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bsdah时间:2023-07-14 10:04:14)

说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新版多篇)

端午节的习俗 篇一

今日是端午节,我早早地起了床,要去姥姥家吃菜角和糖糕。

在别的地方,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而我们家乡的习俗是吃菜角和糖糕。

来到姥姥家,姥姥已经把馅弄好了,馅是粉条、韭菜、鸡蛋和油过豆腐等做成的,就像饺子馅。开始包菜角的时候,我留心观察姥姥是怎样包菜角的:姥姥先把面和好,我发现姥姥和面和平时不一样,这次是姥姥把开水倒入面盆中和面,姥姥说这是烫面。呵呵,我又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小问号。包菜角的过程和包饺子差不多,形状也很相像,菜角只是比饺子大了一些。可是菜角不是煮的,而是油炸的,吃到嘴里喷喷香。

炸完菜角,姥姥又开始炸糖糕了。糖糕的形状圆圆的,里面的馅是白糖,咬一口,满嘴流糖,我最喜欢吃了。

这个端午节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不仅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我还吃了一个名副其实“西瓜肚”。你的端午节过得怎样样呢?快来和我交流一下吧。

铸阳燧 篇二

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以镜辟邪的习俗,在南方沿海一带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遗传,常能见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带着银制的镜子等饰物,这类银饰小镜子等,就是用于孩子们辟邪。新建的寺庙道观,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装饰着铜镜。就是现代小区崭新建筑的门、窗上方,也往往能发现悬挂着的镜子,这些都是用于所谓的辟邪。由此可见镜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在民间根深蒂固。

端午雨 篇三

端午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洗龙舟水能去晦气、带来吉祥。北方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端午节的习俗 篇四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忠臣屈原,当时秦国攻打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人拿出准备的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叶子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奶奶。每年端午节前奶奶就开始忙活开了,早早地着手准备好了粽叶。奶奶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再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硕大的菱角。包好以后,再放在锅里煮上一会儿,满屋子都弥漫着粽叶的清香。轻轻剥开粽叶,咬上一口,粘粘的,整个人浑身都沉浸在香味中。我多么盼望着端午节快快到来呀!

采药、制凉茶 篇五

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在端午采药与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其来源久远,这一风俗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后来也逐渐影响到东亚各国。《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 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中国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信仰。支撑这类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盛之时,所以,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

端午节的习俗 篇六

端午节要到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上诸说。

真希望端午节快点来到,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端午节的习俗 篇七

眼看端午节一天天的临近了,那象征端午节的各种形式,不同馅儿的粽子也琳琅满目的出现大小超市的货架上了,当然那些小商小贩也不甘落后,在他们的摊位也相继摆满这样那样的不同式样的粽子。你要自己包也行,糯米有得卖,粽叶也有人卖,无论那个在集市上都能够买到。

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之一,也是民间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流传下来的习俗。说到屈原,让我想起了他的“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叹息。纵观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沉醉于社会的那些个大染缸里不愿意醒来呢!还有人自我解嘲道:“常在染缸边上走那有不湿鞋”的论调。其实那些人只不过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罢了。你不清,你想浊,又何必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们每一个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那些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的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罪责开脱罢了。历史上的屈原不是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了吗,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清而受到人们的尊重流传千古,也才有了今天的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吃食之一,而且由于地区的不同,不仅馅儿的用料不同,不过主料都是糯米,只是在糯米里参各式各样的配料,喜欢素的就参一点点紫米,或是花生什么的,而喜欢荤的则放一些牛肉火腿什么的,当然也有的人喜欢什么都放一点点的,总之,你到超市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挑选到自己喜欢的一种。

所包叶子也是因地区而异各有所别,有的地方用竹子的叶子来包,有一种叫大棕竹子的叶子人们就拿它来包粽子;有的地方用粽花的叶子,粽花可以做扫把,而叶子就被人们用来包粽子;有的地方用的叶子则是属于兰棵植物的一种,这种叶子不仅叶片绿色间带有点点白色斑点,当然极少的的斑点是金黄色的,而且本身就具备一种兰草的自然清香,所包出的粽子在煮熟之后叶子的绿色不会染饭,而且能够把叶子那份兰草的自然清香渗透于粽子里面,吃起来就自然而然有一种兰草的清香了,糯米的清香加上兰草的清香在包的过程中就能够淡淡的闻得到了,在煮的过程中更是香飘四溢,糯米饭的清香加上粽叶的清香吃在嘴里是别有风味,所以在包粽子的叶子中是特别好的。遗憾的是我在网上根本查不到这种属于兰棵植物包的粽子图片。

在我们华宁县的县城以及所属的周围的乡村到各个乡镇所用的叶子也是不尽相同的,县镇以及所属乡村包括山区用的叶子就是属于兰草的自然清香粽叶,而盘溪、华溪用的是粽花叶子,所包的粽子不仅在煮以后会染成绿色,而且没有那份兰草的自然清香。华宁用来包粽子的这种兰棵植物叶子多生长在山区一些背着太阳阴暗潮湿的地方。只要没有霜雪的侵袭,这种粽叶一年四季都是常青的。现在有的人家把它作为观赏植物来栽种,我家门前就栽着一小块,每年端午节不用去买粽叶,用自己家种的就够了。

说到包粽子,也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在那个穷的叮当响的生产队时期,市场上是没有粽子卖的,要吃得自己包,那个时候能够有糯米包粽子就不错了,其它配料是谈不上的,能够吃得起粽子的人家也不算多。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习俗,无论哪家的儿子定了人家的闺女做媳妇,在没有结婚以前每个传统节都得给女方家送礼,而端午节送的礼物中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即便自己家吃不起粽子,到了端午节也要准备好粽子送女方家的礼,而并不是每一家的女主人都会包粽子,所以只能请人包了。

我家当然是吃不起粽子的,不过我妈妈却很会包粽子,所以每年临近端午节的时候,周围乡村的人家都会用捞饭的烧箕抬着糯米和叶子以及扎条来叫我妈妈给包了,扎条那个时候多用棕叶撕开成条状,也有的用麻线。当然包粽子是在晚上,在水油灯下,有的时候一个晚上都会来好几家,排着队等。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童年的我就坐在旁边手托下巴目不转睛地看着,只见我妈妈把一个或是两个粽叶叠在一起两手叠成一个锥形,然后左手拇指和其它四个手指头轻轻掐住,用右抓米放入,待装满那个锥形的圆筒之后,再用一支筷子插几下,大概是为了让糯米实落,然后在叶子的搭接处插入一个或是两个叶子,如果不平就用剪刀剪一点点,封起口来,右手抽一条扎带扎起来就完成了,当然要借助牙齿来结疙瘩才能完成,因为右手不能放开。那个时候的人没有现在的意识和观念,包粽子也是不收钱的,只当是帮忙,有识相一点的在包完了之后会拿两个粽子分给我和两个弟弟,当然我妈妈也会客气的说句客套话,我和两个弟弟则是欢喜不已。不识相的也就抬着走了,我的妈妈也没有什么什么说的,反正是会在手上的活儿。

我妈妈不仅会包粽子,而且会包各种不同花样的粽子,有一种叫四角粽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包的,四角粽是四个角一样大,需要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叶子,而且需要长形的,一个叶子叠两个角,两个角是正叠一个,反叠一个,然后装上米,插在米里,然后再叠另一个叶子的两个角,最后两个叶子的口连在一起,就成为四角粽了,由于四角粽比较挑拣叶子,所以能够包的叶子也比较少,也很少包,所以大部分还是一般性的粽子,当然一般性的粽子也就容易多了。

记得在土地下放以后,我妈妈还包过粽子去卖,因为有几个四角粽子,所以一下子就被人买去了,大概觉得好奇吧,现在在市面上我都没有看见过那样包法的粽子,遗憾的是在网上图片中也查不到。

包粽子的糯米得先淘一下,把水控干,不能含太多的水分,所以得用捞饭的烧箕装,粽叶是把没有叶子的靠近根部的茎用剪刀剪了,然后洗干净了,在包的时候不能太紧了,不然煮不熟吃,当然也不能太松了,不然就散了。对于这个包粽子的巧技我始终没有学会,我会包,问题出在捆不起来,一捆就散,大概因为我的手太小了,在扎的过程中握不过来,所以一扎就散了。现在好了,不用自己包也能够吃到清香的粽子。

不过在我们吃粽子的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不仅知道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的来历,多给我们的孩子讲讲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的殉国日。

端午节习俗 篇八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五日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最振奋人心的是划龙舟,民间种种独特的风俗,更是耐寻味。

端午节成为一个节日,民间有多种传说,但多数人认为,端午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净直臣冤。

唐代诗人文秀的这首《端午》诗,明确指出了端午节的起源是“万古传闻为屈原”。

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民间也有传说,战国时代,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年轻时辅佐楚怀王,颇得重用,曾任三闾大夫等职。他主张举贤任能,革新政治,和齐国结盟,抗衡秦国,由楚国来统一中国,后遭奸佞谗言而去职。楚怀王去世后,由其子接位,谁知他比父亲怀王更加昏庸,不但不采纳屈原的主张,还将屈原赶出京城,常年放逐在外。后来秦将白起率军攻入楚国都城,屈原听到郢都陷落的消息,万分悲痛,终于自投于汨罗江而亡。他写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WWW.BAIHUAWEN.CN】著名的诗篇,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人们说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十分震惊和悲痛,都纷纷是船来救。民众为了打捞其遗体,一边把五色丝线包的粽子扔入江中喂鱼吓,免得它们咬伤屈原的遗体,一边竞相划船寻找。从此以后,端午龙舟竞渡便成了民间的风俗。而以粽子投江,也成了对屈原的祭祀活动。

莆仙民间还传说:夏禹治水时,毒虫被水浸四起,百姓纷纷起来清除,并称五月为“毒月”。莆仙端午节,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皆有过节,民间称为“五日节”,与宋朝宫廷中庆贺五日节会相似。

端午节在莆仙民间是一个大节。从五月初一至初五,莆仙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是:“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莆仙水特产‘小麦螺’),初四艾(艾草),初五爬(莆仙方音,‘爬’即划,划龙舟)一日,初六嘴觖觖(莆仙方音,觖即张着嘴巴,没有什么东西可吃的了)”。歌谣指明了莆仙民间端午节五日内,过节食品的俗例及其民俗活动的内容。

端午节期间,莆仙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框两边插上菖蒲和艾草,以驱邪避毒。相传妈祖曾以菖蒲熬汤为莆仙百姓治病,并以菖 蒲九节,贴病者门首,以驱邪消灾。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正日。中午家家户户吃过汤面后,就准备沐浴。据说,初五这一天的午时,百草尽吐芬香。因此,人们都盛水于桶,置于庭中。不少人家还从山上采摘或购买的“午时草”(蒲香、蛋草、番石榴青枝叶、菲子草、枇杷青枝叶、黄豆枝叶及豆荚等),用午时日晒的水和“午时草”烧煮后,让全家人沐浴。一些山村在人还唱“雄黄酒”,并将酒洒在墙角杀虫,小孩还要在腋下、肚脐和耳朵后涂上“雄黄”粉,以壮身祛病。许多小孩还在脖子上或衣扣上挂着用五色线编织成网形的长香袋,装上鲜桃子和用五味汤煮熟的黄鸡蛋,也有的装上小香丸(莆仙方音,“避毒丸”),以避邪长寿。

端午节那天,莆仙沿海和平原有沟渠溪流的一些乡镇还举行盛大的划龙舟活动。莆仙的龙舟有两种式样:一种是用硬木雕刻成昂起龙头的龙舟,百姓称其为“鸡公仔”,意即雄性的龙;还有一种船头是平板式的,龙头形象是彩画板面上,人们称其为“齐头船”或“剃头刀”,意即雌性的龙。竞赛时,通常都用昂头的龙舟。旧时,民间由于宗族帮派作崇,舟赛中常引起争端,甚至发生械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消除了旧时的那种不良风气,龙舟竞赛也成为政府、文化、体育部门所提倡且倍受人们喜爱的一项水上体育活动。每年端午节前后,莆仙各地都有组织地举办龙舟竞赛。莆田曾举办过“妈祖杯”国际龙舟竞赛,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都应邀踊跃参赛,盛况空前。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篇九

元稹喜欢“萌”粽子 陆游爱办派对吃粽子

诗人和吃货是两个并不矛盾的词,在我国古代,越是文化人,就越讲究吃。文人们端午吃粽子就是一个明证,比如说,那粽叶非得是太湖里的,那糯米非得黄河边上的才好……古人吃粽子,花样繁多。像唐代着名诗人元稹,就是写“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那位,他诗风婉约,喜欢的粽子也很精小。元稹有诗“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可见他对那种小如初生绿菱的“迷你卖萌”粽子情有独钟。

不过苏东坡的口味却又不同:“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说明对以蜜饯为馅的粽子赞不绝口。而清代林苏门的“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兰江腌?T贵,知味易牙同。”则暴露了他对火腿粽子的心心念念。

当然有好吃的不能独享,不少诗人也喜欢在这一天约好朋友一起分享美味的粽子。宋代陆游也写过“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的诗句,看来陆游算是个比较喜欢热闹的“派对达人”。不过,热闹繁华的背后总是寂寞空虚冷,每一个节日都会引发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端午当然也不例外。喜欢独自散步的诗人们,也免不了在节日里思乡。像宋代诗人朱松就在他的《重五》一诗中写道:“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竹笋进新紫,榴花开小红。山深人寂寂,气润雨蒙蒙。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古人没有电话,只能托些个花花草草、菖蒲艾叶什么的寄托一下对亲人的相思,若是如现在这般通讯发达,一个电话便可听到乡音,就不会有这些让人读来肝肠寸断的诗句了吧。

唐代皇帝和大臣互赠夏衣 衣上有题名,穿着很清凉

百姓要过端午,皇家也是不例外。当然,皇家过端午的规矩也多。比如说节日这天,皇上要向朝中的臣子赐予夏衣。这个工作很仔细,所赐的衣服用轻薄的细葛为料,还要根据臣子的身材缝制,让他们穿着合身。

杜甫《端午日赐衣》诗中写道:“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首句表达出乎意料的心情:宫衣上面居然还有我杜甫的名字啊!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此时肃宗正在打击他老爹的臣子,把房?g、张镐、严武、贾至、高适、岑参等人贬出京都,杜甫也在打击之列,端午节过后没有几天也被外放了。所以,他对受赐夏衣这份“恩荣”感到意外。三四两句写夏衣的轻软高级,细葛含着微风,香罗白如积雪,杜甫的想像力令人叹服。五六两句写穿着的惬意,夏衣上面的题名墨迹尚湿,穿在身上感到十分清凉。第七句写衣服长短合身,结句写自己终身感戴皇恩。杜甫当时任左拾遗,是个八品小官,他能受赐夏衣,可见皇上端午赐衣的范围十分广泛。

一方是皇上赐予臣子夏衣,另一方是地方官吏向皇上敬献夏衣。关于后者,史书未记,长于记事的杜甫却把它写进诗中。杜甫有《惜别行 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向卿其人名字不详,他制成了一件高级的夏衣,去上都(即京都长安)进奉给皇上,杜甫写诗给他送行。诗中写道:“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云雾,比喻夏衣的轻柔,拜跪题封,是表示对皇上的敬重。

手腕上挂长命丝绳 皇上向大臣赐“百索”

除了互赠夏衣,因为五月是民间信仰的恶月,五月五日有被看作恶月中的恶日。流传下来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宋朝的徽宗皇帝和童贯就是五月五日出生的,两人心里难免疙疙瘩瘩、十分郁闷,于是改为十月十日生的,一下子就从金牛座,改成了天秤座。

出于趋利辟邪的考虑,每年端午节,大家都要在门上或手腕上挂结长命丝绳,在门上插艾草。晚唐诗人和凝《宫词》写道:“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平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朱门插艾”,“香丝系臂”就是这种风俗的体现。

古代端午,皇上还要向臣子赐赠“百索”,百索,就是长命丝绳,是用五色丝线编结的绳索,又名长命缕。唐代诗人窦叔向有《端午日恩赐百索》,诗云:“仙官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道教称有尊位的神仙为“仙官”,这里指皇上。皇上赐予长命缕,深深感动了这位诗人,他说此事之大足可惊动蛟龙,恩情之深足可晓谕犬马,表示在有生之年尽力报答圣明的心情。

端午前下场“龙舟雨” 被认为是好兆头

龙舟雨,就是端午前的雨,涨龙舟的水,意思就是说,为了方便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赛龙舟,端午节前都会下雨,让河水上涨,人们把这种雨叫做“龙舟雨”。

传说,在端午节前,如果有下“龙舟雨”,则是个好兆头。端午节过后,气温将显着升高,雨量也将更加充沛。下了雨,紧接着便是震人心魄的龙舟赛了。除了思乡,古人们着墨最多的,便是这龙舟赛了。

张建封的长诗《竞渡歌》最被人们看好,其中描写竞渡场面十分精彩:“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到了冲刺阶段,场面更加热烈了:“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舜。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望着即将靠近的终点锦标,两条龙舟上的健儿们眼睛闪出亮光,“目如舜”,传说舜有双瞳,所以视觉特别明亮。看着决胜的关头,坡上的观众发出了惊雷般的呼叫。胜负转眼间作出分晓:“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这是写输了一方的表现,眼看着别人夺了锦标,只好徒劳地挥动船桨向前划,郁闷得不得了。

端午节习俗 篇十

端午节的来临骚扰着我好玩的心。我一大早起来,看赛龙舟。年年龙舟都是我爸爸那条船胜利。不知道今年会怎样!

我刚到江边一看,哇!他们都做足准备,老一辈的人们都手持香火,对着长江行了几拜,然后都把香火插到江边……一会儿精彩开始了。他们头上系着绳子,拿着船桨,只见船头的那个人拿着鼓吹气势耽耽,很是威武。开始了,船员们坐正姿势,握紧船桨,蓄势待发,“咚、咚、咚……”随着鼓点的加速,船只像离弦的箭一样,“一二一、一二一、加油、加油……”随着整齐统一的口号声,20多条船只不分上下,像鱼儿般穿梭水间。很快,爸爸所在的那条龙舟领先一步,但后面的人也穷追不舍,我大喊着“爸爸加油,爸爸加油……”快到终点了,眼见着后面的船只奋勇前行,快追上爸爸所在的船只了。我们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着,“咚咚咚咚……”密集的鼓点似乎在鼓舞着满船的将士们,“加油、加油、加油”口号声越来越响,啊!爸爸所在的船只获胜了!我大声欢呼。

随着比赛的结束,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活动——包粽子。

包粽子比赛开始了,看着桌子上准备好的粽叶、糯米、清水等材料,不少人都摩拳擦掌,年纪轻轻的叔叔阿姨们、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们,都不分上下,快速的那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放米、配料,最后包好用线缠上,动作流利没有一丝犹豫,看得我眼花缭乱。

随着时间的流逝,比赛接近尾声了,看着奶奶们盆里慢慢的粽子,我们不禁升起了佩服之心,老当益壮啊,别看年纪大了,包的粽子那叫一个均匀、漂亮。

赛龙舟、吃粽子,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872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新版多篇).doc》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