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优质教学实录(精品多篇)范文
说明:草船借箭优质教学实录(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草船借箭》的课堂实录 篇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选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使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和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谁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主题曲?
生:《三国演义》。
师:在深沉悲壮的乐曲声中,我们仿佛跨越了历史的时空,来到了那个战火分飞的年代,下面让我们走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继续领略三国时代的风云纪事,品评一代风流人物的事非与功过。
二、学习七、八自然段
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周到,那样细致,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篇二
师: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且看:用奇谋孔明借箭。
师:浏览课文,请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
生:神机妙算。
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生:“神机妙算”就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师:很好,结合课文,围绕这个词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我想问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神机妙算?
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师:大家提的问题相信都可以通过读书求得解决,现在我们集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点出中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读课文,可以和同学讨论,呆会儿选择一处体会最深的讲析给大家听。
生: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天有大雾。
生: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谨慎,在浓雾中不敢轻易派兵出击。
生:他还算到了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食言,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确保不会让周瑜知道。
生:他让船一字儿排开,借箭时,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边受满箭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说明他对事情做了周密的安排。
生:书中说船队回来时,顺风顺水,可以看出他算到风向。
评:让学生在媒体制作出的两军对垒军事简图上边演示边说,既灵活地检验了学生融会贯通理解课文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生:诸葛亮对鲁肃说:“要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说明他算了借箭所需器材的数量。
……
师:(指板书)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方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一一做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是“神机妙算”。
师: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有何感叹?
生:周瑜感叹:“我比不上他!”
师:想像一下,周瑜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并试着读一读。
生:我想周瑜会非常佩服地说这句话,因为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他看到诸葛亮确实比他强。所以,我认为读这句话时,应该用比较诚恳的语气来读。
生:我的看法和她的恰恰相反,我认为周瑜会更加嫉妒诸葛亮,他说这句话时,应该是忌恨的语气。
……
师: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到的?
生: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到的。
师:对,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
2、创造性表演,体验角色。
师:现在,请你们自己来当导演,邀请合作伙伴,选择文中某处最喜欢的片断,把它表演出来,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设计。
师:愿意展示朗读、表演才华的同学,到前面选择段落或表演或朗读。
(注:学生兴致颇高,居然在一起商议是排搞笑版还是正剧版,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1)采访“孔明”。
师: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
生:因为我了解周瑜的为人,知道他对我有忌害之心,面对他的忌害,只能智取。再加上我还准确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时,我还懂天象、识地理,在心中对这件事有一个完整的谋划和安排,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军令状呀!
师:(以记者身份评价)您在借箭后曾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晓阴阳,不知奇门,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大胆地实践,这也许就是全部的答案吧。
(2)采访“周瑜”。
师:都督,您才华横溢,名冠江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您有何感叹?
生: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又算准了曹操不会出兵,鲁肃当时不会告密,唉,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方面,我都比不上呀!
师:“孔明才学犹堪叹,公瑾妙语亦惊人!”
(3)采访学生。
师: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的最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
生:我想对鲁肃说:你真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生:我想对周瑜说: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吧!那样你会更出色!
生:我想对曹操说:正是你的多疑,关键时不敢果断出兵,才促成了诸葛亮借箭成功。该出手时就出手。
生:我有不同的看法,我想替曹操打抱不平。我所知道的曹操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当时大雾迷蒙,在辨敌军(对方)虚实的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损失,没有最大的把握,他当时只能那样做。
师:想不到,小小年纪你就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了,真了不起。
评:学生精彩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评,再一次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师:同学们,你们能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对人物的不同看法,这些思维的火花将成为火炬照亮你们的人生。(授与发言同学“赛诸葛”、“赛周瑜”、“赛曹操”等称号。)
评:角色的采访走进了人物的情感世界,灵性的回答丰富了学生的精神领域,激励性、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师:在不断深入地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结论)
师: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还有哪些?(影像展示诸葛亮博望坡用兵、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片断,配以旁白。)
(3)延伸。
师:同学们,诸事暂且按住不表,欲知详情,且看《三国演义》(出示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书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将会让你们过目难忘,多读书、读好书,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草船借箭优质教学实录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曹操
刘备 联合 孙权
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曹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议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高兴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态、语气作任何细致的描写,该怎样读才好呢?
(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
(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指名分角争读3、4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
(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
师:借箭成功了吗?读出书上有关语句。
(生读出船两边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等语句。)
师:诸葛亮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雾,而他选择这一天行动恰好江面上有大雾,这是巧合吗?
(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到的。)
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布置作业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板书设计】
曹操
刘备 联合 孙权
(诸葛亮) (周瑜)
才 干 妒 忌
因:十天造箭十万
果:三天借箭十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草船借箭优质教学实录(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