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届党代会简介(合集)【新版多篇】范文
【摘要】中国历届党代会简介(合集)【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历届党代会 篇一
一、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 (1960年3月6日~7日)
这次大会是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后(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西安部分独立建校,此前交通大学曾于1955、1956、1958年召开过3次党员代表大会)的首次中共党员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和总结过去两年来的工作,制定今后任务,选举新的常委会。党委书记谢邦治作了开幕词和大会总结,党委副书记邓旭初作了工作报告,16位代表发言介绍工作经验。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今后的基本任务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为工农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迅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国家多快好省地培养又红又专的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干部作出最大贡献。
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40人,列席代表48人。会议选举产生新的党委会委员28人,党委常委7人;选举谢邦治担任党委书记,余仁、张华、邓旭初任副书记。
二、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
(1962年12月28日~30日)
中共上海交大在徐汇校区体育馆二楼召开第二次党代会。这次大会是学校转为国防工业院校近两年后(1961年2月划归国防科委)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深,检查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近三年的工作,总结经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选举新的党委会和出席上海市第三届党代会的代表。党委副书记余仁代表党委作了工作报告,总结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全校的主要任务是加速培养政治质量好、技术专业好、身体健康的高质量的国防工程技术干部。
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287人,列席代表50人;选举产生了党委委员20人,党委常委7人,余仁、张华、邓旭初、苏宁等4人担任副书记(1962年4月谢邦治调离交大,书记暂缺)。
三、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1964年4月24日~29日)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在总结检查“五反”运动的基础上,讨论和确定学校进一步革命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华、邓旭初分别作了工作报告,余仁作了大会总结。大会通过决议,宣布学校“五反”运动结束,今后学校中心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认真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为社会主义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学技术干部。
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99人,列席代表49人,会议选举了新的党委会21人,常委委员9人,余仁任代理书记,张华、邓旭初、苏宁任副书记。
四、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 (1973年7月12日~14日)
这是文革当中为恢复建立党委而召开一次党代会。1972年11月,上海市委批准成立交大党的核心小组,在党委成立前行使党委权力。为正式恢复党委,学校召开党代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杨恺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14个单位交流了经验,22人在会上作了发言。
共有764名正式党员参加此次大会,大会还邀请了224名群众代表列席大会;大会选举了第四届党委委员22人,由杨恺任党委书记,工宣队团长陈杏全、工宣队政委李文波任党委副书记。明确党委负责全校工作和党务工作;校革委会行使行政权力;工宣队在党委领导下发挥政治作用,以保证党的一元化领导。
五、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五次代表大会(1981年2月26日~28日)
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呼唤科教春天到来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会议。市委书记夏征农、副市长兼教卫办主任杨恺到会讲话。党委书记邓旭初代表上届党委作工作报告,副书记夏平代表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了关于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报告。大会认真总结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党委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取得的可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学校今后的任务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改革领导、管理体制,尽快提高教学、学术、管理水平,使交大向理工管方向发展,把交大建成成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第一流大学。
共有正式代表387人出席会议,大会差额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委员23人,纪委委员15人。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分别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常委9人,邓旭初任党委书记,刘克、陆中庸任党委副书记;选举陆中庸兼任纪委书记。
六、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1992年5月29-30日)
这次会议是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和浦东开发的激励下召开的一次深入解放思想、继续前进的大会。党委书记何友声代表第五届党委作《团结鼓劲,深化改革,为把上海交大办成社会主义第一流大学而奋斗》的工作报告,纪委书记杜年玲作《发挥纪检职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把我校办成社会主义第一流大学保驾护航》的工作报告。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世谦和市教卫党委书记刘克到会讲话。会议通过决议,要求新一届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落实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同心同德,振奋精神,艰苦奋斗,深化改革,为把交大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第一流大学而奋斗。
参会的有正式代表266位,列席代表46位。会议选出23人为党委委员,11人为纪委委员。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分别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常委7人,王宗光为党委书记,徐凤云、蒋秀明为副书记;纪委选举徐凤云为纪委书记。
七、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七次代表大会(1998年1月18日-22日)
这次大会是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召开的,是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党委书记王宗光书记向大会作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确定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跨世纪奋斗目标,提出了从“九五”到“十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的基本要求,作出了“三年有标志,五年大变样,十年创一流”的战略部署。会议提出要实现一流目标必须采取“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
参会的有正式代表275位,列席代表90位。23人当选党委委员,11人当选纪委委员。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分别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常委9人,王宗光继续担任党委书记,陶爱珠、潘永华、陈龙三人任副书记;纪委选举王永华为纪委书记。
八、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2004年12月28日-29日)
这是一次在我国跨入新世纪新阶段,学校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大会。上海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出席大会开幕式。党委书记马德秀代表第七届委员会作题为《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而努力奋斗》的报告。王永华代表纪委作题为《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政治保证》的报告。会议代表通过分组讨论,审议并通过关于党委、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提出,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交叉集成战略、服务社会战略、加快闵行校区战略,力争到2010年若干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1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
共有294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选举党委委员27人,纪委委员11人。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分别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常委13人,马德秀为党委书记,苏明、潘敏、郑成良为党委副书记;纪委选举潘国礼为纪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简介 篇二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简介- ?
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代会简介(1 大至 108 大)
科大附小 3 年 4 班 傅 1 格 ?
党的 1 大:
?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31 日转浙江嘉兴南湖)召开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代表 12 人,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1 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 1 新了。
? 党的 2 大:
? 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中共 2 大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 号令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 12 名,代表全国 195 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 2 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 9 个章程。中共 2 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程,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 1 次明确地提出了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 党的 3 大:
? 1923 年 6 月 12 日至 20 日,中共 3 大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有 30 多人,代表全国 420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党的 3 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党的 3 大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肯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3 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第 1 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大张旗鼓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众运动,成功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增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 党的 4 大:
?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共 4 大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 20 人,代表着全国 994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4 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同盟问题。党的 4 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 党的 5 大:
? 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共 5 大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 82 人,代表着 57967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党的 5 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毛病,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燃眉之急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当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担。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毛病,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 3 个月后的 87会议上完成的。
? 党的 6 大:
? 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中共 6 大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142 人。党的 6 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6 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 1 系列存在严重争辩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 党的 7 大:
?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共 7 大在延安召开,出席7 大的代表共 755 名,其中正式代表 547 名,候补代表 208 名,代表全党 121 万党员。大会提出党的政治线路是:放手发动大众,壮大人民气力,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犯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 1 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第 7 次代表大会是以 “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 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的。
? 党的 8 大:
?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中共 8 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 1026 人,候补代表 107 人,代表全国 1073 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和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情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8 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假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获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 党的 9 大:
? 1969 年 4 月 1 日至 24 日,中共 9 大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2 人,代表全国 2200 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9 大坚持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9 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毛病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9 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点方针都是毛病的。
? 党的 10 大:
? 1973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中共 10 大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 1249 人,代表全国 2800 万党员。周恩来作政治报告, 王洪文作 《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继续了 9 大的 “左” 倾的毛病,1 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击,被排挤在 9 届中央委员会以外的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虽然江青团体的骨干份子更多地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但 1 批众望所归的老同志入选,毕竟反应了党内健康气力的增强。
? 党的 101 大:
? 1977 年 8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共 101 大在北京召开,应到大会的代表 1510 人,实际出席会议代表 1502 名,代表全国党员 3500多万。华国锋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宣布用时 10 年的 “文化大革命” 已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 党的 102 大:
? 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中共 102 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 1545 人,候补代表 145 人,代表全国 3900 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 胡耀邦作 《全面首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的报告。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 1 次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谛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时间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共第 102 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首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久载入史册。
? 党的 103 大:
? 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 日,中共 103 大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 1936 人,特邀代表 61 人,代表着全国 4600多万名党员。大会还首次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选出了由 175 名中央委员和 110 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 103 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了由200 人组成的中顾委和 69 人组成的中纪委。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103 大第 1 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线路,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 3 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 党的 104 大:
? 1992 年 10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共 104 大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 1989 人,代表 46 人,代表全国 5100 万党员。江泽民作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成功》的报告。这次大会作出了 3 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1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点地位;2 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是要求全党捉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弄上去。
? 党的 105 大:
? 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共 105 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代表 2048 人,特邀代表 60 人,代表全国 5800 万名党员。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01 世纪》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 105 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
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肯定为党的指点思想,把依法治国肯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肯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 105 大对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脸部署。
? 党的 106 大:
? 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中共 106 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 2114 名、特邀代表 40 名,代表全党 6000 多万党员。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3个代表” 重要思想,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为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 党的 107 大:
? 2007 年 10 月 15 日至 21 日,中共 107 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应出席代表 2213 人,特邀代表 57 人。吴邦国主持大会,胡锦涛代表第106 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 《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的报告。党的 107 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3 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
? 党的 108 大:
? 201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中共 108 大在北京召开。党的 108
大代表名额共 2270 名,由全国 40 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3 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点,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气力,攻坚克难,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历届党代会 篇三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随后,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对于开创我国农村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此为起点,经济体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
党的十七大对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历届党代会简介 篇四
历届党代会简介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会议还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9个决议案;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召开。会议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四、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四大宣言和决议案: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
五、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作了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的讲话;会议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议决案。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召开。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了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
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
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七大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之后,全党同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致,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努力奋斗,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胜利。
八、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当时全国有2200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林彪作政治报告。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
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华国锋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的决议》。
大会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没有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
十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项组织制度、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
十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赵紫
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会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随后召开的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四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随后召开的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六、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内容包括: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随后召开的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吴官正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随后召开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胡锦涛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贺国强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八、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大会高度评价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大会同意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对十六大以来十年奋斗历程的基本总结。随后召开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王岐山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址:北京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历届党代会简介 篇五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阐明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正式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同时大会又强调指出,在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必须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努力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大会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为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创造了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了历次代表大会都没正式提出过的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反对帝国主义工具之买办阶级”。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但对于当时夺取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均没有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是不彻底的,在会后也并未实施。这次代表大会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六大把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动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的一次重要转变。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在全国各级党组织还不能正常工作,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相当多的八届中央委员仍处在被审查、被监禁的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自始至终为“左”倾思潮和个人崇拜的狂热气氛所笼罩。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和新党章,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错误理论,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揭露了他们的反革命两面派本质,但十大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仍肯定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得以延续下去。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因而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认为十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肯定“文化大革
命”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这次大会没有能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进一
步论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往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国历届党代会简介(合集)【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