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拍摄注意事项【通用多篇】范文
[摘要]纪录片拍摄注意事项【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选取合适距离/角度 篇一
将拍摄主体置于画面中心位置,并选择合适的拍摄距离,避免拍摄主体过大、过小或位置过偏的情况。
纪录片制作注意事项 篇二
1、尽量保留真实环境的同期声
同期声是指拍摄画面的同时录制的声音,它可以起到弥补画面的不足、增强影片的生动性、强化影片真实感的作用。
这样的同期声能够强化影片的真实感、可信度和亲和力,使观众感觉像是置身在当时的场景中一样,一些日常比较常见的声音也会让观众倍感亲切,拉近影片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2、若历史影像不符合画幅比例,需要调整
纪录片中的素材有一部分来自于拍摄,可能还有一部分关乎历史的题材,就需要去寻找历史影像资料作为素材,剪辑好放进影片中。
有的时候就会碰见一些问题,例如老旧影像资料的画幅比通常都是4:3,而我们现在更多使用的都是16:9的比例,这时画面就会出现有黑边的状况,类似这个镜头。
3、选择最能直接表现旁白的镜头,省略掉一些逻辑过程
纪录片通常都有人物旁白,像我们刚才看的《人生一串》的开头。
在选择画面时,需要尽量贴合人物旁白去上,省略掉一些逻辑过程,这个逻辑过程不是很好理解,但是很多剪辑师在剪的时候都会有这个错误,我举个例子,
刚才的这段影片中,有一句旁白是:”从炕头小酒,到酒店大餐”。
按照剪辑师剪辑宣传片或者其他类型片子的思维来说,通常我们都会去考虑逻辑问题,也就是上个镜头和下个镜头内容、时间、空间上的逻辑是否顺畅。
拍摄的注意事项 篇三
一、拍摄时要做到:平、准、稳、匀。
平,指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摄影机的水平。如果画面没有保持水平,画面中的固定状态的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被摄体如房屋、电线杆、人物等将歪歪邪邪,不仅给人的视觉效果不舒服,而且给人造成心理上的不稳定、动荡不安的感觉。用三角架拍摄时应调好水平仪,手持或肩扛拍摄时应随时调整寻像器中的水平状态。
准 指运动摄影过程中的画面起幅和落幅的焦点要准确、构图要准确,拍摄时注意跟焦点的技巧。摇画面时要按照落幅站好位置,再从起幅开始摇,这样既可以保证摇摄的速度均匀,又可以兼顾拍摄过程中的画面构图的准确性。
稳 指运动摄影过程中的画面要保持稳定,不能摇晃,否则会给人一种头晕目眩的感受,从而造成心理的不安情绪。手持拍摄时应尽量在一个镜头中屏住呼吸或者让身体找一个依靠点和支撑点,尽量运用短焦距摄影镜头拍摄可减少摄影机的晃动。
匀 指运动摄影过程中摄影机的运动速度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用三角架拍摄时应调整好三角架的阻尼,手持拍摄时掌握好拍摄要领,运动的起步和停止要有加力和减力过程。
二、手持摄影机的拍摄方法
手持摄影机机拍摄运动镜头的最大困难是保持画面的稳定。而造成画面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身体的晃动。为了减少拍摄时身体的左右晃动,走路时两只脚应尽量放在一条直线上。避免身体上下晃动的最好办法是步子迈小一点,并且腿稍微弯曲一点,因为人的身体的各个关节都是很好的减震器。手持摄影机拍摄时应遵循“走直线、腿弯曲、迈小步、腰放松”的拍摄要领。只要多加练习,掌握拍摄的技巧,就可以用手持摄影机拍摄出比较满意的画面来。另外,拍摄时应尽量选用短焦距摄影镜头。
三、要注意焦点不要拍虚,先用自动焦点,然后练习用手动对焦点
四、先不要逆光拍摄,用顺、顺侧、侧光拍摄 ,就是对着窗户拍摄。
五、开始拍摄,尽量少移动,尤其避免拉风箱式的推拉拍摄
六、拍镜头要成组,景别要有变化,一个镜头画面的时间不要太长,要像电视片那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拍,拍一个镜头不能没完没了,晃来晃去,推推拉拉,摇来摇去,不是不能移动,而是要有目的。
现场纪录的“一次性”能力 篇四
摄像师运用镜头的造型表现手段在寻像器里进行判断取舍,展现现场事件的因果关系,矛盾冲突,以及对精彩瞬间的细节纪录,使其负载的事件通过影像传达出来,体现时代精神,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就要求摄像师在事件的场景中要有现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而不是“现场”的机械记录。“现场”拍摄要动而不乱,静而不死。
摄像人员在进入现场之后对周围的环境要有一个观察和熟悉的过程,现场往往是纷繁复杂的,环境就是纪录片的“场”,人和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和内在的联系。镜头选择什么,怎样选择是直接体现着摄像师对事件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的判断与表达。
镜头记录不是开机之后就等磁带走完,事无巨细地记录,而是要有针对性。景别要给那些最有趣味的事情,而不是一个大全景固定下来不动的记录,观众受不了那种静得发呆的长镜头。在一个相对的时间长度内,镜头内部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这些信息直接关系着观众的观看心理,如果出现了信息的缺乏和信息的不连贯,观众的观看兴趣就会下降,这样,纪录片本身意义的传达和审美感知就会受到影响。一味追求“长镜头”的真实是纪录片走向单调、枯燥的必然。单纯堆砌生活场景,没有选择、提炼,就很容易使创作陷入“自然主义”的有影必录的境地。摄像师对“长镜头”要抱一种客观而理性的认识,如果“长镜头”中不足以体现一定的意义和信息,那么宁短勿长,宁缺毋滥。
摄像机的现场干扰 篇五
上世纪60年代的“真实电影”是用摄影机当“催化剂”,促进了某件事情的发生,甚至引导了事情的发展方向,在人类营造的环境中发掘出隐藏的真实。“直接电影”的创作者则是拿着摄影机进入一个紧张的状况而充满希望地等待着危机的发生,在摄影机所拍到的事件中找到真实。不论是“直接电影”也好,“真实电影”也罢,追求“真实”是它们的共同理想,然而事实却往往令人无限地失望。在纪录片场景拍摄中,摄像机和工作人员的存在对现场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干扰力。被拍摄者可能因为摄像机的介入而改变话语方式和行为方式,乃至打破正常的人物关系,很多纪录片创作者都会碰到这个头痛的问题,摄像人员往往因为在寻像器里看到的一个不自然的微小动作而大失所望,摄像机在无形中抵抗着真实的进程。而事实上,我们并不可能还原绝对的真实,因为真实在纪录片的制作中很大程度上只存在于创作者的诚实和良心之中。每个创作者可以根据他自己所相信的,他自己的感触及经验,在他自己的文化背景下定义真实,更准确地说,纪录片的真实只是创作人员理解的真实罢了。任何创作都是主观的,有谁能说教科书中的历史是绝对真实的?在现场拍摄,不论是文化高和文化低的人,面对镜头都会显示出某种超常的行为举止,只是这种行为变化的大小有所区别而已。尽管人们认为经过和对方的交流可以消除对方的不自然,但是要让对方把摄像人员和摄像机当作空气,那只能是创作人员的自欺欺人。尚·胡许在拍摄“真实电影”《夏日编年》时,当他把话筒伸出去的瞬间,“他便发现摄影机有种力量可以使人做出有别于日常生活的行为”。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纪录片拍摄注意事项【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