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重要知识点解读【新版多篇】范文
【编辑】高一语文必修二重要知识点解读【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篇一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二、复习要点:
1、学习新闻作品:弄清新闻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学会提取信息。
2、学习报告文学: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倾向,鉴赏叙事技巧,学会关注社会。
3、读写结合:评论新闻事实,思考社会问题。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考知识点 篇二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_,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
7、自
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
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
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
⑧不图子自归(自己)
自誓不嫁
举动自专由
进止敢自专
哪得自任专
⑨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
8、见
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
9、且
①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
②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
③四体康且直(又,副词)
10、何
①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②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
③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④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
11、若
①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
②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③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12、区区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小,此指见识少)
②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忠诚专一、诚挚)
13、遣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
②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③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14、意
①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
②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
15、迎
①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
②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
16、结
①结发同枕席(系,动词)
②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
③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
17、会
①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
②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
18、故
①大人故嫌迟(还是、仍然,副词)
②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
④知是故人来(旧、老,副词)
19、望
①怅然遥相望(看,动词)
②君还何所望(希望,动词)
20、幸
①幸复得此妇(幸亏,副词)
②幸可广问讯(希望,动词)
21、复
①幸复得此妇(还,副词)
②终老不复取(再,副词)
③红罗复斗帐(双层,数词)
24、作
①非为织作迟(做,动词)
②纤纤作细步(迈动,动词)
③便可作婚姻(结成,动词)
④作计乃尔立(造,引申为“定”,动词)
⑤君当作磐石(当作,动词)
29、因
①于今无会因(机会,名词)
②因求假暂归(于是,副词)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孔雀东南飞(东南,朝东南、向东南)
2、鸡鸣入机织(鸡鸣,在鸡鸣时)
3、昼夜勤作息(昼夜,从早到晚)
4、理实如兄言(理,按道理)
5、明日来迎汝(第二天)
6、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
7、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
8、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五里一徘徊(五里,飞五里)
2、头上玳瑁光(光,发光)
3、仕宦于台阁(仕,任官)
(三)动词作名词
1、留待作遗施(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
(四)形容词作动词
1、千万不复全(全,保全)
(五)使动用法
1、及时相遣归(归,使……回去)
2、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
(六)意动用法
1、戒之慎勿忘(戒,以……为警戒)
五、偏义复词
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婆婆)
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哥哥)
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指“母”,母亲;“弟兄”偏指“兄”,哥哥)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作息”偏指“作”,工作)
5、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牛马”偏指“马”)
六、特殊句式
1、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
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
3、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
4、渠会永无缘(宾语前置)
5、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
6、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动句)
7、今日被驱谴/仍更被驱遣/同是被逼迫(被动句)
8、蒲苇纫如丝(状语后置)
9、性情暴如雷(状语后置)
七、互文见义
1、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三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字词:
沉闷 梦幻 嫦娥 诞生 落伍
翌年 酝酿 苛刻 横亘 辉煌
二、成语:
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三、文学常识:
通讯 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荷塘月色
一、词语
蓊蓊郁郁 弥望 袅娜 羞涩 渺茫
霎时 宛然 脉脉 酣眠 参差 斑驳 峭楞楞 倩影 梵婀玲 妖童媛女 鹢首徐回 棹 纤腰 敛裾 嬉游 消受 独处 琐屑 踱步
二、文学常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故都的秋
一、词语
混沌 混水摸鱼 潭柘寺 皇城人海
一椽 驯鸽 落蕊 落寞 啼唱 嘶叫 歧韵 颓废 散文钞
廿四桥 普陀山 鲈鱼
二、文学常识
郁达夫:(1896-1945),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文学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囚绿记
一、词语
猗郁 蕈菌 葱茏 婆娑 淅沥 瞥见 移徙 陆蠡
二、成语
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
三、文学常识
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诗经》两首
一、词语
氓 蚩蚩 愆期 将子无怒 垝垣
尔卜尔筮 咎言 载笑载言 于嗟鸠兮桑葚 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罔极 靡有朝矣
咥笑 夙兴夜寐 隰则有泮 玁狁
不遑 靡盬 孔疚 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信誓旦旦
二、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三、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高一语文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篇四
简介:
这是篇典型的赋。赋是一种文体,讲究铺张叙事,重视辞藻押韵,本文体现了赋的特点。比如发端之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仅有气势,而且含义尤丰,写尽秦王朝暴兴速灭的历史,其中“毕”、“一”、“兀”、“出”锤炼极佳。“毕”、“一”概括了六国互丧、天下为秦的史实,而“兀”、“出”,则形象说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换来的。作者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阿房宫规模宏大,而且生动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败、荒_。这些无不反映赋的艺术特点。
背景: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字词: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④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⑤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
一词多义
一: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一样)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篇五
《氓》
【原文释义】
氓之蚩蚩(氓,(méng):古义指男子;蚩蚩:老实的样子;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抱布(货币,一说布匹)贸(买)丝。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婚事。即:靠近;我谋:宾语前置)。送子(对男子的敬称)涉淇(渡过淇水。淇:淇水,卫国的河流),至(到)于顿丘(地名)。匪我愆期(推延日期。愆(qiān):过,误),子无良媒。将(音(qiāng),请,希望)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秋天当作婚期)。
乘彼垝垣(登上那破旧的墙。乘:登上;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以(目的连词,来)望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一说返回关来)。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泪流貌)。既见复关,载(相当于连词“则”)笑载言。尔卜尔筮(你用龟甲和蓍草占卦。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无咎言(卦象没有不好的话。体:卦体,卦象;咎言:凶,不吉之言)。以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财物,嫁妆)迁。
桑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未落,其叶沃若(润泽貌)。于嗟(相当于“吁嗟”,叹词)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指男子)耽(沉湎于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坠落)。自我徂尔(到你家,嫁与你),三岁食贫(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三岁:指多年)。淇水汤汤(水盛流貌),渐(沾湿)车帷裳(女子车上的布幔)。女也(语气词,表示停顿,下面同此)不爽(差错),士贰(差错)其行(德行)。士也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靡:无,不;室劳:指家务活);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夙:早),靡有朝矣(不止一日)。言既遂矣(我在你家既已久了。言:句首语气词,不译;遂:久),至于暴矣(你就对我粗暴,。我了)。兄弟不知(通“智”),咥(音(xī),大笑貌)其(语气词,不译)笑矣。静言(语气词,不译)思之,躬自悼矣(自己独自悲伤。躬:自己,自身)。
及(与)尔偕老,老使我怨。淇(淇水)则(总是)有岸,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则有泮(通“畔”)。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之宴(安乐,欢乐),言笑晏晏(和柔貌)。信誓旦旦(诚恳貌),不思其反(没有想到却反悔)。反是不思(违反了就不想了。是:则),亦已(止,指婚姻生活结束)焉哉(语气词)!
【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译文详览】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赏析品鉴】
《氓》诗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通过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她与一青年男子氓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展开情节,内容上叙述三个生活片段:一是婚前的美好爱情;二是诉说婚后不平等、不美满的家庭生活;三是对背弃信誓之人并不留恋,抱着“亦己焉哉”的决绝态度,毅然大归离开男家。它的主题有四:一是崇尚美好、自由的爱情、婚姻生活;二是申诉男女不平等、为妇之苦,对遭。、被歧视的地位和处境表示不满和反抗;三是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和忘恩负义之徒进行揭露和批判;四是告诫社会同友要当心,不要再上那些负心郎的当。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考知识点 篇六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重点翻译句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其
(1)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3)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5)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7)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8)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1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1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12)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13)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14)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15)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1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1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18)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1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十)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十一)《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1、名
“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义。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
2、盖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盖:原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大约。)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大概。)
3、所以
“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以”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的意思。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
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得极夫游之乐”。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考知识点 篇七
1、《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它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的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的编织幻想的境界。它还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把诗人品格刻画得异常的崇高,具有浪漫主义特质。
2、《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进一步反之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段,《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来表现它的内容。
3、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一系列幻境,便使它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这种内容和结构上的态度,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境界。
4、《离骚》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排内,既有利于包含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一章,字数不多,亦多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一语文必修二重要知识点解读【新版多篇】范文。