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通用多篇)范文
[编辑]课题实施方案(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题实施方案 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反对填鸭式,注入式,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面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是掌握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实现有“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学习上获得主动,自主和独立。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学习所必备的能力,是学习所必须的条件。是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式,是学习活动组织的模式。
2.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无数事例证明,有个性的人,才有思想,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创造。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1、通过研究,在各学科教学中构建新型自主学习教学样式及其策略。
2、通过研究,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具体表现为:
(1)具有独立学习的意识和一定的能力。即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树立学好知识的责任感,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到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2)能在自我激励下不断学习。这种自我激励表现为:在学习上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价值,并奋发自强,不甘落后。
(3)创造性地学习。不满足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财政部,探索新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
(4)培养责任感。就自主性的个性层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尊,社会层面,我们主要发展学生对社会价值的体认和形成一定的责任感。
3、通过,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形成融科学性。
四、研究对象:
1-6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被试的研究方法与组织形式。
在设计方案时,我们考虑支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有关键的操作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考虑支建构主义理论(课题理论依据之一)本身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个案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同时,实施三大策略:学习理论,寻找研究的支撑点;解读案例,通过解读,进一步提升理念;总结经验,在研究中提练本质,对经验进行系统化。
2、实验变量的操作方法
“教学中开展自我学习”,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动力和能力。对学生而言,主要是获得理智的挑战。这里,“自主”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而更多地看作课堂教学的目标。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等其它课程,新的课程标准都把经历、体验、尝试、探究作为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因此,我们也把这一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发现,去经历,去探究。我们让自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根基,成为能力生成的桥梁,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成长的渠道。
3、变量的控制与观测
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形成因素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我们用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情况(强调:不仅仅是根据成绩的数据)。其中问卷测评形式一般属于半投射式或半开放式,这样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状况,以便及时总结以制订后继策略。
六、组织机构:
负责人:戴艳平、杨红英、
主研人员:陈锡银、刘超、陈青、沈和、顾明刚、徐荣海、鲁莹莹
刘冬、李建平、江晔、王轩、徐黎明
七、研究计划进度
1.20xxx.10-20xx.2(起始阶段):文献研究,课题论证,开题。
(1)20xx.10-20xx.12成立课题组,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技术的培训。
(2)20xx.1-20xx.2完成课题研究的设计和论证工作。
2.20xx.3-20xx.9(全面实施阶段):实验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调整、修正方案及操作过程
(1)20xx.3对实验班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着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调查。
(2)20xx.4.推出自主学习研讨课,培训学习。
(3)20xx.5推出多节研讨课,组织教师对课列进行分析,不断改进策略和方法。
(4)20xx.6根据研究情况写出论文,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一份。
(5)20xx.7写出个案分析和论文各一篇,总结自主性学习的策论和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收集校本教材的有关资料,进行中期评估。
3.20xx.10-20xx.1(总结阶段):召开课题鉴定会,结题。
(1)20xx.10针对中期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深化研究,
(2)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结集成册。
(4)进行校内经验交流;
(4)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题论证。
八、研究成果及展示方式
1、我们觉得,小学语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师生双方的智慧均在教学中得到了提升。
实验为课程的动态生成构筑了一个平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站台,为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展示了一个舞台。经过三年课题实验,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的互动中,实验班的学生大多数具备了良好自主学习习惯,交流讨论时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从而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2、研究成果展示方式
(1)课堂教学展示
(2)撰写论文及实践成果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检测
课题实施方案 篇二
一、课题提出
《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的子课题。
在“十一五”发展期间,小数组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和“小学数学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共收集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约三百个,教学经验约三百五十篇,形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集》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经验集,《无锡市小学数学学科有效课堂教与学规范条例》和《无锡市小学数学学科有效课堂教与学评价细则》(修订稿)。通过这些研讨活动,大家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和探索,促进了关于课堂教学设计一些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新模式的学习,交流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研究了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策略,进一步提高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广大教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但教学反思和提升空间依然很大,有待于进一步提炼研究成果。
本课题是无锡市《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研究和《小学数学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活动深入的载体,也是教育科研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技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引领小学数学教研、促进质量提升的发展需要。目前而言,关于参与式的教育研究大多只是反映了一种宏大思维和宏观指导,一般着眼于师训、管理、德育和文化等方面,真正从“学习者中心”的视角出发,着力于小学数学学科研究课堂的成功项目并不多见,关于“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二、核心概念和课题界定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根据课题中核心概念及课题界定,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先谈谈对这些核心词语的认识。
主动,指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二是主动学习,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是以“学”中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能力,引导以自觉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指导学习。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要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欲望,引发数学思考;要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效学与教,有效学与教是一种有效教学策略,也是课堂上主体对话、共同参与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差异性的主动发展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好数学信心。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在调研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并作归因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借鉴激励和期望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强调协作学习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及“助学案”教学设计的结构模型和实施策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理念、内容、策略和评价,积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业进步和生命发展,提升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技术,促进新课程理念向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促进本地区素质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和策略,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1956年,布鲁姆出版《教学目标的分类学》,促进有效教学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有效教学从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技术。1975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在整合plato的基础上,开发以肯普模型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课堂操作样式。美国教育多样性和高质量研究中心(crede)于1998年提炼出有效教学的5大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奥斯丁(ornstein,allanc。)著《有效教学策略》于1990年出版,列举有效策略达11种之多。坎贝尔(campell,l。,20xx)则为教师和学生总结出101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教与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的教与学(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不仅关注教师的教的效益,同时关注学生的学的成效。20xx年,坎贝尔总结出10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有效教与学的策略。1998年,郑永柏、何克抗批判史密斯—雷根模型,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型,试图建构有效学与教的课堂教学模型。新加坡在有效教与学研究和实践方面进行了非常务实的探索,与我中心开展多次教研合作与互访交流,举办了两国(无锡)校长圆桌论坛。
1990年代,从有效的`教与学进步为以“学”为中心的“有效的学与教”(learningandinstruction),是一种教育服务意识的确立,教学文化的转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统筹委员会在《21世纪教育蓝图》中正式将“教与学”变更为“学与教”,把“知识的灌输”演变为“著重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多沟通、多协作、多参与、多尝试、多体验”。20xx年起,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编订了各学科不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及评估指引”,并建议学校采用。其中第四章和第六章的内容分别为“学与教”和“学与教资源”,专题指导学校开展课堂学与教活动,提高有效教学的质量。20xx年以来,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建立“课程为本学与教研究共同体”,实施“课程为本学与教资源库协作计划”,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成立“教与学伙伴协作中心”。
参与式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移植和扶贫战略,后来参与式广泛用于国际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80年代参与式教育引入中国。如今,参与式教学体现主动教育思想,已成为当代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大主流,“中国知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关键词为“参与式”的研究论文。“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长寿区第二实验小学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等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参与式教育”研究,试图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数学教学的热情,构建比较完备的“小学数学参与式教育”体系。
自20xx年始,课题组以《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为子课题全程参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素材,为本课题的深入推进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研究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技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吸纳国内外有效学与教研究实验成果,加强教学论和实践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探索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策略,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新技术和专业新发展。
研究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以有效学与教的理念引领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技术,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效学与教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技术策略和目标指数。
研究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的助学案教学设计,引领主动学习,促进素质教育。我们进行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小学数学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研究,取得了丰赡的科研成果,但教学反思和提升空间依然很大,有待于进一步提炼研究成果。
五、研究目标
树立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观,初步建构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理论模型,包括“以《标准》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学习活动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操作体系”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数学学科中形成若干可以在实践中推广的操作性策略,积累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小学数学教学课例和案例,提高广大教师的有效教学技术能力及新课程实施水平。
以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及“助学案”设计为抓手,来构建主动参与式的小学数学课堂形态,研制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行为规范、课堂观察和考评细则,引导课堂主体情感、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互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意义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策略和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文献研究。开展文献和课例研究,调研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因素并作归因分析,吸纳成功的科研成果,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和成分显示理论等微策略理论,包括传统课堂对资源、注释、评论进行规划的建议,探索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生发点和创新空间。
2.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结构、体系和模式研究。包括支撑性理论、支持环境、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课堂主体间性及“内部对话”、“助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观察的建议。
3.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学与教行为规范、策略及效度评价的研究。运用激励和期望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包括教学准备、课程资源、传播媒体、学习问题的发现、差异学习活动设计矩阵、学习评价和辅导、实践拓展等方面的建议,以及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分学科开发单独的微型课程(minilessons)。研制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行为规范、课堂观察和考评细则。
4.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及“助学案”设计的研究。总结本市前期《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实践成果,以学为中心,研究设计基于问题、基于差异或专题学习的教学计划,激发学习内驱力,引领学生自主建构。
5.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课例和案例的研究。以观察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场的方式,在课题实验中积累不同领域、不同课型的真实案例,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微格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建构有效的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
6.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实验教师现场培训的研究。在课题实验学校,根据课题研究项目及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建构的实践需要举办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场研讨会,邀请课程、教学论与小学数学专家深度介入课例教研活动,开展课题实验教师培训的研究。
七、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整合学术资源优质,规划课题研究实验,建立以我中心为领衔、各市(县)区教研部门和课题实验学校共同参与的研究网络,系统化地架构以学科发展、教研课题和教师专项课题为载体的子课题群,聘请并组建课题专家库,荟萃群体智慧,合作攻关,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理想模型。
研究方法:加强教学论和相关文献的学习,主要开展教学自然生态环境下的现场研究,为确保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及现实性,拟选择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课例研究等综合研究的方法。
八、实施步骤
20xx年9月—20xx年8月建立课题组,提出课题假设,确定研究内容。
20xx年9月—11月整理并编著相关文献,做好课题文献研究综述。
招募课题实验学校,架构研究网络,组织理论学习和课题辅导。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规范,制订年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0xx年11月—20xx年10月课题开题并实施。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市范围内的课题研究活动,收集优秀典型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形成《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助学案”》设计规范及教学建议,《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论文、案例汇编,《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研讨和课例选编,《主动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与教》行为规范及考评细则。
20xx年10月—20xx年8月成果整理与提炼,课题结题鉴定。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本课题成员为:匡金龙、谢惠良、焦肖燕、伏晓峰、赵国防、尹志伟、孙敏、程继德、沈晓东、范艳华、钟国强、钱科英、钱阳辉、黄伟星、凌国伟。主持人为凌国伟、黄伟星。
课题实施方案 篇三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意义:
1、就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而言,虽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事实上勿用讳言,仍然停留在升学应试考试的教学层面上,教师的努力,学生的任务仍然是围绕着高的升学率及考入更好的学校。但是就目前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却是:一小部分学生奋力挤入了重点高中,一部分进入普通高中,仍有一部分直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而进入高中的这一部分学生仍然是肩负着考试机器的重任,仍为考分奋斗。而进入社会的这部分学生在接触生活、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却不能应用,遇有问题不能分析解决。即缺乏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维,缺乏科学素养。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与学校教育的初衷相悖的。但尽管如此,教师在中考的重压下,严重缺乏这样的改革精神与改革精力,更缺乏这方面的专题研究。
2、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对教育的更新要求,教师们必须在这方面有新的考虑,新的思维。要从培养对社会直接有用人才,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选择这一话题的意义在于:①以新课程的理念,对教育提出更高的教学能力要求,不能仅仅充当“教书匠”,而要当好导师、导演和演员和不断学习的学员,以课本为素材,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归纳演绎的方法;②力求在地理教学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得地理课的教学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对学生充满吸引力,尽而使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进行。③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培养出具有科学思维能力,直接服务于高中教学,服务于社会的新型初中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念。
1、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是极有限的,尤其在初中阶段。初中地理教师不能评书本、讲书本,更重要的要教学习化学的方法,学习地理的思维,重过程、轻结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初中地理教师不能仅有初中教学的本领,仅有初中的地理知识能力。要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彻底转变观念。即强调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通过研究,要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
3、初中地理课教学虽然仅担任了整个地理教育中的启蒙教育任务,但是本学科属于学生感兴趣的自然学科,有着十分优越的学科特点。通过实验操作、现象分析、理论推理、演绎结论、举一反三、多学科渗透等,对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侧重点
1、在研究的准备阶段,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与系统的方法,构建详细的课题研究操作的实施方案,分工协作,分部实施。
2、在研究的实施阶段,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特点及初中生的知识结构,拟采用热点讨论、活动表演、听写自查、多媒体导入等方式方法开展研究,积累资料。并侧重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进行实验,加强个案研究与阶段成果总结。
3、在研究的总结阶段,采用逻辑的方法与经验筛选的方法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四、课题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树立新型教学观的需要。根据新课改的的要求与精神,通过实践、研究、彻底破除“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教师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的局面。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的境界。
2、树立新型学生观的需要。我们面临的学生都是发展中的,尚未成熟的生命个体,具有巨大的潜能与极强的可塑性。他们也是独特的人,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件事情上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不应用一套陈旧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去教他们,让他们只学会一点可怜的书本知识。
3、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4、新形势下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五、课题借鉴的主要理论:
新课程标准、科学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系统论、认知心理学、主体教育理论
六、预期效益
教师论文集、教学课件集、优秀教案集、教学展示课等。
七、课题的研究步骤(20xx年11月――20xx年7月)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进度,基本情况如下:
(一)20xx.11——20xx.3准备阶段;
(二)20xx.3——20xx.3实践阶段
(三)20xx.3——20xx.7总结阶段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3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做好实施的充分准备。
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将建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的研究成员,并召集全体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拟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做到:
1、每学期单周周五下午定为我们的集体活动时间(与其它活动时间安排有冲突时,为双周周一进行),加深对课题研究内容的认识、理解,共同探讨研究方法。在对上一周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的同时确定下一步的研究具体活动,及时交流感想体会。
2、进行理论学习,集体研究《走进新课程》、《科学素养的基准》《探究教学论》《研究型课程》等先进理论,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认识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对学生现有情况进行摸底,分析目前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研究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
4、讨论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今后的研究工作明确方向和方法。
5、明确研究人员分工。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开展研究与实践,总结阶段成果。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定期组织交流。具体实施中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0xx年11月――20xx年1月:安排听课,交流讨论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力求做到:
1、每人写一篇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体会和感想。
2、每人设计一节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设计交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
3、每位教师公开展示一节课,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听课、评课,总结经验体会。
4、进行反思,集体交流,总结经验,以指导下一步实践。
第二部分:20xx年1月――20xx年7月:研究教学媒体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组织制作适合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课件。具体的工作安排如下:
1、研究新课程,对课程改革的实质做到准确把握,认真落实。
2、深入体会探究教学模式对科学素养培养的作用,设计体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课件及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设计评选,交流设计体会。
3、选出优秀的课件及教学方案,进行公开展示,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听课、评课,总结经验体会。
4、集体交流,适合农场中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推广实施。
在完成以上基本的研究工作后,课题组成员再次进行集体交流,完成本阶段的研究总结。
第三部分:20xx年7月――20xx年3月:实施校本研究课,集体编写研究课教案,互听互评,写相关经验总结。拟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1、课题组成员集体编写研究课教案,教师互听互评,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新情况及时修改补充,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
2、力争在校本教研活动或其它教学研究活动中展示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课,征求多方意见。
3、整理学生反馈意见。
4、总结经验体会。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总结完成课题研究的分析报告。汇编教学论文、优秀课件、研究课教案。在这一阶段中,具体工作包括:
1、理论学习,对学习的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修养。
2、课题组成员总结归纳研究心得,积极撰写经验论文。
3、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分类整理,归纳资料,整理文件,总结成果,汇编结集。
4、撰写研究分析报告。
课题实施方案 篇四
一、课题的提出及课题界定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充分发展。”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龙门中心小学是灵台县一所最偏远的农村学校,
五、六年级学生来自七村六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使得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很大。因而,我校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必然显得死板、机械、沉闷,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脚踏西瓜皮,练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主动的发展;也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这根本不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的研究”这一小课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通过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并给予切实指导的研究,也是为好落实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 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结构理论认为,儿童对经验(知识)的认知有两种:第一种是关于客体的物理经验,“它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抽象过程从客体本身中引出的”,“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等对形成这类物理经验形态的知识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二种是叫逻辑—数理的经验,它发端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它产生于主体对客体所施加的动作及其协调。课堂上学生在教师主导的“问题场”里动手、动口、动耳、动眼、动脑等,通过亲自参与操作、活动、游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情节;主动地感受经验获取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充分发挥练习功能,提高练习的效率的研究。
2、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学课进行练习选择的策略研究。
3、组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的练习体题组的研究。
4、如何通过设计练习,开发学生思维的研究。
5、以有效性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过程。
6、实施课堂教学分层评价讲评学生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
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实践,阶段性小结。(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
(1)制定课题方案与申报工作。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 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及相关资料(20xx年1月至20xx年4月)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
(3)前测,调查问卷
(一)
(4)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
(5)注意资料收集归档。
(6)后测,调查问卷
(二)
(7)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
(8) 初步评选优秀案例及论文。
第三阶段:解题能力研究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7月)
(1)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
(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
(3)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问卷法为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抽样法、观察法、数学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1、抽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按一定的方式从各个年级中选取两个班做样本,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将这一部分调查研究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上去,从而得出总的结论。为课题的研究作一个全面了解。
2、问卷法: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一套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而收集资料。在实施阶段之前和实施阶段之后各设计一套问卷,为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供有效的数据。
3、观察法:根据研究课题,有选择地针对学困生课堂练习的各种情况,采取研究者或凭自己的感官,并借助于其他摄像、照片等,注视课题研究的现象,探寻课题研究的本质的方法。
4、数学法: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找出一些课题研究在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及时总结、修改、不断完善,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条件:
1、主观条件:课题成员是新课程教材的任教者,并且参加过各级各类关于新课程的培训活动。平时注意积累教科研知识。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2、客观条件: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管理来实施进行。目前我校数学科组也有相关的教研活动,需要将其整合,协调统一,滚动发展,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部分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而相关的教研活动、相关的教师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资源保障,是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充分条件。
资料设备上,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电脑,能够上网查找资料,都申请了数字图书帐号,可以减少我们本地区信息闭塞的劣势的影响。我们熟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帮助研究,学习过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比较法等方法开展研究。
预期成果:
1、论文的撰写。
2、探索并形成我校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练习题组的设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数学练习在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能力。
3、通过实验:形成若干系列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案例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参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
4、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练习在评定检测学生数学成绩方面的评价功能,以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杨福林
实施方案的特点 篇五
1、广泛性:
实施方案的应用很广泛,适用范围广。从适用的主体来看,既可以是各级的党政机关,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团体。从实施方案的内容来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
2、具体性:
实施方案要把某项工作的工作内容、目标要求、实施的方法步骤以及领导保证、督促检查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出具体明确的安排。要落实到工作分几个阶段、什么时间开展、什么人来负责、领导及监督如何保障等,都要做出具体明确的安排。
3、规定性:
实施方案的制定有很强的规定性。实施方案的规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实施方案要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及精神来制定,要根据所要实施的工作的目的、要求、工作的内容及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而不能是随意制定的。另一方面,实施方案一旦制定出来,制定机关及相关部门单位就要按照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具有强制性。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课题实施方案(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