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学反思多篇范文
[寄语]中班教学反思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班教学反思1
——科学活动《小球站稳了》
在五大领域中,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并没有好上与难上教学活动的区别,只不过每个老师的性格、特点不一,有些喜欢语言,有些喜欢美术等。为了尝试一个新领域,这次我挑选了一堂中班的科学活动《小球站稳了》,来挑战自己。一个新的尝试,又是一次新的收获。
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去探索、发现问题,在刚开始出示三个球的环节中,激发了幼儿极强的好奇心。在让幼儿说一说小球可以怎么玩时,有的幼儿说:“往上抛。”有的说:“一个传,一个接。”还有的说:“你抛给我,我抛给你。”在让幼儿自由玩时,我发现孩子们用了刚才幼儿说的那几种方法,没有尝试新方法。在玩后,我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玩法时,发现跟前面幼儿回答的问题,有点类似。其实,这个环节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第二环节中,我让幼儿说一说如何让小球站稳了,有位幼儿说:“用手做成爱心,把球放在上面。”对于这个回答,其实小球也是站稳的,只不过用的东西不一样,随后,我又问了句:“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利用些什么材料,我们可以让小球站稳了呢?”在我引导后,一位幼儿随即说:“用一个瓶子,把乒乓小球放在瓶口上。”此时,一下子又把问题拉入了教学状态中。后来,我又准备了一些辅助材料,让幼儿借用材料自主找一找、玩一玩,只见有的幼儿选择了毛线,有的幼儿选择了毛巾,有的拿了瓶盖,还有的拿了沙包。孩子们通过这些材料,终于使小球站稳了。在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幼儿非常开心,因为,他们成功了。
后来,为了增加难度,我发放给幼儿每人一张白纸,让幼儿尝试用一张纸如何使小球站稳,我刚提出问题后,孩子们都一一举手了,有些幼儿边举手边说:“我知道啦,我知道啦。”我原以为幼儿都想到了好办法,在让幼儿幼儿操作中,绝大部分幼儿都用一张纸,然后把小球放在纸上,就是所谓的小球站稳了,其实,我只要稍微动一动桌子,小球仍会掉下来的。就在此时,我灵机一动,故意用气吹了下一位幼儿的小球,轻轻晃动桌子,顿时,小球掉下来了。这一次的失败,似乎在提醒孩子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波折后,孩子们又重新玩起来,这一次,孩子们想到了好办法,有的把纸张团起来,球放在上面,也有的把纸弄皱,小球放在里面,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果,别提有多开心啦。
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班教学反思2
本活动符合这阶段的学习主题“你快乐我快乐”。活动中我让幼儿回忆自己感冒的症状,模仿打喷嚏,引出课题内容“花脸虎的喷嚏”,通过模仿对话、动作演示等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对故事抽丝剥茧式的分析、观察图片、猜想、讲述中让幼儿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感受体谅、关心别人的心情。幼儿能紧随教师的思路理解故事的中心主题,同时联系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变化也能够完整讲述,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正确的打喷嚏的方法。
中班教学反思3
今天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大树和小鸟》,因为今天的半日活动是由我自己备的,因此,我也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还在网上找了一个语言的课件,一切准备工作做的还可以,心里就美滋滋的。
早上,我到了班里,突然想起上次那个修电脑的师傅好像没有把电视机和电脑连上。于是马上试了以下,真的不行。心中难免着急了起来,跑到各个班级里去问了一下,只有两个班级连上了,可是其中一个班级放不出那个课件。失望地回到教室,只能用图片将就一下了。
活动开始,本来的游戏改掉了,我结合图片,把大树和小鸟的诗歌进行扩充,以故事展开。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幼儿们很喜欢。特别是互动角色游戏环节。我扮演大树,幼儿扮演小鸟,把活动推到了高潮。
可是在仿编环节,我遇到了困难。当我问“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还有谁和谁也是好朋友呀?”宝宝说:“大海和鱼”。然后我们一起仿编了一首诗歌。“大海和鱼儿/大海大大,游来鱼儿,鱼儿游游,大海笑笑,大海翻翻,鱼儿跳跳,大海鱼儿,快乐陶陶。”这首还算比较顺利,特别是苏小朋友用“大海翻翻”来表示大海的运动。当我第二次问“还有谁和谁是好朋友呀?”有的说“鲸鱼和鱼”“青蛙和癞蛤蟆”……这些是好朋友,而且第一天的时候正好上了《有朋友真好》里面就是讲“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我不能否认孩子们的错,可是这首诗歌的意图是让孩子们了解朋友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我把重点忘了。可是一时我却不知道怎么来表达这个意思,怎么说孩子能明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真的觉得自己语无伦次。一会说“两个好朋友之间谁也离不开谁”,一会说“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植物,他们是好朋友”,一会说“草地的好朋友是谁更合适?”一会说“谁离不开花儿,和它在一起”……在我的乱七八糟的引导下,反应快的幼儿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可是还有好多幼儿似乎似懂非懂。那么到底该怎么来引导,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回家再打开了课件,觉得如果用上课件,纺编时出示相应的画面,如花儿和蜜蜂,也许仿编会更有针对性。如果提问的指向再明确点也许不用解释的这么复杂。如果事先能再考虑周全点,也许不会这么无助。现在还是没有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真想找师傅帮忙,可是师傅最近很忙,记录下来,等师傅空点好好请教请教吧。
告诫自己以后心中一定要装着活动的重点,活动前要想想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来突破这个重点,怎么样说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
中班教学反思4
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放学回家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了,平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会扮演成人进行买菜活动。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音乐技能,何乐而不为呢?选择的内容来既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又为生活所服务。活动开始,我以“妈妈”带孩子们去“买菜”的形势导入,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买菜》这首歌曲歌词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很多菜名连在一起说,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豌豆萝卜花菜、番茄玉米白菜,这些菜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要每个幼儿清楚地按规定的节奏来唱,却存在困难。于是我把这些菜名按照节奏分别画出,如萝卜就画两个并列的萝卜,用图形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歌曲的节奏,使幼儿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视觉的参与帮助了幼儿清晰地分解了节奏,而且这张图谱又成功地为创编歌词打下了基础。
为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幼儿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幼儿主体意识,又使幼儿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中班教学反思5
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当所学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都比较难时,如何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了教师必备的功课。古人云:“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小班化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来化难为易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策略。
《画影子》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水中的影子与实物之间的关系是上下对称的,让学生根据自己表现的实物画出它的倒影困难很大。尤其是对于以曲线造型为主的事物,曲线的丰富变化使实物与影子的表现成为二年级学生很难逾越的一个难关。初次教学,我引领学生分析完水中影子与实物的关系后,板画示范了具体的表现方法。我本以为学生会完成好作品,结果却出现了不少将影子方向画反或与实物不对应的现象。我反思后认为正如古语所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学生没有亲身的体验,他们不知道困难在哪儿,需要注意什么。虽然我直观演示了画法,但是他们获益很小。如果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探究,先让他们每个人都尝试自己在练习纸上画影子,再在组内交流谁的画法正确,谁的应该修改,以及如何修改等。尽管会耗费一些时间,还是有助于学生初步把握画影子的正确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体验。每名学生的表现都与小组的荣誉息息相关,促使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指点,从而化难为易,能力弱的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会画影子的方法。此时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演示就引发了学生的关注,进一步明确画影子的要点,在真正的艺术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小组探究学习实现了优差互补,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体验中产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他们由此发现问题并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养成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美术教学中遇到这样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就得放慢授课的节奏,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得不偿失。
中班教学反思6
一、主题内涵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下午的区角活动中,我给美工区活动的孩子分好了油画棒和剪刀,这次美工区的活动内容是制作送给妈妈的贺卡,畔畔的作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在画画时喜欢讲讲话,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前面的明明早早地制作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畔畔的手臂,畔畔马上质问明明:“你为什么撞我?”明明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畔畔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明明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首先,应当看到畔畔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案例二:星期一上午孩子们正在阅读室里进行阅读活动,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看故事。这时候,烨烨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蓝猫淘气三千问》是我先找出来的,新新他不让我看。”新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新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新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烨烨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烨烨和新新听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了。
分析:烨烨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在活动中通过引导烨烨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烨烨和新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中班教学反思7
活动前期正逢教师节,幼儿对教师节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活动表达了对老师的爱。再过几天便是班上老师的生日,幼儿很想为老师送上礼物,再次表达对老师的喜爱。针对本班泥塑的特色及幼儿喜爱泥塑活动,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商讨后决定以泥塑活动来为这位老师亲自制作礼物,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我预定为:
1.尝试运用搓、捏、连接等泥塑造型方式塑造漂亮的项链,并进行简单装饰。
2.在塑形的过程中大胆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经过幼儿以往玩泥塑的经验及掌握的一些基本泥塑方法,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整个活动目标基本达成,活动氛围较好,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参与性。由于在平日活动中幼儿已有搓、捏的前期经验,因此我在活动时只用了简短的“1、2、3转转转”儿歌边说边操作。活动中我积极与幼儿互动,邀请幼儿与我共同完成项链的制作,但在示范连接过程中,教师未能讲清轻轻拿好搓圆的球,再轻轻的穿过线,因此导致有个别幼儿在串项链时出现圆球捏扁的情况。整个活动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应多加练习,多听其他教师的常态课,尽快改善自己的口头语。幼儿在自评作品时已有很大进步,基本能完整的表述出是怎样设计的,制作的作品较创新,色彩搭配也很有提升。在活动结束时设计较新颖,但有些散漫,未能表述出对老师要说的话,幼儿常规仍需培养。此次活动发现一些细节问题,因此我在日后再组织此类活动时应多加注意,完善活动过程。
中班教学反思8
本次活动是一个整合活动,我把它分为两个教学教学活动来进行。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扇子,第二个活动为制作扇子。原先以为这个活动会很纷繁复杂,但是通过分开成两个教学活动之后,教学的思路也很清楚了,所以在执教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小朋友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提高:
1、幼儿了解了许多关于扇子的知识,他们对扇子的分类、扇子的名称、扇子的功用等都有了很多的了解,使他们增加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产生了对周围物体的关注的兴趣。
2、看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扇子,开阔了视野。这次教学活动中,我事先动员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各种各样的扇子,到教学的那天,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扇子,各种各样的扇子品种繁多,很大很大的檀香木的挂扇、有迷你型的纸折扇;有立体图画的现代派的塑料团扇、有古色古香的绸缎做的折扇;有草编的团扇、也有一次成型的塑料折扇……,可谓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3、通过制作折扇,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本次活动的第二个教学是让幼儿在观看了扇子之后,自己制作扇子。小朋友是用手工纸折扇子,这个活动虽然我们以前也做过,但是,以前做的比较粗糙,没有完全成型。这次做的是更加精细的、并且增加到了两张纸的扇子制作,另外还要进行两张纸的拼合,加上用绳子绑起来。所以这次活动相比以前增加了难度,对幼儿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
在完成本次活动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发现这次活动还是存在着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1、在认识扇子的第一个活动中,迫于教学活动时间的局限,我只是让小朋友从现象上认识了扇子,没有做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如果有时间还是可以让孩子进一步来认识扇子,比如比较一下,哪种扇子用起来最方便,哪种扇子最不好拿,哪种扇子的风最大,哪种扇子最轻,哪种扇子体积最小,哪种扇子方便携带等等,这样能帮助幼儿对扇子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分析反思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思维能力。
2、在做扇子的时候,我也发现小朋友在动手方面有一个极差的方面,那就是给绳子打结。原先还没有发现这个现象,不过反思之后,也确实有这种可能。因为现在的孩子基本上用不着进行这方面的操作,因为现在的鞋子都是黏贴型的搭襻,所以不用打结,其他地方用到打结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才会造成孩子这方面能力差。但其实打结的操作还是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所以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在日常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也要提醒家长一起来配合教育,以切实地帮助幼儿掌握这方面的能力。
中班教学反思9
情节描述: 上完了户外活动孩子们开心的回到教室,只见有的孩子上厕所、洗手,有的去喝水,也有的任务完成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着老师下一步的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更快的安静下来,我没有故意拿小铃去敲,而是采用了音乐的方式去感化他们。我选了一段《做馒头》的音乐旋律弹起琴来,孩子们顿时做起动作来,一会儿揉面,一会儿团面,又一会儿捏馒头。最后,孩子们做完了馒头,便开心的做起吃馒头的动作。一会儿功夫孩子们就安静下来,很似开心。
评价分析:
这段《做馒头》的音乐,我前几周的一个音乐教学活动,它虽然只是一段旋律,但孩子们却非常感兴趣。每次,只要我一弹奏这旋律,孩子们便神气十足,知道自己要做的那个角色。平时的音乐,基本都是歌曲之类的,让幼儿大胆去唱,但最近我发现,孩子们喜欢这旋律远大于平时所唱的歌曲,有点出乎我意料之外。可以说孩子们刚户外活动回来需要的是休息,其实不然,孩子们即使玩得再怎么累,他们依旧喜欢动、喜欢玩,他们喜欢用肢体动作或行动来表现自我,虽然有时经常会玩这样的游戏,但玩的兴趣却一直存在着,在这里孩子们充分扮演了一个做馒头人物的角色。这样,他们反而觉得是最开心的。这就证实了一句话“孩子的天性在于玩”看来的确如此。
所思所悟:
在户外活动回来时,由于孩子们要上厕所、洗手、喝水。他们有时浪费的时间比较多,特别是对于平时几个慢性子的人来说,大家为了等他们,而造成了时间上的隐形浪费,这样,孩子会趁这些时间而自由懒散,从而影响了秩序。而且,我觉得,有时往往就是在孩子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的一个个动作或一句话,使孩子们之间不开心或者闹矛盾。有些小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所以,要多带动幼儿唱唱、玩玩、跳跳。在上课的时候严格他们,在玩的时候尽兴的玩,这样,才能让孩子对你心服口服。
作为老师,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关键在于每个环节之间都要让孩子们有事情做,也就是一直在你的视线之下。这样,才有可能把班级的制度管理的更好。
中班教学反思10
本次活动是一次画动态人物的活动。小朋友已经画过几次简单的动态人物,但是总体上来讲,还是画得不是很好。主要的问题表现在:
1.人物画得太小,画人物的时候不够大胆,线条画不长,如果你要他画大的话,他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各个部位的比例,不是头画大了,就是腿画短了。
2.人物各个部位画得简单,还不能很好的表现细节。比如有些小朋友只会画手臂和腿,不会画脚和手;部分小朋友会画头颈,但是比例不对,总是会画得太长;对衣服的表现也不多,基本上不会画裤子,只会画最简单的裙子;头发的表现也不好。
今天的人物动态的绘画,是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他们画跑步的人物和领奖的人物。
从今天学习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收获:
1.小朋友拓展了画动态人物的思路,他们学会了画跑步的人物和领奖的人。他们知道了通过变化人物手脚的形态,可以改变人物的动作,使人物动起来。尤其是领奖的人物,小朋友基本上画出他们的神态。
2.激起了孩子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他们能尝试将自己思想融入到画中,对画面表达的内容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反思今天的作画过程,我有几点思考:
1.画动态人物还处于基础状态,小朋友的水平还不是很高,稍简单的能画好,稍难一点的就画不好。比如画领奖的人物就要比画跑步的人物画得好。主要的原因是跑步的人物在腿的动作上有两个变化,而大部分幼儿只能考虑到一个变化,所以画出来的人物有一点不像。相反领奖的人物的变化相对简单些。
2.小朋友在构图的时候没有整体的观念,他们还是局限在单个的物体上,不能将整个画面进行排版,所以在排版上老师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这样想要孩子一个整体排版的思路,可以引发他们在下次的作画中学习整体排版。
3.在领奖的人物绘画中,学习了短裤的画法,许多小朋友还是没有意识去画裤子,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只画两条腿的做法,所以还需要在以后的绘画中进行引导,逐逐步培养他们丰富人物表现的意识。
中班教学反思11
在这次活动中,我所设计是的中班语言活动“小土坑”,活动的目标为三点:
1、学习看书,能理解图意,根据图意进行简单讲述。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水面会成像的有趣现象并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我根据我班的学习特点提出了在活动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即: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活动后,我根据活动中情况围绕所提出的问题作以下反思。
1、幼儿阅读时间的把握及形式的调整。
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阅读故事、讲述故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所留给幼儿的时间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讲述的机会。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学习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存在的差距,并进行相应策略的调整,即:可以通过形式上的调整来保证每位幼儿有讲述的机会,让先看懂图意的幼儿自己讲,后看懂图意的幼儿在集体中讲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儿互相讲,有了这样一种互相协调的过程,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
2、目标设定与方案设计中的一致关系。
在活动中,我所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结合故事教学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并且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根据问题制定了目标,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多数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阅读“的分量与”表演“的分量没有什么轻重,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教师在安排幼儿的阅读活动,并重点放在指导幼儿的阅读顺序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次活动,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所做的尝试也是比较符合我班幼儿的学习水平的,因此,在以后的故事教学中,我会再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的。
中班教学反思12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 情景创设法
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2、演示讨论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 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3. 游戏法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道10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 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
2. 认识数字10这个环节可以再增加些。
3. 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
中班教学反思13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20以内的数字排列,感知相邻数之间相差1的关系,发现数量的规律是从少到多,数字变化是从小到大。为了达到活动目标我采用多种游戏,如拍手数数,拍铃鼓数数,找数字等,活动中幼儿反应积极,在连线游戏中能按照顺序点数,偶尔会出现漏连的情况,尤其在15——20较大的数量时容易出错。
中班教学反思14
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我给孩子们执教的活动《狮王进行曲》该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演演几个环节)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此活动的目标我定位在:
1、是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
2、是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由于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
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在活动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如:
(1)教师只有一个如何更好更细致地关注到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为教师利用,为同伴所学习?
(2)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现了音乐形象,但教师在整堂课中一直处于高亢状态,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好不好?
(3)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该方法是否也适合小班、中班的幼儿?
中班教学反思15
通过孩子们的介绍、设计,一幅“美丽的家乡”的图纸呈现出来了。在建构时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各自都在忙着完成自己的任务,只见邵怀玉小朋友拿着雪花片积木在搭花和亭子,她先用红色的雪花片做花蕊,并且嘴巴里孩子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用了六片,接着她再用黄色的雪花片来搭花瓣,并且也数好了数。我走过去问:“你为什么要数个数呢”她说:“这样,我再搭的时候就可以搭一样大的花了。”我听完夸她真会动脑筋。经过这么一来。邵怀玉小朋友到游戏结束,一工搭了八朵花,每朵花都进行了合理地颜色搭配,并每朵花都一样大,放在马路旁边看上去很匀称,非常美丽,所以在点评时,我重点掌握了合理的运用数学知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活动后反思:
游戏法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和幼儿的学习、劳动等活动不是绝对独立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相辅相成的教育手段”。这是结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它进一步完善的保证。在幼儿园,结构游戏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出现的,但结构游戏的开展又同时是渗透在其它各类游戏和各科教学活动中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应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游戏活动之一的结构游戏也应密切配合语言、数学、美术等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幼儿建构游戏的主题,通常是以教师的语言启发,故事讲述,物体认识,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产生的。语言、数学教学所形成的知识印象是结构游戏开展的基础,而美术的构图、布局,计算的空间图形及数量认识又是结构游戏得以发展的条件。
各科教学活动为幼儿建筑游戏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反过来,建筑游戏的开展也同时巩固深化了各科教学。幼儿在装饰美化游戏环境和建筑物的活动中,必须充分运用美术教学中所学到的造型设计、布局变化、色彩搭配、整体与局部的正确处理等一系列知识技巧,来提高建筑水平,这样,同时也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因而,游戏的开展和教学是对立而又互为统一的。
总之,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建筑构造,在利用建筑成果进行其它游戏,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建筑兴趣,而且促进了孩子的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发展了游戏,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极大的满足。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班教学反思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