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义诗》原文及译文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不得不顶时间:2023-07-06 11:53:36)

[导语]《就义诗》原文及译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就义诗》原文及译文精品多篇

作者简介 篇一

杨超(1911.12~2007.05),男,四川达县双庙场(今达州市双庙乡)人,原名李文彦。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原中共四川省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五届委员会主席、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原周恩来同志政治秘书,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离休干部。

鉴赏 篇二

这首诗是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表现的是革命者面对屠刀的坦然,为革命不怕牺牲个人生命的凛然,和那种对革命必定胜利的自信! 一个革命者的磊落胸怀,乐观精神,视死如归,“慷慨而不可止”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令生者如闻战鼓,奋进不止。

诗以风雪起头,极力渲染和铺陈,“满天风雪满天愁”,形象而概括地写出了当时革命所处的危亡局势,这既是作者牺牲时的环境写照,更是隐喻当时革命的整个形势。时值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之后,大批共产党人被逮捕被杀害。大革命宣告失败,在这种革命 “存亡危急之秋” 的情势之下,面对敌人的屠刀和枪口,烈士毅然喊出的是 “革命何须怕断头” 的豪言壮语,慷慨悲壮!作者借用了春秋时期伍子胥含辱忍恨兴兵灭楚,最后把楚平王掘墓鞭尸为父亲和哥哥报仇雪耻的`典故,既是他对革命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的自信,也是在勉励活着的战友,要像伍子胥那样,心存豪气,把革命进行到底,为革命的死难者报仇。情感悲怆、恳切、坚定、深沉,更多的是针对生者,激励战友的斗志。诗以风雪起头,一腔豪气作结,笔法简洁,格调高昂,兴之所致,情之所结,感人至深!

《就义诗》作者介绍 篇三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就义诗》创作背景 篇四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冒死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状。他将严嵩指为“天下之第一大贼”。他在狱中三年,最后严嵩把他的名字偷偷添加在死刑犯名单的后面,终被惨遭杀害于西市。年仅40岁。这首诗即为他临刑前所作。

赏析 篇五

杨继盛是明代爱国将领,他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后因上疏弹劾*相严嵩,造毒刑被害。这首诗就是作者临刑前高唱的充满凛然浩气的爱国壮歌→www.haoword.com←。

前二句大笔挥洒,极力渲染浩然正气,意在说明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天地之间,光耀千古。后两句“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感慨自己生前还来得及报效国家,但死后若有忠魂在,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夙愿。末两句壮中含悲,作者空有报国之心,但生前已没有机会为国尽忠了,只有把希望寄托于未卜的身后。杨继盛生前的一系列充满正义的行动,赢得百姓的景仰,他死后,京城百姓流着泪交相传诵他的弹劾严嵩疏和就义。他的朋友王世贞、王遴冒死备下棺材装殓了他。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罢官;后十年,严嵩削籍为民,抄没家产,严世藩伏诛;后十一年,明穆宗即位,为杨继盛平反,谥忠愍,所以杨继盛又被称为“杨忠愍”。

译文及注释 篇六

译文

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

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注释

①浩气:正气。正大刚直的精神。 还:这里是回归的意思。 太虚:太空。

②丹心:红心,忠诚的心。 千古:长远的年代,千万年。

③生平:一辈子,一生。 报国:报效国家。

④忠魂:忠于国家的灵魂,忠于国家的心灵、精神。 魂:作者的原意是指死后的魂灵,这是古人的看法。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就义诗》原文及译文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就义诗》原文及译文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60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就义诗》原文及译文精品多篇.doc》
《就义诗》原文及译文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