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原文和翻译新版多篇范文
[前言]缘木求鱼原文和翻译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缘木求鱼故事 篇一
出处:《孟子·公孙丑》。
意思:形容徒劳的强求。缘:沿着,顺着。
齐宣王企图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这个念头。孟子说:要统一天下,应从改革政治、施行仁政入手,使百姓生活安定,人心归服。靠武力行霸道,是行不通的。(参看“明察秋毫”)
孟子说:“你动员全国军队,使将士冒着危险去攻打别国,是为了什么?”
齐宣王说:“为能满足我最大的欲望。”
“你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齐宣王笑了笑,却不作答。孟子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好衣服不够穿?是没有艳丽的艺术品可看?没有美妙的音乐可听?还是因为侍候你的人太少?……而这些你都不缺啊……”
齐宣王说:“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我明白了,你是想征服天下,扩张领土,使各国如秦、楚等大国,都来朝贡,四方外族也都听命于你,你成为天下唯一的霸主!是不是要满足这样的欲,词语大全?如果正是这样,那就好比到树上去捉鱼,不可能达到目的。”
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更要严重。缘木求鱼,至多得不到鱼,却还不致有什么祸害。但以你这样的办法想满足你的欲望,不但不可能达到目的,而且后果不堪设想!”
缘木求鱼故事 篇二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故事源自战国的孟子。
成语出处和典故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故事介绍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⑴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⑵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⑶土地,朝⑷秦楚,莅⑸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⑹,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⑺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⑻人与楚⑼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⑽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⑾,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⑿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缘木求鱼故事 篇三
【注音】yuán mù qiú yú
【出处】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方法不对头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水中捞月、缘山求鱼、竹篮打水
【反义词】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押韵词】陷入僵局、持鳌封菊、闲曹冷局、将奋足局、背碑覆局、扫穴擒渠、卸磨杀驴、骑驴觅驴、转死沟渠、流血成渠、。.。.。.
【年代】古代
【灯谜】最滑稽的钓鱼
【教学同步】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高中五册·课文·18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梁惠王企图通过战争来扩张领土,称霸诸侯。孟子不赞同他的这种思想,问他扩张的企图是为了什么,梁惠王说想满足自己最大的欲望。孟子说通过打仗而结下仇恨,诸侯们不可能服从于你,你这样做只能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
【成语示列】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成语例举】
◎ 例如缘木求鱼、杯水车薪、水深火热、箪食壶浆、事半功倍、一暴十寒、知人论世、出类拔萃、天时地利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名言佳句,可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 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要靠学徒自己起来争取改善,无异缘木求鱼;因为学徒不仅多属年幼无知,而且又不如技工的有团结组织能力。
缘木求鱼翻译 篇四
孟子说齐宣王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之一。有一次,孟子得知齐宣王想要发兵征讨周围的邻国,扩大他的疆土,便去求见齐宣王,问道:大王,听说你要兴兵,有这事吗?”“有这事。这是为了完成我多年来的最大的一个愿望。”“大王,您说这是您的最大愿望,这个最大愿望能说来听听吗?”齐宣王就笑而不答。
孟子就接着说:“是因为食物不够肥美,衣服不够轻暖,还是色彩不够艳丽,音乐不够美妙?要不就是因为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吧?这些,臣子都全部能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接着说:“那您最想要的,一定就是开拓疆土,收服秦国、楚国,统治中国,安抚边疆。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就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啊。”
齐宣王吃了一惊,说:“有这么严重吗?”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齐宣王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孟子又问齐宣王:“邹国跟楚国打仗,大王认为谁会获胜?” 宣王回答说:“楚国胜。” 于是孟子说:“是这样,小的一方本来不可以同大的一方敌对,人少的本来不可以同人多的敌对,势力弱的本来不可以同势力强的敌对。天下千里见方的地方有九块,齐国的土地截长补短凑集在一起,占有其中的一块。靠这一块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块地方,这同邹国跟楚国打仗有什么两样呢?(大王)何不回到(行仁政)这根本上来呢?如果现在大王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职农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场上做买卖,旅客都想从大王的道路上来往,各国痛恨他们国君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果真做到这样,谁能阻挡大王统一天下?”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比喻办事办法或方向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原文 篇五
缘木求鱼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拓展: 篇六
成语寓意
战国时期的孟子用“缘木求鱼”的故事来说服齐宣王停止武力,推行仁政。人们做任何事情,一定先要确定正确的目标,然后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追求,直到成功。如果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愈行愈远,是永远达不到目标。
成语运用 篇七
成文用法
“缘木求鱼”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运用示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玄传》:“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璧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缘木求鱼故事 篇八
成语释义:
爬上树去抓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做事达不到目的。缘:沿着,顺着。木:树。
来源追溯: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着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故事链接:
战国时期,一次齐宣王和孟子闲谈。孟子问齐宣王:“大王总是集结全国的军队,让将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攻打别的国家,难道只有打败了别的国家,您的心里才痛快吗?”
“不是的,我这样做,不过是为了统一天下,满足我最大的欲望罢了。”齐宣王回答道。
孟子接着说:“噢,我明白了,大王最大的欲望是想征服天下,称霸诸侯。但是,如果用你的办法满足你的欲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那肯定是徒劳无功的。”
“事情竟有那么严重吗?”齐宣王问。
“恐怕比这还要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最多就是抓不到鱼,不会带来什么祸害。但是如果想用武力来满足自己称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带来很大的祸害。”
学以致用:
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一定要注意把握准方向,如果连基本方法都错了,就永远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缘木求鱼原文和翻译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