放荷灯亦称放河灯,其含意是导引鬼魂进入极乐世界或及早托生转世。荷灯之样式,其上半部皆为彩纸叠成之莲花儿,下半部之载体各异,或西瓜或冬瓜或南瓜或倭瓜,取其半并掏空瓤肉,中插点燃之蜡烛,于夜幕初降时放入河湖。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放河灯 篇六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湖南中元节风俗习惯 篇七
自七月之初,在湖南城市乡镇可看到各色各样的祭品,冥钱、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琳琅满目。自初十日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神龛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家人不许吵闹,开始焚香烧纸。据说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封建思想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现在多选择在傍晚时),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
按照当地的风俗,每年大概从7月初起。要把自己的祖先从另外一个世界里接回来住上几天,吃上几天饭。当地叫“接老客”。在接老客时家里将神龛上的祖宗牌位请下,农家则煮新米饭,做时新瓜菜,请祖宗先试新,叫“荐新”。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人;十四日晚或十五日是送祖之日,晚烧包“送老客”,叫“荐包”。有的宗族还设有烧衣会,自七月初起,即举家折金银纸锭和衣包,由长房长孙恭写“列祖列宗某某冥中受用”,下书“某某子孙敬具”。到夜晚,便成群结队上祖坟祭祀烧包,或在月亮初升时抬至水滨行礼焚烧。烧纸钱是不能只独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些纸钱,否则人们寄托给自己亡亲的“物,就会被那些孤魂野鬼抢去。人们常常把这种燃点香烛、供奉祭品、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的祭祀仪式,称之为”烧包“。由烧包引发的”纸扎文化“,成为了一项民间手工业技术和民间艺术,成为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老客“的那一天。家里人把家里的卫生搞好,干干净净的,在家里堂屋的正中间摆上一张大桌子,四条长登。桌子上摆上干干净净的碗筷和茶杯。象是贵客到来的一样。有钱的人家杀一只鸡买上几斤肉,热热闹闹地煮好了饭菜,恭恭敬敬地把饭菜和茶水酒倒好。家里的长辈洗了手,干干净净地,在祖先的牌位面前点上蜡烛和香火,烧上一把钱纸。口中念着祖祖辈辈的老人的什么什么老祖宗什么什么老爷爷的名字,念了之后又到大门外烧上一把纸。口里仍然是念叨着祖先,请他们回来,一路上还毕恭毕敬地喊着”某某爷爷你好走“”某某婆婆你腿不好你先走“等等。然后把祖先们请入席,按照祖先的老幼长辈依次坐下。
饭来了菜来了。恭恭敬敬地摆在桌子上。家里人要站在一旁伺侯着。要老人们吃菜要老人们多吃点饭。就这样,每天恭恭敬敬地敬上饭菜敬上酒和茶水。叫作好酒好饭接待自己的祖先。
从下午6点开始,大街上就陆陆续续的开始了鞭炮声和燃起了一堆堆的蜡烛和烧纸钱,人们拿来一堆堆的纸钱,放在地上燃烧,嘴里还说念着方言。在河里还要放河灯,这些都是对祖先的一种祭祀和怀念,也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元节是什么节 篇八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意义 篇九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元节的由来介绍 篇十
一、“鬼月”
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此俗一直传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七月,鬼如何旺的呢?
民间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点灯引路等办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七月时,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群鬼乱窜”,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归纳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