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多篇范文
【寄语】《寓言两则》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寓言两则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
2.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讲讲《掩耳盗铃》的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自相矛盾》。
2.有感情地朗读并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教学准备:准备矛和盾的道具、预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寓:寄托,包含。寓言即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三、理解寓言内容。分小组自学,要求:
1、利用字典学习生字、词。
2、读课文,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困)
四、检查汇报。
1、字形:矛 盗
2、字义:矛→(进攻) 盾→(防守)(书上) 锐利→刀锋尖而快 俺→我
3、寓言内容
形式:3分钟准备,可以通过读(分角色)或讲故事或演课本剧的形式把内容介绍给大家。(大家可以对他们的表演提建议或意见)
五、我们了解了寓言内容,请你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
2、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六、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哑口无言,回答不出别人的问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事,怎样避免?
八、读课文,自愿结组表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板书: 自相 矛→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
盾→不论什么矛都戳的穿
课后反思: 寓言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内容也很容易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容易,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寓言,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其中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以小组为单位检查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投影:形近字组词
哑( ) 掩( ) 盗( ) 偷( ) 雾( ) 当( )
亚( ) 淹( ) 盒( ) 愉( ) 零( ) 铛( )
2、字义:
掩耳盗铃:捂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3、小组汇报寓言内容有语气的读或者讲故事。
四、自己轻声读,理解寓言内容
五、请同学读。思考讨论:掩耳盗铃的人为什么会被人发觉?(困)
1、盗铃人想到的是:手一碰铃当,就会发出响声;捂住耳朵就听不到这响声了。
2、盗铃人没 想到的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不等于捂住别人的耳朵,因此被别人发现了。
六、谈谈学习这则寓言的感受;自己做了坏事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七、再读寓言,体会寓义。
作业:读寓言,写语训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掩耳→盗铃→响铃→被发现
反思:寓言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内容也很容易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容易,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
寓言二则 篇二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策略】
1、教法:目标教学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纪昌学射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策略】
1、教法:目标教学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一)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达标测评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字、写字、写词
五、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扁鹊治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策略】
1、教法:目标教学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一)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二)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三)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2、预习《文成公主进藏》。
【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扁鹊治病
躺、睁、注视 皮肤 没病
绑、吊、站、盯 皮肉之苦 不理睬
肠胃里 非常不高兴
百发百中 骨髓 请他治病
寓言两则 篇三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明白两则寓言中的主要人物错在哪里。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一)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第四册学过《刻舟求剑》)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寓言二则》。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现在我们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揠苗助长》讲古时候有个人,他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二)学生试读课文,正音。
1.学生先小声自己读两遍。
2.正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生字词。
yùzé yàjiāo
寓言 二则 揠苗助长 焦急
jīn píchuǎn fèi jié
筋疲力尽 喘气 白费 一截
(三)指名学生朗读《揠苗助长》。
“揠”就是拔的意思。“长”读zhǎng。“揠苗助长”意思是用拔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www.haoword.com)文,思考问题。
《揠苗助长》里的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他想出了什么方法帮助禾苗生长?结果怎样?
(二)讨论回答。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他的心情怎样?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这是故事的起因。)
2.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他自己感觉怎样?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本课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这是故事的经过。)
3.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4.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四)成语“揠苗助长”就是来源于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什么是成语吗?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成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成短语、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作”、“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杯弓蛇影”等。
五、朗读、背诵课文
(一)指导朗读。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的焦急心情。“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要读得慢些,“帮”字要读重些,突出他要“助长”。
2.朗读第2、3自然段要“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力气总算没白费”读得慢、读得清楚,读出他自以为高明的心态。
3.朗读第4自然段时,要突出最后一句“禾苗却枯死了”。这事与愿违的结果,要引起人们的深思,以受到启发明白寓言的道理。
(二)背诵课文。
1.你能各用一个词语,说说四段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巴望——筋疲力尽——没白费——禾苗枯死
2.先一段一段练习背诵,再练习背诵全课。
六、小结
(一)《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读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七、作业
(一)读读写写课后练习2。
(二)朗读课文,背诵《揠苗助长》。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一)什么叫寓言?
(二)《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了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背诵《揠苗助长》。
二、导入 新课
(一)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寓言《守株待兔》。
(二)自学解题。
1.查字典:守——守候。
株——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也叫树桩子。)
待——等待。守株待兔——守候在树桩旁边等待野兔。
提问:等待什么样的野兔呢?
2.自读课文,再讲“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候在树桩旁边,等待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生字词。
shǒu zhū cuànzhuāng
守 株待兔 窜出 树桩
zī chú
乐滋滋 锄头
(二)指名朗读《守株待兔》。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齐读课文。
(2)讨论回答。
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谁能回答得简单一点?
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
——按问题回答: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说“谁”,再说“怎样得到”,最后说“一只什么样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
比较两个句子。思考:他为什么能捡到?第二个句子说得更明白。
第二个问题。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做: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他的想法能实现吗?为什么?
种田人的想法不能实现。因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
——你从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的?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窜”是乱跑、乱逃的意思。所以说野兔跑得很快。
“丢下锄头”是什么意思。
“丢下锄头”就是不种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讨论第三个问题:
结果: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
(3)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树立形象靠感受。
1.朗读《守株待兔》,想想那个种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那个种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总撞死在树桩上。
(二)分析错因要思考。
1.提问:那个种田人错在哪里?
2.讨论。
(1)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捡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个种田人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还能不劳而获。
(3)那个种田人丢下锄头,守株待兔,兔子没等到,庄稼也完了。
(4)那个种田人错就错在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结果把事情办糟了。
(三)揭示寓意需提炼。
1.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成语“守株待兔”是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有万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课文中的那个种田人,因思想方法上的错误而办了蠢事,导致了不良后果。因此在描写这两个人的心理,言行时都带有讽刺意味。这一点在朗读时要加以注意。
(二)背诵课文。
背诵课文要注意抓住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来进行。
六、比较形近字,记住生字字形
组词
富( ) 财( ) 筝( )
寓( ) 则( ) 筋( )
病( ) 唱( ) 贡( )
疲( ) 喘( ) 费( )
戴( ) 字( ) 珠( )
截( ) 守( ) 株( )
究( ) 童( ) 助( )
窜( ) 撞( ) 锄( )
板书设计
(吴葆城)
寓言二则 篇四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
使用成语造句。
教学过程 :
一、导 入
今天学习,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课文《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买椟还珠》和《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这两个故事都是战国时期的。《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他的宾客编写的。书中涉及祸福的文字很多,这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二、诵读
老师泛读课文。
三、学习字词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读音,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
四、朗读课文
采用不同方式,请同学朗读课文四遍,熟悉课文内容。
五、串讲课文
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六、概括寓意
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寓意,然后交流。
七、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过和不及也许仅仅相差一点点,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须明智。过分聪明,思想方法不对,有时反倒被聪明贻误。
《买椟还珠》: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就会舍本逐末。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都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滥竽充数》:成就一番事业关键是有真本领。没有真本领,一味地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终归要碰壁的。这则寓言叙事平实,情节简括,由于前后对比,并不显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变化的环境的应对,一个“逃”字活画出南郭处士的狼狈。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篇哲理寓言,叙事多用对话,情节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深谋远虑的老者的形象,通过语言描写表明了他对突发事件的冷静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读者从中可以感悟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八、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翻译句子。
(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入胡。
九、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 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
买椟还珠 —— 取舍不当 舍本逐末
滥竽充数 —— 鱼目混珠 投机取巧
塞翁失马 一一 安知非福 祸福无定
寓言二则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2、难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1、出示“寓言两则”,查字典解释词意。
二、 教学《揠苗助长》
(一)、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学习《揠苗助长》
1、初读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2、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的?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3、讨论
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4、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如果要你把这个寓言讲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听,你会怎么讲?讲寓言比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
3、练写,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二、 教学《守株待兔》
1、 初读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结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拓展
(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4、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板书设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寓言两则》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