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精品多篇】范文
[引言]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除法,着重分担分享 篇一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是让他孤立,家长并不能甩手不管漠然视之,那样孩子即使独立性很强,也很冷漠。家长在孩子独立做事时,家长要主动分担孩子的痛苦,分享孩子的快乐。如果孩子独立做事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要训斥、责骂孩子,也不要反客为主,要分担他的痛苦,适时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切、同情、理 解,重新为他鼓起勇气。如果孩子独立处理好新问题时,家长要分享他的快乐,为他喝彩,为他加油!
减法 篇二
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干预,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只会弱化孩子的独立性,妨碍孩子的独立成长。孩子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能做的主让他自己去做。孩子干不了的事情做不了的主,家长不能包办代替,让孩子站在台前,自己退到幕后,家长只能当参谋当顾问,帮助孩子分析,提供建议和各种可能的方案让自 己去选择。家长适时放手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篇三
1、适当拒绝孩子,不有求必应
不少家长具有“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或者别人有的东西,只要他要求,无论价格如何、是否实用,都是照买不误。
这样长期下去,就会让孩子们觉得,凡事只要跟父母说,父母就一定能够满足自己,造成孩子强烈的依赖心理。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家长,对孩子万万不可有求必应,父母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
同时,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事情,或者孩子在听取家长意见后不再固执要求买东西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表示赞扬,让孩子知道只要自己不无理取闹,不依赖他们,就会得到别人肯定。
2、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通常孩子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情,父母也不会光彩。当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父母怎么教育孩子的”,“真想看看他父母长什么样”。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不以自我为中心,强化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当你的孩子推打别人时,你要教育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打人是不对的,要对别人负责,不能总认为别人时错误,自己是对的。另外,当孩子不小心摔破东西时,父母不应该只心疼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受伤,更多是是教育孩子对每一样东西都是有责任的,下次要避免再犯错。
培养一个负责任的孩子,就要从小教给孩子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告诉孩子,弱者才把错误归咎到他人、社会身上,而强者会先从自身上寻找问题,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一个敢于承认摔跤是自己失误的孩子,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孩子,就是勇于担负起责任的孩子。这个孩子长大了,就将是父母的骄傲。
3、练习孩子自己做决定
要让孩子独立,父母就要相信孩子,放手让他们成长,练习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在选择上给予孩子自主权。
父母增强孩子的动手做事,能够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自己做决定的良好意识,这样可以促使孩子认识自我,加强战神挫折的能力。
当父母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你可以多与孩子探讨,鼓励孩子讲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几个方案让孩子选择,鼓励孩子自己决定报读哪个兴趣班。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就是引导孩子,让孩子敢于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可以自己做决定。
4、教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面对各种各样的状况,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由于孩子的社会经历短期,当遇到困难时通常采取躲避的方式,这个时候,父母要灌输孩子“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思想,教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由于孩子年纪小,可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都很困难。例如,穿衣服,穿袜子,收拾玩具等,对幼儿来讲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孩子一遇到困难,父母就包办,这样会让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相反,家长给孩子大气,教导他们学会克服困难,能够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还可以先给孩子演示具体做到步骤,让孩子坚持完成任务,这样,孩子以后遇到同样的状况,就会处理了。
5、让孩子学会与同伴协商
培养孩子独立性,就要培养他们独立和他人交往的能力。幼儿园里的小伙伴,是孩子第一次交朋友的最好人选,因为,幼儿的交际能力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锻炼。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学会和同年人相处,遇到事情可以找同伴协商,让孩子找到可以商量的对象。
具体说来,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表示你对幼儿园的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的喜欢,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如果发生什么事情,也是可以找其他小朋友商量解决的。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篇四
1、培养宝宝独立思考的习惯
当宝宝没有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向你求助,为了让孩子免受老师的责罚,你是否会帮你想办法应付呢?
对策:你不妨和宝宝一起分析,为什么其他小朋友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他却做不到?试着找到原因,然后启发宝宝以后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再继续发生,同时,告诉宝宝,自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宝宝很聪明,可以动脑想个更好的办法。
如果宝宝一遇到问题就找家长,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凡事找爸妈,自己不会动脑思考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可以将问题和宝宝一起分析清楚,然后启发宝宝自己想办法,并鼓励宝宝去行动。慢慢的,宝宝遇事便不会总是找家长来解决。
2、锻炼宝宝解决问题的思维
临出门时,宝宝突然想起老师要求带上红色的东西去幼儿园,此时时间已经不够,如果再回家中找,可能耽误上学时间,你该怎么办?
对策:此时,你可以将面临的困境告诉宝宝,问他该怎么做才能既不迟到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宝宝会动脑思考办法,这时,你可以启发他,哪里能最快找到红色的东西,怎样可以最快的拿到?当宝宝可以有多种选择时,启发宝宝选择最优方案。
经常启发面临困境的宝宝,宝宝解决问题的思维会得到锻炼,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3、教会宝宝权衡利弊
已经安排好家庭出游计划,而宝宝突然接到同学的邀请,宝宝很为难,怎样既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又不会拒绝同学们的邀请,宝宝希望家长为他拿主意时,你该怎么做?
对策:和宝宝分析,是否可以避免两件事同时发生?如果可以避免,该怎样去做?可以开个家庭会议,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大家一起出主意,家长可以不断抛出问题让宝宝想办法。当实在无法避免,必须舍其一时,诱导宝宝分析,两件事哪件更重要,如果不做后果哪件更严重。当权衡好,让宝宝体会自己的选择,真正感受自己的抉择的利与弊。
4、培养宝宝的合作意识
当宝宝因为某项团体活动而与同伴发生争吵,你是否急于参与其中,为他们的争吵裁决?
对策:首先,让他们都冷静下来,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找到问题点,然后一起解决。提醒宝宝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不与同伴合作,就没有办法取得胜利。不要参与到宝宝的活动中,以局外人的身份观望他们如何一起解决问题,并最终给出评价。
5、鼓励宝宝从失败中站起来
宝宝参加的竞赛类运动,没有取得成绩,当他伤心的跟你说,以后再也不玩了,你会怎样帮助他?
对策:告诉宝宝,你很理解他现在的感受,但是没有人是常胜不输的,包括宝宝喜欢的偶像,也曾经失败过很多次,而他们总是不断从失败中爬起来,才取得现在的成就。宝宝很棒,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引导宝宝下次比赛时该怎样做才能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很重要,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循序渐进,且不可急于求成,不然容易适得其反。
乘法,加法的倍增 篇五
家长要在孩子小时指导孩子形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生活上养成自己事自己做的自理习惯,在学习上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对以后的生活、学习起着加速发展的作用。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家长还要教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触类旁通,同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良好的方法能加速促进孩子的独立成长。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篇六
1、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孩子独立性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1—3岁的孩子对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兴趣,加上孩子天生喜欢模仿,所以当他看见大人在干什么他也学着干什么。如大人在叠衣服,他也要来帮忙;大人在扫地,他也抢着要扫;吃饭时也想要自己吃、走楼梯时不用大人扶……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虽然孩子做的不好,会把叠好的衣服弄得乱七八糟、把垃圾扫得到处都是,还把饭粒满桌撒。但请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因为这是由于孩子的骨骼和肌肉发展的不够完善而导致动作不协调。如果此时家长觉得孩子现在还太小,什么都做不来,反倒给大人添了许多麻烦,等长大点再做吧。那么渐渐地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从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一旦孩子形成依赖性就很难改正了。
2、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
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在婴儿期,孩子甚至还不能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辨开来。一岁左右的孩子,在迈出人生中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时,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这是孩子身体独立能力的展示。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可以使用第一个人称代词“我”,这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孩子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增进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营造环境,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例如自己进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随着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岁,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渐让孩子学会收拾床铺、饭桌等。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则失去了锻炼的价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3、不要强迫孩子学不需要的东西
0-6岁孩子在每个阶段的确是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但是孩子在每个阶段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心理营养,我们该如何给他补充心理营养,鲜于凉认为,在这方面,很多父母存在认识误区。
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需求,就把会这种感觉加到孩子的身上。如果这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对他来说就不是好的心理营养。强制他去学某样东西,说白了,就是家长的攀比心理在作怪,这是在控制孩子的心理成长。
4、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两岁起,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睡觉、收拾玩具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像模像样,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家里突然停电,电话不通了,水管停水了,外出迷路了……家长可借此帮助孩子学会求助,知道应当求助于哪些部门,用什么方法求助。对于孩子独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结果无论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让孩子感觉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请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补充心理营养,不是单方面的,一定是对方能感受到的、能接受的。爱必须是无条件的,只有无条件接受、接纳自己的孩子,然后在与孩子的良好互动中指导孩子的做法,这样孩子就少有叛逆和抗拒了。
5、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孩子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做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6、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7、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思考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对此多数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往往只是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也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子讲故事,家长也可以只讲故事的开头,故事的发展、结尾由孩子进行续编,家长也应该提出相应的问题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从而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能力。
8、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需要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们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因此,家长的作用就是鼓励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并对孩子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家长更要坚持要求让他自己做。说实在的,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最关键的还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己。有不少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往往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在孩子遭遇困难时一哭一闹时,就会立即“心软”而“妥协”,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在做手工时,孩子不知道要如何将作品两个接口粘在一起,作为父母你是否会立即自己动手帮孩子直接将接口粘起来?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譬如“你自己动脑筋想一想,要如何将两个东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胶水?还是用双面胶或者是透明胶呢?”或者是“你再想想还有哪些办法更好更快的能把两样东西粘起来,又快又牢固呢?”当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启发下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这个困难,掌握了粘贴的方法,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幼儿的独立性会大大增强,而且以后回更加主动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9、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当孩子为争完哪种游戏,与同伴争论起来时,你是否会急于参与其中,为不愉快的他们裁决问题呢?你可以提醒他们,生气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让自己安静下来,各自去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什么办法比让孩子自己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更好。而父母的责任,只是在于提示他们协商时注意各自的行为。在他们互不相让时引导他们拿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辄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10、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11、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重视“听话”和“顺从”,孰不知家长只注意了“听话”却忽略了孩子个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家长总是不能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险,从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不去考虑孩子在独立做出决定和处理事情时的那一种宝贵的信心和热情。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因此,建议家长应该多说这样的一些话:“这由你决定”、“这是你的责任”、“不管你怎么想,这由你选择”。而一旦孩子作出决定,你就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他所做选择的后果负责。
12、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
13、引导孩子合理安排生活
由于年龄、经验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在孩子对衣服的质量、式样或钱的价值有了足够的知识之前,不要让他一个人去买衣服;在他对学校的基本课程和职业的要求缺乏深刻认识之前,也不要完全随他意愿选择要上的学校。在这些事情上可征求孩子的意见,允许他们有发言权,但又不能完全听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他们的选择加以适当的限制。例如,带孩子出去买东西,你可以把选择好的两件东西给他看,然后要求他根据质量和价格作出最后的抉择。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14、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15、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16、从兴趣上培养。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17、扩大生活圈子,由“封闭型”为“开放型”
孩子出生以后,需要不断地与别人交往,这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研究表明,孩子首先交往的是他的母亲和父亲,然后扩大到他的亲友、邻居和伙伴。正常合理的社会生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孩子通过这些社会交往活动会逐步产生与别人交往的欲望。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与周围的人和事接触,那么这种与人交往的萌芽就会逐渐萎缩,直至影响幼儿心理、性格的正常发展。
因此,父母必须有意识地扩大孩子的生活圈子。如鼓励孩子与朋友一道玩;让孩子接待客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动;鼓励孩子从事简单的社会交往;到商店买东西时,要孩子自己告诉售货员东西的名称,让孩子问价钱,买好东西后向售货员表示感谢、告别等。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的能力。
19、要保护孩子的自尊。
20、要时时倾听孩子的心声。
21、经常鼓励孩子,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在孩子独立做事之前,少对孩子说:“这事很难,你做不好的。”这样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畏难的消极情绪。大人要多对孩子说:“你很棒,你能行。”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情绪的好坏会影响到孩子做事的质量。
22、宽容孩子的过错,多一点耐心与宽容心
在孩子学习独立性时许多事难免会做得不好,此时家长一定要宽容对待,切不可过多批评,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信心;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也要及时发现与表扬,使孩子更有信心、更加进步。
在孩子开始尝试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开始阶段,孩子会因为没有经验而总会出现磨蹭了半天或把事做得乱七八糟等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大人不要急燥,不要总想着还不如让大人来做比较快。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大人要学会等待,要耐心的对待发生的一切情况。
孩子一天天长大,各方面都在进步。只要孩子愿意去想、愿意去学,许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相信只要我们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断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循循善诱,孩子一定会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能干的!
23、充分信任,多给予正确引导。
孩子学习独立是循序渐进的,家长不可太急于求成,而应在这过程中多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才能更快的独立。如孩子自己洗袜子,一开始孩子肯定洗不干净,甚至把全身都弄湿了,没关系,袜子洗不干净家长再洗一遍,衣服湿了换,总之,只要孩子有这个意愿,家长就可满足,然后给予正确地引导,教孩子洗袜子的方法,多试几次,孩子就能轻松的完成这件事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还让孩子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和同伴发生矛盾、纠纷,此时家长和老师不要马上去帮忙解决问题,而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做,然后再给予正确引导。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学会独立。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方式方法。孩子一开始学习吃饭,洗手等等,都是当作“玩”来对待的,家长应正确把握孩子的这种游戏心理,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玩乐活动中提高独立能力。同时,家长还要通过具体、细致的启发和直观形像的示范让孩子循序渐进的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玩具怎么放更整齐,与同伴发生纠纷时该怎么解决矛盾等等,帮助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宽容对待,正面引导,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点进步时,则要及进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进一步作业努力。
24、教孩子权衡利弊
为了周日的家庭出游计划,你们已有较长时间的安排,却不料孩子又接到同学盛情的邀请,让他前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对此,孩子不免有些为难,希望父母为他拿个主意,你是否会当机立断呢?你应该帮助他思考:“如果你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是怎么样?而你不去参加别人的生日聚会,同学又会怎么想?“告诉他,每个决定都会有有利和不利的两面。千万不要替他拿主意。你应该做的是,帮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将带来的后果,学会自己权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经常练习做决定,那么,长大后在面临进退两难的处境时就能应付自如。
25、从失败中站起来
如果孩子很有信心地参加非常感兴趣的小主持人选拔赛,却被淘汰而没有录取,当他伤心地对你说:我以后发誓再也不会参加这项活动时,你会如何帮助他呢?不妨告诉他,你非常理解他现在的感受,但是没有必要落选就放弃这项运动,没有人是完美的,有时总会出错,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没有做得更好,才导致这次失败,只要想办法做好,还是有机会的。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是帮助他们自立的重要环节。最后应鼓励孩子在同伴面前,敢于将自己的不足说出来,学会自己为自己打气。
26、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加法 篇七
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家长要增加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多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想,多给孩子增加一些当家做主的机会。家长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不妨来个“小鬼当家”, 让孩子当家长,给他提供锻炼自立的机会。穿什么、吃什么、玩什么、与谁玩、学什么,这些多让孩子参与,尽量让他们自主决定。在学习上,家长不要全程陪读,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多提问题,多思考,而不是让孩子等着家长的答案。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