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赤壁赋精品知识点【精品多篇】范文
[说明]语文赤壁赋精品知识点【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语文赤壁赋优秀知识点 篇一
《前赤壁赋》
苏轼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2.写作背景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一篇有名的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三年前,作者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虽免一死,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窘迫,没有自由。他在政治失意,思想苦闷的情况下,寄情诗酒,放浪山水,曾两次泛游赤壁,写了两篇文赋,此为前一篇。赋中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达观看法。
3.情感变化线索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作者感情由乐到悲,再由悲到乐的变化为线索,可看作三个层次:第一段为第一个层次,写作者因泛舟江上而产生的自由快乐之感,仿佛“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第二段、第三段为第二个层次,写作者因客人所吹洞箫的呜咽之声而引出客人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悲观的一面。第四段、第五段为第三个层次,是对前一种态度的否定,引入庄子齐物的思想,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主张应采取一种委运自然,尽量享受大自然的生活态度。
4.作者的思想矛盾
本文虽然设了主客问答,其实反映了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客人的观点,表现了内心悲观的一面,而主人的观点反映了作者思想乐观的一面。客人说的是他内心的烦恼,而主人所说的是对这种烦恼的超越。最后客人欣然接受了主人的观点,说明了他内心的矛盾得到了疏解。
5.景物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这篇文章成功地描写了清风、明月、江水三种景物,对抒情和说理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段是借景物描写抒情。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江水构成一个优美的意境,使人们置于这种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感受,从而抒发了作者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快乐心情。第四段是借景说理。如“江上之秋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自然之美,是人们天然的朋友,是造物者对人的恩赐,人们可以尽情地享用它。
谁也无法否认这是人类的幸福,从而使主人所主张的人们应该快乐地生活的观点有了无可辩驳的力量。
6.主客问答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中往往是客人说出一套,有理有据,显得很雄辩,而主人则后发制人,说出一套更玄妙的道理。这种主客对话,互相补充,互相生发,妙趣横生。
本文也采用了这一方式,设主客问答。其中客人所说的代表了作者思想的一面,而主人所说的代表了其思想的另一面。其中主人说服了客人,客人对主人的议论表示心悦诚服的接受,表明其思想上的矛盾达到了统一。
7.骈散相间
《前赤壁赋》是苏轼散文的代表作,语言骈丽、押韵,用韵时疏时密,却又极尽变化之能事,骈散结合,流畅婉转,用韵自由,疏密相问,极见艺术功力。
语文赤壁赋优秀知识点 篇二
知识点:字音
窈窕(yǎo)(tiǎo) 棹(zhào) 扣舷(xián) 袅袅(niǎo)酾(shī)酒 横槊(shu) 匏(páo)尊相与枕藉(jiè) 嫠(lí)妇 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舳舻(zhú)(lú) 蜉蝣(fú)(yóu)
知识点:通假字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山川相缪 :通“缭” 连结,盘绕。
知识点: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使动)
(5)乌鹊南飞(名作状)
知识点:一词多义
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属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之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 纵一苇之所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标志)
倚歌而和之(代词,歌) 哀吾生之须臾(主谓之间)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
知识点: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2.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奏。
介词结构后置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宾语前置
1.何为其然也?
译: 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他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被动句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拓展:《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 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 逃跑的军队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使动,使…灭亡 )
14.区区
①然秦以区区之地( 小小的 )
②何乃太区区( 见识浅薄 )
③感君区区怀 ( 诚恳 )
指出句式特征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判断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判断
(3)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
(4)威振(于)四海——省略
(5)而倔起(于)阡——省略
(6)铸以(之)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省略
(7)身死(于)人手——省略
(8)委命(于)下吏——省略
(9)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介后
(10)铸以为金人十二——介后
(11)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后
(1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宾前
赤壁赋的艺术特点 篇三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意象连贯,结构严谨。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统一。
语文赤壁赋优秀知识点 篇四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貌的人。)
3、凌: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越过。②今义:欺侮。)
4、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
六、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10、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12、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同步练习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yǎo愀然chǒu蜉蝣fú山川相缪liáo
B.徘徊hái枕藉jiè幽壑hè冯虚御风pínɡ
C.嫠妇lí桂棹nào匏樽páo酾酒临江shī
D.肴核yáo扁舟biǎn糜鹿mí横槊赋诗shuò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
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歌窈窕之章。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
(4)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
(5)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
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
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
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
答:不能删去,“__”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学好初中语文的方法
基础知识的积累
包括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一般留一个印象就好,每次如此,同一个字词,难一点的反复这样3、4次就记住了,长此以往,你的字词就十分扎实了。
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文言文阅读
注重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进行实词、虚词、句式的归纳积累。根据课下注释,重点记忆自己不熟悉的词语,对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要格外注重,反复记忆,多翻译几遍课文,翻译句子时,重点字词的意思要准确无误。
作好笔记
作笔记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语文赤壁赋优秀知识点 篇五
一、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 篇六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语文赤壁赋优秀知识点 篇七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3.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
(6)长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
3.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4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语文赤壁赋精品知识点【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