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代传奇故事(多篇)范文
概述:经典古代传奇故事(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 篇一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尽力尽心,很少出差错。可随着牲口、食物的储藏数目的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想了很多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数目。但增加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方便,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于是仓颉又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表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就把每年祭祀的次数、每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等,都交给仓颉管。如此一来,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经不抵事了。仓颉又犯愁了。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发现人们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就可以认定前面有什么动物。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他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推广开了。就这样,文字开始形成了。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就有点骄傲自大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字也马虎起来。
黄帝知道后很生气,便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老人对仓颉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原来他把“牛”字和“鱼”字教反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他连忙道歉,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 篇二
很早以前,有一座苍翠挺拔的升华山,山下有一个小村庄。村庄不大,人口也不多,人们都靠砍柴耕地过日子。村里有个勤劳的小伙子,名叫山哥。山哥的父母在世时欠了财主“地方鬼”的租,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后,山哥就被逼到“地方鬼”家做工抵债。
山哥的日子可苦了。他白天在院子里种地浇菜,还要去山上砍柴,累得汗珠一滴滴往下淌,腰都直不起来。到了晚上,“地方鬼”还不放过他,要他去村头挑溪水,规定夜夜挑满三只木桶大的水缸,而且不准打灯照路。
夜里漆黑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这么黑的天,没有灯怎么看得见路呢?山哥一路上绊绊磕磕,不是碰脚就是撞手,两桶水挑进屋,泼得不剩半桶。“地方鬼”见了非但不同情,反而又打又骂。每次挑满三只大缸的水,山哥总得累到鸡啼三遍。
这件事让天上的月亮仙子知道了。月亮仙子非常同情山哥的不幸,敬慕他诚恳能干、忠厚善良,是个淳朴的老实人,就决心帮助他。
于是,当夜幕降临时,她便变成一个村姑悄悄地来到村子里,提着一盏圆圆的月亮灯,为山哥照路挑水。在月亮仙子热情帮助之下,山哥躲过了很多灾难,夜夜总是早早地挑满了水缸。
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两个年轻人相爱了。每夜挑完水,山哥就和月亮仙子坐在山溪边的石头上,吹着飘香的晚风,说着甜蜜的知心话。有的时候山哥会吹起竹笛,笛声悠扬婉转,月亮仙子就唱起动听的歌儿,两人一唱一和,别提多幸福了。直到快天亮时,二人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日子一久,狡猾的“地方鬼”觉得蹊跷,怎么山哥夜夜都能很早挑满三缸水?是不是这穷小子学了什么法术?深夜,“地方鬼”偷偷地在山哥后面盯梢,结果让他发现了“秘密”。
“好呀,原来如此!”
“地方鬼”气得咬牙切齿,突然想出一条毒计。他连夜动身,走了三天三晚,来到一座山上,用金银买通了山上的老道,求他即刻起程“捉妖”。
这天夜里,秋风飒飒,月光如水。月亮仙子和山哥一个打灯,一个挑水,在坎坷的山道上走着。
忽然,狂风卷起了大片的乌云,风夹带着闪电,霹雳阵阵,乱云飞卷。那个老道站在云端,念动符咒,搬来天兵天将捉拿月亮仙子。只见他手握长剑,怒目圆睁,立在云端怪声大叫:“月亮仙子,你的胆子好大呀!你可知道违反天规,擅自下界,私恋凡人,该当何罪!现在本道命令你立即回宫!”
月亮仙子坚决不答应,可恶的老道便长剑一挥,先朝山哥砍来。月亮仙子怒斥一声:“贼道士!莫作孽!”便飞到半空中,举月亮灯招架,奋力护卫山哥。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咻”的一声,一道闪光飞射夜空,月亮灯被长剑劈去一半。刹那间,如虎似狼的天兵天将蜂拥而上,绑走了月亮仙子。
这时,山哥才知道自己心爱的人是天上的仙女,他朝天大声呼喊:“月亮仙子——仙子——”
但他再也听不到回应了。一对恩爱恋人就这样被无情地拆散了。
如今,在升华山下清粼粼的山溪旁,立着一块有三米高两米宽的半圆形弯石,皎洁银灿。人们都说这就是当年被那个道士劈落的那一半月亮灯变的,人们叫它月光石。一到深夜里,月光石就会闪闪发光,纯净的光辉能映亮四周的溪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溪水波光粼粼,美丽异常。人们说,月亮仙子思念山哥,日夜流泪,日子长了,就形成了这个潭。那会发亮的月光石,也是月亮仙子留在山溪边的,用来照着她的山哥夜间挑水呢。
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 篇三
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一名大功臣,他在辅佐越王打败吴王夫差,报仇雪恨之后,看出越王是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之人,于是激流勇退,免去了杀身之祸。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到了齐国经商,因为他头脑聪明,曾经三次发了大财又把钱财都送给了生活贫困的朋友和远亲。但后来他还是积攒了一大笔财富,于是在陶邑定居下来,自号陶朱公。陶朱公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是在陶邑定居之后出生的。
后来,陶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关在楚国的死囚牢里。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本来是应该的,但是俗话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或者还可以疏通疏通。”于是就装了一车黄金,用稻草包着,派他刚长大的小儿子去楚国相机行事。可是大儿子认为他是长子,出了事理应让他去,现在父亲却派三弟去,明明是说他不成器,于是又哭又闹。陶朱公的妻子也帮大儿子说话,陶朱公没办法,只好让大儿子去。临走前,陶朱公叮嘱老大,到了那边就把金子和他写的信交给一个叫庄生的人,一切都由他来安排,千万别多事。
大儿子满口答应,到了那边之后,便寻访到了庄生,并且把金子和书信都交给了庄生。庄生看了书信,说:“放心回去吧,不要再停留在这里了。如果你弟弟被释放,也不要问原因。”老大辞别之后,却找了一家客栈住着,又把自己私带的金子拿出来献给楚国的贵人,请他们多说点好话。
老大走后,庄生对妻子说:“这些金子将来还是要还给朱公的,一定不要动。现在只是取个信用罢了。”然后庄生便去见楚王,说他夜观星象,楚国不久会有祸殃,楚王必须修德才能免祸。楚王一向很相信庄生,于是便准备大赦天下。后来,楚国的一个贵族跑去告诉了陶朱公的大儿子楚王将要大赦的消息。老大心想,既然楚王要大赦,那么弟弟肯定可以出狱了,那些黄金不是白白送给了庄生吗?于是又跑去见庄生,庄生吃了一惊,说:“你还没回去啊?”大儿子不自在地说:“是啊,起初是为了打点弟弟的事情,现在听说楚王要大赦了,所以来向您辞行。”庄生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便说:“金子就在隔壁,你拿回去吧。”老大毫不客气地把那些金子都搬了出来,辞别庄生回客栈了。
老大走后,庄生觉得自己被小孩子耍了,于是又进宫去对楚王说:“我先前建议楚王大赦,本来是好事。但是最近都城里有人议论纷纷,说陶朱公的儿子犯了死罪,您左右的人都被买通了,王上大赦天下,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陶朱公的儿子。”楚王听了大怒,于是下令立即斩了陶朱公的二儿子,第二天再大赦。
陶朱公的大儿子终于抬了一口棺材回到家里,一家人一见棺材都忍不住伤心落泪。陶朱公却毫不吃惊,说:“我早就料到他去会把老二的命送掉的。他从小跟着我做生意,知道挣钱的艰辛,所以舍不得钱财,倒不是不爱惜弟弟。而我那小儿子,从小生活在富贵之中,挥金如土,当时我要派他去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老大舍不得花钱,所以害死了弟弟,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有什么值得悲哀呢?”
历史传奇故事全集精选1:战袍 篇四
五代十国时战争不断,灵枝住在小山沟里,她丈夫几个月前死于急病,当时她已怀有身孕。
这天傍晚,种完地回家的灵枝,在路上看见有很多尸体,她强忍恐惧,向前走了几步,就见有一个满面是血的人微微动了一下。这个人也许还有救,想到这儿,她将那个男人拖回了家。
男人身上的大红战袍被鲜血染得都发黑了。灵枝拿出疗伤药敷在男人的伤口上,又给他包扎好,随后趴在炕边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灵枝睡得很沉,醒来后发现人没了,那件大红战袍半边被她的身子压着,半边盖在身上。
三个月后,灵枝生下一个男孩儿。孩子长到五六岁,就再也不长了,并且身子还奇瘦。不过,他却有一个特长,就是会攀爬,村里人就叫他猴娃。
又过了几年,仗越打越厉害,老百姓只好四处逃难,灵枝领着猴娃逃到了四川。四川当时是蜀国的地方,皇帝孟昶既昏庸又残暴,老百姓都苦不堪言。
这年〖www.haoword.com〗,北方传来一个消息,赵匡胤建立了宋国,他知道蜀国腐朽不堪,打算攻打蜀国。可孟昶为了保住江山,决定坚壁清野,死守剑门关。宋军还没到,他就下令抢了剑门关外老百姓的粮食,并把他们的房屋也烧毁了。灵枝也遭了殃,没粮食也没住处,被迫住进了山洞,多亏猴娃有攀爬的本领,总能采到些果子,总算没饿死。
宋军一连几个月都没攻下剑门关,天气渐渐转凉了,灵枝就犯了愁,这个冬天怎么过呀。
这天,猴娃背来一袋东西,竟是白花花的大米,灵枝问从哪里弄的,可猴娃就是不说。以后,猴娃每隔几天就会背一袋大米回来,自己吃不了,就送给乡亲们。
有一天,有乡亲匆匆忙忙来跟灵枝说,猴娃要被宋军处斩了!灵枝脑子一嗡,忙问猴娃犯了什么事。乡亲说,猴娃弄来的那些粮食都是从宋营里偷的。
再说宋军,这几个月城没攻下来,粮草告急,赵匡胤正愁得不行,就有人禀报说,粮库里的粮食莫名其妙地少了一些,怀疑有人偷军粮。赵匡胤下令,一旦抓到偷粮的贼,立斩不饶。大帅王全彬在粮库上方设了一张网,结果猴娃被逮住了。
灵枝也顾不得伤心,匆匆拿了样东西,往宋军军营里跑。跑出十几里,老远就看见儿子五花大绑地跪在一个土台上,她大喊一声:“我儿……”
灵枝拿的正是多年前的那件战袍,她对猴娃说:“儿呀,你要走,为娘没什么给你的,这件袍子就给你穿上吧,到阴间不冷。”
就在钢刀快要落下的时候,有人喊了一声:“慢着!”这个人走近了,对猴娃身上的战袍看了又看,又走到灵枝跟前说:“大嫂,你这件战袍是从哪里来的?”灵枝就把战袍的来历说了。那人听完却说:“大嫂,当年我丢了一件战袍,就跟这件一模一样。”
这时,大帅王全彬跑过来,对灵枝说:“这是当今圣上,还不快跪下!”
灵枝吓了一跳,慌忙下跪,赵匡胤把她扶起来。原来,赵匡胤当年只是一员小将,那一次,他中了敌人的埋伏,弟兄们都死了,他也受了重伤,昏了过去。等他再醒来,却发现身上的战袍被脱去一半,伤口也被包扎好了,再一看,旁边趴着一个女人。赵匡胤觉得自己已没什么大碍,还光着个膀子,要让人看见了,会给女人惹来麻烦,就起来悄悄穿衣服。可一扯战袍,有一半被女人压在身子下面,他就把战袍全脱下来给她盖上……
没想到,多年后,赵匡胤又见到了自己的战袍,他对灵枝说:“恩人,要不是你当初救我一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大宋江山。你想要什么尽管提出来。”
灵枝跪在赵匡胤面前:“民妇别无所求,只求皇上饶我孩儿一命!”
赵匡胤有些为难了,自己金口玉言,如果放人,颜面何存?倒是王全彬会来事,说:“既然是皇上的战袍,那也算是皇袍了,皇袍护体,要杀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把人放了吧!”
猴娃重获自由,灵枝对赵匡胤千恩万谢。赵匡胤也从灵枝那里了解到百姓的处境,把军中的粮食分了些给百姓们。百姓们得到了粮食,无不感谢赵匡胤,盼着宋军能早日把蜀国灭掉。可蜀国占据着险关,跟宋军熬个一年半载的也无所谓。
正在这时,一个蜀国的百姓来向赵匡胤报告,说从山上的一条秘密小道可以进入剑门关。赵匡胤大喜,带兵跟着那个百姓走,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死伤无数。多亏王全彬等将士拼命保护,赵匡胤才保住了命。
蜀军对赵匡胤紧追不舍,正在这时,从树上跳下一个人来,一脚把赵匡胤踢下马来,他端坐在马上,打马便走。士兵以为是敌军,都拉起了弓,赵匡胤看到那个人披着火红的战袍,赶紧制止,这不是猴娃吗?
猴娃夺了赵匡胤的战马,向另一个方向跑去,敌人把猴娃当成了赵匡胤,一路追去。就在这时,剑门关那边升起了烟雾,敌兵见状赶紧往回赶。
赵匡胤回到营中,先去看望灵枝母子,感谢他们又一次救了自己。灵枝说,她听说赵匡胤出兵,就知道有问题,她在这里生活多年,从来没听说过有进入剑门关的小路。但那时候赵匡胤已经走了,她就叫猴娃前去搭救。
可剑门关里的烟雾是谁放的?猴娃说,是他放的。赵匡胤纳闷了,一个人怎么能同时干两样事呢?猴娃说,他与山中那些猴子成了好朋友,猴子们都愿意听他调遣。他一个口哨,把那些猴兵们召集在一起,吩咐它们在敌城方向点些树枝,造成烟雾。
赵匡胤连声夸赞猴娃有勇有谋,一旁的王全彬听了,计上心头,悄悄把灵枝拉到一旁,耳语一阵。灵枝脸上一阵凝重,但想了片刻,还是说:“王将军,我一定让儿子按你说的办。”
第二天,两军阵前格外安静。突然,城门上有一个火红的东西晃来晃去,那是一件战袍。王全彬一见,马上下令朝那个方向放火箭。火箭落到城墙里,发出一声声轰鸣,里面升起了大火,把守军的粮草全都点着了。宋军趁机攻城,很快就攻下了剑门关。
赵匡胤胜得有些不明不白,王全彬就把他的计策说了出来。
前一天,王全彬叫猴娃带着那些猴兵们,身上带一小捆火药,趁着夜色爬进城墙,悄悄把火药放在粮草堆上,到时候再以战袍指引方向,向里面射火箭,粮草自然就着火了。
赵匡胤进城后,见猴娃正趴在一些烧焦了的猴子尸体上哭。赵匡胤便对猴娃说:“这次你立了奇功,我封你为将军。”
猴娃却说:“我欺骗了它们,说到城里有果子吃,结果搭上了它们的命。我要是去当将军,怎能对得起它们呢?”
没多久,灵枝母子就不知了去向,只留下一袭洗好的战袍。
灭掉蜀国后,赵匡胤又下了一道旨,要地方官不得为难蜀地的百姓。他想,自己虽然不能当面报答恩人,但他对蜀地百姓的好,灵枝也能感受到吧。
经典古代传奇故事精选 篇五
黄帝的时候,有个名叫宁封的人,家住在一条河沿岸的一个部落里。他母亲是个捏陶泥坯的,宁封三岁时就跟着母亲来到窑场。他最爱学着妈妈的样儿捏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母亲看他聪明好学,就教会了他捏制各种陶坯的手艺。年复一年,斗转星移。宁封长大成人了,部落里就派他专门从事烧陶。
宁封受母亲的感染,对工作很负责,他专心专意地捏呀烧呀,可是烧出的陶器总觉得不满意,不是粗糙笨拙,就是形体不正。宁封子说他对不起部落的人们,每天除了上窑场工作,就躲进自己的泥屋里,不跟外人接触,连妻子和他说话,他也不理。
他就这么闷闷不乐地呆在屋里,每天都是妻子把部落分配的饭食,用陶钵给他端回来吃。宁封吃着,想着,食不甘味。妻子看他一心扑在制陶上,累得人都又瘦又黑,吃过饭就叫他躺在草席上歇一会。说来也怪,往日里宁封根本睡不着,今天身子一倒,就呼噜呼噜地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自己脚踩着五色的彩云,去了一万个国家,各处的人们送给他很多很多的陶器,那些陶器可好看了,样式别致,有尖底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带盖的,并且画了彩色的花纹和各种各样的图案,简直使人眼花缭乱,只当到了天宫。
宁封高兴地笑了,笑出了声,也笑醒了。他连忙把自己的梦告诉了妻子。妻子也兴奋地说:“好呀,你还不如到外面转转,多看一看别的部落的陶器,或许就能制好了。”
字封正有此意,听了妻子的话,就赶紧收拾行囊。部落首领知道了宁封的打算,送给他一匹马,宁封骑着马就出发了。宁封一去两年。妻子盼呀盼的,总算把他盼回来了。
他拉回来一车陶器,整天钻在这些陶器堆里,看呀比较呀,描呀画呀,又取来砂泥盘一盘、捏一捏,没头没尾的。
这一天,天还没亮,他就叫醒妻子,两个人摸黑来到窑场和砂泥。泥一和好,宁封就坐在草席上盘陶坯。他一会盘一会捏,妻子端来饭也没吃。太陽都直射头顶了,他还在干着。妻子嗔怪地给他戴了一顶竹篱,又端详着他捏的一大堆陶坯,高兴地说:“好呀!真好呀!”
宁封逗趣地说:“比我梦见的还好看哩!”
一个一个的坯子制成了,放在草棚下陰干。快干了,妻子就蹬动转轮,宁封拿着陶坯在转轮上磨。磨光后,宁封又和妻子用赭石在坯子上画图案。他们不再重复画过去简单的图形和直线条。
宁封的妻子特别心灵手巧,天上飞过一只小鸟,唧喳地一叫唤,她就几笔画出一个飞动的小鸟;地头跑过一只梅花鹿,也没跑出她的手,她让它静站在陶盆的壁上。她想起了男人们捕鱼的鱼网和捕回的鲤鱼,也画在陶盆上。
快到收获季节了,想象收获后全部落的人们在广场的欢庆场面,她就在陶钵上画了一圈手拉手舞蹈的人,有男有女,活泼热烈,连宁封都称赞她画得好。
后来,他们又画出一套变形的图案,好像不太像,却很传神,也有生活情趣。
他们还在陶罐上用指甲捏出棱形排列的指甲纹,拿绳子印出一排排的斜纹,有时也给陶罐做了几圈的堆纹、蛇纹。最有意思的是罐盖的把手,他们把盖把捏成各种动物的形象,鸟头上刺着锥纹,小兽顽皮地站立着,还有张大嘴呼叫的人头。
一日日的辛苦,几年的心血,宁封终于制出了非常美观的陶器。这些既好看又实用的陶器,不光本部落的人喜爱,交换到外部落,也很受欢迎。
部落首领把宁封制的陶罐献给了黄帝。黄帝看到这样浑圆而又精致的陶罐,仔细地欣赏着上面的彩色图案,连声说:“好,好!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才!”
黄帝立即派人把宁封请到了宫中,详细地询问了陶罐的制作情况,就委派宁封为陶正,专门管理全国的制陶工作。
从此,陶器就一直为人间作着贡献。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经典古代传奇故事(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